海峡两岸观后感范例通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海峡两岸观后感范例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海峡两岸观后感1
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因而,我只能有“遥想”的份了。 马英九已经是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只是等到2008年5月正式行使权利。人们对于两岸的关系总是充满着期待,有理解和不解,还有悲伤与无奈。偌大的一个中华民族,就是难以面对这般隔绝的历史和现状,无法在短时期内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不扯远了,就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先说说萧万长的“口误”。 萧万长2007年10月访美,是早就定下来的事情,他的行踪很受两岸民众及美国方面的关注。萧万长在美国的演讲主题为:“迈向一个坚强、稳健而正面的台湾”,阐述国民党未来执政理念——将竭力扮演东亚区域的“和平缔造者”。他说,国民党若执政后,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努力与对岸重启对话,尽快与对岸就直航问题协商。萧万长强调,国民党要让台湾作一个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意即“和平的缔造者”,而非“麻烦的制造者”。 不过,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据台湾TVBS报道,9页长的讲稿中,萧万长两次把文稿中印的“台湾”二字,改说成“我的国家台湾”。说其在意料之外,是因萧万长最近的言论颇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譬如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三通”等等,这些言论与“台独”思想大相径庭,现在萧万长突然称台湾为“国家”,听起来当然刺耳;说其在意料之内,是因政治人物从来有自己的政治目的,一言一行必然符合自己的政治利益。 不用怀疑,萧万长的用辞自然是“有意为之”,他的“国家”观念当然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我们必须看到多年来的一个历史成因。李登辉执政的12年,他精心制造一种新的“台湾主体意识”,陈水扁执政后又继续加以锻造。简而言之,“台湾主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为塑造一个台湾的“国族观”。其基调是:凡生活在台湾、认同台湾的人都是新台湾人,新台湾人是台湾的主人,台湾是一个事实“独立”的国家,台湾的利益与命运应该由2300万新台湾人决定。 毋庸讳言,这样的论调比“台独路线”更有市场,几乎80%以上台湾民众赞成这样的论述。“台湾主体意识”较早先“台独”制造的“台湾自古不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一部分”等极端“理论”有更大的空间,更容易被多数人认同。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现代认同”,对自我身份的人同是现代人所孜孜追求的。“台湾主体意识”在当前的台湾认同率比较高,这种认同反映了台湾民众对自己拥有一个正当身份的渴求。对于这种认同的追求,应该理性地看待,我们应该认识到,至少在统一前,台湾的政治地位是什么,台湾民众的身份权利是什么,他们始终要讨一个说法,防止糊里糊涂地被“统一”了,他们将这种不明不白的“统一”视为“吞并”。 再说说马英九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关键时期的一些言辞。 这个时候,也正是中国内地举行全国“两会”的时期,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内地最高领导人不得不涉及,不得不郑重地发表一些言辞。马英九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以求在竞选中胜出不得不作出一些反应。他反复重申,他提出的政策一向是“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在这样的精神下,维持现状的“三不”,也就是“不统、不独、不武”最能合乎台湾的主流民意与两岸关系的需求。对于内地领导人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言论,马英九也发表了一些针锋相对的言论。 这样的一些局面让本来就复杂的海峡两岸关系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了,让我们也只能遥想了,丝毫没有了半点的现实的意愿。 民意的流水如今流进了国民党的“大渠”,有人放出这般的动听的话:马英九即将入主“总统府”,蓝军大胜对经济肯定是好的。是的,没错,老百姓用选票表达民心向背,其“向”无疑为要拚经济,经济并不是为政治服务,政治却必须为经济服务,这业已经成为全球潮流。 那么,国民党是否就春风得意,江山一片大好?当然不是。民意既然选择了一个党派,这个党派就得为民服务,不得滥用民众赋予的权力,背离民心民意。因为,今日的成功,假如稍不留意,就定然酿成明日的失败。民进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历史将中国分成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这样的两岸四地,港澳的回归让中国人领略到了中国强大的骄傲,同时也让内地民众清晰地看到了不同区域发展的差距,如大陆与港澳的文化差异、现代化程度的差异。我们倘若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就应该承认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很难在政治上简单地统一。因为,两岸问题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统独之争,也不是族群、省籍之斗,更无法寄托于某一位领导人;也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比,或者说以大吃小。李远哲说,一个中国和统独都不是问题,“到底要变成怎样的中国,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李远哲这个人也很难说,所发言论和个人的行为往往矛盾丛生,让人费解。)。 两岸关系是两岸相互融合及命运再造的关系,是一个谁也不吃掉谁的关系,理应是两岸中国人对自己未来、命运、利益的一种选择,统一的过程与目的就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之中,两岸同胞形成新的共同记忆,造就新的认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台湾同胞感受到巨大的益处,逐步改变以台湾为中心的心理,将视野与利益融入到大中华的振兴之中。倘若我们看到这些,就很容易理解萧万长的“口误”,不必为这样的“口误”大为光火,也不要简单地认为两岸的统一是政治人物的事情。对于马英九的一些言辞,恐怕也难以一一追究。 对于海峡两岸的关系,遥想是一定的。不过,我们总是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海贸会新春联谊会廖晓淇副部长致辞
2008-02-28 09:09 文章来源:商务部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晚18:00 新闻大厦)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春风送暖,枝叶扶苏,非常高兴此时参加"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举办的联谊会,与在座的各位海贸会理事和台商朋友,齐聚一堂,共迎新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商务部向在座的各位新朋老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春天的祝福! 今年是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两岸恢复经贸往来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在祖国大陆一系列积极、务实经贸政策的推进下,在两岸工商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三十年前,两岸贸易刚刚起步,年贸易额仅有5000万美元,到如今已经突破千亿美元,2007年达到亿美元,从当初没有台商到大陆投资,到现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大陆第六大境外投资来源地,截至2007年底累计吸收台资亿美元。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惠及了两岸同胞。 过去的一年中,为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深入发展,解决台湾同胞的实际困难,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经贸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为促进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在2005年对台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基础上,宣布对台湾11种蔬菜和8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截至07年底,大陆进口台湾农产品的免税金额达1100多万元人民币;受国务院委托,商务部、国台办共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关于台湾同胞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推动台商投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为务实完善对台小额贸易政策,支持沿海地区对台贸易发展,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等部门决定在浙江、福建、广东的5个试点口岸进一步放宽对台小额贸易政策;考虑到台湾经济发展需要,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推动恢复天然砂对台出口;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听取和研究台港澳企业的建议,暂缓出台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国货复进口等调控政策;恢复和促进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积极辅导台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帮助台资企业尽快适应政策调整,切实解决台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等等。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两岸经贸往来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两岸贸易额再创新高,达亿美元,增长%。台商投资区域更趋广泛,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化。我们高兴地看到,众多台湾企业在大陆不仅站稳了脚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还积极参与了大陆的经济建设,为祖国经济发展贡献良多。我在这里向各位台商朋友表示感谢,也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更加兴旺。 海峡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有深厚的兄弟情谊,更有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继续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在新的一年里,商务部将践行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精神,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商务部都将积极予以推动,并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台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商投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两岸直接通商,促进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 海贸会作为各位台商朋友同大陆经贸往来的一个重要平台,将努力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开展工作,探索为台商朋友服务的新思路,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贸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南宋儒学大师朱熹诗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希望各位台商朋友,发挥你们在各界的影响力,积极参与两岸经贸往来,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共同创造两岸关系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祝各位台商朋友和海贸会各位理事新春愉快、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陈云林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谈话
2008-05-22 13:49 文章来源:国台办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今天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事实证明,搞“台独”不得人心。台湾同胞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所系、共同利益所在。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面临难得的重要机遇。我们将继续贯彻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遇到的新问题,应当也完全可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办法。在新形势下,台湾方面表达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愿望。我们希望,两岸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扎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 当前,两岸双方正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作出积极努力,并展开相关准备。我们期待,正式恢复协商后,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取得实际成果,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以造福两岸同胞。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更为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更为努力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更为努力地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对于一些由于对大陆缺乏了解而对发展两岸关系存在误解、疑虑的台湾同胞,我们都将以诚相待,欢迎他们来大陆访问、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努力实现两岸同胞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交流,共同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我们热忱欢迎他们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台湾同胞以各种方式给予灾区同胞深切关怀和无私援助,充分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爱、骨肉情。这一感人肺腑的篇章,将永载两岸关系的史册。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途,掌握在两岸同胞自己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我们相信,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迎来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明天。
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
2008-05-29 10:25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8日下午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下午3点半,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会见吴伯雄主席和他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随后,胡锦涛同吴伯雄在北京厅举行会谈。 胡锦涛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对吴伯雄率团前来大陆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吴主席首次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率团来访,是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的一件大事。希望我们能够在国共两党以往交流对话的基础上就新形势下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深入交换意见,共同面向未来,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吴伯雄代表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同胞向汶川地震灾区同胞致以慰问。他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国民党和台湾各界将积极协助灾后重建工作。 胡锦涛表示,当前,大陆同胞正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立即发来慰问电。台湾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地震灾区同胞的关心和慰问,给予慷慨援助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心和善举感人至深。我代表大陆同胞特别是灾区同胞,向广大台湾同胞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对在这次震灾中2890多名在四川境内的台湾同胞得到及时救助、平安返回台湾感到很欣慰,对两名台湾同胞不幸遇难感到很悲痛。我谨向遇难的台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他们的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胡锦涛指出,这次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伤痛,也使全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在患难之时体现出的同胞之爱、手足之情格外珍贵。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也将成为两岸同胞相互扶持、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两岸关系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吴伯雄表示,两岸关系拨云见日、雨过天晴、建立互信、创新合作的时刻已经来临,台湾的主流民意期待两岸关系走向善意互动。国民党已经将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正式列入党的政纲,这不仅是对台湾民众而且是对两岸同胞作出的承诺。我这次来访,要特别强调国民党将一如既往继续加以推动落实。期盼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希望中断多年的两岸协商尽快恢复,在7月份实现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并让深受台湾各界特别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大熊猫尽早到台湾定居,在适当时候邀请海协会长访问台湾。 胡锦涛高度肯定吴伯雄为促进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和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肯定国民党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所指引的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他说,事实证明,国民党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积极发展两岸关系的立场和主张,得到了大多数台湾民众的肯定。 胡锦涛强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奠定了国共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新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不辜负两岸同胞的期待。 胡锦涛强调,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首先要建立互信,这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只要在这个核心问题上立场一致,其他事情都好商量。其次要搁置争议。必须看到,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还可能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症结问题一时不易解决。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搁置争议需要政治智慧。希望双方都能够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出发,把握好这一点。有了互信,再加上搁置争议,双方就能够求同存异,也就能够通过交流和协商不断累积共识、共创双赢。 胡锦涛指出,当前,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并取得实际成果,是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交往协商,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两岸间的有关问题。两会恢复协商后,首先要解决当前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只要双方共同努力,这两件事完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办成、办好。希望今后两会制度化协商能够顺利推进、不断取得成果,并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进行两会领导人互访。台湾同胞期盼大陆同胞赠送的一对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尽早到台湾去,我们会积极促成。 吴伯雄表示,一些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存在疑虑,国民党也十分重视台湾民众普遍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但国民党反对有人将"台湾意识"扭曲成"台独意识"。希望能通过两岸扩大交流、互惠合作、互利双赢,不断产生正面效益,化解一些台湾民众的疑虑。 胡锦涛表示,关于台湾同胞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已经明确,"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我相信,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通过两岸进行协商,这些问题会找到解决办法。 胡锦涛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始终坚持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我们关心、尊重、信赖台湾同胞。对一些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存在误解和疑虑,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情怀予以理解,而且会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化解。 吴伯雄说,国共两党今后需要继续加强交流对话,适时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或和平论坛,继续开展基层党务交流,让两党的交流平台根基更为稳固,效益更为深远。两岸协商恢复后,双方的制度化协商与国共两党的交流平台,应该同时发挥作用,就像两条腿走路,交替向前,可以行稳致远,这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两党共同努力,与两岸同胞携手共创和平、共促稳定、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胡锦涛强调,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举办论坛、开展基层党务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应该继续交流对话,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真诚希望国共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面向未来,积极努力,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会谈中,吴伯雄对北京奥运会表示祝福。胡锦涛预祝台湾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并邀请吴伯雄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吴伯雄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会谈结束后,胡锦涛宴请了吴伯雄和访问团主要成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国务委员戴秉国,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等参加了会谈。
【舆论热议 雨过天晴之旅】
与连战的“和平之旅”、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和萧万长的“融冰之旅”不同,吴伯雄此次可谓是在“雨过天晴”后成行。而“雨过天晴之旅”,正是国民党高层对党主席吴伯雄大陆之行的比喻。
《国际先驱导报》认为,吴伯雄这次登陆,正式象征着两岸关系在经过8年阴霾之后,终于要雨过天晴了。
港台媒体分析认为,这是两岸政治关系在国民党“执政”后的首次直接互动。大陆积极释出善意,令人欣慰。其中,台湾《联合报》发表题为《两岸执政党党魁首会的历史意义》的社论文章,认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胡锦涛总书记会面,是两岸执政党领导人的首次见面,意义重大。台湾《联合报》的社论说,历史的流变宛如神话。倘若不是国民党在2000年失去政权,党主席连战不可能在2005年访问大陆;又倘若不是陈水扁与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国共平台”亦不可能具有社会正当性;再倘若不是国民党又在2008年赢回了政权,又岂可能出现今日两岸政党领导人聚首的“胡吴会”。上述历史流变,看似有如行云流水地自然与流畅,其实却寓意着旋干转坤的重大意义。
香港《文汇报》也发表《国共两党关系走上新历史起点》的社论指出,吴伯雄在两岸关系发生积极重大变化的时刻访问大陆,特别是举行的“胡吴会”,不仅将开启两岸“执政”党领导人的首次接触,而且双方所达成的共识与结论,势必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往前迈进的重要动力。
台学者就吴伯雄的大陆行撰文,就“国共平台”进行分析,认为:于两岸官方及民间沟通机制之重要道路,透过党对党接触,可作为两岸沟通的第二轨道,既不会和海基、海协两会的正式管道重复与抵触,也具有相当的指标与代表意义。吴主席此次出访将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朝向正面的方向发展,也有别于过去制式一轨模式,二轨沟通管道的建立,将使两岸的沟通管道更加畅通,也替两岸的和平发展,加上了一层保护罩。
未来两年:两岸关系的历史拐点
■ 孙升亮
2006年09月12日05:2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06年至2008年将是两岸关系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过渡期:它既可能成为过去十多年两岸关系紧张的一个历史拐点、由不断摆荡走向长期稳定的重要分水岭;同时又可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敏感期”与“危机易爆点”,有可能导致困扰与动荡的长期化——未来两年:两岸关系的历史拐点 2006年至2008年将是两岸关系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过渡期:它既可能成为过去十多年两岸关系紧张的一个历史拐点、由不断摆荡走向长期稳定的重要分水岭;同时又可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敏感期”与“危机易爆点”,有可能导致困扰与动荡的长期化。从当前的基本态势及走向看,一方面未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存在着不少隐忧,陈水扁通过“宪政改造”制造“法理台独”的图谋仍然是两岸同胞面临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有利于台海和平稳定的因素将会继续增加,机遇大于挑战。祖国大陆只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积极主动,顺势而为,完全有可能实现平稳过渡,进而逐步建构长期稳定、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格局。
新形势与旧格局
近年来,两岸关系呈现出有利于稳定发展的总体态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其主要因素包括:两岸总体实力的差距快速拉大;大陆牢牢掌握两岸互动的主导权;“和平双赢”理念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认同;两岸经贸对两岸关系稳定的促进作用已上升到新阶段。
但同时,两岸关系的基本面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利于台海稳定、制约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结构性障碍也远没有破除。这主要是因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国际格局未发生重大变化;台湾民意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两岸政治僵局还在延续。
“台独”目标不可能达成
陈水扁今年来的一系列动向表明,其未来两年很可能全面向“深绿”靠拢,走激进“台独”路线,挑起两岸关系紧张,以求“乱中取胜”。但是,陈水扁的战略目标不可能达成,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一是,“权位保卫战”已成为当前陈水扁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随着“台开案”、“SOGO礼券案”等多项涉及陈水扁亲属及亲信的弊案陆续被披露,引起台湾社会超越蓝绿的普遍反感与强烈不满,陈水扁陷入空前严重的执政危机。多家民调均显示,超过60%的民众认为陈水扁应主动辞职下台。在此情况下,陈水扁有限的力量都将集中在如何保住权位上,缺乏对外反扑、挑起两岸重大事端的基本条件。
二是,陈水扁推动“法理台独”的动员能量将继续减弱。由于执政无能、诚信尽失、人格破产,陈水扁已失去了民众对他的基本信任,个人声望从去年以来即呈持续下降之势。在此情况下,陈水扁已不再具有引领风潮、煽动民粹的“道德高度”与“精神感召力”。即使其再通过体制外方式鼓动“宪改”,动员能量也将十分有限。陈水扁近来在基层所办的“宪改”讲座参加者寥寥,且几乎变成了“批扁大会”、“诉苦会”,即可窥见一斑。
三是,民进党不会支持陈水扁进行“台独”豪赌。当前,陈水扁的个人利益、战略目标与民进党整体利益及2008年选举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未来,该党虽不会放弃“台独”立场,为凝聚泛绿民气也可能继续推动“宪改”,但新的权力中心很可能更愿意抽去其中涉及“主权”、带有挑衅性的敏感议题,并可能在两岸政策尤其是两岸经贸上采取相对务实的做法,不大可能跟随陈水扁走“急独”老路。
四是,泛蓝维护台海稳定的意愿与实力均呈上升之势。与过去相比,国民党目前在“清廉”、“改革”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较小,马英九的形象和“人气指数”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力较大,国民党现行的两岸政策与台湾整体民意的气氛更为协调,战略优势更为明显。未来,泛蓝将是牵制陈水扁“宪改”的重要力量。
五是,大陆将以坚定意志与灵活措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大陆对陈水扁借“宪改”谋求“法理台独”的动向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也做好了应对陈水扁铤而走险的充分准备。未来,大陆将会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一方面坚决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另一方面采取主动措施,加强两岸政党和民间各项交流,积极落实“胡连会”、“胡宋会”及“两岸经贸论坛”的各项共识,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保持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和缓气氛。
六是,陈水扁将面临国际社会更加有力的制约与防堵。近年来,国际舆论对陈水扁利用权位绑架台湾民众、破坏地区稳定的冒险行为普遍不满,形成了同声反对陈水扁“片面改变现状”的局面。未来,美国、日本为了自身利益会加紧约束陈水扁进行“台独”活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陈水扁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能力下降,但也不能排除陈水扁为了摆脱困境,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制造重大“台独”事变。因此,对陈水扁进行“台独”冒险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仍不能低估。
两岸关系发展展望
2006年至2008年的两岸关系随台湾政治时程的变化,可以被分解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006年中至年底是台湾政局的震荡期和两岸关系的盘整期。岛内政治焦点将继续锁定在陈水扁家族的弊案上,“倒扁”与“挺扁”两股力量的拉锯、陈水扁的“权位保卫战”还将是政局主线。在此情况下,陈水扁的主要精力将用于处理内部政治议题,“宪改”进程将被迫严重滞后,两岸关系因而可以相对稳定及“非热点化”。但由于“深绿”力量的牵制,台行政部门很难在两岸经贸上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另外,如果陈水扁提前下台,岛内政局将陷入混乱期,两岸议题必然会被“边缘化”,两岸关系也难有大突破。
2007年初至2008年3月,不仅可能是台湾政局的剧变期,也将会是两岸关系面临挑战较为严峻的时期。其中年底台北与高雄市长选举、2007年“立委”选举及2008年“总统”选举等几个关键的节点值得关注。如果年底北、高市长选举,民进党两市尽失,势将引发内部的强烈震撼与“信心崩盘”。陈水扁被逼下台的风险指数会非常高。2007年2、3月是国、民两党产生2008年“总统”人选的关键点,蓝绿阵营将会陆续提出各自的大陆政策主张,并就此进行激烈的辩论与攻防。2007年底“立委”选举结果不仅是测试“总统”选举的“人气指标”,且会对接下来几年的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底到2008年3月则是“总统”选举最关键的决胜期,将是“敏感期中最敏感的点”,其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台海形势的走向:既可能是转向的拐点也可能是延长线的起点。
2008年3月至5月,既是岛内权力的过渡与交接期,也是两岸关系的转轨期,同样存在着某种程度震荡的可能性。若民进党继续执政,权力交接过程将会相对平顺。若是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不确定性将升高。陈水扁如仍保有权位,其不顾舆论谴责、不受约束地在两岸关系上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能排除。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海峡两岸观后感2
摘 要:文中就两岸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成绩评定、信息化教学及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大陆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台湾 大陆 基础医学教学
为促进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受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之邀,本人于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进行了三个月左右的学术教学交流。访学期间,我深入课堂,观摩教学,深刻感受了两岸不同的教育体系。因为本人主要承担的是基础医学的教学,所以在元培大学的时候主要深入了解了元培医事科技大学的基础医学教学与我校的差异。
一、两岸基础医学教学基本概况
我校的基础医学教师归属于基础医学教研室,元培科技大学没有独立的基础医学教研室。基础医学的专任教师被分派到各个专业,为不同的专业服务。我校是固定的几位老师专门负责某一门基础科目的教学,服务于所有的专业类别。在元培,负责某一个专业的3-4名基础教师要承担该专业的所有基础科目的教学。这就意味着元培的每一位基础医学的教师,同时要负责多门基础科目的教学。中国台湾访学期间,我一直跟听的是廖老师和林老师二位老师的课,他们要同时兼任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服务于专业的这种形式,对基础医学的教师要求更高。这样的优点是,老师的自身能力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各个科目融会贯通,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元培所有的基础医学教师,都能在讲解某一个科目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拓展到另一科目,使课堂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二、两岸基础医学课程差异
1.课程目标及重点难点设置的差异
我校的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大类,护理类和其他专业(如检验、卫检、美容等)二大类。在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因为所服务的专业不同,所以同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重点难点的侧重也不相同。不过,总的来说课程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设置均以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简称国考)为纲。比如,对于护理学专业,重点和难点设置以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纲为依据,检验专业的同学则以检验执业资格证书考纲为依据。
2.考核方式的差异
在我校,每一门课程都有统一的考核方式,包括考核的范围,成绩评定的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于课程标准当中,所有的教师均需遵照执行。在中国台湾,课程考核的自由度较大,不同的老师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平时成绩的组成由任课教师自己制定,每一位老师都可以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组成主要由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小考成绩、家庭作业等部分组成。中国台湾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性考核,所以平时成绩占了很大的比例,期末考试的比例只占到总成绩的20%-30%。以林**老师的生理学为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别各占总成绩的30%。而我校,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起码是总成绩的50%以上。
3.信息化教学的差异
来中国台湾访学目的之一是想了解一下中国台湾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是如何开展的,但是过来了以后,发现大陆地区的信息化技术比这边发展得更好。单单从互联网这一块来看,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陆的淘宝、京东、唯品会,支付宝、微信支付,“依仗手机走天下”的时代,而中国台湾地区依然是传统的现金交易。由于受信息化技术落后的限制,所以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应用也比较少的。上课点名的方式也是人工的方法,課堂小考也是纸质打印试卷考试,很多教师上课用的麦克风是扯线的,所以难以脱离讲台,等等这些,都会让我这个从大陆来的人,为大陆的经济发展点赞。不过,中国台湾地区的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他们可以自由运用YouTube的在线资源,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在线播放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看。这些资源都是国外的优质资源,非常清晰。
4.实验教学的差异
我校的生理学实验主要是借助于活体动物实验在开展实施的,而中国台湾的高校基本上已经取消活体动物实验。所以,元培的生理学实验主要是借助于各种小型的仪器。比如元培的生理学实验项目主要有心电图测定、脑电图测定、肌电图测定、肺活量测定、血氧含量测定、血糖测定、尿肌酐测定等。在生理学实验方面,如果论教学效果还是活体动物实验更胜一筹,因为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让同学们真真切切现场感受一种刺激对个体产生的生理学效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对动物的保护和对生命的尊重,活体动物实验不再应用于已经成熟的理论中,那么必然要借助于其他的方法。借助于与临床贴合紧密的小型仪器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沙焕臣,张晓刚.两岸医学生培养差异比较之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132-135.
[2]王丹花.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启示[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杜宏(—),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1/
海峡两岸观后感3
摘要:台湾自古以来都和大陆同根同源。现在台湾的统一面临着重重困难,不论是国际上的还是台湾人民自身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然而其中的政治关系是两岸关系的核心,也是当前两岸关系中不易突破的瓶颈,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仍面临种种困难,但随着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成为绕不开的议题,两岸开展政治接触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台湾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台湾问题、基本方针
温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台湾自古以来都和大陆同根同源。在世界地图上,中国就像一只报晓东方的雄鸡。而一个梭型的岛屿守护在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交界处的粼粼波光中,它就是台湾岛。这个面积约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岛屿,与中国大陆命相连、情相依,在历史上经历了被割让和被殖民的屈辱,再加上内战结束后台湾当局的拒统政策,以及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致使两岸至今还没有统一,从而产生了备受瞩目的台湾问题。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台湾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台湾研究所刘红主任曾经说过:“台湾问题原来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成为问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1946年6月发动的内战,他们失败了以后逃到了台湾,就出现了第二个因素,就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全民插手台湾问题。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把它作为反华包围圈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一个是内战的继续,成为台湾问题最早的最基本的起源;一个是美国的干涉,使得台湾问复杂化,使得今天都没有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它牵动着中国政治时事的神经,同时也是国民关切的国家时事。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宝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近两年来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悲喜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向了对话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和平发展。
二、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有过去六十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向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望”,并开始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物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交流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们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2两岸关系新形势浅析]。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
两岸两会恢复协商,重启制度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国民党重新执政后,海峡两岸中断十多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机制将会重新启动,将成为两岸互动的最重要交流平台,两岸许多重大事务协商与解决,将由两会来承担与解决,可以说两会肩负着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任。国共政党之间的互动平台仍会持续,“胡吴会”即将举行。预期未来数年内,两会的互动与协商将会十分频繁。
特别是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经贸往来受到各种限制。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大力发展经济,开放两岸经贸往来
目前两岸经贸往来发展的主要事项是将尽快启动周末包机以及未来的正常化班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人民币在岛内兑换、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以及两岸金融往来等。这些政策措施的陆续施行,将极大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并可能最终建立起特别的“两岸共同市场”。
三、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第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第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於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第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於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第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於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於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於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四、总结
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
这里还应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国际协议而形成的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
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潮流已经不可阻挡,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管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和障碍,海峡两岸同胞只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胡石青.当前台湾经济形势分析[J].台湾研究,2013(1):40-44.
[2]彭金发,景云.关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的思考[J].2010.
[3]李家泉.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2-4.
[4]肖鑫.2012台湾大选结果分析及未来两岸关系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2013.
[5]肖斌,袁玉红.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J].理论参考,2012(8):41-43.
[6]陈孔立.两岸政治定位的瓶颈[J].理论参考,2012(8):29-31.
[7]章念驰.再论两岸关系大趋势[J].理论参考,2012(8):16-17.
[8]孟娅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探析[J].现代台湾研究,2014(4):27-32.
[9]戈锐.对海峡两岸互动关系的几点认识[J].黑河学刊,1990(2):31-33.
海峡两岸观后感4
摘要:台湾位于我国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祖国大陆是不可分割一个整体。自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统一台湾,在台设立台湾府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然而在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攻占台湾,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此日本在台湾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残酷统治。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回祖国的怀抱。1945年归还后,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194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湾,直到今天国民党政府一直统治着台湾,并且有国内外的“台独”分子一直在干扰我国的统一之路,使得中国一直未能统一。但是统一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随着“两岸三通”和各项惠台措施的执行和实施和两岸人民的努力,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两岸关系开始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关键词:两岸关系和谐统一台湾台独发展祖国历史规律问题正文
一:台湾问题
近段时间以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就目前的两岸局势,总的看来,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而之所以中国如此重视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不仅是因为祖国统一势在必行,更是因为台湾问题由来已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了中国,之所以还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人民内在有关,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胜利。然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美帝国主义支持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顾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毅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集团镜像了长达3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战败的国民党残余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支持下,造成了两岸关系如今的局面。
(二)美国政府的介入
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的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联合公报原则,我们都相信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美关系也一定能朝着正常友好方向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政府基于它的全球战略,曾经不遗余力的支持国民党集团的反人民内战,然而共产党使他的希望落空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企图将年幼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不仅如此,还在朝鲜战争后武装干涉事关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
同防御计划》,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虽然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除台湾当局“代表”。然而近几年,美国却一直不顾中国的警告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毅然向台湾出售军火武器,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党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正常发展是符
二:两岸和平发展的机遇
根据台湾地区相关法律规定,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任期为4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领导人由所在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2011年1月14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投开票结束,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吴敦义获胜,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的连任使得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前景一片良好。这主要得益于:
(一)继续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共识的核心是和灵魂是双方共同表明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暂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从而面向未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进行务实的对话与谈判。
(二)继续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随着两岸经贸论坛的召开,海协会和海基金会的协商,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两岸不仅在经济上进行频繁的交流,更是拓展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在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金会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这一协议框架的签订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两岸的贸易总额达到
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两岸贸易总额的倍。事实证明,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协商谈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两岸协商,谈判,对话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应把握机会,以积极的作为打不向前推进。胡锦涛特别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三)大力推动两岸民众交往两岸关系自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以来,近两年更是百尺竿头,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目前两岸交流涉及领域之多,规模之大,地域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形成了“两岸大交流”的局面。(四)继续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巩固交流合作成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成为两岸的共同意愿。几年多来的事实一再表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得到广大同胞的支持。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两岸同胞携手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两岸关系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高兴看到,越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
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极力要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最主要的问题或障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的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得不到稳定,两岸关系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或倒退的危险。除此之外,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以下三点。
(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和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的“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可小视。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日根据所谓的“大国威胁论”,不断的以各种随着中国经理由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借两岸关系大做文章,使得两岸关系紧张。
(三)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不断受到“反共”和“台独”的宣传影响,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有很深的误解。这也深深严重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全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中国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有了良好的发展,虽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统一是符合历史规律和两岸的共同利益的,因此,我们坚信两岸关系定能朝着人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读本》
《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