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4912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基层党建创新案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一篇】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央、省市级政府纷纷探索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中共中央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充分运用包括网络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方式,并明确要求网络培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各级各地干部培训机构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做法仅仅解决了“教”的问题,对于参训学员的学习意愿、工作实际、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其次,单纯的指标调训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专业户”等问题,从而导致培训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第三,就大多数组织部门已建立的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只是对干部培训学时学分等量的记录,对于参训内容、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等培训结果性数据体现不足,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培训结果自然难以与干部任用挂钩,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据。

基于以上难题,成都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的优势,以网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载体建设,突破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受训干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搭建组织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网络化桥梁,科学运用培训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利用移动终端、pc机等多种方式连接参训干部,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闭环式管理,汇集平台化数据,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

成都市率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展网络培训的创新型做法也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做经验性发言,中组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先后对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闭环管理,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一锅煮”、“大杂烩”是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弊端,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培训组织部门采用指标调训方式,培训机构承接并实施培训任务,参训单位安排干部学习,学员干部参加学习,四者实际只形成了单向静态的关系(如图1所示),培训组织部门在调训干部与选用干部之间、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与培训组织部门调整规划之间、参训单位在安排干部学习与干部本身意愿之间、学员在参加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据互通,从而导致培训实效性差、针对性不足。

组织部门的职能是培训规划、调训管理及干部选拔与任用,培训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参训单位组织干部参加培训,参训干部的职能是参加学习与运用工作实际,将四者的职能与活动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才能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在该生态链中,将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闭环管理体系,将实时培训数据汇集起来,科学运用分析培训数据,由此就能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

首先,搭建信息化培训管理平台。坚持全域覆盖、流程联通,突破培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建设覆盖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网络管控,使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干部自身及其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和区(市)县分级干部教育培训大数据库。其次,建立实名调训制度,统一规划各类板块培训项目,将“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结果分析”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程闭环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干部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二)互联互通,汇集平台化数据。

通过干部教育闭环管理体系连接起来的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直线关系,而是多向互动流通的关系。将干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培训平台、移动端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管理、培训、参训三类数据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

首先,为单位、干部、师资、教学基地等信息建立实名电子档案,坚持全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的前提下一手掌握到学员的基本信息、职务特征,随时完善更新师资库、教学基地等信息。其次,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立相应的培训类别,建立脱产培训、专题网络培训、网络自主选学、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融合实体培训、网络培训、混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掌握多方培训数据。第三,对接管理平台与培训平台的数据接口,将培训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中,实现各级各类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

培训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与干部培训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从而能对汇集起来的学员基本数据、培训过程数据、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能够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与参训知识储备度等信息更加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提高干部供给质量,将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部选拔任用需求进行对接。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够根据这些平台化数据规划、调整培训布局,培训机构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培训实施活动,提高培训内容供给质量,将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需求和岗位学习需求进行对接。

如图3所示,通过平台化数据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得到了某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组织部即可以根据该图对该干部进行调训安排(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干部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方面的知识储备度薄弱,即需要加强该干部在相应专题的学习)。

在培训机构的内容供给与培训需求对接方面,培训机构通过平台化数据掌握学员基本信息、培训专题、培训课程、历史培训记录等数据分析出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学习需求、课程评分、教学评价等信息。图4展示了某市某单位近年培训布局情况,根据该图不仅能够了解到该单位培训薄弱点,还能够针对该单位的培训现状进行专题培训设计,提供符合该单位实际情况的培训内容,解决其培训需求;根据学员对所学课程的评分,对主讲教师的评分,筛选出真正优质、受欢迎的课程;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调整其所在班级的专题配置、课程配置、师资配置等信息;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教辅管理人员,同样根据其专业背景及学员对其的评分将其配置到最合适的班级中去,使他们对学员的服务达到个性化,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在闭环管理体系下,秉持“统一建设、自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市干部网络培训平台,采用实体培训和网络培训双管齐下的模式,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学方式,化单一培训为多样化培训,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干部的学习需求,培训范围涵盖市级部门处级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区(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其中仅网络培训版块培训总人次达10万。参训干部的学习数据经过收集、整理与分析,初步形成干部的参训知识储备状况,既为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调训与选拔任用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部门规划培训布局提供了依据,还为培训机构开展、调整培训提供了反馈,同时为干部查缺补漏提供了方向。成都市由此将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平台的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一系统,两平台,三机制一服务,六大板块”的良好布局。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因此在全国获得了广泛关注,相关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了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受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作经验发言,《学习时报》、《全国教育干部通讯》、《中华工商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刊物多次作了专题报道,相关新闻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转载,如图5所示。

从成都市依托“大数据分析”进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干部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

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干部培训工作中,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四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涉外培训、高端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干部培训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

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针对性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汇集的平台化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一,可以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参训知识储备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陷,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学习需求的对接。其二,组织部门在实施干部调训时,可针对性地调训配置学员,实现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需求的对接。其三,可以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针对性调整其班级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方面内容,避免重复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的对接。同时,可以分析学员个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等微观状况,对于调整干部培训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培训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干部个人成长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培训目标。其四,通过运用大数据,使干部培训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通过建立起干部培训的电子档案,使干部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培训结果,可以动态了解干部在若干年内的参训知识储备,能更好地实现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重要渠道的目的,提高干部任用的匹配度。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二篇】

xx县医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2019年起实行领导班子党政分设,医院院长兼任支部副书记,优秀管理型中层干部进入医院支委会参与决策管理,优化配强了班子。医院支委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着力抓好对医院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举旗子,把方向,带队伍,保落实,推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经过这两年的,党政工作同步,目标同向,事业同心,方便了医院管理,促进了医院发展。

紧扣医院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对标建设中,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试行)》和《政治学习制度》,分别对党组织与党员在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场所建设及“三会一课”、作用发挥、党费缴纳等方面提出基本规范和工作要求。先后完善建立党风廉政文化墙一面、党建宣传栏一块、公示栏一块、党建学习活动室一个,通过阵地硬件和制度保障,医院党建活动阵地规范、党建氛围浓郁、党建活动有声有色。

每季度召开廉政建设汇报会,听取科室廉洁行医从政情况;。

每年底以中层干部述职形式报告全年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从年初到年终时时有监管,持续收紧和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三是创新“书记抓抓书记”的抓党建主题。为提升书记抓党建的能力,落实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要求,推动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向深处走、向实处走,实施开展了书记示范项目。在巩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2019、2020年分别确定“创建五星级示范党支部”、“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县域服务能力”书记示范项目,通过“书记示范项目”把重点标注出来、把责任固定下来、把目标制定出来,促进支部书记从“要我抓”变为“我要抓”,倒逼党组织书记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有力提升书记抓党建的水平,从而也有效促进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加快落实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求。

年终对照《xx县医院党员评议标准》中的四项指标进行党性指数评价,并将评议结果与年度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挂钩。同时在急诊科、药房等科室设立了党员服务先锋岗较好起到了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近两年共评选优秀党员10名,推荐选树市县级以上先进个人3人,急诊科被授予汉中市青年文明标兵岗。

五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以“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社区“双报到”、“志愿者服务”等为载体,积极与贫困村及社区党支部开展联心共建,以党建助脱贫攻坚。多次组织党员与医疗帮扶专家走出医院到帮扶村、社区进行访贫4次、义诊活动8次、消费扶贫活动26次;组织“主任讲堂”10场次,先后14名党员及22名中层骨干走上讲台分享业务学术与交流心得,在拓展党建活动载体的同时医院党建活力得到增强。医院持续营造浓厚党建氛围,让党建文化走进职工的生活圈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员群众的党建观念,增强党员群众的核心凝聚力,也使得医院干部职工更加深切的感受党的魅力,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近两年,先后9名青年骨干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旗帜,通过筑牢党建基石,激发内生动力,提高队伍战斗力与执行力,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近两年,医院先后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建成名中医专家工作站、中医、肛肠、疼痛等学科成为当地知名品牌特色科室,实现了党建、业务的同步发展。

6月17日全面建成核酸实验室并投入使用。

疫情发生后,xx县医院全院212名医务人员、20名保安、保洁人员与帮扶专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充满艰辛与危险的第一线。他们始终以身作则,不畏生死,坚守岗位,忠诚履职,抗“毒”务尽,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守住了“天然氧吧”“秦汉咽喉”不被病毒感染的底线、实现了“战疫情,零感染,零死亡”的工作目标,为全县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磨砺成xx抗疫一线最锋利的一把尖刀,3名优秀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名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xx县医院和5名医护人员被县委政府授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着医院长远发展。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是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对医院历史经验、历史传统的总结和扬弃,同时又是为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医院文化的努力和探索,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2019医院启动开展了“文化建设”,从硬件设施到服务到团队建设,涉及各个层面和方面的提升。在党建引领下,从转变思想观念,以德为先,开展思想文化和职业道德建设;强调医疗质量提升,狠抓学科人才建设;培育科室文化,以人为本,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在形成医院院训、精神、愿景等核心文化理念体系同时,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出发点统一更换了医院视觉系统、优化了就医环境。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和引导,激发和调动全院职工干劲、凝聚全员智慧,为建成“环境温馨、服务一流、技术优良”的县级公立医院目标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促进了医院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如今在党建引领下,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之水”正润泽着xx县医院的角角落落,在文化品牌、人文情怀、医患关系、服务品质、医疗技术等方面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xx县医院作为本地唯一一家县级公立医院,在加强医院党建工作创新和实践、丰富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及内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的突破口。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医院助力健康服务提档升级、整体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优化,职工在收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技术自信的同时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深厚的和谐奋进氛围,医院全面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快车道”。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三篇】

为进一步总结交流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5月27日,行政事务部党委举办2020年基层党建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落实油田公司“提质增效”和“管理提升年”各项工作部署,打造基层支部特色智慧党建工作品牌。

事务部党建案例评选活动共征集到8个支部典型案例,汇报方式采取多媒体形式展示,各支部书记分别进行讲解,结合具体案例,妙语连珠,赢得阵阵掌声。评选活动评委由党委委员及来自各支部的党员代表及党务工作者共计12位组成,按照《油田基层党建典型案例评分参考标准》进行评选,从案例的选题立项、做法事例、结构创意、推广价值等评分标准进行细致评选,经过激烈角逐,运输二队党支部的《围绕生产强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获得一等奖,中心联合党支部、公寓管理中心党支部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党委副书记蒋世予对基层支部典型案例逐一做出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可行的整改方向。党委书记赵恩宏总结发言,对下步如何开展党建特色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结合各支部实际开展党建基础工作,抓住支部的工作特点,还要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各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具体负责人,要提升抓好党建的能力,要合理安排好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将生产经营等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三是各支部书记要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对党建工作要坚持原则,要亲为,要敢为,带好队伍,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事务部本次参加评选的党建典型案例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提升、生产服务与党建深度融合、组织生活创新、党建“三联”功能发挥、主题党日教育等多个方面,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政治方向,坚持开拓创新,充分体现基层党支部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和责任担当。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四篇】

20--年以来,我认真履行支部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始终牢固树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意识,不断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对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我都亲自过问,具体指导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作风纪律保障。现将20--年党支部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抓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大力宣传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养成我要学习、经常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采取支部班子学习、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总支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载体,把学习与调研、文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支部党员提高学习兴趣。今年重点开展了党的19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的学习。

2、抓思想教育,提高党性认识。一是开展“反腐倡廉”影片观看,组织党员专门收看了建国第一大案;二是开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题知识竞赛活动。三是邀请党校教授做专题辅导,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增强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夯实基层基础,完善机制抓党建。

1、抓支部班子建设。要求支部班子成员做带头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勤奋工作、执行力强的表率;团结协助、主动沟通的表率;清正廉洁、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责任的表率。今年以来共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坚持支部党员上党课制度。

2、完善了各项制度。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健全的制度促进党建建设,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讨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党员教育机制和党员管理机制,使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行动有据可依。

3、积极发展党员队伍。按照《党章》要求,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握发展党员工作中培训、政审、考察、审批、转正等各个环节。

(三)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党建工作增实效。

1、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春节、中秋节期间,支部都要去看望慰问困难职工和特困党员;清明节,组织干部职工七一重温入党誓词。

2、开展体育活动。为了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支持支部党员参加各项举办的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推动工作。

3、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深入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支部党务干部的能力有待提高。2017年以来,支部委员、党务干部都是兼职人员,在党员学习教育、思想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难度大。支部的党员都来自不同的科室(单位),工作性质、特点不同,给集中组织人员学习活动带来困难。

(三)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有待创新。党建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时只注重过程,忽视效果,在工作方法上,基本都是以工作经验,落实上级精神靠开会、发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

一是在党建工作谋划和部署上,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切实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党支部和科室工作的全过程,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是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多了解支部普通党员、基层党员、党务工作者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科技的人才优势,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途径,使支部党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机制更加完善,战斗力更加坚强,促进支部党建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五篇】

20xx年3月3日是x次全国爱耳日,根据省、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要求,我社区紧紧围绕"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为了使辖区居民增强爱耳护耳意识,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让助残扶弱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社会风尚,我们在社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居民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在爱耳日活动中,我们在社区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活动,分别在社区的宣传板上出了以爱耳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板报,在社区内悬挂爱耳日的宣传横幅来宣传保护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倡导爱耳、护耳、健康成长的理念。

二、举办知识讲座,为居民进行听力健康咨询。

三、阅读科普知识,增强防治意识。

在活动期间,各社区的图书阅览室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保护耳朵的相关保健书籍共20余册,供居民们阅读,同时社区的电脑活动室免费为居民提供上网查询相关保健知识,增强了居民对听力损伤的防治及康复知识。

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在活动期间,我社区还在活动期间为听力不好的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有听力障碍的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报告,遇到有问题的告知尽早到医院检查。

通过此次爱耳日的宣传活动,普及了保护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了辖区内居民对听力损伤与耳聋的防治与康复,推动了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爱耳护耳的意识,预防听力残疾,提高人口素质!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六篇】

1浙江嘉兴: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上海浦东:十年磨一剑——浦东“阳光驿站”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3北京朝阳: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

4福建福州:“查述问评”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

5天津静海:以“五建五强”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6广东湛江:努力实施“失联党员归队工程”,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管理水平。

7浙江诸暨:“群众档案”——新时期拓展群众工作机制的新举措。

8湖南吉首:“红色股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

9陕西凤县: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六化”工程的有益探索。

11贵州仁怀:走出一条“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新路子。

12山东章丘:实施支部“一加三”,固本强基惠民生。

13国家电网丽水供电公司:电力阳光服务便民图的创新与实践。

14贵州贵阳: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18湖北英山:打造“智慧党建·英山红网”,以党建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9江苏镇江京口区: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

20西藏南木林:“五项工程”构建流动党员“五化”管理新格局。

24江苏如东:开展“114”惠民行动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

25河北景县:建立农村支部书记“三定三评一落实”目标考评机制。

27河南洛阳老城区:“负面清单”管理催生正能量。

30江西农大农学院:“立交桥”党建模式创新与实践。

1福建福州台江区:打造“党员诚信店”品牌,破解非公党建难题。

2上海浦东张江:用“感受式服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江苏南通崇川区:邻里党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

4北京延庆:“党员魅力秀排行榜”,领航为民服务正能量。

5湖北武汉江汉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

6江苏徐州贾汪区:“三三六”法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7浙江杭州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8江苏淮安:打造“实境课堂”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

9中原油田:“家庭党校”开辟社区党员教育新阵地。

10山东济宁:活跃着一支群众监督评议团队伍。

11福建永定:实支部“e管理”,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12上海浦东合庆镇:“1+1+x”的合庆算法。

13湖北巴东:发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

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

17江苏太仓:构建德企党建“365服务圈”

18山东寿光:推行“三自”工作办法,加强村级事务管理。

22上海理工大学: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促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24广西南宁邕宁:拓展“六个一线工作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6福建省建宁县:党员“110”,服务零距离。

27贵州铜仁: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促进干群连心同步小康。

30河南登封:“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31河南新密:创新农村新型社区党建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

34福耀集团党委:开展“党员典范力量”建设的探索。

35内蒙古包头青山区:“3×4”探索实施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36陕西石泉县:“五步三公开”实现村级组织“阳光运行”

37浙江宁波江东区:架起沟通“高速桥”,化解群众心里堵。

38广西南宁西乡塘区明秀南社区:为民零距离,党群谱和谐——创新推行“零距离工作法”

39内蒙古牙克石:关于推进为民服务“365”党建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42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小微信大作为”——释放基层党建正能量43陕西富平:为民服务“连心卡,群众办事“零障碍”

46浙江东阳:构建行业协会党建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56川东电缆公司:坚持三融入三促进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

57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党员“塑形工程”——锤炼党员先进形象新载体。

58陕西留坝:倾听群众“牢骚话”,唱响服务“好声音”

59江西寻乌:推行“1893”机制,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60青海循化:搭建四个平台全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

佳案例(共30个)1、嘉兴市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

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承“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着眼于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组织和引导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所需有人帮、党员奉献有其岗”,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96345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背景及发展情况。

中心从搭建组织架构、创新活动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1.搭建“网络化”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构架。一是纵向同步建站。按照区域和行业划分,在市本级和5个县(市)建立6个党员志愿服务总站,下设73个镇(街道)分站,村(社区)根据区域划分责任网格,实现了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架构。二是横向专业组队。打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以市县两级职能部门牵头组建医疗安康、法律咨询、节能环保、治污治水、金融保险等212支专业服务队。如嘉兴电力“红船服务队”采取“永不落幕”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以一技之长的“明星”党员个人命名,领衔建立318个专业服务工作室。三是面上按需布点。对接需求和供给,在景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和规模较大的社区建立了40个“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由所在地的党员志愿服务分站安排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提供志愿者招募、民生诉求登记及各类便民服务。每个“红立方”还结合实际需求推出了特色服务,如外籍人士较多的穆河社区推出了翻译服务,极大方便了在此居住的外国友人。

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依托媒体、“红立方”、网络等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微心愿”,活动开展以来,在职党员已认领“微心愿”12974个。

3.健全“规范化”党员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公开服务承诺。推行服务承诺,党员志愿者接到派单后,统一佩戴“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证,使用志愿服务logo,承诺在15分钟内到达,服务过程不接受求助者的吃请和赠礼,仅收取材料成本费用,服务完成后请被服务对象填写服务意见反馈单,由总站进行电话回访,全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出台《96345党员志愿者培训制度》,整合各类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专业社工组织等资源,强化志愿者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环节,递进式提高志愿者素质。如,以中心主任命名的“骆叶青志愿者工作室”,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沙龙”,为志愿者搭建了交友聚会、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共同提升的平台,已累计培训志愿者1万多人次。三是注重激励保障。创建“时间银行”,实施“服务积分卡”制度,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记录在册,可兑现生活用品、家政服务或者将积分转赠给结对帮扶对象,有效形成了“奉献-积分-激励-奉献”良性循环机制。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注册党员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成功经验。

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我市党员志愿服务不断向前发展的成功经验。

1.把握好集中推进与长期坚持的关系。针对“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实际,嘉兴市推行了以“勤奋工作敬业岗”和“服务社会奉献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一员双岗”制度。十余年来,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服务社会奉献岗”的主要途径,嘉兴市始终秉承集中推进、长期坚持的原则,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使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并吸引着更多党员、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队列,依靠的是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巩固,志愿者队伍的丰富拓展和各项工作制度、服务机制的不断健全。平台与机制的相互作用,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把握好组织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心整合24小时电话服务热线,开发网络求助、短信求助等方式,丰富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在服务群众中赢得好口碑,树立品牌影响力。同时,采取严把准入与竞争择优、低偿服务与无偿奉献相结合的加盟企业制度,为居民“量身打造”优质的服务,推动了中心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

员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履行宗旨、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空间,建立党员柔性教育管理机制,实现了单位和社会党组织对党员的“双重”管理。

4.把握好普遍服务与专业提升的关系。针对许多服务项目专业化要求高的现实,中心特别培育和吸纳了一部分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同时,为防止把志愿服务做成少数技术精英参与的事业,通过采取“专业社工+党员志愿者”的模式,加强对普通志愿者进行技能的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逐步培育孵化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

四、有益启示。

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契合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把不同层级和不同领域的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规模效应”。针对社会阶层分化、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化和党员流动加快等新变化,打破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身份限制,依托建立中心、总站、分站以及专业服务队等组织,整合原归属于不同“条”、“块”,分散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员,使其担当了“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

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创新了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模式体现了党委政府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依托各类平台,广泛吸纳社会公共机构、个私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参与其中,既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又直接承担了政府部分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缓解了社会治理压力,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

信息系统,先后开通了短信求助、网络服务、空巢老人“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等高效便捷的渠道,构建一个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管理方、供给方、需求方三者间的对接,推动了服务到点到事到人。

服务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具体事务,将公共服务平台融入其中,拓展了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从城市、居民延伸至农村、农户,最大限度地对接群众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健全关心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并注重把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

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搭建了党员长期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打破了志愿服务的阶段性限制,有利于党员以多种角色、在多个舞台上长期展现先进性。党员具有先进性因子,相对于岗位服务而言,志愿服务有效彰显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是党员融入基层、群众的重要切入点。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党员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岗位服务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十年磨一剑”——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十年的探索与实。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浦东开发开放重大决策,浦东的经济和社会形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面对经济大发展、市场大开放、社会大转型、人员大流动的新的区域化特征,浦东新区组织部门始终秉持“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党建工作理念,以阳光驿站的创立和建设为有效抓手,精心打造区域性、服务型、开发式、专业化的党建工作平台。经过10年的努力和积累,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

一、背景与动因。

十年来,全区阳光驿站在区委组织部和各街、镇、开发全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党员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打造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总体思路,新区阳光大胆探索,不断完善,以全面适用的功能定位、齐全完备的设施场馆和便捷温馨的接待服务吸引了全区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到此活动。十年来,累计接转党员组织关系10多万人次,服务党员活动30多万人次,得到了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浦东新区阳光驿站及其服务网络的创设和建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探索新形势下适新应变、深化“三服务”理念的载体创新。

阳光驿站的创设,本职还在于服务。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常快速发展,部分党员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中成为弱势群体,需要组织给予更多关心和服务;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步后,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从实际来看,这个平台必须是开放式的,因为要面向社区范围内所有各类型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是社会化的,必须走志愿服务、互助服务的路子,去除行政化的倾向;必须以阳光驿站为主体,为新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打造适应新区特点、满足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需求的服务品牌。

(三)探索加强党员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

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在社区和“两新”组织的党员,流动性较强,“口袋党员”甚至是隐形党员都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党员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都存在一定问题。

阳光驿站从创建伊始到不断成熟,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硬件设施齐备再到功能品牌提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探索阶段。最早在浦东新区成立阳光驿站并进入实质性运作的,是2003年9月成立的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阳光驿站之所以最早起源于陆家嘴,跟社区所处位置有必然的联系。陆家嘴社区处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区域,这里的“两新”组织驻区单位达到6500多家。陆家嘴社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较其他社区比较早地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在市委和区委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三服务”理念,按照建设区域性、开放式、双建制、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思路,开始了建立阳光驿站的探索。在创立之初,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以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为目标定位,以“居民区党员服务站”和“楼宇综合服务站”为功能延伸,推行“以居带楼、以站连片”的工作模式,在建立初期孵化了6家“两新”党支部、挂靠90余名“两新”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同时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利用陆家嘴社区现有的师资、场地等资源,陆续创设了阳光讲坛、阳光驿站青年联谊会、党员业主创业者联谊会、阳光志愿者服务、党建研究会等结构队伍和基本服务项目。

陆家嘴社区阳光驿站的创设,开了浦东新区党建工作风气之先,为后续全区面上普遍推开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肯定,成立10年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员2917批10万多人次。2004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在视察陆家嘴阳光驿站后,批示指出:“阳光驿站是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应该继续实践、完善、提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陆家嘴阳光驿站已经成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上海市委党校教学基地,上海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

一、工作职能和服务要求不一的情况,区委组织部按照有接待窗口、有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场所、有分管领导和部门、有专职工作人员、有流动党员党支部、有党建阅览室、有基本设备、有运作经费等8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大力推进阳光驿站建设工作的全面建设。同时,将组织工作中部分党建工作职能下移到阳光驿站,切实赋以阳光驿站一定的职能和事权,提升其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程度。另外,市和区两级党员服务中心成立验收工作组,对各街镇阳光驿站的建设、运行进行专题指导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阳光驿站,由市委组织部从全市党建经费中一次性拨付五万元,支持阳光驿站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验收组深入各街镇,一对一认真指导,有效推进了全区面上阳光驿站标准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全区阳光驿站的全面推广和基础夯实。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进,目前在全区38个街镇、开发区已实现了阳光驿站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很好地顺应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由区属向区域、党的管理体系由垂直向网络转变的要求,很好地顺应了党建工作引领社会、发动党员、服务群众的时代要求。

造成为区域化党建工作重要平台,区域内党建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党建工作指导和保障中心、形象展示中心、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中心的目标,做实、打响阳光驿站品牌。全区38个阳光驿站涌现出了一大批本区域内富有特色、优势突出、成效显着的工作品牌。

阳光驿站品牌化培育工作,不仅为基层阳光驿站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取长补短、提效增能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各级党组织以品牌创建、工作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使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展示出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多样化特质,丰富了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涵。

三、成效与反响。

经过1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完善,阳光驿站的功能不断强化,内容不断扩展,机制不断完善,在队伍建设、平台搭建、长效管理、深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抓组建,强队伍,强化组织优势,壮大了基层党务工作力量。

新区阳光驿站的主要负责人由所在街镇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党务工作者担任,配备专职骨干,加大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力量。各阳光驿站还普遍建立了阳光法律咨询服务队、阳光医疗服务队、阳光教室服务队、地铁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等一大批阳光驿站的专门队伍和服务部门,在具体的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这支队伍经受了锻炼、提升了能力、积累了经验,成为全区基层党务工作者当中一只十分重要的力量。阳光驿站还结合党的生日、党员活动、为民服务工作的开展,从街镇既有的在册、在职党员中培养了党员巡讲团、阳光讲师团等主题活动队伍,有效地扩充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壮大了阳光驿站的服务力量。如陆家嘴阳光驿站有效整合陆家嘴社区党员志愿者资源,组建了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吸引楼宇中500多名青年党员(团员)参加,服务党员群众3000多批近2万人次;花木街道阳光驿站从2005年以阳光网络服务平台为载体,吸引了区域内近200家企业的中青年骨干,为困难群体、党员、劳模提供帮助;上钢社区阳光驿站将社区居住的6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80多位“两弹一星”老功臣、60多位全国和上海市劳模进行有效整合,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宣传、红色主题宣讲的重要资源和力量,使阳光驿站的工作更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抓载体,搭平台,突出服务优势,拓展了党员服务管理内涵。

余名党员,发展到目前53家“两新”党组织、1200余名党员,切实体现了党建全覆盖的孵化功能。二是阳光驿站充分发挥了各类党组织资源交换和平台协同作用,努力搭建党组织和党员为社区、为群众双向服务的平台,使阳光驿站真正成为区域内驻区单位和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枢纽,成为区域内党员践行宗旨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桥梁和窗口;浦兴社区阳光驿站聚焦党员争做志愿者,将区域内的驻区单位、在职党员整合起来,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在地铁车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2012年5月巨峰路站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正式命名为“大爱先锋队”,阳光驿站的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三是精心打造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为区域内的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为“两新”组织党员提供个性化、有效管用的服务,有力加强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潍坊社区阳光驿站紧紧围绕社区党工委“布点划片”实现楼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推进阳光服务进楼宇,在各个楼宇设立以楼宇物业为依托的党员服务点,将党的组织建设、党建实务知识、区域活动信息、社区各类活动资源摆放到党员服务点,便于“两新”党员了解和掌握,并定期在楼宇片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增强了“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抓规范,强管理,彰显品牌优势,健全了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程教育功能的提升和完善,起到了较好效果。三是以工作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为重点,抓长效管理和制度建设。根据阳光驿站的工作特点,先后制定了《阳光驿站窗口接待规范化实施意见》、《首问责任制》、《阳光驿站工作例会制度》、《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坚持阳光驿站站长的工作例会制度,按照功能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每季度分片区举行阳光驿站工作例会,及时明确要求,反馈情况,加强沟通;建立“党务专门家”培训平台和工作机制,将党务专门知识和实际操作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对基层的专职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作为基层党务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长效培训工作制度;建立“阳光讲坛”党建工作学习长效制度,论坛以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宗旨,交流各阳光驿站好的经验做法,使论坛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从2007年开设至今,已经举办了24期,这对于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交流制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明显作用。

四、探索和启示。

2013年9月,在阳光驿站正式成立10周年之际,浦东新区隆重举办了阳光驿站成立10周年“播撒阳光路”图文巡展、“阳光广场惠民服务”大型志愿者服务、“阳光牵手”、“阳光书屋、阳光关爱”、编印《阳光驿站十年集萃》、阳光驿站成立十周年专题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系统总结阳光驿站十年来的工作和成果,谋划和展望阳光驿站的未来和前景。

回顾阳光驿站成立十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深深感到,阳光驿站的成立和发展,跳出了“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思维和既有模式,开辟了一条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这对于创新和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完善和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提升和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职党员、“两新”党员和流动党员而言,如果党组织的服务职能缺失就不可能凝聚到人心,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也无活力可言。只有彻底地打破传统的党建工作的思维定势并抛弃传统的工作模式,以阳光驿站为平台,以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把党的领导寓于阳光驿站为社区、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之中,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阳光驿站也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区域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抓组建、建队伍、选项目、树品牌,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良性工作态势,使阳光驿站的工作开展起来有抓手、有资源、有载体,从根本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凝聚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阳光驿站工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阳光驿站的工作,最主要的取决于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各类党员队伍。阳光驿站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组织和发动在职党员、群众一起参与、共同开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精通的党务知识做基础,而且需要有凝聚党员群众的人格力量,把党员骨干、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发动起来,共同做好管理服务。同时,更要求我们的党务干部要有视党建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一支好的阳光驿站的工作队伍,不仅能够将本站的工作做好,还能带动周边的阳光驿站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十分重视党务工作者的发现、培养、锻炼,通过抓源头、强培训、促成长,在阳光驿站中培育建立一支有信仰、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使阳光驿站的各项工作有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

3、北京市朝阳区“红芍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服务管。

理创新。

红芍社,是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名称。本着“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理念,红芍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丰富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内涵,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了气氛祥和、秩序良好的文明模范单位,“红芍社”也成为北京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党组织要“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公顷,现共有居民4834户,常住人口约10500人。社区居民包括军干属、教师、城市改造异地安置人员、回迁上楼的农转居人员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等等,人员结构比较复杂。社区刚成立时,因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新居民”与“老市民”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农民转居后就业困难等,导致了“新居民”对社区生活不适应、农转居人员与老城镇居民之间的邻里矛盾不断升级、社区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较突出,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2003年6月,芍药居二社区党委、居委员会正式成立。经过6年的辛苦努力,到2009年,社区基本上解决了老大难的环境设施问题,农转居住户与城镇老居民的关系得到了融合,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显着进步。2009年7月,根据区委“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要求,经上级批准,“红芍社”正式成立,它是芍药居二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阵地,更是全体党员为社区群众服务的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红芍社”现已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共享资源的平台、“两新”组织构建基层党组织的孵化器和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组织架构:从“找党员”到建立“金字塔”网络化管理体系。

若干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两层楼群众。这一体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居民情况信息全掌握、社区党员群众全联系”。

“金字塔”网络化组织体系运行以来,在组织党员活动、反映社情民意、帮扶党员、服务居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如,在2008年奥运期间,社区开展应急演练,在10钟内就紧急集合起100多名党员。借助这一体系的运行,社区党委动员党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大大增强,党员同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居民的心逐渐凝聚到社区党委周围。

务对象明确、联系渠道畅通、社会参与广泛的为民服务体系,满足了党员和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三)拓展党员服务领域:开展全天候、全覆盖的服务。

为了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区党委重点抓好“五个面向”服务:一是面向全体居民的学习培训服务,定期聘请专家、教授、老党员讲课。二是面向党员、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设立党员志愿接待岗、谈心室、志愿帮扶队等,并与驻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开展医疗、理发、购物等义务上门服务。三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如一对一结对帮扶、成立残疾人康复俱乐部、开通爱心电话等。四是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如通过劳动保障康复站,为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开发岗位、提供资金等一条龙服务。五是面向辖区单位的社区化服务。近年,红芍社又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区“10910”为民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办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为新生儿办理入户手续证明等“10”项服务;代办党组织关系接转、最低保障金初审、法律援助及法律事务咨询等“9”项服务;为残疾人、空巢老人提供购物、取邮件、整理室内卫生、精神抚慰等“10”项专门服务,总共包括210个服务细目。

为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中的主体作用,红芍社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关爱、“帮扶结对”等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户”、“党员示范岗”,开展“争当模范党员”等党性实践活动,在社区内倡导“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有困难找党员”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9年,红芍社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接待站,共有近两百名党员参与,每天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截至2013年,党员志愿服务接待站共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同时,由社区党员带头发起,红芍社还成立了“七彩袖标”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活动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区百姓提供志愿服务。如今,社区居民在家中打一个电话,“红芍社”就可以提供家政、维修、送货等服务。居民有择业需求,可以参加红芍社一年365天不间断开展的就业培训。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可以到红芍社申请领取“爱心卡”。目前,社区居委会已经向600多名居民发放了“爱心卡”,领卡人每周都可以到服务中心的“爱心超市”领取生活必需品,真正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四)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以“天天课堂”为教育平台。

容涉及文艺、书画、法律、英语、理财、烹饪、科学、健身等30多个领域,旨在丰富辖区居民业余生活,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天天课堂”的老师多由“社区能人协会”的成员承担,课程每月更新,节假日不间断,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课,自觉听课。2010年至2013年的4年间,“天天课堂”共提供课程2千余场次,听课人数达4万8千余人次。

(五)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创建“红色之家”品牌,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家”,说的是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社区党建要取得党员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社区党委在筹建党员服务中心之初,便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将主动权交给党员,让党员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社区党员则积极出谋划策,像建设自己的家一样建设红芍社,红芍社的社名、社歌、社训、形象标识甚至中心的陈设布置均出自社区党员之手。针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社区设置了文体活动中心,成立了舞蹈、大众读书、合唱三个协会,组建了乒乓球、书法、太极、钓鱼等8支文体队伍,组织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党员群众参加。通过学习、表演、比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居民们自豪地说:“红芍社就是咱芍药居二社区党员和群众的‘红色之家’”!

三、主要成效。

组织的作用,是加强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红芍社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基层社会发挥作用、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增强了社区党委的凝聚力,获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在2012年举行的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两委班子人员均以高票当选。自2010年以来,社区先后荣获“北京市模范集体”、“北京市先进社区居委会”、“北京市基层妇女组织先进集体”、“北京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基层妇联组织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2012年7月,社区党委荣获“2010-2012年度朝阳区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社区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卓有成效的“天天课堂”不仅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大大丰富了社区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各项服务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居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居民们踊跃参与,愉悦了身心,增强了团结。通过这些活动,社区还培养出了一个高素质的“社区智能团”,目前,“社区智能团”已有16位成员,涉及文艺、体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成为发展社区文化的一支骨干力量。2010年以来,社区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社区”、“首都绿色社区”、“全民健身明星社区”。社区内的多个家庭获朝阳区“藏书家庭”、“学习型家庭”称号。2012年,红芍社百姓宣讲团获北京市“十佳基层百姓宣讲团”称号。2013年,社区文艺组织“红芍越剧社”获得了朝阳区传统文化教育项目一等奖。

(三)通过以党的建设带动社区建设,“红芍社”成为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品牌。

里让我的生活更充实”。社区居民中传唱着一首歌:“红芍社,美丽的家,朝霞染红芍药花。社区党委聚力量,关注民生暖万家。服务体系全覆盖,千家万户少牵挂”,这是对红芍社最真实的评价。

四、启示。

在此基础上,如何扩展党组织的覆盖面、建立一个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组织体系,决定着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能否有力地推进。将党组织工作体系延伸至每一个党员,以党员联系社区内的每个单位、每楼每户,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可以改变以往各个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不能共享、活动单调贫乏、无法吸引党员积极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局面。这样既能确保组织领导的稳定性,又能促进党组织与社会各方组织的联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一点上,红芍社的金字塔网络体系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

(二)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是吸引和凝聚广大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围绕中心抓党建,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有利于党员教育的氛围,让广大党员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受感染、受启发、受教育,是凝聚党员、激发党员活力的有效途径。红芍社通过举办“天天课堂”,使广大党员主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方针政策;结合党的各种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座谈、心得交流等形式,把对党员教育的方式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通过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岗,激发党员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等等,这些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七篇】

一、背景介绍。

南陵县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是皖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现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203个,党员24834名,其中预备党员385名,少数民族党员36名,农村党员14128名。一直以来,该县主要采取上党课、集中培训、农村党员主题教育、开好七一党员大会、组织收看远程教育课件等方式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然而受党员集中难、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基层党员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全县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存在覆盖面窄、培训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0xx-20xx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指出,从20xx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对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进一步强化,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履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南陵县着力探索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结在党旗下”大型党内活动,用鲜活的教育培训方式有效吸引全县广大党员的参与,唤醒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发党员爱党情感,激励党员向身边人看齐,从身边事做起,勇当先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通过帮助身边的党员、群众实现一个个微心愿等,努力做一名政治坚定的合格党员。

二、主要做法。

如何实现对全县基层党员的普遍教育,南陵县着力探索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结在党旗下”大型党内活动,按照举办主体和参加范围,明确两种活动开展方式,即“县为主、镇+县直单位(或非公企业)承办”,“镇为主、村承办”,以县为主的集结活动,在每季度最后一个党员固定活动日(27日)举办一次,以镇为主的集结活动,在每个月的党员固定活动日举办一次。每次活动,县、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活动现场通过搭建“五微+”平台(“五微”即微合唱、微党课、微先锋、微感悟、微心愿,“+”即举办单位结合实际的创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激起广大党员的身份意识。

微合唱激发爱党情感。每期活动现场,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小型合唱团,带领全场唱党歌,唤起党员身份意识,激起党员为事业奋斗的意志,《走向复兴》、《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先后走进集结活动。

微党课增强党性观念。由承办单位根据实际需求,或在全县“先锋师资库”中挑选具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或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或挑选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按照“切入点小巧,架构简而清、党员易接受”的原则,结合基层党建工作中热点和难点问题,参加活动党员的思想认识、现实需求、能力水平等,精心准备。教学方法一般借助多媒体讲授,有的采取互动启发式讲授,或制作场境辅助讲授。今年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农村党员需求,先后开设了《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我的入党经历》、《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党课,收效甚显。

微先锋选树先进典型。选树微先锋,推介微事迹,传播正能量,通过发、捕捉和挖掘身边党员的“微事迹”,以党员自述、宣讲员宣讲、摄录微视频等方式,正面宣传党员在道德品质、为人处事、乐于奉献、争当表率等方面的某一个或几个闪光点。每次活动,选树3-4个不同类型的党员或党组织先锋事迹。先后选树《他乡勇救落水女——籍山镇葛林村党员王林财》、《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微先锋事迹。每期邀请选树先锋走进活动现场,让党员感同身受。

微感悟传递先锋能量。每期活动请参加活动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结合微先锋事迹和自身工作学习谈感悟,不仅有效传播了先锋正能量,更进一步释放了党员内心坚定向上、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党性教育唤醒了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励党员向身边人看齐,从身边事做起,勇当先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通过帮助身边的党员、群众实现一个个微心愿等,努力做一名政治坚定的合格党员。

微心愿释放组织温暖。集结活动现场设置微心愿树,树上挂满七色心愿卡,均为事先从普通党员、群众中征集到的各类心愿,红色代表扶贫帮困,橙色代表卫生保健,黄色代表意见建议,绿色代表环境保护,青色代表家政服务,蓝色代表就业指导,紫色代表祝福愿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微心愿,恰如一道彩虹,架起了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沟通互动、信任依靠的桥梁。参加活动的党员根据。

岗位职责。

自身能力爱好特长等,现场自愿认领这些不同类型的微心愿,并逐一完成心愿。

重温誓词表达坚定信念。活动最后,在高高竖立的党旗下,全体参会党员起立,举右拳重温。

入党誓词。

誓言铮铮、神情庄重每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不忘初心的坚定理想信念。

三、工作成效。

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把培训课堂搬进党组织的创新活动中,将培训效果落实到党员具体实施的每一个心愿中,教育培训效果显著。

一是党员身份意识得到唤醒。活动现场组织党员唱党歌,一首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铿锵激昂的歌曲唤起了党员的身份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唤起他们的入党初心,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是党员组织归属感增强。每期活动根据时间、举办地点、举办单位等不同,确定不同的主题,先后以“党旗下,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党旗下,我们共同庆祝祖国67华诞”、“党旗下,我们共同迎接新年”等为主题,将党员组织起来,共同参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对先烈家属进行慰问;庆祝祖国67华诞的同时,邀请10月1日出生的党员走进活动现场、走上活动前台,为他们送贺卡送鲜花,向他们传递党组织对他们的。

生日祝福。

;组织党员共同迎接新年的同时,现场慰问困难党员等等,一系列的党内关爱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组织归属感切实增强。

三是党性观念切实提高。每堂党课均在全县“先锋师资库”中挑选具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或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或挑选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进行授课,党课的切入小而精,让广大党员易于接受、乐于接收,党性观念得到提高。

四是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集结活动现场设置微心愿树,让党组织、党员结合自身特长、职业等现场认领事先从普通党员、群众中征集到的各类心愿,党组织及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在一个个微心愿的落地生要根中得到切实提升。

四、相关启示。

随着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的环境、对象、内容、要求等的变化,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是要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搭建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载体和平台,探索务实管用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是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党员的从业类型也越来越多,致使统一集中培训的方式难以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型党员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党员队伍现状、产业发展方向等客观需要设置培训内容,针对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消除党员教育培训的空白点。流入、流出地要经常沟通对接,有针对性的对流动党员开展教育培训,消除盲点。

四是县以上党委要建立优质培训资源直通基层的绿色通道,在师资、课件、网络、站点等方面给予基层党组织点对点的支持,并鼓励和支持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背景起因。

创新基础党建工作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xx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针对区镇基层党建工作中,由于思想缺位、认识不高、流于形式等带来党建工作吸引力不强、参与率不高、实效性不佳等问题,启东市滨海工业园(近海镇)党工委以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提升党建工作效果为目标,紧贴乡镇机关、农村、非公企业实际,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实施“一刻钟微党建”工作法,紧扣突出问题,严格党员管理,活化党建形式,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效果,让党建工作实起来、活起来。

主要做法。

“舞前一刻钟”弘扬新风尚。

启东滨海工业园(近海镇)在各村116个网格和十大企业片区建设“正能量加油站”,利用“正能量加油站”广场舞前人多面广、氛围轻松的有利时机,把日常宣传由室内搬进站点,开展“舞前一刻钟”政策法规、道德典型等宣讲活动,努力把党的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基层群众教育全过程,不断推动“中国梦”等主体教育体系广泛传播、入脑入心。

千人百团“大宣讲”。发挥镇村干部、农技专家、老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六类宣讲团队作用,在舞前间隙时间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各“正能量加油站”站点不定期邀请市镇“巡讲堂”成员组织党史国史、政情市情等辅导。市镇宣传、农业、渔业、科技、政法等部门开展“菜单式”宣传,在突出政治理论、时政教育的基础上,在内容上进一步拓展延伸,不仅有市水环境整治、土地确权宣讲,还围绕区镇民生实事“八大全覆盖”工程进行宣讲。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民间专家”结合各村实际开展“家常式”村规民约、市民守则、种养技能、卫生保健等宣讲,通过送道德、送经典、送欢乐、送知识、送技能“五步曲”,让宣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深入人心。

好人好事“大家演”。在各“正能量加油站”活动中,一批文艺骨干在带领大家跳广场舞的同时,还积极创编“草根”文艺节目,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快板、小品相声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朴素的表演演绎身边的好人好事、“情暖夕阳”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感动滨海”优秀人物。三句半《接二连三送温暖》、小品《母亲的遗嘱》、表演唱《看看近海新面貌》等小节目在区镇巡回演出100多场。定期开展“榜样微宣讲”、“舞前故事汇”等活动,深情讲述南通助学老人徐超、市救火英雄陈帅、区镇“磨刀老人”施汉冲等故事,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远程设备“大教育”。以区镇实施农学电堂、农家书屋、农民广场“三学惠农”工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学电堂”建设,将“舞前一刻钟”内涵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各村依托远程教育网络,通过党员群众自选收看内容、自定收看时间的形式,从时事政策、道德典型、种植养殖、医疗保健、技能培训等十个方面为党员群众提供内容齐全、浅显易懂的学习培训素材,有力地确保学习内容覆盖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各类需求。在向北村每月的编织课程后,村20多名妇女结成了编织小组,经常一起探讨编织方法;小闸口村定期进行养猪技术培训,周兵、蔡兴、宋罗兵等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远程教育平台与“舞前一刻钟”活动的有机融合,为践行“中国梦”注入更多的新活力。

“午学一刻钟”凝聚正能量。

区镇建设5000多平方党群服务中心,20xx多平方大学生村官“梦想充电站”、“青少年活动之家”,1万多平方文体活动中心,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农民广场。区镇利用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村民午间闲暇时间,在各自活动阵地不定期组织“午学一刻钟”学习教育活动。

实施微教育。组织镇村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围绕“青年梦托起中国梦”主题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我的中国,我的梦”演讲比赛、大学生村官“梦想秀”等系列读书演讲活动。顺应基层廉政教育需要,通过午间政策宣讲、党纪解读、廉政警示教育片观看、廉政漫画巡展、正能量活动集中展示等形式,组织“廉政一刻钟”午间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各村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开展“做政治合格的党员,不做立场动摇、观念扭曲、思想变质的党员;做信念坚定的党员,不做信仰缺失、精神迷茫、随波逐流的党员;做牢记宗旨的党员,不做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与民争利的党员”等内容的党员“十做十不做”,争做合格党员学习实践主题活动。大圩村的“党史党章我来讲”、向西村“先锋党员大家评”、公益村“志愿服务我先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展微活动。机关干部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在园区综合文化站、职工之家开展“滨海好声音”、“午间微拓展”、动感单车等活动,融洽了机关氛围,凝聚了向心合力。大学生村官在村官之家——“梦想充电站”开展“启航”大学生村官沙龙,组织大学生村官与南通大学启东校区学生结成“青杏”对子,开展“青杏志愿服务”和“青杏小分队”送戏下乡活动。江苏鸿得利机械有限公司开展的“午间书画展”激发了职工书画创作热情,江苏昂彼特堡散热器有限公司开展的“午间乒乓球联赛”成为企业午间固定节目。大圩村的“寻根沙地文化”、塘芦港村的“午间趣味运动会”、向北村“家庭风采pk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都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乡风民风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推行微服务。依托村企网格,区镇组建了125个“一刻钟党员干部服务圈”,服务圈实行工作手册、服务连心卡、工作台账、“民情通”服务热线“一册一卡一帐一线”受理服务,让所有党员干部在15分钟内随时、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和提供各类便民服务。服务圈组建以来,开展各类代办服务上万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6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00多件。针对近海镇老龄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组织镇村干部、老同志、医生、教师开展“情暖夕阳”志愿服务,1000多名志愿者为927名老人开展邻里守望、关爱照料、便民服务上万次。开展“七彩夏日”、“小候鸟”暑期团圆梦活动,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南通大学启东校区学生、驻启部队官兵等志愿者为外来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提供声乐、舞蹈、朗诵和真爱梦想公益“梦想课程”等培训,极大地丰富了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工间一刻钟”激发源动力。

区镇在十大企业片区300多家企业全面开展“强党性、强技能,为党旗添彩、为企业建功,争当优秀党员、争当岗位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双为双争”主题实践活动,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灵活多样地开展“工间一刻钟”宣传活动,提升了企业凝聚力、激发了职工新活力。

潜移默化巧渗透。各企业将党课活动地点由传统的党员活动室移到车间、部门、食堂等地,见缝插针地开设“工间微党课”、“工间学习墙”,把传统的“台上讲台下听”党课模式转变为“短平快”的“微课堂”。启东市胶鞋厂利用晨会时间积极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微语录”征集活动,昂彼特堡散热器有限公司党支部在生产车间、食堂等地设置了党建宣传标语,把每一块“墙壁”都建成宣传栏。各企业开设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员园地》、《企业声音》、《先锋人物》等栏目形成“工间信息窗”,不定期推送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企业党建动态等内容,让企业职工随时聆听党的声音,感受组织关怀,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因地制宜夯实效。园区党工委积极开展“践行‘个人梦’、共筑‘企业梦’、弘扬‘中国梦’”主题活动,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广泛组织开展“工间知识竞赛”、“工间金点子评比”、“工间技能宣传”、“工间道德讲堂”、“工间微公益”等独具特色的宣传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党建活动、投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展示职工文化素质、业务知识、基本技能等,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培育先锋模范、业务标兵、岗位能手。康耐特公司在工作间隙经常开展消防演习活动,嘉盟电器组织职工人进行钳工技能比武,昂彼特堡、巴兰仕等企业开设“金点子”信箱,广泛激发了职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企业凝聚力得到提升。

寓教于乐激活力。顺应企业文化发展需求和职工文化生活追求,企业针对各自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文化宣传样式,广泛开展“工间健身操”、“工间拓展训练”、“工间才艺秀”、“工间好声音”等文体活动,延伸企业党建内涵,提升企业文化品位,培育活力之源、壮大活力之本,以企业文化凝聚发展正能量,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实现“企业梦”。

“一刻钟空中惠民课堂”传播好声音。

区镇针对农村老党员多、村民农活多、会议集中较难等问题,依托区镇中心广播站、20个村广播站和覆盖各村的504个音柱音响,开设“一刻钟空中惠民课堂”,将宣传阵地从“室内”转向“空中”、“集中”转为“分散”,让广播真正成为不断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平台,成为基层部门指挥生产、宣传政策、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平台,成为各村传递农资农产品信息,传播种养殖技术的信息技术传播平台,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获取知识、享受娱乐的文化娱乐平台。

播报宣传“层层讲”。镇村组建采编、审编、播报队伍,走遍镇村大街小巷,了解群众身边的鲜闻趣事,关心百姓的酸甜苦辣,只要是群众身边的、想听的、关心的、感动的,都被纳入栏目的范围。同时,定期邀请市、区镇宣讲团成员、各条线技术人员、村致富能手层层播报宣传,政策法规、民生实事等内容能够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小麦锈病、棉铃虫防治等,广播里及时播放“农事资讯”,介绍应对方法,各类信息一应俱全,有力地保障了群众增收致富。

宣传信息“人人享”。按照“契合农民需求、贴近农村实际”要求,惠民课堂设置《时政新闻》、《农事提醒》、《举案说法》、《身边好人》、《市场动态》等栏目,每周三期、每期15分钟,今年以来播放“中国梦”内涵、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等专题节目160多个,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1000多条,播放农技、科普、法律知识500多次,“惠民课堂”成了传递正能量的“直播车”、助农增收致富的“百宝箱”。

互动交流“群群通”。整合区镇、村微信公众平台,以“启东滨海工业园”“启东滨海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和各村微信公众号建立“一刻钟读懂滨海”微信矩阵,定期发布“中国梦”宣传活动动态、党的政策方针、“两学一做”学习内容、镇村政策制度和工作动态等,以微信的方式推送至党员群众“手掌心”,方便党员群众了解情况、发表意见,及时为区镇党员群众释疑解惑。今年以来“一刻钟读懂滨海”微信矩阵推送《中国共产党章程》音频8期、推送“情暖夕阳”先锋人物25期,制作江苏省“吴仁宝”式好书记陆亚乳石声《向西村的贴心人》、《“一刻钟”微党建》等视频、“三学惠农”党建案例等微信资讯,各条阅读量均超过10000次,让惠民课堂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宣传效率。

启示与思考。

区镇“一刻钟微党建”工作法有效改变了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落实不力等局面,不断丰富了党建工作内容,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切实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效果,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一是创新“一刻钟”工作方法,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参与率和覆盖率。利用工作业余或间隙时间穿插党建活动,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党员日常工作生活、企业生产车间,以“短、快、热”的形式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是丰富“一刻钟”工作内涵,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顺应农村党员干部需求,结合村企生产生活需要,创新活动形式,让党员在轻松中参与党建活动中,于潜移默化中受感染、受教育,是凝聚党群力量、激发党群活力的有效途径。

三是延伸“一刻钟”工作链条,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午学一刻钟”、“舞前一刻钟”、“廉政一刻钟”、“一刻钟空中惠民课堂”、“工间一刻钟”融入了机关、农村、企业学习与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共同体,极大地优化了区镇党建工作形态。

一、案例背景。

让学生学会负责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共识。近年来,“责任”二字在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多元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全球内碰撞和交融的新形势下,传统性约束趋于弱化,教育效果难尽人意:部分党员责任意识淡化、党员责任缺失、理想信念动摇、党员不诚信频频出现。有效加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教育是当前高校党组织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对当前部分党员“信仰缺失”、“身份麻痹”、“意识放空”等问题的有力回应。而“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正是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青春党建上的有效路径。“身份”是基础,“责任”在落实。准确把握学生党员责任的具体内涵,设计好的载体与机制,着力解决青年学生党员扁担两头“身份”与“责任”不清、不稳、不实的问题。8年实践证明,“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是高校着力锤炼青年学生党性、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搭建各类责任示范平台,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求真知、强责任、作奉献”,从而实现了扁担中“知与行”、“我与他人”的辩证统一,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切实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带头示范本领,发挥党建促学风、党建带团建的龙头和辐射作用,营造良好学风,切实为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保证。

二、案例做法。

(一)“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基本目标。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话,就是“扁担”二字。一根扁担两头挑,一头是身份,一头是责任。扁担的核心是“党性”,在负重中诠释使命。一根扁担两头挑,一头是党员身份,一头是党员责任,两头挑得稳,这根扁担才不会晃。

学院党委提出“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实施目标为:增强党员责任,塑造责任品质,强化示范引领,助推成人成才。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学院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细化为政治责任意识、组织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身边责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以此促使广大学生党员明确自己的党员责任,认同自己的党员身份,提升党员意识和责任品质。

(二)“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基本思路。

扁担是“行走的担当”,一头连着知,一头落在行,在实践中不断进取。正如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也是“两学一做”教育的关键要求。

因此,“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基本思路:在细化五大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在安全稳定、学风建设、实践创新、志愿服务等四条线设置了网络文明示范岗、校园安全稳定岗、学业先锋岗、投身实践岗、创新创业岗、就业服务岗等10个实践岗位,将责任再细化成青年学生党员可接触、可感知、可实践的生活化的行动规范;明确岗位行为标准,要求每位学生党员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明确党员的责任,认领1个示范带头岗(安全稳定类或学风建设类)和1个实践服务岗(实践成才或志愿服务类),公开认岗承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长期地推进党员责任实践活动。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党员在实践锻炼中自觉内化对责任的认知认同,坚定信念与追求、勤奋学习作示范、磨炼意志勇担当,做到知行统一,真正提升党员的责任品质与作用发挥。

除了“1+1”党员先锋示范岗,还搭建了党员主题实践平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党员责任制长效机制,纪实考评,引导青年学生党员在实践锻炼中自觉内化对责任的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真正提升党员的责任品质与作用发挥。

(三)“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为十六字:“认岗诺责、履岗践责、督岗述责、评岗升级。”

1、认岗诺责。每学期初,认领1个示范带头岗(安全稳定、寝室文明、学风建设,三条线中的一个岗位)和1个实践服务岗(实践成才、志愿服务两条线的中的一个岗位)。学生党员领取《党员“闪光言行”及党员示范岗履责登记证》,公开承诺,并在所属党支部、寝室、社区等范围内公布,接受监督。

2、履岗践责。学生党员对照岗位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填写《党员“闪光言行”登记证》中的相关内容,并定期向支部汇报履行情况。支部结合各自特色和情况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党员责任制工程。

3、督岗述责。党支部要及时跟踪和指导学生党员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跟踪和检查《党员“闪光言行”及党员示范岗履责登记证》,开展党员谈心和召开民主生活会,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各党支部适时组织阶段性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学生党员实施责任制工程的情况与民主评议有机结合起来。

4、评岗升级。学生党员需每学期对自己践行“党员责任制工程”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各党支部需在每学期末结合党员满意度测评、党员责任制工程参与情况和支部成员日常表现情况,开展党员量化考核、民主评议和闪光言行评选。在考核的基础上,学院党委每年六月组织“优秀党员示范岗之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等评选。

(四)“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实践平台。

扁担在创新中孕育力量:一头是系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实践证明,这根扁担的力量可真不小。学院进驻青春之地,在“责任制”的平台建设中,不断丰富创新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和浓厚氛围,以确保“扁担”挑得实、挑得有效。行走中的“扁担”也因此得以不断创新,焕发新活力,从责任到示范,从示范引领,从引领到服务,从奉献服务到辐射,不断深化和丰富着党建育人内涵。

一是搭建示范平台:发挥“头雁效应”。党员之家以“红色宣讲团”、“红色先锋”论坛、党员“1+1生友互助”、党员寝室挂牌等为抓手,发挥党员在开学迎新、校园安全巡逻、晨读晨跑、寝室文明、学风示范等活动中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学院累计20xx余名学生党员参加了“1+1”责任岗的履岗活动。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集聚“红色效应”。学院推出“党员服务积分制”,学生党员年人均服务时数超过15小时;“一对一帮扶”活动,全体学生党员100%参与;近年来,“红色先锋论坛”党员引领学风建设惠及入党积极分子20xx多人次;党员迎新服务队惠及师生群众6000余人次。

三是搭建辐射平台:达成“辐射效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以支部为抓手,以“学生党员责任制”为载体,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支部主题风采展,文明寝室党员行,长征故事与当代大学生的新长征主题研讨会,举办“我爱看新闻”、“闻字知新”等党史党建知识竞赛,参与学生达1000余人次,完善“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辐射平台,在广大同学中营造了“讲责任、重实践、乐奉献”的党建氛围。

三、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有效地发挥了党建工作的“龙头”和“抓手”作用,形成了“示范引领助推成才”的党员教育长效机制。自20xx年开始实施,经过多年完善与积累,已经成为学院的一张金名片,并且入选全省高校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案例和长效机制汇编,荣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第八篇】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带来了新的要求,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既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上的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各种主客观障碍,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上找准影响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根本症结,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创新思想观念。

第一,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着力解决“一成不变”

1

2

统与开拓创新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多年来,基层党建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如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党内选举、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都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结果,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3

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决好了,许多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定位,从何处入手?是基层党建工作能不能发挥作用、提高水平、增强效果的根本问题。党建工作的大量的生动实践证明,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基层党建才可能大有作为。

《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44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