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收获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922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收获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收获 【第一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新冠肺炎对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影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霸权”主义“新冷战”思维的新侵扰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航向之舵、前行之力。近期,我结合工作职责,重点研读了其中第九部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8篇文章。下面,围绕对现代经济体系的认识和XX工作如何保驾护航,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深化”。

一、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定位。通过研读第三卷,我感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主动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穿其中,一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二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四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五是要始终牢记绿色发展,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终是为实现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理念及推进,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升级。

二、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途径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1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着力点。其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消费升级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能。要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益,以多样化、高质量的供给满足人民的需要,通过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其二,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保证经济体系的顺畅运转。空间布局影响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部门间、区域间协调,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加强区域优势互补。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在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三,切实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进一步深化XX工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应有作用的认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中,XX要依法忠诚履行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既做好“卫士”,又当好“谋士”,充分发挥XX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探照灯”作用。我感到,XX工作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实施XX项目,充分发挥XX监督在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着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XX工作必须聚焦这一硬任务,坚决助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三是要着力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经济工作“六稳”要求,聚焦中心,突出重点,找准XX切入点,助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着眼“稳就业”,结合“三促进”专项XX,开展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情况专项XX调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在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XX和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XX,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四是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紧紧围绕有关民生重大决策和全市年度民生实事,安排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XX。五是要着力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紧紧围绕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和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持续加大对公共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XX力度。要切实把促进政府节省开支,作为XX监督的重点,促进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推动把钱用在刀刃上,实现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通过找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切入点,更加有效履行XX监督职责,为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新贡献。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收获 【第二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收获 【第三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政治核心作用到大国领袖世界担当,无不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强大人格力量和强大真理力量。本文试用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

主心骨,作为中国民间俗语,多次被习近平同志提及。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使用这一用语,是在20xx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0xx年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出现“主心骨”,并重申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所谓主心骨,既是指中国共产党,也是指党的领导。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维护主心骨,壮大主心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首先,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联合的活动,都需要组织。而没有权威就无法组织起来。恩格斯曾经说过:“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邓小平也指出,“不能否定权威”“没有权威不行啊”“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党中央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必须拥有权威。这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党中央要真正拥有权威,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充分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们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思想。他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的,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那么,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就把党的领导原则、职能和作用予以明确,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再次,必须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政本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领导力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四力”。“四力”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四力”当中,政治领导力最重要,具有“引擎”作用,抓好政治领导力,能够达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要求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同心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热词,最早出现自 20xx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20xx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 20xx年4月 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同心圆问题,而且首次对此做了解释。他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如何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条基线”。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球许多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显示,3 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 200 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96 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有7亿多网民,必须把群众路线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互联网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只有“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才能汇聚正能量,凝聚大力量,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此,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释疑解惑,并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再次,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要掌握这个方式。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所谓“大”,就是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统一战线既要巩固基本力量,又要团结新生力量,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加强联系沟通,引导他们发挥正能量。面对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已被纳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人群。这是因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会大大有助于网络社会的进步和团结。而对于如何与他们联谊交友,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更直接给出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向心力”是物理学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引入我国社会学领域,与“凝聚力”并列使用。20xx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xx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向心力”引入国内社会政治领域,而且用于外交领域和国际场合。20xx年7月9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增强金砖国家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担当,深入开展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就必须在继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国际向心力。

首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被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xx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首次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新境界,彰显了大国与大党领袖的大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其次,寻求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始终强调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向心,不仅取决于国家硬实力,而且取决于国家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二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三要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够顶得住、打得赢,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收获 【第四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连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

研读这部重要著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几个方面贯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大国外交的全过程,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真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

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执政兴邦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动力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鲜明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的奋斗进程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决定性进展,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能够成功应对,疫情防控斗争能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党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凝聚起澎湃向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崇高信仰,就是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矢志不移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政治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们矢志奋斗的不竭动力。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标识和政治底色,这一思想通篇闪耀着理想的光芒、真理的力量,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远大抱负。

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坚守,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中国穿破黑暗、迎来光明、创造辉煌的指路明灯。20xx年,我们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信念,展现党和人民志不改、道不变的意志决心。坚守本原才能信之弥坚,发展创新才能行稳致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造,不仅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而且感受到挺立潮头、引领时代的蓬勃朝气;不仅感受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和升华,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的相互激荡。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理论定力、实践伟力、时代魅力的根源所在。

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对方向道路的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高扬和坚守,是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一条红线。在党的十九大后新进两委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勇于把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几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新气象,着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开启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征程,打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更加笃定昂扬。

历史自觉,就是深刻洞察“两个大局”,牢牢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自觉在历史潮流中认清方位、明确方向、把握主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这一思想始终站在历史活动实践主体的高度,汲取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赋予的深沉历史积淀和历史智慧,蕴含着对强党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的深刻认知,彰显着深邃的历史观照、深厚的历史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

这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创新理论中具有引领作用、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深入洞察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其背后的历史规律,深刻阐明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传承中华文明、投身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找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这几年,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演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鲜明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将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进一步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经历的历史进程。在“两个大局”交织奔涌的历史洪流中,只要坚定目标信心、科学识变应变,就一定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历史跃升。

这是勇于自我革命、以百年风华正茂引领千秋伟业的高度自觉。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全党全国人民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从光荣历史中走来的党,更是自觉担当历史责任、矢志完成历史使命的党。可以说,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推进党的革命性锻造,持续革新国家的面貌、社会的面貌,是对9100多万党员、14亿中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无数革命先辈、民族先驱、古圣先贤的历史交代。正因为坚持这样的自觉和担当,我们推进“两个革命”的意志不可动摇,步伐永不停歇。

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砥砺前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业发展的磨刀石。新时代的开创、新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在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回答时代课题中实现的。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由实践检验的科学态度,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学方法,感到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迎难而上破解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

问题导向体现为求真务实、实践第一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无论是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论断,还是作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无论是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政策方略,还是要求在制度建设上补短板、强弱项,都来自于对“实事”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对“求是”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对“变”与“不变”的精准把握,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唯实务实的思想品格和直面矛盾的政治勇气。正是在“实践—认识—实践”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在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党的创新理论彰显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问题导向体现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决坚毅的党性和人民性,以“为党和国家长远计、为子孙后代万世谋”的责任担当,推进一系列大事要事,攻克一系列难题难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纠“四风”、刮骨疗毒反腐败,啃下贫中之贫“硬骨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知行合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真抓实干,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伟大业绩。

斗争精神,就是把握事物本质、增强斗争意识,以自觉的斗争实践打开新天地、夺取新胜利。斗争是事物发展和实践创新的实现形式,体现着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主动作为推动事业前进跃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进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洞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自觉运用,深切感到深沉厚重的忧患意识、风雨不动的战略定力、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应对风险挑战。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从“进京赶考”“跳出历史周期率”,到防范重蹈苏东剧变覆辙,再到警惕“四种危险”“四大考验”,我们党始终保持对危险风险的忧患警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辩证法,揭示了斗争的客观现实性、历史必然性,是对全党的谆谆告诫、对全体人民的深刻警醒。

以英勇无畏的斗争姿态战胜艰难险阻、磨砺精神意志。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与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懈斗争的历史,就是在斗争中锤炼钢铁意志、升华民族精神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全党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方法,而且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骨头要硬、本领要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斗争精神体现在战时、也体现在平时,要以奋发有为、拼搏奋斗的姿态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众志成城守护和创造美好生活。

天下情怀,就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着协和万邦、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胸襟和情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愿望,新时代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新作为、新担当。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关切,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以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境界,创造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时代之变。当今世界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愈演愈烈,霸权思维、霸凌行径变本加厉,气候变化、战乱恐袭、饥荒疫情等风险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怀,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鲜明立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汇聚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这些重要理念,传承发扬了中华文明“天下大同”的思想精华,超越了一些人奉行的零和博弈和对抗性思维,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以合作共赢增进人类福祉、惠及世界人民。当有的国家热衷于退群、关门、建墙的时候,中国高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旗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自贸区建设、完善外商投资法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鲜明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等等。在全球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国际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中国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帮助,为携手抗击疫情作出了中国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领会精髓要义,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把握和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精心组织理论宣传普及,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讲清楚科学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创新开展对外传播,更好传递中国理念、中国声音。要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投身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52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