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书育人故事(优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我的教书育人故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254-01
引言
教育改革不仅注重对小学生知识水平的培养,更加注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形成,把对小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在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学时,要充分展现我国书法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书法艺术的鲜明性和独特性,以此来吸引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学习中来。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将德育教育的理念与书法教学工作相结合,进而对小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总的来说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一、通过书法故事的讲述来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能够直接产生吸引力的莫过于故事的讲述。很多小学生对于优美动听的故事没有任何的抵抗力,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的情景中,并且很容易接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倾向等。在书法教学时,老师要抓住合适的实际,给小学生讲述一些有关书法发展的故事。一方面可以缓解书法教学中课堂上比较沉闷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对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书法知识的好奇心或者说是对故事的好奇心[1]。从而通过书法故事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产生影响,起到教学学生,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作用,还能加深学生对于书法知识的认识。在故事的选择方面,比如可以讲王羲之花费十五年的时间去练习永字以及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坚强意志,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从故事中感受到先人的勤奋刻苦,充分吸取其中的正能量,形成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我国漫长的书法发展历史上,实际上存在非常多的励志故事,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有选择的进行讲述,通过故事来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品质产生影响。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受书法大家的高超的书法技艺以及高尚的人格修养与道德情操,进而产生将其树立为学习榜样的冲动,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愤图强,在修养方面,个人品质也会大大提升。
二、通过对书法历史知识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国书法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也早已传入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包括西方国家一些优秀的艺术家也积极的从我国书法艺术中吸取其所需要的创作元素,产生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的内容,提升作品的品质。在当前阶段,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几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华人的身影。我国的书法艺术的传播也有了鲜活的载体,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也是世界范围内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认可。在书法发展史上,很多书法家,倾其一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留下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传世作品[2]。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历史,也对世界发展的轨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国人来说,书法时我们为之骄傲的艺术品。老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和现阶段的发展的状况,促使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应当为这些优秀文化的奠基者而骄傲,同时也应该为了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不断的努力,学习好书法知识。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由此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鼓励学生通过临摹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我国书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这些作品被制成各种版本,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和其他途径中。并且很多优秀的书法家在文学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成就,比如苏轼以及王羲之等。所以,学生在对这些大家的作品进行临摹时,能够接触到许多高尚的思想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颂。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心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而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法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对一些质量低劣的作品进行临摹,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健康的理念与思想。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对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作品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格调高雅的作品,让学生去临摹,通过临摹这些作品来提升个人的修养,同时也达到了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的目的。
结语:小学书法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书法知识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及提升人品质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德育教育的理念,在开展书法教学工作时,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第二篇】
诸葛亮由一介布衣到治国安邦的一代贤人,他的一生都是智慧的闪烁,都是为人处事之道的充分表现,在那个纷乱的时期,人才辈出,江山易主,那正是乱世出英雄,英雄借乱世。诸葛亮治国的智慧精髓在于:适时决定,注意方式,以上平下,定度行严,抓大放小,严格律己,兢兢业业。他的安邦智慧在于:联弱抗强,多方求进,发展自身,实际出发,放长眼光,从长计议。处世智慧:平心静气,避免情绪,借鉴现实,客观思考,遇事不怕,及时处理,注意方式,讲究实际,原则不放。捧着这本书,久久不愿放下。不管是历史还是其中所蕴含的奥妙和智慧,虽然有很多东西我还不太懂,但我已经深深地被他迷住了,他教给我的不仅仅是智慧,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是完善自我的核心要素,这本书用事件描述灵魂,用幽默启迪心智,用历史洗刷情理,尤如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正心、正形。当读完一本书,真正静下心来品的时候,才会发现能触动内心令人无法平静的感动多是由于书里的故事、情理正好纠正了自己的偏差,智慧、高尚、宁静、宽容、公正等关键词就是镜子里的标识,通达真善美。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责任感的认同是通向智慧人生的基本保障,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根本力量,教师则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养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了这本书,我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现离不开富有合作精神的团队,个人的荣辱得失不能超越团队。知人善任的管理策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不同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是团队前进的内驱力之一。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承担家庭责任,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诸葛亮的育人的思想值得深思。诸葛亮曾经写给儿子一封信,虽然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和待人处世都有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仍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
捧着这本书,久久不愿放下。不管是历史还是其中所蕴含的奥妙和智慧,我已经深深地被他迷住了,他教给我的不仅仅是智慧,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诸葛亮强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一村,就没那一店。凡是什么事,要做好,一定得抓住有利的时机。比方说,打铁得要趁铁烧得通红时奋力捶打;种田的种田的要赶着最好的时机把秧插在田里;经商的要抓住物稀价贵之时抛出商品……当机立断者胜;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者败。在他教育儿子时也能体会到他的用意。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抓住时机,教书育人,储备能量,不断探索!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第三篇】
热爱学生,是做为称职老师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五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两个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们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们俩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们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们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于程和王茂宇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程同学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尊重家长,是做为老师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 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我将自己这一做法,撰写成德育论文《小公民自我教育行为录》。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乐教勤业,是做为老师的最高境界。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网络小班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形式。为了制作出一个适合网络小班学生使用的识字课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不会的就翻书,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同学们欢欣鼓舞,非常喜欢,为激励他们多识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指导同学们写好起步作文,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全班同学的暑假日记中选取了三十多篇优秀日记加以修改,又在每1篇日记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批语,在自家的电脑上打印了25页。接着,我又自己花钱到外面的复印店给每个同学复印了一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日记被打印成铅字时,每一张小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练习写日记的劲头更足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尊重o宽容o平等据说,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枝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歧视学生的现象,也才能让优生“吃饱”,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尖子生,让“优、中、差”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 教育是门艺术,我认为掌握这门艺术并不在教龄的长短,与各位相比,我多的只是教龄,而对这艺术我只是个叩门者,倒是这七八年来品尝了一些教育的苦乐酸甜。老师们聚在一起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批不得不用说,还冷漠挑剔。上届我班有一位性情孤傲、同学关系紧张,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够优秀的女生。我想,以诚心与人便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何况以之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呢,相信自己会用真诚赢得她的信赖,于是时不时就找她谈心。但没料到她在班里向同学扬言:“哼,她没什么可怕的,欺软怕硬,根本不敢把我怎么样!”还有一个男生不但学习习惯不好,迟到、上课说话更是屡教不改,一次我请来家长交流情况,最后我让他当着家长的面对今后的行为表个态,他说:“以后好好做”我又追问了一句,他却说:“我敢不好好做吗,我怕你报复我。”自己的诚心付出得到的是学生的冷漠的拒绝,着实很痛心。我思考,学生的冷漠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有求必应,过多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不能正常的与人相处,甚至怀疑一切;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对个性的张扬使得稚嫩的心把标新立异与叛逆当成了个性来追求,这就难免使教学在一部分学生中成为了老师的一相情愿。然而,我认为冷漠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是学业、事业路上的绊脚石。身为教师,育人为本,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出冷漠,在阳光下绽放花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遵循这一理念,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收获还是颇丰的。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冷漠也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这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我开了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那发言的听讲的一个个漾开了笑脸。之后的周记本上就有了“名人某某”、“淘气大王”、“同桌的她”,更有了“可爱的校园我的家”等生动鲜活的精彩纷呈的文章了。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时时感动着我。同学间能互帮互助,互关互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除了同学间互帮互助,还应亲师信道,班主任是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使任课老师不会因与学生课下交流少而给学生的印象只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蹙额锁眉的那一面,我又开了一次“我们的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学生谈了自己眼中的老师后,我把不为学生所知的各位老师的为人做了补充介绍。例如,英语老师的勤奋好学,不苟言笑;数学老师文理兼通,办公室里常常妙语连珠,睿智非凡等等。我从学生脸上读到了“感动”“景仰”,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依然要求我再讲些老师们的佳话。这使我感到只有学生觉得老师可爱可敬,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是赶鸭子上架。身边有可爱的同学,有可亲的师长,怎能不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的。再者,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一次课上,体育生刘斌不停的在滚脚下的球,我边讲课边有眼神制止他的行为,但毫无效果。我觉得他漠视了我的存在,于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时,我就走到他面前,发现他连语文课本都没带,我厉声道:“没带书就不知道跟同桌合看吗?”他说:“我不知道是语文课。”这叫什么话,我冷问道:“哦!你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会带书啦?”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说:“我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不来了!”当时气愤的以为这孩子无可救药,也觉得自己颜面扫地,便向他的班主任告了状。过后我又思考:你想教育学生就别给学生来阴的,否则你收获的只有伤心。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学生吴淑萍,虽然她在班里的扬言传到了我耳朵里,但我一直装不知道,从未改变对她的关心爱护,我的真诚终于收获了感动:临毕业前她亲自交给我一封信,信上说:“这些年,您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本分——真诚,请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另外,我们老师应善于捕捉住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需要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我班王晓谕课下跟我说话总是用乡音,我问她:“怎么,还没学会普通话?”她说:“老师,我觉得跟你亲才说老家话哩!”于是课上我时不时的模仿一两句同学们的乡音,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咱们说普通话,课下可以用家乡话交流,我爱听。上届我班有位叫芦苇的女生,有一次我上完课,她追我到楼道说:“老师,你头上有根白头发,我不想看见你长白头发,让我给你拔了吧。”我便揽着她的肩一起来到了办公室,我坐下让她给我拔。我没有说谢谢,但我想我的配合举动是远远超出谢谢的分量的。自从有了电话电脑,我几乎遗忘了写信收信的那份快乐了,但那一年元旦我却得到了一份久违的欣喜,学生路路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还没展开就有两行娟秀的字映入眼帘:“每当我接到好友来信,我都欣喜不已,我想您也有过同感,所以近在咫尺,我要让您再度欣喜,就算学生给您的新年贺礼吧。”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展开信品读,信的结尾写道:“我也许不是您最喜爱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不能缄默这份感动,元旦联欢会给予了我这个表达的机会。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节目是传蜡烛表心声,蜡烛传到谁的手上谁就说一句此时最想说的话。”最后蜡烛传到我的手上,我说:“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我倍感充实和快乐,是你们让我觉得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更叫我心动的了,是你们诠释了我人生的意义,谢谢大家!在此我还想对一位同学说,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就象你认为我是你最敬爱的老师一样,你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我觉得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我们必须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的漠视,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感动是与人相处的剂,感动于他人的帮助,感动于他人的忏悔,感动于他人的真诚,感动于他人的美丽;感动是与生命的对白,感动于小草破土而出,感动于夏日的一缕清风,感动于落叶魂归大地的壮烈,感动于第一片雪花消融在脸颊……懂得感动才是健康的人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人性创造让我们感动的人吧。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范文【第四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又宣告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政府在2010年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201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儿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保证儿童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措施”是“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可见,倡导阅读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并由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图画故事书是通过一系列有(或无)文字的图画,为儿童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一种书。《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是美国作者艾瑞克,卡尔专门为儿童创作的。1969年出版之后,被译成47种语言,全球销量已超过3000万册。2008年该书被译成汉语,在我国出版发行。为了解我国幼教工作者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喜好倾向和价值判断,以便为今后“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开展了这项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1 制作评价资料。把《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翻拍成13张照片。编成PPTl-13;把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制成PPT14。
2 设计评价表格。针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内容,编制评价表,共有6个封闭式的单项选择题,每题由5个备选答案;把评价表制成PPTl5。
3 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向G省、H省、J省、S1省(市)、S2省、Z省的幼教工作者发放评价表:依次向他们播放PPTl-15;要求他们在看完这些PPT以后,完成评价表上的各个问题;分别对这些省(市)的幼教工作者进行集体访谈,交流各自的观感。
4 统计评价表。共发放评价表72份(各省12份),回收6l份,回收率为85%;去除未完全作答的评价表,获得有效评价表56份(其中教师16份、园长25份、教研员和科研员及师训员15份),有效回收率为78%;阁上机处理有效评价表,得出各项研究结果(见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从图1可知:我国98%的幼教工作者是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其中“很喜欢”的占63%,“较喜欢”的占35%,“一般”的占2%。“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书的设计独特”“制作新颖”:“图画书的颜色很鲜艳”“很美丽”“十分养眼”;“图画很精美”“亮丽”;“故事很有趣”“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很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毛毛虫很可爱”“很好看”:“蝴蝶很漂亮”“惹人喜爱”。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主要是从图书的外表和设计、色彩和形式、内容和情节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自己的喜好的。教师对优秀童书的喜好是没有国界的。2007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所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这本图画故事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被推荐列入100本最佳童书之中。翻
2 儿童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从图1可知:我国96%的幼教工作者推测儿童也会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其中认为儿童会“很喜欢”的占73%、“较喜欢”的占23%、“一般”的占4%、“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为儿童也会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绚丽的色彩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新颖的图画能吸引小朋友”;“故事很有童趣”:“一些画页按阶梯状排列。小朋友很容易翻动书页”:“每个水果上都有一个小圆洞,太神奇了,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会把自己的小手指头伸到小洞洞里去抠一抠的”“会用手去挖的”:“毛毛虫从洞里面钻出来,小朋友看了会感到新奇的”“会开心的”:“许多食品也都是小朋友喜欢吃的”。“好吃的食物会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的”;“毛毛虫胖乎乎的,很可爱的”,“红红的脑袋”“碧绿的身体”,“小朋友都会喜欢看的”。“毛毛虫后来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意识到艳丽的色彩、新异的绘画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注意力,而且还认识到别具一格的虫洞、多种多样的食物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创造行为。这本老少皆“爱”的经典童书也受到英国人的推崇。早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所进行的一项阅读民意调查就表明,该书被公众投票评为英国人最喜爱的书籍。在英国人看来,这本书是一个深受喜欢的经典形象,精彩故事吸引着一代代的儿童,延绵不断。
3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的教育效果。从图1可知:我国91%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会对儿童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其中认为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的占55%、“较好”的教育效果的占36%,“一般”的教育效果的占9%,“较差”和“很差”的教育效果的均为O%。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本可以看也可以玩的好书”:“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能教给幼儿许多东西”,例如,能帮助幼儿认识“颜色”“数字”“食物”“昆虫”:“寓教于乐”,“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描述自然现象:小毛毛虫怎么样变成了一只大蝴蝶。”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来全面认识这本书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表层价值,这是令人欣喜的。但还没有能从教育的核心和实质上,来深刻理解这本书对儿童生命教育的潜在价值。这是令人遗憾的。这本构思巧妙的图画书能把儿童带到童话般的世界里,儿童通过跟随毛毛虫自由自在地去旅行,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生命的美丽和珍贵。生命。实际上就是一段旅程。幼教工作者可以透过蝴蝶的生命周期(如从小小的卵到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再到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再到茧,最后再到漂亮的蝴蝶),来唱响对儿童进行生命启蒙教育的赞歌。
4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6%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39%。“较大”的占47%,“一般”的占14%,“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讲到了“星期的概念”和“数字”,“巧妙地包含了一周七天,1-7的数字”,例如,“有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从一到五”。还有“两个多星期”:它还“提到了一一对应的关
系”,例如,“星期一吃了一个、星期二吃了二个、星期三吃了三个、星期四吃了四个、星期五吃了五个”;此外它还“说到了许多量词”。例如,在星期六吃的许多东西中,就有“一颗”“一条”“一个”“一块”“一根”“一片”“一间”“一只”,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比较全面地认知这本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作用:既能帮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各种各样的量词,使儿童理解“1”和“许多”及其相互关系,又能帮助儿童掌握星期的概念、时间的顺序,使儿童能知道一周有七天。哪天在哪一天的后面。数学概念虽然是儿童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这本书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事半功倍。
5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都肯定了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认为“很大”的占32%。“较大”的占48%,“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它列出了毛毛虫一周的食谱:“毛毛虫每天都在吃水果”“每天吃的水果都是不一样的”:其次是因为它画出了毛毛虫的成长变化:“毛毛虫慢慢长大了”“越长越大”:再次是因为它写出了毛毛虫肚子痛的原因:“毛毛虫吃得太多了,肚子就痛了”,这样就会使幼儿明白“吃东西要适量”“要有节制”“不能吃个不停”“不能暴饮暴食”的道理;最后是因为它还开出了治愈肚子痛的药方:“要少吃一点”“要吃点蔬菜”“要吃一片树叶子,这样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发现了蕴藏在这本书中的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多种因子,既有助于儿童理解生长发育与进食水果之间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又有助于儿童形成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甜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6 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作用。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43%,“较大”的占37%,“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巨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画了苹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有助于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还“画出了巧克力蛋糕、冰淇淋、黄瓜、乳酪、火腿、棒棒糖、樱桃派、香肠、杯子蛋糕、西瓜”“能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此外它还“写了由卵到虫、再由茧到蝶的进化过程”“能丰富幼儿关于昆虫的知识”。然而,也有几位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质疑,“‘蝴蝶’不是从‘蛹’里出来的吗”?“怎么会是从‘茧’里出来的呢”?“是不是被作者写错了呀?”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认识到了这本书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鲜明价值,例如,能扩展儿童关于食物和动物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彰显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勇于质疑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早有读者对该书中“从茧到蝶”的说法提出过疑问,作者也给予了回应:我曾请教过昆虫学家。大多数蝴蝶的确都是由“蛹”变来的,但有一种罕见的帕纳塞斯绢蝶,则是由“茧”而来的。此外,作者还自嘲道:我有一个不科学的解释就是我的蝴蝶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毛毛虫是举世无双的,因为毛毛虫实际上是不吃冰淇淋等食物的。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得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其中:教师对该书的“喜好程度”高于其他五个方面,位居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儿童”对该书的“喜好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总体教育效果”是颇佳的;排在第四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数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排在第五位的是这本书对儿童的“健康教育作用”和“科学教育作用”是较大的。
(二)讨论
1 优秀图画故事书的选购与阅读。《饥饿的毛毛虫》这条从美国爬出来的奇妙无比的毛毛虫,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了另一个国家,已经“吞噬”了世界上无数个儿童的心。但访谈发现。我国幼儿园大多没有购置这本世界公认的优秀童书。图画故事书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受到教师和儿童喜爱的且教育价值极高的读物选购来,摆放在幼儿园图书馆或班级图书区的书架上。那么儿童就有机会打开图书,在知识的书本上爬行,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悦读”中获得成长。
2 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与维护。在访谈会上,许多教师抱怨,他们虽然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但是他们却没有权利购买,因为只有园长才能决定幼儿园和班级图书的选购事宜。一些教师反映,他们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儿童听,因为在指定的“教材”和“教参”里都没有要求讲这个故事。他们不能自说白话,增加这个故事,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讲这个故事,因为规定的教学内容已占满了每天的日程。有些教师表示,他们会向家长推荐这本书,请家长购买后。读给孩子听。还有几个青年教师说道,这本书让他们爱不释手,他们会自己去买,在家里讲给孩子听。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不及时地加以纠正,那么势必会泯灭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幼儿园教育滞后于家庭教育的“怪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