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格作文【精彩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出格作文【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出格作文【第一篇】
一。有格:继承――印证――梳理
作文有格指写作者心中既要有可依章法,即典范、框架,又要一定的内容存在,即品格、品质。操作上我们不妨按照“继承――印证――梳理”的路线带领学生触摸体会,夯实行文的根基。
1.有法度,指行文应遵循基本规则。事物运行总有法度,违背这个法度,事物即会异变。作文法度,即作文规则、章法,弃置一旁,则作文粗糙,品质低下;坚守执行,则作文精致,文从字顺。老师最好捡那些优秀传统里最好懂的法度、最实用的技法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写作议论文,就得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就得自圆其说,清楚地告诉读者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不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写出来的语言低标准最起码要准确,经得起推敲,清清楚楚,高标准要精美,耐得住品味,入耳入心。触摸法度的过程必然伴随思维训练,藉以印证、领悟。
2.有品质,指作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品味。何以有品味?厚积薄发使然。考前作文指导如果过于看重技巧,则使作文匠味太浓,学生腔满篇,即“高考体”泛滥。目前各地考场真正的厚重作文鲜有。考前试卷铺天盖地,学生何来写作泉源?唯有持之以恒地提高品质,或引领学生精读若干本经典作品,做好读书笔记,或帮助他们网读天下大事,体察人间冷暖,或指导他们精选专题,展开激辩,或不时促使他们拿起笔来,随手书写性灵感悟。如此,考场高分作文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
故此,老师要做的事最好是继承、梳理、印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作文之有格,从而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作文之道,提高自我努力的主体觉醒度。
二。入格:提炼――典范――仿格
心中有了行文之格,入格就较为容易了。所谓入格指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出1篇正儿八经的文章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要紧的是能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审题、破题、揭题的任务。所以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指导他们写什么文像什么文,即入格。
比如可利用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陈情表》一文教学。此文系蜀汉后臣李密不愿应诏为太子洗马,而写给新兴皇帝晋武帝的表文。晋武帝览表之后甚为感动,大赞李密名副其实,允其不仕。何以至此?细察本文即知,李密恪守辞官侍母之意,例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点点滴滴,真情表白奉孝之心、坦示辞官之由、流露进退维谷之情。起笔言“臣密言”,即为表文的规范开头,运笔即展开叙述,言辞恳切,四字一句,铺排修饰,兼以多字句式错综相连,写足辞诏理由,委婉以请,勾起晋武帝真实想象,引发深切共鸣。看全文层次,先言侍母之需,次言知遇之恩,后言辞官之请。可谓文从字顺,奔腾畅达,事、情、理、文,四者尽备。这就是比较典范的叙述文。我们的学生难道没有向师长、社会可表达的心声吗?为何不去引领他们提炼出行文之典范而去仿写书写真事、表白性灵呢?当然,教材中叙述文可圈可点的典范之作不止1篇,不必舍近求远。关于叙述文的表现手法和布局模式,我们理当提炼出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仿写之处。
三。出格:思维――融合――创格
入格之后,我们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达到出格的境界,所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作文能出格是在有格之后,在入格的基础之上的升华,需循序渐进,不可刻意追求。寻本可知,出格离不开两个元素,即多样的思维和足量的材料积累。只有自我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中产生了独到的思想、喷涌的情愫,并且在具备一定深度、广度和纯度的灵异思维之后,才会出格。内在潜质集聚充足厚实之后,自会由内而外地溢出,宛如泉水。如果注入多维思维,则会加速喷涌,创造至美文字。
因此,实践上可一方面引领学生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提高思维品质。
高考紧迫,作文教学也应该相机调整,但又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不妨帮助学生确定若干专题,以此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备考。比如笔者曾经做过贬官文化专题教学。我提前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提出了研究方向,列出一组题目:贬官与社会,引领学生知人论世;贬官与文学,引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品味经典作品;出世与入世,引领学生探究人生观,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贬官与酒,引领学生从细部切入研究。考虑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特开辟专题研究课堂。
出格作文【第二篇】
关键词: 作品纯文学风格 基本意义 具体意义
作品纯文学风格的意义,是作品纯文学风格在结构上的整体意义。在讨论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和具体意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作品纯文学风格”这一结构作具体的解释。作品纯文学风格,是在以文本为单位的文学作品更高层次结构构造活动中,作品文学手法统一体与作品艺术图画相互同化作用转换生成的新的整体。这一新的整体是对孤立、静止状态文学作品的整体的概括。
作品纯文学风格的能指是文学手法统一体,而作品艺术图画是其所指。文学手法统一体和作品艺术图画在关联方式上存在着基本的客观性、确定性,这种内在关联方式承认文学手法统一体为其所传递的信息――作品艺术图画提供了相对确定、客观的基础,这种基础是不由读者的自由想象而改变的。同样,建立在这种内在关联方式基础上的作品艺术图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不因读者的自由想象而发生改变的。这里的所谓“一定意义”,即是有读者的自由想象的一定程度的参与,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品纯文学风格具有整体性。作品纯文学风格符号是文学手法统一体与作品艺术图画相互同化作用的构造过程与被构造物。文本是“文学手法统一体――作品艺术图画”隐含的新单位。作品纯文学风格既不等于文学手法统一体又不等于作品艺术图画,更不是简单地将二者累积相加所得之和。作品纯文学风格构造过程,既不存在文学手法统一体的图象化、造型化,更不存在作品艺术图画的技巧化、形式化。
作品纯文学风格的意义是文学手法统一体、作品艺术图画各自都不具备的一种崭新的结构特征,是对文学风格连续构造过程中两个等级序列构造过程,以及被构造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特征的概括:以文本为单位的文学手法统一体内部诸文学手法的相互同化作用;以文本为单位的文学手法统一体与作品艺术图画的相互同化作用。作品纯文学风格意义作为审美客体的基本结构特征,直接参加文学审美活动。
确定作品纯文学风格的意义有一个基本原则,即以主人公塑造与情节布局二者的关系为中心,作品的体裁、题材、人物塑造手法、情节布局方法、语体风格等文学手法意义,以及作品人物形象、情节故事、场景、背景、主题编码的形而上追求相互同化作用,决定作品纯文学风格意义。
作品纯文学风格基本意义的确定,主要是由作品纯文学风格要素――主人公塑造与情节布局的关系来确定的。主人公塑造与情节布局是同质等价的文学风格要素,它们的相互同化作用,不仅规定了双方的不同性质,而且放大了影响文学风格的能指、所指的结构性质,并在这种同化作用中影响文学手法统一体与作品艺术图画关系构成的整体文学风格,从而转换生成新的文学价值。如在欧洲文学研究中,从主人公塑造和情节布局的关系出发,欧洲文学可以概括为四种纯文学风格符号:自由摹仿、不自由摹仿、具象表现、非具象表现。其中摹仿与表现体现了欧洲文学风格的基本对立。主人公塑造和情节布局注重性格必然性、事件发展必然性,体现摹仿风格的基本文学特征;反之,注重表现主观精神世界,则体现了表现风格的基本文学特性。
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抒情诗的作品纯文学风格基本意义的确定。抒情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而较少对主人公形象作直接的言语描述,诗中几乎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在情节布局上,也呈现出片段性、无连续性的跳跃状态。抒情诗由此体现了不同于一般作品的主人公塑造和情节布局的关系:抒情诗对主人公塑造和情节布局采取了“零位”或者说“淡化”的处理,而侧重的是作品艺术图画的描画和氛围、意境的营造。因此,抒情诗的作品纯文学风格基本意义的确定,是通过零位或淡化的主人公塑造和情节布局的关系来实现的。
那么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具体意义该如何确定?作品纯文学风格诸结构元素的相互同化作用决定了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例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作《一个文官之死》采用的是短篇小说的体裁,以城市灰色生活作为其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沙皇俄国的官场: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蛆虫般的切尔维亚科夫及其奴才心理正是这种官场生活的产物和牺牲品。小说的情节布局可以说是“以一当十”,描写了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因为一个喷嚏而陷入灾难境地进而死亡的故事:庶务官伊凡・德米特利奇・切尔维亚科夫在戏院观看《哥纳维勒的钟》时打了个喷嚏,将唾沫星子溅到了文职将军勃利兹查洛夫的秃顶和脖子上。切尔维亚科夫为此而惴惴不安,前后几次去给将军赔罪,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精神崩溃,倒毙在自己家里的沙发上。
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采取的是复杂性格里的漫画式勾勒,将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怕事和多虑的性格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虽然很少对人物外貌作直接描写,但通过诸如“脸皱起来,眼珠往上翻,呼吸停住……低下头去……啊嚏!”“嗽一下喉咙,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耳根小声说……”“……惶惶不安,定不下心来……走了一忽儿,压下胆怯的心情,叽叽咕咕说……”“……吓得楞住了……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掉了下去”等语句,将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小说的语体风格承袭了契诃夫惯有的作风,有着简洁而冷峻的特点,寥寥数笔,就让我们体味出那种小人物的可悲与可叹。
以上我们谈及了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与具体意义的确定方法,那这二者的关系如何?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是对作品纯文学风格基本类型的概括,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不同,即作品文学想象空间的基本类型不同。同时,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并不否定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具体意义,不否定作品具体审美个性的差别性,不否定作家个性。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具体意义是对作品纯文学风格基本意义的补充,而不是对作品纯文学风格基本意义的否定。因此,结构主义中的“模式”和解构主义的“多样性”,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模式”研究和“多样性”的研究都不是矛盾的,它们相互的关系也都可以用作品纯文学风格的基本意义与具体意义的关系来进行说明。
参考文献:
[1]刘甫田,徐景熙主编。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2]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出格作文【第三篇】
作文,最初训练的应该是语言的训练,说话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物化思维就是写话的阶段。其实,作文就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倾吐,作文的生命在于真实。
给学生一个喜欢的命题,就能诱发孩子强烈的倾吐欲望。一个懂感情并有生活积淀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高明的作家,日本小学生片山悠贵德写的《我和爸爸的便当盒》不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吗?记得自己当初执教的八(10)班的学生陈国建,一个标准的学困生,所有学科都是个位分,唯有语文能考30多分,那次我让全班学生当堂描写一个任课老师的片段,他竟然刻画了我,还表达说自己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上的课。那天我表扬了他,表扬了他的文章。从此之后,每周的随笔他都写满了两页作文纸,而且字迹清楚,一反此前从不写作文的习惯。我平时运用霍桑效应,对于离题作文,采用改变作文命题措词方法并同时辅以两个分数,激发孩子作文的热情。这样作文的意外收获是在随后的一次家长会上,他爸爸告诉我,那篇我让其父亲参与点评的作文《父亲》化解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改变了儿子对作文的态度。我感到很欣慰,并以此为切口,鼓励并调动了类似一批作文学困生。
让每个孩子有话可说,每周开设作文专版讲评课:A版佳作展示、B版病文升格、C版网络佳作(教师推荐)、D版好文摘抄(学困生摘抄推荐)。竭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读写评的整个写作过程。积极创办文学社,激发孩子的作文兴趣,赋予孩子们一个成长的平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是习作的灵魂。作文之初,力求“无格”,教师不用讲解过多的写作技巧和套路,而是放手让学生随性作文,发表自己的“原初感悟”。倡导先写后教,回归写作的本源。在“无格”中“入格”,在“入格”中“升格”,最终在游刃有余中自由“出格”,这是笔者倡导的微格作文教学的四个境界。中学作文教学既要能“入格”,又要能“出格”:低年级的学生要重视“入格”,这符合此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求同思维起主导作用;高年级学生要注重“出格”,这也符合此阶段学生思维特点――求异思维起主导作用。这是立足于当前作文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活用了语文教材的资源,架构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作文是“心”的艺术,必须用心呵护,用情灌注。作文,指向心的方向。
出格作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 翻译风格论 文学翻译 《名利场》 人物对话
一、引言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在由话题、交际参与者、交际媒介等组合而成的情景中,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会打上社会地位、文化修养、职业、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之类的种种烙印,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成一体的、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风格,体现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主旨。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必须掌握作家对人物的定位,译出其身份地位、教育背景、个性特征,还原其内心世界,从而有效地再现原作风格。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作家借助或生动、或通俗的对话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每个角色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不仅折射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而且形成了《名利场》独特的风格之美。
苏联翻译理论家列维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文学翻译的目的应该使读者从译作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到与原作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茅盾说:“文学翻译是使用另一种语言,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本文将依据刘宓庆提出的翻译风格论,解析杨译《名利场》的人物对话,探究杨必先生是如何成功地再现原作风格,更深层次地挖掘她在文学翻译中蕴藏的美学力量的。
二、翻译风格论概述
翻译风格论所关注的中心是源语风格意义所在,以及在对源语的风格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译文风格对源语文风格的“适应性”,也可以说它研究的不仅是源语的风格表现手段,而且包括如何使译文在与源语的对应中力求在风格表现上做到“恰如其分”(appropriateness)。
风格表现为一定的符号体系,即在源语的语言形式上可以被认知的风格标记。认识风格标记,是能够在译文中表现源语风格意义的最基本的一步。风格标记分为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两类。
1.形式标记。任何风格设计都要考虑如何将它赋形于语言,而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因此风格必不可免地被语言符号化了。风格的符号化形式标记体系是由以下六类属性标记组成的:(1)音系标记;(2)语域标记;(3)句法标记;(4)词语标记;(5)章法标记;(6)修辞标记。掌握以上六类符号标记,就能使我们从语言形式上认识原作所承载的风格意义。这是风格分析直观的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2.非形式标记。在翻译中我们不但要掌握风格的形式标记,抓住直观的东西,更要细心掌握风格的非形式标记;不忽视种种非直观的,属于意念的、心理的和情态的因素,这在美学上称为“非定量模糊集合”。非形式标记风格符号系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法,即作家对题材的选择、处理方式及技法;(2)作品的内在素质,它包括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也就是作品的格调;(3)作家的精神气质,作品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及情态风貌,无不受作家本人的精神气质的支配,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即人”;(4)审美主体的因素,作品本体外的非稳态结构的内涵(包括对意境、神韵、情致等的审美感应),取决于接受者,也就是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
在认识了源语风格之后,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恰如其分地来表现原作的风格。风格翻译的关键,在于与原作风格的适应性。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风格符号的换码模式来实现译文的风格再现。
(1)对应式换码(corresponding),即一般所谓的模仿(imitation)。模仿在风格的翻译中具有最广泛、最切实可行的意义。
(2)重建式换码(recasting)。重建式风格转换的实质是风格意义的再创造。一般来说,重建式换码属于最高层次的风格转换。
(3)淡化式换码(decolouring)。淡化式风格转换是一种权宜性对策,“淡化”的实质是在确保概念意义的前提下不得已放弃(或部分放弃)风格意义。
三、杨必译《名利场》人物对话分析
《名利场》的汉译版本较多,其中不乏翻译佳作。杨必先生的译作近乎完美地传达了原作人物的个性化交际言语,达到了“得意忘形”的化境,使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风格一致的美感。在杨先生的译作中,翻译风格论的实践与自然运用随处可见,值得我们在文学翻译的探索过程中学习借鉴。
1.音系标记的风格美。人类的语言首先诉诸听觉,因此语言文字系统的音系特征就成了语体最基本的特征。音系标记可以构成语言独特的风格美。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音系符号迥然各异,如何自然而不失源语风格的转换音系标记之美值得推敲。萨克雷在人物对话中经常使用大写字母、错误拼写等处理手法来塑造各个人物的语言特点,使之符合各自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说话时的心理活动等。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彰显了小说的通俗化的风格,但为译者再现这种风格美增加了难度。下面来看看杨必先生是如何来处理这些难点的:
Example 1:“What a beautiful,BYOO-OOTIFUL song that was you sang last night,dear Miss Sharp,”said the Collector.“It made me cry almost;‘pon my honor it did.”()
收税官说:“亲爱的夏泼小姐,你昨天晚上唱的歌儿真是美……依……极了。我差点儿掉眼泪。真的不骗你。”
原作中用BYOO-OOTIFUL来代替beautiful,是为了让收税官拉长了语调来奉承夏泼小姐的形象栩栩如生,而杨先生用了汉语中押韵的两个字“依”和“极”来对应源语中的音系标记之美,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原文风格。
同样是大写字母,有些是无法通过汉语的音韵来表现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Example 2:“MISS JEMIMA!”exclaimed Miss Pinkerton,in the largest capitals.“Are you in your senses?Replace the Dixonary in the closet,and never venture to take such a liberty in future...”()
平克顿小姐一字一顿地大声嚷道:“吉米玛小姐,你疯了吗?把字典仍旧搁在柜子里,以后不准这么自作主张。”
萨克雷用大写的MISS JEMIMA来强调说话者不满和警告的语气,杨先生则采用了添加状语来修饰引述词的方法,间接强调了引述内容,实在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风格再现手段。对于原文中用错误拼写若干单词来显示各个人物的语言特征的表现手法,突出引述词也是可以减少源语风格的流失的。
Example 3:“Put down the letter,Dobbin replied,“no gentleman readth letterth.”()
都宾刁嘴咬舌地说:“把信放下来。君子不看人家私信。”
readth letterth即reads letters,在引述词前增加“刁嘴咬舌”一词,巧妙再现了都宾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2.词语标记的风格美。区别文学作品中的各个人物,赋予他们各自的语言特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词语的选择上因人而异,有文野雅俗之分。原作中人物对话的用词可谓为量身定做,不但表现了人物特征,而且刻画出了作品的时代特征,这些都是萨克雷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下面就两个例子来欣赏一下杨先生译文的审美再现:
Example 1:“The girls were up at four this morning,packing her trunks,sister,”replied Miss Jemima,“we have made her a bow-pot.”
“Say a bouquet, sister Jemima, ’tis more genteel.”
“Well,a booky as big almost as a haystake;I have put up two bottles of the gillyflower water for Mrs. Sedley, and the receipt for making it,in Amelia’s box.”()
吉米玛小姐答道:“女孩子们清早四点钟就起来帮她理箱子了,姐姐。我们还给她扎了一捆花儿。”
“妹妹,用字文雅点儿,说一束花。”
“好吧。这一簇花儿大得像个草堆儿。我还包了两瓶子丁香花露(gillyflower water用来洗涤膏药遗留在皮肤上的污垢),送给赛特笠太太,连方子都在爱米丽亚箱子里。”
bow-pot和booky都是bouquet通俗的、口语化的表达,在姐妹俩的日常对话中完全可行,但是姐姐Miss Pinkerton却一再强调并要求妹妹使用正式的词语,从中不难看出她们各自的修养和个性,而作者对Miss Pinkerton不失时机的嘲讽也入木三分。杨先生在翻译时挑选了“捆”、“簇”、“束”这三个正式化程度依次递增的词语,举重若轻地实现了风格的换码模式。
Example 2:“What have we for dinner,Betsy?”said Baronet.
“Mutton broth,I believe,Sir Pitt,”answered Lady Crawley.
“Mouton aux navets,”added the butler gravely(pronounce,if you please,moutongonavvy),“and the soup is potage de mouton a I’ side-dishes contain pommes de terre au naturel,and choufleur a I’eau.”()
从男爵说:“蓓翠,今天咱们吃什么?”
克劳莱夫人答道:“毕脱爵士,大概是羊肉汤吧?”
管酒的板着正经脸说:“今天吃Mouton aux navets,(他读得很像“木头窝囊废”)“汤是potage de mouton a I’Ecossaise,外加pommes de terre au naturel和 choufleur a I’eau。
[注]法国是著名讲究饭菜的国家,因此用法文菜名,显得名贵,实际上吃的菜不过是羊肉萝卜,苏格兰式羊肉汤,添的菜是白煮马铃薯和菜花。
原作中会出现一些外语来体现时代特征,如果直接译成汉语,就会损失原文风格,杨先生选择了保留法语原文,另外增加注释的方法,可谓原汁原味的风格再现。
3.修辞标记的风格美。修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格手段,总的说来,各种修辞格都是属于表现法变异。所有修辞格的功能都是为了加强语言效果,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风格手段来加以适当运用。
Example 1:()“My father didn’t give me the education you have had,nor the advantages you have had,nor the money you have had.”()
“我爹没有给我受好教育,没有给我各式各样的好机会,没有给我这么多钱,我哪能跟你比?”
原文使用了一组排比句来强调父亲挖苦儿子的尖锐的语气,如果翻译时只是选择“没有……没有……”的排比句型,看似实现了对应式换码,实则削弱了语言的力量,淡化了原文写实、批判的风格。反观杨先生在句末增加的设问句,完全弥补了汉译本纯粹模范的不足,生动地表现出了父亲语气的强硬和不可侵犯的权威。
头韵作为一种音韵上的修辞手法通常被认为是很难翻译的,原作中也出现了这一修辞格,杨先生努力尝试再现这种修辞的风格美,但由于语际的文化障碍,这并没有成为十分成功的淡化式换码。
Example 2:“Yes,hang it”,said Sir Pitt(only he used,dear,a much wickeder word),“how’s Buty,Hodson?Buty’s my brother Bute,my dear――my brother and the Beast,I call him,ha,ha!”()
“哼,对了!”毕脱爵士还用了一个非常下流的字,他说:“霍特生,别滴怎么了?亲爱的,别滴也就是我弟弟别德――那个当牧师的弟弟。我说他一半是别滴一半是野兽,哈,哈!”
[注]指童话“美女与兽”,美人(Beauty)和别滴(Buty)同音。
四、结语
一部成功的文学译著既取决于原著作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取决于译作的艺术价值。文学翻译“二次创作”的属性决定了在实践过程中对原文的艺术模仿和对译文的艺术创造的必要性。译者应该对源语中表达方式、篇章结构、交际意图的审美要素尽量予以保留,即保留原文的风格。
杨必先生的《名利场》译作在译坛长久以来享有美誉,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和赏析文本,通过对上述人物对话翻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窥探到风格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实践,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语际转换时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原作的风格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黄源深。翻译的风格[M].重庆:重庆人学出版社,1994.
[6]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冯建文。神似翻译学[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8]杨必。名利场(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出格作文【第五篇】
从传统作文命题形式看,审题应当做到:要写好考场作文,审好题是关键。审题做到如下几点:
辨明文体
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 的启示”、“从 想到的”、“由 说起”等短语构成。(3)中考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看清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理解含义
注意题目中隐含内容。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为此,本文结合重庆市中考话题“生命”讲讲话题作文的审题。
试题: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生命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中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辱与耻辱,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杂,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生命值得审视与感悟,生命值得欣赏与敬畏。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1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所写内容必须与话题相关。2.题目自拟,立意自选、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面对这道话题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快速地进入正确的写作状态呢?下面就具体谈谈:
一、读懂试题、找准切入口
“读懂试题、找准切入口”是审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降低审题难度,不是说话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与其它作文题一样,同样需要认真阅读理解作文题干和作文题示。“找准切入口”是写好本作文的最重要环节。对这个作文题认真阅读后,不难看出,该题干的关键句子是请以“生命”为话题写1篇文章,可见,“生命”就是我们写作该作文的切入口。
二、准确发散、找到作文点
“准确发散、找到作文点”是写好本作文的第二步。因为找到了切入口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下笔行文了,我们找到的切入口还只是作文面上的问题,还显得空泛,我们必须向纵深挖掘,找到作文点,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从作文面聚焦到作文点,最有效的方法是发散。可围绕“面对‘何时’、‘何地’、‘何人’(物)、‘何方式’的生命”进行发散。
如:以“时间”为发散点可拟题目:《恐龙时代的生命》、《一万年后的生命》等。以“地点”为发散点可拟题目:《森林里的生命》、《火星上的生命》等。以“人(物)”为发散点可拟题目:《生命在讲台上闪光》、《植物的倾诉》、《大森林的宣泄》、《死海之死》等。以“方式”为发散点可拟题目:《生命诚可贵》、《如此生命》《平凡的生命》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围绕体裁进行发散。以记叙文为发散点,可写成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如:《外公的生命》等。以说明文为发散点可拟题目:如《生命的种类》、《生命存在的形式》等。以议论文为发散点可拟题目:如《说生命》、《生命浅谈》等。以散文为发散点可拟题目:如《生命礼赞》等。以小说为发散点可拟题目:如《邂逅生命》等。
通过发散,我们的作文思路就打开了,接下来就是选择题目、题材了。
三、选好题目、觅到题材亮点
“题好一半文”。可见文章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题目拟好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好题目和题材。一般说来,选自己最熟悉的身边事来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切不可选那些自己略知一二的事下笔!
四、选好体裁、确定最好表达方式
近年来,中考作文在表达方式上不断翻新,除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外,在考场作文中出现了日记、书信、倡议书、话剧、电子公告板、访谈录等形式,使文章在形式上创新,从而提高了作文的得分类别。如果你选择了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你最好避开他人容易写的文体,选择别人不愿写的文体行文,你就可以在作文中出奇制胜了。
五、多方布控、力求展示最佳创意
作文要想有所创意,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如在写作范围上,我们就可以选择人以外的生命作为写作对象。或者是动物,或者是植物;或者是环境,或者是宇宙等等。在主题上我们可以从反向立意,如“生命的反动”,可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对大气的污染、对矿藏的掠夺来写;也可从乙肝病毒的蔓延、爱滋病的扩散、非典型性肺炎的肆掠等来写这些生命对人类带来的灾难,来表现主题“生命的反动”。通过出格,使文章达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