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4339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大班优秀教案【第一篇】

目的: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

准备: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过程: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

幼儿坐到位置。

“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

放录音一遍。

“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

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ji,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

“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

“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

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

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

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

放录音,游戏一遍。

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

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

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大班优秀教案【第二篇】

设计意图:

鱼在我国民间民俗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由于“鱼”和余裕的“余”同音同声,而被人们认为是吉祥,视为祥瑞之物,于是出现了“年年有余”“富贵有余”“鲤鱼跳龙门”等一些富有民族乡土气息的祝福语,并表现在年画中。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了解越来越少,对过洋节、吃洋快餐倒更加热衷,为了使幼儿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艺术,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美,结合春节的来临,我设计了《鲤鱼跳龙门》这一活动,从而让幼儿领略中国的`传统艺术。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初步理解和认识年画《鲤鱼跳龙门》。

2、 学习剪鱼的基本技能,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情景创设。(倒福、春联、红包、灯笼、鞭炮、窗花等)

2、 课件《鲤鱼跳龙门》、歌曲《鲤鱼跳龙门》

3、 操作材料:蜡笔、纸、剪刀、色卡纸、双面胶等。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出话题。

再过不久,我们又要长大一岁了,要准备怎样了?过年的时候,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变化?(根据创设的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各抒己见)

2、 了解过年的习俗。

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老师也很喜欢过年,过年时,可以放鞭炮、拿红包、可以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和习俗。

3、欣赏年画。

(1) “年年有余”。知道“鱼”表示“余”的意思。

(2) “鲤鱼跳龙门”。

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年画”。过年的时候,人们贴上年画表示喜庆,年画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东西,暗寓“年年有余”,全家快快乐乐、幸福和美。

4、重点学习《鲤鱼跳龙门》

(1)、出示课件《鲤鱼跳龙门》,幼儿根据画面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述内含的故事。

(2)、小结:知道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鱼”“水”表示收获成功,繁荣,《鲤鱼跳龙门》还表示工作、学习有成。

(3)、认识年画中鲤鱼的特点:有鱼鳞、鱼鳍、胡须、最主要的是尾巴往上翘。

5、制作年画《鲤鱼跳龙门》。

(1)蜡笔画。

(2)剪纸制作、装饰。

要求:鱼鳞、鱼鳍、尾巴有特色,有自己的想法,图案排列有规则。

6、歌表演:《鲤鱼跳龙门》 嘭叭,过年罗!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京剧的味的歌曲,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歌曲采用了演唱与念白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韵律和唱腔都富有鲜明的`京的特色。歌曲的内容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以“老爷爷捏面人”为主线,表现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人物形象。为进一步强调“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更好体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歌曲中两句“你说是啥就是啥”分别改为了“你说捏啥就捏啥”和“爷爷本领真正大”,从而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产生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体验边唱边表演京歌的乐趣,使幼儿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即兴在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刷的乐趣,产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几已建立京剧相关知识的经验。教师自备“捏面人的老爷爷”微视频,白纸、彩笔,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捏面人这民间艺术形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对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提问:老爷爷在干什么?你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儿?

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只有很少的民间艺人会捏面人儿。

(2)演唱歌曲前半部分,请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本段歌曲的旋律。提问:你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创设请老爷爷捏面人的情境,引导幼儿以仿编的形式自主学习歌曲的念白。

(1)启发幼儿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啥?

(2)教师示范第1句: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感受并学习:“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根据第1句的节奏探索后面几句念白。

(4)幼儿完整念白,正确说出“x,Xx1xxx1xx1x-”的节奏。

3.幼儿欣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

(1)教师完整演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色。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像哪一种戏曲?

(2)师幼对唱,引导幼儿在对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特点。

(3)幼几尝试完整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京的特点。引导幼儿说说歌曲中哪一句最有京的特点。

(4)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4.鼓励幼儿通过表演唱,进一步体验边唱边表演京剧的乐趣。

(1)引导幼儿为念白部分创编表演动作,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幼儿对唱游戏,大胆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京的特点。

5.启发幼儿创编念白部分的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喜欢吗?你还想让老爷爷捏什么?引导幼儿用“x,Xx1Xx1×x1x-”的节奏创编歌词。

(2)请幼儿自由讨论:捏一个什么干什么?

(3)引导幼儿替换创编的念白部分的歌词并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第四篇】

活动目标:

1、能合作共编故事并能用自己的经验参与学习。

2、能积极对应图意,感受好词的寓意。

3、有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交代编故事的要求

1、教师:今天大家一起来编故事,要合作着说,用上好听的词。老师先来说两句,你们找找哪句好听,好听的词在哪里?(一个小朋友、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2、幼儿比较,找出好听的词。

二、尝试说好听的词和句。

1、教师在白纸上随意涂上一片绿色,幼儿想象描述。

2、添画上花,请幼儿用一句话来概括。

3、幼儿将两句话结合起来描述。

三、扩展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草地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教师随幼儿想象添画,并请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加以描述,提醒幼儿在句子中用上好听的词。

教师:草地上来了谁?这是怎样的?可能到草地上来干什么?你还想请谁来?

2、完整讲述画面内容。

四、继续随幼儿想象添画,丰富画面。

1、教师:、可能在一起干什么?

2、根据幼儿的话语继续添画。

3、结合新添画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语进行讲述。

五、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幼儿认领自己说过的词汇与句子。

(讲述的故事是幼儿话语的组合)

六、继续随幼儿的想象添画。

扩展画面内容。

七、根据添画的顺序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幼儿认领自己说过的词汇。

八、为故事取名。

活动延伸:

1、师幼利用旧图书、各类包装盒等收集制作人物、动物及其他各类小图片。

2、在语言区中利用小图片、纸、笔等材料开展摆摆讲讲、画画讲讲等活动。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是师幼共同编故事,形式是边画边说故事,画、想、说结合。

活动中我仅用到了一张白纸、一盒蜡笔,根据幼儿的回答生成的画面也很简单,但孩子们说的愿望非常强烈,这充分诠释了一句话:丰富鲜艳的画面能带给幼儿一定的视觉刺激,但动态的画面才是吸引幼儿的根本。由于活动中故事的内容都是随着孩子的回答即时生成的,即活动的内容、方法、环节均当场生成,所以之前在教材上我并没作多大准备,也无法准备。但之前的无准备并没带来活动中的茫然与散乱,因为我备的是孩子,心中有孩子,及时接住孩子的球,适时适度的引导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2、这是一次看图讲述活动,但与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不同。传统中图是预设的,本次活动中图是预先没有的,是由孩子的回答生发的,所以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原因为:(1) 有悬念。每个孩子都不知道图上接着有什么出现,一切依赖于自己的想象。

(2)有表现的机会。因为是编故事,每个孩子有许多说的机会。我也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孩子。

(3)有成功感。孩子自己所思所想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最后整理成的故事是幼儿说过的话语组合,这让孩子们很高兴很自豪。

3、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1)思维活跃。幼儿都能自始至终非常专注投入地参加活动,能围绕一个个问题积极思索、大胆回答。幼儿的回答重复雷同的不多。

(2)表达大方。每个在集体面前亮相的孩子神情态度都很大方自如,哪怕自己的答案引来同伴的围攻。今天幼儿发言面很广,在老师的鼓励要求下,大多数幼儿都回答了一次以上问题。

(3)理解能力强。首先是对规则的理解较好,知道要在句中用上好听的词,知道不能重复同伴的话。其次是对问题的理解,解答问题都在点子上,精彩的句和词很多。如:又嫩又绿的草地、高大的树、顽皮的小狗、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五颜六色的花朵……

(4)活动中有些孩子兴趣很浓,思维活跃,交流自己的想法时有些亢奋,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冷静思考和回答的良好习惯。

4、活动的时间偏长,中途进行到半个小时时我想结束活动,看到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还是很高,我又引导了下去,围绕“风筝飘哪去了”让孩子思考,发散性的问题之后又让孩子寻求多样的“取风筝”的方法。这其实也是一次尝试,尝试中发现在长时的活动中孩子也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关键是活动的内容、形式是吸引孩子的根本。

针对活动过长的问题分析原因与对策如下:

(1)我今天的话语还不够简洁;

(2)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机会很多,虽然顾及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表达,但影响了教学时间。如果适当增加生生互动的机会,情况可能会改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5 299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