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雷雨》教学设计(实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二下语文《雷雨》教学设计(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下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
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质量,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水平。
学生说话要落地有声,学生朗读要字正腔圆,声音响亮。
二、教师朗读指导,要极富个性化,要极有针对性。
三、词语教学也要有“层次性”
如“压下来”(1)师生合作,做做动作
(2)说说在句子中的含义
(3)再来读读
“垂下来”(1)第一次:解决字音、字形
(2)第二次:说说字义 a、本义:垂下来
b、文本中的意义:带有慌张逃走的意思
(3)第三次:再来读读,读出慌张的感觉。
四、如何打造好课: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本课目标),目标不可过分拔高。
2、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雷雨》中,“垂”字的书写口诀,“虹”字的教学。
具体做法:
(1)读课文,圈生字,找生字较多,难读的句子,从中寻找难点。
(字义、笔顺、字形等方面)
(2)再读课文,找找生字教学中的突破点:
发现不同,产生了“虹”的教学。
(先发现了虫字旁的字多,再发现“虹”与其他的不同,最后才有了甲骨文小篆体文字的演示、)
3、问题设计不要太多,不要为了引出下个环节而设计多余的问题,有些简单的环节,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感悟,如雷雨后几段的教学,通过改编文本,加强诗化,使学生在读中一遍一遍地感悟。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有关知识
2、通过鉴赏语言,熟悉剧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鲁的内心情感,感知、评价“相逢”部分的戏剧冲突。
3、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立足剧本,鉴赏语言;走近人物,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握作品的时代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雷雨》。
二、作者简介源: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戏剧知识再介绍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四、《雷雨》故事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五、互动探究
1、把握戏剧冲突
解说:戏剧冲突主要指剧中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是戏剧的灵魂,那么,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哪些人?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2、学生表演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几位同学对课文节选部分中的第一场的表演吧,有请他们(掌声响起)
明确:对学生的表演作出评价,鼓励并指正。
六、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试讲,我觉得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环节比较紧凑,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目标,通过动作与朗读、表演、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雷雨》中矛盾冲突。本堂课也存在不足:
1、对学生的'关注力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环节虽完整,却不能够与学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3、学生讨论的环节较少,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留的时间也比较少。
通过本次授课,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许多不足,在今后一定踏实钻研教学内容,同时也提升自身能力。
《雷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3
一、 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第十八课《雷雨》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
感受雷雨的情景
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知,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四、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事天气预报出现的各种符号。(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最后一张是雷雨。
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关乎雷雨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记不认识的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那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老师参与讨论)
2、指名学生回答。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三、 精读课文
(一)雷雨前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进行引导,如:雷公公打起了乌云宝宝的屁股,乌云宝宝吓得跑起来了。)
2、指名个别学生说。
3、老师这里有一副画,看看画上面都有些什么呢?他么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图(乌云、蜘蛛、蝉等等,)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叔叔写了雷雨前什么样的景象?
①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a.画记“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
b.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
②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请所有小朋友都站起来,现在你们都是操场上的大叔,忽然刮过来一阵大风。)
b.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结合图进行讲解。
③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
5、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渗透安全知识)
总结: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象?用两个字形容雷雨前你的感受
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最后电闪雷鸣,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二)雷雨中
1、默读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
2、观察黑板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3、找出这些自然段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4、品读句子
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
② 从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③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乐,雨声也小乐。
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三)雷雨中
1、看老师黑板上的这幅挂图,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彩虹、蜘蛛、青蛙等等)请用有没的语句说一说。
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仔细思考,作者叔叔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买描述彩虹。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体会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3、雷雨后,写了哪些景象?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幅画里的小男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四)思维拓展
1、游戏一,大家来找茬,观察这三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他们景象的不同雷雨的特点之一:变化快)
2、说一说,这三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不仅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写作文)描述出雷雨前或雷雨中或雷雨后的景象,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 教学板书
18 雷雨
雷雨前(1-3) 闷热
雷雨中(4-6) 恐惧
雷雨后(7-8) 愉快
《雷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和精巧的艺术构思。
重点难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巴金曾经说过,在他的朋友里头,最有才华的两个是沈从文和曹禺。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也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走进《雷雨》。
二、简介作家作品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接触到京剧、昆曲、河北梆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关于写作意图。他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2、介绍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矛盾冲突的性质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5、戏剧的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三、整体感知
1、情节介绍
故事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周朴园--展开。此人留学德国,又是现代厂矿的董事长,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
30年前,他的家庭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把他所爱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在一个寒冷的傍晚,无路可走的侍萍抱着女儿投河自尽。但为人所救,后来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还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2、提问:请同学们列出课文中周、鲁两家人物之间都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在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存在着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层次交叉,互相牵连,产生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阶级对立。
3、[学生活动] 分角色朗读第一场: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第二课时
四。具体赏析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 第一场戏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哪里?
明确: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族的罪恶。最精彩的地方在前半场,即从开头到认出侍萍。
3、 这一场中,周朴园的感情态度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开始是漫不经心。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4、当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分析: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5、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的?各反应出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①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冷酷无情),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清醒)
某其中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她怎样的思想感?
明确:她虽认识到遭遇很不公平,但没有认识到不幸是制度造成的。
②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阴险狡猾);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周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坚强)
③然后又用感情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虚伪);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善良)
④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丑恶)。此时的鲁侍萍已是彻底看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绝不会再让周朴园得到灵魂的安宁,也不会宽恕他的罪过:“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刚强和自尊,也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6、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也不想再提及过去不光彩的事。所以在对话中,她既有意隐蔽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7、从第一场来看,你认为鲁侍萍、周朴园是怎样的人物?(学生总结)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的品格特征是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险诈。是一个完全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时,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很贤慧,也很规矩”?
明确:(1)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年前,他对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周朴园认为待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以掩盖其丑恶灵魂。(2)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他对周朴园很不驯服。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第三课时
一。赏析第二场:
1、 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分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2、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分析: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 300块钱。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3、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4、这一场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思考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意气”指意志、情绪,课文中是周朴园指责鲁大海缺乏理智,意气用事;而“义气”指人有气概,有感情。不能换。)
5、学生归纳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提示:他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但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卤莽的弱点。)
6、结合“思考和练习”,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7、归纳主题思想是什么?
分析:《雷耐》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8、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性学习:个性化语言特点 实战演习:话剧表演
一、探究性学习:个性化语言特点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的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因此,鉴赏剧本,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而品味人物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一起去感受这部剧本里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魅力:
1、学生找出文中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学生甲: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四次发问:
1、“你--你贵姓?”
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忽然立起)“你是谁?”
4、(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周朴园的第一问,用词文雅。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和教养而特意用“贵姓”来问,以突出自己的身份。当他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时,便一改文雅问法而为直接询问,“你姓什么?”表现出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当他相当怀疑此人就是当年的梅侍萍时,便像疯狗一样跳了起来,怀着一丝侥幸心理问,“你是谁?”这充分显现了他的怀疑和紧张。当他断定眼前这人就是梅侍萍时,他完全被吓呆了,甚至连跳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慢慢站起语不成句地问:“哦,你,你,你是--”这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惧、焦虑和失态。这四问,语言高度个性化,从开始极力显示自己的贵族风度,到最后的失态表演,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周朴园的伪装,深刻揭露了他的虚伪性。
学生乙:我认为下列对话很好: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几句话富有变化,整个冲突有明有暗,有张有弛,既紧张又有戏剧性,充分反映了周朴园剧烈的内心活动。因为周朴园由原来的怀疑进而证实眼前的人就是当年被自己抛弃的侍萍,而自己三十年来精心伪装的一切将可能被毁坏,于是他一下子撕下了“仁慈”“真诚”的面具。一连串的逼问,声色俱厉,以及他的惊恐万分、慌乱失措等,都暴露出他残忍冷酷的本性。他在地位、财富、利益的驱使下,便大声逼问,以图先发制人:“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即“你想来敲诈我吗?”当知道不是侍萍想来时,又马上想到她身后可能是狡猾而又难以对付的鲁贵,因此进一步逼问:“谁指使你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自私、冷酷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语言。
学生丙:我认为“(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几句台词含意很丰富。
(1)侍萍目睹了一场父亲对亲生儿子的陷害,哥哥对弟弟施淫威的人间悲剧,肝胆俱裂,于是她悲愤地指出“这真是一群强盗!”只有侍萍这个多重身份、曾多次受到周家伤害的人才能有此体会,也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周家是一群强盗。(2)侍萍想认分离多年的儿子周萍,但要信守不相认的承诺而使她欲言又止,加上周萍打了亲弟弟大海,面对如此令人痛心的场面,使得侍萍的感情由“想念”一下子变成了“愤慨”。一道森严的阶级壁垒已横在她面前,她的“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只有这个特殊身份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决定了人物的语言。
(解说: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中,周朴园开始的盛气凌人、漫不经心到怀疑犹豫、猜度游移,直至惊恐万分、惊慌失措;而鲁侍萍从开始的平和恬淡到闪烁其词,直到悲愤控诉,这些都完全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特点的确是值得深入体察,反复玩味的)
五、课文总结
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六、布置作业
阅读剧本《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