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精选17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发展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表达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这一目标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尚不成熟。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精神。结合游戏精神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以游戏精神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结合我国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基础上,提出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精神与游戏不同,它更多指的是快乐、自由、有创造力的精神和品质,而游戏则是产生游戏精� 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一个人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处于紧张的状态,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产生愉悦的精神。将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更多的潜能。
一、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规则实现了统一。只要是游戏,就一定有规则的制约,我们虽然强调自由精神是游戏精神的重要一部分,但这产生的前提是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以及情操的陶冶,在鼓励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更加支持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这无疑抑制了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无法达成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加约束的课堂也无疑会降低教师教学的效率。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下,游戏精神提供了一个中和的办法,将自由与规则相统一,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游戏精神中的创造性能更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生成”。游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接受信息,又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创造出来。对于游戏,不同的参与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相似的,同1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各不相同的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对课堂进行修正和充实,游戏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缺少游戏精神的表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内容有极强的预设性。教师单方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会更加符合考试大纲,但缺少对学生感受以及反馈的重视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也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进行学习,而不是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此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较为枯燥、死板。最常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教师虽然会运用一些例如PPT等的课堂教学的媒介,但从整体来看,教学的方法仍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当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多以测验分数作为考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考量成绩的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且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语言也过于大众化,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绪下进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
三、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将游戏精神列入教学目标,对游戏精神中的自由开放意识、对规则的遵守、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愉悦的心情等基本要素,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中,从源头重视对于游戏精神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不应以“一劳永逸”的态度进行教案的设计。而应在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推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诗歌、散文等形式的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等。用丰富多彩而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例如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时,不仅仅局限于用幻灯片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造和开展游戏。例如每节课堂可以将游戏作为课堂的“引子”或是“线索”,由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内容,将教学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学生实现“做中学”。当然,游戏内容的设定既要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游戏的效率。
四、总结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个性特点,以游戏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将自由开放、有创造力以及愉悦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又有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国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20xx(07)
[2]曹聪。游戏精神观照下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美)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郭力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郭华,杨钊。北京市小学生时间安排与生存状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xx(11)
[5]李昌胜。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02)
[6]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05)
[7]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xx(02)
[8]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2:
一、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合乎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击破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从而通过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除乏味感,实现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尝试解读文章作品,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促进语文写作水平的大幅提升。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写作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告别原有的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使他们在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并懂得熟练运用;使他们铭记一些名句,在写作中灵活引用,增强作文效果。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对文章作品的鉴赏能力上,还体现在通过文学素养能够健全学生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美丑善恶,从而使小学生从心里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腐朽思想和社会风气,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长远的未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努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诗文,这些优美的诗文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些诗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悯农》,老师可以将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懂得这首诗歌是描写农民的,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深知农民的不易,要热爱劳动,厉行节约,
(2)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化。语文教师可以在春天时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发现春天,努力寻找春天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并对文章或诗歌进行解说。比如很多学生可能会背诵出高鼎的古诗《村居》,并对诗歌中的小草、莺、风筝、杨柳等警务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对春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接触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热爱阅读。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语文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巴金先生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对巴金的作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所突破。
(4)强化作文训练,让文学素养化为有形。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文学素养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没有达到培养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老师要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鼓励他们合理运用所积累的经典句子,提倡用词的准确性、贴切性,让学生习惯并喜欢写作训练,从而将文学素养通过作文来展现给自己、同学及老师。当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可以将其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传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要积极引导,让他们明白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使全班拥有一个培养文学素养的良好氛围。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符合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的。老师应当针对目前的现状,积极采取得当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将教学与人文价值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价值的意义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文化最摄人心魄之处便是它的人文性,它展现着学生的内在品质以及个人素养,小学语文承担着展现其人文价值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语文知识传授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比如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从而启发人们多读书、认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浏览全文,再让学生齐读课题。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文中“小苗”与“大树”并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树木,而是分别是苗苗与季羡林,引导学生挖掘其人文内涵。在课文内容讲解时,教师适时提出:“苗苗与季羡林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分别对读书有哪些见解?读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你的感受是什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季羡林爷爷的亲切,对苗苗的关爱之情,也体会到要学习苗苗的谦虚、好学,并且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在整个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情感感悟能力得到锻炼。
再如《烟台的海》这节内容的学习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以及生活之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 题:“这篇文章明显是1篇写景文章,但是在烟台的海景描写过程中每个季节都穿插着对人的劳动以及生活的描写,这是为什么呢?”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引导性的。提问,能够让学生透过景物层面体验到人文层面,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感悟能力,挖掘出文章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二、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性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教学中渗透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勤恳、执着、毅力等优秀的品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讲解《蟋蟀的住宅》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蟋蟀与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师生进行交流,尤其对“随遇而安”这个词语进行品味,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加深对它的理解。通过课文的解读,仔细琢磨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主要表现在对住宅的讲究。关于住宅,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仔细体会,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对话,从而感受到这里的蟋蟀实则是我们生活中那类吃苦耐劳、有生活情调的人,也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学习蟋蟀身上那种勤劳、有追求的品质,促进学生性格的完善。
再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仔细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使学生逐渐体会到科学家探究大自然奥秘时执着的精神,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完善。
此外,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等,通过寓言中那些典型的具有人格缺陷的人物,来告诫学生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劣根性,比如懒惰、愚蠢等等,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在品质,从而健全人格。
三、有助于端正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不断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比如《窗前的气球》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在主人公科利亚住院期间,他的心情低落,这时他的同学利用气球来给他带来问候,因此他快乐起来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提出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病房窗前的气球是谁送的?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他气球?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浓浓的友情,并且认识到要关爱别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教学中通过渗透这种人文价值观,使学生对仁爱之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践行,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比如在同学流鼻血时,学生会争着去给他送纸巾;在其他同学忘了带课本时,同桌会主动将自己的书往他旁边挪一些,和他一起看。
《小青石》这篇课文中,同样是两颗石子,小黑石安于现状,而小青石则与小黑石不同,它心中有远大的理想,希望能够实现更高的生命价值。虽然最后它变成了一颗铺路石,并且无法改变被人踩的现状,但是当人们从它身上快乐的踏过去时,它却从心底里感受到快乐,因为它认识到给别人带来方便、带来快乐,那么它就是有意义、有价值。课文虽然讲的是两颗小石子面对相同的境况,实则讲的是不同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将它们联想到我们人类自身,学生也能够领会到:平凡的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自身性格的完善,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人文价值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好思想、好品质、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语文论文 篇4:
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语文新课标》也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了能让学生在这个特定阶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以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技能进行生活为最基础的内容,如何学得语文技能,得借助于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就应做到“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大多借助于教材等语文课程资源来进行。这些语文课程资源正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介质。先说说教材的选文。
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讲究文质兼美,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特色。选文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决不只是语文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章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也高度优化于其中。所以,教师在以教材为主要凭借的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语用的教学,借助精编的文字材料(这种材料往往贯穿着写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蕴含着写作者个人的语用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写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其次,选择科学的授课方法。
语文教学要从字词句章的'逐一分析中解脱出来,不能一味地对1篇文章进行肢解,还得从整体上来欣赏品味。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只是语法和写作技巧,更多的应该是对文章的理解,要用心灵去与作者对话、交流。过去,我们语文老师更多的充当了医生的职责,操起手术刀,咔嚓嚓把1篇好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认识了头、手、脚、内脏,却不认识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把语文教学从破坏美、破坏文章整体性中拉出来,选择科学的授课法。我认为整体分析法和阅读法是较好的选择。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挥课文的审美功能,或有感情的朗读、或援引与课文有关的社会背景、或介绍作者的其它作品与课文进行比较、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精神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反复阅读中,与作者心灵相通,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达到欣赏课文的目的。
再次,激发学生的激情,注重感情熏陶与渲染。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最后,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教师没有一双慧眼,不能发现美,没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不能感悟美,又怎能引导学生热爱美,创造美呢?只有种花人才能成为花的知己。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发现、创造美。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善于借鉴棋琴书画中的意境,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更深入的挖掘出文章中的美。也才有资格与学生一起来探讨美。
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1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让语文课多一点审美体验。在世纪之交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呼唤学生审美体验的回归!
小学语文论文 篇5:
时下,“简单语文”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简单”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
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 教学内容要简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20xx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1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三 教学过程要简化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1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四 教学方法要简便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五 教学用语要简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承认差异、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新的发展性评价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评价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领新标异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简约并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
小学语文论文 篇6:
针对小学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意识强,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等特点,我一改过去较刻板的教学方法,将绘画、舞蹈、表演等形式引入课堂。结果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踊跃,课堂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舞台还给孩子们
(一)朗读导入了解大意。
朗读是学习课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面对1篇新课文,在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老师略作指导或问题引导,以达到两个目标: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清楚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创设情境鼓励创作。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给予恰当的指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地再现出来。我常用的形式有这么几种:对精彩的景物或环境描写用绘画;对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让学生编短剧表演;对较为集中的动作描写就让学生试着用肢体模拟一下。
如教读《荷花》时,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荷花图”,我就让学生根据内容,再结合自己平日里观赏到的荷花,画一幅荷花图。同学们兴致很高,找纸、拿画笔忙得不亦乐乎,仅仅几分钟,就有学生画完后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
然后,通过评选挑出几幅较好的画贴在黑板上作为教具,再重新梳理课文内容。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答:“荷花和荷叶。”
师问:“观察一下这一张张荷叶像什么?”
生答:“月亮、盘子、……”
师问:他们之间的空隙怎样?
生答:“小、近、挤。”
师说:“那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作者笔下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啊?”
生答:“一种是全开的,一种是半开的,一种是未开的。”
师出问题:“结合课文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把这几种姿态说出来。”
学生纷纷上黑板指着画说,兴致很高,说着说着这一段就背下来了,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显然,学生的画是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如果把学生的画在展板上都展示出来,那就近似于作者所描绘的荷池了。可见绘画这种形式有利于对课文的解读。这要比教师反复的讲析,让学生无休止的读背要好多了。
教学相长,学生的热情感染了我,我又有了一个新主意。在教第四自然段“梦变荷花”时,我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舞蹈动作。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读课文,想动作,一名喜欢舞蹈的同学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为他伴读,同学跳得轻灵,伴读富有韵律,其它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之后大家对照课文再集思广益,看还可以增添哪些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梦变荷花”,一段优美的“荷花仙子”的舞蹈就这样出炉啦!接下来,他们边说课文边练习动作,个人练,集体练,练到最后,居然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赢得了满堂彩。
从此,同学们自己都会对适合的课文进行大胆创作了,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习中充满了探究的乐趣!
(三)教师掌舵精当指导。
教师在运用各种形式时,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非常必要。通过指导,既要摒弃那些背离课文内容想当然的空想和无稽的创造,又要让切入的各种形式与课文相吻合,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或情境。如在教读《海底世界》时,有的同学模拟鱼类的声音,腔调显得异常兴奋,声音高亢,简直成了林子里的鸟叫,偏离了中心意思,也与海底寂静深邃的情境、事实严重不符。我就让学生回想电视上《动物世界》及《科学探索》等科教片里的介绍,大家踊跃地回忆,讲述,模拟也渐渐贴近了大海深处的广阔世界。
一点体会抛砖引玉
语文教学其实是一种过程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阅读和表达,这种方法就是好方法。我认为把绘画、舞蹈等形式引入课堂之所以奏效关键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去探究。如以上所举的例子,学生要想画好、跳好、模拟好就要深入读课文。学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认真探究的过程。
我觉得把绘画、舞蹈、表演等形式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篇7:
摘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以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学方法;习惯养成
“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发展之势。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本身在学校所获得知识就有限,加上社会知识的贫乏、家庭教育的空白,想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我们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按照国家素质教育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至高境界。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能力低的特点,离开了我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是很难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以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好语文的重要性:它是今后学生文科甚至理科学习的基础。有了扎实的语文功底,以后才能有在学校出类拔萃,事业有成的机会。其次要使学生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变被动学 在开学初,我让学生制定除老师安排以外的学习计划,按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让他们有了明显可以量化的学习目标。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检查、反思,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效果显著。然后在班上通过平时表现和阶段性测试,对优异者以“贴小红旗”的方式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学困生向优生学习,形成结对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对学生语文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发现、适时表扬,让学生在自己的闪光点中激发学习兴趣。
2授以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前有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务必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对难懂的。字词句段及时划出,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及时借助工具书、参考书,对查出的字词结合文章活学活用来读通读懂课文。然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在草稿本上进行逐一批注。这样有利在老师的讲授中自我检查,从而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上课时,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针对问题的难易,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并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点评,在激励中让预习习惯得到有效保持。
课后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语文的学习重在理解,而学生理解的对错、深浅,必须通过作业来检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极为重要,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监督、检查。严惩抄袭、杜绝抄袭,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打草稿再自己修改后请作文写好的同学修改,最后交上来的正式作文质量明显比一笔上账的要好得多。
3让自学习惯成自然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自学的学习方法,但因种种原因,天长日久就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我们教师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坐视不管。新课程大纲中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完成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我作为六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培养和巩固学生自学习惯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上课时,先指名学生读文检查他是否预习读过课文,并及时给予口头点评。然后针对不同学生,根据授课进度提出不同问题进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生字的读音、部首、结构、形近字、组词等对学困生提问或调板;对近义词、反义词让全班学生举手回答;对重点句子理解、归纳段意、总结中心,让中上游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达到完整为止。当然,对于这些提问必须在杜绝查看参考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不足之处及时得到补充,继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做到持之以恒的提问检查,学生就会把自学习惯视为自然之事。
平时充分利用语文尖子的榜样作用,推选他们为“小老师”。在自己学好的同时,帮助和监督其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每天询问“小老师”有关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做好的及时表扬,做得差的严厉批评和教育,督促他养成自学习惯。
对于每次检测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表扬优异成绩保持者和进步生,并在学习园地的“心愿树”上贴上自制的小红旗,激励后进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及时询问和教育退步生,查出问题的根源,让优生和进步生帮扶,教给其有效的自学方法。使学困生在不断改进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
总之,我们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让它形成习惯,得到长久保持,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每位学生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将受益匪浅。让我们为了孩子,为了达到教育的至高境界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岳峻峰;浅论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xx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8: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 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
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
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1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
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论文 篇9:
摘要: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汉语,学生对语文既有兴趣又有困扰,兴趣在于语文中所选的精典文章,学生喜欢去看、去阅读;困扰在于天天学、年年学,语文的水平自我感觉总是不那么理想或是运用不那么自如。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了解学生的疑惑就要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代替包办,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去积累。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语文知识积累的优良品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积累的内容
积累字词,并会运用。中学生的字词学会了很多,但是学了不用,会逐渐生疏。看到学生的小练笔中出现了刚刚学过的新词,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的运用,就是在积累。
积累优美语句、语段、文章,训练语感。优美的文章总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样的积累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选取的。
积累精典古诗文,增强文化底蕴。古诗文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大浪淘沙,终有流传下来赞不绝口的古诗文。中学生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个个欣赏,因此背诵一些精典的古诗文体味精华,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文化底蕴。
积累生活感受,建立"资料库。"生活的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部分。如初中课文中《柳叶儿》《三颗枸杞豆》等文章,都是在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种体验,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如让学生写日记,就是让学生抓住每天其中的一点感受来写,逐渐形成作文的资料库,给写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2.积累的方法
诵读。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做笔记、剪报纸。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就要勾、画、批、注的习惯。并且做一些摘录、剪贴。新学的知识,反复探索的新问题,教师小结的总新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新问题要做笔记。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阅读。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从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复习归纳。复习归纳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整合、提纲挈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文就是因积累而形成。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一朝一夕。
3.积累应用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能力、实践技能提升、综合情感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整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下积累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以便能够巩固好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学语文论文 篇10: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发了一条多媒体教学的道路,以此来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完美,大大地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精心整合,课堂气氛的调节以及对教学评价的精心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信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乐园
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力度,我们开创了多媒体教学课堂,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加强教学课堂的文化知识建设。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掌握大量得教学资源,为学生整合最优秀得教学资源。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望程度,提升学生自身的自我学习能力,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更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可以从网上获取大量得教学资源以及已经做好的教学课件,但是我们并不能直接引进这些资源加以运用。我们必须以学生最大得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大量的资源进行筛选,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对学生最有益的资源。譬如,在《天安门广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准备时搜索到了大量的相关方面的知识,但是我发现有些知识并不适合向现阶段的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有可能会让许多学生更加难以理解这篇文章需要其了解的精髓,例如:天安门曾在明清时期存在的意义与史实等并不适合其去理解,去深入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向学生讲授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的历程,其中我还向所有学生在多媒体播放了相关方面的视频。向其展示了天安门周边的建筑以及曾经发生过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事件。例如:利用多媒体我向所有学生播放了一段在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视频,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祖国在逐渐强大。我还向所有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关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图片,并向其讲授了关于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使其纷纷落泪……最后,整个教学课堂在学生个人感觉收获丰富并且心中无限感慨中结束,课堂效率也因此达到了一个顶点。通过以上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多媒体资源整合时我们要善于筛选出最有意义的资源并加以利用,我们要紧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步伐,促进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课堂质量的飞速发展。
二、调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发现,优美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得学生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质的突破。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学会巧妙地调节课堂氛围,从而改善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使学生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更上一层楼。譬如,在《李广射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普通的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而是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关于“李广射虎”的动画,并且提醒学生仔细地观看。而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通过仔细地观察我发现,由于现阶段学生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喜欢看动画的特点,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观看5分钟左右完全被动画情节吸引,而整个教学课堂的气氛也在此时开始呈现逐渐转好的趋势。通过这段动画的观看,所有学生在之后的`回答问题以及学习课文的部分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并且也主动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整个课堂的好气氛一直持续到最后。由以上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面对语文新知识的学习态度以及吸收新知识的多少。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动画、音乐、图片等多种方式巧妙地将整个教学课堂的氛围调节到最佳状态。
三、创建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开放性,我们也可以发展我们的教学思维,利用网� 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够在学校接受最全面的学习,还能够在课下时间通过交流平台让自己的疑惑得到最全面的解答。并且,交流平台还能够加强学校方面与家长的沟通,让老师与家长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动态,随时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譬如,在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创建以下板块:
1.交流园地:此板块分为两部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方便家长与教师全面地掌握学生分别在学校以及家里的学习动态,不断地对学生不正确的学
2.疑难解惑:此版块主要是方便教师在课下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得到最详尽的问题解答。整个交流平台都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文化素养等,并且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特性,创建网上教学平台,利用家校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总而言之,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其存在的一切优点,并且注意仔细观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地加以改正,从而创建小学语文的教学乐园。
小学语文论文 篇11: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小学语文论文 篇12:
一、“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1.教和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少教多学并不是说教师不教,甚至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少教多学的基本理念,它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2.少教多学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少教多学的教学是为了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健康科学的成长。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塞给学生,而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少教多学恰恰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这一愿望,让学生在他们这一特殊年龄段健康成长。
3.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时间宝贵,但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果教师授课占据的时间比较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教师讲解内容的时间肯定就少了。因此,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时间上,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握好时间,做到精讲精练,把时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当学生时间有保证的时候,少教多学才有意义,学生才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研究发现、总结规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同时,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为以后学生自学做好铺垫。
4.以学生为本。少教多学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当成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时间,让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二、“少教多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工作要认真对待。在上语文课之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教师一定要先把握好课标,对语文教材熟烂于胸,进而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另外,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了解清楚之后,备课时就把那些学生会的`,或者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省略不讲,对那些重点难点,学生不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内容,重点讲解,尽量做到教师少讲。
2.注重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是练兵的场所,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战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怕学生犯错,甚至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学。并且要时刻关注学生,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3.既要保证自学的时间,也要给予充分的空间。学生要想自学,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最多的肯定。教师尽量简化课本内容,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对学生的讲解也要尽量言简意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展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4.精编习题,让学生体验成功。课堂练习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更是学生对知识的一个加深过程,有助于学生构架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课上要少讲,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当学生做完习题时,将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要重点选题,开展训练,总结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5.布置适当作业,科学评价学生。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不能给学生留过多作业,或重复无效的习题,更不能让学生去钻研超纲难题。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认真对待学生作业,给学生的评语要多用鼓励性语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希望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促进素质教育大步发展,使素质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 篇13:
一、理论依据
按照读写结合。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辨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基本原理,构建作文课的教学模式,即学习课文——听记范文——观察生活——交流所得——下笔成文——师点生改
二、功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观察,较好地解决对身边的素材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文章内容空洞乏味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听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
二、操作程序
(一)学习课文,循规得法
教材中观察特征明显的文章占相当比重,有的偏重于花草树木。有的偏重于禽。兽。虫:有的侧重于事情,人物:有的则将诸多的事物溶于一体,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有一定的观察法和顺序,教学时,应以课本范文为例,引导学生循规得法。如结合学课文。让学生明白自然顺序法,主次法,方位法,分析综合法等,使学生懂得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观察人要注重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观察事物要重点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观察环境要重点观察各种陈设,建筑位置,轮廓构造。观察景物,要重点观察特征,如颜色,状态,大小和变化等。除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楚观察生活不能单独依靠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不仅要观而且要察,即要有感官的摄取,又要有心灵的伴随。
(二)听记范文,加深拓宽
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之后,但语言贫乏,教师要选择课文相关和相似的材料进行听记,句。段。篇皆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有意安排中得到了运用,用听记的形式也直接逐渐发展到归纳听记,进而开阔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认识到实践,达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过程,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观察的形式可以使集体的,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散观察
(四)交流所得,互补提高
学生将观察得来的材料回班级进行交流,交流看到,听到,想到的,也可以交流自己在观察中所运用的。方法,以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提炼主题,结构成文
提炼主题,布局谋篇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在交流观察所得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引导,认真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分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主题,选择自己体会最深,最佳角度的去写。围绕主题谋篇
(六)教师点拨,学生修改
学生写作之后,将习作上交。教师浏览之后,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选出上下等的作文,在自评自改可上。有集体评议和修改。畅所欲言,欣赏优点,指出缺点及修改意见,学生修改。
课例:
写自己心爱的一种东西
一、教学内容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写自己最心爱的一种东西,可以使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一种学习用品。要讲清它的特点,由这一个东西产生的联想,能让人读了你的文章体会到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学习联想的写作知识。在这次作文中得到应用
三、过程与方法
课前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利用课件,老师根据学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文、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明确目标
(三)出示玩具
小狗,让大家观察,看喜欢小狗的什么
(四)出示小狗的范文
要求学生轻声阅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没有?小组讨论
(五),出示我的台灯(病文)
1、要求默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讨论,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2、分组修改,把修改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3、根据刚才的评改方法,修改自己文章
4、交流修改情况,请大家谈这次作文的感受
(六)誊写作文
小学语文论文 篇14: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语文学科的学习,跨入初中后,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课时的减少、学科增多等因素,加上学习环境的不同,靠教师“提携”式包办的依赖性逐步放手,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可能会产生滑坡现象。假如教师在这一“特殊现象”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就能扭转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问题
1.学习方式上。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由老师安排时间转为能自主安排利用时间,学习习惯上由老师监管逐步走向自我约束,老师的授课方式由“愉快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
2.知识方面。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的学习语文的时间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应大大增强。
这些问题及要求,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措施
1.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前几年,我教初一语文,学生来自城镇乡下各所小学。初上中学,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环境、人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也要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的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处于不同的两个阶段,但就其知识体系来看,仍然是一个联系密切的知识体系。于是,开学头一两天,我先布置了这样一些作文题:《我忘不了六年级时的一件事》、《我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在小学里发生的一件事》、《一堂有趣的语文课》、《敬爱的老师》、《中学校园一角》、《刚进初中时》等等。我在批阅上述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发现,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所写感想、见闻均有真情实感,内容大多是对小学的依恋难忘和对新学校(中学)的好奇新鲜与对书包加重的忧虑。这样,我对初进初中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学习担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审阅每篇作文时均作了针对性批语,并分别加以鼓励和解疑。更主要的是,使我在随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心中有了底。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重要环节的良好的开端。
2.认真钻研教材体系。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要求自身认真钻研教材体系,找出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中学语文中所涉及的现代汉语的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点,都在小学语文的基础训练课型中反复出现过,教学中假如能注意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知识的特点,就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初中教材的知识内容,也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相信学生的能力。从我执教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逐步探索发现,我觉得掌握学习方法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而作为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又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培养、去挖掘。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已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发展,具备了独立分析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所以,教师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尊重青少年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愿望和需要,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4.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一学生年龄大多在12—14岁之间,处在这一时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强烈,“成人感”突出,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他们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同时又有贪玩好耍的特点。因此,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从小学学习平稳过渡到初中学习,就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然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里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不良品质可抑制智力的发展。独立分析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面对一个问题从最初的困惑到最后的解决,需要漫长而曲折的思维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
5.做好自学能力阶段性目标的衔接。前文已经提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划出初中阶段三年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总目标和阶段性分年段、分学期的具体目标。初中一年级阶段,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引导上。例如在第三单元的作文中,我以“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题开辟了习作园地,把学生习作中一些符合题意的段落、句群标出红圈,让同学们互相观看、讨论,效果很好。在第四单元写人记事的作文训练中,我收集整理出20多个平时学生习作中有关这方面的题目,连同小作者的署名,分若干期抄写在黑板报的专栏上,主题为“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反响很是强烈。这样做的益处是:注意发现优秀,重点照顾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写作能力,更能使初一新生感受到中学生活的温馨,从而增强了学生在整个初一阶段的学习信心。
其后一年半时间,到初二结束,仍着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期间教师应逐步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到了初三阶段,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和综合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课内课外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观察、反映、体验生活的兴趣、感受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也就会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得心应手了。
小学语文论文 篇15: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10年多的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已经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國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
2.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的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写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表情,读出抑扬顿挫的情调,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要转化为书面语言,就要动笔。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也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我在教《匆匆》这篇课文时,当读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仿写,写后再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当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读熟后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他们明白了时间来去匆匆,故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论文 篇16:
赏识教育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深刻掌握教材内容。在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时,教师要用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学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赏识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在教师的表扬中,学生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学生能充分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赏识教育,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成功,树立了学习自信心,才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掌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自主探究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深入分析语文知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限,在探究中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再次进行分析、探究,最终有效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对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意识。
四、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开展赏识教育
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重难点知识教学时,教师不再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和讨论进行探究,在讨论过程中促进思维逐步深入,使他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些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到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关注和指导,使合作学习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大海中永生的具体含义。然后交流并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永生的含义。在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要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小组,教师进行重点表扬,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喜悦,产生更努力进行学习的动力。对于合作学习情况一般的小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下一次的合作学习中进行积极合作,争取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作业评改环节进行激励,强化赏识教育
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作业评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作业评改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写出不同的评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进行作业评语时,教师要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从作业评语中获得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作业评改中,教师可以给出如下评语:字写的真棒,要是再细心点就更好了!这次作业完成的真不错,下次继续努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阅读理解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评语,使评语能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催化剂,让他们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和作业环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要面向每个学生,尊重他们,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追求学习上的进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
小学语文论文 篇17: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班孩子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我通过简单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但如何让全班的学生的思维都跟上老师,这是一个难题。教师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会立即举手,但有些学生就不举手,也不去回答;如果回答的人太少,老师不得不再停下进度再讲一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班级里的所有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因此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刻不容缓。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互动,向着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合作学习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分类
从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我把合作学习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提到合作学习,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我把班上61个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共15组,让这四个学生得到的奖励和惩罚都一样,让他们的想法融到一起。提问后每组学生都积极回答,每个人都能参与,缩短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时间,但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被分为各个小组,互相学习与交流,每组学生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生们通过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二)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教师加入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因此我有时候也选择师生合作。教师与学生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互相尊重为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打坏分数,不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不在课堂上指责学生。做到这些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的关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学生也会很乐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快乐。
(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采用各种合作学习方法来提高上课质量,在课后教师也互相交流来交换意见。不同的教师,其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即使是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思维和各个方面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想法与火花。(四)其他合作学习除了以上所讲的合作学习的种类,还有许多不同的合作学习。如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学习,社会与学校、家庭的合作学习,等等。这些合作学习都能够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得到最好的发挥,并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开展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不同的合作学习能让教师得到不同的效果,选择每一种合作学习都能让学生们很好地融入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调控策略
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 我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15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其他三名同学则同为合作者,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一段时间后,也可以更换小组长,让其他学生也学习怎样承担组长的责任。其次要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最后是做好活动的讨论工作,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交往、互动的机会。为使分组不至于长期不变,使同学有和不同同学合作的机会,且不至于每次都是不同的人在一组,我会注意设计调整位置的方法,就是有时调整竖排,有时调整横排,保证每组在位置调整后有两人是没变的。
(二)班级建立一个学习站或摘抄本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不能在班里建立一个网络学习站,但我让班里所有学生都准备了一本摘抄本,学生们可以随时在上面摘录一些东西。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句子,可以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也可以是一些店铺招牌上的词语等。我会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互相传阅摘抄本,看看其他同学的有趣摘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并进行组际之间的评比,以此相互促进。
(三)教师与学生间互相合作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一定是绝对的,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教授学生知识,也可以从学生中学习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奇异的想象力、纯真的童心以及一些小孩子所特有的想法,等等。而学生不仅仅从教师那学习到知识,也可以学习怎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教师与学生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整体。
四、合作学习的成效
对于教师来说,合作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其促进学生学习的决心与信心,也更加自信有能力去辅助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分析和反思的能力,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学生的问题,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同时,合作学习让教师们取长补短地分享教学经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当然,学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大受益者。开展小组合作学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谦让,如何分工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学习尊重他人、共同进步,培养集体意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培养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对于学校及家长来说,合作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学生与教师是学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拥有善于合作的学生及教师,则在相当程度上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而家长们也可以在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学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当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 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和有利性。在平常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及方法,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要做最为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讨论与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总之,我们要将合作学习和掌握学习结合起来使用,使其产生更大的影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