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冠军发表时间 3495606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牛肚子内的消化过程,结合图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咱、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几”,会写“旅、算”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故事。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牛胃简笔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咱、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几”。会写“旅、及”等字。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一、导入

1.出示:旅行。

(1)指名读。

(2)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你们旅行都去过哪里?

(3)揭示课题

你一定没体验过在牛肚子里旅行吧?今天我们跟随一只小蟋蟀来一次惊险的旅行。(板书课题,指导写“旅”)

2.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难读、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读,正音。

答应 拼命 一骨碌 贮藏

细嚼慢咽 几乎 蹭来蹭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童话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青头 红头)

2.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用直线勾划下来。

交流: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3.看路线图说故事,理清脉络

(1)红头经过了哪几个地点,让我们一起理一理。

全班交流:吃到牛嘴里 吞到牛肚子里

牛的第一个胃里 牛的第二个胃里 回到牛嘴里 从牛嘴里喷了出来

(2)根据路线图,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天,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红头终于死里逃生。

①自由练习说。

②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会写“拼、胃”等字。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课题)

2.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3.根据上节课我们理出的红头旅行的路线,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渡:红头被大黄牛吃到了嘴里,吞进了肚子里,居然还能活着出来,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来看看红头是怎样成功脱离险境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20自然段,用 “~~~~~”勾划出红头、青头说的话。

交流勾划出的句子。(指名读)

2.重点指导“在牛嘴里”这一部分的对话朗读(7—11自然段)

过渡:玩捉迷藏躲在草堆里,不料被大黄牛吃到了嘴里,对红头来说,这真是祸从天降啊!我们先来看看红头在牛嘴里这一部分的对话。(出示这一部分的对话)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了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他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指导朗读第八段红头的话

①第八段红头的话应该怎样读?请你自由练习读一读。

②指名读。

以问促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体会提示语,感受“惊险”)相机指导书写“拼”。

朗读方式:指名读、请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等。

(2)指导朗读第九段青头的话

①听到红头的求救,第九段青头的话又该怎么读呢?请你根据提示语,自由练习读一读。

②指名读。

以问促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体会提示语,感受青头对红头的关心)

(3)指导读第十段、第十一段对话

①根据提示语,自由练习读一读第十段、第十一段的对话。

②分别指名读红头、青头的话,相机指导。

(4)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

(5)指名展示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

3.自主练习分角色朗读12—20自然段

过渡:从牛嘴里到了牛肚子里,再返回牛嘴里被喷了出来,红头又经历了些什么呢?请你和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12—20自然段,根据提示语,读好红头和青头的话。

(1)同桌练习。

(2)指名展示分角色朗读。

4.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展示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在牛胃简笔画上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用箭头表示。

(1)交流,简介反刍过程。

从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中,你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相机指导写“胃”)

(2)你还了解哪些反刍动物?

2.这次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能死里逃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机指导书写“救”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角色语言;

2.认识牛“反刍”的生活习性;

3.说出对“朋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任务一:找到故事中的知识

活动 1:发现科普童话特点

1.这一单元是童话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其他几篇童话故事不太一样,这是1篇科普童话。我们读过许多科普童话,这一类科普童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能发现?手握虚拳,透过拳眼看世界,发现世界的不同,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

活动 2:找出故事中的知识

1.《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有三个角色:青头、红头和牛。故事藏着关于谁的科学知识?关于牛的科学知识藏在青头说的话里。请你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青头说的哪些话里藏着关于牛的科学知识?

2.读懂三句话中藏着的科学知识了吗?请你完成学习单。

3.如果红头被其他动物吃进嘴里,比如老虎、狮子,还有得救的希望吗?谁来连起来说一说,红头被大黄牛卷进嘴里,为什么还有得救的希望?

4.小结:作家根据牛吃草时会反刍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一个有惊无险的.童话故事。科普童话故事里,一定有科学知识的依据;读科普童话故事,我们能收获许多科学知识。

任务二:读懂“朋友”的含义

活动 1:分角色朗读

1.同桌练习读。

红头被一头大黄牛卷进嘴里,为什么还能平安脱险?除了牛“反刍”的习性给了红头得

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好朋友:青头。《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意外发生时一对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课文的 7—21 自然段,一位同学读红头的话,位同学读青头的话。其他的话两个人一起读。

提示:读人物语言一定要读出人物的心情,表现出人物当时的样子。

2.师生合作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

活动 2:找“朋友”表现

1.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小组讨论交流。

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识到什么叫“朋友”?

请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要点:

伤心时安慰、鼓励;危险时奋不顾身帮助。

这就叫“朋友”!

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即使是惊险万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3篇阅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语气。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至少找出三处。

2.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用一句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对故事内容再次进行梳理,为后面更深入地理解内容及情感做好铺垫。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1.默读全文,体会友谊

读:默读全文,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要求:至少找出三处,试着读好句子。

指导(插图1):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感受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插图2):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感受到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好友的感激都在这拥抱中)

思: 思考表现方法,小结。(语言、动作)

2.美读句子,感受变化

画:用横线画出描写红头遇到危险时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帮助红头的句子。交流。

读:小组内部,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红头和青头的情绪变化。

悟:指名大声读出所画句子;

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指导1: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读出绝望)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语速稍慢)

指导2: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当然有用。……”(从青头的话中感受他的勇敢、机智)

设计意图通过画、读、悟等层层深入,让孩子们顺其自然地感受到青头的勇敢和智慧,红头的坚强及他们之间那深深的友谊。

三、讲好故事,深化体验

1.回顾内容,填写位置

红头先被卷到( ),再来到( ),接着来到( ),然后( ),最后( )。

2.板贴插图,取小标题

(好友重聚、红头得救、红头脱险)

3.借助资源,练讲故事

借助图片和路线图小组内练讲故事。

提示:可加上红头心情变化的词句和青头动作词句;可据旅行路线图;再加上动作和表情。

4.展:小组展示。生评议。师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和相应的小标题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学生提供讲故事的支架,教给学生“利用图片讲故事”的方法。

四、延伸化情,升华体验

1.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的惊险奇妙旅行完成了。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生自由谈。(师引导小结科普知识,并在未来的故事中尝试使用)

2.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惊险的挑战呢?请你发挥想象,讲给同伴们听吧!

自由找伴,讲述故事。

3.推荐阅读《小豆子的旅行》。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课余继续讲述故事,不断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美感。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4: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1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将一个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深厚的情谊”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准备“青头”“红头”的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指名朗读并猜出谜底。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谜底:蟋蟀)

2.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蟋蟀的了解。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只蟋蟀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看图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读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是重点研读课文乃至学习全文的基础。

三、借助游戏,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蟋蟀图片,瞧,小蟋蟀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句子,你能大声、流畅地读一读吗?

(1)咱们玩捉迷藏吧!

(2)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3)红头悲哀地说。

(4)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2.(课件出示“红头”的卡通形象)瞧,“红头”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词语,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这些词语吗?

咱们、偷偷地、答应、一骨碌、牙齿、吞到肚子里、四个胃、悲哀、细嚼慢咽、眼泪、笑眯眯。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能连续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完整的话就更棒了。

3.(课件出示“青头”的卡通形象)哈哈,“青头”也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吧!

咱、偷、答、应、骨、齿、嚼、吞、胃、悲、咽、泪、眯。

(1)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可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齿、嚼、吞、胃、咽”这几个生字的部首都和吃东西有关。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答”“应”“骨”是多音字。

“答”在“答应”等词语中读dā,在“回答、应答”等词语中读dá;“应”在“应该、应当”等词语中读yīnɡ,在“回应”等词语中读yìnɡ;“骨”在“骨头、骨折”等词语中读ɡǔ,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ɡū。

(5)能根据字义区分读音。

“眯”可以通过做动作来体会,明白是“眼皮微微合拢”的意思,通过区分偏旁的方法与“咪”区分开;“咽”和“嚼”与吃东西相关,所以是口字旁。

4.将学生分成“青头组”和“红头组”,利用字卡展开比赛,看哪组识字最准确。

设计意图:借助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借助句子识词,借助词语识字,通过反复再现生字,帮助学生准确识字。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讲了“青头”和“红头”的什么故事?

交流明确: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为下节课的课文复述做好准备。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旅”“管”“等”“命”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旅”的左边“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最后一笔捺是主笔,要舒展。“管”的“官”下部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横。“等”的“土”最后一横最长。“命”的人字头要写得舒展,单耳旁的竖要紧靠竖中线。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难点之处详尽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借助亲子阅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主动阅读的良好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交流: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啊!红头是怎样逃脱的?

3.导入:这可真是一次惊险的旅行,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其中的惊险,也许,我们会从两只小蟋蟀的身上获得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精读课文,体会交流

1.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第1~7自然段,学生思考:红头是怎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的?(红头是在玩捉迷藏时不幸被卷到牛嘴里的。)(板书:捉迷藏→入牛口)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8~19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第8~19自然段,读出红头和青头的情绪变化。

(2)用横线画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再大声地读一读。

(3)学生汇报找到的语句,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呈现这些句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①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通过画线词语可以体会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这些词语要读得稍微快一些。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情况很危急,青头很担心红头。)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读出青头对红头的担心。

②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青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沉着、安慰)

带着沉着、安慰的心情读一读青头的话。要注意语速适中,吐字清楚,声音大。

③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青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嘱咐、鼓励)

想一想这个时候的画面,联系当时的情景用笃定的语气,读出青头的话。

(4)结合画出的语句,填空练习表达。

引导学生对比图文理解青头急朋友所急、遇事冷静的特点。

当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时,青头__________;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__________;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__________;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__________。

(5)讨论交流:从青头的所作所为中,你感受到什么?(友情的珍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戴头饰表演第8~19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表演提示:

(1)抓住重点词“拼命、急忙、大吃一惊、蹦、摔、爬、喊”表现事情的紧急、惊险。

(2)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演出红头的害怕、无助、惊恐,演出青头的担心、机智、冷静。

4.指名读第20、21自然段,然后交流。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红头脱离危险。(板书:喷出来)

(1)讨论:红头为什么会得救?(牛反刍)

(2)什么是“反刍”呢?让我们来看看相关链接吧!(出示“反刍”的知识,读给学生听。)课件出示:“食物进了牛肚子里,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红头在牛肚子里的位置变化,也就是它的旅行路线。(板书:牛口→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口)

(3)交流:红头为什么得救了还流泪?你能猜出红头此时的想法吗?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情谊,加深对“好朋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你想对青头说些什么?

2.参考板书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3.布置作业:

(1)借助路线图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

(2)读一读《小豆子的旅行》这篇文章,找一找,小豆子在人体中经历了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感知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改写对话。”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③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3、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汇报:()和()在草堆里(),红头不小心()。在()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

5、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牛嘴)

(1)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设计意图:

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3、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2)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进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

(3)小结: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童话中去,多有意思呀!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旅、咱”等13个字,引导学生把字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2、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3、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4、范写易错字。比如:“救”中的“攵”不要写成“夂”;“命”右下部分是“卩”;“算”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

5、学生自主书写,课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17个词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349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