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5150

发表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墙长18)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 y=x(20-2x)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看书第二页 问题一、二

2、观察 概括

y=6x2 d= n /2 (n-3) y= 20 (1-x)2

以上 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含有二次项)

3、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4、课堂练习

(1) (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六、作业:课本第14页 习题

七、板书

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 例1、画二次函数y=2x2 与y=2x2的图象。(有学生自己完成)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2)描点 (3)连线

x … -3 -2 -1 0 1 2 3 …

y … 9 4 1 0 1 4 9 …

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2、归纳: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坐标(0,0)

3、运用新知

(1).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课件出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

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三、总结: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0,0)。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P 练习1、2、3、4。

五、作业: 1.画出函数y=1/2x2的图象?

2.写出函数y=ax2具有哪些性质?

第三课时:二次函数(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正确作出函数y=ax2+b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2+b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及它与函数y=ax2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函数y=ax2+b与函数y=ax2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抛物线y=ax2+b与抛物线y=ax2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

2.猜想二次函数y=2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二、学习新知

1、问题1:画出函数y=2x2和函数y=2x2+1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吗?

同学试一试,教师点评。

问题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既y)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说出函数y=2x2+1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顶点坐标,函数y=2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而函数y=2x2+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1)。

师:你能由函数y=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2x2+1的一些性质吗?

小组相互说说(一人记录,其余组员补充)

2、小组汇报:分组讨论这个函数的性质并归纳: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3、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2与函数y=2x2的图象,再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

四、作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1)y=-2x2与y=-2x2-2;的图像

五:板书

第四课时  二次函数(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其性质,理解二次函数

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会用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理解其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y=-12x2,y=-12x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探究新知:学生画出二次函数y=2(x-1)2和y=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分组讨论,交流合作

2.、学生汇报:函数y=2(x-1)2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函数y=2(x一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y=2x2的图象怎样平移得到的。

师:由函数y=2x2的性质总结函数y=2(x-1)2的性质

3.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y=______。

4、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1)2与函数y=2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归纳:在y=2(x+1)2中,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一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0。

4、课堂练习: P11练习1、2、3。

三、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习题 1(2)。

五、板书

第五课时  二次函数(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重点:,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以及图象与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y=a(x-h)2+k的性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函数y=2x2+1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2.函数y=2(x-1)2+1图象与函数y=2(x-1)2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要学习得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画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1)2与y=2x2 y=2(x-1)2+1的图象,看看它们之间有何的关系? 在学生画函数图象时,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例3:你能发现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

函数y=2(x-1)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1)2的图象向上平称1个单位得到的,也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2:出示4 (P10)

3、课堂练习:不画图像说说函数y=2(x-1)2-2与y=2(x-1)2的异同点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困惑?

2.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四、作业:

1.巳知函数y=-12x2、y=-12x2-1和y=-12(x+1)2-1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的图象;

(2)分别说出这三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y=-12x2得到抛物线y=-12x2-1和抛物线y=12(x+1)2-1;

思考:函数y=2(x-1)2+k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

第六课时  二次函数(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x=-b2a、(-b2a,4ac-b24a)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具有哪些性质?

2.函数y=-4(x-2)2+1图象与函数y=-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1/2x2-6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二、学习新知

1、 思考: 像函数 y=-4(x-2)2+1很容易说出图像的顶点坐标,函数y=-1/2x2-6x+21能画成y=a(x-h)2+k 这样的形式吗?

2、 师生合作探索: y=-1/2x2-6x+21 变成 y=a(x-h)2+k的`过程

3、做一做

(1). 通过配方变形,说出函数y=-2x2+8x-8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个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总结配方的方法;思考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个值与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以上讲的,都是给出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来研究它的图象与性质。那么,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如何确定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你能把结果写出来吗?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y=ax2+bx+c(配方变形的过程略)

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2)、 P12练习第1、2、3、4题

4、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自学看书12页)

5、练一练 P13练习第1、2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填空:

(1)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

(2)抛物线y=2x2-2x-52的开口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3)二次函数y=ax2+4x+a的最大值是3,则a=_______.

2.画出函数y=2x2-3x的图象,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3. 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3x2+2x; (2)y=-x2-2x

(3)y=-2x2+8x-8 (4)y=12x2-4x+3

4.求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该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五:板书

第七课时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书16页 导入新课

像书中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遇到,如拱桥跨度、拱高计算等,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二、探索问题,学习新知

1、问题1:某公园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竖一根柱子,上面的A处安装一个喷头向外喷水。连喷头在内,柱高为。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图(1)所示。

根据设计图纸已知:如图(2)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x2+2x+45。

(1)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如果不计其他的因素,那么水池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使喷出的水流都落在水池内?

思路如下:

(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函数y=-x2+2x+45最大值,问题(2)就是求如图(2)B点的横坐标;

(2)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一两位同学板演,教师点评。

2、出示例题:画出函数y=x2-x-34的图象。 如图(4)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12,0)和(32,0)。

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全班交流,从“形”的方面看,函数y=x2-x-34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x-34=0的解;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x2-x-34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x2-x-34=0的解。更一般地,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3、应用新知

根据图(4)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

(当-1232时,y>0)

y<0 即x2-x-34<0的解集是什么? y>0 即x2-x-34>0的解集是什么?)

想一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类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讨论、交流:

(1)从“形”的方面看,二次函数y=ax2+bJ+c在x轴上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在x轴下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

(2)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大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c+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

2.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试说明,元二次方程

ax2+bx+c=0和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x2+bx+c<0的解的情况。

四、作业:

1. 二次函数y=x2-3x-18的图象与x轴有两交点,求两交点间的距离。

2.已知函数y=x2-x-2。

(1)先确定其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画出图象

(2)观察图象确定:x取什么值时,①y=0,②y>0;③y<0。

五、板书:

第八课时: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

2.让学生体验函数y=x2和y=bx+c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2=bx+c的解的探索过程,掌握用函数y=x2和y=bx+c图象交点的方法求方程ax2=bx+c的解。

3.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1.如何运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的解?

2.画出函数y=2x2-3x-2的图象,求方程2x2-3x-2=0的解。

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讲评。 (解:略)

二、探索问题 学习新知

1、问题1:初三(3)班学生在上节课的作业中出现了争论:求方程x2=12x十3的解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12x-3=0,画出函数y=x2-12x-3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唯独小刘没有将方程移项,而是分别画出了函数y=x2和y=12x+2的图象,如图(3)所示,认为它们的交点A、B的横坐标-32和2就是原方程的解。

思考:

(1). 这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吗? 小刘解法的理由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并进行归纳。)

(2).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一定相交于两点吗?你能否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3)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的交点横坐标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吗?

(4).如果函数y=x2和y=bx+c图象没有交点,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怎样?

2、做一做(验证一下问题1的思路是否正确)

利用图像解下列方程的解,并检验小刘的方法是否合理。

(1)x2+x-1=0(精确到); (2)2x2-3x-2=0。

注意:①要把(1)的方程转化为x2=-x+1,画函数y=x2和y=-x+1的图象;

②要把(2)的方程转化为x2=32x+1,画函数y=x2和y=32x+1的图象;

3、运用新知

已知抛物线y1=2x2-8x+k+8和直线y2=mx+1相交于点P(3,4m)。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当x取何值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并求交点坐标。

解:(1)因为点P(3,4m)在直线y2=mx+1上,所以有4m=3m+1,解得m=1

所以y1=x+1,P(3,4)。 因为点P(3,4)在抛物线y1=2x2-8x+k+8上,所以有

4=18-24+k+8 解得 k=2 所以y1=2x2-8x+10

(2)依题意,得y=x+1y=2x2-8x+10 解这个方程组,得x1=3y1=4 ,x2==

所以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3,4),(,)。

三、小结: 1.如何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求方程韵解?

2.你能根据方程组:y=x2y=bx+c的解的情况,来判定函数y=x2与y=bx+c图象交点个数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作业:

1.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x2+x-6=0;, (2) y=x2+xy=5x-4

2.填空。

(1)抛物线y=x2-x-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2)抛物线y=2x2-5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4.已知抛物线y1=x2+x-k与直线y=-2x+1的交点的纵坐标为3。

(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

(2)求抛物线y=x2+x-k与直线y=-2x+1的另一个交点坐标。

五、板书:

第九课时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 (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

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引导学生自学P23页例2 质疑 点评

3、练一练:

(1)、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 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4、综合练习:P26 习题第1、2、3题。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1.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24cm。(1)写出矩形面积S与一边长a的函数关系式。(2)当a长多少时,S最大?

2.填空:

(1)二次函数y=x2+2x-5取最小值时,自变量x的值是______;

(2)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为1,那么m的值是______。

3.如图(1)所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如果用50m长的篱笆围成中间有一道篱笆的养鸡场,没靠墙的篱笆长度为xm。

(1)要使鸡场的面积最大,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2)如果中间有n(n是大于1的整数)道篱笆隔墙,要使鸡场面积最大,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选做题: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应做成长、宽各为多少时,才能使做成的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五、板书

第十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不同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建造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花形柱子OA。O恰好在水面中心,布置在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且在过OA任意平面上的抛物线如图(5)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6)),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面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x2+52x+3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形柱子OA的高度;

(2)若不计其他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不至于落在池外?

(2).如图(7),一位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球沿抛物线y=-15x2+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自学P24页例2(既探究2) 质疑 点评

出示例3 P25 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去构建数学模型

重点讲解例3

2、练一练:

(1).如图是抛物线拱桥,已知水位在AB位置时,水面宽46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43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米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3)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这时,离开水面处,涵洞宽ED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m?

五、板书

第十一课时《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1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

2、 会用描点法画抛物线,能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

3、 能较熟练地由抛物线y=ax2经过适当平移得到y=a(x-h)2+k的图象。

重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由图象概括二次函数y=ax2图象的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结合例题,强化练习,梳理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性质。

例1:已知函数 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求:(1)满足条件的m值;

(2)m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出这个最低点。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m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什么?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回顾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代表发言分析解题方法,以及涉及的知识点。

抛物线的增减性要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画出草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观察分析。

2.强化练习;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其图象开口方向向下,则m=_____,顶点为_____,当x_____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抛物线的画法,平移规律,

例2:用配方法求出抛物线y=-3x2-6x+8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并画出函数图象,说明通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抛物线y=-3x2。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配方方法,确定抛物线画法的步骤,探索平移的规律。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归纳解题方法与思路。

4.教师归纳点评:

(1)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基础上强调配方的方法及配方的意义,指出抛物线的一般式与顶点式的互化关系: y=ax2+bx+c————→y=a(x+b2a)2+4ac-b24a

(2)强调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进行画图,先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利用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

(3)抛物线的平移抓住关键点顶点的移动。

5.综合应用。

例3: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x轴上的点A(2,0),且与抛物线y=ax2相交于B、C两点,已知B点坐标为(1,1)。

(1)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D为抛物线上一点,使得△AOD与△OBC的面积相等,求D点坐标。

6. 强化练习:

(1)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抛物线y=x2-2x+1,求:b与c的值。

(2)通过配方,求抛物线y=12x2-4x+5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再画出图象。

(3)函数y=ax2(a≠0)与直线y=2x-3交于点A(1,b),求:

a和b的值

抛物线y=ax2的顶点和对称轴;

x取何值时,二次函数y=ax2中的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求抛物线与直线y=-2两交点及抛物线的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

二、课堂小结

1.让学生反思本节教学过程,归纳本节课复习过的知识点及应用。

三、作业:

填空。

1.若二次函数y=(m+1)x2+m2-2m-3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______。

2.函数y=3x2与直线y=kx+3的交点为(2,b),则k=______,b=______。

3.抛物线y=-13(x-1)2+2可以由抛物线y=-13x2向______方向平移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方向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4.用配方法把y=-12x2+x-52化为y=a(x-h)2+k的形式为y=_____,其开口方向______,对称轴为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

第十二课时《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2

教学目标:

1、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3、 能较熟练地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函数与圆、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方程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

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特征。

难点:会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结合例题,强化练习,梳理知识点

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1),(1,3),(-1,1)三点。

(2)抛物线顶点P(-1,-8),且过点A(0,-6)。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3,0),(2,-3)两点,并且以x=1为对称轴。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3/2x+3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且过(1,1),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并把它化为y=a(x-h)2+k的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四个小题应选择什么样的函数解析式?并让学生阐述解题方法。分组完成,点评解题要点。

教师归纳: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0)

(2)顶点式:y=a(x-h)2+k (a≠0)

(3)两根式:y=a(x-x1)(x-x2) (a≠0)

2、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1,0)和B(2,1),且与y轴交点纵坐标为m。

(1)若m为定值,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还有异于点A的另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例2:如图,抛物线y=ax2+bx+c过点A(-1,0),且经过直线y=x-3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若点M在第四象限内的抛物线上,且OM⊥BC,垂足为D,求点M的坐标。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

2、 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y=2x2-(m+1)x+m-1。

(1)求证不论m为何值,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并指出m为何值时,只有一个交点。

(2)当m为何值时,函数图象过原点,并指出此时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

(3)若函数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小结

同位同学相互说说二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归纳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的实际应用。

四、作业:

一、填空。

1. 如果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与y=-13x2+2的形状相同,且顶点坐标是(4,-2),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

2.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过(3,0),则a+b+c=______。

二、选择。

1.如图(1),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0,bc>0 B. a<0,bc<0 C. a>O,bc0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函数解析式为( )

=-x2+2x+3 B. y=x2-2x-3

=-x2-2x+3 D. y=-x2-2x-3

3.若二次函数y=ax2+c,当x取x1、x2(x1≠x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x取x1+x2时,函数值为( )

+c B. a-c C.-c D. c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中: ①abc>0,②b=2a;③a+b+c<0,④a-b+c>0,正确的个数是( )

个 个 C. 2个 个

三、解答题。

已知抛物线y=x2-(2m-1)x+m2-m-2。

(1)证明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相同的交点,

(2)分别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A、B的横坐标xA、xB,以及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yc(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设△ABC的面积为6,且A、B两点在y轴的同侧,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1、命题解读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近8年考查7次,以解答题为主,且综合性较强,一般涉及求交点坐标及顶点坐标。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的知识点有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a、b、c的关系、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增减性、对称轴、顶点坐标及与x轴、y轴的交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二次函数是常见的简单函数之一,也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正确地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或函数关系式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3)、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二次函数的平移

4、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象或函数关系式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激情导课,学生自学自做,教师进行面批,组织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检测导结反馈。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疑问,尽量让学生互相解决,教师起到帮助、组织、合作、协调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实践练题和检测导结,经过严格有梯度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学—导—练”三步为主线,以“六环节”为结构,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以问题“引”自学,以自测“显”问题,以优生“带”差生,以点拨“疏”疑点,以训练“巩”新知。

三、学法指导

由于是复习课,因此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让他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推理、小组交流,直至最后探索出结论。以引导、探究、合作、点拔、评价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1、挑战自我;

2、考点清单;

3、夯实基础;

4、小结感悟;

5、目标检测

6、拓展延伸

7、作业布置。

1、挑战自我

出示3道有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的中考试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引起有关知识点的回忆。第一题是二次函数对称轴的考查;第二题考察图象的平移;第三题解有关抛物线与系数a、b、c关系的题。

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开篇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

2、考点清单

师生共同回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a、b、c

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教学效果:预计学生对这些知识有遗忘,应积极引导回忆问题,达到对知识点有明确的认识。

3、夯实基础

师生共同探讨四道典型例题,强化知识点的灵活应用。题让学生先想后答,遇到难题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全班展示,充分发挥学生对积极主动性。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二次函数有困难,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4、小结感悟:说说你在本节课解题过程中的收获及疑惑?(小组交流)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反思回顾,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相关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5、目标检测:

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漏补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五分钟内完成,同时对每道题进行分数量化。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以便学生核对。同组的学生进行作业互相批改。并把结果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掌握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对于当堂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课下进行适当的辅导。

6、拓展延伸: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7、课后作业:《中考指导》62页——64页。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欢迎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导!

五、教学设计反思:

1、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课堂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2、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而不是使合作流于形式。要把合作交流的空间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还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让全体的学生都动起来。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教案2021模板【第三篇】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1 (2)mx+n=0 (3)1x+1=0 (4)x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提出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为0吗?

(3)2x2-x+1=0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

(1)4x2=81;(2)2x2-1=3y;(3)1x2+1x=2;

(4)2x2-2x(x+7)=0.

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 教材第3页 例题。

例3 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2x-1=0 =0

+x+2=0 +x-2=0

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练习:

1.若(a-1)x2+3a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4x2=81;(2)(3x-2)(x+1)=8x-3.

3.教材第4页 练习第2题。

4.若-4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2.略;3.略;=4.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

作业布置

教材第4页 习题第1~7题。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说课内容: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关系。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y=kx ,ky= , k0)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0)

例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 y=x(20/2-x)=x(10-x)=-x2+10x (0

例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解: y=100(1+x)2

=100(x2+2x+1)

= 100x2+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3(x-1)2+1 (2) s=3-2t2

(3)y=(x+3)2- x2 (4) s=10r2

(5) y=22+2x (6)y=x4+2x2+1(可指出y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

(四)巩固练习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

(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m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m,求S关

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它的表面积为Scm2,体积为Vcm3。

(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

(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评价分析

本节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而要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增加对二次函数的感性认识,侧重点通过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这种新的函数二次函数,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最大面积问题,可给学生留为课下探究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方法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均应鼓励。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