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8058

发表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新课导入

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

妙点揣摩

小组互助合作,尝试着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交流点拨

“黠”,表现在: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2.屠户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户具有怎样的品质?

交流点拨

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E.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BC表现了屠户的勇;DE表现了屠户的智。屠户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3.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呢?

交流点拨

(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4.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交流点拨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它们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5.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三、板书设计

遇狼

惧狼屠户:机智勇敢

情节御狼形象

毙狼狼:贪婪、凶残、狡诈

议狼

四、拓展延伸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个“好孩子”。能获得“好孩子”这一殊荣的,或者像羊羔一样温驯,或者像小牛一样憨厚,或者像兔子一样谨慎,或者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我们来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按观点的不同,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各选派三名代表组成辩论队)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设计思想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等核心理念,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来设计本节阅读课的教学。

本节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

(1)教学环节层次清楚,环环相扣。The Band That Wasn’t是1篇以介绍美国知名乐队组合The Monkees的发展历程为主的文章。教学设计分成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阅读前由学生汇报一个小型的调查结果、展示著名乐队组合图片和呈现The Monkees组合的信息三个活动组成,为阅读提供背景知识。阅读过程主要通过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来实现。仔细阅读环节中设置了完成练习T or F,查找The Monkees细节信息完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回顾The Monkees发展历程和选择合适的adj. 来表达自己对于乐队的看法等多个任务。阅读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完成写作任务“Music”。教学设计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2)采用了新课标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中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要求。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的学习和运用语言。(周智忠)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项学习任务,如进行社会调查以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在不同人群中受喜爱的情况;搜集The Monkees乐队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成课件展示;阅读课文,找出主题句,查找细节信息等,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各种活动,自主探究,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

(3)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张丽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精心设计了多个合作学习的机会,如三人或四人一组完成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海报或制作多媒体课件;两人一组回顾乐队的发展历程,选择最适合The Monkees的形容词;以及全班参与,分组讨论音乐重要性的问题等。这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交往与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帮互学。(黄小红)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话题是音乐(music)。音乐是学生最乐于学习,也是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初中已有课文涉及,但这个单元将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音乐类型,体验不同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已接触到定语从句,但进入高中之后才系统学习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介词+ 关系代词which/whom 的定语从句就是本单元的语法重点。 2.The Band That Wasn’t以音乐为侧面反映了近几十年来美国社会和价值观的变化。在本单元的`Warming up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的音乐类型,这为阅读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课文中出现了两个 介词+which/whom 的定语从句,引出了即将要学的语言知识。所以说,这节阅读课在整个单元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且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所以,本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查找细节信息,获取主要信息,抓住要点等,并且对于音乐这个话题感兴趣,对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2.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阅读课文中,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文章大意;不能在学习中借助音乐作品、图片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表达。另外,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新词汇,有一部分词汇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

3.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用到预习策略、搜集分析信息策略及高效复习策略等。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及运用以下单词:

musician, clap, passer-by, form, extra, earn, advertisement, attractive, instrument, loosely, actor 2)学生掌握下列词组的意思并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 dream of, be honest with, play jokes on, or so, break up

3)学生能够认出 介词+which/whom 的定语从句(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the preposition ahead of the relative clause) 2.语言技能目标:

1)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微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

2)继续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猜词技巧猜测文章中的部分单词。 3.语言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借助音乐作品、图片、表格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各种音乐形式,了解The Monkees组合的发展历程,接触不同地区的音乐,深化对音乐的认识,提高音乐素养。

2)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a.获取The Monkees组合发展历程的信息; b.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如快速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精读课文完成表格填空等。

2、教学难点:a.通过阅读更好地发展各种阅读技巧;

b.训练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本课采用 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三大板块构成的阅读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在查找The Monkees的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整合网络信息的资源利用策略。

3.培养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中成长的调控策略。

4.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a. 在学习中借助音乐作品、图片、表格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语言表达; b. 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c. 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5.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三者结合起来,更加活泼生动,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借助黑板、粉笔等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朗中、媳妇、辉煌、苗条、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

2、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读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读,正音。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⑴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

小嘎了了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⑶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比如: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四、细读课文,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1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交流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⑴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并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呢?

(动作和心理描写。)

⑷归纳小结: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点标志。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形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交流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

⑴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的理解。

①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②课文刻画的人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⑵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⑶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呢?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⑷归纳小结: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要集中笔墨,不要面面俱到;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3、交流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⑴“凤辣子”是一个什么的人?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并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①体会作者笔下“凤辣子”的人物形象。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②你喜欢王熙凤吗?喜欢,说说原因;不喜欢,也说说原因。

⑵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⑶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呢?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⑷归纳小结:

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速读3篇短文:

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才会典型。

三、课外延伸

1、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机灵──动作、心理描写

严监生:守财奴──动作神态描写

王熙凤:泼辣精明──外貌、语言描写、正侧面描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 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 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 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 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 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 和追求。所不同的是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 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 和物 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