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通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1、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自制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1个圆形物体、圆规、白纸、直尺、图钉、线、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1、找一找(多媒体出示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平面图形大家还认识吗?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有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学生说出弯曲的后多媒体演示)。
2、看一看。
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下面请你欣赏。(多媒体出示教材97页的你知道吗图片:自然现象、工艺品和建筑物、运动现象、生活用品)。
2、说一说。
美不美啊?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的认识圆(板书课题)。
1、画圆:同学们,圆这样美,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师:请你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画一个圆。(小组合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随即动画演示)。
(1)借助圆形实物画:你是这样画的吗?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2)借助图钉和线段画:你是怎样画的?
(3)借助圆规画:你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了圆,但是通常我们会借助圆规来画圆。请拿出圆规。师简单介绍:圆规有2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脚可以随意叉开。那怎样用圆规画圆呢?谁能说一说?(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
(4)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2、体验: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觉得圆是怎样的一个平面图形?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结合圆规画的圆(屏幕),师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2)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看一看、比一比: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和半径的长度(同样长)。
(3)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
4、探索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索。
出示例3: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思考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交流。
(3)电脑演示,加深理解。(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手段,进行动态演示)这些都是圆的特征。多媒体出示::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d=2r,r=d/2)。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的这些圆的特征正确吗?
质疑:那老师的圆的半径和你的圆的半径相等吗?(强调:在同一个圆内)。
(4)学生概括,总结特征。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1、练一练第1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多媒体出示。
2、练习十七第1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3、判断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有无数条半径。
(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画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4、练习十七第2题。
1、体育老师要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怎么办?(商量商量,帮老师出出点子)学生交流后看动画演示,说明和圆规画圆的道理是一样的。(固定点就是圆心,绳子长就是半径)。
2、师:同学们,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如: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讨论)。
(多媒体播放车轮是圆形的行进动画)。
画圆:两脚叉开、针尖固定、旋转成圆。
(圆形图)。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话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主动“说”的缺失,师说生听、师问生答似乎成了规定,即使是在学生讨论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是由教师框定的,说的机会几乎被“优等生”占有,课堂的高度集权使学生无法获取主体地位。教学沟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课堂座位配置以讲台为中心,师生教学对话以一问一答为仪式,对话内容以教师预先设定为框架。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是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以平等对话为突破口,使它能够较好地改造传统的教学,体现出对话教学的时代精神。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让“对话学习”成为启动心灵的钥匙,让生命的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
导入部分:
案例一。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画出一个圆,再剪下来。
生动手画圆。
师:能能说说你是利用什么工具来做的吗?
生1:我是用茶盒比着画圆,再剪下来。
生2:我是用塑料尺上的圆比着画的。
生3:我是用碟子比着画的。
生4:我是用圆规来画圆的。
师:请你们利用剪下来的圆,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折、比。
师:好,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了各条折痕都相交于一点,在圆心。
生2:我们也发现了,我们还发现每一条折痕都能将圆平均分成两份。
生3:我们也发现了折也折不完。
……。
案例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了解游戏规则吗?你认为围成哪种图形最公平?
生:我认为围成圆形最公平,因为这样每位同学在套圈时到中间木桩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而围成其他图形,每位同学距离木桩的距离都不相等,这样就不公平了。
师:通过直接观察,同学们猜想套圈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个人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你们都同意这种猜想吗?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共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师:探究圆的特征,得有圆呀!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工具来画一个圆,再剪下来。
生画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圆的?
生1:我是用茶盒比着画圆,再剪下来。
生2:我是用塑料尺上的圆比着画的。
生3:我是用碟子比着画的。
生:可以,但比较麻烦。
生2:可以用圆规,我就是用圆规来画圆的。
师:你认识画图工具,还能用圆规画圆,真棒!
……。
师:请拿好手上的圆,把它想象成同学们套圈时围成的圆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借助它去验证每个人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呢?下面请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你们准备怎样验证?再动手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参照老师的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先找到木桩的位置,再找到每位同学所在的位置;想办法验证每个人到木桩的距离相等。)。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
反思:课的导入时,案例一中的老师按照课前的预设,让孩子们用各种方式画圆,再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形似与孩子们在交流,但实际都是一言堂或“问答式”,孩子们都是按照老师的指示在动,但不知为什么要动。而案例二中的老师创设了验证“套圈时围成圆形最公平”的猜想,让孩子们先动手作一个圆,再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而且在交流时,对孩子们的话认真倾听,及时评价,如:“好方法!能就地取材!”“你认识画图工具,还能用圆规画圆,真棒!”这样,与孩子们平等地对话,提升了孩子们对画圆的体验。对于孩子们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能给予温馨的提示,让学困生也感到数学真有趣。我想,这样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对圆的体验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也为下面圆的特征的认识提供了更好的感性体验。
画圆部分:
案例三。
师:你们能利用圆规来画一个圆吗?
生:能。
师:请打开书本57面,看看书上的说法与你们的是否一样呢?
学生自学书本。
师:怎样画圆呢?
生模仿书上的画法来说。
师: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要固定针尖。
生2:要打开圆规两脚。
……。
师:请同学们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生画圆。
案例四。
师:人们利用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这一特征设计了画圆的工具---圆规。怎样用圆规画圆?请同学们拿出圆规,动手试一试。
学生一画圆。
生:可能是没有把针尖固定在一点上。
生2:也可能是两脚间的距离变化了。
生3:还可能是没有用手捏住圆规的把手进行旋转。
师:有心得体会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1: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动。
生2:要用手握住圆规的最上端,轻轻旋转……。
师:请再画一个圆吧!
生二画圆。
师:同桌比比看,谁的圆大?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呢?
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大,圆就大;两脚间的距离小,圆就小。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也就是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生:半径。
师:如果要使全班画的圆一样大,怎么办?
生:定出半径。
师:请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
生三画圆。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动。
师: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圆心。
……。
反思:案例三中的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学课本,再说说怎样画圆,要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画圆。看似与书本的对话,而实际的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学生没有用圆规画圆的体验,牵强地看书,虽然避免了画圆时的误差,却也剥夺了孩子们自我修正的机会。而案例四的老师遵循孩子们的体验特征,让学生三次画圆,带着怎样画好圆的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流,与课本“对话”,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画圆的方法。老师还适当延伸了生活中如何画圆,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效果则更好。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呢?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实际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平等的、丰富多彩的“对话”,水到渠成地完成各种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研读文本,激发对话的。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一定要先与文本进行解读,教师不但要熟悉文本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对话。在课前,我认真研讨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套圈游戏激趣入课,以“套圈比赛围成哪种图形最公平?”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套圈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个人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猜想,继而让孩子们想办法验证等。当教学内容触及孩子们喜欢的领域,将迸发无限的创造力,给孩子们一份惊喜,他们将还你一个奇迹。
二、师生和谐,放飞对话的翅膀。
对话教学中师生是平等、充满爱心是双向交流的关系,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是共同探讨未知领域的过程。在本课中,我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真正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解除孩子们的束缚,放飞对话的翅膀,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个个轻松愉快,完成了师生间的和谐对话。
三、生生互动,奏响对话的乐曲。
对话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可以是有声语言的彼此交流,也可以是内心无声的追问和反省。在验证猜想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先讨论验证方案,让学生进行有声地讨论与交流;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让学生与学习材料进行无声的交流,然后再与同学分享探究结果。这样,生生互动,在动与静地“对话”中水到渠成地探究出圆的特征。
四、生本对话,丰富对话的内涵。
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是学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在巩固练习,让学生与生活对话,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补充与感受古代对圆的解释,了解了圆的文化;赏析和感受生活中的圆,将学生对圆的关注引向课外、引向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对话的内涵。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三篇】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十分关注百分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这个主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且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过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答题纸。
师: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99%、1%,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2: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生3: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生4:百分数怎么读写?
师小结:同学想知道,意义、读写、用途、好处。
师: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来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喜欢)。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下面是这三名队员近期罚点球情况统计。
如果你是教练员你会拍谁去罚点球,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分析,学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总结:当分母不同时,不容易比较大小,如果都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更容易比较了。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一种读法和写法,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
(1)自学完成后请把刚才算出来的分母是100的分数,找学生上黑板写,并点评写百分注意什么。
(2)试着读出这三个百分数。
板书:84%读作:百分之八十四。
说说在读百分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要读成百分之多少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多少。
3、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4、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百分数不仅能科学地帮我们描述出许多数学问题,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课件出示相关百分数信息)。
(1)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9%。
(3)妙想入学时身高是米,现在身高是米,现在身高是入学身高的125%。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100;
(2)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3)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通过上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判断题。
(1)34%读作:一百分之三十四()。
(2)最大的百分数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3)今天六年级一班的出勤率是100%()。
(4)40/100米可以写成40%米。()。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事半功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在今天这堂课中,你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四篇】
1、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自主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一张纸)看,这是一张纸。如果不考虑它的厚度,它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对,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将大小一样的纸重叠在一起,变成一本书,现在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师: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粉笔盒,茶叶盒,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还有一个物体是什么形状?(正方体)。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第21页上面的内容。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拿着你手中的长方体同桌之间指一指它的面、棱和顶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来认识长方体。一起读一读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把小组探究的结论写在这张纸上。
小组合作,老师巡视。
(1)面的特征。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面的特征。
让一个小组汇报,另外的小组补充。有序的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先数右面一个面,中间四个和左面一个。也可以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这样去数。重点让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有序的数一遍。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般情况下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
(2)棱的特征。
长方体有12条棱。(教给学生有序的数出12条棱)。在数棱的条数的时候有的学生将长方体不停的转动要及时纠正。
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来数,也可以按照相等的棱为一组去数。
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4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特征。
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我们把长方体的特征用表格的形式将它梳理出来。对照一下,哪个特征是你们小组自己探究出来的,哪个是同学们共同探究出来的。
上课的教室,找出它的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吗。一定要有序的观察。
(4)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把这个长方体放在你桌子上,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另外的三个面哪里去了?(被相对的面挡住了)相对的面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所以我们画长方体直观图的时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个面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三个面我们用虚线表示。一定要记住,还有三个面我们看不到。
(5)认识长、宽和高。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师:如果擦去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吗?
师:如果再擦去几条棱(三条虚线),你还能想象出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吗?
师:我们至少要剩下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来原来的样子?这几条棱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学生自己说一说)。
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有的名称。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情况下,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这样放,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换一种放法,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放置的方法不同,它的长、宽、高是可以互换的。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指一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一课本23页第一题。
(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
(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与他相同?
(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
2、自主练习课本23页第二题。
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根据下图想象出一个长方体,运用所给的数据回答。
8厘米。
10厘米。
6厘米。
(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这个长方体的上面的面积是多少?
小游戏。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回答错误则不出现。
1、电脑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电脑出示公共汽车)。
2、电脑出示: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电脑出示数学书)。
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一张纸。)。
认识长方体。
面棱顶点。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五篇】
1、 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入概念
出示例1的一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让学生读一读:“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探究讨论,深入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三、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出示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 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 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第二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得到。)
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例:
(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例:
四、出示特例,深入理解
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1,0)
提问:1和0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是多少?
小组讨论、汇报。
1、 关于1的倒数。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也可以这样推导:
1的倒数是1。
2、 关于0的倒数。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也可以这样推导:
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五、巩固练习
1、 完成“做一做”。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 练习六第3题。
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 同桌进行互说倒数活动(练习六第2题)。
六、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抽象,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一个数的倒数。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数据,先计算,再观察发现。
1、出示:3/8×8/37/15×15/75×1/50。25×42、
计算后,这些数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汇报。乘积都是1。
2、你能根据上面的观察写出乘积是1的另一个数吗?
3/4×()=1()×9/7=1。
说说你是怎样写得,有什么窍门?
如0。5、1。73、抽象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以说谁和谁是互为倒数,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倒数。
4、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数(用两种说法)。
5、是互为倒数的它们的积是1,这两个数有特点吗?仔细观察这些数。
学生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调了一下位置;。
师:那么5×1/50。2×5乘积也是1哟!怎么?把整数和小数也化成分数。
6、沟通:分子分母倒一下跟乘积是1有联系吗?
7、现在你对倒数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找一个数的倒数。
5/1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4/7,()和15是互为倒数。
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说说你的方法。(从倒数的意义和现象)。
2、会找了吗?你能找到下列数的倒数吗?
3/54/967/。2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内容很简单,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为分数除法做准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这节课我设计的两个游戏贯穿了新授内容的始终。课的一开始我是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理解“什么是互为好朋友”?从而真正理解“互为”的含义,为以后学习倒数的意义打下基础。接着我又设计“猜字”来引出倒数?如:我说“吴”“杏”字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那数学是不是与有这样的特征呢?使学生在做猜字的同时理解倒数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不足之处:由于本课我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设计的游戏环节花费时间过长。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势必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这样练习应用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以至于在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时练习的少,因此,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还是应当讲究。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七篇】
一、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激情投入,挑战自我。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咱们先聊一会吧。同学们,我给你们代数学课多长时间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互相成为了朋友,你有这种感觉吗?该怎样表述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呢?(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互相应该是双方面的。)。
就先聊到这儿吧?好,上课!
一、导入: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课前我们聊得话题,老师和你互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说“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我们俩是双方面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2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那好,请完成这道题。
出示课件,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三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在这三组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对,6是整数,像6这样的整数找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找倒数。
2.师提问:再次出示连线题的课件,本题中的还有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它们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3.出示课件想一想。
我的发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师提问:(1)为什么1的倒数是1?
生答:(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为什么0没有倒数?
生答:(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探讨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
师:看来像这样的分数与整数它的倒数求法很简单,可是我们学过的不仅仅是分数、整数,还有呢?这些数的倒数又该怎样求呢?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上。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生活中一定数量的具体事例,充分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思。理解通过练习掌握一定情境下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以及正、负数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自我介绍。
师:孩子们大家好,认识我吗?(不认识)那老师就来介绍一下自己。
师:通过刚才老师介绍的这些数字信息,你们对老师有了一些了解了吗?
2、记录信息。
师:运用数字我们可以了解、记录更多的信息。下面我说几件事,你们能把听到的数字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吗?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开始。信息: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某位同学口算题得10分,抢答题失10分;(2)公交车上,第一次上来8人,第二次下去6人;(3)商店八月份赚了元,九月份亏了1000元。
3、反馈信息。
情况一:直接记录数字。
不能没关系,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同学的记录方式。情况二:文字。
师: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的一模一样,人们就用这种方法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数的前面加上了符号,就产生了新的数。
1、同学们,你知道像下面这行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负数)那么上面一行呢?(板书:正数)。
正数都有一个符号(正号),它的写法和加号一样,这个数就读作:正十。那这种呢?这叫负号,它的写法和减号一样,这个数读作:负十。我们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剩下的数学生齐读。
2、下面我们来举手抢读,并说一说是什么数。大屏幕上逐一出示:-100+/436师:36与前面几个数有什么不同?(前面没有正号和负号)。
指明:36也是正数,为了书写方便将正号省略。以前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
追问:负号可以省略吗?
三、借助温度,加深意义。
1、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分析与讨论,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家庭里的新成员---负数这个新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进一步地了解负数,认识负数。
2、天气预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气预报节目,仔细听,边听边看。
教师读:北京-5~5℃;哈尔滨-15~-0℃;上海5~10℃;海口15~25℃(1)你看到了负数吗?谁来读一读。
(2)师:下面我们来关注北京的温度,你听到的和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5表示零下5度,而5表示零上5度。)。
哪个温度更冷一些?那么与“0”度相比呢?那么这样看来,“0”度在这里是?(分界点)。
(3)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简称0度。比0度高的叫零上温度,比0度低的叫零下温度,他们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反。下面,我们一起去温度计上找找—5度和5度。(出示课件)3在温度计上感受正负数与“0”的关系。
(1)(出示未标刻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指不出来?那应该怎么样?(先确定0度的位置)。
(2)再出示标好的温度计。
师:现在你能找到5℃的地方了吗?那么—5℃应该在哪里?你能告诉大家吗?(3)师:刚才我们知道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15℃,-15℃在哪里?应该往下数几格?课件演示。想像一下,假如现在真的是-15℃了,你会怎么样?用你的表情或动作告诉我。
(4)漠北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度左右。这个温度计上能标出来吗?那大概位置在哪?越往下温度越低。
(5)师:请你们也来当气象播音员,读出下面的温度。越往上温度越高。
(6)课件圈出零上温度,这些数都是负数。圈出零下温度,这些都是负数。0度在中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体会生活中负数的应用。同学们,刚才通过温度计,我们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负数。
1、周末老师在商场乘坐电梯,想要去3楼购物,我应该按那个键。买完东西要去地下2层取车,应该按那个键。
问:这里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地平面用那个数表示?
2、回到家后老师有记账的习惯,翻开11月的账本。
问:这里+2500、-35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购物花了500元怎么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正号)+。
10、+。
8、+2000……正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号)-。
10、-。
6、-1000……负数。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九篇】
一、填空题。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5.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12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8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5厘米,宽是24厘米,高是16厘米,最大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08厘米,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
1.长是8分米,宽分米,高4分米。
2.棱长是分米。
3.长是24分米,宽是13厘米,高是15厘米。
4.长是21分米,宽和高都是12分米。
5.棱长是9分米。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十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分享的“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通用10篇)”,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