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忆读书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342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忆读书教学设计【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忆读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读书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开展一次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读书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课文写了冰心回忆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

2、那她有怎样的体会呢?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新授

1、既然读书有这么好,那么大家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读了那些书呢?读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2)、学生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那些好处,并概括出来。

(学生交流,指出读书的四点好处。)

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2、具体分析(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

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能哭了,就是读的越来越懂了。)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这读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二、三岁时,只丛表面了解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二次是中年以后才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什么是“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是指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这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自己那时的作文也是文言的 ,所以老师才有这样的批注。这也是老师对他中文的称赞。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第11自然段中“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尤其欣赏:欣赏是领略玩赏,喜欢,认为好的意思。气愤填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

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诗的全文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当时的一个另类,就被当时的世人贬为“满纸荒唐言”。但正是这部看似荒唐,却蕴含着葬送一个旧时代的悲剧故事!“一把辛酸泪”: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

读《满江红》的“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读《声声慢》的那几个叠字写的十分动人,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写的是作者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他内心的感伤,有一种凄凉、惨痛、悲戚之情。感到好象失去了什么似的。)

3、读书这么好,所以我们大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①文中作者都读了那些书呢?

②什么是好书?(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须充满真情实感而有质朴浅显。

如: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对下烦琐的《风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就“从脑中抹去”,对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会“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四、总结(指导板书总结)

五、练习

牵线搭桥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水浒传》        施耐庵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满江红》        岳飞(岳武穆)

《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

《声声慢》        李易安(李清照)

六、作业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读书有这样好、这样重要,那根据所学内容,自己以后会怎样读书?用什么方法来读?还可以给自己制定读书守则来约束自己今后的读书,给自己增长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好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4)、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

种美的享受

《忆读书》   多读书                                     体 会

读好书

《忆读书》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清记叙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学生修养。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出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通课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文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4、读出疑问,能够把文中一些不能理解的词句圈画出来,以便于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

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集: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等。

爱的哲学:童心、母爱、自然美。

三、检查预习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正音释意:

斩黄巾笸箩水浒传消遣天罡地煞朦朦胧胧

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惨惨戚戚不能自已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四、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课文,按照接龙的方式,每个学生读一段,一共是1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对方朗读时的失误与不足。

2、思考:

冰心介绍了自己读了哪些书?分别是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二)

1、请同学指出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说出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聊斋志异》《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

这些内容体现了_____哪一中心思想?多读书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自1986年。

4、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以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多读书。享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欢乐。

六、 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

2。整理出三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写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写上日期。

3。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或者是冰心的作品,下节课请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画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进行概括,同桌为一组,可以讨论,: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一中心?———读书好

2、重点思考:

问题:本文作者讲了很多读书的好处,那么请同学将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上一节课的感受,概括归纳读书好的“好”字都体现在哪几方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为一组,3分钟的讨论时间。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能激发读者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精神享受。

读者可以随着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遭遇有所感触,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比如A《三国演义》先是听得“津津有味”,“含泪上床”3段;哭了。又哭了。5段;

B《水浒传》...气愤填胸!7段;

C《声声慢》“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D《红楼梦》起初的感受是。,中年以后、、、、、,

这些都使读者获得了一个精神层面的享受,使读者的感情更加丰富。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段,作者并没有读过柳和李贺的文章,那么文章受到表扬也是因为文章功底好。

③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开拓视野:

A七岁时开始读《三国》,一知半解。居然懂了,————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B《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水浒传》当时的历史状况,《红》中朝代家庭的兴旺盛衰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所包含的道理,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读书获得的。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11段,读书使人更聪明,更善于思考。

3、作者还提到了“读好书”,那么在冰心眼里,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请同学快速浏览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真情实感,引起共鸣的,语言质朴浅显的,哪怕篇幅不长,也能够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借助书本中的道理,

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立足社会。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文的顺序,指出文章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导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请同学们思考,“书”为谁而读?

是为家长?老师?不明确。我们来回顾一下从古至今的人们是为了谁,或者说的为了什么而读书?

我国古代文人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而读书,有“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说法,当然,也有有节操的仁人志士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12、3岁时,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目标远大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为什么读书呢?请同学们谈谈。

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同学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远大的目标,那么我们读书才会有动力。

四,作业布置。

《忆读书》学完了,但是我们的读书之路才刚开始。学完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用的人。那么又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是否有自己一直想读却没有读的书呢?写1篇日记。

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求读准读顺。

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

三、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忆读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案【第四篇】

张村田

第1课  忆读书

冰  心

导学平台

[课标要求]

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

1、 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学会读书时分层次筛选有效信息。

2、 逐渐学会平时在读书中多思考,善体会。

4、在老师的指导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5、将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

[学法点悟]

1、 不必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着重从内容上把握。

2、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

3、 不必深究文中提到的名著的情节,注意体会作者读书的乐趣和心得。

4、 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学常识的积累。

[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围绕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向青少年朋友谈了自己读书的体会。结尾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心,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文章语言平易,亲切随和。全文洋溢着作者压抑不住的情感和对读书的浓厚兴趣,还表达了愿终身以书为伴的志趣,我们应当用心感悟。同学们应当怎样对待书呢?

[疑难解析]

质疑:本文似乎没有明显的层次感,文章的内容重点是什么?如何把握?

解惑:解决这个问题应当首先从文末的主旨句入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中,三个短语,从内容上看是由主到次,从含义上看是逐层深入,“读书好”是全文内容的重点。

还要从作者的叙事中分析,全文重点叙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读书经历,细细品读,可从四个方面总结读书的好处:

一、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如文中作者写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等书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二、读书能扩大人的知识面。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读外国小说,则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三、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如: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致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四、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质疑:综观全文,“多读书”是如何体现的?

解惑: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

质疑:作者怎样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读好书的?

解惑: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爱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语言揣摩]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是作者开篇的第一句话,用“一… …就… …”的句式,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它紧紧的抓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

2、“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 ”

世间万物,同类之间都有高下优劣之分,包括物、人,当然书也不例外。这里作者是想告诉青少年朋友,读书要有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作出较为恰当的选择。

[研究课题]

《忆读书》中提到了几部古典作品,且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和品评,如:作者对《水浒传》,她写到“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 … 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的写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还把《西游记》和《封神榜》作了比较。你读过这几部书吗?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你读过的其它同类题材的书或文章,你能试着加以品评吗?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读书体会,积累一些古典文学常识,在此基础上,拟订自己近期和远期的读书计划,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学习选择性阅读、比较阅读。

[基础巩固集练]

一、 字音字义

1、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笸箩(       )    天罡(       )    林纾(     )

堆砌(       )     勉强(      )

2、 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斩首           催促          凯旋

崭新           摧毁          岂有此理

聊斋            日寇           遗留

爱卿            夺冠           派遣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悬念:

遗事:

人情世故:

消遣:

索然无味:

无病呻吟:

风花雪月:

自已:

二、选词造句(任选三个词造句)

津津有味        分久必合         官逼民反         怒发冲冠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兴亡盛衰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三、 课外阅读建议

现代社会,能否有效的获取信息,往往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中学时代练就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需要,而且可以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加大课外阅读量。进行课外阅读,首选中外名著,因为它们都是经过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的。其次,优秀的时文也要予以关注,时代在发展,我们应与时俱进。阅读时,最好作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可以写感想,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也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时,善于汲取,敢于质疑,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读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提示:由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知她所读的书,多是文学类书籍,“文学即人学”,这类书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学作品常借助对社会现象的再现,生动深刻的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而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的道德观,用概括的语言笼统的表达出来。不但不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答:

2、怎样理解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对《红楼梦》不同的阅读体验?

[提示: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有差异。同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变化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由童年时只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到中年后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所以,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答:

3、如何理解“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提示:从上文看,《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真是好听极了”,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故事中的悬念,“我”急于了解,课文注释中对“悬念”的解释,表明了“我”临睡时的心情——惦记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含泪”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感动得流泪,一是想听故事而愿望得不到满足,因极度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而流泪。]

答:

4、为什么“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提示:从当时作文的文体和长期阅读的益处谈,可加入自己的体会。]

答:

五、欣赏评价

1、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吗?哪一句让你最感动?为什么?(换一首古典诗词谈也可以)附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答:

2、你从几岁开始读书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其中的具体情节,你还能讲一些出来吗?现在看来,你当时为什么会喜欢它。

答:

六、扩展阅读

刘湛秋

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

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无论在丽日还是有风的天气里,我和它一起,在碧波或恶浪中行进。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指点着那些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风光和人物,仿佛有个神奇的嘴,发出船底和波浪日夜荡出的水声,不停的给你讲生活中的哲理,幻想各种各样的现实。

这是一只不会沉的船,风浪不会把它吞没,大火也不能把它烧光,这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船,它一直航行下去,不寻求任何栖息的港湾。

在这只船上,我变得越来越清醒,我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且和它一样,祈求更远更险的航行。

(节选自《儿童文学》2002年第一期)

[探究建议]

1、这篇短文通篇使用比喻的手法,且以“船”的形象进行一系列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面。传达了作者的读书感悟。能否这样理解: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书中的人生哲理指导我,文学世界丰富了我的生活和思想。我将终生以书为伴。

2、最后一段,作者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点明主旨:读书使我认识人生的意义,创造美好的生活。促使我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爱书吧,它将引领你创造绚丽的人生。

作者邮箱:

忆读书【第五篇】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

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1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

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41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