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4710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一篇】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金融体系是如何通过克服市场摩擦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摩擦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下,debreu(1959)和arrow(1964)较早认为,金融系统有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diamond1984)和减少市场交易成本。通过金融系统的调节作用,如调配储蓄,传递有用的市场信息以及监管治理结构,企业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投资和产出。同时,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反,按照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经济学的框架,金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信用创造,被认为是金融发展的生产效率。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认为金融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内生的,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市场中创造货币和信用(davidson,;lavoie,1984,;palley,)。金融系统为满足公司的投资需求创造信用,将会把储蓄分配到公司和家庭之中。信用的有效发展提升了金融系统的产出效率,这种从投资到储蓄的信用创造过程与主流框架恰恰相反。

金融系统的两个核心功能可以加以区分:在主流框架下是配置效率,而在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框架下是产出效率。其实客观来分析两者,这两个框架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关注的是金融系统功能的不同角色:配置效率关注金融的质量(定性视角),而产出效率关注金融的数量(定量视角)。

一、配置效率:定性视角。

从早期schumpeter(1934)以及gurley和shaw(1955)的研究开始就主张发达的金融体系会推动经济增长更加迅速。基于索洛模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也认为推动金融系统发展与实际部门增长有两个基本渠道: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一般解释为索洛剩余)。资本积累的来源是调配和聚集储蓄。通过调配的方式,金融系统为企业提供资金并促成其运用新技术完成有效的投资项目,这将提高企业创新和更高经济产出的可能性。定性视角的研究表明,金融系统发展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由于市场不完善的存在(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系统必须发展新的金融技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水平。

很多学者从金融系统的制度视角开始他们的分析研究。merton和bodie(1995)指出金融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比金融结构要更加稳定。到底在经济发展中金融系统所担任的是什么角色,从功能论的角度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理解。根据levine(,),merton(1992),以及merton和bodie(1995,2005)的理论,金融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可以分成几个范畴,其中,资源配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具体来看,levine(1997)首次将基本功能和服务总结归类到四个范畴:聚集和调配储蓄,获取信息和配置资源,风险管理以及监管与公司治理。

1.聚集和调配储蓄。金融系统的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促进并提高家庭和企业拥有的储蓄量。arestis和demetriade指出,根据mckinnon(1973)和shaw(1973)建立的金融抑制模型,储蓄被认为是非生产性资产和寻利存款的混合产物。这与索洛的增长理论中的总储蓄假设相反。索洛的理论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就是储蓄影响市场中可贷资金的供应,并且提高投资水平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一般认为,一个完善的金融系统可以提高储蓄运用效率。在levine(2005)看来,金融系统的存在提高了交易效率。储蓄者将自己的资金控制权借助金融系统移交到储蓄机构手中,这个过程减缓了摩擦,不仅在个体聚集储蓄的过程中减少了交易成本,而且降低了储蓄者与潜在储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本。通过储蓄的调配,个体的金融资源融入到了群体投资当中,为自筹资金项目提供了充足的外部金融资源,直接推动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储蓄的调配是通过借助金融工具来进行的,例如,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或者金融市场(如保险市场)。随着这些金融工具的介入,风险的分散和流动性的提升得以实现。储蓄的聚集也会影响公司的成长规模和速度,因为通过在项目中引进多种多样的投资者,可以抑制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率的下滑(acemoglu和zilibotti,1997;sirri和tufano,1995)。

金融资源的聚集式增加,以及流动性约束的克服和潜在的科技创新,使得资金充足的金融系统,既影响了经济规模,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bagehot,1873/1962;mckinnon,1973;shaw,1973)。

2.信息获取及资源分配。merton和bodie(1995)把决策过程中生成有用的信息视为金融体系的潜在功能,这可以帮助人们在投资前判定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成本及市场状况。对个体投资者而言:如果资金短缺和无法有效获取、处理和生成有用的信息,将影响投资决策的行为。在没有金融中介存在的情况下,个体投资者必须为获取投资项目信息而付出成本。这一情况表明,当金融体系存在时,个体投资者为省去获取信息的成本,而刺激了金融中介的产生(diamond,1984)。从熊彼特开始,一些经济学家陆续提出,金融体系能够通过收集、处理和生成信息的方式,刺激技术革新,从而最终影响经济增长(acemoglu,aghion和zilibotti,2006;black原burn和hung,;galetovic,1996;king和levine,1993b;morales,)。

3.风险管理。金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通过交换和集中资源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levine(2005)曾指出,为了避免信息风险和交易风险,新兴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常常需要借助于风险多样化和集中化的工具。

此时需要考虑两种相互区别的风险类型:流动性风险和投资失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映了将资产转变为交易媒介的不确定性。在金融体系中,有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例如债券、股权和活期存款。而这些交易过程往往遵循着这样两个假设:一是,投资者通常不愿意放弃对其储蓄的长期控制权;二是,高收益的项目通常与长期资本流动和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diamond和dybvig(1983)还提出了两个补充假设:第一,个体投资者很难判断其他个体是否受到冲击;第二,受到冲击的个体更愿意在项目获得收益之前收回本金。在这些前提之下,假设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那么就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形成,从而减少摩擦与交易成本。此外,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银行,可以向个体投资者提供保障流动性的存款手段,从而实现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均衡。

另外,还存在投资失败的风险和缺乏多样化的风险。基于高风险高收益和投资者通常为风险偏好者的逻辑,gur原ley和shaw(1955)认为,通过引入投资组合,金融体系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收益项目。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使得创新项目(通常为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实现高收益。如此一来,经济增长不仅可以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而且还能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来实现(acemoglu和ziliboti,1997;king和levine,1993b)。

4.监管和公司治理。coase(1937)认为,公司治理是指当个体投资者通过金融市场实现项目投融资时,股权所有者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而对公司管理层施加影响的组织安排。根据stiglitz和weis的说法,如果没有公司治理,那么金融市场则无法收集到关于借款方的足够信息,这会导致逆向选择,并且限制储蓄和资本的流动性效率。而监管机制可以让公司的盈利和效率得到更好的保障。

diamond(1984)认为,在恰当的金融安排下,金融中介不仅能够减少监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搭便车问题。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与股权所有者的监管是等效的。公司股票的价格也可以成为评价公司资产和管理层绩效的一个工具(dia原mond和verrecchia,1982),这样会使公司治理更加有效。

mckinnon和shaw关于金融抑制的论文中指出了在发展中国家更加自由的金融体系对长期经济发展的支持性作用,有关金融和发展的主流理论主要强调了在提高分配金融资源效率时市场原则的重要性,在这些市场原则背后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摩擦的客观存在,即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因此他们认为,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自由的金融发展体系是提升金融功能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综上,根据levine(2005)的观点,金融体系的几个基本功能可以被归类为一个总的主要的功能,即配置效率(levine,1997,2005;merton,1992;merton和bodie,1995,2005)。换言之,金融体系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将储蓄和投资进行匹配。

二、生产效率:定量的视角。

主流的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体系可以减少市场摩擦(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给各部门带来真正的发展。通过政策制定和拓展金融功能,一个更加成熟和广阔的金融体系可以高效地减少市场摩擦,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是,后凯恩斯学派,例如davidson(2002)认为上述分析忽略了金融系统的许多其他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信贷的功能以及基础货币创造的功能,而这正是信贷的供给被看做是内生要素的原因(palley,2002)。

将货币视为内生性的观点可以追溯到熊彼特和凯恩斯。熊彼特最先指出货币创造是银行的职责之一,通过发放信贷,银行可以帮助那些高效率的企业使用新的要素组合,即新的技术。凯恩斯在分析产生货币需求的原因之一即融资动机时,特别强调了货币在金融体系中起到的作用。

而后凯恩斯学派将货币的内生性拓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分析框架之中,这通常被称为内生金融,并被看做是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核心观点(palley,1996,2002;banchs,2006)。lavoie(2006)指出,内生金融基于以下两个假设:一是现实中总是会存在不满意的顾客,这就意味着信贷配置可能会无法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二是金融中介总是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意味着在储蓄投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投资会带来储蓄。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商业周期中的原始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投资的意愿。

davidson(2002)将信贷供给的内生性理解为收入导致融资的过程。他假设公司有着获益的动机:通过增加借款来控制流动资金贷款,从而来应对不断增加的产出带来的更高的成本。假设现有的金融体系总是可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前提下,金融市场会积极回应企业的贷款需求,随之而来的信贷扩张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内生的过程。在短期内,信贷供给的内生性扩张会带来实际收入和价格的增长,一直持续到当市场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均衡产出时,这一轮信贷扩张才会停止。相反,如果企业预期信贷需求会下降,这个过程就会向反方向运行,所以信贷供给就会内生性的减少,使得负债得到偿还。

nell(1992)指出,可以通过刺激信贷进而刺激有效总需求的水平推动经济的增长。palley(1994)的信贷驱动模型也表达了类似的方法:通过扩张经济体中的信贷总量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上述信贷创造作用的核心就是增加经济体中的金融资源总量。

而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中金融体系的作用是减少由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摩擦,从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换言之,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储蓄的发生是由于各个部门的个体做出了储蓄的决策;而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观点的内生金融理论则认为,储蓄的产生是由于投资创造了收入(dullien,)。投资是通过企业家的意愿被创造的,并且得到了银行信贷的帮助。在这个框架下,分析的对象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交互关系,并非金融系统本身。因此,在经济发展中金融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创造市场中的货币和信贷,而不是为了克服市场的摩擦。

与实际相结合,运用这个定量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既没有主流视角下高效的自由金融体系,也没有在经济起飞之前出现储蓄率的增长或者是国际资本的流入,却依然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增长(dullien,2009)。从生产效率的角度分析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发现金融发展的关键作用正是从虚无中创造信贷(herr,)。当然如果把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能够快速经济增长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完全是信贷创造的结果的话,肯定不具有说服力,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是建立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基础之上,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为目的的,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与他们完全不一样,再加上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经济、政治、法律与文化制度,因此使用简单的抽象的一般性的经济原则来分析和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自然不会有准确的解释力。

由minsky早先提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在很大程度上也被主流经济学理论所忽视。虽然minsky的假说主要关注的是短期不稳定性(palley,),而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的内生金融理论则聚焦的是经济的长期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金融是货币信贷和生产性投资之间的一个动态结合。而这一点同样被主流学派所忽视。将金融发展看作是配置效率的观点更多关注的是金融体系本身的发展,即各项金融功能的实现,而不是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在主流学派看来金融发展是静态的、孤立的,而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认为金融和金融过程是动态的、交互的。

三、比较分析。

1.两个分析框架的区别。为了便于讨论两个分析框架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比较金融体系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功能,有必要对投资资金的来源进行回顾。主流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假设在任何投资活动发生之前,经济体中已经存在着融资资源,金融体系扮演了中介的角色,通过中介能实现这些资源与企业投资活动之间的相互转换。palley(1994)认为,这个前提条件意味着储蓄资金被转换为可投资的贷款资金,即使出现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市场摩擦,金融机制也依然会保持不变。arrow(1964)和debreu(1959)则持有不同观点,认为完全市场和充分信息的存在意味着不需要金融机制来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且货币被看做是外生的,因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进行调节的。hahn(1981)也认为在这些模型中并不需要考虑货币。基于金融资源是由外生性禀赋所决定的,并且货币供给也是外生性的,金融体系的作用仅仅是帮助减少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不是创造更多的资源。

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分析框架强调了信贷供给的内生性。由于货币乘数的存在,金融机制可以为了满足公司的投资需求而凭空创造出信贷。在这个框架下,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信贷扩张,进而是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而实现。至于金融机制如何创造足够的信贷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刺激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则是体现了生产效率的功能。基于上述两种框架逻辑的动态商业周期。如前文所述,主流学派关注的是资金的质量,而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则关注信贷的`数量。

2.两个分析框架的联系。分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这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因此应将两者看作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由此对金融体系发展的探讨也可以被看做是对储蓄投资关系的分析。上述两种效率的区别在于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究竟是储蓄导致投资,还是投资带来储蓄?可以通过对金融发展对储蓄、投资及其因果关系的影响的分析,探究金融和经济发展背后蕴含的机制,进而研究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lo,li和jiang(2011)认为上述的两种理论模型代表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并且它们各自的发展路线是聚焦在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同方面。一方面,主流的金融发展观点认为,在任一时期内,金融机制可以在给定的资源约束下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理论则强调了主要表现为发放信贷带来实体经济增长的金融机制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在主流经济学理论标准下的无效金融系统有可能是在其他理论视角下的有效金融系统。yang(2006)和loetal.(2011)认为想要理解为什么一个无效金融体系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例如中国)的关键在于两种效率之间潜在的权衡关系。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金融机制带来的高生产效率的效益大于其配置低效率引发的成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金融系统的两个核心功能是有一定的区别,但客观来讲,这两个框架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关注的是金融系统功能的不同角色而已。

四、结论。

主流理论标准下的金融体系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在事前努力促进储蓄,选择最有效的投资项目;事中努力实施监督,处理信息与风险;事后努力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方式,决定金融体系作用发挥程度的因素是前期储蓄量的大小,最终作用的结果仅仅是减少资源空置,提高利用效率,金融系统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受约束的。而在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的视角下,金融体系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在事前创造需求,努力满足需求,事后进行储蓄。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取决于满足了多少需求,最终作用的结果是创造出了新的资源,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实质性的提高。

主流经济学理论标准下的金融体系是在空间上发挥作用。金融部门通过搜集信息,分辨出需要使用资源和拥有闲置资源的人,通过资源配置,将闲置资源分配到需要的人手中,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而在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视角下,金融体系是在时间上发挥作用,通过创造信贷,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跨时延续,满足人们的跨时需求。因此,只有将这两个分析框架下的不同解释结合起来理解金融系统的功能,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考察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特别是有助于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单一地只采用主流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用以指导一国的金融体系建设,而不考虑具体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习惯及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肯定会产生错误的经济决策,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体系建设,更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事实上方法论的简单照搬往往会忽视中国经济的许多特征,特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因此我们更需要综合考虑其金融结构、组织制度、经济改革和历史渊源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正确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二篇】

小时候,我是个好奇宝宝。爬树,登高,简直像个壁虎。长大了,虽然庞大的身体不能上蹿下跳,我的好奇心一点没有减弱。蚂蚁,西瓜虫,他们看似是小时候的最爱,长大了再看,就另有一番风味。现在的我,仍然喜爱探索,它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体验。

一个星期五,老师通知我们下星期一进行义卖。班里同学议论纷纷,我也充满期待。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没举行过这种节目,大家都充满好奇。星期天晚上,我难以入睡。

到了周一,期盼已久的义卖活动终于开始了。中午吃完饭,大家来到操场开始义卖活动。老师也参与了进来。小赵带了笔,小伟带了书,加上班长的饰品和同学的钱包,我们班的小市场变得丰富起来。同学们很积极,各尽其能。“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只要五元!”同学们的叫卖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中午,火热的太阳也舞动了起来。每一位同学都汗流浃背,带来的几瓶矿泉水也被同学一饮而尽。可是,太阳好像在拿我们开心似的,就是不愿让我们感到舒适。同学们也不甘示弱。用自己的声音与温度比拼。天气越热,声音越响。同学们不觉辛苦,反而快乐。小李同学是我们班恶搞的对象。我们几个男生强迫他戴上了女生的发钱,头绳,出去叫卖。“合影一元一张!”小李同学赢得了100%的回头率,没有收入。我们不灰心丧气,继续叫卖自己的东西。最奇葩的还数小哲同学。他带着一本《写给青春期孩子的一本书》四处宣传。“小学妹,买一本书吗?看看这书,早晚有一天,你会用上的。”“学弟,买本书吧,题材新颖,内容健康,值得拥有。”经过他坚持不懈的,终于以十元的价格卖出了这本书。最后我们收入了120元人民币。总体看还算不错。

通过这次探索实践,我发现其实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但是我们却从中体会到了快乐。这些苦已不再是苦,这些累已不再是累,他们都化作一种人生体验,留存在我们心里。在探索中成长,真好。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三篇】

夏天的一个下午,雨过天晴。我正在小区里散步。突然,我在潮湿的泥土上,发现了一只躲在一片落叶背后的蜗牛。我轻轻地把它捡起来,放在一片干净的叶子上,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它:蜗牛很漂亮,土黄色的壳呈螺旋状。身子小小的,软软的,仅仅蜷缩在壳里。不仔细看,还会以为是个海螺呢!忽然,我发现叶子上亮晶晶的,看上去好像是水。可我越想越不对劲:既然是水,那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蜗牛身上流下来的?还是雨水滴上去的?我好奇极了,心想,我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正在这时候,我猛然想起了我的《动物百科全书》,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水”相当于蜗牛脚下的“润滑油”。蜗牛走路的时候,这些油自然而然地流下来,就变成我看到的“水”了!这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书本上的知识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周围。让我觉得平时多注意观察,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有乐趣的事啊!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四篇】

抚过《三国演义》,伴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心生一股敬意,仅看了十几个章节,心里却跌宕起伏。为操之奸,为操之恨,也为我终能领悟罗贯中之意而庆幸。一步一步的探索奠定了对人物命运及历史意义的基础,似有所悟。

随着电视剧热播,我激动地坐在电视前,有时看得深了,甚至惊呼恸哭,而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时间久了画面自然就淡出记忆了。想再回想起些细节,却又无能为力,我不甘心。

又捧起罗贯中的原著,细细品读,不禁感慨万千。书中有大篇幅的人物描写,其中董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桀骜自恃令我惊诧。吕布为名利刺杀丁原的见利忘义令我厌恶,刘备三人的情义又叫我拍手叫绝。罗贯中对每个人物的细节刻画,被融入在那个独特的历史背景中,那一句句话语精而巧妙,一个个词语准而有感染力,就像国画一般,真气淋漓,荡气回肠。

探索时,我却无奈,无奈刘关张三人竟是这样的结局,无奈蜀国最后竟落得刘禅之手,无奈曹操太过多疑反而因此而死,无奈吕布要美人放弃江山的行为。我无奈,当我看着每个人走向他们应有的结局时,我却无能为力。然而,必然导致必然。若吕布不杀丁原,董卓又怎会死,若蜀国没落刘禅之手,又怎会后来晋统江山。一切的一切,让我沉思。

我终于明白,读书最重要的不仅是内容,而是所处的社会背景,最重要的不单纯是读,而是在一次次探索的过程中思考领悟的过程。就如同做人,在挫折困境中探索,最终成长并成功。

一次不断且没有停止的探索,不仅让我读到了罗贯中笔下一个个生气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还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与历史,以及文化的内涵。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那一次探索,它使我领悟并最终成长。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五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成长。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渐渐变得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首先,我要提到的是敢于尝试和接受失败是成长的关键。其次,我意识到努力和毅力是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三,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我明白了积极思维和乐观心态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心得和体会,我不断地探索并成长着。

首先,敢于尝试和接受失败是成长的关键。在成长之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未知的挑战和困难。然而,只有敢于尝试新事物,我们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这是很正常的。然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学会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我们就能够在失败中成长。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从失败中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我意识到努力和毅力是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成长的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毅力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拥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面临挑战时不轻易放弃。努力和毅力是我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当我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一直坚持着,并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努力和毅力是我们成长的驱动力,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第三,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团队合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与他人互相学习和成长。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能够从他人身上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贡献帮助团队取得成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进自己。团队合作不仅能够促进我们个人的成长,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然而,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只要我们从失败中找到原因,总结教训,并做好下一次的准备,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我明白了积极思维和乐观心态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时候我们需要有积极的思维和乐观的心态。积极思维能够让我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乐观心态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不轻易放弃。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思维和乐观的心态,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并取得成功。积极思维和乐观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进。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成长,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敢于尝试和接受失败是成长的关键,努力和毅力是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明白了积极思维和乐观心态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心得和体会,我不断地探索和成长着,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六篇】

第一次听课的时候,没有经验,手忙脚乱,又要记录老师的讲课过程,又要记录学生的举手次数,回答次数,具体表现等等,结果评课时自己该说的诊断点却记录的不准确,只说出了参与率这样的表面没问题,没有发现,很失落。

第二次要听课了,我调整了思路,不再记录老师的讲课过程,而是由各种符号来表示我要诊断的问题,“圆圈”代表学生,两列一般有16个学生,就用16个圆圈代替,中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曲线”代表举手的次数,(只要举手都算。)“正”来表示学生起立回答的次数;“三角”代表那个学生跑神,就在“圆圈”外画一个三角;另外为了配合幸福课堂理念,我用“笑脸”来代表有收获,听讲好的孩子,反之则用“哭脸”表示。这样我就可以很轻松完成诊断。

听着总结着,竟然有很大的收获而且还从中发现了很多平常不自觉表现出来的不足,在评课时我不仅能准确说出每一个班的这两组学生的参与率,而且还在第三次听课发现学生需要被关注,本来有两个孩子在做小动作,我及时用眼神告诉他这样不对,他马上就做好了,我对他笑了笑,他立时就很投入的听课,而且还举了几次手,说明上课要始终关注全班,可能一个眼神就可以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

我还在诊断中发现,好几位老师在讲课时关注的是除了门口那两组之外的6组学生,本来学生学习情绪挺高的但是举手老师也看不见,回答机会少之又少,有的学生眼中充满失望,因为年龄小又做起小动作。看来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下来评课时,各位老师说没有意识到,真是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我还从中体会到,上课做得很端正的学生,都不是聪明的拔尖学生,就是容易被遗忘的中等学生,而聪明的学生注意力不超过5分钟,因为会了就开始想做小动作,所以上课还要有层次感,要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或是练习题,来满足他们的“胃口”,拴住他们的眼神!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七篇】

时间限制报考自考一般来说是8年内考完所有课程,有时间就考。

自考的特点自考本来也是一种学习,合格之后,无需再参加什么大学学习,自考是你自己学习的。而招生考试则是在学校由老师教着学。自考比较自由,有时间就能考。

2.招生对象不同:成人教育招生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及待业者、已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和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个管理人员;自考的情况与成考类似,学历文凭考试则不同,他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招生对象为刚从中等学校毕业出来的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3.文凭不同:成考的文凭是各大学的成教学院发的;自考的文凭上盖有2个章,一个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的章。

4.考试方式、难度不同:成考入学学生只要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考试才能入学,就像高考一样,也要填志愿;自考学员入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题目全都是国家出题,难度最大。

5.学习方式不同:成考的学习方式有脱产全日制,有夜大学,有函授,有很大的自主性;自考只能在脱产学习与业余自学之间选择。

6.含金量不同:其实只要你能毕业出来,其毕业证书都是国家规定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为成长探索的教育资源【第八篇】

探索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永恒的。古今中外的名言为我们揭示了探索的真谛。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而屈原则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左拉也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我一直以为探索是考古学家跋山涉水去寻找千百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探索是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遥望太空等等科学家从事的工作,直到那件事情之后,我突然明白了探索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天晚上,我家突然停电了,家里顿时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儿,“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铃声响了起来,原来是对面楼的阿姨打电话过来询问我们家是否也停电了。我感到很惊讶“不是停电了吗?电话为什么还可以打通呢?”。我问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可他们都说不出所以然。

于是我去求助书和网络,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供电系统不一样,固定电话的信号电源在电信局主机房内,它有专用备用电源,所以它是永不会停电的,除非遭到破坏。

既然停电时电话线是通的,那宽带上网和传真机是不是也可以正常工作呢?电脑上网应该是不行的,因为没电主机根本启动不了呀。我又问妈妈传真机行不行,妈妈说单位停电时传真机是用不了的。那又是为什么呢?这次网络给了我答案,原来传真机除了连接固定电话,还要连接电源,所以停电时就不能用了。通过这件事,我对各种电器的原理有了极大的兴趣。

大千世界,变幻莫测,探索,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求真理。探索需要有毅力、恒心和吃苦的精神,探索还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方法,怀疑是探索的源泉,不满足是探索的动力,只要坚持探索就能获得成功。曾经有一个皮革商非常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纽芬兰渔场。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冰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变味。难道食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于是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快速冰冻的机器。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地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我们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产生许多新的疑问,因此,探索是永恒的。我们要勇于探索,在探索中成长。虽然我不是巴尔卡,但这件事却让我立下志向:我要不断探索,获得真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44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