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样例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11637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样例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一篇】

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等特点。

1.强制性,又称义务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普及性,又称统一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3.免费性,又称公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年,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该学制主要继承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年颁布《教育法》。

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做出了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二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个性发展功能d.教育功能。

2.课的类型是由()决定的。

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

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__教育b.骑士教育c.教会教育d.城市教育。

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杜威c.卢梭d.赫尔巴特。

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剩余产品的出现b.有了国家。

c.学校的产生d.创造了文字。

6.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

7.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发现学习d.抽象符号学习。

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a.焦虑症状b.恐怖症状c.强迫症状d.抑郁症状。

9.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

10.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陈述性记忆d.外显记忆。

11.基于每一所学校和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区域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

12.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a.陈述性知识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13.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老师给予奖励,反映了桑代克的()。

a.准备律b.学习率c.练习率d.效果律。

14.“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

a.转移b.内在c.广度d.外在。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学生会b.团委c.班级d.班主任。

16.启发式教学体现的教学规律()。

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17.“午饭吃鱼还是吃炸鸡呢?吃鱼更健康,但是刺多;吃炸鸡没有刺的烦恼,但是不够健康。”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8.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书上,这种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9.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

20.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1.()是()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a.教育目的、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c.教育方针、教育体制d.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3.有人认为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24.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再造想象。

25.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遗忘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27.简述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因素。

28.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29.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先生夫妇经营一家公司,平日里业务繁忙,起早贪黑,常常无暇照顾、关心和教育儿子,儿子王小强已经是小学六年级,马上要考初中了,但小强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不时地违反学校和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在一次家长会上,万先生在听到班主任对儿子的“负面”评价后非常不高兴,同时也觉得儿子的“糟糕”表现也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他站起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要拜托学校和老师给我们教育好孩子。现在我儿子表现这么不好,是学校和你们老师的责任。”

王小强作为一个“问题学生”,原因出在哪里?王先生对学校的批评是正确的吗?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31.材料: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三篇】

答案要点(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2.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答案要点(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实施形式:讲解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实施形式: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4.简述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

(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及时地领导工作,对工作绩效的评估进行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对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对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感。

5.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答案要点(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四篇】

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期

d.隋唐时期

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3.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力水平

5.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7.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a.教法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

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

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

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可靠度,又可称为测验的()。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1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1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

1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4.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

a.课的目标b.课的类型

c.课的.任务d.课的结构

15.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6.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17.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8.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1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

世纪20年代世纪50年代

世纪60年代世纪80年代

20.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1.下列哪个不属于合作学习的特征。()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团体历程

d.最近发展区

22.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23.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24.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25.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a.入的潜能

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d.有无心理疾病

2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

a.配置性评定

b.诊断性评定

c.常模参照评定

d.标准参照评定

27.在心理发展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特征。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8.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的是()。

a.正例

b.反例

c.变式

d.概括

29.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30.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概念

d.具体的物体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1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1.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

2.怎样帮助学生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4.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5.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6.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上面案例中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镇,人们发现了两个“狼孩”。这两个“狼孩”后来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马拉,小的叫阿玛拉。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只有少许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玛拉不幸死亡,卡马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五篇】

1.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劳动

b.模仿

c.学习

d.本能

答案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盂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答案b。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

a.进行个别教育

b.组建班集体

c.建立班级秩序

d.指导学生学习

答案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

4.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c.气质有好坏之分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答案a。解析: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没有优劣之分,不能决定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5.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春秋》

c.《学记》

d.《论语》

答案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6.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答案c。解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7.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

a.灵活性

b.自愿性

c.自主性

d.发展性

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状态,选择、控制、调节活动内容和方式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决定权在学生,不具有强制性。

8.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

a.人格型和行为型

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c.行为型和情绪型

d.情绪型和人格型

答案b。解析: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

9.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b。解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10.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b。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六篇】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认为人出生后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3.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李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每次他上课或在场时,学生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等他一走开,纪律明显涣散。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ab两种类型

5.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7.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8.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到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到了低分,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9.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式授课

b.分层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

d.小班教学

1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符合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1.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唤起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3.当一个人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个是印象形成中的()。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效应

14.张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5.儿童在知道“芹菜”“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6.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这是()情绪理论。

a.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

b.坎农一巴德学说

c.詹姆士一兰格理论

d.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17.想治好病又怕动手术,属于一种()冲突。

a.双趋式

b.双避式

c.趋避式

d.多重趋避

18.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20.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1.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的的教育活动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课外活动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七篇】

错误说。

桑代克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他把猫放入笼子,然后在笼子外面放上猫可以看见的鱼、肉等食物,笼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装置,猫只要一踏笼中的踏板,就可以打开笼子的门闩出来吃到食物。一开始猫放进去以后,在笼子里上蹿下跳,无意中触动了机关,于是它就非常自然地出来吃到了食物。桑代克记录下猫逃出笼子所花的时间,然后又把它放进去,进行又一次尝试。桑代克认真地记下猫每一次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他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在不断减少。到最后,猫几乎是一被放进笼子就去启动机关,即猫学会了开门闩这个动作。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联结公式:一r(反应)。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就小学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解析【第八篇】

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肤觉的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由亮至暗环境,先看不清,后能看清;明适应:由暗至亮环境,开始刺眼,后能适应。

2.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作感觉后象。

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3.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作同时对比。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它的补色。

(2)继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作继时对比。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4.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作联觉。

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叫作联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61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