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声乐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51209

【导言】此例“声乐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汇总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第一篇】

摘要:信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介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声乐教学特点、现状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也得以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变革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也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声乐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对促进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对声乐教学影响深远。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其应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声乐教学特点分析

声乐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是一门以歌唱的方式把音乐、文学、舞蹈乃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艺术表达形式。由此可见,声乐并非指单纯地把歌唱好,而是要具有优越的生理条件,熟练的演唱技巧,丰富的声乐知识和优秀的文艺素养。声乐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解丰富的乐理知识,欣赏风格迥异的乐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从而使学生体验声乐的魅力,感悟声乐对生活的影响。声乐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音乐世界的基石。声乐是语言与音乐交融展示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更要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与人文情怀。

二、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综合性较强,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唱歌技巧与能力的过程,而是要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作为活跃生活,调节情绪的大众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音乐的高标准,高要求无疑对声乐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不平衡,缺乏文化教育

声乐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展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味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歌唱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解不深入,大部分学生空有技巧而缺乏对声乐内涵的认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声乐教学只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人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声乐教学特色不突出

声乐教学应突出声乐特点,注重教学方式,才能突出声乐教学特色,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但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过于保守,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重理论,忽视学生理解程度。教师对乐理知识的讲解过多,但乐理知识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性术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理解透彻,也就无法突破自我,提高唱功。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训练。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独讲授的阶段,没有给学生留有理解消化的空间。而声乐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掌握不同音符的特点,不同节奏的韵律。

(三)声乐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声乐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声乐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是不争的事实。声乐教师缺少研究性教学,墨守陈规,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想被教师单一的方法禁锢,缺少创新意识。这严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成绩无法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声乐教学存在多种弊端,声乐教师要根据声乐教育发展形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多媒体技术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因。对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将图像、声音、文字与图像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感。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对以往课程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则能够设计趣味性展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声乐教学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与文化渗透的结合方面。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又是声乐教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口述为主,学生则是靠听来理解。这对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过程,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把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看、说等多种形式学习,自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时也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成为声乐教学中典型问题。随着声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声乐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显露。学生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这对声乐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学生的学习程度,促进课堂进程。学生乐于走进声乐课堂,自然愿意端正学习态度。

三、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突出教学特色,丰富形式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突出这一学科的教学特色,丰富课堂形式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主要目标。声乐教学离不开音符,节奏等专业问题的讲解。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把琴键,节奏韵律等课程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技术既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又体现了学科特色,对声乐教学意义深远。

(二)注重感情投入,激发情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多媒体技术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方式。目前,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种种优势,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没有情感投入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成为主宰课堂的中心方向。声乐是情感的表达,学生只有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声乐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考虑激发学生的感情,不能忽视情感投入。

(三)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功能

归根结底,教学是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理念为一体的过程,声乐教学必须考虑到其中每个环节。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声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才能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从而突出多媒体的作用与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声乐教学发展的有效推动剂。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文、声、像的完美结合促进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丰富课堂形式。教师不断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乐理知识,提高歌唱技巧,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展现音乐,创新音乐的重要手段。探索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学一定会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娅立,尹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青春岁月,

[2]于艳杰,李成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声乐论文三: 题目: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第二篇】

社会的不断进步, 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日增加,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 各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专业的门类也在不断细化。但在不断的扩招之下, 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 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 这无疑造成了人才相对缺乏的状况。茶艺艺术指导是茶文化兴起之后出现的一门学科, 将茶艺和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而随着高校各专业不断的扩招, 该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毕业生中, 高端人才缺乏, 技术过硬的人才少, 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很少, 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也难以融会贯通用于实际中。

1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现状

专业毕业人数众多

茶艺艺术指导属于艺术类专业, 相对于其他普通专业来说, 升学门槛较低, 尤其对于文化课的要求。很多高中生为了减轻学习压力, 会选择茶艺艺术指导专业, 这个专业的学习压力不大, 这使得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报考相关专业的人数激增, 而到毕业时, 因为该专业所需的人才数量较少, 因此, 很多人就会面临毕业难的困境。声音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短, 社会需求不大, 而大部分的毕业生专业水平不高, 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 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差, 而相关公司需要的是成熟的人才, 这也就使得茶叶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就业。

专业地域性限制强

我国虽是茶叶大国, 茶区的数量也较多, 但茶艺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多集中在福建、云南等茶区密集、茶文化发展较好的地区。而目前的大学毕业生, 多把北上广深等经济发展迅速的一线城市作为首选的择业区, 而福建、云南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自然成为了备选项。而茶艺艺术指导专业人才往往是在这些经济发展缓慢, 茶文化发展较好的城市中需求较大, 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提升其专业就业率不得不走向这些城市。专业的地域性限制影响了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率, 使很多专业毕业生不能从事该专业。

专业学生成本较高

一般来说, 艺术类专业的成本比普通专业的成本较高, 因为艺术类专业对于场地、器械、及艺术审美的培养都有要求, 并且艺术类专业平时在专业上所花的时间也较长, 甚至很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校外的培训班。较高的投入, 使其毕业后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 投入了如此高的成本, 理应有高的薪金。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 八成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的薪酬不满意。

2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困难的因素分析

国家相关就业体制不健全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 就是让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获取一个合适的岗位, 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以促进社会的稳定。而其中的待遇薪水问题, 则是需要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进行保护的。在我国, 企业的性质主要有国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及私营企业等, 这些企业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 对于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来说也不例外。但就目前来说,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中指导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 很多的私营企业在用人制度上不够规范, 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甚至很多的企业没有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相关保障制度, 这使得相关专业毕业升高, 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因此在选择就业岗位和就业场所时有诸多的顾虑。正是由于国家相关的就业体制不够健全, 使得很多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转行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 有的甚至直接放弃本专业。

茶艺艺术指导毕业生的自身问题

从大学走向社会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 意味着有独自承受的能力, 但很多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习惯于依赖于父母, 习惯接受父母的安排, 从而将自己的就业压力转嫁到父母身上。在高校毕业生中, 尤其是茶艺艺术指导等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多有强烈的攀比心, 在就业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就家庭的背景进行攀比, 甚至拿父母的人际关系进行攀比, 这使得其没有自我承担、自己奋斗的意识。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大学生的升学过程往往都是一帆风顺, 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 容易在遇到就业问题时, 缺乏积极性, 自暴自弃, 这些都是其心理素质过低的表现。此外, 由于国家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体制不够健全, 绝大多数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 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将其专业指导寄希望与企业实习期, 而学校关注的仅仅是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 对于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 提升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的对策

提升茶文化的文化地位

茶文化是我国璀璨的文化之一, 茶文化不仅在我国极具影响力, 甚至在国外也占据了一定的文化地位, 但事实上, 绝大多数人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与其相关茶舞、茶艺、茶乐等相关内容发展相对滞后。茶文化地域性的限制阻碍了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其根本还是在于茶文化所衍生出的一些文化内容还没有为人所熟知。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是将茶乐与茶艺相结合的一门专业,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乐音形式和茶道文化, 但就目前看来, 与之相关的就业岗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没有很多, 这无疑说明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 想要提升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要提升茶文化的文化地位, 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欣赏茶艺, 而促进其他非茶区的地区能设立各类茶文化的企业及茶馆等与之相关的'地方, 从而能增加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建立健全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制度

上文已述及, 政府在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领导者也是参与者, 政府像一只无形的手, 起到有力的调控作用。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 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 政府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制定相应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制度, 指导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就业。国家制定规范的就业制度要从人才的培养入手, 也就是说要以社会导向为出发点, 在现有的茶艺艺术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构建形成健全的专业就业制度, 并打通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渠道。要从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入手、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 并在其毕业前期开展相关专业的校园招聘, 做到对茶艺艺术指导专业就业科学的引导和全面的规划。

优化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

社会的需求的专业就业的导向, 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承和发展我国的茶文化, 因此, 培养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深, 我国的茶文化及其相关的内容所受的重视与日俱增, 社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但目前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使得很多企业即使是缺乏人才也不会盲目的招高校毕业生。因此, 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提升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 要从茶艺艺术指导的专业知识入手, 将课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 提升其文化修养及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服务意识及从业态度,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重视专业实习的权重。总而言之, 就是要让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符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设置, 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能力, 从而提升茶艺艺术指导专业的就业率。

4 结语

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 开展专业的时间较短, 其课程设置及相关制度仍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亦然, 但就目前看来, 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声乐伴奏中茶艺艺术指导专业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 提高国民对茶文化的重视, 加强课程的设置, 健全高校就业制度, 解决茶艺艺术指导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谷津阳子 (Yatsu Yoko) .中国茶艺在日本推广现状及前景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5.

[2]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业, 2013, (03) :34-37.

[3]陈学林。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职茶艺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0) :174-175.

[4]覃红燕, 施兆鹏。茶艺表演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4) :98-100.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第三篇】

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弥补了各自单一歌唱中的不足。本文简单探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对比及融合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声乐教学一点新的启发。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

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需气息的运用。中国唐代音乐文献《乐府杂录》中说:“善于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两种唱法中共同需要严格练习的。民族唱法,气息运用讲究从中腹部(丹田)酝酿,胸腔而发。美声唱法,气息却是由胸腔和腹部共同呼出。教学中有专业三点强调,即印堂、横膈膜、下腹部这三点,就是歌唱中气息运行呼出的关键。实际演唱中,民族唱法教学强调唱出细致清晰的单线型声音,即重视气息和声音的一致性,而美声唱法则重视气息的保留和存储,强调尽量能用最少的声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演唱中关键在于气息的呼出,配合协调声门,让气息平缓而舒畅。所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气息的运行与呼出,强调腹腔对于气息的把握与控制,只是在实际声门呼出,最后形成的声音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线性流出,强调声音的强度与清晰度,气息运行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歌唱情感、歌词、音乐的交汇,展现出民族独具特色的唱法音调。美声唱法始终重视声音发出后的优美度和动听度,所以在运气方面大多予以保留,并不在意声音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线性凝聚力,只要气息能够顺畅的在声腔中流动,让气息运行下的唱词展现出优美的表现形式即可。所以从最终声音效果上看,美声唱法的气息较深厚,声音柔美、饱满且稍显松散,重视共鸣,善于将唱词与气息运行交汇合成,通过气息运行表现唱法的整体共鸣之美。而比较民族唱法,声音铿锵有力,气息强且浅,声音明朗且冲击力度大,声音效果亮、薄,真声频繁,气息运行抒发快且相对彻底,带来的是直接而透彻的听觉体验。此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语气上也有很大差别。民族唱法语气相对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固定音调,气息运行多变,有提气、歇气、换气等。美声唱法要求唱词不允许被语气打破,基本就是按照曲调转变,乐句的分句来换气。

2、嗓音运用的异同

嗓音运用是整体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重点在于嗓音的运动方式,强调嗓音的运用技巧。不论民族方法和美声唱法,声音都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流出,只是流出方式上两者还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民族唱法具有悠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受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影响非常之深;所以不同地域在唱法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在固定范围内,都有着单纯、直接、铿锵有力的特色,彰显我国整体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唱法共鸣教窄,声音单纯,一般唱词明朗,情感鲜明而直接,歌唱特色亮、脆,歌唱效果、柔,嗓音流出真声较多。美声唱法重视嗓音流出的技巧,一般嗓音力度稍弱,气息有所保留,配合嗓音部分的气息都是对应合理划分的,以便能够在完美的气息配合下发出最为动听的声音。美声唱法为确保嗓音发出较为清晰、圆润、松弛,一般会将喉头位置放低,强调声音流出靠近口腔上方,实现宽广、统一的音域开拓,歌唱情感表达是贯穿、连续的。另外,在嗓音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一个有别与于美声唱法的特色之处。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特技巧,润腔过程一般带有演唱者的表情传达,体现出演唱者的主观刻意技巧添加,是民族唱法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的鲜明特色。润腔技巧的表现过程一般带有颤抖、连滑,伴随假唱,在各种民族歌曲中随处可见,若缺少润腔技巧,即会失去民族唱法的灵魂特征。润腔是民族唱法有别与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

3、共鸣展现的异同

美声唱法的共鸣之处在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的共鸣效果能够最大化的将声音传达,提高演唱者的嗓音的穿透力,最大提高美声唱法的表现效果。声乐教学中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训练尤为重视,通过口腔的打开,最大化提高共鸣展现空间,因此对于咽喉部的运动要求非常细致。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展现共鸣效果的最基本方式,头腔共鸣能够将嗓音聚集高位置产生面罩共鸣,使得整体嗓音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和悠远的传播距离,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圆润。民族唱法的共鸣主要是其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审美决定的,因此每种民族唱法的共鸣效果都有其特定性。大体上民族唱法共鸣多表现在局部,展现方式大多是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有别于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的局部共鸣特色使得整体的民族歌曲演唱各部分间会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强化了歌曲艺术的跌宕起伏感,提高了演唱情感的表达张力。民族唱法发声嗓音很多出力与鼻咽腔,使得嗓音流出前倾,表现出的嗓音明朗、敞亮,柔和而妩媚,唱词随曲调自由切换,不刻意追求气息与嗓音的配合度,而侧重在嗓音流出的张力,使得嗓音共鸣展现方式富有戏剧性感染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鸣在表现方式和唱法技巧上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两者追求的共鸣意义和共鸣效果却是共通的。两者共鸣展现技巧、共鸣汇集位置在认识上具有共通性,同时表现共鸣效果的嗓音流出技巧方面也有很多理论相通性。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方式

1、从声乐观念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舞台演唱表演能力。声乐舞台表演能力不仅是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表达,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舞台表演组织和演唱排练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是需要具体的声乐课堂给予足够的教学培养,教学培养的指导理念便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声乐观。声乐观念是所有学习声乐艺术的人必须有的对于声乐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它的本质是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爱好,表现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探索精神和目标追求。目前声乐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喜爱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毫无借鉴,更没有融合意识,只是单纯局限在民族唱法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上,反复练唱那几种固定形式和技巧,封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使得学习单调而枯燥。另外喜爱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现象,学生使用始终辗转在美声唱法的嗓音技巧和共鸣表现上,很少涉猎民族唱法领域,美声唱法也固封在领域,得不到发展和革新。这种现象使得声乐教学想要将两种唱法顺利的融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声乐观念入手,教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每种唱法,认识到每种唱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唱法融合带来的声乐综合演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同时具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能力。

2、从技巧借鉴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文化传播范畴,所以教学内容本质上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美声唱法源自于欧美,唱法的灵魂就是表现美感,因此对歌唱效果的动听度要求极高,演唱效果追求灵动曼妙,极富艺术性,往往有华而不实的空洞。我国民族唱法体现的是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结合生活劳作,表达出一种最直接真挚感情,所以唱法表现的直接生动,追求给听众最真切直白的情感传达,要求歌唱效果必须明朗透彻、生活气息浓厚,不过往往有肤浅的世俗之嫌。两种唱法的融合将会各自弥补单一唱法的单薄寡淡,给声乐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和活力,因此融合教学应从两种唱法的技巧上相互借鉴,深入开发融入应用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向。美声唱法毕竟和民族唱法虽有诸多差异,但是融合教学只要摸清其中的有效切入点,找出具体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要求美声唱法的必须加强民族风格的投入,而民族唱法必须重视声乐美感的提升,所以这样的改革方向也给声乐教学关于两种唱法的融合带来明确的教学方法指导,便于实施两种唱法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利弊,高校提出两种唱法融合的教学模式确实从源头解决了各自唱法单一的缺陷。不过两种唱法作为整体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完全教会学生各自唱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才有机会进一步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耿俊超。试析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艺术,

[3]张海强。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

作者:向章元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必然融入传统音乐的缘由,本文就对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策略

当前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高校教师开始意识到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普及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部分高校声乐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理念落后,过于重视音乐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加以忽视,影响教学效果。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构建具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加强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实现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二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文学、地理、宗教和历史等传承的有效路径。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才能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民俗民风、地理风情、传统文化等[1]。当前音乐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能够利用欣赏与传唱的方式来加以传递,易让人们接受和认同。因此发展音乐文化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音乐知识和发声技巧,还需要掌握好历史的精髓,详细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创造更为完整的音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运用感知能力

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民族音乐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呈现多样性的感知,这些都是对美的体验与享受。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对民族音乐之美加以体会与感知。当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之后,可以自身的感悟为依据提出问题,如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感情体验和唱法等,然后进行讨论与演唱,在感知和实践中强化自身的能力与知识[2]。此外,教师在掌握歌曲的气韵和意境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要素,如调式、调性、力度、速度、音色、节奏和音高等,使其更加深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与先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校声乐教学,为其提供了原唱资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欣赏原汁原味的音乐,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以《山路十八弯》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原唱,设置相应地音乐背景,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弯弯的山路,体会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山路的赞美之情。另外,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录音和图片等功能,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展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与传统音乐文化水平。

(三)重视情感的融入

音乐是人们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作为音乐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其传递是音乐发展的重点。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需要对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加以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历史文化与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情况,全面了解作品的情感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和感悟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3]。如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师可先介绍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其音乐背景和生活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然后教师可讲述民族音乐的唱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嗓音来进行训练,演唱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歌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

[2]刘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黄河之声,

[3]刘小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26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