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好学生发表时间 3335473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调研背景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助力中职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关键。2004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全面提升其专业理论与操作水平。201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提升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畅通教师发展渠道;支持心理健康科研”。由此可见,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在新时代不仅是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心智健康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坚强保障。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当前对于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关注还比较少,研究集中在问题提出层面,主要归因于学校重视不足、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xx省19个市(州)中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调查,立足新时代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深入剖析当前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现状和需求,反思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内容、方式与路径,为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教学技能过硬、具有人文教学情怀的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提供实践参考。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以xx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调研对象,覆盖xx省19个市(州),包括xx,共301所中职学校参与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进行调查,回收问卷301份,有效问卷301份。问卷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方式、专业发展路径等。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xx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不协调不均衡

1.各市(州)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差距大从各市(州)专职教师总数看,位居第一的市(州),其专职教师总数高达85人;位居第二、第三的市(州),专职教师总数分别为58、32人;专职教师总数在20~30人之间的有5个市(州),总数在10~19人之间的有5个市(州),总数在1~9人之间的有5个市(州);有1个市(州)中职专职教师总数为0。总数在0~30人之间的市州共16个,占总调研市(州)数的84%。总体呈现出中职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发展不足、各市(州)不均衡的现状。

2.部分中职学校尚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参与此次调研工作的市(州)共19个,其中有5个市(州)保证了所有中职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占总调研市(州)数的26%。

此次覆盖中职学校数301所,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职学校总数为232所,有77%的中职学校配备专职教师,还有23%的中职学校尚未配备。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总体数量偏低,专、兼职结构不平衡参与此次调研工作的市(州)共19个,覆盖中职在校生数783898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387名,19个市(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比例为0.049%。本次调研将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定义为“参与实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群体”,中职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总人数2312名,19个市(州)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比例为0.29%。

此次调研中,中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总人数为387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总人数2312名,专职教师占比14.3%,兼职教师占比85.7%。结果表明,xx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呈现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的师资结构。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

1.专职教师专业性工作开展条件不足

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是指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包括个别咨询、团体(小组)咨询、课程辅导和活动策划。个人咨询即由专职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团体咨询即由多名学生组成小组,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服务工作,需要较强素养的专职教师在心理咨询(辅导)室与中职生长时间交谈,设身处地了解中职生真实心理状况,帮助中职生解决真实心理问题。心理咨询(辅导)室是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必不可少的工作条件。

此次调研中职学校总数301所,建有心理咨询(辅导)室的中职学校数为256所,占比85%,即还有15%的中职学校未建成心理咨询(辅导)室。从总体情况看,各市(州)基本能保证每所中职学校配备一所心理咨询(辅导)室,但部分市(州)中职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存在数量明显不足情况。总体来说,一是数量不足,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不能满足专职教师专业性工作的必要条件;二是质量有待提升,“心理咨询(辅导)室应安静、方便,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部分中职学校建有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不能满足该条件。

2.兼职教师队伍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本次调研将兼职教师定义为“实际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包括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教师、学科教师等。从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看存在明显弊端。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不清晰、不明确。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群体,较难理解当代中职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不能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欠妥,教学效果浮于表面。兼职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训练,其教育方式大多采用安抚、倾听、安慰、说教等传统方式,与中职生沟通效果欠佳,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困难。三是应对中职生心理问题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容易出现慌乱等状况,不能与中职生及时沟通,解除危机事件。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化。兼职教师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时,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难以将中职生实际心理问题与教材紧密结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生、脱离实际。

3.部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

数据显示,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中职学校总数为288所,占调研总数的96%,未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中职学校总数为13所,占调研总数的4%,即有4%的中职学校专职教师缺乏学校重视与支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中职学校总数为278,占调研总数的92%,未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中职学校总数为23,占调研总数的8%,即有8%的中职学校专职教师工作缺乏机制支撑。

(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有专业发展路径单一

1.专职教师教科研缺少市(州)体制支撑教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州)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可以为专职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项目支撑、资金支持、人力服务等帮助,是中职专职教师教科研活动顺利举行的有力支撑。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19个市(州)中,有8个市州设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占比42%;还有11个市(州)未设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不能满足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科研的基本需求。

2.专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度不完善

数据显示,部分市(州)中职学校尚未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师资培训项目,专职教师专业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培训形式仍是以听讲座、开大会等形式展开,培训有效性与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偏于理论化、大众化、学术化,与中职生心理问题结合不强。教研、科研项目少,专职教师参与学术会议机会不多。

四、xx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省级统筹,加强引领,改善市(州)师资队伍发展失衡现状

一是督促落实每所中职学校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针对xx省仍有23%的中职学校尚未配备专职教师的现状,必须参照相关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督促中职学校配齐配全专职教师。二是突出优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市(州)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人员借调、对口帮扶等方式,加强市(州)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教育工作、专职教师培养工作交流,促进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研究方向、教学理念、政策法规的传达。三是定期制定中职专职教师省培计划。采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等学习方式,促进专职教师交流,加强省级统筹作用。

(二)市(州)协调,强化管理,完善和落实教研体系及激励机制

首先,要发挥市(州)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作用,尽快建设、完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一是应发挥教研机构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的高地作用,组织、推动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顺利举行。二是搭建市(州)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平台。三是统筹、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四是重点扶持个别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市(州)整体队伍建设。五是开展个别辅导等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市(州)教研机构作用。其次,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一是解决中职学校心理教师的编制和职称评聘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少数中职学校有正式心理教师编制名额,市(州)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专职教师作用,保证专职教师应有待遇。二是市(州)定期开展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题宣讲活动,表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年度人物,树立先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先进典型。三是实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杰出人才计划,给予专职教师学历进修资助政策。四是比照中小学班主任岗位津贴,发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津贴。

(三)学校重视,细化落实,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1.学校顶层设计,提升基础硬件软件水平

首先,要充分发挥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未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情况设立领导小组,发挥指导、支持、保障作用。已有领导小组要指导、支持、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参与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制定、教师队伍发展目标制定、资金保障等工作,保证专职教师工作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

其次,要建立教师队伍评估制度。一是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德育处、学生处、教务处、外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作为评价机构,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为依据,检验教师队伍工作成效。二是教师队伍自评与互评,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匿名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自我反思,修正教育教学行为。三是采用学生匿名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内心感受,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性成长。

最后,要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参照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通知,保证建设一间心理咨询(辅导)室,同时满足“心理辅导室应选择建在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的地方;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等要求。

2.加强资源投入,完善专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首先,制定学校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培养计划,建立健全专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给予资源支持。一方面,“引进来”可以聘请校外专家走进中职校园,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带领专职教师共同研讨本校中职生实际心理问题,提升专职教师解决中职生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可以支持本校教师走出学

校,向外校教师汲取先进经验。

其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机构。一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建立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二是多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采取读书、集体备课、校内外培训、学科教学竞赛、成果评比、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促进教师针对中职学校教学中的课程及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和研究,引导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发挥专职教师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在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学时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专职教师意见,促使专职教师全方位、多方面参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重视兼职教师,分类分层实施培养计划

从xx省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来看,专职教师数量薄弱,短时间难以弥补数量短板。兼职教师占据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主力,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导向功能,完善其心育能力。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基础模块36学时的中职学校总数为286所,占总调研数的95%。从各市(州)开设课程情况看,思想政治课是xx省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广泛的一种课程形式。思想政治课教师群体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兼职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生成长等德育思政工作过程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立足“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牢固树立“三全育人”思想,帮助中职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具有思政教育背景,要促进思政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基础模块36学时,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要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弥补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心理学知识短板。此外,教师要通过实践学习、典型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快速提升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分析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其次,要突出班主任预警作用。班主任与中职生相处时间较长,是中职生较易信赖的教师群体,在发现中职生心理问题方面具有敏锐性,具有及时干预中职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作用。一是将心理学科纳入班主任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必修内容。二是督促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班级日常管理中,于细小处关怀中职生心理健康。三是重点观察个别异常行为学生,做到重点观察、及时介入,突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作用。

为达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各学科教师融合育人的目的,要鼓励全体教师树立自我积极人生观、教学观,在课程实施中,将个人饱满的教学激情、积极的人生态度传达给学生,引导中职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效提取各学科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将典型人物、励志案例,作为“心育”元素贯穿在学科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通过激励、表扬等正向强化方式鼓励学生学习,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共育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刘天,男,14岁,初二学生。很聪明,但只有数学比较好,其他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不服输,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在学校,他尤其喜欢反抗,每当老师批评他时,就两眼一白,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课堂上故意讲话,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不久之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还亮起了“红灯”。老师叫他到办公室,他不去,老师一拉他,他就死死抓住课桌不走。老师找他谈话,就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频频点头,但回到教室并无改变。班主任对此进行了家访,刘天家长态度很好,表示会好好教育刘天,但过后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顶撞老师,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学生。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就因为看他不顺眼。回答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真是个令人十分头疼的孩子。

二、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状况

(一)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者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进入青春期后,刘天的心智逐渐迈向成熟,渴望成为“真正的大人”,但以他现在的身份无法完全成为他理想中的成年人。因此,他不能获得身份的同一性,而结果就是逆反。与父母和老师产生冲突就是逆反的表现,不按照正常的轨道成长发展,追求独特另类的自我。

(二)自尊心受挫

进入青春期以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们更加关注对自身的了解,希望像成年人一样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他看来,被老师点名,叫去办公室都是自尊心受辱的表现。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性格、能力和行为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甚至更加强化原来的特点。刘天本身就是个性刚硬、自尊心极强的性格,所以他更容易与老师发生矛盾和冲突。再者,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很突出,现在因为数学成绩的下降而产生了挫败感,这点就更加打击了刘天的自尊心。

(三)自私与自卑心理

即使在父母教育过后,刘天还是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可以看出他还是有自私的成分。如果能够体谅父母与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不应该继续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心他人。当然,刘天内心其实有很深的自卑感,他看不惯别人的表现就是代表他自身的自卑感。刘天可能因为自身的不自信而对同龄人产生嫉妒的情感,随之有了“我看不惯他就打他”的想法。

三、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在老师与家长沟通过后,家长表示会好好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但刘天仍然是我行我素,说明刘天是不在乎父母的教育和批评的。父母的话对刘天没有震慑力和影响力的。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刘天的父母对教育孩子并不上心,或是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要么是过于宠溺孩子,要么是漠不关心,任其自由发展。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眼界和心胸。原生家庭的幸福是任何其他后来的因素都无法根本弥补的。刘天的父母要多多关注青春期的孩子,帮助他走上正常的轨道。

(二)学校因素

老师的角色也是极为重要的。刘天的老师虽然很关心他,但始终没有正确分析到位刘天的内部问题。老师需要与他好好沟通,帮助他度过这个迷茫的时期。老师的育人功能就体现在这里,让学生爱上学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老师才能的体现。初中老师的确很难,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耐心,压力也是倍增。

(三)自身因素

无论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问题。刘天自身性格有一定的缺陷,固执、偏激都是他的缺点。也许时间可以帮助他成长,身边人也要更多给予他鼓励和支持。

四、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应对策略

(一)同学交流

同学作为同龄人,有着相似的年龄感受,也更能与之共情,刘天平时可能很出风头,但是也许并没有可以深入交流的知己,无处倾诉。他是孤独的,有了同学的陪伴和倾听,也许他就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立场想法,换位思考。

(二)老师关怀

像刘天这样的孩子是个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需要挖掘他产生逆反心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家庭变故,或是遭受情感打击?好的老师一定要学会关怀学生学习方面之外的生活。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这个阶段,批评和责骂只会是适得其反的,只会助长其逆反的个性。有智慧地劝导会更加有效。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不服家长的管束就是逆反的体现,进而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也会危害心理健康发展[2]。父母要与老师密切联系,制定具体的方针教育孩子。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增加,亟待解决。逆反心理只是其中一种,各种心理问题都需要正确认识并积极解决,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333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