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理想教案 《理想》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29304

【导言】此例“理想教案 《理想》教学设计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 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理想与目标主题班会教案【第二篇】

主题班会教案《放飞理想 寻找人生目标>

一、组织理念。

基于目前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感受到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漫无目的,行为习惯散漫,究其原因是在学习上、人生道路上没有明确目标,所以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理解人生,给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二、教育主题。

根据班级目前学生的状况,设计本班会课的教育主题在于:

1、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确立人生的目标

2、明确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此树立明晰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的心态和状态,更加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

3、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相信,只要有了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前行,就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任何人的未来都不是梦。

三、班会流程

为了使本次班会课能够达到预定的效果,设计了如下环节: 环节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讨论理想像什么? 主持人提出问题,同学抢答。(班会课开始就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首先利用幻灯片可以吸引学生,然后抢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班会课达到预定的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

2、利用幻灯片展示前人的事迹,前人的理想和成功,前人的失败与懊悔。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开阔视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反两方面教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启发与震撼。

环节

3、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名校风采。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思考的余地,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环节

4、寄存目标

首先给学生时间思考,从自身实际成绩出发,针对个人学习状态,以写纸条的方式,量身制定本学期学习目标,并将纸条寄存在班主任手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学习,考试后实现目标者,方可取回纸条,名字登上班级光荣榜。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活动,是想让学生明确目标,摆正心态,激励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

环节

5、教师寄语

希望大家深刻的记住此次班会课带的启示,不论现在你的成绩是好还是坏,都已经成为过去,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明晰自己的目标,努力为之奋斗,就会赢取美好的未来。当你要放弃的时候就想一想我们的先辈,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环节

6、全体起立,师生共同宣誓,朗诵班级口号。《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全体同学动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感触,从而也把本次班会课推向高潮。

五、总结与感悟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都会有所感悟,明晰了自己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但是需要师生之间多督促。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观看的时间较短,观看的内容较少,感触恐怕不是很深,所以需要学生重新观看一遍,写1篇观后感,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

《理想》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2、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

(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

(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2、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

(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3、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4、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5、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6、小结。

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喜好来布置。

《理想》教案【第四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多彩的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理想并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

2、明确理想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3、区分理想、幻想与空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凡有所成就的人必经"立大志"阶段,"志"就是人的理想,它犹如浩瀚海洋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他,在我们受挫折时就会萎靡不振,唉声叹气!这无疑不利于我们成才,因而我们必须时刻以"志"激励自己成人成材。

二、讲授新课

提问理想是我们前进中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那什么是理想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

明确理想,是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

提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过去的理想是什么?现在的理想又是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理想)

明确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对理想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读书指导教材75页《我的理想》

议一议“母鸡的理想是在庭院中啄食,所以它的翅膀就不能再飞翔;鹰的理想是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双翼。”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你认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明确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提问假如人生没有理想,会怎样?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马加爵的事例)

明确如果人生失去理想,失去追求目标,失去正确方向,就容易走上歧途。

提问理想与幻想、空想有区别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明确幻想、空想只是一个随时可以改编、随时可以丢弃的梦,而理想意味着要有把它变成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

三、小结

合唱歌曲《真心英雄》结束本课时。

四、巩固练习

1、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对理想的认识会不断                  ,也会不断            自己的理想。

2、下面关于理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理想都是正确的、崇高的②理想是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设想③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④理想一经确立,是不会改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理想与空想、幻想的本质区别是(  )

a、实现理想和实现空想、幻想的动机不同

b、实现理想和实现空想、幻想的方法不同

c、实现理想和实现空想、幻想的勇气不同

d、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是未来的现实;而空想、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的共同理想

2、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

3、明确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教学重点: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理想并不仅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国家和民族。从一个人理想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希望,它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在畅谈了我们的个人理想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共同理想。

二、讲授新课

师社会共同理想是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是处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社会理想?

生(讨论2-3分钟,然后派代表回答)

师根据以下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1、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法律思想家。他出生在雅典一个富有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生日据说与太阳王阿波罗相同,都是5月21日。柏拉图的法律思想应当分成为二个阶段。他前期的思想是重人治而轻法治,体现在他的“哲学王”思想,认为哲学家的决策比法律更高明,有“贤人而无需法律”。他后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在坚持哲学家是国王的前提下,承认了法律的作用,主张人治与法治相结合,甚至认为“无法之国家必覆灭。”他思想的闪光处集中于其著作《理想国》: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正义、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应当由统治者、军人、劳动者三种等级的人组成,而奴隶则只是一种活的财富。柏拉图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法学家,他的思想当然要受到历史与阶级的局限。马克思在揭露柏拉图的理想国时指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说,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尽管如此,柏拉图仍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法学家,他的理论成为后世历代自然法学大家们的思想源泉,他的“理想国”甚至深深影响了后来诸如摩莱利、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17世纪初,意大利南方监狱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他忽 而凝神沉思,忽而低头挥笔疾书……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财富属于每一个 人;这里没有暴力,没有罪恶,人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这就是太阳城。” 意大利思想家、作家康帕内拉的名著《太阳城》,就是这样在监狱中写成的。 康帕内拉出生在意大利南方的卡拉布里亚。从年轻时代起,他就对哲学、宗教、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因为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对教会权威大胆提出怀疑,他两次被 宗教裁判所审判。 当时的意大利分裂为很多的小国,各小国间相互敌对,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成为 西班牙等国掠夺和角逐的场所,连年战争不断,人民深受苦难。1599年,31岁的康帕 内拉领导组织意大利南部人民,准备发动一次起义,推翻西班牙的统治。可惜机密泄露,起 义失败,康帕内拉被捕。 自此,他先后被囚禁在那不勒斯和罗马等地的监狱中长达30年。残酷的刑罚,血腥的 拷打,没有使他屈服,在漫长的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中,康帕内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黑暗 的现实和未来社会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极端的贫穷,会使人成为恶棍、滑头、骗子、小偷、阴险者? ——为什么大量的财富和高人一等的地位,会使人目空一切,愚昧无知,变节卖国,欺 诈说谎,冷酷无情,压迫弱小? 长期的思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答案: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他领悟到:要使人类真正解放,一定要废除私有制,建立起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不 平等制度,没有人压迫人现象的新社会。 在《太阳城》这部作品中,康帕内拉假借一个游历者的见闻,用对话录的体裁,描绘了 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的大同世界。同时,他也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 判。 在游历者和他遇到的两位“太阳城”青年的问答对话中,谈到了两个城市,一个是那不 勒斯城,一个是太阳城。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有七万居民,其中只有一万多人从事劳动。这些人由于过度 的、不间断的劳动而精疲力竭,以致缩短了寿命。而那些大量游手好闲之徒,他们什么也不 做,但却贪得无厌,悭吝成性,过着奢侈淫逸的豪华生活,还要用高利贷去盘剥穷人。他们 满身都是疾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谈到“太阳城”,两位青年说:“阳光不仅照亮了大地,而且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 心。” 在太阳城,每人每天劳动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有趣的学术问题,开座谈 会,阅读书籍,讲故事,写信、散步,做有益于身心的体育运动。 这里没有不劳动的寄生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也可以这样说,太阳城的居民,都 是富人,也都是穷人。说他们是富人,因为公社的财产都属于他们;说他们是穷人,因为他 们没有私有财产。他们使用财富,但决不会被财富所奴役。 接受了两位青年的邀请,游历者进入“太阳城”参观。他们穿过了田野,走进了村镇, 一栋栋小楼房整整齐齐,一律朝南,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 “这是我们的公共寓所。房子统一由公社建造,分配给大家使用。”青年介绍说。 游历者看着、看着,发现每栋楼房的墙上,都画着五彩的壁画,有的画风景,有的画人 物,也有的画动物、植物,每栋房子的壁画都不一样,真是丰富多彩极了。 “你们房子上的壁画,画得多美啊!” “这是教育儿童的好教材。我们是用图画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的。” 真的,那里有一位老师,带领着二、三十个年龄大约五、六岁的儿童正在壁画下讲解呢。 “你们的儿童从小都能上学吗?” “全部都能上学。孩子是我们公社的未来,大家都关心他们,到了10岁,除了学文化 和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手工劳动和农活。长大了,个个能画图、能做诗,也个个能做 工,能种地。” 游历者赞叹不已。 再往前走,进入太阳城的中心。一所巍峨的教堂,矗立在广场的两边,面向东方的是两 座尖塔,塔尖刺向天空,尖顶上用黄金做成的十字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你们都信仰宗教吗?”游历者随口问到。 “是的。上帝使我们心地纯正。” “你们有政府吗?” “有,这就是政府大厦。” 游历者随着青年所指的方向望去,广场东边有一所圆柱大厦,占地面积很广,看来能容 纳许许多多人。 “你们政府的办公人员很多吧?” “不!政府的官员很少。这大厅是民众的聚会场所。我们这里,管理人员都由人民选 举。如果做得不好,就由人民去撤换。最高领袖也是人民选举的。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才能 的人。他既是宗教的主教,又是哲学的思想家。最高领袖有三个助手,一个管‘爱’,一个 管‘力’,一个管‘智慧’。”“管‘爱’就是关心人,因为公社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社会的 主人,要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管‘智慧’就是发展科学和文化,让每个公社成员都 有学问、有技术、懂科学、懂艺术。” “你们也用暴力吗?” “不,我们这里不用暴力。人民有了错误,就用上帝的教义开导他,纯洁他的心灵。” “那么,为什么还要有人管‘力’呢?” “我们这里,任何人都不使用暴力,但也不能容忍别人使用暴力。如果有人要来进攻, 我们就会起来战斗。这里的人们都相信,太阳城的生活方式是最美好的。” 游历者听了这番介质,赞叹地说:“太阳城的生活方式的确是值得称赞的!” 《太阳城》虽然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空想社会,但它也说明了一个光辉的真理,只有废 除私有制,才能为科学和文化的繁荣创造前提;只有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 才能使人的聪明智慧得到完满的发展。当然,康帕内拉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废除私有 制,去具体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却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26年康帕内拉出狱后,迁居到法国。从此,《太阳城》在全世界公开出版,成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部极有影响的著作。康帕内拉的这种描述,不过是一种幻想,因为它在当时既没有实现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具备现实的思想基础。如私有制和剥削制度都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它也必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消亡。但当时并不具备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消亡的主客观条件。况且,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科学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3、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1477年2月7日是托马斯•莫尔的生日。莫尔是英国人,是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莫尔23岁时就是一个卓有才华的律师,他在研究法律的同时,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虔诚于宗教,即使在15XX年结婚后,仍长时期地继续过着早起、祈祷、禁食、穿粗毛衫的生活。他26岁时曾被选为议员,一度从政,但是因他反对国王亨利七世要求议会批准一笔补助金,而被迫离开政界,直到15XX年,亨利八世即位后,才又重返政坛。莫尔曾从事过翻译,15XX年后开始了自己的著作。《乌托邦》一书就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这部书是1515--15XX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书中叙述了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渊薮,必须消灭它。因此,莫尔也就第一次向人们提出公有制的问题。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莫尔的想法只能是一种空想。亨利八世是反对改革的,不久,莫尔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深刻了,1533年,莫尔因拒绝向英国表示忠诚的宣誓,而被关进了伦敦塔,1535年7月6日被送上了断头台。

4、欧文是19世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自己出钱,买下一块移民区,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在这片社会主义的乐土上,有将近1000名成员共同生活。他们一起劳动学习,研究问题,畅谈理想,商店供给居民一切必需品,药房免费供给药品,儿童免费受教育。为此,欧文耗费了4万英镑,占他全部财产的4/5,但是这个脱离资本主义尘世的“天堂”只存在4年便解体了,欧文也因此而一贫如洗。19世纪前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还有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他们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并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的设想。

5、我国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把理想中的桃花源写成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安定社会,在这桃花源中,村落之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过着自由、舒适、和睦的生活,那里没有剥削、战争、压迫,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康有为的《大同书》幻想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有关大同理想的描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礼运》篇。大意是:在这个社会里,天下是公有的,管理社会者应当是大家推举出来的有贤德和有才能的人;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鲸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们都为社会出力,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7、在我国,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不同时代的社会改革家们追求的目标。例如,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大同主义”。但是,大同世界并不等同于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8、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牢狱里写下了《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么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的潮湿的茅篷,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案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地,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9、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已经消亡;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把生产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三大差别已经消灭,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总之,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改造世界,真正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并且是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因此,它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但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若干发展阶段,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没有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踏踏实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师许多人认为,个人理想才是最重要最实在的,而社会理想是很空洞的。你如何看待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生(讨论并回答)

师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如果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

师理想与空想、幻想有区别吗?

生(讨论并回答)明确:理想是可以实现的。

师你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吗?

生(看书后回答)明确: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共同理想呢?

生(看书后回答)明确: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师有人认为:如今人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富强了,再提艰苦奋斗过时了,对经济发展也不利。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生(讨论并回答)明确:所谓艰苦奋斗并不是不提倡合理消费、科学消费,而是要注意节约。

三、小结

理想不仅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国家和民族,我们要正确对待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

四、巩固练习

1、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下列各句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有(     )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理想》教学设计【第五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品味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歌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领会理想内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进取精神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说起理想,我们总会忍不住心潮澎湃。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意义、更充实、更精彩)理想让我们嗅到了生活的芬芳,并满怀对未来的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坛泰斗、一生为理想而执著追求的诗人流沙河,一起学习他的一首哲理诗——《理想》。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仔仔细细读一遍。宋代词人苏东坡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我要求同学们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待会儿请同学来读。

2.推荐一位还是自告奋勇地来?请同学们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或几小节。师生评价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和节奏读出来。

(二)临渊观鱼:

有人说,读诗读出情感就必须懂得诗或懂得诗的情感。下面我要问了:理想在文中化作了哪些具体的形象?

1.石、火、灯、路;珍珠;罗盘、船舶、海天相吻的弧线;闹钟、肥皂、仙草、母亲。

2.你最欣赏的形象是哪一个?找找看。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你的同位交流。

3.你觉得理想还可以是什么呢?比如我,我觉得理想是星星,点缀生命的夜空。你呢?

我觉得理想是雨露,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我觉得理想是太阳,让我们感到温暖。

我觉得理想是月亮,总能让我们对它充满遐想。

4.我感到同学们对理想是高度赞美,对吧?那作者对理想也是这样的感情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几个词:误解、寂寥、酸辛、不幸。是不是“理想惹的祸呢?”(生点头,但又表示不解。)

诗人流沙河就曾因诗集《草木篇》而获罪还乡。但12年的'遭遇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更执着地追求理想。

5.文中哪里能看出作者对理想依然执着?

坚贞、绝处逢生、微笑、反抗。

(三)理园飘香:

文中有的诗节如画卷般灵动优美,有的诗句又闪动着哲理的情思,同学们可以试着读一读,品一品。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生准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

最有哲理的诗句呢?可以找一句最典型的,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四)妙手偶得:

1.其实,追求理想,歌颂理想的不只有流沙河,同学们请看: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列夫-托尔斯泰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在这样的比照中,你发现了什么?一点点发现就行。

2.评论家周啸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周啸天《诗词鉴赏》

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好的作品都可以让我们读出自己更多更好的东西,能内化到我们生命里、值得我们吟诵在心的东西。先请同学说一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什么样的情绪里面特别地容易想起这首诗?(3---4名同学回答)

托话余光中的一句诗:多年后∕你的一首《理想》∕轻叩我额头∕当得一弹∕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了……明白的东西都在你们心里,拿起笔,用你自己喜欢的语言把它写下来,诗样的、散文样的都可以。

生配乐写后,师生交流。

(五)小结:

大家化为自己的东西是生命里活着的东西。美好的理想使我们常属于超脱的灵魂。最后,让我们在《理想》的吟诵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师生选读一小节。

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同学们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时,请你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理想》,并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扬帆远航!

(六)教学反思:

本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遵从了诗歌教学的特有规律,一开始就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旨在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诗歌“形象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丰富多彩的理想形象来理解诗人对理想的赞美及执着的情怀;难点突破有方法,对于“误解”“寂寥”“酸辛”“不幸”这几个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特殊经历来理解,巧妙化解了难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深刻;好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读出自我,所以在拓展运用时,教师层层铺设,努力营造意境,争取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更活,真正读出自我,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42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