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七年级音乐教案(精彩17篇)

美好发表时间 3548037

通过音乐欣赏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兴趣,如何有效实施?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大胆地演唱《举杯祝福》。

2.能说出调号的概念,认识G大调在五线谱上的唱名位置,能在五线谱上视唱本课G大调的两条视唱曲(1)(2)。

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能用肢体动作体验,感受音乐。

三、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情绪、声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青春舞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音乐教室。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它是哪个民族的?

3.范唱《举杯祝福》(显示课题《举杯祝福》)

(二)聆听感受

思考1:说说这首歌曲表现怎样的情绪?节奏有何特点?

思考2:听听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三)走进新疆——乌兹别克族

1.师: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新疆的乌兹别克族!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舞蹈音乐。

2.师:看!漂亮的乌兹别克女孩来到我们教室,她们邀请我们班同学一块用歌声来举杯祝福。(活动设计;班上几位女生戴上乌兹别克族小帽,像漂亮的乌兹别克族女孩。)

(四)学唱歌曲

1.活泼并具有舞蹈感的节奏学习:(板书典型的节奏)

活动1:第一条,有几种节奏型?(3种)全班分成三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拍手,要求连贯起来,像一个人在完成。

活动2:第二条,有几种节奏型呢?(2种)全班分两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身体自由律动。

活动3:第三条,请四个同学接龙,要求口念并加不同的身体部位的律动。

2.节奏下加歌谱,歌词的'学习。

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用手的高低感觉旋律高低的走向。

活动设计2:每句歌词中能否找出一个要强调的字或者词语,把它用声音强调出来。

3.师:发现旋律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第一、二乐句相同。

师:旋律还大量用了同音反复。

4.师:注意“嘿”字唱几拍?

生:四拍。

活动设计:请用手从胸口往前延伸,心里数1、2、3、4.既体会时值唱四拍的感觉,又感觉把这个长音像礼物状送给观众。

5.师:想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爸爸、妈妈想喝上一杯?(想象“举杯”的场景)请同学们齐读演唱提示:“别比雅拉”意为“一杯酒”,这里用来表示欢呼之意。

活动设计:我们可一手划圈甩动,并体会用大声吓观从的声音来歌唱,从而体会内心的欢呼之情。

6.师:《举杯祝福》是祝福什么?

生:祝福家乡人民幸福安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7.师:同学们说说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件令国人骄傲的大事?生:(自由作答)

8.同学们有了情感的共鸣,感觉内心像大海在翻滚。

活动设计:演唱时可先把双手交叠在胸口,再慢慢往前拉,感觉由内而外的激动之情。

9.请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音乐知识——调号

1.对比简谱与五线谱中的调号。

2.调号的概念。

3.唱C大调与G大调音阶,对比感受。

4.课堂练习:视唱练习(1)(2)条。

(六)编创与展示

1.新疆乌兹别克族人民有歌必有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舞蹈动作,上台展示。

2.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教室里边唱边舞。

(七)课堂小结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要求学生课后背唱歌曲《举杯祝福》并收集新疆的民歌,下节课展示交流。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2:

计划内容

(1)学唱《军民大生产》

(2)欣赏《杵歌》

(3)学习民族五声调式

(4)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教学目标

(1)方法与过程: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一领众和的配合与默契,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国五声调式音阶,认识记住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并结合作品学习识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初步的兴趣,并可以在演唱、聆听中加 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热烈的情绪演唱《军民大生产》

(2)通过学唱《军民大生产》以及聆听《杵歌》,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军民大生产》的力度、节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设疑、看视频

提问:视频中介绍了中国民歌中哪一种体裁类型?一般采用怎样的演唱方式?

2、提问学生、解疑(略)——解决知识点:劳动号子

3、教师小结:音乐源于生活,劳动号子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过程中,人民群众又是在歌声中创 造世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首“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

二、新课学习:学唱《军民大生产》

1、回味经典

(1)设疑、欣赏视频

提问:视频中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歌曲中有哪些旋律或歌词会跟你留下印象?

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提问学生、解疑(略)——解决知识点:

情绪:热烈地 速度:中速 力度:有力的'或f(强)

备学生情况一:学生能对歌曲有初步印象——提醒学生在后面学唱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情绪、 速度、力度演唱

情况二:学生如提到歌曲中第6、7小节——提醒学生提醒学生在后面学唱旋律过程 中认真学唱

情况三:学生对歌曲还未能产生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先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以及作者 以后,教师再进行范唱,提醒学生在老师范唱过程中再仔细留意

2、歌曲简介

(1)展示图片,介绍创作背景(教师口述)

皖南事变后,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封锁。为克服困难,1942年底,共产党中央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的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为了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当时那种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1945年,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成歌曲《边区十唱》,又叫《解放区十唱》。这首歌原曲共十段歌词,采用一领一和的方式,歌词朗朗上口,气氛热烈,很快就成为陇东军民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并迅速传到延安及各个根据地。

1964年,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词精简为5段,并更名《军民大生产》

(2)作者简介

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一生创作歌曲五十余首,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其中《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等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泛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3、旋律学唱

备学生情况一:学生对歌曲还未能产生初步印象——教师先进行一次歌曲范唱,提醒学生在 老师范唱过程中再仔细留意

情况二:学生对歌曲已有初步印象——教师可先进行一次歌曲范唱,或直接进行旋律 教唱

(1)教师带唱

备学生情况一:提醒学生注意第2、4、9小节的“>”记号

情况二:歌曲中第6、7小节为节奏难点,应多花时间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3)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音符及结束音——解决知识点:分析歌曲调式

4、歌词学唱

(1)先齐唱一遍全曲(教师电子琴伴奏)——提醒学生运用恰当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在“>” 记号上注意演唱技巧,减少或避免大声喊唱对嗓音造成的损伤

备学生歌曲中第6、7小结为节奏难点,可多花时间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2)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演唱形式(可灵活)

第1段——师领、生齐第2段——生领、师齐 第3段——左领、右齐

第4段——右齐、左领或轮唱 第5段——齐

5、创编歌词

备学生情况一:学生反应好——让学生完全创编一段

情况二:学生反应欠佳——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

三、新课学习:欣赏《杵歌》

1、展示图片,知识拓展——解决知识点:劳动号子的类型

2、设疑、欣赏音乐

(1)提问:视频中的歌曲属于哪种号子?

对比《军民大生产》, 给你的感觉(情绪、速度、力度)有什么不 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这首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是什么调式?

(2)提问学生、解疑(略)

四、拓展(可视教学进度、学生情况适时安排,作为第二课时的铺垫)

1、设疑、欣赏视频:视频中的歌曲属于哪种号子?

2、提问学生、解疑(略)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了《军民大生产》,通过学唱感受了劳动节奏特点及歌曲的乐观情绪

我们还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虽然在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不需要再唱号子,但是劳动号子音乐特征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使它们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不少还被音乐家进行二度创作并搬上舞台

因此,老师总结出两句话——音乐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4:

学习内容

1、歌曲《中学时代》

2、歌曲常见的音乐结构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或ABC学习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学习重难点:

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教学预设:

1、很多同学可能对中学抱有很多的想象,也会有些迷惑。

2、配乐诗的形式拿来演唱,可能学生对音高上只能听老师范唱来衡量了。

教学手段:

1、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树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教学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点名检查人数。

二)发声练习:

1=C—F

1234︱5———︱5454︱1———︱

Mima

1234︱5454︱1———‖

Mima

三)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中学时代的歌曲

四)学习过程

分析歌曲:

(1)、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立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想一想: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学生讨论(略——)

(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4)、老师演唱歌曲《中学时代》

学生讨论:

(略——)

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黄金时代里快快乐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中学时代》

(6)、由老师引导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A、歌曲的结构曲式:ABB、歌曲的调式、节拍等

(7)、老师带唱歌曲《中学时代》

(8)、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模唱歌曲《中学时代》

(9)、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找出本组认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老师把每个小组找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反复教唱,全班同学跟着一起学习。

(10)、全班同学跟着老师电子琴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学时代》。

(11)、分小组练习歌曲《中学时代》要求尽量背唱歌曲(老师巡堂批导学生练习唱歌)

(12)、全班同学有表情的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歌曲《中学时代》——表扬——

(13)、师: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演唱的歌曲最棒、最有特色,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有两分钟来准备(学生排练中——老师指导——)

五)创作与表演

(1)文艺委员主持歌曲展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长现场打分量化,取最后平均分为该组本节课平时成绩分数

(2)学生根据文艺委员要求进行小组展示歌曲《中学时代》——打分——亮分——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歌曲《中学时代》,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中学时代这个黄金学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听辨民乐合奏中

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训练打击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

探究与创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学生即兴创作打击乐合奏及根据音乐创设情景。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部分打击乐器

学生自带打击乐器(自制)

教学过程:

一、赏析揭题

目的:创设气氛揭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方法:欣赏、讨论、评说

课前准备:展示美术画《秋景》,欣赏音乐《庆丰收》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学气氛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进行讨论,谈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导入新课,揭示主题“秋”

(四)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能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乐。

2、训练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二、欣赏曲目《丰收锣鼓》

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

方法:欣赏、讨论、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欣赏乐曲《丰收锣鼓》(第一遍)

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欣赏

(2)能否听出乐曲的音乐结构

(3) 试着找出乐曲中的两段无旋律的民乐打击乐合奏片断,并设计一幅与音乐情景相符的活动场面。

2、第二遍欣赏

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

(2)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锣鼓模仿打击,其余学生用自制的打

击乐器进行合奏,让学生从鼓乐声中切身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总结:

1、由学生谈体会

2、评出最佳表演组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讲授新课:

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

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3、视唱歌曲旋律。

4、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1)“”、“__X”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5、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6、学习长调、短调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7、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课后小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 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 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 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 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 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 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 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 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8: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地点:音乐教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 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 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此,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欣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 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

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意境 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pp 草原由近到远女低: 饱满 柔美舒

男低: 浑厚 结实缓

第一乐段: f草原的辽阔宽广 女高: 明亮 华丽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男高: 高亢 明亮 悠 第三部分: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四个声部 长

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形式同样需要不拘一格,因而这时又一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也给了学生广阔的表现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学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在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得到了情感的共鸣,第一课时注重了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受到美的感染。第二课时进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受到启迪,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也感到演唱形式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彩色的中国

第一、二周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xx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 (2)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

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

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

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

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

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

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

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1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2: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听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训练打击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

学生即兴创作打击乐合奏及根据音乐创设情景。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部分打击乐器学生自带打击乐器(自制)

教学过程:

一、赏析揭题

目的:创设气氛揭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方法:欣赏、讨论、评说

课前准备:展示美术画《秋景》,欣赏音乐《庆丰收》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学气氛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进行讨论,谈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导入新课,揭示主题“秋”

(四)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能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乐。

2、训练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二、欣赏曲目《丰收锣鼓》

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

方法:欣赏、讨论、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欣赏乐曲《丰收锣鼓》(第一遍)

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欣赏

(2)能否听出乐曲的音乐结构

(3) 试着找出乐曲中的两段无旋律的民乐打击乐合奏片断,并设计一幅与音乐情景相符的活动场面。

2、第二遍欣赏

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

(2)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锣鼓模仿打击,其余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合奏,让学生从鼓乐声中切身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总结:

1、由学生谈体会

2、评出最佳表演组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感受体会圆舞曲音乐的风格。

2.学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

3.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音乐,

二、同学们,听说过华尔兹吗?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师随音乐跳起舞步。(华尔兹,或圆舞曲)

三、新课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四、编创

把我们的歌曲加入合唱的。方式,会是音乐变得丰富,饱满,有层次感。

学生发言,尝试合唱创作。

366︱4ⅰⅰ︱︱3--︱533︱2ⅰ76︱︱ⅰ--‖

1--︱2--︱3--︱1--︱533︱2ⅰ76︱︱︱5---‖

分小组竞赛,看哪组歌声最具美感。(音色、声音位置统一)

1、柯尔文手势练和声,(1)高声3,低声部1.(2)567ⅰ和5555

2、一组唱谱跟唱自己声部,老师弹另一个声部

3、两组合唱,保持音量,不要争相盖过另一声部。两个声部保持音量上的平衡。提醒学生歌唱的状态,用自然正确的方法演唱,避免大喊大叫。

4、合唱三段

师:通过演唱,你知道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生答:呼唤友谊、和平、团结。

五、小结

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能生活在和平、友谊、团结的环境。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和平、友谊、团结的呼唤。同学们,唱出最美的歌声吧。(播放一段伴奏)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4: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

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

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

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四、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师: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你们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会让每一位老师感到幸福。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吧!为你们的梦想扬帆起航吧!每一位老师会真心的为你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在摇篮中茁壮成长!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中学时代》

〔学习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竖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学习重难点〕

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学习内容〕

1、歌曲《中学时代》

2、歌曲常见的音乐结构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或ABC。〔教学预设〕

1、很多同学可能对中学抱有很多的想象,也会有些迷惑。

2、配乐诗的形式拿来演唱,可能学生对音高上只能听老师范唱来衡量了。〔教学措施〕

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竖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语

人生道路上最迅丽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唱练习:《蓓蕾之歌》主旋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学时代》歌曲。

(四)学习过程:

1、作品分析:

(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学生讨论(略——)

(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4)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学生讨论:(略——)

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快快乐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中学时代》

a朗诵《中学时代》,熟悉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b讲解作品的调性为降B大调、2/4、附点、减时线、增时线、连音线、小节线等。

c视唱简谱,熟悉歌曲旋律。

(6)高声区大跳音程的跳跃

a师范唱,学生模唱

b慢速练,待准确后再演唱

(7)长音的时值要求学生要把握好

(8)师带唱歌曲《中学时代》(1—3遍)

(9)学生跟着老师的手风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10)分小组练习歌曲《中学时代》要求尽量背唱歌曲

(老师巡堂指导学生练习唱歌)

(11)让学生讨论找出认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师再反复教几遍。

(12)全班有表情的齐唱一遍。

(13)师:今天我们在速度的变化中体会一下歌曲。(学生排练中——老师指导——)

(五)扩展

欣赏水木年华的《中学时代》,感受歌曲的不同。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歌曲《中学时代》,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中学时代这个黄金学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等乐理知识。

3、能认真聆听乐曲《校园的早晨》,体验乐曲中活泼可爱、亲切自然的情感,并能随乐舞动,自编自演。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切分音和强位出现休止符,增强了歌唱难度;

2、根据歌曲自编自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

二、歌曲简析、乐理、节奏

1、三段式A+B+A

2、反复跳跃记号

3、弱位起音、切分音

4、︱0ⅹⅹⅹⅹⅹⅹ∣

三、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校园的早晨》,听一听并思考: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里的场景,表达怎样的情绪?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哪位学生用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情感来读第一段歌词。

3、重点学唱第一段。逐句教唱,讲授重点、难点乐句,并加强练习。师:因为我们这首歌是以校园生活为素材的,所以出现很多强位上的休止,使音乐显得活泼可爱。∣ⅹ0ⅹⅹⅹⅹ∣

学生齐唱第一段,老师伴奏。打节奏要清晰,打的声音不要太大。

4、学唱第二段。

(1)分句指导歌唱(同上)。

(2)重点练唱:有强位休止符的乐句;有切分音的乐句。

(3)学生齐唱第二段,老师伴奏。

5、学唱第三段,重点学唱最后一句,齐唱第三段。

6、齐唱《校园的早晨》。

(1)按怎样的顺序唱?

(2)边打拍子边跟录音机唱,纠错。

(3)边唱边打拍子,老师伴奏;左一下右一下;表现出活泼可爱的样子。

四、歌表演。一至四名学生用自编舞蹈表演再现第一乐段所表现出来的场景。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中显现出来的活泼可爱、亲切自然情趣。快乐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又一个摇篮,我们要热爱校园,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要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我们更要爱家爱国爱人民!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3、通过学唱简谱,使学生掌握住唱音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唱音准的方法。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方法〕

视唱法、练习法、赏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音高。学生唱出基本音阶(上行、下行)

二、教授新课:

1、学习唱音准。

怎样唱准音的高低,唱准音的高低是学会识谱的关键。介绍几种练唱音准的方法:

(1)、以词带谱法。练唱音阶是练唱音准的第一步。可以从自己唱得较准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调,帮助练习。再如:《歌唱祖国》中: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通过小节54321的练习,帮助我们将1234567的音阶练唱准。

(2)利用手风琴等乐器边奏边唱或先奏后唱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听自己唱出来的音与乐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样高。

(3)对于一些跳进的,不容易唱准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如《说句心里话》的开始:说句心里话3-3的八度,我们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即从“3”开始,顺着梯子-456712唱到3,这样反复唱几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第二小节的13可采用下行音阶的梯子。176543来帮助练习。

2、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注意主体。

3、作者简介: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及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4、简介作品:《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

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

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四、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师: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你们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会让每一位老师感到幸福。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吧!为你们的梦想扬帆起航吧!每一位老师会真心的为你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在摇篮中茁壮成长!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中学时代》

学习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竖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学习重难点

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学习内容

1、歌曲《中学时代》

2、歌曲常见的音乐结构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或ABC。

教学预设

1、很多同学可能对中学抱有很多的想象,也会有些迷惑。

2、配乐诗的形式拿来演唱,可能学生对音高上只能听老师范唱来衡量了。

教学措施

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竖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

大理想。

教学准备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语

人生道路上最迅丽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唱练习:《蓓蕾之歌》主旋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学时代》歌曲。

(四)学习过程:

1、作品分析:

(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第一课时《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

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4、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5、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6、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

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7、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8、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9、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

11、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大胆地演唱《举杯祝福》。

2、能说出调号的概念,认识G大调在五线谱上的唱名位置,能在五线谱上视唱本课G大调的两条视唱曲(1)(2)。

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能用肢体动作体验,感受音乐。

三、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情绪、声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青春舞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音乐教室。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它是哪个民族的?

3、范唱《举杯祝福》(显示课题《举杯祝福》)

(二)聆听感受

思考1:说说这首歌曲表现怎样的情绪?节奏有何特点?

思考2:听听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三)走进新疆——乌兹别克族

1、师: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新疆的乌兹别克族!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舞蹈音乐。

2、师:看!漂亮的乌兹别克女孩来到我们教室,她们邀请我们班同学一块用歌声来举杯祝福。(活动设计;班上几位女生戴上乌兹别克族小帽,像漂亮的乌兹别克族女孩。)

(四)学唱歌曲

1、活泼并具有舞蹈感的节奏学习:(板书典型的节奏)

活动1:第一条,有几种节奏型?(3种)全班分成三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拍手,要求连贯起来,像一个人在完成。

活动2:第二条,有几种节奏型呢?(2种)全班分两组,每组同学一种节奏型,口念并身体自由律动。

活动3:第三条,请四个同学接龙,要求口念并加不同的身体部位的律动。

2、节奏下加歌谱,歌词的学习。

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用手的高低感觉旋律高低的走向。

活动设计2:每句歌词中能否找出一个要强调的字或者词语,把它用声音强调出来。

3、师:发现旋律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第一、二乐句相同。

师:旋律还大量用了同音反复。

4、师:注意“嘿”字唱几拍?

生:四拍。

活动设计:请用手从胸口往前延伸,心里数1、2、3、4、既体会时值唱四拍的感觉,又感觉把这个长音像礼物状送给观众。

5、师:想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爸爸、妈妈想喝上一杯?(想象“举杯”的场景)请同学们齐读演唱提示:“别比雅拉”意为“一杯酒”,这里用来表示欢呼之意。

活动设计:我们可一手划圈甩动,并体会用大声吓观从的声音来歌唱,从而体会内心的欢呼之情。

6、师:《举杯祝福》是祝福什么?

生:祝福家乡人民幸福安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7、师:同学们说说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件令国人骄傲的大事?生:(自由作答)

8、同学们有了情感的共鸣,感觉内心像大海在翻滚。

活动设计:演唱时可先把双手交叠在胸口,再慢慢往前拉,感觉由内而外的激动之情。

9、请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流畅富于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音乐知识——调号

1、对比简谱与五线谱中的调号。

2、调号的概念。

3、唱C大调与G大调音阶,对比感受。

4、课堂练习:视唱练习(1)(2)条。

(六)编创与展示

1、新疆乌兹别克族人民有歌必有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舞蹈动作,上台展示。

2、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教室里边唱边舞。

(七)课堂小结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要求学生课后背唱歌曲《举杯祝福》并收集新疆的民歌,下节课展示交流。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

2.歌曲《红旗飘飘》。

3.歌曲《国旗颂》。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17:

③ 打节奏,认识节奏名称

④ 播放录音

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⑤ 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⑥ 纠正错误

3、认识力度符号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4、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1、观看升旗仪式

2、小结

学生看屏幕资料:义勇军进行曲》由中国诗人田汉作词,中国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此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正式国歌。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弱唱

急换气的方法解决,唱一唱。

X X X XX

X X X X X

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学生演唱

请学生将力度符号标在合适的地方,唱一唱。

学生唱国歌

了解国歌

教师做示范

学习节奏,帮助填词。

有助于学生演唱

有错给于纠正

巩固

加深学生印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54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