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实用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实用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一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例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算式,通过用圆形纸片直观表示两个加数,利用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动作直观说明计算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也能解释清楚算理,部分学生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济源市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2、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通过练习题,找找规律,最后看看学生自己有什么发现。由于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例题的算理,因为学生对算理理解的比较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3、存在的不足:
(2)练习中的题目,增加一些情景题,或许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今后努力的方向:
(1)更加深刻的分析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点。
(2)设计好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有备学生。
(3)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4)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二篇】
前面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并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在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较多。分析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分数大小的直观经验不足。如果强迫其用总结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判断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把学生培养成“做题工具”。
挖掘教材潜藏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潜藏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会提出的3个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积累直观经验为抽象思维打好基础。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永保学习兴趣,这样就可预设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更完整。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提出3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这3个问题涉及3个知识点。围绕这3个问题的解决完成了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由于第1个问题的探究铺垫,使学生在解决第2、3个问题时能轻松完成,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品尝到了自主获得成功的快乐。
2、在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时,我有意放慢脚步,让学生观察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异同。这样做既让学生明白只有“同分母分数相加”才可以这样计算,同时也在有意渗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结论的一般方法,还在为学生将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探究策略打基础。
3、在教学难点“1减几分之几”时,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很自然而然的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x-《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算出剩下的,在此时我点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就是所分的那个整体。我们常常把这个整体表示为“1”。紧接着我又利用教具举例,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了整数“1”和分数的关系,并且明白了在“1减几分之几”时怎样计算。
1、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语言不够严密。在探究“同分母分数相”时,我是用“猜想-验证-证实结论”的方法来进行的。在应该是猜想的时候,自己却直接得出了结论。尽管后来也用例子进行了验证,但总归掩饰不住得出结论的鲁莽。
2、放手不够。为了让学生很顺利的理解算理,我在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之前已经加深了学生对“每一份都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的训练。所以在学生看到两份说成《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时,已是顺利成章。而自己还在追问,后来再复述“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2份就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这样的后果是既浪费了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松弛,注意力分散。
通过本次教学使我觉得,自己在备课上还不够细致,课堂语言还需锤炼。今后在使用教材上要再大胆一些,备课时吃透课标,结合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学生的学情、兴趣,优化整合教材;在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质课堂。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三篇】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1、充分利用主题图,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学得较好。
教师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分别提出:1、猪八戒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2、猪八戒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3、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这就为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引出了课题和内容,致使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我也就是利用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2、把握起点,合理定位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这些孩子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8是2个1/8,1/8是1个1/8,合起来是3个1/8。当算出2/8+1/8=3/8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老师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图、实物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可以直接教学例2,利用学生提出的“猪八戒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进行例2的教学,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也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降低认知难度。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四篇】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分吃苹果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中,从例1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学生拿小正方形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最后引导大家总结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黄、白小正方形各十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份呢?4份呢?
1.同学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意见。
2.学生拿出学具四枝。
1.填空。
(1)里面有()。
2.每人吃一份,三个同学一共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你会解答吗?
3.导入新课。
铅笔摆一摆、分一分、说说。
3.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个,里有()个。
(2)7个是,4个是。
(3)就是()个再加上()个,结果等于7个,也就是()。
答案:(1)4。
2(2)(3)5。
2.算一算。
4.一张餐桌长1米,宽710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答案:(米)。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出示教材第96页例1的情境图。
1.老师:仔细看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算式?
老师板书:
我会列式:
讨论思考:
18+28得多少呢?为什么?
老师板书:
二、自学同分母分数减法。
1.自学教材第96页例2的情境图。
2.观察后动手操作。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
一、1.学生1:它们在吃西瓜,哥哥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
学生2:哥哥吃了两块,是这个西瓜的。
学生3:弟弟吃了一块,是这个西瓜的。
2.学生回答。
我提的问题是: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同桌拿出小正方形摆一摆。
4.学生汇报:
是1个,是2个,+也就是1个加上2个,一共是3个,也就是。
二、1.学生按照要求打开书本自学教材第96页例题2。
2.用正方形摆一摆。
3.同桌交流。
4.独立思考后再交流意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黄色的占5份,就是5个六分之一,去掉2个六分之一,还剩3个六分之一。即。
三、学生交流:例题1是分数的加法,例题2是分数的减法。都是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
四、1.认真观察。说意思: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拿走一份,还剩几份?
2.交流得出:1-=?
3.操作: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撕掉一份,还剩3份。
4.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1:可以看作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1表示这样的4份。
学生2:1可以看作4个。
学生3:4个减去1。
说明这个图意吗?
板书:
三、讨论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
2.汇报。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四、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3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的演示过程。并说说演示过程的意思。
2.讨论列式怎么计算:
1-=?
3.分组操作实践。
4.汇报交流:
老师板书:
5.组织学生交流怎么把这道题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减法,交流后汇报。
老师小结:把1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个是3个,就是。
5.组织学生交流后得出:把被减数1转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教材第98页第1、4题。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课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学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师点评和总结: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五篇】
1、使学生会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1/3○1/21/6○5/61/5○1/8。
4/7○7/71/9○1/13/3○2/2。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p102第5题)。
3、谈话导入,揭示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101第3题。
(1)指名读题,说一说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2)指名解决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生交流点评,集体订正。
2、完成p102第4题。
(1)指名说题意然后口答。
(2)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3、完成p103第8题。
(1)观察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没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2)指名计算,集体交流反馈。
4、完成p103第9题。
(1)分小组试一试、剪一剪。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5、完成p103第10题。
(1)生独立完成,看能填出几种?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102第6题。
2、学生完成p102第7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六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例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算式,通过用圆形纸片直观表示两个加数,利用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动作直观说明计算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也能解释清楚算理,部分学生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济源市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2、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通过练习题,找找规律,最后看看学生自己有什么发现。由于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例题的算理,因为学生对算理理解的比较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3、存在的不足:
(2)练习中的.题目,增加一些情景题,或许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今后努力的方向:
(1)更加深刻的分析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点。
(2)设计好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有备学生。
(3)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4)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还可以直接教学例3,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具体环节如下:
1减几分之几。
1.师:刚才大家已经算出哥哥、妹妹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八分之三,那么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让学生明确一个蛋糕该用多少来表示)。
2.思考并讨论:怎样计算?
3.汇报交流:
(1)让学生说出“1”在这里表示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2)思考:八分之八—八分之三=?学生可能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还剩5块,也就是八分之五。也可能说出,8个八分之一减去3个八分之一是5个八分之一也就是八分之五。
剩下的八分之五你打算怎样处理?能编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在1减几分之几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明确了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这一部分可以作为练习来处理。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七篇】
上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通过教学及课后反馈,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有以下二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其实在一年级时已经有初步接触,孩子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先放手让他们说说“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而后再让他们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动手验证所知道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是不是正确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
2、充分创设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母亲节来创设情境,即女儿送来了贺卡和丝巾,请学生猜猜贺卡是什么形状?从而通过拉一拉和推一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接着请学生帮忙,帮我把长方形的丝巾变成的正方形丝巾,学生兴致极高,很快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理解如何将一个长方形变成的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还适时的渗透感恩母亲的思想教育,这样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我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情境意识强烈的题目和问题。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下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在验证长方形与正方形边与角的特点时,留出的时间少了一些,有的同学操作上还来不及,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所得到的结论是听别人讲的而不是自己探究发现的。再如课前有的学生说屏幕和音箱的面是正方形的,我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告诉学生:学完了这节课你就知道他们是不是正方形了。可是课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对这个问题进行回应,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第八篇】
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几节课的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举例的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师:陈老师刚才在来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的标志(师出示宝马车的标志),
改成你能在这个标志里找到分数吗?(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的2/4。)。
3、师:陈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6。生2:吃了3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3/6,吃4份的话就是它的4/6。生3:全吃完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看到黑板上的2/6和3/6你还想到了什么?(2/6比3/6小,分母相同……)。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个数学问题呢?
3、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你怎么来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说法呢?(证明自己的方法)。
4、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汇报并说说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先吃掉2份,就是它的2/6,又吃掉了3份,就是3/6,合起来是5份,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的。
(出示折好的纸:)2/6是2块,3/6是3块,一共是5块,所以是2/6+3/6=5/6。
师:2块是几个1/6。
生:2个,3块是3个1/6。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5个1/6是5/6。
师:有没有画图的呢?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的图。(实物投影展示)。
6、另外的你们会算吗?比如1/6+3/6(5/6)。
说说你的想法(1个1/6加上3个1/6就是4个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小结到算理上:2个1/6加3个1/6是5个1/6,就是5/6。
7、说的真好!你可以从黑板上自己找两个分数相加看,也可以自己写两个分数加一加。
口头汇报,抓住加起来超过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讲讲为什么不是1/7,讲讲道理。
三、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1、那谁来计算4/6—3/6,谁来说明一下方法。
同样的道理,4个1/6—2个1/6就是2个1/6就是2/6。
2、你能从黑板上挑些分数写一些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汇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计算的,(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就可以了)。
4、一个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师:一块巧克力我们用什么数字表示?(用1表示)。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生:1—1/4=4/4—1/4=3/4。
把1看成4/4,4个1/4减去1/4等于3个1/4,是3/4。
小结:计算用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把1看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
1、计算。
五、课后总结。
1/62/63/64/65/66/6。
2/6+3/6=4/6—2/6=。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