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狼》教案【汇编4篇】
【导言】此例“狼 《狼》教案【汇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狼》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复述故事大意。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揣摩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积累课文作家作品知识:
⑴ 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⑵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⑶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2、扫除字词障碍,读文。
二、新课
1、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
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中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2、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⑴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⑵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缀窘苫蔽弛眈瞑
隧黠
⑶ 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⑷ 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⑸ 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 指出用法:止 犬 洞 隧
② 理解字意:去 股 盖 耳
③ 理解词意:少时 顷刻 变诈几何
④ 辨析字意: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恐前后受其敌。
3、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⑴ 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⑵ 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⑶ 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4、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⑴ 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1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⑵ 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 读出轻重。
② 读出快慢。
③ 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⑶ 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
课文语言的话。
⑷ 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三、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四、课堂小结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五、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1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附板书
狼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狼》优质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分析文中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重点)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请同学将自己准备的“奇异”的故事(事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讲给大家听,然后教师讲《狼》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行(zhuì)大窘(jiǒng)苫蔽(shàn)
尻尾(kāo)假寐(mèi)黠(xiá)
2.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②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③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一词多义
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①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想要)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②前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③敌盖以诱敌(名词,敌方)
止有剩骨(仅,只)
④止一狼得骨止(停止)
投以骨(介词,把)
⑤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两只狼)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
⑥其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积薪)
其一犬坐于前(代词,指另一只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4.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5.背景链接
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内容:
1.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的识记。
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懂课文,把握大意。
(二)疏通文意并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梳理文句,并且质疑。
2.教师答疑并点拨:
①“缀”,这里引申为紧跟。
②“投以骨”,把骨头扔给狼。(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③“骨已尽矣”,也可说成“骨尽矣”。
④“顾”,看,视。
⑤“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是覆盖、遮盖的意思。
⑥“奔倚”,表示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⑦“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这里引申为“解除,卸下”。
⑧“犬坐”,比喻坐的姿势像狗似的。
⑨“隧入”,从通道进入。
⑩“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让学生作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3.讲解词性活用。
①洞:名词作动词,挖洞。一狼洞其中。
②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其一犬坐于前。
(三)学生自己试着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
(四)指导学生朗读并熟读成诵。
1.注意朗读节奏:
(1)读出轻重。
(2)读出快慢。
(3)读出抑扬。即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2.朗读: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诵读:
(1)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分层诵读法。所谓“分层诵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能够流畅地背诵。《狼》这篇课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写狼写人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指导学生找出段内层次,画出停顿的地方)
(2)教师示范
(3)学生诵读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板书设计
1.识记积累词语。
缀、投以骨、顾、苫蔽、奔倚、弛、犬坐、隧入、意暇甚、意将隧入
2.词类活用。
(1)洞(2)隧(3)犬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接下来,我们一起对本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学习指导
(一)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性的阅读,读一段,评一段。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学生讨论,对第二、三、四段进行评价。
点拨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转折。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故事(第一、二、三、四段);第二部分议论(最后一段),点明主旨。
(三)讨论探究。
1.课文写了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课文中找出较量双方各自拥有的不同的客观条件,并加以分析。
点拨从时间、地点、力量悬殊以及物资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分析。
2.双方在主观态度上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较量?(从课文中找出,加以分析)
点拨(1)屠户投以骨,再投骨,直至骨尽;两狼并驱如故,缀行甚远。
(2)屠户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狼前后夹击,欲置屠户于死地。
3.双方的较量可谓斗智斗勇,看看屠户和狼的“智”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说说理由。
点拨屠户懂得借助外在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以及化整为零,用一一击破的方式克敌制胜;狼懂得用分散注意力、前后夹击等方式战胜对方。
4.狼很狡猾,也善用心计,较量的结果却是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你认为狼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点拨从“狼”得骨后仍缀行不止进行思考,抓住其贪婪、凶狠的本性加以分析即可。
三、板书设计
遇狼狼:缀行——狡
↓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狼第一部分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第二部分——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蒲松龄的故事
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蒲松龄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旁边,摆个茶水摊,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过往的行人:
“歇歇脚吧,喝口水,抽袋烟。”
“谢谢啦。您这茶水多少钱一碗?”客人问。
“水随便喝,烟随便抽,不要钱。”
“噢?有这么好的事?”
“不过,您要是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就请讲给我听听。”蒲松龄诚恳地说。
客人奇怪地问:
“您这么爱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呢?”
“讲什么都行。”蒲松龄爽快地说,“当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欢迎。我最爱听奇闻。宋朝的苏东坡,不就喜欢听别人讲鬼的故事吗?我跟他一样。”
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他们中间有外出干活的汉子,有做买卖的商人,还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见多识广,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龄都听得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等有了时间,再编成完整的故事。
《狼》优质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顾、犬坐、洞、隧、意、弛”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2.顺畅诵读。
能力目标
1.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就文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积极发表见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篇幅短小,情节引人入胜,脉络清晰,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蒲松龄的风格,易于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充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味。
2.探究发现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品味内容的精妙,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学生抢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识记重要字词。
多媒体显示:
注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试读,注意体会诵读的语气节奏。
诵读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写屠户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多媒体显示:
用“/”标示句中语气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3.学生分组诵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句,把握课文大意。
教师点拨要点:
(1)缀行甚远:缀,连接,句中是紧跟的意思。紧跟着走了很远。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
(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词。“一狼得骨止”中的“止”是动词,停止。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后”与“前”为时间副词,表时间或顺序的先后,所以正确的理解是: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5)“弛担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句中用的是引申义,“卸下”。
(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中“意”指内心的盘算。
(7)“其一犬坐于前”,“前”为方位名词,面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应理解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现代汉语中“鱼贯而入”“狼吞虎咽”中的三个名词均属这种用法。
4.学生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师示例: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5.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评价式阅读。
(1)从屠户的角度把握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学生讨论,对二、三、四段进行评价,发言内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2)指导学生以狼的角度评价课文。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的是两狼跟踪。
学生思考,发言如下:
第二段写两狼穷追。
第三段写两狼逼人。
第四段写两狼被杀。
(3)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如故事波澜,表现手法,情节结构,形象塑造等组织学生小组读评,教师组织交流。
分组评价,小组代表发言内容归结为:
第一段:文章开门见山,写一屠遇两狼,这是一个险恶的环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见,屠户身单力薄,一开始就造成强烈的悬念,扣人心弦。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第三段:屠户在情急中,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第四段: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第五段:这是一个议论段,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点化中心。
(4)从揣摩语言的角度评价课文。
请学生运用跳读的方式速读全文,先用波浪线标示美妙的'语句,然后用“……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的句式组织语言,在班上作精彩发言。教师示例:“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险恶用心。
“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
“又至”——复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贪婪。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狡诈阴险。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伪装轻松善良,实则暗施毒计,企图麻痹屠户表现其狡诈的本性。
“眈眈”——写出狼的凶残目光。
“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击。
“转视”——写屠户的警觉,引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幕。
“屠暴起”——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数刀”——表现屠户毫不手软。
“顾”“奔倚”“弛担”“持刀”——表现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
四、合作研讨,深层体悟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后自由诵读,思考:
(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并在班上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归结整理:
(1)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异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2)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以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2.学生熟读成诵。
五、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4、5语段,完成题目。
多媒体显示: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粗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4)屠自后断其股( )
(5)盖以诱敌( )(6)久之( )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言:“我是鬼”。D.恐其变化,唾之。
3.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_________,狼的本性__________。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的__________。
5.“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6.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图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像狗一样(3)打洞(4)大腿(5)表原因,“原来是”(6)音节助词,无实义(7)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3.(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2)目似瞑,意暇甚。神态描写(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作描写
4.屠户杀狼勇敢警觉狡诈阴险高潮和结局
6.一只狼坐于前,诱敌;另一只狼打洞,从背后攻击屠户。
7.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对《狼》一文的学习,我们注重运用评价性阅读。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评价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评价能力本身有不同层次,文章高远的立意,别具匠心的构思,有所领悟,是一种评价;对一个有特色的词或句子的体会,也是一种评价;就课文的片段、词句谈谈感受,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对于如诗、词、散文等精美短文,评价性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大胆尝试运用。
七、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的启示之一是: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假如有一天你在汽车上遇到了抢劫犯,你会和别的乘客一起抗争吗?请展开想象,设定情境,写一个斗智斗勇的小片段。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习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chān偷看),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 裂云。
(1)请阅读选段,再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见巨蛇围如碗”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看见一条大蛇盘围起来有碗口大。
B.看见一条大蛇围着一个大碗。
C.看见一条大蛇身围有碗口粗。
(3)姓张的人刚看见大蛇翻转摆扑,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控制着它。但是细看却一点看不到什么。这是为什么?
(4)这只螳螂很有些智慧,主要表现在哪里?
《狼》优质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A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2.预习短文两则
B3.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说写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