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76996

【导言】此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

教学目标 :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 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 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 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2.《未选择的路》

①教师引导: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学生读诗,可分组读,齐读,范读。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

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学生提供思考题,学生自由或分组讨论后,再课堂上交流,教师可以总结,也可点到为止。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④练习 与思考(可以作为家庭作业 让学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课堂小结:教师:《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学建议

一、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教师可以做些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店里普希金的诗集很多,图书馆也不少,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的阅读。

二、《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恐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对此要重点加以讲解。

三、给学生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XX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3.简析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诗人也许知道,这样的路是平淡的,没有挑战性的。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4.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5.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6.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课后练习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

课后反思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要以读促悟,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文本,再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文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思想的启示。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是我们上课的依据,同时,语文教学也要处理好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好教材是呈现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文是1篇俄国的诗歌,作者用清新流畅的诗句和平等自然的语调,诉说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课,了解所教授的学生是关键。我们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外国文学有一定接触,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对外国的时代背景了解甚少。该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对普希金这样大家的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得不够深刻。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优势,可以借此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其人以及他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学生能够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3.能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领悟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普希金其人以及他的作品,能够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这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联系旧有的知识的方法进行导入。我会用已经学习过的作品作为切入点导入本课: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一起跟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了一遍,游览了鲁迅先生记忆的一角。认识了百草园中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长妈妈的生活小事,看看她是一位什么样的长者。这样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知带新知,学生易于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介绍背景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因为普希金是大家,而且,学生对其并不熟悉,所以,我将把普希金的简介作为导入本课的切入点。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展示普希金的画像和简介,并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读,加深学生对普希金的了解,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哲理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从标题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2.你认为阿长有什么魅力?对鲁迅先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思考之后进行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并向学生明确:文章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阿长,也就是长妈妈,着重写了她和《山海经》的故事。依据课文内容,我们还可以知道阿长给作者买来了心心念念想要的《山海经》,这让儿时的鲁迅深受感动,是鲁迅先生记忆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从宏观上留下一个印象,方便后文对本文的学习。

(二)了解思想,感知倾向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当时的普希金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明确:普希金一生倾向革命,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后,普希金被“谋杀”了,当时他才三十八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然后,我会请学生听名家的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境,走进情境之中。诗歌毕竟是需要大量吟诵的,通过名家的朗诵,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三)深入研读,走近诗人

接下来,我会再让学生朗读,朗读过程中,感受诗人的谆谆教诲和乐观的精神,并结合资料进行思考,普希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了这样一首诗。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并明确: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进而,指名读,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本诗,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普希金说到的这种情形。当时抱有怎样的态度。普希金建议我们抱有什么态度。设计这个环节,以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明确: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形:考试失利,与父母的矛盾,想做的事儿没有条件等等,当时,有些抱怨、悲伤,甚至沉浸在自己编织的阴霾里走不出来。没想到普希金已经经历过这些感情了。他建议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相信未来。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也要保持乐观。

经过以上两轮对诗歌的朗读和分析,我会让学生在小组内,带着自己对本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争取背诵。组员进行点评,给予建议。然后,组内讨论:本诗像妈妈的唠叨一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讨论后明确:本诗虽然是说理诗,但作者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很生硬地说理,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读者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最后,全班齐读,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人生的哲理。

(四)巩固拓展,读《致大海》

普希金有很多作品,而且,意蕴丰富,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素材。为了加深学生对时代背景、诗人思想的理解,我会选择一首相关的诗歌——《致大海》,进行对比阅读教学。这首诗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大海当为知音,向其倾诉自己对自由的追求,感情沉重缺有变化,读来让人激动不已。请同学们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在最后会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了普希金的生平以及思想倾向,读了他的两首诗歌。知道了他对暴政的反对和对自由的向往。也深深地认识到:在遇到黑暗时,不要悲伤,要乐观。在激发了学生内心情感之时,我会让学生写出想对普希金说的话。下节课跟大家分享。

五、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

②仿写诗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中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仿写诗句

学法指导

联读法,合作探究法,诵读赏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俄国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中品悟面对人生的道理。(师板书课题)

二、序曲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PPT2呈现)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仿写诗句训练

(二)走近作者(PPT3呈现)

①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②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③ 20xx年曾参观他的纪念馆并亲笔题词:“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

④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三)背景介绍(PPT4呈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写的哲理抒情诗。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昔日的回忆(PPT5呈现)

一位说“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三、第一乐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PPT6呈现)

(一)美美地读(PPT7呈现)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读出味道。

老师提示:1.感情朗读法。本诗朗读的基调有二种:第一种是深沉的,第二种是明亮的。第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深沉平稳的。第二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是明亮的。以此类推。学生齐读。

2.内心独白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扛不动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励大家的心情。学生齐读。

(二)美美地背

要求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进行朗诵式背读,\\背诵格式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最后说朗诵者:某某”。背诵无误给予表扬。

(三)美美地品

老师问题: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1.先静静思考,再与同组同学交流。再用简练的语言公开交流。

2.提问5-8位同学。

老师总结:

(四)概括启迪(PPT8呈现)

问题: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迪?用两个词概括。

学生思考讨论,畅谈启迪。

老师明确:要乐观,坚强。

(五)角色朗读

老师提示:本诗是舒缓的节奏和亮丽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的,先看一看,男生读什么,女生读什么。学生按照大屏幕提示进行演读。

(PPT9呈现诗歌)要求:1.男女学生交替,一句一换;2.男声舒缓,女声亮丽

四、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宫玺)(PPT10呈现)

(一)教师朗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PPT11呈现诗歌)

1.提问:静静思考诗中有哪两个词的含义需要好好咀嚼和体味?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总结

(二)概括启迪

问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呢?两个词概括。(PPT12呈现)

要求: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提问3-5个学生回答。

2.老师明确:要踏实诚实。

五、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PPT13呈现)

(一)诗意地仿写(PPT14呈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要求:结合生活体会自由写诗,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话写诗,续写三句诗或五句诗。

(二)展示才华

要求:1.同学联系生活,自由书写。

2.同学深情朗诵,老师评点。

(三)分享老师的诗歌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把旧日的伤痛抛在身后,眼睛永远注视着前方,黎明的彼岸已经不久。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新的美景在向我招手,我欣喜地拥抱回来的时光,把两步并作一步走。

(四)美诗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PPT15呈现)

要求:学生迅速看一遍,齐读。

(五)概括启迪(PPT16呈现)

问题: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提问: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提问3-5个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要自信、自强

六、尾声(PPT17呈现)

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总结本课,评价同学表现。(同学们在课堂上读得好,品得好,写得更好,表现秀的小组是 )

七、课后提升(PPT18呈现)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写1篇300字的短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07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