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0310

【导言】此例“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优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是重点,感悟课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板书“关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读课文,全班参与评议。

(三)学习生字

1、组自主识字。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教师巡视。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怀周恩察握镜段;朗聚神灿烂幸福。

“恩段神灿烂”的韵母是前鼻音,“镜朗幸”的韵母是后鼻音,“周察神”的声母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4、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认记:怀恩握灿烂。

②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察。

③熟字换偏旁认记:神。

④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竖撇横折钩,内藏土和口;翻开百家姓,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连连,家家户户过大年,把它倒贴门上边。

5、巩固识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反复与生字见面。

②小游戏,考考你。

③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熟读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之处。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小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视察、聚精会神”两个词语。

5、分小组朗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指导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五)拓展活动

讲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六)作业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集关于周恩来的事迹。

语文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学习生字新词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4.课文主要写什么?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4)感情朗读5-7自然段。(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三、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

语文课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所提供词语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编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编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媒体

[课前热身]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先后出示小鸟,小猴子,狐狸,老虎的画面,相机提问:看到小鸟,你能想到什么?看到小猴子呢?看到狐狸和老虎你又能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

出示三组词语

铅笔,橡皮,小刀

小溪,河流,大海

眼睛,耳朵,鼻子,嘴

引导学生说出看到这三组词语发现了什么?

创设问题情境:由这三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不能编出一个故事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组来试一试,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组织同学汇报: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编出了什么故事?

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的要点:(1)有情节(2)有意义。

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大家通过以上三组词语编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用提供的词语,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

指导学生怎样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编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教师点拨,总结: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师: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

总结: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

自由词语,归纳出这三组词语分别属于文具类,自然界中的水,人体的器官。

独立思考,尝试选择一组词语,根据其内在联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提供好方法。

同桌互相讲编出的故事。

学生独立习作。

讲 评 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出了许多有趣儿的故事,真称得上是故事大王了。现在,咱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编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习作写得好?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推荐卡,你们先在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大家讨论讨论,选出1篇或两篇比较好的,再由一个同学执笔,把大家对这篇习作的想法,看法,填在推荐卡内,一会儿,让全班同学欣赏。

好了,现在小组同学开始合作吧!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各小组同学来汇报学习成果。

生汇报。

师:刚才,大家一起分享了各组推荐的好故事。我觉得你们编的故事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儿,老师在读你们习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1篇写得挺有情趣,挺有创意的故事,我们请小作者来读一读。

生读习作《才艺大赛》。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对这篇习作的看法?

生集体评议。

师:老师还想让大家看1篇习作,(出示习作)这个故事很完整,也很有意义,但是读起来干巴巴,没趣,我们一起来帮他改一改,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评议。

师:组织同学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哪处做了修改,这样改的好处。

师:修改了作文后,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师: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修改习作。

语文课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毛泽东看来,古代帝王缺少“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也有必要补充一些“风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1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请学生找出以下语言知识点,教师疏通重要词语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圆凿。

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

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2)同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动,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形——动,加长。

固前圣之所厚形——动,推重。

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伤。

鸷鸟之不群兮名——动,合群。

谣诼谓余以善淫动——名,纵欲之事。

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压抑。

(3)特殊句式

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无标志词。

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介词“于”。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谣诼谓余以善淫状语后置。介词“以”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介词“以”。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助词“之”,还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一词多义

虽: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虽然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

修:余独好修以为常美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改

(5)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无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出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是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3.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4.诗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外在形象?

明确:(略)

5.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四、理解文章

研读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明确: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反衬奸佞小人的嫉恨,揭示自己的高尚道德。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明确:用“绳墨”比喻准则、准绳。整句诗在于揭露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比喻的运用使这种表达更形象生动。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明确:全句诗均在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外形。这种用“服饰”与“佩饰”的描写,暗示自己品行、道德的追求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展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能力提升

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再读课文。文章如此动人,除了真情实感,还得益于语言,你认为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如:蕙纕、兰茝、峨眉—高尚德行,灵修—怀王,众女—小人,绳墨—准则,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时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探究

你赞成屈原投江自杀这一举动吗?(在班内辩论,言之成理即可。)

七、小结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疾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震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八、作业

课下熟读《离骚》全文以及译文,背诵诗中的名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4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