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种教学方法【优质5篇】
【导言】此例“教师的三种教学方法【优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篇】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教师自身的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尤其是我在研究小学英语分组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学,教师的位置转换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导向”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科技的出现与运用,英语语言也在发展变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感受时代信息,接受新知识。在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随时反思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适时调整,使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二、了解研究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课堂上多给学生机会锻炼动口能力,更多地让他们参与到其中,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等,必能使他们的兴趣盎然。还有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了解到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声音也太小,以致于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清楚;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次,我明白了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于是,我开始了解并分析我班学生的情况:一方面,我班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一开始就采用较深的全英授课,同学们还无法适应。另一方面,虽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中下层面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还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三、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求实效,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1、亲和力
我们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既要正视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民主、
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用名人轶事,滴水穿石来鼓励学生勤奋苦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运用微笑教学,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亲和力的强弱,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它包含了教师的品德、资历、才能、情感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等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时,就会对学生产生自然性影响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的语言
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要丰富有趣,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未达到一定水平,盲目追求全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教师讲得热烈,学生不来劲,就像云里雾里坐飞机。如果我们英汉结合,偶尔穿插一些笑话、幽默,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因此,课堂语言的使用要适当使用母语,从英汉交叉,到全英语教学。一定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接受,又有所提高,要讲求实效。
英语是语言。因此,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晨读和早读我都坚持下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讲解,让学生及时消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分析得失,经过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更好地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如何提高教学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二篇】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 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 、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 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十几年来 ,各地同仁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 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 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 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 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笔者拟就此略抒浅见,以请教于同仁及方家。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 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 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吕淑湘先生也曾说 :“教学法允许不同,可以是教法不同而效果都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优劣得失的唯一标准。两位大师都强调了“教无定法”,强调 了根据个人实际和教学实际去选择适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 、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 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 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 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 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 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 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 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做到“知己”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 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 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 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 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 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 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象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 ,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 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 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 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 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 选择。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 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 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 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择。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做到“知彼”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 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 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 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 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 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括前任教师 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 了解和必须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 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 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 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 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 对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 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 ,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 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育 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 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 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 ,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 、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 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 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 ,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 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 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 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三、语文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制约也是不能忽视的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尤其是语文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变动多 ,这就使语文教材促使着语文教师随教材而动,时时修正选择教学方法。吕淑湘先生历来认为,教法应根据教 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我们不顾及教材实际,只是千篇1律,一成不变地固守陈规,不对教法进行适 当的选择,恐怕不只是使教学失去生动性、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甚 至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与教学目的的距越来越远。
语文教材,它的知识含量和能力要求含量是极为丰富的。整个语文教材从内容上讲,有语文知识、写作知 识和古今文体篇录,而且每一类里边又包含许多小类。如果我们都采用某一种的教学方法不加区别地去进行教 学,那肯定是不行的。另外,从语文教材的要求上来讲,语文教学不但要求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 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且要求我们联系课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 道德观念,同时还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这也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 求,因此,面对这些要求我们自然不能在同一教学模式中抑或是自思自悟的感知中去实现,而是要针对不同内 容、不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几种方法的融合。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对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单元目标教学 法的实施,也可以进行单篇目标教学的尝试;可以是两篇课文并起来,进行相似点、不同点的比较教学,也可 以是单篇课文的质疑讨论或讲读式的教学,或是学生在老师指点下的自学,如此等等。当然,要达到这一点, 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要对教材烂熟于心。这样,教师的一双眼睛才能从教案和课本中解脱出来,始 终专注地高效率地扫瞄讲台下那一双双眼睛,这时,你的注意力不仅是集中考虑授课,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思 维。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学习,哪个学生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从学生的神态中看出各种反映,随之机智地调整 讲话速度和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与学双方思维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实现教 学的最优化。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认真地研究教材同研究学生一样重要,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和前提,是不能忽视的。
四、环境影响也是对选择教学方法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的因素
教学环境包括大环境(即社会环境),也包括小环境(即校园环境),这多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方法的选 择,都起着大小不等的制约作用。
大环境包括社会发展趋势及对教育的要求,社会氛围及社会风气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等等,既有正面影响, 又有负面影响。
从社会发展趋势及对教育的要求讲,整个世界,整个国际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竞争、科技竞争、能力竞争 的时代,这个时代就需要教育来加以支持。从整个世界看,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共同趋势,表现在:(1) 在教学观念上,语文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2)培养方向上,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兼容并包;(3)教 材编写上,分科、 综合并存,有向综合发展的迹象;(4)训练体系上, 主体依然是阅读中心与写作中心;( 5)阅读教学上,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紧密结合;(6)写作教学上,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补充。不难看出,能力和运用成为各国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与之相适 应,国际上出现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新的理论体系、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以控制论为依据的程 序教学法;以系统论为指导的范例教学法;以无意识心理倾向和超级记忆研究为基础的暗示教学法;以布鲁纳 的认识结构理论为根据的发现教学法;以赞可夫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新教学体系。此外,还有苏霍姆林斯基和 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等,这些都对我国产生影响。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的深化,对人才 素质需求的提高,也对教育教学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所有这些都在促使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负诱导作用。如中招考试对初中语文教学,高招 考试对高中语文教学,都有直接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去贯彻教学原则,不管这些情况多么不利, 仍然能够使它朝着对教学有利的方向转移。只有能够做到这一条,才算是把教学法讲活了”。
社会环境影响着教学,校园环境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这主要是指学校领导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先进与陈旧 ,整个学校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态度看法,这些都直接地制约着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所以,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不可能不顾及到教育环境这个因素的,我们需要的是:克服不利因素,利 用有利因素,选择与我们适用的、顺应形势需要的语文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哪一位语文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而且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 出发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认真备教。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 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 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 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第三篇】
一、实施分层备课
做到因材施教备课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障。由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根据学生所处层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对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面,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对于C层次学生,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尝试掌握解题技巧和应用技能,为深入学生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以“平行线的性质为例”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备课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首先,对于A 层次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平行线性质,还要掌握其推理过程,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平行线性质,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C层次学生而言,要求掌握平行线性质,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之,备课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难度控制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离教现象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离教现象”,所谓“离教现象”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偏离或违背了教师的教学要求,导致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显然不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课后不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不巩固,最终导致“难以听懂”的局面。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离教现象”,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究和深思的问题。
要想摆脱这一现状,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正确把握教材特点,掌握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复习“有理数”这一部分时,有的学生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再加上是复习课,所以就产生了“轻视”的心理,为此,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概念部分、法则部分、运算部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找到打开关口的通道,让学生充分认识每个关口应该注意的地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比如,概念部分包括: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等;法则部分包括:结合律、分配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运算部分主要强调:一步错、步步错,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分组讨论之后,可以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学生,让他走上讲台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的复习方式新颖有趣,不但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利用现代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力量来优化教学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无形的数学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是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下对理论知识形成画面感,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旋转知识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逼真地演示三角形的旋转效果图,让学生对三角形在旋转中的各个形态有了直观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初中数学的重点难点时,应善于把知识直观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声音、画面的形式来演示函数效果。在教学几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
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在多媒体条件下,教师合理设计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创设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入海上日出的场景,在海平面这一直线背景下,太阳这个圆不断移动,从而让学生直观认识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动活跃,兴致高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创新,努力改革,探索高效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第四篇】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篇】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启发式或独白式教学,提问主要是是非性提问和陈述性提问,而推理性提问较少,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间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的讲授缺乏足够的反馈,从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无法提高。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含义
关于教学方法的定义有多种,如把教学方法看成是教师与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程序,把教学方法看成是师生互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或是把教学方法看成是教学活动的考虑和实施等,总之,以上定义都强调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借鉴以上的一些解释,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提倡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本主义的学者倡导促进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法,如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道德和性格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则更注重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精确教学和应用行为分析。
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很多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按教学过程将教学方法分为基本的三大类:一是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有口述法、直观法和实践法;二是刺激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三是对学习者学习认识活动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类,有三种程度的方法:第一种是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第二种是能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第三种是能使学生善于探究创造性活动的方法。第一、二种程度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国外的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合同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第三种程度主要有学导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等。按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该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分类,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欣赏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发现法。教学方法的分类不一而足,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也有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师在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对各种教学方法有深入的理解,而不能盲目地把某一种分类法作为标准。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一)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
有关课堂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因而教师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而又很困难的问题,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选择合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呢?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教学方法本身的因素
教学方法利用条件口述法直观法实际操作法复现法探索法归纳法演绎法独立工作方法
(1)最适宜解决的任务形成理论的和实际的知识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注意发展实际操作技能和技巧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形成研究性的技能和创造性态度发展概括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和分析现象的能力发展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形成学习技巧
(2)最适宜解决的教材内容教材以理论性为主教材内容可以直观形式表达课题的内容包括实际练习、进行实验以及完成劳动任务内容过于复杂或过分简单教材内容具有中等程度的复杂性在教科书中,课题内容按归纳的形式叙述在教科书中,课题内容按演绎的形式叙述教材适合于独立研究
(3)相应的学生特点学生具有掌握文字形式的知识信息的准备学生能够接受直观教具学生具有完成实际操作方向的作业准备学生不具有以问题性方式学习该课题的准备学生能够以问题性方式学习该课的准备学生能够进行归纳推理,而进行演绎推理则有困难学生具有进行演绎推理的准备学生已做好独立学习课题的准备
(4)教师应具备的可能性教学掌握这一方法胜于其他方法教师具备必要的直观教具或能够独立制作直观教具教师具备组织实际操作练习的物质材料和教学资料教师没有时间以问题性方式组织该课题的学习教师有时间以问题方式组织该课题的学习,熟练掌握探索性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归纳教学法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演绎教学法具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独立工作的教学材料和时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具体教学中也有利有弊,可以为达到某一目标很好地服务,但同时又可能妨碍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扬长避短。发现法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创造力,但有费时费力的缺点;讲授法对概念教学很有用,但却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该方法的优势和短处,选择最能发挥其作用,能够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方法。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比如,近年来小组讨论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的优点很多,若设计合理、组织得当,则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若组织不好,小组讨论就可能演变成少数人漫无边际的争论,这种所谓的讨论常常是无结果的、低效的。教师只有在了解各种教学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最佳的选择。
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学科性质不同,其适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语言类的语文、英语等学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练习法;物理、化学涉及实验较多,则适合采用比较直观的演示法和实验法;而数学侧重于严密的逻辑推理,使用练习法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即使是同一学科,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别。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采用发现法,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示范模仿法和练习反馈法较好,情感领域的教学内容则更适合用欣赏法和强化法。
3.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其智力、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所在班级、学校的班风、校风各不相同,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那些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态度的教学方法。
4.教师本身的素养和个性特征
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教师,其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性格气质各不相同。由于自身的差异,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显然也不同。一个和蔼可亲、平常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使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平常总是板着脸、表情严肃的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能根本无法放开手脚投入到活动中去,当然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善于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和现有的实验设备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是教授同一内容,若采用不同的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同时,实验设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的骨学部分时,最好使用演示法,这就需要有幻灯机、投影仪或是电脑等设备;若是用实物演示,也要有实际的物体,如骨标本、模型、挂图等实验器材。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就无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
我们知道,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使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呢?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服务,而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立足点,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习惯和常用的方法,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真正起到激励、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2.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更多地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智力因素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就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因素,如动机、态度、兴趣、价值观等。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和设计那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的方法。
3.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当前有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很强的依赖性。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动脑筋去思考,只是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这样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无法促进其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为目标,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教学生如何进行批评性的学习,如何进行分析、选择、筛选。这样,学生就算离开了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也有能力进行自我提高,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其优势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比如,一堂英语课,可能既要用到讲授法(教师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规则),也要用到演示法(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以及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等。教师应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地结合运用,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实例
(一)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使用范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范例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内容或潜在的内容为学生所认识,引起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它们的兴趣。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不再局限于讲课时间范围内,使课堂教学可以打破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也可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范例教学法有三个基本原则:(1)基本性原则,强调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规律,主要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则和规律等,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2)基础性原则,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深化的新经验,建立一种新的思维结构,促进其智力的发展;(3)范例性原则,即通过精心设计或挑选的范例使教学达到基本性和基础性目标的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能使学生以点代面,举一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鸭──适宜于水中生活(德国基础学校三年级的内容)
上课了,教师拿出一只塑料鸭子,放进讲台上一个玻璃水槽中,孩子们可以看见一只大白鸭悠然自得地浮在水面上。教师请一个学生用彩色粉笔沿着水面在白鸭身上画线,然后教师把塑料鸭拿出水槽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鸭子身体在彩色线以下部分(即鸭在水中的部分)像什么?许多孩子都争着回答,“像一艘船”。
教师又取出一块与鸭子一样宽的`木板,用手推着木板在水槽中前进,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一个孩子立即回答说:“当木板推进的时候,在水槽中掀起了波浪”。教师又将塑料鸭放在水中同样推着前进,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水槽中没有波浪,只见水流平稳地向后面流去。这时候教师提示,鸭子的内脏集中在身体的后半部分。孩子们通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得出了一个结论:鸭子的身体形状特别适合在水中生活。
接着,教师让各小组的孩子们拿出教师早已准备好的鸭脚(是教师从鸭身上斩下来的),拿着鸭脚在小组的水槽中学鸭子来回划水。很快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拿着鸭脚向前运动时,鸭脚趾间的蹼会自动收拢,而当向后划水时,鸭脚趾间的蹼会自动张开。这不是一个孩子偶然的发现,而是全班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的共同规律。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人们怎样利用鸭脚结构的这一特点呢?”一个孩子回答说,划船时,我们用桨向后划水时,总是使桨和水的接触面积尽量大,这样能使船划得快些;当把桨向前挪动而插入水中时,总是将桨侧着入水,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另一个孩子回答说,游泳(自由泳)时,手向后划水时总是手指并拢用力向后划,这样可以游得快些;当手往前挪动插入水中时,总是侧转了手插入水中,这样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教师要孩子们再用鸭脚在水中划动,体验一下鸭是怎样前进的,怎样转弯的……很快孩子们又得出一个结论:鸭子脚的结构适合它在水中行动。
然后,教师又让孩子们拿出一个纸袋,里面放着几片鸭子的羽毛。他要求孩子们把羽毛放进水槽中,然后再取出,仔细观察。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到,羽毛片放在水槽中都漂浮在水面,有时可以看到羽毛片上有一颗颗小水珠,当把羽毛片拿出水面,小水珠都滚落下来,羽毛仍然是干的。针对孩子们的疑惑,教师又提出一个要求:你们能使这些羽毛片沉入水中吗?老师可以向你们提供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孩子们开始用手把羽毛片按入水中,当松开手,它又浮了起来。再试一次,仍然一样,拿出水面一看,一点儿也没有潮湿感。一个孩子自言自语道,羽毛上好像涂了一层油脂。孩子们马上受到了启发,准备用实验证实一下。于是孩子们向教师要来肥皂和洗洁精,用它们在羽毛片上擦洗,擦洗完后再放进水槽,结果发现这些羽毛片全都沉入了水中。
通过这一实验,孩子们证实了羽毛上确实有一层油脂。教师又问,这油脂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孩子们冥思苦想,却很难找到答案。教师启发道:你们平常看到鸭子在水面上休息,总是用嘴去“整理羽毛”。其实,这时鸭并不是在梳理自己的羽毛,而是不停地给自己的羽毛涂上一层油脂。油脂从哪里来?原来鸭的尾部长着一个脂肪腺,鸭在水中不停地用嘴从它尾部的脂肪腺中取得油脂,涂在羽毛上,这就是鸭子“整理羽毛”的实质。
接着教师拿出鸭的标本,要孩子们仔细观察鸭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这样排列有什么作用。孩子们观察后答道,羽毛的排列像鱼的鳞片排列一样,像屋顶上瓦片的排列一样……这样的排列能防止水浸湿身体,游动时能减少阻力……这又使孩子们想到,原来人们屋顶瓦片的排列方法也是从羽毛的排列上得到启示的。
然后教师又拿出另一只装着羽绒的纸袋,要求孩子们用手去抚摸,并提出以下问题:你有什么感觉?这些羽绒放入水槽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羽绒长在鸭子的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
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这些松软的羽绒投入水槽后,下沉了,这说明羽绒上没有油脂,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他们明白了为什么冬天大雪纷飞,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还觉得冷,而鸭子还能逍遥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原来是这层长在鸭子贴身处的羽绒为它保暖。现在人们也利用鸭绒制作过冬的衣被……
随后教师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只鸭头(从鸭身上斩下来的),要求孩子们对鸭的嘴和舌进行仔细观察。孩子们扒开了鸭嘴,看到鸭舌两边的排列像梳子形状。教师又提出了问题:鸭舌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功能?孩子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得到完美的解答。这时教师放了一段鸭在水中觅食的录像,鸭张大了嘴不加选择地把水、沙、食物等全部装了进去,当它把嘴合拢时,水和沙就从梳子状的空隙中流出来,而把食物留在口中。
一系列的实验后,孩子们得出了鸭子从外形到脚、羽毛、羽绒、嘴和舌的构造都适宜在水中生活的结论。
(二)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就是运用暗示的方法来教给学生知识。暗示教学法有三个原则:(1)愉快放松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有趣味;(2)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暗示教学法改变以往传统教学只强调有意识作用的特点,通过暗示对学生进行无意识的教学,如暗示学生可以学得很好;(3)相互作用的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暗示教学法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首先要创造优美、舒适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其次是运用权威的影响力,在这里,权威是指经过证实而取得人们尊重并能产生影响力的人、机构和观念。学生对于来自权威的信息会有很高的信任感。教师是权威的主要代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
外语课的教学实例
应用暗示教学法教学外语,一般可分为呈现和运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呈现新的语言材料。这个阶段又包括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环境。在积极环境中,教师在用外语或本族语介绍课文背景的同时,运用手势和表情来丰富自己的表达。然后,教师随着优美动听的交响乐的旋律和节奏,带着生动的表情和浓厚的情感来朗读课文,而学生则看着课文,轻声跟着教师模仿。在消极环境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静静地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录音。这样可以产生有意或无意的认识效果和记忆效果,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语言材料。
第二阶段,实际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变成口头和笔头的交际能力。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多样化的交际性练习,诸如问答、对话、扮演角色、唱歌、游戏、猜谜、朗诵等,以及广泛开展小组语言交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练习机会。笔头练习是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听、说、读、写语言活动来运用语言知识,以培养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能力。
(三)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有五个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有积极的反应,要求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学设备(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中主要是教学机器),能够自己动手、动脑去学习。程序教学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通过教学机器或教材给学生呈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答问题,对问题作出积极反应。(2)小步子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材料一步一步地呈现,从易到难,学生只有做对了上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而且学生每完成一步就会受到一次强化,在学完同等的课程后,会受到比传统教学更多的强化。(3)及时强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学生每做出一个题后,马上告之其结果的正误,这样就对学生的反应进行了及时强化,可以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有助于保持和巩固已学的知识。(4)自定步调原则,这个原则强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5)低错误率原则,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正确的方法。
单词拼写
以拼写单词psychophysiology为例:
意思是心理生理学。抄写此词于下:
psychophysiology
2.这个词的一部分和psychology这个词的一部分很相同。表示心理的意思。
□□□□□□physiology
3.这个词的另一部分physiology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词,其意义是生理学。
psycho□□□□□□□□□□
4.同一字母出现在下面三个空格中:
psych□physi□l□gy
5.同一字母出现在下面三个空格中:
ps□choph□siolog□
6.心理生理学
□□□□□□□□□□□□□□□□
小结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种选择依据:(1)教学方法本身的因素;(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和个性特征;(5)教学时间和现有的实验设备。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2)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3)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介绍了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和程序教学法三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