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最新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第一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四、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第二篇】
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二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师: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理由呢 从中看出什么了
生: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生:读课文中的谎言。
(使学生明白了,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交流汇报:
四 总结:
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五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六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教学设计流程图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发现黄铜胆瓶
青烟变成魔鬼
就要杀掉渔夫
智慧压制妖气 充满智慧
诱其钻进胆瓶
再次投进大海
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第三篇】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过程预设
一、大致了解《一千零一夜》
2、猜一猜
“芝麻芝麻,开门吧!”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恶魔岛、巨蟒”
二、导入新课
1、那我们今天学的是:渔夫的故事(板书)
撒网 打捞 拉拢 撬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堡垒 铁* 桅杆 山洞 喇叭
无恶不作 恩将仇报 下流无耻
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二排形容渔夫、 三四排形容魔鬼)
板书:渔夫 魔鬼 (此处“魔鬼”二字写得比较大)
3、快速地自由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渔夫救了魔鬼,魔鬼恩将仇报
板书: 渔夫 魔鬼
救了魔鬼 → 恩将仇报
(捞上胆瓶) (要杀渔夫
二、深入课文,赏析人物
2、通过一大一小的对比,引出文中描写魔鬼不可战胜的文字
3、深入体会魔鬼的丑恶嘴脸
a.你相信魔鬼的话吗?
三、正义战胜邪恶,感受渔夫的自信与果敢
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站在魔鬼面前的渔夫!(极度恐惧)
2、魔鬼最后怎么样了?自由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3、把渔夫战胜魔鬼关键的句子划出来
4、哪里还能看出渔夫非常果敢,找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
四、写话
(正义战胜邪恶 真善美与假恶丑)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 魔鬼 → 渔夫 魔鬼
救了魔鬼 → 恩将仇报 → 智胜魔鬼
(捞上胆瓶) (要杀渔夫) (“请鬼入瓶”)
邪 不 压 正
课后反思
有表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从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切身感受到了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课堂。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第四篇】
最初选择《渔夫的故事》,是被它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愁学生们没有学习热情。于是,我欣然选择了本文。可是,真正着手去剖析的时候却犯难了。故事情节固然吸引人,但作为课标的要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要点又不可割舍。可是一旦对这些问题开始分析,就好比将1篇课文“绑架”到了手术台上,然后“磨刀霍霍向课文”,作为“刽子手”的我不忍下手却也无可奈何。
因此,我在梳理字词、读通课文、弄清大意的基础上,首先开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在这篇课文中,“渔夫”和“魔鬼”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学生在充分自读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抓住他们的特点,有些甚至能够产生独特的看法。尽管学生们比较积极自主地完成了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可是这种略显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方法,还是凸显了它的弊端——这一环节的课堂气氛并不好。学生们想必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课文手术”,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于麻木了吧。
试想,如果能够能将学生们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小心呵护,从情节的悬念起伏处着手,让他们在充满热情的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到这种情节起伏的魅力,接下来的一切活动是否气氛会更热烈?这种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手法,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写作技巧窥探一二。在吃透了情节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了解情节起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物的变化。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环节。并且,由于此前学生充分地读了故事,他们对“渔夫”和“魔鬼”的特点的感知必定会更丰富。
在本次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环节,意图达到学以致用。可惜,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说这两个环节并未达到一定的效果。教1篇故事,我想,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人物、感悟故事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课本的故事化为自己的故事,进而尝试自己编故事。
在讲故事的环节,我降低了难度,给出了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讲故事说清楚、说生动、精彩环节说具体。可是,我发现极少有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说得生动,都像背书一样平淡。由于预留时间较短,我没有来得及对这一问题进行指导。其实,想要让学生讲故事讲得精彩,首先要给出一定的示范,引导他们使用恰当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其次,要指导他们将故事转折处的悬念讲出来。最后,还要对故事进行详略处理,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些要求,还可以制作出简要的评分标准,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修改,让学生不仅仅讲得好玩,还讲得有用。
同时,写故事的环节也可以放在课上完成。简要地编写故事的结尾,既能够考察学生对于写作手法、情节设定等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发散思维、激发想象,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总而言之,就如同薛法根老师所说,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要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想,今后在进行每1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前,我都应当反复做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