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精编5篇】
通过分析作品的意象与情感,探讨桂花雨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与内心的联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诗意?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桂花雨》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1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品中语言文字和感情表达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我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我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学生可以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一)谈话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作者那么喜欢桂花,但更令作者喜爱的还是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那么到底作者的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那阵阵的桂花雨纷纷落下时又是一番什么样儿的呢?好,这一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分享那落英缤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3——6自然段
上课伊始,我便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3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摇花乐的有关句子。
然后集体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那一个问题,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交流的要点: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与学生一起评议。
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表演边说摇桂花的动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再让学生美美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重视以读促理解,重视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自主发现。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读、悟、说、想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快乐,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学而导,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全段以“乐”字为线索,“摇桂花”不仅乐了“我”的一家,也乐了乡亲们。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3、拓展了练习。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五、谈板书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11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把文章的重难点展现出来了。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2:
1、本单元专题:“围绕思乡、爱乡。”
2、介绍阅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二。 学习目标:
(一)《桂花雨》的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
(二)《小桥流水人家》的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
三。 重、难点:
1、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
四。 和老师一起学:
(一)《桂花雨》
1、正音:
1)本课认识的字:
箩:旧字“罗”加“竹子头”。
杭:用旧字航,把“舟字旁”换成“木字旁”。
2)要注意的字的读音:
赏: shǎng 糕:gāo 浸:jìn
2、学习《桂花雨》:
1)桂花: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15米,叶对生。花呈黄或白色, 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
2)词句解释:
姿态:姿势,文中指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花姿势优雅好看。
浸:桂花香气浓郁,向四周蔓延,村子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3)句子理解:
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它不仅香,还可泡茶。
b、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明了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里的“又”字传递着作者对家乡桂花的深深怀念。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二)《小桥流水人家》语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1、正音:
1)本课部分生字:
潺:chán 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潺潺
婀:ē 旧字“阿”加“女”字旁。
涸:hé “固”加三点水。水干了。
缀:zhuì 点缀。
2)要注意的字的读音:
唱和(hè)
3)词语解释:
潺潺——流水的声音。
婀娜——姿态轻盈美好。
粼粼——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小溪干枯。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守望相助——为预防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本文指家乡的人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2、学习课文:
1)课题理解:《小桥流水人家》语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2)课文是1篇优美的散文,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我爱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这种爱不需要理由,也没有任何色彩,只因为它是我的老家,我就爱它。这爱是岁月侵蚀不了的,是记忆遗忘不了的。
3)句子的理解:
a、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当时的情景”:作者随着采茶女走过长石桥上山采茶、在树下欣赏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菊的情景。
b、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段日子”指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作者的童年时光。是那么美好,说明作者对家乡的印象之深,怀恋之情。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阅读:
(一)母爱如花
我给报刊经常写关于赞美菊花的文章,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喜爱菊花?是的。在众多花草中我却对菊花情有独钟,每每谈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那段关于菊花的温馨往事。
孩提时的一个夏天,因经常下河塘凫水玩耍患上了耳炎并引发了头痛症。打针吃药也没有好转。晚上头疼得无法入睡,母亲一边哄着我一边心疼的掉泪。第二天上午,母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枕干菊花枕头可以减轻疼痛的偏方。中午,母亲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酷热跑了几十里地后才想到秋天才开菊花。以后,母亲就天天盼秋天的来临。
到了秋天,母亲开始四处采摘新鲜的菊花,整整一秋忙于翻晒它们。看着母亲为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整天忙碌,不懂事的我当时不理解并常常埋怨母亲。我问她好几回:“这东西又不能吃,你弄它干什么?”每次母亲都是用微笑来回答我的问题。
不久后的一天,母亲给我缝了一只塞满干菊花的枕头,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对我说的话:“伟儿,枕上它,你的头就不疼了。”母亲为我盖好被子后,坐在床边依旧微笑地看着我。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说:“这是个偏方,人家说必须是母亲亲自摘晒的,早告诉你就不灵验了。”“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的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总是伴着菊花的药香甜甜地进入梦中。也许是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母爱深情,我的耳炎慢慢好了,头痛症也消失了。长大后,我才领悟到,母亲只要自己的儿女健健康康,付出多少艰辛也在所不惜,多么朴实动人的愿望啊!
提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母亲为寻找菊花而奔走河堤时的身影……
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有独钟——
2、你觉得文章最感人之处在哪里?用简短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章,你知道了文章中介绍了干菊花有什么作用?你知道菊花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菊花清香淡雅,赢得许多文人墨客的赞赏,本学期我们就学过一则赞美菊花的古文,你能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菊花的诗句?(至少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奶奶( )爸爸( )妈妈和我( )一家四口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
奶奶是一位勤劳慈祥的老人,虽然年过花甲,却依然闲不住。
每天从早到晚,奶奶忙这忙那,好像有干不完的活。她常常对我说:“现在你们有福气上学,正好趁年轻力壮的时候,用功读书,将来便有出息。我没有福气上学,一辈子当睁眼瞎,做不了多少大事。”望着奶奶那双青筋暴绽,长满老茧的手,使我懂得做人不但要刻苦劳动,还需要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
他30多岁。整日在田野当中忙碌。每逢双休日,爸爸就把我拖到田间,戏说是让我参加“义务劳动”。每当我们干得大汗淋淋时,爸爸总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只有汗水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于是,我在这腰酸背痛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妈妈做事从不马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她日日夜夜在啪嗒啪嗒地织布。一次,妈妈指着织布机,严肃地告诉我:“漫漫人生,对人处事,千头万绪,就像织布一样,如果有一根丝断了,不及时接好,织出来的布就是废品。”这样,便在妈妈啪嗒啪嗒的织布声中,知道时时处处要小心谨慎,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
这就是我的家。长辈的启发和教育,使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激励我奋发向上。
我爱我的家。
1、给加横线的句子注上标点符号。
2、朗读加“ ”的句子时,请用“|”标出停顿之处。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4、“于是,我在这腰酸背痛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文中“劳动的意义”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奶奶的特点是( ),她使我懂得了( );爸爸的特点是( ),他使我懂得了( );妈妈的特点是( ),她使我懂得了( )。
6、读了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心中的感受用几句话写出来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贝多芬的灵魂
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18世纪末的某一天,在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粗犷的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 “尊贵”的客人。这几个不是别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公爵为了取悦这几位来宾,便非常客气地请求贝多芬为客人们演奏一曲。但贝多芬断然地拒绝了。当公爵由请求转为要求的时候,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声不响,猛地推开客厅的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地离去。
回到住处,他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了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 公爵现在有很多,将来也有,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正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过无数的公爵。然而,历史最公正,时光最无情,当这些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贝多芬却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贝多芬没有尊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正是它们,为贝多芬赢得了无尚的荣誉。要知道人民首肯的永远是那些让他们心悦诚服的高贵的灵魂。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献媚—— 高贵—— 愤怒——
2、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当公爵请求贝多芬为客人演奏时,贝多芬_______________,当公爵由请求转为要求时,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一小节,你能否就文章的内容或者写法提出疑问或者值得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来看,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表现在哪里?请你概括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你还能写出三个音乐家的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母爱如花
我给报刊经常写关于赞美菊花的文章,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喜爱菊花?是的。在众多花草中我却对菊花情有独钟,每每谈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那段关于菊花的温馨往事。
孩提时的一个夏天,因经常下河塘凫水玩耍患上了耳炎并引发了头痛症。打针吃药也没有好转。晚上头疼得无法入睡,母亲一边哄着我一边心疼的掉泪。第二天上午,母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枕干菊花枕头可以减轻疼痛的偏方。中午,母亲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酷热跑了几十里地后才想到秋天才开菊花。以后,母亲就天天盼秋天的来临。
到了秋天,母亲开始四处采摘新鲜的菊花,整整一秋忙于翻晒它们。看着母亲为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整天忙碌,不懂事的我当时不理解并常常埋怨母亲。我问她好几回:“这东西又不能吃,你弄它干什么?”每次母亲都是用微笑来回答我的问题。
不久后的一天,母亲给我缝了一只塞满干菊花的枕头,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对我说的话:“伟儿,枕上它,你的头就不疼了。”母亲为我盖好被子后,坐在床边依旧微笑地看着我。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说:“这是个偏方,人家说必须是母亲亲自摘晒的,早告诉你就不灵验了。”“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的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总是伴着菊花的药香甜甜地进入梦中。也许是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母爱深情,我的耳炎慢慢好了,头痛症也消失了。长大后,我才领悟到,母亲只要自己的儿女健健康康,付出多少艰辛也在所不惜,多么朴实动人的愿望啊!
提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母亲为寻找菊花而奔走河堤时的身影……
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有独钟——指对某一种事物有情。
2、你觉得文章最感人之处在哪里?用简短的话写一写。
略
3、读了文章,你知道了文章中介绍了干菊花有什么作用?你知道菊花还有什么作用?
治耳炎,治头痛症。菊花还可以泡茶。
4、菊花清香淡雅,赢得许多文人墨客的赞赏,本学期我们就学过一则赞美菊花的古文,你能写下来吗?
略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菊花的诗句?(至少写两句)
略
(二)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家四口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奶奶是一位勤劳慈祥的老人,虽然年过花甲,却依然闲不住。
每天从早到晚,奶奶忙这忙那,好像有干不完的活。她常常对我说:“现在你们有福气上学,正好趁年轻力壮的时候,用功读书,将来便有出息。我没有福气上学,一辈子当睁眼瞎,做不了多少大事。”望着奶奶那双青筋暴绽,长满老茧的手,使我懂得做人不但要刻苦劳动,还需要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
他30多岁。整日在田野当中忙碌。每逢双休日,爸爸就把我拖到田间,戏说是让我参加“义务劳动”。每当我们干得大汗淋淋时,爸爸总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只有汗水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于是,我在这腰酸背痛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妈妈做事从|不马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她日日夜夜在啪嗒啪嗒地织布。一次,妈妈指着织布机,严肃地告诉我:“漫漫人生,对人处事,千头万绪,就像织布一样,如果有一根丝断了,不及时接好,织出来的布就是废品。”这样,便在妈妈啪嗒啪嗒的织布声中,知道时时处处要小心谨慎,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
这就是我的家。长辈的启发和教育,使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激励我奋发向上。
我爱我的家。
1、给加横线的句子注上标点符号。
2、朗读加“ ”的句子时,请用“|”标出停顿之处。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4、“于是,我在这腰酸背痛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文中“劳动的意义”指只有汗水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
5、从文中可以看出,奶奶的特点是(勤劳慈祥),她使我懂得了(做人不但要刻苦劳动,还需要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爸爸的特点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使我懂得了(只有汗水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妈妈的特点是(做事认真不马虎),她使我懂得了(漫漫人生,对人处事,千头万绪,就像织布一样,如果有一根丝断了,不及时接好,织出来的布就是废品。知道时时处处要小心谨慎,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
6、读了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心中的感受用几句话写出来好吗?
略
(三)贝多芬的灵魂
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18世纪末的某一天,在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粗犷的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 “尊贵”的客人。这几个不是别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公爵为了取悦这几位来宾,便非常客气地请求贝多芬为客人们演奏一曲。但贝多芬断然地拒绝了。当公爵由请求转为要求的时候,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声不响,猛地推开客厅的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地离去。
回到住处,他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了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 公爵现在有很多,将来也有,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正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过无数的公爵。然而,历史最公正,时光最无情,当这些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贝多芬却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贝多芬没有尊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正是它们,为贝多芬赢得了无尚的荣誉。要知道人民首肯的永远是那些让他们心悦诚服的高贵的灵魂。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献媚——取悦 高贵——尊贵 愤怒——愤然
2、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当公爵请求贝多芬为客人演奏时,贝多芬断然地拒绝了,当公爵由请求转为要求时,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声不响,猛地推开客厅的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地离去。
读了这一小节,你能否就文章的内容或者写法提出疑问或者值得探究的问题?
略
3、从本文来看,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表现在哪里?请你概括写一写。
略
4、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你还能写出三个音乐家的名字吗?
肖邦、柴可夫斯基、舒伯特。
《桂花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现当代女作家。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最让她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
二、基础达标
1.请同学们头放正,肩放平,捧好书自己大声的读读课文,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二人小组交流: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以二人小组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成果。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人要认真倾听,并且做好发言准备。
3.全班汇报:字音:拙、撮,左,吩。部首:左、右,尤(请大家把这些特殊部首标在生字旁边)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大家很容易写错?(拣)你的提醒很重要。这个字不难写,但是容易写错,抬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别忘了这一笔是横折钩)看清楚了吗,自己再书空一次。
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捡”字,(板书“捡”)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生答。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挑选”的意思,比如拣个好日子、拣菜、挑肥拣瘦等。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他弯下腰()起了掉在地上的那本书。
4.出示词语:新鲜尤其帮忙姿态感谢糕饼左右吩咐?
指名读“左右”一词。谁发现了左右这个词的规律?(反义关系)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有反义关系的词语?(开关、昼夜、黑白、生死、没有、南北、来往)
“吩咐”什么意思?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叮嘱)“吩咐”与“嘱咐”有什么区别吗?嘱咐一般是指长辈对晚辈交代的话。如嘱咐孩子要认真学习。“吩咐”是指上级对下级交代的话。带命令口气,如吩咐大家不要误了时间,吩咐去做什么事情。
选词填空。有什么活儿要干,您只管()。
上学前,妈妈一再()我上课要专心听讲。
你们看,小小的一个词,竟然蕴涵着这样丰富的学问,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齐读词语。
5、完成学习报上的1题和2题。请2名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后。同桌互判。
三、设问导读
1、字词掌握了,相信你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能读的更准确更流利。课文有6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你的同桌伙伴听。
2、思考设问导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喜欢桂花香,喜欢快乐地摇桂花。
(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琦君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你知道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欢桂花吗?捧好书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原因。
出示: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第一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桂花树的特点?(笨笨拙拙)
看图欣赏:是啊,你们看,梅花盛开,枝头上挨挨挤挤,开满了粉红色的花儿,春风吹来,花枝摇曳。它是多么的富有姿态呀。而桂花金黄而又细小,得在绿叶丛里仔细寻找,才能见到它的踪迹。作者就是喜欢它的朴实,所以作者说,出示: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过渡: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什么原因使作者那么喜欢桂花呢?
请你来读这一句。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3、琦君爱桂花,爱它的朴实无华,更爱它的香气迷人。深吸一口气,好好闻闻;你闻到这迷人的桂花香了吗?捧好书,美美地来读第一段。
4、琦君的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看来,在母亲的心目中,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是其他地方的桂花不可替代的。母亲的对桂花的喜爱也深深感染了琦君,琦君也爱桂花,爱它的不与繁花斗艳,爱它的香气迷人,还爱它的什么呢,我们下堂课再学。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4:
《桂花雨》写道:“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如何让孩子来理解这首诗呢?
师:这里的“香”指什么?
生:指香气。
生:是指桂花的香气。
师:“细细”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指香气很浓。
生:指桂花很香。
师:是吗?有不有不同的意见?
生:不对,这里是指桂花的香气很淡。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前面是这样写的“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既然是撮了一点,那桂花应该是很少,那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就是淡淡的了。
师:你真会读书啊,前后联系,就把书给读懂了。“淡淡香风”连起来该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空气中飘来淡淡的香气。
生:桂花的香气把空气都给染香了。
生:空气都变成了淡淡的香气了。
师:那“淡淡烟”呢,在这时怎么理解,记住,要前后联系啊。
生:“烟”就是指檀香点燃后飘起的烟。
生:就是指炉烟袅袅
生:是指袅袅的炉烟。
生:烟摇摇摆摆的,像跳舞似的。
师:对了,这就是“淡淡烟”的意思。第二句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抢。
生:是竞争
生:是比赛
师:读读前面的内容再回答好吗?
生:我觉得理解成“忙”更好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文中写“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的。”要下雨了,人们一定是忙着收桂花的。
师:你真是把书给读活了!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好吗?
生:人们忙着收桂花,收了很多的桂花,人们很高兴,就庆祝起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师:说得太棒了,你真是父亲的知音啊。
生:老师,“解”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理解?
生:不是理解,是知道的意思?
生:“解”就是明白的意思
师:是啊,只有孩子们才知道摇桂花的欢乐。文中哪个地方写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呢?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摇桂花的孩子们陶醉在摇桂花的快乐里了。
师:最后一句呢?“花雨缤纷入梦甜”
生:“花雨”就是说桂花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生:“缤纷”给我的感觉是花纷纷地落下来。
生:桂花是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的。
生:桂花是金黄色的,下的是彩雨。
生:桂花香香的,下的是香雨。
师:“入梦甜”该如何理解呢?
生:做梦梦到桂花了。
生:做梦梦到摇桂花了。
师: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人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母亲的话进行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摇花乐”的重点语句以及母亲的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课前导读,明学习本课文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桂花给“我”带来哪些快乐?划出有关的词句。
(2)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预设:
(一)初闻“桂花香”
1、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2、学生找出来读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4、感悟“香”: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品味“摇花乐”和“花雨美”
1、桂花给作者的快乐真多,但作者觉得最快乐的是——摇花乐。
2、品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指导朗读,读出摇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三)体悟思乡情
母亲的思乡情:
1、出示: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从文中找答案
(2)那么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者的'思乡情: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2、这种思念家乡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总结写作方法: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课外完成)
2、总结全文,朗读《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