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精编5篇】
【导言】此例“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端午粽》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粽、总”是平舌音,“端、间、分、念”是前鼻音,“肉”是翘舌音。结合偏旁识记,如“端、粽”;熟字、部件方法识记,如“端、粽、节、总、据、念”;联系生活识记,如“米、豆、肉、带”;熟字组词识记,如“端午、节日、总是、空间、分开、知识、据说、思念”。笔画“长横”出现在本课要求学习书写的4个生字“午、真、豆、节”中,要引导学生写平、写舒展。
阅读理解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并在其他长句子朗读中加以运用。
积累运用
文章用词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都是第一次出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也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和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制作字卡、词卡。查阅与屈原有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
1、制作字卡,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叶、真、豆”3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3)猜谜语。
课件出示外面绿绿的,里面白白的,咬上一口黏黏的。
猜一食品:粽子。
(4)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种味道的粽子?和大家说一说。
2、揭题:多么美味又与众不同的粽子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操作指导上课伊始,教师要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出更准确、全面的`介绍。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朗读要求。
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做到词语连读。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本课的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观察“立”“米”作偏旁时有什么变化。
活动2汇报交流,识记生字
1、同桌相互检查,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预设:
(1)“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左边是“米”,右边是“宗”。我是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的。
(2)我是用形近字的方法识记“豆、总、念”的。
(3)我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识记“米、豆、肉、带”4个字的。
2、教师随机出示大米、小米、玉米,绿豆、青豆,牛肉、羊肉等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熟记生字。
3、字源识字。
课件出示豆:甲骨文像高脚器皿,内部加一横表示器皿中的食物,上面的一横表示盖子。金文省去中间的一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盛食物的高脚器皿。
活动3游戏巩固,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会、糯米、中间、十分、红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3、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操作指导本环节教师要遵循先学后教的规律,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学。注意强调“粽、总”是平舌音,“端、间、分、念”是前鼻音,“肉”是翘舌音,注意声母r的发音。交流检查时可以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板块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活动1配乐朗读,读好长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1)学生自主读句子。
课件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2)这句话由外及里介绍了关于粽子样子的3个方面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步读好。
活动2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课件出示叶: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豆。
课件出示真:10画,上下结构,笔画中横最多,下部框内三横不与横折的折段相接,不要丢了下边的撇、点。
豆:7画,独体字。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3、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
4、展示学生的写字作品,及时评价。
操作指导本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通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朗读等方式带领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可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意,便于朗读。笔画“长横”出现在了本课要求学习书写的4个生字“午、真、豆、节”中,要引导学生写平、写舒展。
板块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操作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要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朗读作业可以利用视频形式展示检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午、节、米、分”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的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操作指导以游戏的形式复习词语,不要夸大游戏本身,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分段朗读课文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抓中间带两头”是课堂教学的好方法。
板块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活动1了解粽子的特点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小组完成活动内容一。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粽子的特点的。
(2)画一画介绍粽子特点的句子。
(3)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完善活动卡内容。
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一
思考: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粽子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
特点
重点词句
介绍粽子的顺序是:从xxx到xxx。
2、结合活动卡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特点?
(1)交流一——样子美: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粽子是用xxxx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xxxx糯米,中间有一颗xxxx枣。
②朗读两个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③小结:像“青青、白白、红红”这样的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让人仿佛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⑤引导学生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
(2)交流二——气味香: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①学生朗读并汇报。
②教师追问:哪些词让你感觉到了粽子香?
③指导学生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语朗读,品味粽子之香。
(3)交流三——味道甜: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①学生朗读并汇报。
②融情想象,指导朗读。要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边读边想象粽子的甜美味道。
活动2了解粽子的种类
1、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独立填写活动卡。
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二
外婆包的端午粽的种类有:xxxxxxxxxxxxxxxx。
2、师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活动3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1、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和你的组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三
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活动内容四
讲一讲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事。
2、学生汇报交流: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讲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操作指导在精读课文环节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活动卡,结合学生的学情带领学生展开学习。每次布置的学习任务要适量,学一程,展一程,教师点拨与学生交流展示融为一体。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活动1学习写“节、午”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一学这几个生字。
2、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午。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课件出示节:5画,上下结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钩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还了解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活动2指导书写“米、分”
1、过渡: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再来书写“米”和“分”。
课件出示米: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分:上面的“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刀”放中间,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2、学生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操作指导低年级指导书写过程中写正确是前提,教师还要渗透间架结构的布局规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大方规范。
板块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着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操作指导本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总结学习收获,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同时引导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端午节这个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合理利用学生活动卡,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尊重学生的自学,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后,教师进行点拨,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端午粽子教案【第三篇】
一、活动简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特地举办端午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3、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明确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三、活动内容
1、手工龙舟制作
2、包粽子环节
3、赛龙舟环节
四、活动准备:
1、端午节相关书本、彩绘、视频:
《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3、节目互动环节设计:
①“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②“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③“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并让孩子们就端午节的活动,发表见解。
④“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⑤“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孩子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4、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
香包、五彩绳、彩蛋
①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②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③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5、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是屈原投湖自杀的时,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赛龙舟比赛,并根据最后的结果颁发参与奖品,可以是香囊、菜单、五彩绳等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第四篇】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第五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二、活动准备
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说一说。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4、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5、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四、结束活动
表扬上课认真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