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原文及赏析(汇总8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赤壁赋》原文及赏析(汇总8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苏轼赤壁赋全文【第一篇】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他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不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前、后《赤壁赋》用古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具有哲理,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课文全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名家点评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何满子)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
(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第二篇】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翻译:前赤壁赋【第三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浩浩然的样子,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飘飘然的样子,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个会吹洞箫的,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我的容色忧愁凄怆,(我)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应该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我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古今异义【第四篇】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2.相斗的牛。 3.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作者简介:【第五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作者简介【第六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他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不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前、后《赤壁赋》用古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具有哲理,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拓展【第七篇】
《前赤壁赋》欣赏
高二年级古诗词及文言文必背篇目【第八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XX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