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检讨书【推荐10篇】
质量事故反映出管理和执行中的不足,需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今后工作中严格把控质量,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如何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质量事故检讨书【推荐10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质量事故心得体会 【第一篇】
一年来,我担任工程部现场管理工作当中,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一心为公司,与同事们协作共事,扎扎实实地把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较好地完成了XX年度工作任务。面对公司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我就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学习认知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主要工作
1、建立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多次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实行建筑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2、贯彻落实各项质量安全制度。坚持安全生产制度,每一次召开工地质量安全生产分析会,分析本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强化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在节假日、恶劣天气季节以及施工高峰期,严格执行市县建设局下发的文件,深入工地现场检查、做好防抗台风和节假日前后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3、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工程部努力探索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新机制,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促进监督检查方式,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对不履行合同承诺、人员不到位,质量安全管理不力的进行严肃督促。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监理员岗位管理等。
4、开展安全文明措施费专项检查、钢筋焊接搭接、自拌混凝土的专项检查、模板支撑、冬季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检查,有效消除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
5、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制定并实施文明示范工地创建目标和工作计划,实现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
二、工作成效
1、全面贯彻落实、市县建设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督管理,深化专项整治,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争创市级文明工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设备、工作落实到位。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三、存在问题
1、工程质量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砌体工艺、钢筋连接、建筑节能施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楼板裂缝、外墙渗水等通病依然存在。
2、安全生产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工程建筑安全生产领域的几个重大危险源如模板支撑、深基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文明施工程度普遍不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仍然薄弱。
3、质量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不健全,有关责任主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思想上重视不足,创优积极性不够。
四、工作措施
1、探索建立建设企业及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考核办法,明确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创建市县优质工程暂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会同有关人员创建优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同时进一步探讨对市县级文明工地的奖励办法,推动工程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励施工单位的创优热情,以推动工程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建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采集,建立完善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流程的动态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手段。
3、加强监督检查,按照市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办法,做好监督人员考勤。促进监督制度,使监督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4、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对监理人员到位和履职情况,制定监理人员考勤办法。加强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一是加强施工现场自拌砼质量管理,强制推广使用施工现场自拌砼自动计量装置,确保自拌砼质量。二是加强对砌体质量的管理。宣传贯彻市县建设局《关于非承重砌块墙体裂缝控制技术导则》,推行新型墙材工艺,防止墙体裂缝。三是加强商品砼生产的监督检查,从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保障商品砼质量。四是加强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责任,主体工程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规程规定,确保建筑节能施工质量。五是积极开展外脚手架、模板支撑、起重机械设备等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六是加强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高大模板支撑和深基坑施工的监督,保证高大模板支撑和深基坑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七是严格督促外脚手架、模板搭设工艺标准,提高外架、模板支撑搭设工艺水平;八是加强对施工电梯、塔吊等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专项整治,确保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6、推动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主体验收和装饰三阶段严格监督检查,建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有效,以创建施工文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扬长避短、严以律己、克服不足,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忠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效益为项目建设贡献自已微薄的力量。
质量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第二篇】
集团公司施工生产会议召开后,三公司在第二天迅速召开大会,全面传达集团公司会议精神。通过一整天的听和看,我作为施工一线的管理者,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在中国铁路迅猛发展的今天,同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国家经济扩大内需的大舞台上,落后就注定失败,失败就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三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也深感我们的管理确实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诸多事故案例最具说服力。听了领导罗列的一些安全、质量事故,心里是又气又恨,公司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句古话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每位领工人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每位职工都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想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分析起来有诸多原因,但最�
“不打无把握之仗”,管理者分工要因人而已,应根据职工个人的能力安排其作业内容,做到人员安排下去自己放心,关键危险源自己现场卡控,或者给带工者重点强调,早点名制度逐步落实到每位参与施工人员。在京九线商丘段我队职工胡克竣姚志刚带领放线各架设了120多公里承力索及导线,且架线进度也很理想,也没出现一起锚段放错或线放断及杂点的现象,还有杜德平一直在队上挖坑、打基储整杆,也未出现一起挖破电缆事故。对民工队的分工也同样道理,需要民工队补充时要择优使用,没有单独施工能力的队伍绝不能大包其工程,我们目前给民工队的分包其实就是工费的分包,并不是说给他们一划区段就不管了,其实民工队伍也是我们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还要对其严格控制,在商丘我是这样管理的:民工队里经我们实践考核确实具备代工能力的就让其带工,以减少职工不足的压力;对不具备单独作业能力的民工队伍绝不能放开施工。
否则,会添很多乱子,对力量薄弱的民工队伍要配备较强的带工人员,对民工头的要求和职工一样,对民工的要求和队上的合同工一样,民工头有条件的必须参加队上的早点名、晚碰头会,针对住宿分散的民工要定期安全培训、技术交底,为了能管住民工,队上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如参与队上管理的民工先交安全员那里5000元的风险抵押金,发现现场一次一位不戴安全帽的罚款50元,监理报队上一次质量不合格的或未按标准操作的罚款200元,和带工人员顶撞或不听从指挥的罚款100元等。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如材料到货不及时,工期短,带工人员少,线下单位制约等,但这些都不能充当我们发生事故的。理由,领导说的很好,前期施工生产准备不足是造成最后大混战的主要原因,有句古老的格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仔细一想这话还是挺有道理的,上级要求的工期也许不是太科学,
针对安全这方面我有一点小建议,安全工作如果只靠安全员来抓,一个队配备3个、4个都同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因队上有时一天分十几个作业面,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队领导必须做到四多“多讲、多查、多奖、多罚”,哪怕工作再忙都不要忽略此项,实践证明它是很有效的,安全员怕得罪人,也会顾虑到自己的工作开展,并且执行力度也不太强。20xx年在京沪线我队的安全员是胡克俊,其实他是兼职的,因每天他都投入到紧张的施工生产之中,那年一直到工程结束我队没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这是靠什么?靠的是队领导白+黑地讲,5+2地查,不怕得罪人,直接和经济挂钩。我认为和经济连到一起的作用很大,20xx年在哈大线有这样一个实例:由于哈大是引用的德国先进技术,上部所有材料都是德国进口的,一天,我和德国一位工程师步行在车站检查,他指出线叉一头的一个螺帽不是进口件,我仔细看了半天果然如此,必定是作业人员安装时弄丢了,配了一个国产螺帽,我给他说螺帽也拧紧了不会有事的,他连说“NO、NO”,并强调一定要换掉,还说他们领导知道了会扣他工资的,他那时的月薪好像是人民币近20万,我一是佩服他的敬业精神,二是感觉他对自己的薪酬高度重视。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我们的确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近几年我国的高铁时速是突飞猛进,我记得铁道部一次、二次……六次大提速,那时也只不过达到160km/h,20xx年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秦沈客专时速是200km/h,时隔几年,时速要达到350km/h、580km/h,光比较数字差可能大家都会发现“快快快”,但我们的思想有猛回头式的转变吗?我们的认识有飞快的提高吗?前些年我国的电气化设计、施工引进德国技术,法国技术,现在我国设计、施工水平已位居世界第一,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我感觉一点问题不出设计方恐怕也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安装、调试方更是一种考验,我听到有人提到两个疑问:一,高速列车入隧道口时的瞬间气流压力是多少?二,同一隧道内上下行两列车相遇时的瞬间相对气流压力是多少?这些是否会危及到行车安全?我想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多方单位、专家互学习、共探讨、多总结,只有想别人想不到的,才能做别人做不到的。
环境不会因人而改变的,我们只有学会适应环境,才得以生存、发展、辉煌,不管以前是轰轰烈烈,或是平平淡淡,但那毕竟已属于过去,有位伟人这样说过“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们莫忘昨天的历史,深刻吸取今天的教训,共同描绘美好的明天!集团公司施工生产会议召开后,三公司在第二天迅速召开大会,全面传达集团公司会议精神。通过一整天的听和看,我作为施工一线的管理者,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在中国铁路迅猛发展的今天,同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国家经济扩大内需的大舞台上,落后就注定失败,失败就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三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也深感我们的管理确实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诸多事故案例最具说服力。听了领导罗列的一些安全、质量事故,心里是又气又恨,公司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句古话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每位领工人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每位职工都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想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分析起来有诸多原因,但最�
质量事故心得体会 【第三篇】
在当今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
靖年前,我在一家制药公司担任质量负责人。对公司发生的一起药品生产质量事故,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公司生产部为加快生产进度,在洁净厂房和生产设备清洁消毒不彻底、尚未拿到质量部出具的环境卫生监测报告且未取得QA清场合格放行的情况下投料生产,导致产出的一批头孢拉丁颗粒微生物限度超标。
事故发生后,公司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商讨对策。我提出,由于头孢拉丁受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影响极易遭到破坏,采取任何灭菌措施都无济于事。但为了减少损失,公司还是决定把这批物料运到北京进行辐射灭菌。事与愿违,经辐射灭菌后,这批物料颗粒外观发生显著变化,公司质量部在进行稳定性考察后得出结论——物料必须销毁。这次事故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如今,我仍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也经常会反思当年那起药品生产质量事故的教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国内部分药品生产企业把GMP文件只当作一种形式,一旦通过认证,便将文件束之高阁,GMP执行不力,直接导致岗位操作的随意,给药品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隐患。
“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就是说,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单靠事后把关必然会增加质量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公众用药安全。因此,GMP管理的重心应由产品最终检验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在此,我想提醒同行们,在实施GMP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各种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的`培训,严格执行各种GMP文件。尤其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物料、关键工序,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放行规程,决不能为加快生产进度而违反规定。要做到不合格的物料不得进厂;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清场或清洁不彻底的生产设备不得投入使用;待验或监测不合格的生产环境区域不得投料生产;未经QA放行的任何工序不得继续;不合格成品不得出厂。
新修订的药品GMP今年就要发布施行了,其内容与原版相比有较大变化,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硬件、软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企业,要始终如一地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药品质量风险,对公众健康负责、对企业自身负责,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
质量事故心得体会 【第四篇】
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前发展,切实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xx年,我国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1 339个,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我国已从部、省、地、县4个层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各级检测机构业务布局更加合理,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升级,配套更加完善,检测方式从单纯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扩充,检测范围由单一产品向各类农产品扩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总体上平稳性好。
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检测环境设置欠佳,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简单,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有限,经费缺乏,检测的主要任务仅限于例行监测,目前的检测能力无法保证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的需求。另外,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检测项目多,检测设备不能批量快速准确检测。同时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极不平衡,有些市县级地区检验检测未运作;而且大多数检测工作侧重于农药残留检测,畜产品及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和农业环境检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大部分未能全面开展定性定量检测。目前,总体检验检测工作还不能适应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质量事故检讨书 【第五篇】
尊敬的公司领导:
近段时间公司的产品质量总出现问题我深感不安,也在一直反思为什么质量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的工作还是有问题的,通过近段时间的反思发现自己对质量的认识还不够深。这一次柴油机和皮带轮轴事件,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在采购方面,对经销商的选择虽然是统一招标的,但是对经销商的质量控制还需加大力度,并且在以后的合同中注明质量事故的处理办法,同时以后所有采购的配件都需厂家提供检验报告并且要求我公司质检严格检验。虽然这次柴油机事件是在我任前维修的,但是对于大问题我不应该在入库时不去亲自去检查,确实存在侥幸心理,这也是对质量不负责任的表现;关于这一次事件的原因已符说明给了公司领导。
第二点:在生产方面对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不到位,虽然对每个工序都制定工序质量转移单,但是在每个工位自检的'控制上根本不到位,并且为了赶工期确实存在有的工位先用配件后补单据的现象,同时在车间有的工序不按照图纸施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生产;虽然车间施工有考核规定但是存在考核不严的问题,这在生产上很容易出现质量故。经过这一次事件我会严格要求车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并且会加大考核力度首先是车间的(包括我在内),对于这一次传动轴事件可以看出在使用半成品配件时,应该对半成品配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 所以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各个工序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并且对成品存在惰性心理;同时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使之更合理更有效。
通过这次产品质量事故,我必须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制定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同时加大对员工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对各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工作指导书,做到“制定上墙,责任到人”,努力把产品质量、职工素质提到一个更高,更稳定的发展方向。使产品质量有一个更高、更稳定的目标要求。在此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与关怀,请公司领导看我以后的工作行动吧!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
x年x月x日
质量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第六篇】
在当今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否则,将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现代成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次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岗位工没有把好质量关,而且知道自己的错误后隐瞒自己的错误,让质量事故更进一步的扩大化。
像这样的事情,细想一下,作为我们称重的一名普通岗位工来说,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实事求是的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具体说来要注意一下几条:
1、首先要实事求是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当有什么异常情况及时向作业长汇报。当出现错误不要隐瞒实情,不要一错再错。让失误控制到最小化。不至于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2、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得过且过。
3、在工作过程中做到严格把好质量关,比如挂标牌的时候,认真关注每一包盘卷的质量,如有问题及时汇报给作业长。
4、作为称重岗位的一名普通的岗位工来说,应该把每一包盘卷的标牌的所有信息,都要核对准确无误后才可以悬挂标牌,每包盘卷的标牌如同它的身份证一样。所以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
有时缺陷虽小,但往往造成大的事故。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在于一块不起眼的塑料泡沫存在质量问题。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去积极的改变我们的质量观,当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正确的质量观时,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繁荣更加的和谐。生活中保护自己,从而把握好我们的质量关,生活中我们要奉献自己,从而我们要拥有好正确的质量观!
通过对这次质量事故的学习,让我对质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意识上更有所提高。所谓质量观,是生活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对质量的认识和对质量问题的观点。它决定了我们质量态度和行为的价值取向。落后的质量观必然产生消极的质量态度,和不适宜的质量行为,从而制约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而先进科学的质量观,必然会使我们的质量提高一个台阶!
希望通过学习,让我们的质量意识,质量观,从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要引以为戒。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第七篇】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大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事故。
(7)对模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
(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结构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
(9)脚手架或井字架设置不当。有的外脚手架和井字架失稳倒塌;有的里脚手架的构造和布置不合理,造成楼板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裂缝。
(10)不懂得对施工现场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和采取保护措施。如有的在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已有建筑的地基;有的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下沉加大等。
3、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有纯技术问题造成的,但通过大量的事故调查研究和分析得知,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还有技术管理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下列几方面:
(1)工地上缺乏熟练的、称职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技术人员更换频繁。
(2)没有建立各级技术责任制,技术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造成一些工作重复劳动,甚至出现一些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而造成事故。
(3)图纸不经会审,仓促施工。例如,建筑图与结构图有矛盾,以及建筑结构方案与施工条件有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妥善解决就仓促施工,往往酿成事故。
(4)对“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的认识不足或根本没有,使施工组织设计成为应付检查和对付上级的材料。因此,施工中没有将经过推敲和反复对比而确定下来的施工方案和各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加以实施和落实。
(5)技术交底不认真或交底不清,如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时,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也容易造成事故。
(6)施工顺序错误。例如,靠得较近的相邻基础,不是先做深基础,而造成开挖深基础时破坏浅基础的'地基等。
(7)未经设计同意,乱改设计。例如,柱与基础连接节点、梁与柱连接节点任意施工,改变了原设计的铰接或刚接方案。
(8)不按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结构中不按规定位置和方法留设施工缝等。
(9)不按有关的操作规程施工。很多破坏的砖柱、砖垛,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砌筑质量不好,上下通缝,包心砌筑,砂浆强度不够。检查中发现破坏面都在通缝和内外包心处。
(10)没有按规定对进场材料和制品进行检查验收。钢筋进场不按规定抽样见证试验,造成错用。
(11)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操作、试验和测量等方面的监督或者监督不严。
(12)季节性措施不力。冬施混凝土养护,有时不进行严格的热工计算而单凭经验或测温不及时、不准确都可能使混凝土受冻而强度遭破坏等。
(13)土建与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配合协作不好。例如,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些大而刚度差的构件,只考虑了预制方便,使运输、安装困难而造成事故等。
(14)没有认真进行中间交接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例如,基坑(槽)开挖前,不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查;基础施工前,不认真验槽等。
(15)出了事故后,不认真调查事故的全部情况,没有认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进行必要的计算,就匆忙处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例如,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后,不调查分析,就用水泥砂浆抹涂,而给结构留下严重缺陷。
(16)出了事故后,不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的原则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事过境迁”,无案可查,使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质量检查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一丝不荀。对不遵守施工工艺,违反操作规程等忽视质量
的行为,应立即加以纠正,必要时应通知有关负责人令其停止施工作业。各级领导都应尊重质检人员的职责,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对由于质检不严或不支持原则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质量检查员,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令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和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即使是同一类质量事故,而原因却可能多种多样截然不同。所以使得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原因及发展,确定处理方案与措施等都增加了复杂性及困难。
(2)严重性
工程项目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其影响较大。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则会留下隐患成为危险的建筑,影响使用功能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建筑物的失稳、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3)可变性
许多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后,其质量状态并非稳定于发现的初始状态,而是有可能随着时间进程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有些在初始阶段并不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和纠正,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时,一
定要注意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或加强观测与试验,取得数据,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向。
(4)多发性
建筑工程中有些质量事故,在各项工程中经常发生,而成为多发性的质量通病。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当发现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监理工程师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所需的资料
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分析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这就要以充分的、准确的有关资料作为决策基础和依据,一般的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
(1)与工程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与工程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例如建筑材料的试验报告,各种中间产品的检验记录和试验报告以及施工记录等。
(3)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质量事故情况表。包括发生质量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情况、○
有关的观测记录、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否已趋稳定等等。
2事故性质。应区分是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问题;是内在的○
实质性的问题,还是表面性的问题;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阐明造成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应附有说服力的○
资料、数据说明。
4事故评估。应阐明该质量事故对于建筑物功能、使用要求、结○
构承载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应附有实测、演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的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
(4)设计、施工以及使用单位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和要求。
4、事故处理的结论
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必要时还应通过实际量测、试验和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才能对事故的处理结果作出确切的结论。检查和鉴定的结论可能有几种:
1事故已排除,可继续施工; ○
2隐患已消除,结构安全有保证; ○
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
4基本上满足使用要求,但使用时应有附加的限制条件,例如限○
制荷载等;
5对耐久性的结论; ○
6对建筑物外观影响的结论; ○
7对短期难以作出结论者,可提出进一步观测检验的意见。对于○
处理后符合规定的要求和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可予以验收、确认。
预制钢筋砼基础断桩原因分析与处理
一.工程概况
某项目工程建筑面积4393m3,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桩基础。地坪绝对标高为~,地貌形态属长江Ⅱ级防地,地层结构大致分为4层:新近人工填土~,以粘土为主混杂卵石,碎石,植物根等杂物;粉质粘土厚~;卵石层厚~,卵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含大量粘性及砾石。上部为强风化,N120击数为1-4击,下部为中风化状,N120击数为5击以上;基岩层为侏罗系泥岩,表面强风化,揭露的最大面厚度为。
各土(岩)层容许承载力R建议值为:
粉质粘土R=120KPa
卵石(1)R=180 KPa E0=900 KPa
卵石(2)R=350 KPa E0=1600 KPa
泥岩 R=220KPa
卵石(2)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基桩尖平面处土的容许承载能力「Ri」为350 KPa,各土层桩周围容许摩擦阻力为20 KPa。
根据地质条件,该建筑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以卵石
(2)作为桩尖持力层,深度为自然地坪下7~8m。为了解决库存预制小桩,设计选用200×200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桩。原剩余桩规格较多,最长6m,不能满足使用,只能利用尖持桩与接桩进行组合,以满足深度要求。桩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设计单桩容许承载能力为294KN。
二.桩基础施工概况
该工程设计采用桩297根,施工桩架采用自落式小型桩架,锤重,设计要求成桩贯入度控制最后3阵(每10击为1阵,下同)小于或等于25mm/阵,施工实际贯入度控制最后3阵小于或等于20mm/阵正式打桩前分别在具有代表区域③×C、③×D、⑨×B、⑨×E、15×D、15×F6个承台基础上各打1根桩,通过探试桩探得的实际入土深度为~9m,与地勘时间相比深度增加~1m。通过对桩的重新调配在尽可能利用原剩余桩的情况下,预制加工补充部分桩。正式打桩后在15×E轴线处出现第一根断桩。后出现多根断桩,经施工,管理,设计现场分析研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断桩原因分析
1、出现断桩的特征出现断桩大体上有3种情况:
A. 当桩入土5m左右时贯入度保持在4~5cm/阵时持续时间
较长(约8~10阵),突然贯入度聚变加大到8~12cm/阵或更大,桩出现倾斜而断裂。
B. 接桩后,接头部位还未入土,在接头下部出现混凝土破裂断桩。
C. 装入土3~4m后突然倾斜,扶正后又出现倾斜且贯入度陡变,判断已断桩。
2断桩原因:
A. 土层中土质变化大,桩打在大而坚硬的卵石上或不明障碍物上,由于桩的断面小,侧向刚度差,桩受挤压而断裂。
B. 桩身的弯曲度过大或接桩不直,在反复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承受的抗弯强度超过混凝土抗弯度时即产生断裂。
C. 桩接头部位构造存在着缺陷。由于主筋骨断面变小,混凝土保护层超厚,使桩的有效面减小);接头处主筋,箍筋,网片筋集于一处,浇灌混凝土时不易密实;箍筋,网片筋容易产生位移,从而使该部位出现缺陷,形成薄弱环节。从该部位断桩分析,
D. 桩接头焊接不规范,不平整,空隙处钢板末垫实焊接,施打过程中连接角钢变形使接桩便宜而断裂。
E. 桩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钢筋传递到接头下部桩身上,由于钢筋受热快膨胀大于混凝土,便混凝土保护层受拉产生裂纹形成缺陷导致桩的断裂。
F. 桩在施打过程不规范,如锤的落距过大,桩架不正等原因将桩打断。
四.断桩处理
出现断桩后在分析断桩产生原因的同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补救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在设计承台范围内能补桩的,尽可能在承台补桩
2、 在设计承台范围内不能补桩的加大承台(如图3示)。
承台加大后钢筋直径按原设计提高一个直径级别。扩大的承台面积在满足传力的情况尽量使承台面积最小,这样可以减轻承台本身自重和承台上填土重量,相应地提高桩的承载力。五.桩的检测
该批桩施工完成后,由四川省煤炭地质工程桩基础检测站进行检测,方法采用JGJ93-93《基桩低应变动测规程》中反射波和动力参数法进行检测为1%且不少于3根的原则,该项目应抽检3根桩。由于该项目基础断桩较多的特点加大抽检比例额,共抽检工程桩20根,抽检比例为%,抽样方法分区域随机抽样,对补桩有所择重。被测基桩分布见平分布示意(图4),其中桩号右下角加字母B的为补桩。检测结论:被测桩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和单桩竖向向允许承载力均可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良好。从结构施工到交付使用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未见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良现象。
六.预防措施与改进建议
1.施工前熟悉地质资料,查清地下障碍物,并进行认真清理。
2、桩在使用前检查桩的外形尺寸,发现弯曲超过规范或桩尖不在纵轴结上时不得使用。桩的组长比应控制在不大于40.
3、桩制作时保证钢筋的直径,数量,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接桩保证接头处主筋顺着,确保桩的有效断面不被削弱。
4、保证砼配合比正确,振捣密实,强度均匀,特别要注意两端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的浇捣,保证钢筋不走样变形。
5、桩的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发现桩的质量超过有关验收规范时不得使用。
6、接桩要保持上,下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焊接桩必须对称焊接,接头缝隙用薄钢板塞满焊劳。
7、基础设计采用钢筋砼预制桩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整桩,如用小桩(200×200)尽可能用在深度6m以内。
8、桩在施打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发现如下问题立即停止施打,将问题处理后方能继续施工。
A.贯入度聚变;
B.桩身突然发生倾倒,移位或严重回弹;
C.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质量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第八篇】
10月1日,公司在汊涧召开了安全质量事故解剖分析会,动员各级干部和全体员工深刻反思和彻底整改安全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迅速扭转当前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确保今年四季度安全生产,为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和十二五开好头奠定基础。针对目前的安全质量生产形式,本人应强化下几方面工作。
一、系统分析,查找原因。在分析会上,工程中心、HSE管理科分别就今年发生的质量及安全事故进行了梳理分析汇报,形式与效果都较好。但本人认为,还不能停止于此,应对事故进行分类,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骨干人员进行讨论,挖掘事故实质原因,提出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分门别类形成事故分析报告,提交公司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
二、规范标准,严格执行。HSE管理科在分析会上提出的3个反思题目非常重要,各单位和岗位员工要充分重视这几个问题的回答。通过回答:“存在哪些有规范标准,但实际未执行到位的?如何才能执行到位? 还有哪些缺失规范标准,按习惯做法存有安全隐患的`?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这两个问题。第一,梳理出有标准未执行到位的,制定措施确保严格执行,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对实际工作中缺乏标准的,抓紧补充完善,确保事事有标准。
三、加强培训,提高岗位安全技能。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梳理分析,找出质量安全事故控制的关键岗位,加强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公司生产规模扩展较快,部分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但随着公司人员的增加,应一方面加大岗位动态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一方面加大针对性岗位培训力度,提高岗位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技能。
四、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公司《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印发,管理部门、各单位应严格认真执行。通过考核兑现,推动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的贯彻执行。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管理考核职责,因日常考核不到位,形成安全质量隐患的,要承担相应的考核责任。
质量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第九篇】
一)采掘作业场所巷道入口处,必须设安全门。
博煤层群,采掘面多,巷道多似蜘蛛网,采区各类巷道又长又深,如果有一处发生瓦斯煤尘强烈爆炸事故,毒气无声无息迅速扩散全井,工人迅速晕倒,来不及带自救器。毒气所到之处,无一生还,然而毒气一时不能到达的地方,独头巷道(里面有氧气的。巷道)里的人员却能生还,也有带上自救器的反应时间,这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避灾安全技术措施,那就是在所有作业场所入风巷道前端设安全门。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风压灾害探头,发生灾害时安全门必须自动关闭,掘进风机自动关闭,自动切断作业场所电源,采掘巷道立刻停止入风。发出灾害报警特殊信号,要求瓦斯监测仪,必须有这个功能。家家户户都有安全门,家家户户都安全,对安全门功能要求是,轻便安全不透风,能自动关闭。平时两扇门打开用电子开关锁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达到事故浓度时,打开门锁,弹簧弓子拉动安全门自动关闭。小煤矿大煤矿都能做到。
二)设安全避难洞室
在所有采掘作业场所,设置安全避难洞室,洞室们封闭要好,里边有压风管路能供风,有自救器,有电话。在人员逃生主要通行巷道必经地点,设置必要数量和规模的避难洞室,凡是候车洞室,必须建成安全洞室。避难洞室可分为高低两级,低级不设电话压风管路。距掘进头75米到200米一个,掘进用完采煤时接招用。放炮时掘进头发生瓦斯爆炸,在避难洞室休息躲避的人都能免遭冲击波和毒气严重伤害,所有避难洞室,门和门框必须铁制坚固,门墙有一定抗冲击波能力,防火防毒气。人员可以带上自救器,由工作面低级洞室向高级洞室,一战接一站逃生和互救。把避灾路线变成救命路线。小煤矿,大煤矿都能毫不费力的做到这一点。
必须改变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时,没有一处避难逃生地点落后状态。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第十篇】
xx月xx日集团公司召开了xx煤业“xx”事故反思教育整顿大会,大会上路董事长对“xx”事故带来的惨痛地教训及下一步集团公司安全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异常强调安全生产事关每个员工的生命,安全生产是凯嘉这座大厦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聆听了路董事长的讲话后,我做为分管安全的副总,深刻的反思了本次事故教训,结合我公司的工作实际,对安全管理工作做以下分析:
一、专业培训
发电公司是集团公司旗下新的发展领域,具有科技化、自动化程度高,掌握好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是一项基本功,公司各部室,尤其是运行技术两个部门要经常安排相关专业培训,并带着对制度和规程的敬畏,摸清各种设备的脾性,确保机组的平稳运行,把安全生产的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为本质安全创造一个基础环境。
我们公司都是一批高素质的精兵强将,要把队伍带好也必须加强安全方面的培训,在班前会上要拧紧安全这根弦,不可存麻痹、侥幸等心态,时时灌输安全观念,结合操作实际,分析安全风险点,让人人坚持警惕不放松。
二、基层建设
发电公司值长的重要性。做为一名基层班组长,要全盘掌握发电公司气源(气柜及预处理系统)、燃气内燃发电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化水、电气及相关管路、线路等岗位的实际情景,做到心中有数。遇突发情景,值长要不慌不乱,稳住阵脚,有条不紊的指挥各岗位人员按照相关操作规定处理突发情景。值长要具备以上条件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外强技术素质,内强心理素质,工作中多想各种突发状况,发生后如何应对,做到胸有成竹,并带领班组一帮人多处置、多磨练。
三、强化监督
安保部要全面承担起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细化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落实瓦斯管理制度,深入现场,严查“三违”,严肃处理一批冒险蛮干、对抗管理、不遵守安全规程、不按操作规程作业、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人。针对重点关键部位,要组织各部室长期开展专项检查,排除事故隐患,建立起一套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排查整改,将安全管理构成闭环管理,不留尾巴。
充分调动起基层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进取性,正确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把被动安全管理变成主动安全管理,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进取贯彻落实路董事长对我们的期待:“只要我们大家共同振作起来,行动起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带着对自我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带着对制度和规程的敬畏,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和人生的担当,把安全生产的每件事情都放在心上,把安全生产的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