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范例【汇编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范例【汇编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一篇】
各乡镇、农口各部门、各涉农单位:
为是贯彻落实中央05年一号文件以及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根据全区农村经济工作会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我区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发[2005]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两个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扭住三个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建设“四大基地”,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小康社会。
二、总体目标。
2005年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9730。
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
3.农产品商品率――85%。
4.农村高中段教育普及率――60%。
5.城镇人口比重――52%。
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000。
7.恩格尔系数――。
8.人口自然增长率――5‰。
三、工作要点。
今年我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五个中心”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区域性绿色农业中心目标,紧紧抓住盛世兴农的战略机遇,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一)增强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始终是贯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今年,要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实施区域布局规划为切入点,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把有效利用资源、扩张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产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要加大投入力度,解决用水难、行路难,加强土地整理开发,结合砖窑整顿,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基本农田;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要积极采取防雹增雨等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要开发和保护耕地、荒坡、荒山、滩涂等多种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水利设施:节水面积达到万亩,饮用氟改水的人口达到7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00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
二是做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通过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实现特色产品的集聚和优势产品的整合。2005年要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调整思路,突出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建设。选用优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上档,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保障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势玉米和杂粮产业开发带,确保粮食安全,面积稳定在40万亩,粮食总产量亿公斤。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面积要突破30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其中北田、庄子等乡镇要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建设,郭家堡、张庆等乡镇要完成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建设,什贴、东阳等乡镇要完成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建设,全区要完成6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其中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在种植模式上,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总产量达到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30%。养殖业要突出以奶牛、瘦肉型猪、禽蛋、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长%;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郭家堡、东阳新建两个500头奶牛示范小区。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亿公斤,比上年增长%,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
三是做强龙头企业。2005年和今后一段时间,要进一步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交通资源、优势产业资源、气候资源、服务资源、环境资源等),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一个大型龙头企业。已建设几年的福大保鲜速冻蔬菜加工出口项目和丰元枣业等项目要加大扶持引资力度,争取早日建成达效;博瑞乳业要有突破,尽快成为大型龙头,增加辐射基地、带动农户、推动调产的能力。各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逐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科学管理,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要创新机制,紧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产销协作以及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做强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还要重视贮藏龙头避旺补淡、增值上市的重要作用。我区已有北田镇张胡和庄子乡杨坊的西红柿贮藏、东阳镇彭村青椒和上丁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2005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做精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巩固蔬菜、红枣品牌,重点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涂河肉羊、涂河大蒜、怀仁四眼井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要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要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无公害认证方面,蔬菜新增产地认证20万亩,补认证西葫芦、茄子、白萝卜等品种;果品认证杏、梨等面积1000亩,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畜牧上认证“博瑞”乳品和“泽榆”猪肉。围绕市场准入制度,一是要全面完成1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二是打无公害“品牌”,要充分发挥蔬菜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特别是在西红柿、青椒、葱头等我区的主导产品上要闯响“魏榆”品牌。三是今年我区无公害蔬菜要实行市场准入,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再创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标准监测、执法五大体系。
信息网络体系。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要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2005年要在华玉香椿、丰元枣业、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500户,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发布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
技术服务和标准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80%,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技培训达到20万人次。继续开展种植遥感监测工作。依托现有技术力量、硬件设备组建我区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服务我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建设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区疫情测报站和5个乡镇疫情测报点,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兽医站,重点建设张庆中心站。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做好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执法体系。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一年至少是2次。质检站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要加紧筹建,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二篇】
****镇人民政府镇长(2011年12月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镇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情况及2012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认真落实中、省、市、县支农惠农扶农系列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抓,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全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0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152元,比上年增加1361元,增长37%。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畜禽养殖实现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镇以发展壮大畜牧业经济为目标,大力提倡家庭规模养殖,推广品种改良,狠抓动物防疫,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建成以土鸡、生猪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大户19户,其中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11户,养羊大户2户、养鸭专业户1户,预计今冬明春全镇生猪出栏可以达到1万头,牛羊出栏5000只,家禽出笼6万只,畜禽养殖总量突破1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幅提升。
确保了补贴资金发放准确、透明。
5、陕南移民搬迁进展顺利。启动了总投资约4500万元的***村移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实际实用、突出特色、节约用地”的原则和“统一标高、统一门窗材料和规格、统一雨棚尺寸、统一屋顶模式、统一外墙颜色、统一散水尺寸”的要求,由县上统一规划设计,镇上组织实施,农户自行建设设。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全面开工,目前,邻近东红路的第一排29户基础工程已完工,第二排21户待杆线迁移到位后,实施基础工程,力争年底前启动一期房屋主体建设。
6、扶贫开发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总投资万元,已完成投资23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万元。目前,房屋涂白、改厕改圈、院落硬化、路砖铺设、路灯安装等任务已基本完成,联户路硬化、便民桥建设、花坛修建以及水毁道路修复等工程正加紧实施,各项工作保持有力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够。农业一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短腿,基础相对薄弱,主导产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键条短,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境内企业规模小,自身实力有限,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员短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群众需求。
3、发展不够均衡,部分村组贫困面貌依然严重。***村位于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项目规划区域内,由于项目一直未能开工建设,影响和制约到村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入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居住笊篱沟的群众还相当贫困,与邻近村相比发展迟缓,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找准突破口,把握对接点,搭好连心桥,积极主动地外出争资金、跑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县内外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扩张投资总量。围绕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采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群众发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基础工作,持续推进***镇扶贫开发、***移民安置点二期建设、****村西坡铁路二线移民安置点建设、***村砖厂循环生产线、***沟开发、***沟乡村游等一批项目建设,为推进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三篇】
省督查组:
今年以来,我们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坚持一个统领,两手抓,实现六项提升,办好20件实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八精六建”发展战略,兑现政策,加大投入,强化落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优化。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一、加快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
我们紧紧围绕“精植粮棉、精优果菜、精良猪牛”三大目标,在质量、效益和规模上狠下功夫,培育壮大粮、果、菜、畜四大骨干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面积,改善生产条件。近年来,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大、中型标志牌220个,田间地头小型标志牌1029个,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49万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努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优质小麦、高产玉米、特色小杂粮和优质棉花等园区建设,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植粮棉的效益。县财政支农资金由上年的87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229万元。
二是科学区域规划,推动果业发展。我们突出抓了东部山区优质核桃、北部丘陵区中晚熟桃和红提葡萄、东部丘陵区红富士苹果等园区建设,全县核桃种植达到50万株,小水果面积12万亩。按照北山一条带、南山一面坡、东山红枣区、平川红枣沟四大区域红枣工程建设规划,我们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实行干部包联、明晰产权、连片开发、典型示范、科学管理的工作措施,通过各乡镇、林业部门、红枣协会的共同努力,全县上半年完成酸枣接大枣1007万株,全县累计完成3600万株,基本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嫁接任务,使红枣成为我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一个新兴产业。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万亩左右,其中蔬菜大棚1万个。立足这一优势,我们突出抓好南梁、唐兴、里砦、中卫、王庄等乡镇蔬菜种植园区建设,通过推广大棚滴灌、优化大棚种植结构、强化科学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打造绿色品牌,努力提高种植效益。今年全县春季蔬菜大棚棚均效益都在万元以上。
四是增加种草面积,扩大养殖规模。我们充分利用全县农作物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搞农作物秸杆回收青贮处理,使青贮数量达到了15万吨,并在浇底、隆化、桥上、中卫、西闫等乡镇丘陵山区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3万亩,重点发展冶南、殿儿垣、浍史、南史、老官庄等奶牛养殖园区和标准化采奶站建设,使得全县优质奶牛存栏数突破1000头。培育壮大了以符册、南寿城、南绛、郑庄、下白马等为重点的养猪园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数达到69668头,同比增长20%。
二、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副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多层次、多环节中转化升值,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
一是立足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符册畜禽养殖交易中心、浍史洪康、世家庄海鑫、中港公司、舜都公司、尧森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的发展,积极争取蒙牛、双汇等集团在我县建立加工生产线,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6月25日,县委张书记带领职能部门就龙头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到县信用联社进行了现场办公,拍板决定对全县4家龙头企业扶持贷款1000万元。
二是积极寻求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涉农大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标准,加快农副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培育了一批特色精品。我县“舜都”牌红富士苹果、李子、冬枣、梨枣、番茄、黄瓜,“舜田”牌隆化小米、红小豆,“尧森”牌酸枣汁等三大系列农副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业部门的绿色认证、注册。我们在包装和营销上狠下功夫,使得果、菜等农副产品在营销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农业协会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县已登记注册的农业协会有12个,其中红枣协会、蔬菜协会、果业协会、药材协会、养殖业协会等在农民生产经营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我们依托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了一大批粮、果、菜、畜生产技术骨干和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技术“土专家”,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经纪人发挥观念新、信息灵、脑筋活、联系广的优势,沟通与周边省市以及国内果菜超市、批发市场和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营销渠道,促进全县农副产品销得出、效益好。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达到1000余人。
三、提高服务水平,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
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发展农民、富裕农民。我们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期任务,努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今年以来,我们健全完善了以劳务输出服务大厅为龙头、以乡镇服务站和经济主管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部门为主体、以民办职业中介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搭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工商企业联系的桥梁。抽调精兵强将赴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洽谈,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今一年的时间,全县劳务输出数量就突破了10000人。
四、实施三大工程,强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科技收入。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仅上半年全县就举办县、乡、村各级培训班100余期,发放技术资料25000余份,直接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我们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余人赴夏县、曲沃、稷山、汾西等地参观学习,还聘请北京农科大、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专家来我县进行了技术巡回讲课,培训1000余人次。
我们以县农广校为载体,大力培育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民技术员。南梁镇北常村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高效蔬菜教学班,先后招收学员400人,使320名农民获得了中专学历,有效提了北常村蔬菜大棚的生产效益,并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农业调产顺利推进,冒出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农民技术员。北常村高效蔬菜教学班被山西省农业厅授予山西省科普示范基地。
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在全县10个乡镇50个村筛选了小杂粮、果菜、畜牧养殖等农业科技示范户600户,重点进行培训指导。在今年实施的“阳光工程”中,我们开设了保安、缝纫、餐饮、纺纱、冶炼、铸造等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4000余人,使他们掌握了一门技术,拓宽了就业致富门路。
我们还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设立农业科技专题节目和栏目,围绕农时节令开展技术讲座,进行技术问答。我们购买了农业科技知识光盘,编写了《日光温室蔬菜知识问答》、《农技推广》、《病虫情报》、《农业信息》等技术资料,在全县各乡镇、重点农业生产村进行巡回播放,发放资料,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科技种田的水平。
五、落实优惠政策,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保障性收入。
我们不断加大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力度,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两免三补”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从开始全县免征农业税。二是抓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的兑现,在对1741户进行审查兑现基础上,6月份又启动了“放宽奖扶对象条件”的1980个奖扶对象的审核,引导农村家庭“少生快富”。三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全县今年上半年征收城市教育附加562万元,现已拨付388万元。办公经费在去年108万元的基础上增拨了万元。校舍改造投资2516万元。教育技术装备投资350万元。7758名贫困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经费全部落实到位,其中提供免费教科书万元,免除杂费37万元,寄宿制贫困生补贴生活费万元。6月16日,张书记和我一起到教育局现场办公,又决定拨款1700万元,用于县城几所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四是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在去年完成509公里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406公里。10000个农村沼气池建设任务,每建一池县上补贴500元,现已到位230万元,县上组织干部回乡帮扶万元,目前已落实5534多个。饮水解困工程兴建蓄水池7座,新打旱井74眼,安装输水管道公里,自来水入户210户。农村饮用水安全调查全面完成,待项目批复后组织实施。5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950万元。总投资将近8000万元的南循环路建设工程,路基已完成90%。北捍至东乌岭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00万元。沁东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32万元。翼么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814万元。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我县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内部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畜牧业整体规模较小,果菜新技术推广速度不快,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对农村的科技、信息服务还不到位等,都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四篇】
2月20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我镇及时在全镇范围内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为目标,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确定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2月23日我镇召开党委会,由党委书记、镇长肖尤利同志传达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我镇实际情况作了具体安排。根据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目标,确定了我镇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及工作措施。二是2月27日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委主任、镇直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市县会议精神予以传达,并对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要求以上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一)2009年工作奋斗目标2009年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达到2884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增300元。最终实现全镇农业农村工作质量和效益大提高,集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大提高,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大提高,将胡家营建设成郧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特色门户镇。
2009年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一主四化”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确保稳定为主线,突出实施“生态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开放活镇”战略,培育壮大桑蚕、木瓜、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加快我镇土地沟村的桑沙保健枕等系列产品的品牌入市;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具体措施如下:
以产业为纽带,谋划我镇的农业农村发展。要立足实际着力抓好“桑蚕、木瓜、药材、牲畜”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稳定桑蚕、木瓜、药材种植面积,力争做到稳中有增。突出完善设施、科学管理和扩大规模三个重点,一方面要对现有基地进行改造,完善产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扩大木瓜、桑蚕、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和家禽牲畜的养殖规模,推进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控,推进科学管理,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形成农村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高度关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认真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检查督办和专项审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申报审批程序,用足、用活“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政策,健全并完善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致力培育全镇的品牌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采取多项措施,扶持和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要在做大蚕沙保健枕时,力争有新突破。同时,紧紧围绕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保证原有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桑蚕协会、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正常运行外、继续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济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过硬的政策措施,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为亮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撑。一是要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小农水建设项目。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要积极争取生态农业、荒山造林、“一池三改”沼气、生态能源等重点工程项目。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村通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寄宿制中学改扩建工程。四是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启动农村新型社会养老工作,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办好农民学校,实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完成村级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等。六是积极争取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师范村项目。
总之,干事业关键在人,而好的精神状态、明晰的工作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的干部队伍、良好的组织纪律、规范的公务行为、高效的行政效能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必备要素。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今年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做好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年献礼!
胡家营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五篇】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务虚会,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为年全市“三农”发展谋篇布局。市委副书记李雪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胡宗元主持会议。
李雪峰指出,“三农”工作要明大势、定好位、把准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工作任重道远。
李雪峰要求,必须系统化、集成化做好“三农”工作,构建“三大系统”,形成“三农”工作总脉胳。构建“骨架系统”,要坚持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搭建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整体框架;构建“循环系统”,要纲举目张、主动靠前,建设好为农服务体系;构建“指挥系统”,要明确领导架构、确保高效运行,聚集好“三农”工作合力。
李雪峰强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一个阶段解决好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定点屠宰、禁养区关停搬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要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进。镇村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冬春水利、农民技能培训、“三农”服务体系集成、精准扶贫和茅山老区振兴等重点工作要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谱写好“三农”发展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农业现代化工程各项指标任务进展顺利,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20943元,同比增幅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茶果花药等主要园艺作物总面积发展到万亩,增幅%;设施园艺比重达2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种植业、渔业“三品”比重分别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1%;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量占比达%;林业覆盖率达%;农业部授予“中国江蟹之乡”称号。
副市长胡宗元在会议小结时,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根据会议精神更加全面地谋划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全省有位次、争先进;二要一着不让地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三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冬春安全生产,特别是春节已经临近,不能有丝毫松懈马虎。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六篇】
年6月30日。
首先,我代表海林市五家班子,欢迎栗书记一行到海林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把海林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以汇报。
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和中国雪乡的美誉,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行政区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万亩,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辖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个森工企业。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500万千瓦;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境内有威虎山、中国雪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是镜泊湖面积的倍,盛产木耳、蘑菇、松籽等100余种山产品,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余种。近年来,我们以农业“三增”为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山河增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01元。农村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农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5%。我市农业农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落实政策,抽调132名干部成立促农工作队进村驻户,利用两个月时间,在盛市派驻工作组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落实一号文件、“两补一免”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铺满盖严,不留死角。通过印发公告公开信、文艺演出、新闻媒体、干部和群众互动式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动员,做到了农民熟知政策、干部吃透政策。分别印发公告、公开信700份、万份,赴各乡镇、村屯巡回演出40多常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顺利推进“两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扎实细致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直补”发放圆满完成,“良种”发放稳步推进。粮食直补统计耕地计税面积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万亩,发放直补资金103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的面积是万亩,第一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万元于5月20日全部发放完毕。当前正在对全市水稻实播面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第二批良种补贴资金万元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与省里各部门联系,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等项目上。截止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确定给我市农委、水务局、交通局、科技与信息产业局等7个单位申报的绿色食品蚕蜂基地、新安灌区水田节水续建工程、海林市至海南乡道路铺建、刺五加半野生栽培及加工等13个项目,总投资3880万元,其中自筹1760万元,贷款100万元,国家和省投入1917万元,市里投入103万元。四是初步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拟制订《海林市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共6个大方面、19条,明确了我市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促农工作,全市有50家单位参加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中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资金、技术、项目、扶贫、调整结构、信息、医疗等7个方面为农村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提供帮助,仅今春全市各单位为农民提供的实物与服务折合资金近214万元。五是做化解农村土地矛盾工作,促进了农村稳定。“一免两补”极大调动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但也激发诸如新增人口要地、林地纠纷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成立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土地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稳定了农民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今年我市未发生因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平稳过渡,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2、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搞突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亩,是农业小市,资源大市,我们在深化认识市情、分析农情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重点培育奶(肉)牛、蔬菜和劳动力转移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加快以奶(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我市有林地万亩、草场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我们强力推进牧业富民工程,到年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的“半壁江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元。一抓示范。突出抓好典型大户、小区建设,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肉牛冻配率达30%以上。目前,全市已兴建奶牛小区11个,肉牛小区9个,新引进澳牛232头,奶牛存栏达8000头。二抓政策扶持。对建设畜牧小区的免收土地使用费;今年起市财政对在小区内养奶牛户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每交一吨鲜奶贴息80元,贴息期限4年;为进入小区养殖的可繁育母牛投保,保险期限2年。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奶牛防疫、检疫治疗水平,消灭规定的奶牛疫病,控制一般性奶牛疾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海浪河流域和牡丹江流域土壤肥沃、环境优良,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源优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挥蔬菜经销公司和蔬菜协会牵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外销蔬菜品种,建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落实出口棚室蔬菜基地120万平方米,主要品种为1420和奥尼西红柿品种,年出口蔬菜1200万斤,创收1000万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已达到万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积极筹建蔬菜交易市场,由蔬菜村和经销公司投资600万元,占地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末可以投入使用。力争用5―8年时间把海林建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东北亚的蔬菜城。三是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建机构,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7%。现已转移出去万人,今年还要转移7000人。健全机构。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建立了北京、深圳、大连、韩国等4个国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出台了《海林市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级目标管理。强化培训。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以乡(镇)中学为基地建立乡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渠道。坚持异地就业、出国劳务、开辟新产业、小城镇吸纳四路并举,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市在韩国劳务人员6000多人,年创外汇4100万美元。畅通信息。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实现市乡村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了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辐射面。
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搞突破。推进龙头企业重组联合、靠强靠大,重点建设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蔬菜经销公司。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是国家山区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去年投资5000万元,引进三条德国生产线,生产软包饮料,达到年果酒生产能力3000吨,饮料生产能力26000吨,2004年企业将扩大经营领域,投资1300万元新上一条日处理鲜奶11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成为集饮料、液态奶、果酒、果汁等产品为一体的饮品生产企业。如淞食品公司是引进香港万顺昌公司,投资500万元新上的白瓜籽、松籽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今年新上果脯、肉脯加工生产线,力争用2-3年成为我省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帮助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两菊面积达到3万亩。力争用3-5年时间把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高效有机肥厂、强尔药业培育成省级产业化龙头。同时,发展注册农业,将黑豆、白瓜籽、北药、食用菌统一注册为“威虎山”牌。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七篇】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县“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奖励了20产业扶贫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稍后,7个单位和企业还要作交流发言。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合作社表示祝贺!希望大家进一步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精准扶贫纵深开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着力抓扶贫,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省市县“1+17”、“1+18”、“1+18+2”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录入工作,1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万人。二是着力壮产业,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万头(只),瓜类及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万亩,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98元,同比增长%。三是着力破瓶颈,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9个,建成农村通畅工程27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建成农贸市场、便民市场12家,建设“乡村舞台”58个,行政村幼儿园32所,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68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洁村41个,新增造林绿化万亩。四是着力促改革,激活了农业发展动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在18个乡镇全面推开。全县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模式流转农村土地万亩,创建国家级、省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5家,登记家庭农场210家。五是着力强党建,提升了组织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3516”工程,选派8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108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调整到贫困村工作。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以县级财政为主的村级保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县级财政基层党建经费,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三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和集群效应还不明显;农村发展资金短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特色产业开发水平不高;农民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多元,各种矛盾纠纷交织,农村社会风险点增多;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农特产品销售困难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我们踏上“十三五”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到“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良好开局关系到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任务非常繁重、责任十分重大。县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今年全县“三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实现万贫困人口、34个贫困村稳定脱贫。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问题导向_“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的更大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一号工程”,切实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要进一步强化“一号工程”意识,把精准扶贫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要务,加快推进“1+18+2”专项方案落地见效,确保全年脱贫目标顺利实现,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一要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五定五有”产业精准扶贫工程,着力在扩规模、铸链条、育品牌上下功夫,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壮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蔬菜产业,改扩建日光温室5000亩,塑料大棚3500亩。加快发展畜禽产业,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800万头(只),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3%。大力提升林果产业,新增苹果、枸杞、文冠果等种植面积万亩,瓜类种植面积万亩。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在若笠、兴隆、永新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新增中药材种植1万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示范栽培基地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15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12万亩。农作物良种和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和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延伸产业链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方向,加大先进技术、新特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示范、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增加优势产业收益。培育产业品牌,积极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总体布局,推动名优品牌农产品走出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等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牵引,着力培育和增加“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加注重品牌保护和宣传,制定完善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大宣传包装推介力度,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二要不断完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认真落实“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做到平台“8个准”、村村“5张图”、户户“3本账”,确保扶贫对象进出精准动态管理。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30个,扶持发展村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76个。全力抓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_贫困群众发展资金难题。支持贫困户采取资产参股或以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方式,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拓宽增收渠道。积极推行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力争发放涉农贷款亿元。三要扎实推动双联行动纵深开展。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助推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落实精准脱贫、基层组织保障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推动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双联组长单位统筹协调作用和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扶贫“管道”作用,建立精细化管理的驻村工作队台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展定点扶贫、民企陇上行、扶贫爱心平台建设等活动,加强双联行动新典型、新经验总结宣传,推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
二、积极_瓶颈制约,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要紧盯中央和省市政策及投资导向,积极凝练储备和争取实施一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设糜滩碾湾坪、东湾大坝等5个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2900户、万人。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808户。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9处,解决37个贫困村、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力抓好双永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确保双永供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争取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尽快立项开工,加快黄河防洪治理工程靖远段、祖厉河综合防治、百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实施,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新修梯田1万亩。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建成农村通畅工程公里,实现27个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施北滩粮窖等10个土地整理开发、土地复垦、盐碱地治理项目,开发整理土地万亩。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做好今年造林绿化工作,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城乡大环境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确保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2万亩、义务植树120万株的任务。把5个美丽乡村、36个整洁村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严格对照建设标准,强化项目整合,全力实施好村庄环境整治、生态美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进一步加大对主干道路两侧、乡镇政府驻地出入口、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乱堆乱放垃圾的集中清理力度。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废旧残留农膜、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抓好秸秆禁烧、尾菜及生活垃圾处理利用,深入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
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水平。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实现农林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一要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创建市级以上家庭农场5个、专业合作社12个。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二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加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精准对接培训需求,分层次组织开展到户、到人、到产业的示范性培训。对接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点菜式”、“定单式”精准扶贫培训,完成就业技能培训9000人次。依托县级产业扶贫培训中心,开展以村干部、种植大户、养殖能手为重点的致富带头人培训。三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抓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产地源头保护和环境治理,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动物防疫、兽药饲料屠宰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和运输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林果和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70万亩,农产品产地抽检综合平均合格率达到99%以上。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切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紧抓试点县机遇,推动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修订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镇建设规划,推动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以提质扩容和产业支撑为重点,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带动就业、集聚人口,以产业繁荣城镇,提高城市规模效应和人口集聚效应。二要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方面,完善城乡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公办民办并举,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医疗卫生方面,加强乡村医疗设施建设,抓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建立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社区轮诊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方面,探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相衔接的机制,逐步统一社会保障的项目和标准,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公共文化方面,加快实施“乡村舞台”工程,推动县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商贸流通方面,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成北滩、兴隆农贸市场。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年”活动,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引进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建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乡村电商服务点。此外,要高度重视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动态信息库,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三要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城乡就业体系,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妥善解决农民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养老保险等保障问题,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群众购房搬迁,向中心镇、县城集中,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重点解决有合法住所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落户问题。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使进城农民无后顾之忧、生活有多重保障。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激发农业发展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立足县情、农情,认真谋划和推进我县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和释放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要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同步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效退出机制,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三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有效发挥县级流转服务中心、乡级流转服务站、村级流转服务点功能,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方式和途径。组建并发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四要全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覆盖面,实现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双联惠农贷、妇小贷、牛羊蔬菜贷等普惠贷款投放力度,力争农户小额信贷增幅20%。稳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农业设施产权等抵押贷款规模,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加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和规范运行,加强资金互助合作社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以互助金作担保,由银行放大贷款倍数,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
六、着力加强组织保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一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政策资金上重点倾斜,干部配备上重点加强。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涉农及扶贫资金监管,督查检查要落实到人、到项目资金,防止跑冒滴漏。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责,确保“三农”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先锋引领行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强,把党员队伍带好,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好乡村便民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继续抓好村活动场所建设,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切实提升基层党建保障水平。三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支持力度,每个村各级财政整合投入资金不少于20万元,资金总量不少于30万元,通过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百村帮百企”活动,力争年内有30%以上的村建立集体经济实体。四要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深入开展农村法治教育宣传,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诉求。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五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进取精神、诚信精神、科学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为“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八篇】
同志们: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史记》有载:农为天下之事,务莫大焉。通俗点讲,就是民要以食为天,食要以农为根。如此说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形势都存在“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全县上下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任务,采取“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长”等有力举措,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均衡发展,农村社会呈现出新气象和新风貌,为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坚定发展信心。
过去一年,全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015元,同比增加751元,增长率%。但是,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农业还是“五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而且很多农民传统性小农意识难以转变,习惯自耕自种,不愿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发展规模经营,带动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链没有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不明显,农村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农牧民增收压力愈加明显;二是有些乡(镇)在落实“十户联牧、百户联耕、千户输出、万人脱贫”等方面力度不够,走了过程,成了摆设,难以取得理想的实效;三是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空间有限,对市场研判不够,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凸显;四是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仍然薄弱,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及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致使农业建设不能满足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五是现有缺地缺水的客观因素制约多,致使贫困程度深、类型多,加之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够,脱贫攻坚成本高、难度大。
二、锁定目标,全面推进,争创新佳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发展问题集中在农村,农村发展问题又集中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无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三农”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心,容不得半点懈怠。在工作中,无论是谋发展、抓生产、搞建设,还是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都必须围绕解决好农民问题这一条主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宣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_“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可以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一年。全县上下应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导,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以推进“143工程”(“1”,扭住农村土地清理这项重点工作;“4”,全力推进“十户联牧、百户联耕、千户输出、万人脱贫”工作;“3”,在牧区扎实开展“三三”制工作,即三分之一人负责守边,三分之一人搬迁进城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安置,三分之一老人、孩子及无劳动力者、残疾人搬迁进城安置)为核心,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打通农业、工业、服务业的通道,让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形成“接二连三”的新局面;继续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开辟农业以外的增收途径;推动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政策转移性收入;努力确保201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99元,力争突破6000元,比2015年增加880元以上,增长率%以上。同时,必须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可以使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三、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力求更大成效。
1.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清理。如何有效地推进“143”工程,简单来说,就是_“谁来放牧、怎么放牧;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谁来务工、怎么务工;谁来守边、怎么守边”的现实难题,也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实行差别化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土地要素优化配置,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逐步提升农业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要坚持依法自愿、相互协商的原则,不能不顾农民意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搞强迫、瞎指挥,更不能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要体现流转的平等性、互利性和双赢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二是发展合作经营模式。有效整合耕地、牧业资源,适度发展规模经营,鼓励“合作社+农户”进行共同发展,以农民合作社经营模式、代耕代种、代养放牧等方式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分散搞农业、搞牧业的现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同时,重点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引导就地就近转移,认真做好赴内地务工人员稳定输出增收。三是完善守边机制。在牧区推行“三三制”,这不仅能够让老人、儿童进城享受优质的医疗、居住和教育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部分牧民进城进厂进企业务工增收。对于继续守边人员,要采用生态补偿及建设“守边周转房”等多种措施,使担负守边任务的牧民既能脱贫致富,又对戌国守边的工作能安心、有决心。
2._农业发展难题,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方面。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作为重要任务,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进,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带动各族农民达到增收致富的目标。
一是打造试点农业。坚持玉米生产“粮改饲”试点,推动粮经草三元结构更趋于合理化;配合做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突出节本增效技术,抓好关键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突出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进深松整地,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先进适用的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步伐。二是发展设施农业。依托现代农业开发区等资源优势,发展设施农产品加工业和贮运保鲜业,带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由建大棚生产初级产品向形成产业体系转变,特别是要充分借鉴一栗鸿诚生态园南果北种等成功经验,创建一批高效设施农产品品牌,形成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新亮点。三是拓宽农业功能。立足城郊、特色产业乡村和牧区,鼓励和支持农牧民依托自然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民俗乡村旅游,规划发展到村到户的特色项目,比如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以及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产业,或者考虑建设特色林果的小型采摘园。四是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发挥和依靠广大农牧民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措施,强化指导,依托行政推动、政策启动、科技拉动、典型带动和服务联动,大力发展庭院精种、精养、精加工,积极营造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3.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认真研究资源禀赋,地缘优势,市场条件,积极培育一批高标准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走出一条“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增收”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经济强村。
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园区建设和产业化示范为载体,推进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农业一体化经营,重点支持发展粮油、棉花、设施农业、饲草等加工业,着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率;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和产业增长点。二是做强做大特色林果业。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推进特色林果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以核桃、杏干等为重点的林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奥依塔克镇戈壁沙棘示范园、阿克陶镇土桃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另外,要突出抓好林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严把林果产品质量关,加快林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推动现代畜牧业改革。以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和现代畜牧业开拓创新为方向,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同时,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积极做好第二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
4.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脱贫攻坚是全县上下今后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新形势,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可持续的措施,确保这项艰巨的民生工程如期完成。
一是突出扶贫精准度。要让乡镇干部、住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贫困户明白什么时候脱贫,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脱贫,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乡镇要突出“扶产业、惠民生、改面貌”,村组要突出“提能力、抓示范、高引领”,贫困户要突出“增内力、勤致富、促增收”,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好扶贫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形成“县抓总、乡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一方面要争取专项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把有限资金用到挖“穷”根、断“困”源上。三是落实帮扶到户。要结合“访惠聚”活动,由住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定期组织召开十户长、小组长和家庭工作会议,详细了解每个家庭具体情况和思想动态,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法,注重“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实现一人就业;对于贫困家庭能够发展什么产业,就扶持什么产业,力争各展所长、各尽其能。
5.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突出统筹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由“单向突进”向“综合迈进”,全面盘活现有农业农村的各类潜力优势资源,使“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一是突出环境整治工作。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切入点,重点抓好村庄道路、渠道建设和绿化工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养殖场沼气工程处理养殖小区牲畜粪便,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让农村变成环境优美、绿色生态和令人向往的生活乐园。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水利建设,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文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广播、宣讲、座谈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农牧民法治教育,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教育素养,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农牧民群众懂得感恩、勤奋致富、遵纪守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下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靠大家如何抓好工作落实。最后,我提几个要求。
一要脑袋“亮堂堂”,理顺发展思路。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政治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下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利用好手头上的资源优势,理顺“三农”的发展思路,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思路上清晰、投入上倾斜、行动上落实。同时,大家要牢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因此,全县上下要对农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农村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倾斜,对农民群众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严格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责任要求,确保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一往直前。
二要心里“美滋滋”,树立典型意识。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把抓示范点作为推进落实的有效手段。各乡(镇、场)、各部门(单位)要树立抓亮点、抓特色、抓精品意识,亲自谋划组织,做到在点上出经验、出特色,统筹各方力量,高质量、高标准抓一批项目建设、农村产业、农民增收的示范典型。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牧民主体作用,大力开展强农惠农政策的宣教活动,坚持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引导群众,切实消除“等靠要”思想,树立“改闯干”的思想,让农牧民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要生活“乐呵呵”,共享改革成果。“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绝不能照搬城镇模式,没了农村味道,少了地域差异,丢了民族特色,必须建设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新农村,不能千篇1律。为此,要继续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进一步改善人居条件,逐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广泛开展各类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牧民群众业余生活,用“真善美”微行动凝聚起和谐、崇善、团结的正能量。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下“三农”工作事关农民福祉、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争取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九篇】
1月18日下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全市“三农”工作。市委书记孙雪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庆宏主持会议。市领导方新生、杨新林、李祥、郑作栋出席会议。
孙雪涛指出,陇南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无论从人口分布,还是产业结构看,农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以“433”发展战略为统领,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三农”工作助推精准扶贫,进一步强化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孙雪涛强调,各县区要以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严格督考问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发挥优势,充分借鉴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我市又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要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营销体系,提升产业质量效益水平,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用活用好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认真抓好供销社改革、电商发展和金融支撑等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认识及保护生态是最大政绩的认识,围绕“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
陈青指出,20,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任务,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特色产业开发、扶贫攻坚、农村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趋好和扶贫攻坚迈出新步伐、农民增收致富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闯出新路子、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的显著特点。同时,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陈青强调,20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着眼点,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点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重点任务的落实。要全面抓好中央、省市确定的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抓实基础性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和东西扶贫协作各项任务落实,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共同建设”的原则,整合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管好用好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同时加强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要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经济林果确权颁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问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张庆宏强调,各县区、市直涉农部门要尽快究制定重点任务工作计划,尽早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具体方案,建设一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项目,在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会上,杨新林通报了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获得中央和省上表彰奖励情况,书面传达学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部分县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各自工作重点,作了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
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区委农办主任;各县区农牧局长、林业局长、扶贫办主任、水务局长、供销社主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第十篇】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继续解放思想,坚定实施“着眼哈密瓜精品化生产,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加速劳动力根本转移,全力推广设施农牧业建设,借力淖毛湖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建设新型开发区”的发展战略,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淖毛湖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三产收入41万元,同比增长万元。增长%。劳务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7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加元,增长%。
——今年开发区哈密瓜播种面积3896亩。在开发区全。
面实现农业高科技节水的基础上,加大了哈密瓜生产模式向有机生产发展转变的力度,提高了农家肥的使用率,并且在涉农部门的指导下,对病虫害进行4次全方位的防治,使哈密瓜的商品率明显提高,售价高于往年,亩产最高达到9000多元。在人员少,经费短缺以及林水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1000亩的林地管护和72亩农田防护林补种任务,完成15亩大枣种植任务。
——按照县委、政府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工作精神,年初对畜牧业,我们做了细致的计划,加大了对牲畜购进、流通、育肥、增收方面的宣传力度。3次配合防疫部门完成牲畜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开发区已从其他乡场转移2000余头(只),牲畜存栏5398头(只)。截止目前,共出栏2413头(只)。
——高度重视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抓住淖毛湖工业化建设、季节工短缺的特点,组织农民就近务工,加强政府引导,把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今年组织农民技能培训班2次,培训76人。有组织、就近就地向区域内企业、外地转移261人,广汇新能源就业72人,哈密市二电厂就业3人,其中:长期转移113人,季节性转移148人。截至目前,创收达万元,人均增收1785元。
——今年淖毛湖开发区管委会始终把抗震安居工程建。
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及项目具体规划设计的要求,今年计划新建抗震安居房50套,实际完工50套,一区拆旧房340余间,基本实现了淖毛湖开发区整村推进。
三、2012年奋斗目标。
二、三产收入73万元,较2011年增加32万元,增长78%;劳务经济收入达到万元,较2011年增加万元,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元,较2011年增收2864元,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强化科学发展意识,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1、抓好现代设施农业。着力推进哈密瓜种植,提高哈密瓜商品率,精品率,鼓励农民向成熟有能力的农业合作社靠拢,力争订单哈密瓜达到60%以上,抓好蔬菜大棚的生产管理,培养设施农业人才。
2、抓好现代畜牧业。鼓励农牧民种植多穗玉米、草高粱等饲草,加大饲草料存贮量,严格落实动物防疫,确保防疫度100%。鼓励农民发展短期育肥养殖,增加收入。
3、抓好劳务经济。进一步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收政策,培训各类人员1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0人,其中有组织转移100人。针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培训实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4、抓好二、三产业。应对淖毛湖区域化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鼓励部分农牧民加入到淖毛湖商业街区建设,发展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把土地集中到部分农户手中,加速土地流转。
5、抓好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在完成一区富民安居新区道路的基础上,完成一区、二区富民安居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地下水、绿化、线路改造;2012年计划新建富民安居100套,提升改造40套。
淖毛湖开发区管委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