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汇聚【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汇聚【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24+5=。
2.口算:。
34+40=21+6=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二篇】
唐艳芳。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4页乘法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今后学生还将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小学乘法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创设的是运动会入场式的情境。通过求一个班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人数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参加运动会入场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会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通过以12×4为例作为前测,结果班里16名学生有8位学生能够列出竖式并正确计算出结果;有4位学生能列出竖式但算的不对,其中2位学生个位算成2×4=6,十位计算正确,另外2位学生只用个位的2与4相乘,十位上的1直接拉下来结果等于18;还有2位学生不会写就没写。所以本节课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笔算乘法的算理。在学习笔算方法时,先分步演算,再简化中间环节,得出一般写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提高思维水平。
3、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2、体验算法多样性,培养发散思维。
四、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准备:一盒12色水彩笔及标价,课件教学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出几道题,给同学口算。
2、课件出示:3盒一共有多少枝呢?提问:怎么计算12×3呢?小组内讨论。方法一:12+12+12=36方法二:先算个位2×3=6,再算十位10×3=30,30+6=36。
3、揭示并板书课题。
4、教师边说边板书计算过程:
3个2是6,3个10是30,合起来是36。
教师说明:其实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写得更加简洁一点,仔细观察是怎么写的。
6、提问:
(1)、3写在哪里呢?为什么?
(2)、计算时,从哪一位乘起,再乘哪一位?如果是三位数呢?
(3)、积的个位是6,表示什么?怎么来的?十位是3,表示什么?怎么来的?指名说计算过程。
7、试一试:2×14小知识:在做乘法的笔算竖式时,我们一般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写在下面。
8、做一做:3×2=23×2=123×2=。
(课件出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十六。
1、2、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小结全课:
3、解决问题:文化用品超市:课件出示物品及价格:
钢笔每支14元足球每个132元闹钟每个31元。
五、教学反思:。
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而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创设了买彩笔的情境,利用这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背景,为学生搭建了本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另外,也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说一说碰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探究本质,真正理解数学。第一次试教,我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了计算的方法上,忽略了算理的理解。那也是我在理解、把握教材上的欠缺。
三、有意识前测,但做得不实。本次课的前测中没有再深挖挖正确学生理解的程度,及算错学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没能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只有了解学生想什么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一、复习。
20是个十50是()个十100是()个十。
13个十是()30个十是()70个十是()。
1、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大象运木头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头大象,每头大象运2堆,每堆10根。带着学生数一数。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该怎样列式呢?
生口述、师板书:20×3。
20×3是多少呢?该怎么算?(先想一想)。
3、交流方法。
指名汇报:
(1)20+20+20=60,可以吗?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3)2×3=6,20×3=60。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觉得这种方法怎样?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口算,接下来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
4、试一试。
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照这样算”什么意思?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
学生独立列式完成。交流算法。
有没有用连加的,为什么不?(比较麻烦)。
这次大家都用想乘法口诀的方法来算了,就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吧!
5、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交流。
在每组下面补充一题。
4×307×8050×6。
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你能想到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想相应的乘法口诀,再在算出的积得末尾添一个0.
6、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河同桌先说说口算过程。
1、出示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它们采的桃子都是放在两个筐里的,一个筐里放10个,另一个筐里放了4个。
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2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2、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14×2。
14×2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说。
3、交流:
(1)14×2就是求2个14的和,是28。
(2)4×2=8,2×10=20,20+8=28。
对于第二种想法,教师问:你听明白了吗?我们可以先算右边2个筐里的,(4×2=8)再算左边2个筐里的,(2×10=20),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积加起来。(20+8=28)。
4、刚才我们是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得数,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呢。对应着口算的过程写竖式:
14。
×2。
8
20。
28。
边写边讲解:(1)先用2和14的个位上的4相乘,(标出箭头)得到8个亿,8写在个位上。
(2)再用2和14的十位上的1相乘,(标出箭头)“1”其实是1个十,得到2个十,即20,2写在积得十位上,个位写0。
(3)把两次乘得得积,8和20相加,得28。
追问:“8”“20”“28”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5、一般写法。
6、试一试。
你会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算一算吗?3×21。
比较与例题的不同。
7、验算。
这个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四、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直接写在书上,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时,一位数先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十位上,最后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先想一想再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校对。
五、总结。
六、作业。
第3题。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四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习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习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对比练习,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平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精神。。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五篇】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六篇】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口算题,并且说出它们的计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认识相同数位相加。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教学过程遵循“问题情景——自主探索——扩展应用”这一主线。
1、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数的意义,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
2、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
3、不足之处,对“动手摆一摆”中的活动,所蕴藏的教学价值还没有深入挖倔。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做得不够。
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时,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大家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七篇】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40+2。
50+30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30+835+30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四、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五、练习:
1、书上第61页的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一1—3题。
六、课堂小测与评价:
练习十一第四题。
20+3=25+3=76+3=。
2+30=20+30=69+30=。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