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关于我县八五普法中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23504

关于我县“八五”普法中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5至6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以X副主任为组长、法制委、监察和司法工委为成员的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司法局、卫健委、丰乐小学、雄村镇朱村等单位,详细了解相关部门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X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扎实推进各项普法工作,工作体系更加健全,组织保障不断加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日益深化,公民法治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一)加强组织保障,构建普法联动新格局。县委、县政府转发《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县依法治县委员会及时出台相关文件,细化工作举措和目标任务。成立“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普法讲师团”及普法志愿者队伍。制定《X县“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及任务分解意见,把普法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绩效管理等考核考评范围,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与相关中心工作一体推进。将“八五”普法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21年以来,落实县级普法经费X万元,确保“八五”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各乡镇、县直部门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构建了党委、政府总揽全局,部门、乡镇协调联动,各方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格局。

(二)突出重点人群,提升普法宣传精准度。抓住“关键少数”学法用法,县委、县政府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方式,开展专题学法。县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纳入主体班教学内容,对参训人员做到全覆盖教学。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及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等制度,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推动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邀请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民法典》《未成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法治讲座。开展“法润乡村社区”行动,充分发挥乡村法治文化阵地作用,组织普法志愿者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普法活动,把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及惠农政策送到群众手中。设立“X县经济开发区法治护航中心”,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惠企暖企普法先行”“法润百企巡回讲坛”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促进企业合规经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三)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普法宣传新招数。以12·4宪法宣传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点为契机,开展主题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2021年以来,共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咨询活动50余场次,向群众发放宪法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万余份。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打造公交车流动宣传平台,播放《民法典》宣传动画片,邀请律师录制节目在“法治名城”各平台播发。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每日一法”“民法典·微讲坛”等节目,各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普法公众号等推送《《民法典》49大亮点解读》,让《民法典》走进群众、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庭审释法、案件发布释法、网络宣传释法等以案释法、以事普法、以人说法活动100余次,推动干部群众警示学法,促进廉洁法治建设。

(四)强化示范引导,打造普法宣传新品牌。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全面落实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荐申报“法律明白人”1100名。成功申报命名X镇X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申报命名“安徽省民主法治法治示范村”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8个,并对已命名全国、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动态管理,全县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创办“X”学法平台,建成X县法治文化公园,完善提升郑村村、X社区等13处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文化墙(长廊)等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学法优质场所。创新实施“X”项目,并成功纳入“X”库,为X县法治文化集群打造奠定基础。全力打造“歙事井然”品牌,通过对“殷公井”等故事的挖掘,提出社会治理的方法论,系统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传统法治文化转化为法治实践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八五”普法开展以来,我县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一)普法工作意识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乡镇社区对普法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县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基础性认识不够,少数领导干部在履行普法主体责任上没有做到位,对于开展普法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的水平有待提高。少数单位未能全面准确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要求,对本部门本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宣传教育不够到位。部门与基层的配合不够,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未将服务、管理、执法实践与普法工作有效衔接。

(二)普法宣传手段有待创新。就整体而言,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吸引群众参与、互动式普法活动较少,普法宣传活动形式相对固定,宣传教育平台和载体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贴近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栏目和法治文艺产品还需进一步挖掘,法治宣传教育的广泛性、渗透性还要进一步强化。

(三)普法队伍建设力量薄弱。目前普法队伍中的干部大多数非法学专业出身、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导致普法队伍专业性不强。此外,基层普法需要广大社会组织和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但有些部门和乡镇社区在组织、引导、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普法志愿者、普法社会组织的支持和管理,普法志愿者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

(四)普法经费阵地保障不足。个别单位在法治实践教育基本经费保障上没有做到充分保障,导致普法工作开展较少,一些乡镇社区的法治文化广场被另做他用,导致普法阵地不足,影响普法宣传效果。

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普法责任意识。强化政治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认识普法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普法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县工作体系,持续巩固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强化对普法工作的指导力度。压实普法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三单一书”制度,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为抓手,全面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清单管理,将法治宣传教育的“软指标”变为“硬任务”。实行普法责任督查制度,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组成的督查组,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普法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着力推动普法工作落实。

(二)创新多元方式,提升普法宣传实效。强化数字赋能,主动适应指尖上普法的新时代,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针对青少年、农民工、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重点,以各类重大节点为契机,通过动漫、音乐、漫画、短视频等表现形式,开发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普法产品,实现群众线上学法,把单向式的灌输过程变为互动式的融合过程。发挥各类基层普法阵地作用,坚持全民普法、全民守法,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深入开展以案释法,推进联动普法。

(三)强化队伍建设,聚集普法工作合力。加强法治宣传队伍建设,让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进入普法工作队伍,加大普法工作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类法律服务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士加入普法队伍,提高普法志愿者队伍的法治宣传水平。统筹协调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网格员等队伍,扩充法治宣传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壮大社会普法力量,推动普法工作由“独唱”变为“合唱”。

(四)落实经费保障,提升普法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普法经费投入力度,对文创普法、新媒体普法、阵地普法等工作加大保障力度,建立普法经费动态增长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普法工作发展需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22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