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68449

 

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紧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涉及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涉企案卷大评查为牵引,着力提升行政执法及监管、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中,我市法治环境指标排名稳步提升。

一、做实护航机制,配置重商护商的“稳定器”

(一)履行市委依法治市办职能职责。统筹推进法治我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制定和落实中,明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举措,推动出台并督促落实《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将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建设全链条“必修课”。把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示范创建的重要评价指标,创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20个。扎实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整改和全市法治督察,对涉及营商环境问题“动真碰硬”。

(二)推动涉企案卷大评查。从源头上倒查并纠正执法司法中涉及营商环境问题。上半年,全市共组织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6.7万余卷、行政复议案卷近2000卷。推动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分别组织开展司法案卷评查。针对评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意见,督促整改落实,开展法治剖析,加强案例挖掘,以个案解决“小杠杆”撬动类案整治“大提升”。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突出统筹联动,集成打造、一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市直有关部门聚焦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清理等6个监管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市委依法治市办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问题线索1.1万余条并全部核查处理完毕。

二、做强重点领域,打出惠商富商的“组合拳”

(一)优化制度环境,强化立法供给。聚焦民营企业所需所盼,推动完成《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市社会信用条例》、《我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立法工作,为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等立法研究,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牵头做好相关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工作,及时清理影响公平竞争、不利于平等保护的制度规范。

(二)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出台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管理、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改革等制度措施,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持续打造执法有温度、监管有力度、处罚有尺度的涉企执法模式。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实行“告知承诺制”以来,完成办件440万余件,认真办理中国法律服务网“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投诉件,推动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上半年被司法部授予“减证便民”优秀组织奖。

(三)加强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开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绿色通道”,试行涉企争议“容缺受理”,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从护企暖企角度出发,畅通企业维权渠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案件办理中坚持能动复议理念,践行“四下基层”、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某再生资源公司不服某局不予行政许可案等复议案件中将端口前移,做实调解工作,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实现案结事了,该案入选司法部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提升案件办理质效,督促行政机关主动纠错,在某药企不服某局行政处罚案等复议案件中纠正行政机关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规范依法行政。

三、做细法律服务,栽种留商安商的“梧桐树”

(一)整合涉企法律服务供给。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组建法律服务团,为1.2万余户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开展“法治民企”五年行动,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全市500余家律师事务所与1000余家商(协)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与我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我市志巅律师事务所与我市临沧市浙江商会、我市湖泉律师事务所与我市红河州弥勒市东山镇商会联合共建做法入选全国100个“万所联万会”机制典型事例。拓展公证业务领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服务力度,规范开展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业务,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二)搭建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平台。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设立“中小微企业咨询窗口”,开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企业服务绿色坐席”,升级“我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332户企业、1047名律师入驻平台,访问量达31.7万余人次。鼓励公证机构设立和公开服务民营企业热线电话,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线上服务等。

(三)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推动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助力云企“走出去”,依托我市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的15个分支机构,优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法律服务站点布局,为企业“出海”提供法律支撑。

四、做深矛盾化解,安装扶商助商的“分流阀”

(一)推动调解组织建设。加大驻民营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17705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5万余人,其中,民营企业调委会47个、调解员70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74个、调解员422人。

(二)完善“三调”联动机制。健全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商事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将涉企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源头。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14292件,其中合同纠纷10243件、劳动争议纠纷2464件、消费纠纷909件。

(三)培育商事仲裁品牌。鼓励支持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把我市国际仲裁院打造成具有区域性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仲裁特色品牌,推动国内外仲裁调解机构和法律专家合作,为企业提供个案适用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案。

五、做优法治宣传,唱响亲商暖商的“好声音”

(一)明确普法工作重点。深度融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推动8家市属企业参与专项行动,将营商环境内容纳入年度全市普法日历、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要求大力宣传与优化营商环境、外商投资、诚信建设、知识产权、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深化普法责任落实。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本部门、本行业普法责任清单,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全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推进以案释法,推动普法从“独唱”向“大合唱”转变,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三)提升普法宣传针对性。持续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机关的“法律三进”活动,组织近千名律师进园区、进商会、进民营企业,宣讲解读涉企法律知识,推动企业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26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