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精选8篇】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实用』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精选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一篇】
在信息化普及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成为中小学教育关注的焦点,成为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由于中小学教师在传统的教育中一直采用黑板、粉笔教学,对计算机的了解不是很深入,认为进行信息化教学,只是用计算机代替黑板,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大材小用”。对此,笔者对冀中地区某市的城乡镇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情况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并为针对本地区情况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同时也用了访谈法。本调查问卷的题目有封闭式和开放式2种方式,采用无记名调查法。调查包括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情况调查和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2部分。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只选取冀中地区XX市的XX所城乡镇中小学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XX份,回收问卷XX份,问卷回收率为XX%,其中有效问卷为XX份,无效问卷为XX份;调查对象中男教师XX名,女教师XX名,男女教师的比例几乎是1∶1。
1、2 数据处理此问卷调查的数据是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xx处理的。
2 、调查研究分析过程
2、1 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本部分调查是从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进行的,主要是了解一下现在中小学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情况,调查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掌握情况还是可以的;但是对那些需要技术才能完成的项目则不容乐观,可以看出,这些项目是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弱项,水平有待提高。
2、2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从表2中看出,使用和访问时间低于1个小时的人占很大一部分,将近半数;随着时间的`增加,使用和访问的人越来越少,每天高于4个小时的微乎其微,分别才有XX%和XX%。导致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多,其中访谈到,有的学校虽然配备计算机机房,但是没有联网或是为了保护设备而限制教师使用,绝大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电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受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表3看出较少使用的群体占很大一部分,将近半数。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表1调查的教师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有关,操作计算机能力强的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很有积极性。
由表4可知,很多教学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和利用的占XX%,较少占XX%,不多占XX%,而没有用过信息技术的占XX%。这个调查问题与表1调查的内容有很大的联系,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宁可采用传统的资料收集和利用方式,如查阅书籍,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等。而操作能力强的就会看到计算机在信息收集与利用方面的强大作用。
由表5可知,利用计算机备课写教案的比例小于XX%的群体占很大比重,达到XX%,而大于XX%的则仅占XX%,介于XX%和XX%的占XX%,介于XX%和XX%的占XX%。访谈中发现,因为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几个班的同一门课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所以选择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写教案,这种表现不是积极地而是消极地带有强迫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以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不开发课件的占XX%。在使用软件编制课程教学课件时,PowerPoint的使用占XX%,(PowerPoint演示文稿属于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简便);而那些需要技术和编程语言的软件的使用率相对较低,Authorware的使用占XX%,VB/VC的使用仅占XX%。从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只是会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在计算机技术和编程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需要弥补。
表7是对中小学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软件的主要来源的调查统计。其中使用现成的商品软件占XX%,网上下载占XX%,自编软件占XX%,以上均有占XX%。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编制软件方面能力很弱,商品软件或网上下载,都是现成,不用编制,只需要把教学内容嵌套进去而已。
3 、结语
以实地考察调查分析的数据表明,冀中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建设是比较落后的。只有少之又少的部分学校在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方面投入不少资金,配备的设备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层次,教师也都能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设施提高教育学的质量,促进教师教育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大部分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建设是相当薄弱的,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二篇】
为了深化了解徐闻县老师连续教育培训状况,促进老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进展。我于20xx年月与部分骨干老师、班主任、新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徐闻县220所学校上交的20xx—20xx学年度连续教育年审学分登记表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一、徐闻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一)全县老师人数
全县老师6359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学校4人,中学190人);中级职称3650人(学校2335人,中学1315人);初级职称1536人(学校801人,中学735人)。
(二)人员结构状况
引进的老师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具有实践阅历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坚持理念与定位培育,这样可以加快教育现在化和较好地实现素养教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教育局对老师的培训状况教育局对老师每年平均培训天数为0—6天;平均培训次数为1—3次;培训支出为管理费用的3%—6%;教育局主要有四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内部培训、托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进行各种现场会加以实践。
二、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老师连续教育工作
从科学进展教育的思路动身,徐闻县教育局领导把抓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进展县教育的根本。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学校老师全员培训方案的通知》、《徐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的看法》,并正在拟订《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嘉奖方法》。以上文件对促进徐闻县老师连续教育的深化开展,影响极大。特殊是今年县里打算拔专款,用于解决老师参与县级培训的费用。从今年起,徐闻县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骨干老师培训、新老师培训、等集中培训已没有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如,免去了以往老师每人每年每科40元的连续教育培训费,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免收了70多万元。今年全县连续教育人数6359人,合格5724人,合格率为90%。
(二)老师连续教育走内涵进展之路
1、把师德教育作为连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抓师德建设入手抓老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加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老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2、徐闻县连续教育工作重点已从培育数量充分、学历合格的老师转向培育质量达标、力量胜任的老师。统计显示,徐闻县学校、学校、高中老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100%、%,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基本形成“县、校”老师连续教育体系
1、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切实增加连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由各中学校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表,进修校分类整理后,组织县内外优秀老师到乡镇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这样就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很受基层学校欢迎。本年度共开展了70多场次“送教下乡”活动,脚印 遍及全县70多所学校,共3200人次中学校老师参与了培训。
2、县集中培训管理精细化
落实培训项目专人管理,从学员状况分析、培训预案制定、内容支配、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培训负责。运用现代成人教育理念,转变过去以讲座或会议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深化调研,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中增加互动;培训后准时反馈。通过自主沟通、小组争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公平性、参加性、实效性,调动了老师参与培训的乐观性。今年教育局组织参与各类短期培训的老师有2289人,占全县老师总数的36%,是参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初步建立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评价机制
1、对老师连续教育的评价
将连续教育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纳入老师岗位考核的内容。凡年度连续教育未达学分最低要求者,当年度连续教育为不合格;凡本周期满时,未完成总学分最低要求或未完成每个板块相应的最低学分者,视为本周期连续教育不合格。
凡连续教育年度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本周期连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续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优评先。新老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2、对学校连续教育工作的评价
制定《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考核方法》,从今年开头,拟每年对全县各中学校的连续教育工作按组织管理、方案落实、活动开展、绩效(主要包括各学校应培训对象参与县级培训的优秀率、合格率、出勤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出徐闻县老师连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连续教育重视不够
根据20xx—20xx学年度连续教育学分验审日程支配,有25%的学校无故不在规定时间送审。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应付了事,送审材料在网上下载,明显做假。特殊是个别乡镇学校,连续教育送审极其草率,基本没有培训项目的印证材料。
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认为参与连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主动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不到五成。学校制定了各种学习制度,组织了各项学习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老师却并不乐观参加。上交作业有不少是抄的,学习笔记是检查前连夜赶的,老师自我培训意识、热忱的缺乏是老师连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缺乏连续教育过程管理
目前的连续教育考核基本上还是终结性考核,缺乏连续教育过程管理。考核流于形式,许多时候唯一的考核就是考勤,只要人到场了,甚至只要考勤时人到场了,就可以获得连续教育学分。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没有准时跟上,尤其是对学员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不足,导致学员学习乐观性没有准时提高。这样既缺乏激励性,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
(三)校本培训不规范
不少学校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或者把它完全等同于常规教研活动,没有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师专业进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为了完成规定的校本培训学时任务,敷衍了事。
(四)高中老师参与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较低
根据《徐闻县一般中学校老师20xx—20xx学年度连续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不少高中学校老师没有完成连续教育板块要求,表现在参与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科目不够,且明显低于学校和学校老师参与县以上培训的比例。学校老师95%参与了县级以上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而高中仅为70%。
(五)培训内容难以满意老师需求调查显示,60%的老师把“教学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通识培训”是最不受欢迎的培训。
培训没有把教育理论、教学论、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没有以详细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确定培训主题和支配培训内容;没有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没有教给老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学问与技能。虽然讲的东西涉及老师应具备的学习内容,但与老师们关注的课堂教学有肯定的距离。
四、建议
(一)建立以制度作保障的老师连续教育长效机制
1、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当成老师个人的事情,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出系统反应,使连续教育步入良性进展轨道,切实推动老师专业进展。学校要设立连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老师代表组成连续教育领导小组,详细落实连续教育的开展。
2、依法治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乐观参与培训的单位和个人要赐予物质和精神嘉奖,形成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变培训的“外铄性”为“内发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培训成为自觉行为。
3、召开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现场会,表彰一批连续教育先进学校,发挥连续教育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学校连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需求调查1、良好的培训效果取决于对培训对象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增加对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讨论,才能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需对该校老师专业进展需求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觉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关心的帮助学习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老师依据自己的不怜悯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内容系列。学校制订学校学年度校本培训方案,每个老师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个人的年度自我培训方案。
2、采纳问卷《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基本状况、参训目的、对学问和力量的需求、对培训方式准时间支配的`建议等,对本县中学校老师进行连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依据需求调查状况,针对性的提出本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的初步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和老师中广泛征求看法,形成本县连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建议,重在操作层面。开发适合本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需求,具有实践价值,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训
老师的专业进展始终不行能离开课堂,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去,老师培训多采纳讲授法的形式,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理论与实践脱节,老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学问难于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教学实践中进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课例教学。
深化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老师“传、帮、带”作用,对优秀骨干老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仿照—创新”,再实行“自我讲课—同行研讨纠错—重新设计—再讲再评”的对比训练,这样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在做中学”,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以市县校级课题讨论为抓手
课题讨论是提高老师教育教学力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老师假如能够完整地开展一个课题讨论,就能基本把握教育讨论的步骤、方法。详细的讨论思路是“发觉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查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讨论—总结阅历,成果沟通”。
讨论的课题应当来自于课堂,来自于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老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为讨论课题。
要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以课题做平台,集中精力攻关,解决学校进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五)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每年对校本培训的成效作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规划、内容开展状况、效果、个人档案资料、经费支持等,评估结果通报全县中学校校,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必备条件。
2、县连续教育中心要派指导老师到学校了解校本培训开展状况并关心学校解决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查看培训档案资料,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关心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3、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在培训机构与参训老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通道,使培训老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消失的问题或好的阅历,参训老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老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消失的问题或恳求指导。这样可以使老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通过对徐闻县中学校老师的连续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中可以发觉,本县老师连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的熟悉渐渐清楚。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老师连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如何实行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师连续教育的培训,将教育系统后备人才的储备与老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是本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三篇】
摘要据笔者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令人担忧,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差距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严重,师资短缺,要开齐开全课程,教师的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读书学习,要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习、反思、研究是三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反思研究
一、调查目的
基于对区域内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担忧,我们开展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调查,旨在通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01份,回收答卷101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01份,对调查结果主要采用百分比统计。
2.访谈法。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两个表。表1主要有教师的学历、年龄、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是否对口;不同层次的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业书籍、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专业书籍,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表2是不同类别的学校、图书室、图书册数是否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等情况,及不同类别的学校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搞课题研究,师生关系和评课、评价学生的`能力等的情况。
四、调查对象的确立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抽取四类不同层次的学校共6所,一类学校一所镇中心校;二类学校两所;三类学校2所,村小3处。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该地区教师阅读量较小,有的教师甚至连一本教育理论书籍都没读;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籍人数较多达74%;年轻教师阅读量比较大,40岁以上的教师阅读量比较小,阅读文学名著的仅占9%。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读书学习问题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注:以上百分比是每项的人数与教师总数的比。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一类学校的图书配备数量较多,村小为零;一类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较强,其它学校的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我们要想办法促进区域内各类学校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二、三类学校的发展,加大合校并点的力度,把村小合并到学区。
六、教师专业成长的归因分析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教师座谈笔者了解到的一些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如学校图书配备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要开齐、开全课题,教师的课业负担过重等。
七、讨论与建议
1.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分析
从整体来看,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堪忧,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因为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质量和农村学生的素质,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从横向维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如何缩短校与校的差别,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这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分项的指标来看,教育阅读教育理论书籍较少,这样就不能将自己的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水平;有部分教师甚至不能准确的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合理定位三维目标,这种状况令人堪忧。
2.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1)引领教师学习,构建学习型校园
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促进反思,提高水平。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我们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博览群书,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专著和优秀教育教学报刊,如《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同时还要阅读经典美文,提高自身的修养。
(2)引领教师有效反思,让教学反思日常化
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十年书不一定成为名师,写一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等进行认真审视,撰写教学扎记,写教学反思日记,进行叙事研究,开展案例研究等教学反思,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回顾,佳处回味,败笔探究,作业反馈,教案修改,补救措施,资料补充等。
(3)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引领教师搞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搞课题研究,“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个人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师认知上的跨越。
(4)校长以身作则,实现专业引领“本土化”
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抵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校长的专业水平,校长的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加强学习不但是能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还是教师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校长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精品书,进一步提高学校文化内涵和办学效益。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校长还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给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和体验成功的平台,让教师体验到发展成长的快乐。
(5)同伴互助协作化,实现互惠共赢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助协作,开展课例研讨,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实现双赢。课例研讨方式包括“多次实践与反思”“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等形式。包括三个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新理念的飞跃,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总之,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势在必行。学习、反思、研究是三种有效的方法。校长的引领是前提,制度是保障。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四篇】
为了深入了解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于20xx年4、5月与部分骨干教师、班主任、新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徐闻县220所学校上交的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年审学分登记表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一、徐闻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一)全县教师人数
全县教师6359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小学4人,中学190人);中级职称3650人(小学2335人,中学1315人);初级职称1536人(小学801人,中学735人)。
(二)人员结构情况
引进的教师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坚持理念与定位培养,这样可以加快教育现在化和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教育局对教师的培训情况教育局对教师每年平均培训天数为0—6天;平均培训次数为1—3次;培训支出为管理费用的3%—6%;教育局主要有四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内部培训、委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举行各种现场会加以实践。
二、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从科学发展教育的思路出发,徐闻县教育局领导把抓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县教育的根本。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通知》、《徐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正在拟订《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奖励办法》。以上文件对促进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影响极大。特别是今年县里决定拔专款,用于解决教师参加县级培训的费用。从今年起,徐闻县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集中培训已没有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如,免去了以往教师每人每年每科40元的继续教育培训费,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免收了70多万元。今年全县继续教育人数6359人,合格5724人,合格率为90%。
(二)教师继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1、把师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抓师德建设入手抓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2、徐闻县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已从培养数量充足、学历合格的教师转向培养质量达标、能力胜任的教师。统计显示,徐闻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98。53%、100%、90。46%,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基本形成“县、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1、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切实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由各中小学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表,进修校分类整理后,组织县内外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这样就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很受基层学校欢迎。本年度共开展了70多场次“送教下乡”活动,足迹遍及全县70多所学校,共3200人次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2、县集中培训管理精细化
落实培训项目专人管理,从学员情况分析、培训预案制定、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培训负责。运用现代成人教育理念,改变过去以讲座或会议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深入调研,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中增强互动;培训后及时反馈。通过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实效性,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教育局组织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的教师有2289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36%,是参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初步建立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机制
1、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将继续教育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纳入教师岗位考核的内容。凡年度继续教育未达学分最低要求者,当年度继续教育为不合格;凡本周期满时,未完成总学分最低要求或未完成每个板块相应的最低学分者,视为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
凡继续教育年度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续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优评先。新教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2、对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
制定《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从今年开始,拟每年对全县各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组织管理、计划落实、活动开展、绩效(主要包括各学校应培训对象参加县级培训的优秀率、合格率、出勤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出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按照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学分验审日程安排,有25%的学校无故不在规定时间送审。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应付了事,送审材料在网上下载,明显做假。特别是个别乡镇小学,继续教育送审极其草率,基本没有培训项目的印证材料。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到五成。学校制定了各种学习制度,组织了各项学习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上交作业有不少是抄的,学习笔记是检查前连夜赶的,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热情的缺乏是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
目前的继续教育考核基本上还是终结性考核,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唯一的考核就是考勤,只要人到场了,甚至只要考勤时人到场了,就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没有及时跟上,尤其是对学员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不足,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没有及时提高。这样既缺乏激励性,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
(三)校本培训不规范
不少学校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或者把它完全等同于常规教研活动,没有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为了完成规定的校本培训学时任务,敷衍了事。
(四)高中教师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较低
按照《徐闻县普通中小学教师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不少高中学校教师没有完成继续教育板块要求,表现在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科目不够,且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加县以上培训的比例。初中教师95%参加了县级以上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而高中仅为70%。
(五)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需求调查显示,60%的教师把“教学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通识培训”是最不受欢迎的培训。
培训没有把教育理论、教学论、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没有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确定培训主题和安排培训内容;没有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没有教给教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虽然讲的东西涉及教师应具备的学习内容,但与教师们关注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距离。
四、建议
(一)建立以制度作保障的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当成教师个人的事情,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出系统反应,使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切实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设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继续教育的开展。
2、依法治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变培训的“外铄性”为“内发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培训成为自觉行为。
3、召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场会,表彰一批继续教育先进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1、良好的培训效果取决于对培训对象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增强对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须对该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帮助的辅助学习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内容系列。学校制订学校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的年度自我培训计划。
2、采用问卷《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基本情况、参训目的、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培训方式及时间安排的建议等,对本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需求调查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的初步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和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本县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建议,重在操作层面。开发适合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实践价值,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训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课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培训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知识难于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课例教学。
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对优秀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模仿—创新”,再实行“自我讲课—同行研讨纠错—重新设计—再讲再评”的对照训练,这样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在做中学”,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以市县校级课题研究为抓手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完整地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就能基本掌握教育研究的步骤、方法。具体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成果交流”。
研究的课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
要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以课题做平台,集中精力攻关,解决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五)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每年对校本培训的成效作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规划、内容开展情况、效果、个人档案资料、经费支持等,评估结果通报全县中小学校,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必备条件。
2、县继续教育中心要派指导教师到学校了解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并帮助学校解决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查看培训档案资料,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帮助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3、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在培训机构与参训教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通道,使培训教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参训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教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请求指导。这样可以使教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通过对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本县教师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清晰。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将教育系统后备人才的储备与教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是本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五篇】
一、问题的提出
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应该是一致的,课改观念支配、引导课改行为,课改行为反映课改观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二者又常常出现不一致。课改观念的转变在积极倡导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认。课改观念只有与课改行为高度统一起来,才会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实施。那么,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课改观念及其课改行为的一致性如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研究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方法和对象
(一)方法
1、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编制调查问卷一份,问卷有十六个命题组成,各用四个命题分别调查被试者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被试者对每个命题做出同意与不同意回答之后,还对与此命题相应的课改行为做出选择,问卷把课改行为分为:“准备实施”、“正在实施”、“不准备实施”、“没条件实施”。
2、统计与处理原则:同意某一陈述且在课改行为上选择“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一致,而选择“不准备实施”或“没条件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不一致;反之,不同意该陈述且在课改行为上只选择“不准备实施”或“没条件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一致,而选择“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不一致。
(二)对象
以岔口中学、黄统岭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理家庄职业中学、岔口示范小学、红育口小学、岳家庄小学等8所农村中小学校300余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课程观
1、同意“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也在创造着课程。”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40名(20%);“正在实施”者125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1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4名(7%)。
2、同意“‘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15名(%);“正在实施”者174名(87%);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8名(4%);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3名(%)。
3、同意“课程是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20名(10%);“正在实施”者135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4名(12%);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21名(%)。
4、同意“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25名(%);“正在实施”者147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8名(14%)。
总的来看,在课程观上,大多数农村中小教师对旧的课程观持否定态度且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基础教育课程观持肯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但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①少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课程观的问题上仍存在糊涂认识且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若不予以纠正势必导致其所在学校教育方向发生迷失。②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课程观虽然正确,但在课改行为上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落实。这说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有课改观念问题,但创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条件至关重要。
(二)关于学生观
1、同意“学生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育机构学习的人。”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25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2名(51%);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73名(%)。
2、同意“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仅指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指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47名(%);“正在实施”者105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37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1名(%)。
3、同意“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切实际的。”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45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1名(%);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4名(27%)。
4、同意“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60名(30%);“正在实施”者91名(%);不同意该命题者无;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49名(%)。
总的来看,在学生观上,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非正确观念,持否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正确观念持肯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这里应注意的问题有两点:①在学生观上,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观念僵化,行为滞后。例如%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这只给学生以角色定位,没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这样看待学生极易造成“只见知识不见人”的现象。②在如何看待学生的发展潜能上所有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同意“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的现状令人忧虑。经调查了解,他们所说的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此项原则和方法的本领、素质。
(三)关于教学观
1、同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进课堂,课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43名(%);“正在实施”者115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2名(6%);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30名(15%)。
2、同意“课堂教学只要有讨论、探究、信息教育,就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标志。”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40名(20%);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5名(%);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5名(%)。
3、同意“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应该完全废除,课程改革中应都是现代的教学模式。”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15名(%);“正在实施”者75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60(30%)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0名(25%)。
4、同意“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26名(13%);“正在实施”者155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9名(%)。
总的来看,在教学观上,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肯定态度,但在这方面显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当一堂结束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师也不知道,所以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的教学模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待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要采取辨证的观点,接受式运用的好,如教师擅长讲授,也可以主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相反,教师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运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不能在主观上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究学习是先进的。③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不明确自己在教学观转换中角色意识。结果使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序上影响教学质量。
(四)关于评价观
1、同意“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好坏。因此,评价要从重视结果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57名(%);“正在实施”者125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8名(9%)。
2、同意“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命题且在课改行为“正在实施”者20名(10%);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50名(7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30名(15%)。
3、同意“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和班级教学质量的高低只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命题且在课改行为“正在实施”者15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105名(%);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80名(40%)。
4、同意“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准备实施”者80名(40%);“正在实施”者60名(30%);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35名(%);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准备实施”者25名(%)。
总的来看,在评价观上,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旧的评价观持否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新的评价观持肯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但在评价观上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①少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办学质量标准评价上“唯分第一”对学校的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等比较轻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无动于衷,对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旨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标准不以为然。②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观,虽然正确无误但由于条件不具备而不能付诸实施;还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虽然对旧的评价观持否定态度,但在违心“正在实施”。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四、结论及思考
(一)结论
1、多数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观,这表现为他们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均正确无误。
2、多数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已将正确的课改观念正在或准备付诸实践。
3、少数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持有错误的课改观念并支配自己的课改行为。
4、在教学观上相当多的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持有正确的课改观念,但其课改行为却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实施。
(二)结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首先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时至今日,仍然有少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持有错误的'课改观念,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课改行为。可见培训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上述调查表明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虽然持有正确的课改观念,但在课改行为上却因自己缺乏实施此项课改观念的本领和素质等原因而不能实施。要卓有成效的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首先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这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3、应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运行机制,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上述研究结论4提到的种种原因,概括起来,均可归结为多年来现行教育所形成的以应试教育为明显特征的一种内在运行机制在起作用。打破这种机制,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第一、要改革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二、重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实施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设置了许多综合学科,强调课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特征的方法为“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方法。第四、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将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多方面的信息影响,力图使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组织多层次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第五、落实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
4、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每所学校真正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大的背景,好的氛围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六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就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编制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按照教师编制核定的标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县直各学校和各乡镇学校核定了人员编制数,配备了人员,但人员编制紧缺或闲置现象在同一县区,甚至同一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县城周边乡镇或边远乡镇人员编制闲置。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县城周边乡镇的学生就不可避免地转入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学校就读,周边乡镇的生源逐年减少。同时边远乡镇的教师想改变工作环境,虽进不了城区学校工作,但县城周边乡镇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导致周边乡镇教师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这样就造成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增长的恶性循环,人员编制就相对富余,致使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文峰乡、上庸镇。部分边远乡镇农村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到这些边远学校任教,造成部分校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形成教职工人员编制闲置,如我县的大庙乡、深河乡。这种现象的产生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若是一味按学生数量的增减调整人员编制,更是加快两极分化,不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给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若是不及时调整人员编制则造成部分学校人员编制的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二是县直学校和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人员编制紧缺。近年来,城区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急剧增长,而教师编制核定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人员编制控制较为严格,教职工的编制显得缺口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和部分距城镇位置比较近的一些学校成规模,生源充足,发展较快,教职工编制紧张,致使部分学校超编借用教师或雇佣少量临时后勤人员。
(二)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前几年补充教师盲目,没有很好地结合人员结构和学科需求,造成一些学校虽然教师总体上不缺,但某一科或几科教师偏多,而有些学科专业教师匮乏。主要表现在:小学段语文、数学教师比较充足,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专业教师缺口大;初中段语文、化学、地理、历史教师富余,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缺口大。部分学校增加相关专业人员的呼声较高。
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调查的.农村学校来看,由于近年来人员编制控制严格,年轻教师补充较少,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10%,31岁—45岁的占46%,46岁—50岁的占12%,51岁以上的占32%。呈现出倒金字塔式结构,学段越低班级教师年龄越大,位处越偏远、规模越小的学校教师年龄越大,专业基础差、工作激情锐减的“爷爷”教孙子,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的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将要退休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尤其突出。
(三)现行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标准有待完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开设课程一样多,而城市学校教职工核编标准却高于农村,影响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另外,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输出,留守儿童愿意寄宿学校的也越来越多,寄宿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而从中小学生自身特点来看,自理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初中及小学阶段后勤管理服务不宜实行社会化。现行教师编制,基本上只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校医、保卫、餐饮、寝室管理等工作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管或聘用社会人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工作疏漏,寄宿制学校因需充实后勤管理人员要求增加编制呼声较高。
二、对策与思考
为有效利用编制资源,合理整合教育力量,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鄂发[20__]8号)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调控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合理调整人员编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构编制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设置。
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按照划片分区、就近整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完全小学在校生应控制在150名以上,尽可能减少教学点。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更有利于教师队伍人事编制管理,使现存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人员编制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教师人员调整必须在编制核定员额以内,坚决杜绝向超编单位调整人员。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
二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条件,严格考试和审查程序,严把教师“入口关”。
(三)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办法。
进一步研究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体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盘活、用好现有教师编制资源。一是因地制宜核编。在按照在校学生数核定教职工编制的同时,还应考虑班额因素。农村学校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对中小学以下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置编制。因为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学生小班额多,且教学点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同程度的存在,若只按学生数核定编制,一些农村小学就会因人员编制过少而出现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的课程或采用复式教学现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二是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应适当增加一定编制配备后勤管理人员。
(四)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名管理和动态管理,规范人员补充和调整秩序,坚决杜绝盲目进人现象,根据人员编制结构和缺编空岗情况,建立补充中小学教师长效机制,逐步优化人员结构。按照“盘活存量”原则,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特长从现有教师中有计划培养急需专业教师,只要培训合格,就应该放宽职称评定学历和任教学科对口条件,允许教师跨专业“转行”,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有效缓解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七篇】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询问工作中,发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殊是老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同学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大事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同学的身心健康进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学校老师群体中也有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关注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同学或很多批同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老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讨论这个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老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进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绽开了莆田市学校老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本市学校老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供应有建设性的建议。
调查方法:采纳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力量,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峻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为轻度;为中度;及以上为重度。
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学校,参加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老师188人,男老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学校老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学校老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有%的学校老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老师中许多项目消失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头想我的同学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同学可能参与?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掌握不了,晚上睡不好,其次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17%)。在访谈中老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爱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消失冲突;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急。同时有%的老师消失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消失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学校老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老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老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老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老师与城里的老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老师与农村的老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老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老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不同年龄段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老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老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36—40岁(±)老师,31—35岁(±)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36—40岁(±)老师。40岁以上(±)的老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31—35岁老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老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老师相对较好。这与老师的角色适应,教学阅历,家庭状况有着亲密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老师没有教学阅历,角色适应力量较差,难免消失紧急、焦虑、恐怖等消极心情。等短暂适应后,对老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肯定的教学阅历,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心情,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阅历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老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学校老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学校老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有%的.学校老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学校老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老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老师的自我调适力量
老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老师缺乏心理健康学问与自我调适力量有着亲密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老师对心理健康学问不太了解,只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学问。从心理健康学问猎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猎取的只占%。当问到消失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学问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许多老师对自己消失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备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意老师对心理健康学问的需求。因此盼望相关部门能赐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老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学问,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增加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内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老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学校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实行了哪些详细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详细实行什么措施?%没有实行任何措施,%回答间或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老师自学吧;%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假如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非常生疏,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与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便利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与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老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盼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动身,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内心理环境,促进老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进展之路迈进。
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加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渐渐向以讲座、案例、争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旧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老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老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纳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加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学校老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第八篇】
一、题目:关于“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深圳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笔者于20xx年12月以问卷的形式先后在深圳多所中小学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设计的问卷涵盖了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状况,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的基本过程:
为保证调查的覆盖面和可信度,调查分析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调查对象选择中小学教师,调查范围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深圳六个区:罗湖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龙岗区、盐田区,每个区二所小学、两所初中。再在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10—20位教师,所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发放和统计的时间为20xx年12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了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36份。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1、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发展状况表1——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人数
比例
很系统
63
%
比较系统
225
67 %
不系统
32
%
其他
16
%
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有%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说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良好以上。只有%的教师需要继续提高。
可以画统计图:
2、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
表2——教师参加培训机会
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
频数
比率
很多
33
%
比较多
98
%
一般
141
42 %
较少
64
19 %
没有机会
有39%的教师认为自己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很多”或“比较多”,有42%的教师认为自己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一般”,只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教师为“0”。说明,由于深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所有的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近一半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还比较多。
可以画统计图: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2、
3、
……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2、
3、
……
五、附录: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为了全面了解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了解如下信息,请您实事求是填写。占用了您宝贵时间,对您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深表谢意!
填写说明:请在您选择的序号上打√。
1、您的性别:
① 男 ② 女
2、您的年龄所属阶段是:
① 25岁以下 ② 26—30岁 ③ 31—35岁 ④ 36—40岁
⑤ 41—45岁 ⑥ 46—50岁 ⑦ 51岁以上
3、您任教的学校:
① 小学 ② 初中 ③ 高中 ④ 完全中学 ⑤ 其他
4、您在学校的岗位是:
①普通教师 ② 学校中层干部 ③ 校级领导 ④ 其他
5、您的学历是:
① 中专 ② 大专 ③ 本科 ④ 研究生或硕士 ⑤ 其他
6、您的职称是:
①小教初级 ② 小教中级 ③ 小教高级 ④ 中教初级 ⑤ 中教中级
⑥ 中教高级 ⑦ 其他
7、您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
①很系统 ②比较系统 ③不系统 ④其它
8、参加工作以来,你发展的最好方面是:
① 学科专业知识 ②教育教学技能 ③工作责任心
④ 教育科研能力⑤计算机能力 ⑥与其他教师合作 ⑦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