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2024年度某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网友发表时间 2501970

2023年,xx区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双减”政策持续深入落实。一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联合各部门加大在关键时间节点的检查频次,对辖区范围内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非学科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严防学科隐形变异行为。二是积极推广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简称“平台”)。xx区xx所学科类机构、xx所非学科类机构均已在该平台登记,xx所待初审,银行监管账户核验通过率、支付开通率、课程上架率均符合要求。三是全面落实机构资金监管。将机构开设课程的收费标准在机构显目位置和“平台”予以公示,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合同》,非学科培训机构无恶意涨价相关信息、预收培训费和风险保证金均纳入监管。四是加强培训机构风险防范。开展“教材年”“人员审核”“平安消费”“安全守护”“监管护苗”“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涉及机构安全、“暴雷”“冒烟”等风险防范方面未出现重大问题,投诉举报及时处置,风险预警线索按期办结。五是全面落实校内提质减负,规范“五项管理”和考试管理,全面启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二、学前教育推进普及普惠。一是完成县域2-3岁托班年度目标任务。2023年全区xx所园开设了托班,占比达xx%,其中公办园xx所,占比达xx%,共招收2—3岁托班幼儿xx人。二是实施增位行动,2023年新增公办园学位xx个,完成年度目标。三是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区xx所幼儿园全部开展延时服务,根据幼儿及家庭实际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四是规范幼儿园管理。完成小区配套园、无证园治理工作,无反弹;加强对民办园的年检和管理,区域内无无证幼儿园。五是加强学前教育学籍系统管理,建立学前学籍管理工作群,各园安排专人负责,全区xx名幼儿都已建立学籍,各园学籍填报数据准确、完备且能更新及时。

三、义务教育落实城乡均衡。一是根据市集团化办学文件要求,出台《xx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紧密型办学模式,全区集团化学校覆盖率超60%,惠及学生2万多名。二是全面落实《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全部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调整和赶超教学进度。三是坚持均衡分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各种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四是加强学籍管理,做好控辍保学。通过开展春秋季开学专项行动,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五是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入学。2023年区属中小学校共接收8511名新生入学,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88名,入学率达100%。

四、特殊教育暖心提质发展。一是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实施计划。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入学评估与安置工作,对残疾儿童提出个性化的就学安置建议。二是尊重家长和孩子意愿,妥善安排残疾儿童到施教区学校随班就读。2023年共接收66名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2名多重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五、坚持教育优先,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一是经费落实“两个只增不减”。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万元,比2021年45755万元增长%。2022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金额:普通初中元,比上年元增长%;普通小学元,比上年元增长%;幼儿园元,比上年元增加%。二是生均拨款政策落实到位。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新标准,足额及时拨付到位。区公办园按生均公用经费标准600元/生*年,共拨付万元;普惠园按400元/生*年,共拨付万元,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教育经费管理严格规范。高度重视收费工作,落实市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全区中小学“吃、穿”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收费工作的布置和指导,全年无学生家长举报学校乱收费情况。四是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巩固。全年共使用中央薄改资金455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所有项目均于2023年内完成。巩固农村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消除校舍安全隐患。2023年安徽省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濮塘中心小学、东方城小学、霍里中心小学的校舍维修改造。

五、深化德能并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行动,5月,印发3000本《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负面典型案例选编》,教师人手一本。10月,围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开展主题月活动,树立身边的师德典范。今年教师招聘全面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严格落实师德第一标准。xx区全年未发生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二是教师待遇得到全面落实。根据联动机制,2023年按规定及时核定义务教育教师平均收人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差额,按人均16400元标准发放到位,保障了义务教育教师人均收人不低于公务员人均收入水平。三是教师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建立统筹协调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制度,统筹社会事务进校园,从严规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避免安排中学小学教师参加无关培训活动。2023年未发生违反《安徽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中19条禁止性规定。四是教师资源配置实现均衡。落实学历提升计划。我区城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均衡,2023年城镇教师本科学历占比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占比达%,农村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占比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占比达%。统筹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2023-2024学年安排交流校长(副校长)5人、教师81人,其中校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18人,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占符合交流人数的%,骨干教师占当年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全区没有在同一所学校任满12年的校长(副校长)未交流轮岗的。五是教师培训任务圆满完成。2498名教师参加寒假研修活动,完成率达99%,全市排名第一;2734名教师参加暑期研修,完成率达99%,全市排名第一;2023年xx区无国培、省培计划。

六、强化服务管理,教育保障力度不断增强。一是教育评价改革平稳推进。及时调整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市委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并发挥作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2023年10月,先后选派中小学校长赴合肥、江苏宜兴调研集团化办学;11月选派三名校长(园长)赴南京雨花台区学校挂职锻炼。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组织区属中小学积极遴选申报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严格执行教育评价改革“十不得、一严禁”禁止性规定,全年未出现违反禁止性规定的事件。二是教育法治建设特色开展。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建设,xx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于今年11月份被共青团省委、少先队省委命名为第二批“安徽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学法活动,组织参加“宪法卫士”行动计划,参与率达100%。三是智慧应用管理不断深化。全面完成智慧课堂开课考核指标,开设科目不少于3门,且周均课时数不少于6节,向市教育局推荐智慧课堂优秀课例8节。按照省“智慧徽师成长计划”要求,开展专题培训,校级领导参训人数31人,教师参训人数671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持续加强电教及装备建设,建成3间小学科学实验室,7间计算机教室,1间录播室,采购200台教师办公电脑,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四是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以精准资助为抓手,提升资助质量。2023年原建档立卡学生319人,总计万元;动态监测对象家庭学生4人,合计元,原建档立卡家庭和动态监测户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规范落实学前、义务教育资助政策。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受助学生686人,全年发放金额万元。完善助学贷款长效机制,强化贷后管理。共有193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申请国开行贷款,总金额达万元,申贷通过率达100%。申贷后,对发放对象加强关键时间提醒,避免产生逾期。

七、落实监管责任,校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校园食品监管安全高效。全区所有食堂均“食品经营许可证”达标率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100%,“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100%。全年未发生规模较大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及聚集性传染病。二是安全常规管理强化有力。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加强安全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三防”按规定比例和要求配置到位。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重点围绕十二个方面开展细致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校园欺凌防治和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等工作,坚持把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作为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开展各类安全宣传与主题教育。各校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课等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大力开展预防恶劣天气、防踩踏、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雷、防电、防火等专项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2023年全年校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存在问题

(一)优质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充。学前公办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新建园数量不足,普惠园比例暂不达标,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位需求。义务教育资源配备相对不均衡,老城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出现闲置,秀山新区、江东大道沿线学校学位供给压力持续增大,部分热点学校“大班额”问题较为突出。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每百名学生拥有区级骨干教师数量,小学已达到优质均衡指标,初中差异系数一直维持在高位,离优质均衡还有一定的距离。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历经十余年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工作的开展,目前区属学校岗位数量形成相对固定的局面,教师岗位占满现象束缚师资的均衡配置。

(三)集团化办学有待进一步深化。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加入的薄弱校需要核心校的优质资源输出助其发展,在打通校际资源边界、整合共享优质资源方面,亟待建立调配、流通、使用的有效机制。部分集团校之间没有建立起清晰、明确的管理架构和责任分工,导致集团管理运作不畅,办学水平提升受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50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