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网友发表时间 2207870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近期,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单位了解情况,到相关文化场所实地察看,并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基层进行微调研,现整理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据供了政策保障。加强“人均接受公共场馆服务次数”省考指标推进力度。有效推进指标进展全市基本建成“市有四馆,市(区)有两馆、乡镇街道》有一站、村和社区有一中心”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层陆续建成一批村(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落实文化惠民要求,公共文化需求得到逐步满足。创新文化服务模式。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群众自主购买演出服务。定期组织“百姓大舞台”“文化百场”“送戏下乡”“社区曲艺书场”,高雅艺术进校园、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等公益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券演出工程,打造特色阅读载体,建成并开放一批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阅读书吧掌上图书馆等手机数字阅读,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均等性,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三是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开展主题创作宣传,市和各市(区)持续打造“梅兰芳艺术节”、“银杏艺术节”、“板桥艺术节”、“文化服务百家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矩阵。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杨根思》等部分作品获得省“五星工程奖”,《大喇叭开始广播啦》等一批作品人选国家级、省级、赛事、展览展演活动,彰显了我市文艺创作的质量水平。同时,加强公共文化与科技、旅游等领域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转变和服务能力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近年来,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加大,已将文化建设纳人了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体系。但在一些基层单位由于认识还不到位,对公共文化服务重视程度呈现逐级递减态势在部分基层单位,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有效利用有待加强。有的地方公共文化活动场地面积不足,设施陈旧简陋,特别是有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阵她有了,但标准不高,图书馆等场地规模体量小还未达到验收标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的要求落实不够好,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还比较滞后,部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书籍陈旧,图书借阅率低;“百姓大舞台”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次和质量有待于提高。

三是现代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虽然日益丰富,但仍然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状况。大部分的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安排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和喜爱,群众参与程度不高,造成了文化资源和资金投人的浪费。如文化惠民券送戏下乡虽都是三星级服务团队,但演出的节目内容不够新颖难以满足老百姓的欣赏需要四是公共文化保障措施有待进步强化。各市(区)对公共文化专项资金投人差距较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投人主要集中于添置文化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经费不足,且又未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一些农村,受财力限制及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乡镇文化站正常工作所需经费难以保障,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基层文化站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够强,部分市(区)编制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释煌。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各级政府要深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动我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落实力度。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先进发展理念,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高质量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弘扬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推“强富美高”新**的重要举措。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战略,切实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深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统筹协调规划,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效能。一是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结合。结合**实际,用好本土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扎实推进老通扬河(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市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突出重点,虚实并举,古今交融,能显成效。从宏观上,重点是传承好盐运文化、打造好海军文化、研究好历史名人文化、保护好非物质文化、守护好沿岸生态文化。微观上,重点是将古盐运河沿岸文化遇址进行开发挖掘,并与现在文化场所进行有效整合,与旅游项目有机融合,提升凤城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水平。二是要注重处理好城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关系,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要求,整合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满足不同类型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三是要注重处理好大型文化场馆建设与使用效能的关系。注意避免有些大型文化场馆建设花费大,建成后因缺乏相应的文化消费人群和公共财政的后续支撑,实际使用效率较低的状况。如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讲座、培训.展览及演出等文化活动,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更大程度地普及文化、惠及群众。

(三)关注惠民需求,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一要改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新需求。继续加大我市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网络公共文化股务、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手段、新方式,增强群众参与性、互动性、趋味性。二是关注群众性的公共文化普及度。要立足我市实际,加大基层特色文化产品引领力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提升精品文化质量品牌和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立重大作品规划、推进机制,整合资金、人才资源,以“梅兰芳戏曲艺术”品牌和“毒军诞生地”名片为引领,力争定期推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讲好**故事,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构筑文艺精品创作新高地。四是加强保障力度,夯实公共文化建设基础。一是加大考核督促力度。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标准、服务标准以及考核评估标准等,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发展。二是加强财政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人规定,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市政府要加大对新媒体平台、融合媒体技术平台,以及城市书房等建设和活动开展得好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扶持力度。同时,各级文化部门要多措井举,通过向上争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资等方式,拓展投入渠道。三是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大全市文化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和烦斜力度,特别要配齐配强基层乡镇和行政村的专职文化人员队伍,对急需型文化人才实施“绿色通道”,鼓励用人单位多途径培养、招录急需人才提高招录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20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