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会计稽核管理制度【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5455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会计稽核管理制度【精编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会计稽核管理制度【第一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稽核;探讨

一、内部稽核的内容

内部稽核制度不同于审计制度,内部稽核是会计机构内部的一种工作制度,是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能有效地防止差错和舞弊,可以说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是同步进行,属于事前或事中控制;审计是单位在会计机构之外另行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单位之外的审计部门对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更高层次再监督,属于事后控制。

狭义的内部稽核主要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广义上的内部稽核不仅包括狭义稽核的内容,还包括对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和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稽核。可见,通过内部稽核可以使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得到检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岗位设置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核算业务,会计核算中心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较大型的会计专业机构。由于现阶段会计核算中心人员配置与实际工作量的不对称,人少工作量大,工作重心基本都放在会计核算上,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没有设置专职的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多采用不定期地集中一部分业务骨干抽查式地稽核,或者聘请中介机构进行稽核。这种不定期地、抽查式地内部稽核存在稽核面小、稽核内容少、稽核结果相对滞后的问题,时效性差,将事前或事中控制变成了事后控制,达不到有效防范风险以及内部稽核的目的。

2.稽核方式不适当。目前内部稽核工作仍是按照传统的账项稽核方式开展,主要通过现场稽核的方式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审核,传统的稽核方式不能对内部控制机制和预算管理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由于稽核方式的不适当,会使稽核人员因稽核面太广,稽核内容太多,资料查阅量太大而无从下手,进而影响到稽核结果的准确性。

3.稽核目标不明确。内部稽核工作大体可以划分为合规性稽核、风险性稽核和经济责任稽核,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针对内部稽核的工作内容而制定相应的稽核目标,因其明显的随意性,而导致内部稽核工作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无法从整体上给予全面的稽核评价,也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4.责任不明确,赏罚不分明。由于目前内部稽核工作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对因主观原因造成失误的责任人或因客观原因造成失误但未及时报告者,均未进行严格惩罚,由于赏罚不明,会使会计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三、改进内部稽核工作的几项措施

1.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单位领导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内部稽核工作的重要性,应建立、健全严格的内控制度,不能仅仅依靠审计部门对会计的外部监督作用,更要加强稽核的内部监督作用。实行会计核算、会计稽核工作相分离,要根据实际业务量配备适当的会计人员,把业务基础扎实、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会计人员安排到内部稽核岗位上来,明确具体分工,界定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稽核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稽核工作细则,明确内部稽核的范围、内容和目标。内部稽核工作应有单位领导分管,将制度、人员配备落到实处,使内部稽核工作成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及时发现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降低财务会计工作风险,保证单位业务安全稳定地发展。

2.转变稽核观念。在对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进行稽核的同时,结合现阶段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与时俱进,将稽核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及对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稽核中来,以增强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和内控责任。

3.确立适当的稽核方式。建议改变传统的稽核方式,建立内部稽核工作网络,实现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相互补充的工作模式。完善非现场稽核,可通过局域网将内部稽核工作网络与会计核算网络建立连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核算现有的电子数据采集到内部稽核网络中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例如:在内部稽核网络中设置稽核模块,将会计报表数据相应地导出到稽核模块中,通过自动稽核,显示数据不合理的情况,根据异常数据进一步收集账簿及凭证中相关的数据资料,逐层稽查分析发现风险点。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和现场稽核相互支持和补充,建立完善的稽核预警机制,发现偏差和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提高现场稽核的针对性。

4.明确稽核目标。根据内部稽核的工作内容而制定相应的稽核目标,突出内部稽核工作重点。

(1)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应重点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相关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审核账证、账账、账表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等。

(2)为确保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应重点审核各项预算指标项目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编制方法是否正确,有关计算是否准确。审核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按进度对用款额度进行申请,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是否具有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是否存在超预算、超范围支出的情况,各单位的费用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列支,各项费用的列支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审核是否存在串用指标支付的情况,如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指标串用,或基本支出中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的指标串用;是否存在超过采购期限项目支出仍不实施的情况。审核是否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了分析反馈,特别是项目支出的执行率情况。

(3)为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监督,增强单位负责人的风险意识及内控责任。应重点审核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是否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是否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是否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4)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应重点审核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采购制度、资产入库登记制度、资产保管清查制度、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等;审核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记账岗位是否分设;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是否及时登记入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保持完整的固定资产动态记录;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结存情况,确定帐实是否相符;审核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情况,是否登记造册、建立卡片、粘贴标签,是否提供年度固定资产清查并报会计核算中心备案的清查记录;审核单位是否有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出租、出借的现象。通过对各单位资产管理的稽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实地稽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稽核,规避财务风险。应重点审核是否将收入和支出挂入往来款项核算,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制度,以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严禁在往来账中核算收入和支出。审核年末是否对往来款项进行了清理,对于挂账3年以上的款项是否查明了原因,有无呆账坏账未处理现象。审核是否建立了财务人员轮岗应对未了事项及挂账的往来款项列明清单并进行说明的移交制度。

(6)加强财政票据的稽核,防止隐瞒藏匿票据进行贪污及挪用公款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应重点审核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是否履行了规定的手续。审核单位是否按照规定设置了票据专管员岗位,是否建立了票据台账,做好了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审核票据的领用、保管、填开、收款和审核是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审核对于现金收款业务,是否实行开票人和收款人岗位分离,票款是否及时入账。审核是否按收款性质和内容正确使用财政票据,例如:收取普通生学杂费应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票据”、收取捐赠收入应使用“接受社会捐赠专用收据”、收取的代收代付性质的款项应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收取赔偿款等应使用“其他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收到场地租金、房租等经营服务性收费应开具税务发票,杜绝乱开串开票据现象;审核票据是否填写规范,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字迹清楚、要素齐全;审核已开完的票据是否及时进行了核销,票据存根是否妥善保管;审核未使用完的票据,年度终了,是否进行了核销处理。

5.根据稽核报告,纠正偏差,堵塞漏洞,赏罚分明。内部稽核的目的是查错防弊,稽核报告用于被稽核单位整改提高,对于共性问题,应通过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对于个性问题应纳入考核评价,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出现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认真总结分析,让稽核评价在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稽核机制,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并逐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稽核报告【第二篇】

稽核部门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监督,在整个结算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部门的监督能够使操作更加规范,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结算结果的正确性。稽核部门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内部结算进行监督,因此它是内在经济监督部门。因稽核部门在资金结算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很好的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稽核部门在进行工作时采用的方法还是传统的方式,较为单一。稽核工作在实际中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相应的体系不够完整,因此其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上所述,对稽核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能够使稽核工作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下文中将会对稽核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一些自己的看法

稽核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问题

稽核工作手段是关系到稽核工作质量的最根本的途径

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使用两种方式来进行稽核工作:现场及非现场稽核。

下面对非现场稽核形势进行分析。这种形式一般是利用票据稽核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对结算凭证进行汇总、统一能够在事后完成稽核操作。对所有凭证、票据的票面审核分析,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业务处理的漏洞和问题通过,如:票面填写是否规范,预留印鉴是否按规定折角验印,各种业务用章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未达账项存在是否合理等,均能在票面上具体体现出来,通过下发“稽核差错通知书”界定其差错类型并督促其整改。在进行稽核工作时,能够利用对相关凭证、票据的审核完成对业务的高效核对。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稽核方式能够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纠正。因此,这对业务规范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对票据进行稽核的时候,一般利用的是手工翻阅的方法,这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相关经验都必须有所积累,有着扎实的专业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结算内容的增加,工作人员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量,这也对工作人员的效率造成了影响。稽查结果的准确性是和工作人员的水平能力有极大关联的。

现场稽核是定期与不定期地深入到结算网点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对重要业务,关键环节,内控制度等进行实地稽核。这种稽查方式能够很好的发现违规行为,有效的促进业务规范。但是也存在很大的不足,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且受到能力等的影,因此在实际中,这种稽核方式需要不断的改进。

稽核工作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

稽核工作的效果和网点负责人的态度是有密切关联的。要想使稽核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保证结果的权威,那么需要使相应的负责人同样担负起后督员的角色。从实际来看,网点负责人对工作的认识不足,对内容不够重视,只是对盖章情况等小问题进行查看,并没有认真对待稽核工作。

业务人员的能力也会对稽核工作产生影响。工作人员是随着业务的出现而工作的,因此,对稽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稽核方面的工作,又要对与之相关的金融、审计等内容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进行稽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但是从实际来看,工作人员一般不使用现场稽核的方式,因此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对相应的流程也不够了解,这对稽核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考核机制”是保证稽核工作有效性,提高稽核工作权威性的重要保证

要想使稽核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那么必须通过相应的规范来确保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约束和激励是极为有效的方式。需要稽核部门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定、措施来促进稽核工作的进行,这样既能有效的激励员工,也能约束员工。但是从实际来看,规范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部分领导对惩罚措施并不赞同,认为工作量和错误是成一定比率的。出现错误是正常的。这就使得奖惩措施不能有效的实现。

加强结算部门稽核工作提高稽核工作质量的几点设想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来进一步帮助稽核后督程序的完成。将稽核工作和不断发展的电子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对稽核报告进行制定,既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也能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记帐复核人员将受理的结算凭证经业务处理后,通过系统形成“电子数据”,与凭证扫描件同时交由稽核系统进行电子扫描比对,稽核系统自动记录比对结果,对比完成后形成后督报告,对比的异同点将在稽核报告中显示。

对于发生的稽核事件定义不同的预警级别,并相应进入不同的稽核工作流程。

①稽核事件预警级别:对各类稽核事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预警级别:

A.报告事件,指业务处理过程中,正常但重要的信息。

B.预警事件,指业务处理过程中,已经处理过的非正常事件,提请稽核人员注意。

c.警告事件,指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一般异常事件,需要稽核人员干预及进一步落实。

D.严重事件,指重大的业务隐患,需要稽核人员可能包括领导彻底检查和落实。

②预警工作流程:一旦某个预警级别的稽核事件发生,就启动相应的预案工作流程,预案工作流程涉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和相应的业务应急措施。

A.报告事件:在稽核报告中进行反映。

B.预警事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解释,并反映在稽核报告中。

c.警告事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映在稽核报告。

D.严重事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反映在稽核报告中。

2.通过系统研发来使稽核日报自行生成。日报涵盖了人员、机构、资金、后督差错等内容。通过数据能够更好的对预警事件进行了解,有利于促进稽核工作的完成。系统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对比,能够更好的保证稽核工作的准确性,无论是账户动态还是收付凭证,无论是预留印鉴还是余额等,都能很好的进行比对。这样做既能使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对准确性进行保障,同时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负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3.通过手工比对进行查漏补缺,使稽核工作的质量得到确保。系统自行对票据进行比对虽然提高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有一些内容是系统无法完成的。如:票据用途、装订顺序等,这就要求通过手工比对的方式来进一步的进行审核,使稽核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提高现场稽核质量,规范业务操作,是促进稽核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现场稽核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定期和不定期配合的方式来更好的促进稽核工作的进行。不定期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突击性,能够更好的对工作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制度化的形成。稽核部门每年都应该有相应的计划,规划好现场稽核的时间和重点,从而根据相应的计划和重点更好的现场稽查。对于一些流程较为严格的稽核工作,则需要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相配合,从而保证稽查工作的质量。对票据稽查中有倾向的问题,通过专项稽查的方式来再次对其进行确定。如,在对票据进行审查时,出现了大额支出未执行联签等问题,可以采用现场稽查的方式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确保稽查工作的质量。

就企业的结算系统来说,它们并不是集中在―起的,是通过分散的网点来进行工作的。这些网点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因此要想对稽核工作有效的改进,就必须对这些网点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和员工、系统的结合。从本质上促进稽核工作的提升。稽核部门坚持在“点”字上做好文章,突出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项目,有目的性有线索地进行重点稽查。各网点稽核人员应重点在“面”字上下功夫,要集中精力创造性,全面性地开展工作,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全、做实。在进行稽核工作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必须保证制约规定的落实,这也就对现场稽核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只有这样结合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在对岗位进行确定时,网点稽核人员、其他稽核人员不能兼任,由结算室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在实际执行中,要严格按照流程,遵循标准规定M行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使结算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

强素质,抓培训,全力打造复合型稽核人才

搞好内部稽核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无论是从稽核工作本身来说,还是从结算系统来说,都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思想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工作,敢于揭露。二、专业方面。要求工作人员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对相关专业进行足够的了解。对相应的规定更是要熟悉,能够更好的进行流程操作。三、能力方面。这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既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又要有表达能力。四、工作方式。需要不断的和其他部门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进行解决。五、工作方法。加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僵硬的走流程,只有这样所得出的结果才能更加准确。

加强稽核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发挥整体优势。稽核岗位涉及到结算中心经济业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一个称职的稽核人员应当对结算中心的资金运作,资金走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当是结算工作业务骨干,理财能手,执法先锋。稽核部门需要更加重视工作人员的能力,通过培训来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对于出现的新内容和新方式要及时掌握,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也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激发主观能动性来使他们对工作有更加认真的态度,有利于推进稽核工作的进行。

会计稽核管理制度【第三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内部稽核 监督机制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78-01

财务稽核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通过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计算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不符时,应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制止,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加强内控、防范风险、纠正违规,自我保护,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内部稽核能够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财务核算中心完善内部控制,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

一、当前财务核算中心内部稽核的现状

1.目前许多财务核算中心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本部门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的完善的财务内部稽核制度。主要是一些单位存在着错误观点,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和外部的例行审计可以替代财务稽核。客观上也有一些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足,岗位分工存在一定困难的原因。

2.有的财务核算中心稽核制度流于形式,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事后监督只是会计控制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内部稽核如果仅仅侧重于事后监督,则是在经营活动发生后,对会计凭证和资料进行全面监督,那么所包括的监督内容和范围则相对狭窄与被动,事前预警少,就事论事多,分析解剖调查研究少,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

3.内部稽核工作目前状况和其重要性不相适应。内部稽核部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的还停留在账目基础上的稽核监督,未将重点转移到对内控制度的制定及预算执行上;有些单位稽核岗位与实际业务相脱离,造成对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反映不灵敏。

4.有些核算中心对内没有进行有关内部稽核价值的宣传,缺乏与同事沟通,许多财务人员并不清楚内部稽核的目的和工作价值,他们可能认为内部稽核是在给自己挑毛病、添麻烦。因为没有建立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的关系,影响了内部稽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5.内部稽核人员缺少财务会计基本功,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对法规政策及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把握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内部稽核工作的质量,影响着稽核审计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

6.稽核人员的责任风险难以确定,影响着稽核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强化内部稽核的几点建议

内部稽核在财务核算中心的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内部稽核的评价、监督与回馈,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开展内部稽核工作是管理的延伸。针对内部稽核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应设立稽核岗位,做到专人专岗, 建立财务稽核工作规范,制定科学、严密的财务稽核制度,从制度上进行有效的规范。财务稽核制度一般包括:稽核岗位设置要求,岗位工作职责,管理权限,稽核工作规范,稽核业务操作指南,稽核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每项工作的稽核要求。 并在稽核工作运行过程中,确保制度的执行。

2.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稽核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稽核队伍是加强内部稽核质量控制的关键;在国际上,内部稽核人员团队结构应是多样化的,财务稽核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对稽核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在专业上,要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基本功,熟悉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能把握法规政策及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财务稽核工作控制风险。还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才能胜任内部稽核业务。在能力上,要有分析判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内部审计信息的收集、监控、分析与处理能力,从而能够提供真实、正确、完整、有效的稽核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稽核。

3.加强沟通,降低内部稽核风险。首先就内部稽核制度与会计人员加强沟通,宣传内部稽核的目的不是“查问题”,而是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内部稽核风险。

4.建立稽核专项工作日记。稽核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对稽核中发现的差错一般应要求有关会计人员在当月给予纠正,以保证本期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认识不一致的,应请示单位会计负责人决定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稽核中发现的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应尽力查清事实。妥善保管有关单据,及时向单位会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人汇报,请示处理办法。稽核专项工作日记记录的每项事项应由核算中心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企业主要领导人签字,这样既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了解情况,改进工作,真正起到财务稽核的作用,也有利于今后的财税大检查和审计监督。

5.合理使用资源。随着财务核算中心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EDP)的普及,可以通过报表系统设置稽核模板。对报表进行自动稽核,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日常实时监控的结果,对稽核计划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对需要关注的部门进行重点现场稽核,使内部稽核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内部稽核的效率。

6.内部稽核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纠正偏差转变。对内部稽核发现的共性问题,应该通过修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对出现偏差的个性问题,应及时找出偏差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7.与时俱进,拓展内部稽核的作业领域。随着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内部稽核工作的重点必须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内部稽核应尽速调整其工作重点,并将作业领域从财务稽核扩展到管理稽核。要顺应变革的要求,在稽核观念、体制、内容、作业方法与思维等方面要发生转变,以适应核算中心财务监管对内部稽核的需求,同时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内部稽核之路。

加强财务核算中心内部稽核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财务核算中心不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基石。笔者相信,通过上述七个方面的措施。财务核算中心能够最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从而尽快地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继红。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标准规范全书。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2.崔秋霞。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经济师,2006(11)

稽核报告【第四篇】

目前,审计项目稽核制度在某些地方审计机关已经初步建立,有些审计机关虽没有明确规定实行审计项目稽核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做了部分审计稽核的工作,只是还没形成系统性、常规性的工作规范。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建立审计项目稽核制度十分必要,因为它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再实行审计稽核,将使我们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更加完备,对我们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一、建立审计项目稽核制度的背景

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的生命,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当前,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从审计计划的编制、现场审计实施到审计报告的编审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进行了系统地规范,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新准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注重专业机构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总体把关,即审计机关法制机构对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审理。新准则将法制机构原来对审计结论文书的复核调整为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审理机构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从法制机构对相关文书的第三级“复核”,到对审计项目的“审理”,不仅是提法上的简单变化,而是在审理内容、程序、职责等方面都更加完善。复核只是对审计组原有业务文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的再复查,而审理要求法制机构对整个审计项目从总体上把关,不仅关注审计组提供资料的充分性、合法性,还要审查审计方案的实施情况,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为审计质量做总体的把关。

二、审计项目稽核制度的构建

(一)审计稽核的组织机构

审计机关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来执行审计稽核工作。审计稽核是对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再监督”,审计稽核工作应该由独立于实施审计项目的业务部门的人员来完成。因此,审计稽核部门应该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项目业务部门的分管领导、纪检监察人员、法制机构负责人等人员构成。

(二)审计稽核的范围

应该说,审计项目稽核是审计质量管理中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工作环节,所以审计稽核的范围并不是也没必要涵盖所有的审计项目,而是要对审计项目进行选择,只有那些具有某种特殊性的项目才能列入审计稽核的范围。选择审计稽核的项目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的项目;项目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或带有探索性的审计项目;将来可能成为审计方向或主要审计业务的项目;社会关注、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审计结果公开后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审计项目等。还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有异议,未按要求落实审计决定的项目;在审理复核及召开审计业务会议时被认为审计质量存在较多问题的审计项目;被举报的有违反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的审计项目。

(三)审计稽核制度的内容

1、审计业务制度执行情况。通过对审计机关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审计质量各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升审计稽核质量及管理水平。如审计工作量的核定是否符合实际;审计计划的制定是否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审计重点;审计目标是否到达了审计项目总体质量控制标准;审计进度与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审计项目现场总结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计公告制度执行的程序是否合规,公告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廉政纪律制度是否执行,是否存在不廉洁的行为以及群众举报线索。

2、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一个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需要审计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完成。特别是大型和行业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尤为重要,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审计项目组织管理的检查,评价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设置是否科学、高效,审计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上尽职尽责,是否充分发挥了质量管理的作用。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否得到合理的使用,实际效果是否到达预期的目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24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