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50774

【导言】此例“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第一篇】

2015年度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做好制度建设管理工作,2013年年初就印发了《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各部门制度建设计划分解表》、《制度宣传学习方案》和《制度执行督查方案》等文件。制定和修订了《制度建设考核评价细则》、《制度动态调整和创新管理办法》、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建设管理制度11项,进一步完善了两级制度体系,推进了制度流程化、表单化和电脑化,促进了制度统一和文化融合,制定制度

45、修订制度103项、编制流程78项、表单化139项,表单电脑化108项,完成了制度汇编的编撰工作。分子公司建立健全了基本管理制度及制度监督考核体系,完善了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强化了制度的宣贯和执行。健全制度宣贯学习和监督考核体系,扎实开展制度的日常考核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开展大型制度培训14次,并深入基层对制度建设管理和重要制度宣贯培训;对各部门实行月度考核,对分子公司进行季度考核和专项监督检查9次,对发现的问题下发制度整改通知书19份;召开了集团公司制度建设工作会议;推进了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了制度调研2次;对172项制度进行了定期评审和年度评审;对2015年制度建设整体情况和制度体系结构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建立

了制度异常管理、动态调整和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了制度动态调整和创新管理办法。

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第二篇】

茶园冲村领导班子制度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场(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村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奋力实现特色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现就加强我村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章》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各级领导班子在科学决策、高效运转、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一套职责明确、民主集中、运转协调、务实管用的内部制度,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为实现茶园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目标要求

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领导班子核心作用充分显现:一是建立健全系统全面、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把各项工作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建立健全运行有序、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班子工作健康顺畅地运行;三是全力建设功能强化、总揽全局的领导班子,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基本原则

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遵循党规原则。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为依据,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务实管用原则。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便于操作的领导班子内部制度,使制度建设“于法周延、于事简便”。

三是改革创新原则。在全面梳理完善、择优继承的基础上,按新的工作内涵,体现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使制度建设更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四、主要任务

1、以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学习制度建设。要始终突出理论武装,围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学习制度。健全领导班子专题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考核奖惩等制度,运用好专题讲座、报告会、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要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成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党性锻炼、提升业务素质、实现道德升华的过程,进一步推动工作、指导实践。

2、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为重点,加强通用能力席位标准建设。要坚持依法设岗,依法确责,以责任为核心,以岗位为平台,进一步细化岗位能力标准,健全机关内部责任体系。坚持依法履责,依法办事,将能力席位标准与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履职问责、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紧密挂钩,建立和完善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岗位职责管理,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年度工作目标管理、领导机构工作职责、领导成员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度,建立职责明晰、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责任体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

3、以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为重点,加强议事决策制度建设。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制度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领导班子务虚研究制度,加强宏观战略研究,不断增强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建立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全程纪实制度,严格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集体决策时,实行主要负责人末位表态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正职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征求公众意见、风险评估等制度,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4、以提高领导班子执行力为重点,加强工作运行制度建设。我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考核评价、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围绕党支部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制定本村的年度工作

目标。在推动工作落实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对落实执行决策不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及时纠偏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力。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建立健全领导活动管理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集中精力抓落实、促发展。

5、以提高领导班子服务群众能力为重点,加强联系群众制度建设。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围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联系点、民主评议、村情民意反映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调解机制,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充分发挥电话、网络、信箱等群众诉求表达平台的作用,加强信访问题的源头治理。要建立工作日志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外出报告和请销假制度。深入持久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建立健全治庸问责长效机制。

6、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我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离任审计、履职问责办法、资金管理和项目审批等制度,努力形成立体覆盖的前期预防和动态监督机制。坚持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7、以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为重点,加强推动和促进制度落实的制度建设。围绕推动制度落实,出台加强制度贯彻落实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制度落实的责任主体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加大对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严格实行问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形成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全面梳理(9月13日至9月28日)。对我村领导班子现行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按分工负责、议事决策、作风建设、民主监督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同时,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要求,结合当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和自身建设的实际,分析和研究现行的内部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工作实际,是否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并重点查找现行制度中还缺少哪些必要的制度,哪些制度需要修订完善,哪些制度需要及时

废止,切实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使制度建设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修订完善(10月5日至10月27日)。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快配套充实和调整优化制度草案。要集思广益,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或者书面、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程序的规范性。要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制度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力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领导班子工作运行制度。

(三)运行落实(10月27日以后)。组织班子成员对各项制度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并逐一明确相关工作的组织落实和监督运行责任,重点做好制度检查和执行落实情况,把班子制度建设情况列入班子考核,使思想政治建设成为有形任务和硬性指标。同时,对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做法进行及时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提高,实现制度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工作成果和发展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内部制度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成立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等担任领导小组成员。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挂帅抓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具体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确保制度建设的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勇于创新。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领导班子运行的公开透明、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等重点环节,找准制度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提高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质量的具体办法,认真研究强化班子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努力推进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创新。

(三)总结推广,注重实效。在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从丰富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汲取经验,把创造性的经验再用于指导实践,使领导班子制度建设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适时召开制度建设交流推进会,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的整体水平,推进我村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篇2:“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

万发实业公司

“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黄石市自来水公司“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水文2015-6号]精神,确保“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结合我公司工作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重点,通过完善制度、创新制度、落实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对现有《制度汇编》进行全面清理,并通过新建、修订、废止部分制度,进一步增强制度执行效力,将制度建设执行年的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逐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各项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管理水平。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的领导,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万发公司决定成立“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领导小组,对制度建设工作进行计划安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辜国安 副组长:占利亚、严小玲

成 员:夏晓燕、张 颖、冯 康、陈继水、王 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推动、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夏晓燕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和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月1日—2月10日)

通过召开动员会,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制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基层部门应围绕活动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广泛宣传,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第二阶段:制度清理(2月11日—3月10日)全面清理公司现有的各种制度。各基层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情况及管理职责,对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按照规范性、针对性、合法性、实效性及可操作性的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理后按照“保留的制度”、“废止的制度”、“修订的制度”及“新建的制度”四个方面重新登记,形成书面文字目录。

第三阶段:建章立制汇编(3月11日—8月31日)各项制度的拟稿、修订要在进一步清理职能职责的基础上,以国家、省市的政策法规为依据,紧密结合各项业务的实际工作内容,对已经过时的制度要进行废止;对不规范、不具操作性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对缺失的制度要抓紧研究、尽快建立。在建章立制工作中,要增强制度的科学性、2 针对性、可操作性,使制度管用、能用、好用,确保制度方便执行、监督、检查、问责。将修订、完善后的制度根据科学、规范、严密、实效的原则进行归类、汇总,形成《万发实业公司制度汇编》,并保存电子档案,以便自来水公司制度体系的管理与监督。

第四阶段:执行检查(2月份—12月份)强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主要是在制度的维护、监督、贯彻、落实上求实效。一是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制度施行后各班组要及时组织职工开展专题学习,使职工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意义、作用和内容,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意识,形成按制度办事的理念,真正把制度作为行为规范;二是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要防止临时思想和松懈意识,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三是建立问责机制,严查违反制度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开展“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制度不落实的问题,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让规章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落实责任制,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活动。

2、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计划、按步骤进行。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活动各项工作不走过场、不图形式,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落实制度,当好表率做好样子,以实际行动推进活动开展。各部门要理顺 3 工作关系、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3、加强宣传引导。各部门要积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对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大力进行宣传,推动“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引向深入。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五日 4篇3:公司制度建设实施方案(2011-04-08)公司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动公司制度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着力提升制度执行力,使制度在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管理效能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遵循原则

1、坚持简洁有效,便于执行的原则;

2、坚持动态持续改进,流程明确和制度落实相结合的原则。

二、基本要求

1、根据部门职责分工进行制度编制或修订完善,实行归口管理,分管领导和综合办公室共同把关,要求编制制度内容与其他制度内容不冲突,不重叠,体现公司制度管理的统一性。

制度定稿的流程:责任部门拟稿(格式参考附件)→征求意见(制度内容涉及的主要部门/执行人)→综合办公室负责人签字(格式、基本内容完整性审核反馈)→拟稿部门分管领导签字→履行公司程序下发。

2、制度文件应包含以下五个基本内容:目的、工作内容与要求、部门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监督与考核。

三、计划安排和工作步骤

1、职责分工

公司制度建设的管理部门为综合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度体系建设及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负责向各管理部门提出制度编写要求;负责对制度编写的内容规范、落实情况检查等工作;负责统筹制定制度优化方案,并负责逐项督导落实;配合公司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

公司的制度责任部门即公司制度的编制及督导执行部门为公司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

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制度的制定及督导执行(包括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宣贯及培训、负责所编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与

意见反馈、申请修订等)。主要编制修改的制度及流程有:(1)部门主要职责分工、部门员工岗位说明书、部门内部工作

流程、部门内部员工管理规范。

(2)与本部门有关的与其他部门对接工作的流程及建议。

综合办公室是制度的最终审定下发部门,负责制度下发的行文格式、文字校对和最终的审稿、下发工作;负责制度下发流程的严格执行工作;负责制度的分类管理工作。

2、完善落实分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公司制度流程建设阶段(3月-4月份完成)

(1)结合综合办公室的安排,将各部门现有制度进行整理报送综合办公室进行统一审核。所有报送的制度经公司统一专题会议定稿签发。

(2)制度流程建设时间安排

①2013年3月20日前,各部门制定并提交制度建设计划,计划经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计划要求制度建设要将本部门主要工作职能100%覆盖,不得有功能缺失,同时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后附计划进行倒排表。每周最少不得少于一个制度及流程建设。

②每周一下午周例会最后是制度讨论时间,每周例会最少审定两个制度。

遇特殊事件时,调整时间或顺延至次日,届时会由综合办公室及时通知。

参加会议人员考勤执行原会议制度。

第二阶段:公司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梳理优化工作(4-5月份)

(1)制度流程建设与梳理优化同时进行,4月份各部门根据通过审批的职责分工及定岗定位,理出自己部门负责业务的主要流程和流程接口,分管领导做好把关工作。

以安全管理、运营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财务(报销)管理、档案管理、办公耗材及费用管理为主线,各职能部门明确主要工作涉及的流程和流程接口,4月分开始,各部门每周最少完成一个流程梳理或制度优化,并通经签批流程下发致业务涉及部门。

(2)5月底内综合办公室完成对所有主要流程汇总和汇编,并完成员工手册的调整印刷。第三阶段:更新后的制度宣贯与培训(3—12月份)

制度流程的修订与培训同步进行,执行下发一个培训一个,循环培训,一个制度最少培训两次,每次培训后由综合办公室时行考核。

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度培训的人员考勤记录、场地、设备的落实,并负责培训管理制度的拟定与执行。

第四阶段:结合流程制度再完善阶段(6-8月底前完成)

1、各部门结合公司主流程的确定,逐步调整明确相关制度要求,实现制度保障流程顺畅流转。根据调整的范围和重要性,对商场运营有较大影响的,先予调整;对能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要尽快调整;剩余情况,要结合公司要求和部门实际,适时调整。

2、部门内部流程要明确,形成统一材料保存,同时在综合办公室备份,作为新到岗人员内部培训和后续流程优化的基础资料。

第四阶段:阶段性评价(季度性开展)

1、制度落实的督导检查:制度下发后,制度编制部门对制度的落实情况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次检查各相关部门都要填写制度检查反馈表(见附件二),书面反馈意见由制度编制部门负责汇总,并提出处理意见。反馈意见汇总表复印件报综合办公室,作为考核依据备查。

2、综合办公室组织公司各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季度性评价。对制度责任部门的制度培训、修订、检查落实的主动性、及时性、制度的数量(正在执行制度全面性)、质量(执行制度内容的规范、完整程度)、执行效果(参加人数、制度培训后统一征求参加人员意见、组织重要制度考试)进行评价。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汇总,并提出奖惩建议。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一:

新下发制度编写要求

一、正文要求

1、目的(说明拟制该文件的目的)。

2、部门职责分工(简述该项工作的责任部门/人及配合部门/岗位主要职责和涉及工作的分工)。

3、工作内容及要求(对标准要求加以明确,对工作流程加以规范)。

4、工作流程(按工作完成所履行的程序描写活动的流程,要求责任清晰,手续简洁,权利制衡,做好工作同时将公司各项风险降至最低)。

5、监督与考核(涉及两个层次,一是对具体工作执行人的监督考核;二是对负责具体流程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负责人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明确谁来监督考核,考核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突出可操作性,对于考核依据的描述,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进行定性描述。

6、附表

制度中涉及到哪些表格,应根据表格的通用性制作附件,统一格式便于参照规范执行。

7、其他

在制度最后一项注明制度的类型。分新发、修改、合并三种类型,其中“修改”要注明是第几次修改,“合并”是哪几个制度合并,“新发”无需说明。

二、编写注意事项

1、措辞准确,不使用可能引起误会的词语,尽可能使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如时间等。

2、注意文件内容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可让制度内容流于形式。

3、制度文件条款号以四层为限,如“

一、1、、”依次展开向后排序。若有更具体内容需区分,以加章节或在“

一、”后加

(一)实现。

4、字体:文件正文、阿拉伯数字用宋体(4号字);文件名称用黑体(2号字);段落间设置,行距固定值25磅。篇4: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白峰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2014年4月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批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紧紧抓住此次契机,为更进一步的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根基的现代人”的现代化办学目标提供制度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我校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二、总体目标

1.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条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2.现代学校民主制度建设

学校的民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学校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学校与社区、家庭及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民主治校,即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3.推进校务公开,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了“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而坚持校务公开,正是为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以分管副校长为责任人,以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结合本部门管理的基本职责和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全面安全检查活动,要求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问题,不忽略一个隐患。全面揭示和发现我们学校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做出专题安全检查报告,提出整改工作意见,明确整改工作期限。

三、具体措施

1.观念引领——建起先进的制度观念基础

学校将利用教师大会、年级组、教研组会议等形式,宣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专著、名校实践经验等,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制度建设对推动学校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快速发展的必要性。2.重点突破——部分重大制度取得实质性突破

制定《白峰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逐步推进,完善《白峰小学章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代会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制订全员岗位职责等关键性制度,全面激发学校活力。重点突破以下几点:

(1)建立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继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从校长到教职工,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事事都能有章可循。加强在组织各类教育活动中实施分层管理,坚持有分有合,管理到位,避免管理上的“一刀切”现象。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创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项目管理,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发扬主体精神,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建设。

(2)建立现代学校绩效分配激励制度

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着眼于进行学校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的改革。深化以教职工聘用和管理为重点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重能力、重实绩,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修订相关的内部配套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重新修订与现代学校制度不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党务、校务、教务、德育、教科研、师资管理、总务、财务、工会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3.点面结合——紧贴中心全面铺开。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必须围绕中心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全面铺开”的思路进行,制度经过精心设计一旦确立,就应当有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运行过程中可能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要进行适当的微调。试点成熟的制度经验需要转化为更大面的共享成果,使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开,面上的问题在点上得到解决,形成点上突破,面上覆盖,质上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5月):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传达文件、宣传发动、学习领会,做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的思想、组织、分工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与推广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在充分征求部门及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学校章程,重点突破,进行制度实施的试点工作,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并在实验基础上稳步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与完善阶段(2014年11月):全面反思学校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取得的经验与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推广与应用阶段(2015年1月):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落实学校各项制度。制度经教代会通过后,学校将建立督查组织,加强制度的落实,规范领导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转。

五、组织机构

白峰小学现代化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张维亚

副组长:周信祥 方艺斌 顾岭寅

成员:王培珍 周华祥 乐瑞祥 周鲲鹏

王达达 陈 希 沃旭辉 王寒光 张 英

六、注意事项 1.原“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内的各项内容,由于制订时间已久,很多项内容已不符合当前学校实际,请相关的部门及教师认真细读后,根据当前实际,进行重新修缮。

工作流程: 留:在原有制度项目上选择原有适用的保留。确定制度项目

删:在原有制度项目上觉得不适用的删除。加:根据实际需要增添以前没有的制度项目。留:好的,适用的内容保留。内容修缮

删:落后,不适用的内容删去。

改:内容需要修改,或增加的,进行修缮。2.制度修缮完毕后请各相关老师按类别进行分类保存(一类一个文件夹),总的文件夹请标明部门名称,以便整理。(如:岗位职责、制度常规、管理机制)。3.根据学校各类工作分工,对照自己职责范围内现行制度不足,进行合理增减修缮。篇5:关于制度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20080827)关于制度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东宏 何伏(2008年8月27日)

一、目的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各部门的操作流程,明确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对接流程及操作要求,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向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迈进制定操作规则。

二、制度建设涉及部门

三、制度体系项目组

1、项目组人员组成组长:倪奉尧 副组长:何伏

2、项目小组职责

组长:负责检查跟进项目进度,检查监督项目结果的达成及制度的落实。

负责指导规划部门制度体系建设,对部门内部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及规范性进行审核,批复。

副组长:负责项目整体计划的制定,跟进项目小组的工作实施,按计划推动项目进度,组织阶段性工作会议,为项目成员提供支持和辅导。

小组成员:负责部门内部的制度建设,拟定各项操作流程,完善部门相关的操作手册(主要手段是分头评审、会审和终审三结合),并负责制度流程体系的后续修订和评审。

建议增加项目推动前的发动和宣贯工作,因为此项工作是全员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哪个部门负责人的事,很多事情都是基层人员来做,他们的建议尤其重要。

四、制度建设的工作及人员分配

1、小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第一步、要求部门负责人拿出本部门需要的制度和流程目录(通过调研,决定从市场部着手进行制度和流程的梳理);第二步、部门业务流程梳理;第三步、票据或报批流转流程梳理和精简;第四步、形成流程图表文件;第五步、形成制度落实管控点;第六步、执行情况跟进,分析评审,收集反馈修正改善;第七步、再次评审形成文件加以固定;第八步、以此建制程序逐个部门建纲建制,逐个强化,最后整合,再系统优化和提升。

2、各中心或部门根据项目要求,结合部门内部需要完善和优化的管理内容,拟定制度流程建设的目录。由项目小组和各中心或部门对接,看看有什么重要的、关键的,重点的制度和流程需要完善和不重要的制度和流程需要删除和废止,全程由项目小组进行调研、起草和落实,部门人员根据项目进展的要求进行参与,逐个部门进行。一个阶段一评估,一 个阶段一小结,一个阶段一提升。

3、本次制度建设根据组织架构设定中心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由中心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指定本中心人员为第二责任人。

4、第一责任人职责:负责指导规划部门制度体系建设,对部门内部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及规范性进行审核,批复。负责所管辖部门制度体系建设的工作推进,工作进程中的定期沟通。负责所管核部门工作按计划达成,并承担工作完成情况的最终责任。在制度建设进程中协同组织部门开展会议沟通及工作检查。

5、第二责任人职责:负责制订制度建设的项目计划,负责部门制度的撰写,按计划进程推进工作;参加项目组织人沟通会议,并与第一责任人沟通,对制度实施达成一致结果;在制度体系建设项目时间内完成部门各项制度,对工作不能有效达成承担相应责任。

五、制度建设实施工作计划及内容

建议增加现有制度流程的按中心、部门整理的明细目录,一是现有制度流程有许多是可以借鉴的,二是有多少流程制度许多人也可能记不清楚,导致无法开展工作。

1、工作计划进度表 注:项目小组定期会议以人力资源部发布通知为准。(以上为拟定时间,具体时间根据项目组会议及部门提交制度建设工作计划进度表确定)。

2、执行人负责制度工作计划的拟定,确定完成后统一提交到项目组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组织部门对各部门提交计划进行汇总,确定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

3、第二责任人结合提交工作计划进行部门制度及流程建设。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第三篇】

滨州公司2011年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滨州公司在山东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山东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分公司制度建设的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分公司发展的全局。滨州公司为了把制度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公司成立之初即召开了专门的制度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制度建设的相关要求,力求在制度建设方面创建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公司,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现将制度建设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高度重视、强化管理。 为确保制度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滨州公司成立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领导和工作责任,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注重激励性制度和实体性制度,又要注重程序性制度,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

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公司成立之初召开的制度建设专题会议,把公司员工打造成了一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思想稳定、安心本职、尽心尽职、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为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随着制度评审会的逐步进行,滨州公司陆续通过了《印章管理规定》、《办公用品管理规定》、《合同管理规定》、《会议管理规定》、《纠纷管理规定》、《证照管理规定》、《业务招待费管理规定》、《统一采购管理规定》、《费用报销管理规定》、《加油站

资金管理规定》、《差旅费管理规定》、《发票管理规定》、《安全风险管理规定》、《加油站取暖设备管理规定》等等涉及公司各部室及加油站的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工作到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三、积极学习各项制度

公司各项制度评审通过后,公司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对公司层面的制度进行学习,公司各部室组织本部室员工对部室层面的制度学习,在公司掀起了一股制度学习热潮。

四、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在会议通过各项规定后,公司领导把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首先从自身做起,模范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以身作则,在全公司范围内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1、严格落实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在落实制度上首先坚持在“严”字上下功夫,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结合“干部学习、履行职责、遵规守纪、管理规范”的量化结果,讲评做到严肃认真,不迁就照顾。克服“怕伤感情,怕惹麻烦,等靠上级”的思想。其次是坚持在“细”字上下功夫。严抓细管,注重在细小环节上比高低,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把落实制度的质量作为一个硬指示来完成。第三,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通过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公司员工工作片面,搞花架子,做表面工作,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思想素质。首先公司领导积极引导大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公司员工端正思想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公司员工站在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公司员工责任感,事业心。

在2011年的制度建设工作中,滨州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制度落实,坚持从员工最关心、与公司利益最相关的问题入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了严密可行的制度体系。2011年,滨州公司在制度建设工作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山东公司的要求和兄弟公司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滨州公司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争取更大的进步。

社区制度建设【第四篇】

从经典时代开始,社会学就开始对制度有所关注。马克斯。韦伯将制度理解为是一种“权利和机会下存在的一种独特结构”。[5](p354)马克思认为制度是“是个人之间迄今交往的产物”。[6](p78)Hall和Taylor首次将在传统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文化实践而非单纯的理性选择为取向的制度分析视角称为“社会学制度主义”。[4]一般认为,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理论特点有三:(1)将制度与组织进行整合,关注组织和制度存在的场域。[7](2)将制度与文化整合,修正传统的“制度理性”假设。[8](3)考察个体行动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既关注制度对个体的影响,也重视个体的偏好和理性选择对制度的建构意义。[4]可见,社会学制度主义试图将正式制度、组织与文化进行整合,并将其置于同一场域中加以考察。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制度①的共享性(广义上的制度)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属性。社区成员不仅应遵守一般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还应遵循社区中制定的规章制度,明确某些特定的文化符号,了解相应的实践意识和话语方式。大体上,社区制度的共享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区成员对社区组织、权威和正式制度的仪式性遵从。这表现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服从社区管理和对社区本身的归属与认同。其二是在社会行动中对社区平台的偏好。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与行动者的偏好和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4]

社区成员常常习惯将社区作为其目的行动手段。[9]在社会学制度主义看来,讨论社区中种种制度性因素如何发挥作用,不断加强增强社区制度的“共享性”,努力构建作为“制度共同体”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总体来看,社会学制度主义蕴含着对社区建设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是正式制度建设。大体上,城市社区的正式制度大体上又包括三类,一是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这些是建立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服务社区成员的指导性制度基础。二是社区中主导性组织,包括 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等制定的相关制度规范,这些制度针对性与领域性更强,是社区运作的主要制度框架。三是各类组织、协会和民间团体内部的正式制度。第二是社区组织建设。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与组织是不可分割的,强调正式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作为制度平台的组织。目前社区内的组织机构既纷繁复杂,又发育不佳。以居委会、业委会为代表的自治性组织对自身的职能、权限和与政府的关系界定并不清晰,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组织代表不了社区成员。[10]以物业为代表的市场化组织主要实现经济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常常成为引起社区冲突的重要原因。以各类协会为代表的社区民间组织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居委会等组织的附庸,很难独立发挥重大作用。如何实现这些组织的统和非常重要。第三是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广义的制度概念的组成部分,文化因素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指向社区文化价值认同、增强成员凝聚力、实现非正式的制度资源整合时,社区文化资源能够最大可能地发挥对社区成员及社区本身的支持力量,这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能动因素。因此,将构建和完善社区制度共同体为重要旨趣,在正式制度、社区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可以看作社会学制度主义对于社区建设问题的答案。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以“制度共同体”为取向的社区建设中,存在哪些制约性的张力和整合契机。

二、“社区制度共同体”建设中的张力

如果社区不能对那些反弹力量做出必要的回应,社区中的制度根基可能就会受到挑战和动摇了。第二,社区中多元组织力量的博弈可能导致社区制度场域的碎片化。社区中的各类组织既是部分社区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社区制度的执行者,更是“制度共同体”的维系者。然而,社区中组织纷繁复杂,既包括以居委会为代表的半行政半自治组织,又包括以物业为代表的市场化组织;既包括以各类爱好者协会为代表的文化性组织,又包括以业委会为代表的监督维权组织,还有大量的因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的临时性自发组织。各类组织、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复杂互动常常导致大量的非理性后果。各类组织彼此争夺对社区“制度共同体”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市场化规则(物业组织)、行政化规则(居委会)、自治化规则(业委会)等都是“制度共同体”性质的备选项,这些选项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则很有可能导致这个“共同体”的碎片化。第三,社区场域与其他社会制度场域的互动可能对社区“制度共同体”造成冲击。现代城市中的社区绝非封闭的,它始终与外部社会保持的密切的互动。这种互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市场、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向社区传递资源、共享文化和制度规制;二是社区对外部世界的自我表达和信息反馈。在这些互动中,制度文化的互动占据着重要成分。相比较而言,社区可能更容易被外部的文化与制度规则所改变,特别是市场环境下的价值冲击和来自社区外的强制性规划都可能改变原有的“制度共同体”状态。第,社区的流动性增加了“制度共同体”的不确定性。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但从制度建设视角来看,人口流入之于社区建设也是一种挑战。

挑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融入与认同。实现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是解决其社会融入的基本路径,[13]但流动人口来自于社区之外,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认同和独特的制度理解,对于新的社区场域中制度、文化与惯习,他们很难完全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对于那些临时居住的流动人口来说,很难让他们产生社会归属感。其二,接纳与支持。从社区自身的角度看,外来流动人口是否能够获得与本地居民“同等资格权”也很难说。如果社区不能从文化价值层面给予流动人口以接纳,在制度层面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很难说服流动人口接受自己已有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由此,流动人口可能改变了社区建设的基本格局,也是对社区制度共同体的一种建构,但建构的方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可以说,以上个方面是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社区建设必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社区外部环境和社区流动等多个方面,它们或独立,或交互对社区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广义的制度层面上产生了张力作用。当然,一个健康的“社区制度共同体”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可调试。面对诸多变动性因素,作为社区行动者的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应该充分把握制度文化整合的内在动机机制,进行合理的制度建构,实现“制度共同体”的理性变迁。

三、“社区制度共同体”建设中的整合契机

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角度看,社区建设中的一系列张力因素可能撕裂作为整体的“社区制度共同体”,但并不意味着“制度共同体”不可实现。如火如荼的社区建设运动彰显了构建和完善社区制度共同体的整合契机,这些契机指向于个方面:外部支持、内在动力、制度现代化自觉、文化-情感认同环境。

第二,城市社区中存在强烈的“制度整合”动机。如果说国家是从自身发展需要考虑建设“社区制度共同体”,那么社区居民对“制度共同体”的呼唤则基于自身权益维护和基本利益诉求。每一个社区成员都希望在社区生活中受到公正的制度对待,享受公平的社区服务,拥有平等的社区事务参与权利,能够在自身权益受到危害时得到社区的有力支持。这些诉求只有在一个公正、平等、整合的制度文化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制度整合动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社会保障、文化资源和其他社区服务资源供给时,只有建立合理公正的正式制度,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才能使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组织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得以维系社区管理的基础。其次,在社区成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当社区能够通过制度手段和组织环境提供问题解决渠道,能够在以社区居民权益为根本诉求的价值氛围中妥善处理,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够得到维护。最后,在社区内部出现或冲突时,不仅需要有立足于事实本身的制度处理基础,还需要在社区的文化价值共识中寻找“交往合理性”,而这,必然需要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场域”中才能够实现。因此,只有当社区是一个“制度共同体”时,社区成员的权益才能够得到保障,社区的团结与和谐才能够得到保障,这类动机可以说是我们努力实现制度共同体的内在动力。

第三,社区的制度现代化自觉推动了“制度共同体”的形成。所谓“制度现代化”是指正式制度适应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发生的现代化转型。[14]城市社区是中国社会转型和持续现代化发展中的产物,也必然要对现代化发展做出回应,这种回应,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正式制度建设中。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社区都建立了以《社区居民自治章程》为总纲,包括一系列科层制式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服务供给制度、社区参与制度等的社区正式制度网络。这些正式制度的构建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但更是社区建设中的一种制度自觉。这些正式制度体系构成了社区制度共同体的总体框架和轮廓。

第,特定的文化—情感认同环境构成了社区整合的重要纽带。城市社区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社区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学制度主义看来,作为文化规范和情感价值都是制度的一部分,构成了社区整合的重要元素。刘迟(2012)描述了社区权威生成中文化价值元素的作用,并将其概括为情感、认知、习惯和方言个方面。[15](p143-153)这方面的因素代表了两类文化之于社区的整合:一种是基于传统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文化整合。这主要体现在了社区所在区域的语言、生活习惯和某些固有的文化刻板印象等。这些因素为社区中的居民提供了某些共享的文化资源。一种是基于社区内部的“亚文化”整合。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城市社区数量的不断扩张,不少社区中包含着多元的文化背景,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形成与社区自身的文化身份相匹配的整合机制。一般来讲,这种整合是长期情感与认知积累的结果,同时,某些社区运动也可以激发出社区内的亚文化认同,形塑社区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认同感。[9]无论如何,由文化—情感认同因素构成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已经成为了社区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整合力量。上述个方面分别考察了来自于外部支持、内在动力、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整合契机。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张力”还是“整合”,都是一种趋向,两者的交互作用会对社区建设产生切实的影响。我们要进行社区建设,要构建“社区制度共同体”,应该充分发挥那些整合的力量,善于调整那些社区发展中的张力。

四、结论与反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235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