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稳就业工作专班会议上的讲话稿
昨天我到XX区、高新区、XX示范区相关企业以及XX学院、市人社局等地,实地查看了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情况。今天又专门召开稳就业工作专班会议,旨在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坚定信念、保持定力,以务实举措推进全市就业工作稳定向好发展。这既是发展所要、形势之需,更是民心所指、政治之责。刚才,市人社局通报了稳就业专班工作情况,市发改、工信、农业农村、商务、XX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和部门作了补充汇报。总体上看,1至5月我市就业工作呈现顺应大势、应对局势、保持态势的向好局面,工作抓得紧,任务落得实,取得的成效也很明显,成绩应予肯定。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之势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市也不例外。经济下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就业,冲击最强烈,影响也最广泛。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稳就业列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充分彰显了就业优先的鲜明政策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特别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就业优先全面强化”,这意味着,支持就业的社会政策导向不只是在局部加强,更要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加强,保就业不只是保民生的关键着力点,更是宏观施策的重要施政指引。近期,国务院、省政府陆续召开稳就业工作会议,密集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措施,足见形势之严峻、就业之重要。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以实际行动抓好稳就业工作。市政府及时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29条稳就业政策措施,各县区、各部门积极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稳岗位、扩就业,取得了一定成绩。1至5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126人,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万人)的%,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考指标(%)个百分点。虽然成效明显,但全市稳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截止5月底,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005户,同比下降14%。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尚处于恢复阶段,稳岗压力大。1至5月,全市128个新开工项目还有33个未开工建设,汉滨、石泉、瀛湖3县区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低于65%。项目投资减少和新开工项目不足,直接减少工作岗位,对广大农民工就业影响较大。1至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规上服务业下降%。经济下行导致劳务市场供需失衡,部分企业用工减少,大龄低技人员、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加之目前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稳就业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稳就业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稳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稳就业为总抓手,以扎实有力的工作守住经济的基本盘、社会的基本盘、民生的基本盘。
二、牢牢压实部门之责
就业是“六保”“六稳”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环节,一边关联着市场主体,一边关联着收入,一边关联着消费,一边关联着稳定。各部门要深切理解党中央关于“六保”“六稳”工作要求,心无旁骛抓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稳就业。
(一)全力拓岗位扩容量。要树牢就业优先理念,坚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先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围绕“狠抓项目建设容纳一批、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一批、支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展技能培训转移一批”,广开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发改委要加大“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力度,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涉及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组织暂时无法外出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工信、商务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广开门路招商引资,积极兴办中小微企业,提升就业带动能力。
(二)全力优环境促创业。人社、教体、退役军人事务、金融等部门要优化自主创业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军转退役人员自主创业,积极提供包括贷款服务、贴息扶持、职业培训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要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在现有基础上,再诞生一批能够拉动内需、带动就业的企业。鼓励适度发展“地摊经济”,大力支持发展“夜间经济”。
(三)全力解难题稳企业。要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紧扣“减、免、缓、返、补”五方面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免征、大型企业减征、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的阶段性政策。市人社、工信、商务、税务等部门要最大限度的放宽企业享受政策条件,扩大援企稳岗补贴政策覆盖面。坚持分类施策,推动稳岗返还政策快速、精准、高效落地实施,护航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定就业岗位,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人社部门要用好新社区工厂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出口退税资金周转池、产业发展基金、七条扶持新政等政策,促进新社区工厂这一朝阳产业渡过难关、行稳致远。要通过一项项政策落实,增添企业不断向前的内生动力,坚定发展信心,保住企业这个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蓄水池”。
(四)全力保重点兜底线。当前,要下力气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要强化高校工作责任,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一名大学生背后连着一个家庭,XX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西部地区的贫困家庭。教体、人社、XX职业技术学院要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扎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对每名学生负责、让人人有业可就”。人社、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提前谋划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工作,抓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主动帮助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农民工信息对接、劳务市场供需对接,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推动有序转移就业。对年龄偏大、身患疾病、残障等就业困难人员,采取一对一帮扶,强化跟踪服务,及时落实扶持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确保有业可就,稳定增收。疫情对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影响不太大,影响更多体现在贫困人口的收入方面。各部门要把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抓实就业脱贫。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各类劳务招聘、公益性岗位等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就业岗位。
(五)全力抓培训促提升。市人社部门要瞄准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精准培训。扩大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模,一方面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一方面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要用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三、全面汇集协同之力
稳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就业任务重的背景下,更需要各方树立鲜明的支持就业导向,协同发力,不断优化有利于恢复、促进、稳定就业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市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收集掌握各县区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工作动态,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要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县区部门相关政策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稳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人社部门一家的事。专班各成员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扛起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汇集起解难题、稳就业、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把政策方向、服务重点、工作重心向稳就业倾斜,对表“就业优先全面强化”要求,着力稳住就业基本盘,通过政策统筹安排与部门协同发力,努力实现稳岗拓岗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通过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力量,共同应对稳就业面临的困难挑战,形成人人关切、齐抓共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