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07902

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

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新时期青年人才工作对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划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共青团中央立足自身职责定位,紧扣“三个根本性问题”,聚焦“三力一度”提升,制定《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工作目标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鲜明的政治属性要求共青团必须把为党培养青年政治人才放在首位,这是组织功能彰显和组织价值体现的最重要依托。青年科技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和青年公益人才是共青团服务大局、彰显活力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加强青年科技、技能、经营管理、乡村振兴、公益人才培养的“1+5”工作格局。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不断优化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政策支持,紧紧抓住青年人才培养、凝聚、举荐等关键环节,使共青团加强青年人才政治引领的效果更加显著,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平台更加专业,服务青年人才成长的体系更加健全,广泛凝聚培养青年人才,使青年人才成长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的重要力量。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党管青年”原则,紧密围绕党的人才工作大局,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最广泛地团结、凝聚青年人才,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对各类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培育并磨炼各类青年人才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充分彰显共青团的政治属性与组织功能。

——强化统筹协调。拓展外部工作空间,有效对接各方资源,提升内部运行效能,优化健全团内各层级、各领域高效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供给,推动青年人才工作更好融入中心大局,形成为党育人的工作合力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服务载体。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方式和载体,持续探索和完善青年人才工作机制,把服务青年与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青年需求的工作矩阵,关心青年成长,帮助青年成才。

三、工作内容

实施青年政治人才培育行动。牢牢把握党、团、队政治培养链条优势,强化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团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规范推优入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突出梯次性培养,打通政治录用通道;实施团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各级团干部的理论武装和政治锻造,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团干部队伍;深化推进“青马工程”,不断巩固“432”培养体系,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人才政治赋能,更好地为党培养坚定可靠、堪当重任的青年政治骨干;构建多领域作用发挥机制,加强成果转化,扩大青年建功立业舞台,做好荣誉激励与表彰宣传工作。(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发展部、基层部、少年部、社联部、志愿者中心、中央团校、井冈山基地等;合作单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以青年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为重点对象,以重点科技活动、奖励竞赛等项目为载体,在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多样性科技交流平台、推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通过2至3年的努力,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强基础、优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青年科技人才保障。(责任单位:统战部、组织部、发展部、基层部、少年部、青基会、光华基金会、青创基金会等;合作单位: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社科院等部委的相关司局,中青企协)

实施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共青团实际,延伸服务培养链条、健全技能竞赛体系、打造创新创效项目、完善典型宣讲机制,努力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青年技能人才支撑,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宣传部、基层部等;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全国总工会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实施青年经营管理人才赋能行动。面向经济主战场,特别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发现、培养、选树和凝聚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化青年经营管理人才。通过提供成长发展服务、搭建交流成长平台、完善选树举荐机制等途径,引导各行业青年创业者和青年企业家提升政治素质、涵养家国情怀,成为爱党爱国、勇于担当、敢闯敢干、奋勇争先的现代化专门人才。(责任单位:发展部、统战部、社联部、青创基金会等;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委的相关司局,中青企协)

实施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开发行动。以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青年工作队伍为目标,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人居环境、乡村创业等领域,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优秀典型选树,凝聚一批农村产业发展青年人才、乡村治理青年人才、乡村规划建设青年人才、乡村公共服务青年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示范引导各类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宣传部、基层部、志愿者中心、光华基金会、青创基金会等;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实施青年公益人才成长行动。以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新兴领域青年骨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青年志愿者为主干队伍,以公益智库青年人才和全球治理青年人才为补充,加强工作统筹和支持保障,着力培养一支党领导下,以共青团主导的来源广泛、分层分类、作用突出的青年公益人才队伍。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青年公益骨干队伍成为具备一定规模、体现不同领域特点、代表公益事业发展方向、与共青团主责主业紧密联系的中国公益事业的“排头兵”。(责任单位:社联部、组织部、基层部、权益部、国际部、志愿者中心、研究中心、中青报社等;合作单位:民政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中国作协、中国影协、中国美协、中国舞协、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等)

四、行动计划

(一)青年政治人才培育行动

培养目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立足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和政治责任,把牢正确方向,突出政治引领,教育引导青年人才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努力成为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使保障青年追求政治进步“人生三部曲”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备,“金字塔”型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稳固,一支有梯次、有组织、能战斗的青年政治人才队伍组建成型。

关键群体:面向全体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重点聚焦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青团干部和中共党员。

工作思路:(1)聚焦政治素养,分层分类锻造。完善全流程为党育人机制,切实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提升共青团员先进性,进一步规范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实施团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团干部队伍;深化推进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为党培养坚定可靠、堪当重任的青年政治骨干,强化人才政治赋能。(2)融入中心大局,持续发挥价值。推动各级各领域青年政治人才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带头学习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青年政治人才创造淬炼信仰、磨砺才能、提升素质、发挥光热的舞台;定期表彰宣传表现突出、大局贡献度高的青年政治人才,营造人人争做青年政治人才的氛围。

重点项目:

1.完善全流程为党育人机制

实施目标:(1)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实施分批入队,聚焦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和组织意识培育,建立团教协作工作机制,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优势,健全少先队荣誉激励体系。强化团、队衔接,明确年满14周岁、未满15周岁的少先队员作为团员发展对象,原则上必须经过少先队组织推荐,努力把好团员发展以及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第一关”。(2)提升共青团员先进性。严格团员发展标准,合理调控规模结构,强化对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推优”等全流程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载体,发挥团员模范作用,探索志愿服务载体,综合运用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等方式,逐步实现将团的激励转化为团员的政治认同、组织认同,持续增强团员先进性。(3)夯实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机制,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充分发挥推优入党在对团员青年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努力使经过共青团培养和推荐的党员发展对象质量高、成色足。

实施内容:(1)实施少先队员光荣感增强计划。完善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各项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推进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建强团教协作工作机制,省市县级教育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主任,建立定期协商研究少先队工作、重大事项沟通协调等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分批入队,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推进落实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强化“推优入团”,健全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挖掘、用好少先队组织文化资源。运用红领巾、队旗、队徽、队礼、呼号的内涵价值增强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感和光荣感。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优势。构建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衔接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统领,打造少先队实践活动系列品牌。(2)实施团员先进性提升工程。严格团员发展标准。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思路,坚持政治标准,抓实团前教育,帮助青年端正入团动机。规范发展流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完善综合评价标准,持续提高团员发展质量。坚持总量控制,注重区县统筹,强化编号管理,严格按计划发展团员,做好各领域各阶段团员发展工作,将团青比逐步控制在30%以内。加强团员教育管理。推进“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制度化常态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团员认知特点,分别运用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抓好经常性教育;创新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抓好团员教育评议,采取青年评议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团员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团员增强自我认知,实现健康成长,增强团员在组织生活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严肃团的纪律,纯洁团的组织,让团员接受团纪约束,守好团纪底线。大力加强执纪队伍建设,确保从严执纪发挥作用、取得成效。发挥团员模范作用。结合不同群体团员实际,健全团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探索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激发团员先进性的实践载体,探索将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学生入团的必备条件,动员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改革团内荣誉激励机制。强化少先队、共青团荣誉的累进体系建设,使荣誉表彰机制转化为对组织成员的激励机制,构建并不断完善团、队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3)进一步规范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加强党团联动,持续健全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制度。以高校和中央企业为主阵地,深入推进推优入党工作,帮助广大党团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团干部切实增强对推优入党的理解和重视,并熟练掌握相关工作流程,提高推优质量和规范性。开展推优入党工作专项督导,督导各级党团组织密切配合、履行好推优入党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协同水平。

责任单位:组织部、基层部、少年部、志愿者中心等。

合作单位: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国资委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1)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更加清晰。积极运用入队激励、奖章激励、荣誉激励、岗位激励、实践激励、推优激励等多种激励载体,深入实施分批入队、分段教育、分级激励,逐步构建起导向鲜明、形式多样、交织贯通、阶段上升的成长激励体系。(2)推优入团工作更加规范。指导基层团组织结合少先队员参加团前教育、“优秀少先队员”评选、“红领巾奖章”争章、少先队岗位锻炼等情况,做好优秀少先队员推优入团工作。(3)入团后的教育实践成效更加明显,团员先进性明显增强。团员入团动机端正,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团员先进性在青年中的认同度明显提高,全国团青比控制在合理区间。(4)推优入党政治功能更加显现。推优工作的政治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强化,各级团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推优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将对团员的教育培养、管理监督贯穿培养、推荐全流程,使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成为为党育人的生动载体、团员培养的必要环节、党团联动的组织依托。2025年前,实现规范有效的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在高校和中央企业全覆盖。

2.实施团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目标:健全团干部选拔配备、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持续调动基层团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团干部队伍。

实施内容:(1)选优配强工作力量。切实按照“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的要求,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拓宽来源渠道,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做青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党员团员充实到基层团干部队伍中来。严格配备管理,落实按期换届,着力提高基层团组织书记的配备率、在岗率。(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使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群众工作能力、团的业务水平等得到有效提升。落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推动团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共青团任期轮训、任职培训、专题培训等教育培训。继续扩大培训范围,覆盖更多行业系统团组织青年。系统梳理整合团内资源,进一步加强团属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推进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教研组改革,持续完善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持续建设团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推动建立共享师资库。广泛推进团干部上讲台制度,推动团干部成为理论宣讲先锋。(3)健全激励约束制度。健全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对下级团委领导班子协管职责的机制,配合做好下级团委领导班子建设有关工作,落实落细协管职责。在已有考核工作基础上,完善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建立述职评议考核结果通报同级党组织机制,建立考核结果与奖励惩戒、评优树先、干部任用等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优秀基层团干部表彰激励,拓宽其成才渠道,积极推荐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各级团代表和团的委员会成员。(4)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团干部成长观教育,引导团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自觉按党性原则立身行事。以落实《关于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的六条规定》为牵动,推动各级团干部提高政治站位、革除骄风陋习,做到心境澄明,心力茁壮,展现清风正气。完善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机制,推动团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走近青年交朋友,不断提升直接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责任单位:组织部、基层部、中央团校、井冈山基地等。

合作单位:中央组织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团干部配备率、在岗率保持较高水平,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团干部培训总体规划,打造百条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线路;2024年前,基本完成对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建立中央团校、井冈山基地、各省级团校等共建共享的师资库。

3.深化推进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实施目标:以为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为目标,围绕修心、修性、修能、修德等进行全面培养,着力推进提质扩面,以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为主要内容,在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青年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施内容:(1)扎实推进各级“青马工程”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各层级、各领域培养工作,细化培养标准,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学习教材、文化标识等;持续扩展育人资源,加大导师、教材、课程、阵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资源开发,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团校、红色教育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直接参与学员培养。(2)全面加强学员政治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锻炼,持续提升“青马工程”培养质量。始终坚持“吃粗粮”的教学原则、用好实践育人的基本方法、发挥同伴教育的独特功能;加强学员管理,实行严格动态淘汰制。充分发挥学员示范引领作用,统筹开展各层级间学员联动学习,建立“信息员”、“宣讲员”制度,教育引导学员自觉在各行各业争先创优、在“卡脖子”领域担当作为、在舆论场上亮剑发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更加坚定地跟党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3)以团的岗位和团内荣誉为牵引,推动学员成长发展。持续做好学员推优入党,以及推荐符合条件的高校班优秀学员参加选调生考录、国企班优秀学员进入企业优秀人才队伍、农村班优秀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社会组织班优秀学员成为城乡治理的重要力量、少先队工作者班优秀学员成为党的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等工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员,可吸纳为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挂职或兼职干部,推荐为各级团代表、委员、青联委员等。(4)提升各级“青马工程”的认可度,推动建立与合作单位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对学员培养的过程监管;推动建设一批中央部委培养课程与培养基地,为青马学员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把育人成果切实转化为贡献党的事业的政治成果、组织成果。(5)建立跟踪培养机制。设定学员结业后5至10年的跟踪培养期,建立并实时更新学员信息数据库,随时关注学员后续成长,并依托组织力量为学员后续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发展部、基层部、少年部、社联部、志愿者中心、中央团校、井冈山基地等。

合作单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432”培养体系建设成果更加突出,“青马工程”学员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彰显,各级团组织实施“青马工程”形成强大合力。以全国班为示范,积极推动各层级、各领域“青马工程”协同发展,制定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管理方案,推动各层级把从严从实的要求贯穿学员培养全过程。力争到2023年,构建起涵盖全国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和高校、国有企业、农村、社会组织、少先队工作者各领域的工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培养不少于60万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4.构建多领域作用发挥机制

实施目标:(1)组建红色宣讲团队。以传播党的最新政治成果和思想理念为目标,发挥“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理论轻骑兵作用,制作“青马学员说”等优质宣传作品,深入基层宣讲,加强学习成果转化。(2)扩大建功立业舞台。聚焦党的工作大局,深化拓展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社区报到等工作载体,继续与外部委及各级党政机关深入交流,结合“扬帆计划”等项目,为青年政治人才提供更大的建功立业舞台。(3)荣誉激励表彰宣传。结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等荣誉激励,对发挥价值突出、大局贡献度高的青年政治人才进行定期表彰,多渠道宣传优秀事迹,形成人人争做青年政治人才的热烈氛围。

实施内容:(1)以全国公开课为样板,通过示范带动、层级部署、抽样检查、宣传总结等方式,督促推动各级各领域青年政治人才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坚持“小而精”,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结合团干部上讲台制度要求,广泛深入团支部、青年群体中开展学习宣讲活动。(2)拓宽“扬帆计划”的覆盖领域与参与范围,提升政务实习质量;联合地方党政机关推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青年政治人才创造淬炼信仰、磨砺才能、提升素质的舞台。(3)以团内激励为主,充分发挥“两红两优”等各类荣誉表彰激励作用,提升评选质量,广泛深入宣传,呈现真实、准确、生动、鲜活的先进事迹;弘扬五四精神,选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年政治人才先进典型,激励广大青年建功立业,联合相关部委加强对青年政治人才奖项的设立和授予,推动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发展部、基层部等。

合作单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各省委组织部。

预期成果:全国各级红色宣讲团队全年开展线上或线下主题宣讲不少于10万场,覆盖人次不少于5000万。到2024年,成功建设一批高质量、可持续、能评估的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推出一批各级“两红两优”等优秀团内先进榜样典型事迹,充分发挥组织化动员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到2024年,与外部委协同推动设立新的青年政治人才激励奖项,形成鲜明正确的人才导向。

(二)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

培养目标:以青年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为重点对象,以重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项目为载体,在强化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多样性科技交流平台、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强基础、优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青年科技人才保障。

关键群体:重点面向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同时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

工作思路:(1)强化政治引领,深化爱国教育。对接相关部委资源,依托各级共青团、青联、青科协等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深化爱国报国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2)加大举荐力度,打通支持渠道。加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完善创新人才表彰举荐机制,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储备库”,推荐其参评国家级人才项目,畅通参与全国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渠道,促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形成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3)突出需求导向,搭建成长平台。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发展平台,优化青年科技工作者协同创新的环境条件,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留学归国青年积极承担国家、地方、企业和高校各类科研任务,激励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做创新创业的先行者。帮助解决好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4)大力开展科普,提升科学素质。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走入校园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展示创新成果、分享奋斗故事、演示科学实验,激励青少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青少年中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举办各种青年科技展览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展示创新成果,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

重点项目:

1.强化政治引领,加大举荐力度

(1)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

实施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责任担当与使命,努力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打造成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年度盛会,联合相关部委和合作单位共同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展示交流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与成长服务平台,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坚定科技报国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科研攻关与科技创新第一线和最前沿。

实施内容:由团中央指导、中青科协主办,联合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协办,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活动,配套开展“青科讲堂”、“科技成果直通车”、“科创基地建设”、“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等系列科技活动;联合合作单位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吸引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落地,服务青年科学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责任单位:统战部、青创基金会等。

合作单位:科技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广泛吸引凝聚一批青年科学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

(2)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实施目标:坚持正确评审导向,加大典型选树与宣传力度,努力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国热情,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实施内容:作为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的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最高奖项,用以奖励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显示较大潜力的学生,包括大学生、高中阶段学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留学生)。项目依托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开展,团中央发展部具体负责评选与表彰工作,青基会负责奖金募集及发放。充分发挥奖项的示范作用,提升评选质量,广泛深入宣传,积极推荐获奖人参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责任单位:发展部、青基会、光华基金会等。

预期成果:挖掘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人才予以表彰,激励其继续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广泛开展宣讲宣传活动,推动获奖者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吸引更广泛的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

(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实施目标: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办赛宗旨,吸引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实施内容:以“挑战杯”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鼓励学以致用,推动产学研融合互促,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奖项的示范作用,提升评选质量,广泛深入宣传,积极推荐获奖人、获奖指导教师参评各级青年五四奖章、各级“两红两优”等荣誉。

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基层部等。

合作单位:中国科协、教育部、社科院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每届赛事力争吸引千余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参加。

2.突出需求导向,搭建成长平台

(1)科技成果直通车

实施目标:通过发挥中青企协、中央企业青联等渠道的人才、市场、资源、资金等优势,面向相关企业发布待转化成果手册,开展成果对接,并对科研成果、转化需求、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分析进行研究,以此增进了解、优势互补、实现多赢。

实施内容:由中青科协联合中青企协、中央企业青联等相关单位每年开展的一项活动,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互动交流,成果对接转化的直通车平台。

责任单位:统战部、青创基金会等。

合作单位:中青企协、相关中央企业。

预期成果:通过人才和成果的聚合,促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地方政府各方优势资源互补,让科技成果在适合的用户场景下迸发市场活力,让市场(企业)痛点通过科技创新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打通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

(2)中国青年科创平台

实施目标:建设中国青年科创平台,与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共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区和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适时设立科创发展子基金,支持青年科创研究和应用,打造青年科创阵地,推动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和对接交流,深化青年科创教育实践,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实施内容:光华基金会牵头,发展部、统战部作为指导单位,针对具体项目共同开展。联合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及创新资源参与平台建设,围绕国家重点科技领域和发展方向,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和资源支持平台建设。

责任单位:光华基金会、发展部、统战部等。

预期成果:光华基金会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搭建公益平台对接地方科技发展需求。将基金会科技和项目资源与地方发展对接,支持与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共建“中国青年科创示范区”,形成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围绕重点园区或重点企业,建设“中国青年科创示范基地”,支持若干具备基础创新能力的载体提升赋能,形成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科技交流、科技培训、创新实践的品牌支持活动。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创奖项、大赛及展示平台。

(3)人才事业发展基金

实施目标:为培育广大青少年科技素养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工作,青年人才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等工作提供公益支持。

实施内容:人才事业发展基金由光华基金会设立,重点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实施过程中,光华基金会通过指定捐赠账户,积极发动各方力量,面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募集对象主要为企业、团体及个人。

责任单位:光华基金会、组织部、统战部等。

预期成果:通过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青年人才工作,加快青年人才培养,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为新时代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搭建系统性公益资金平台。

3.大力开展科普,提升科学素质

(1)青年科学家进校园

实施目标: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宣讲,分享自身科研历程和成长奋斗经历,发挥榜样作用,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通过树立青年榜样,激励青少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树立奋斗目标。

实施内容:“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由团中央、全国青联作为指导单位,每年初由全国青联秘书处、中青科协发布开展计划,各省级青联、青科协按照计划广泛开展。围绕“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主题广泛组织开展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少年科学院”由全国少工委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引导少年儿童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青少年科技素养进校园”以光华基金会、各级团委为主办单位,整合相关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资源,支持活动长期开展。

责任单位:统战部、少年部、光华基金会等。

预期成果:形成工作机制,向广大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深化强国意识,强化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科学、为国奉献的远大理想。每年开展500场以上“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2)“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实施目标:“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是共青团在中学建设的公益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场所,旨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实施内容:面向中学生,依托各地中学,通过“援建支持”、“申报示范”、“认定授牌”等方式,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天科技、集成电路半导体、虚拟现实、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推进建设。项目依托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建设。

责任单位:发展部、青基会等。

预期成果:坚持“突出建设重点、加强示范带动、强化动态管理、促进团的建设”的原则,计划到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1000所左右组织运行规范、服务保障到位、育人成效明显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将实验室打造成引导青少年追逐科学梦想的广阔舞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阵地、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重要品牌、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

培养目标: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共青团实际,不断健全技能人才服务培养体系,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完善典型选树和交流机制,努力锻造一批政治合格、能力突出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群体:面向企业青年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学生,重点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技能人才。

工作思路:(1)突出思想引领,提升职业素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好“青”字号品牌工作的思想育人作用,引导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理念,涵养职业文明,使青年技能人才自觉将个人成长进步与行业发展、民族复兴同心同向同行。(2)搭建培养平台,加强能力锻造。依托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创先争优等活动,积极为青年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搭平台、建机制,组织动员青年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建功,切实服务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在技术革新、专业引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3)注重典型选树,发挥引领示范。积极选树、广泛培育青年技能人才中的业绩榜样和先进典型,为党发现、培养、凝聚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引导广大青年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重点项目:

1.青年职业素养提升

实施目标:以提升青年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为目标,强化对青年技能人才思想政治引领、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工作载体,加强对企业一线青年技能人才和广大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凝聚,引导青年涵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激励青年在青春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做新时代技能人才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实施内容:(1)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各类全国青年技能人才骨干培训班,引领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对技能技术相关法律政策、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青年职业技能水平,引导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2)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联合组织开展大国工匠、劳动模范、青年技能人才进企业、进校园活动,通过事迹宣讲、交流体验等方式,厚植工匠文化,加强青年技能人才职业素养教育,激励广大青年苦练技能本领,立志为国奉献。(3)利用五四、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级青年文明号开展主题开放周活动,弘扬职业文明,引导广大青年技能人才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造者。

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宣传部、基层部等。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全国总工会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和培训,引导青年技能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高青年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锻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

2.青年职业技能竞赛

实施目标:以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为根本,旨在提升青年职业技能水平、创新创效能力,引导青年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时代发展和青年需求,推动“振兴杯”大赛在赛制赛务、主题活动、宣传引导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创新,将覆盖领域由职业青年向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学生延伸,将竞赛项目向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和新兴领域拓展,建立健全“全国——省(行业)——有条件的地市(企业、学校)”的竞赛体系,形成逐级实施、分类选拔、届次化开展的工作格局。

实施内容:(1)以“振兴杯”大赛为依托,组织开展技能人才宣讲、技能大师公开课、“青春‘敬’技场”青年职业技能短视频挑战赛等各类青年技能人才活动。(2)与相关部委联合主办各类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更多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3)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世界技能大赛相关宣传推广活动,激励青年技能人才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技能本领。

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宣传部等。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1)为青年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搭建平台、提供帮助。坚持以赛育人,引导青年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坚持以赛促训,提高青年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坚持以赛促建,为青年职业发展提供服务。(2)强化政策激励,对世界技能大赛和团中央参与主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产生的青年高技能人才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晋升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推荐参评“全国技术能手”,探索开展青年技能人才落户积分等社会激励方式,切实增强青年技能人才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获得感。

3.青年技能人才典型示范

实施目标:广泛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等选优树先活动,把好政治标准、能力标准、业绩标准,真正把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标杆”选出来、立起来。依托团属媒体,广泛宣传青年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引领广大青年技能人才比学赶超、争先创优,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实施内容:(1)组织开展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坚持以从事一线工作的青年职工为主体,以岗位练兵、导师带徒、技能比武、创新创效等活动为载体,积极选树、广泛培育青年中的业绩榜样和先进典型。(2)依托各级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在各省市县范围内,每年分层分级选树一定数量各行业各领域青年技能人才典型,强化联系凝聚、培养使用,为青年技能人才开辟资源支持渠道,广泛挖掘和培育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青年高技能人才。(3)积极开展技能大师公开课、青年技能人才招聘会、青年岗位能手、技能人才线上线下宣讲等活动,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服务,促进青年职业发展。(4)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7·15”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及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等。

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宣传部等。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选树一批“政治坚定、品行过硬、能力突出、实绩优异”的青年典型,合适的将其吸纳成为团代表、委员,并在省级以上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中予以重点关注。在青年中和社会上倡导形成弘扬工匠精神、热爱本职工作、矢志岗位建功的职业风尚,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四)青年经营管理人才赋能行动

培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面向经济主战场,特别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发现、培养、选树和凝聚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化青年经营管理人才。

关键群体:主要面向35周岁以下有创业计划的在校大学生、处于起步阶段的青年创业者及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

工作思路:(1)加强政治引领。寓思想引领于联系服务,引导各类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政治素质、涵养家国情怀,成为爱党爱国、勇于担当、敢闯敢干、奋勇争先的现代化专门人才。(2)加强分类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日常交流和调查研究,针对不同领域青年经营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3)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构建宽口径、系统化的培养工作体系,搭建高效率、品牌化的交流服务平台,争取更多资源,以项目化的方式协同推动、形成合力。

重点项目:

1.提供成长发展服务

实施目标:通过落实专项举措,为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面向科技创新领域创业青年,加强成果转化项目的资助支持。面向返乡创业青年,直接提供公益资助、金融服务和相关扶持政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管理人才,实施分类指导、分层培育,科学搭建人才梯队,提供导师结对、技能培训、实践实训等具体服务。

实施内容:(1)提供金融资助服务。实施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重点资助在“十四五”规划明确鼓励发展的重点、前沿科技领域中取得一定成绩或创造性成就,在科学技术普及、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中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硬核”青年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深化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团中央和各省市级团组织面向社会筹措资金,为毕业2年内的大学生返乡开展的初创型小微项目,提供无偿资助或免息借款。(2)提供导师结对服务。完善青年创业导师制度,团中央、各省级团委、各地市级团委依托相关单位或平台,组织吸纳成功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行业带头人、职业经理人、青年创业组织负责人和青年创业典型等,分级组建青年创业导师队伍,开展结对问诊和创业指导等服务。(3)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办好“中国青年创业大讲堂”和“中国青年企业家学习大讲堂”。联合创业服务机构,依托青年创业导师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办好“中国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对标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面向普通创业青年和在校大学生,开展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实训。办好青年企业家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参照全国“青马工程”的培养标准与机制,面向青联委员中的青年企业家、中青企协会员深化实施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培养工作。实施青年企业家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地方行”、“央企行”等访学交流活动,强化理论学习成果。

责任单位:发展部、统战部、青创基金会。

合作单位:中青企协。

预期成果:(1)“攀登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每年支持不少于200个科技创新项目,每个项目提供公益资助5至10万元。“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资助初创型小微项目不少于3000个,每年资助不少于700个,每个项目提供资金2万元,全团每年提供资金总额不少于6000万元。(2)全国级青年创业导师队伍稳定在1000人左右,全国各级青年创业导师不少于1万人。(3)每年开展不少于20场“大讲堂”活动,累计培训不少于10000人;开展不少于5期“训练营”活动,累积培训不少于500人;举办多期青年企业家培训,每期规模50至150人。

2.搭建交流成长平台

实施目标:以赛事、活动、组织为抓手,搭建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交流成长平台。通过举办“创青春”、“挑战杯”等赛事活动,拓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发现渠道,宽口径培养、储备人才,以赛代练、促进成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扩展人才所涉行业领域,促进生成局部的人才交流“朋友圈”。特别是针对青年企业家,围绕成长发展的痛点难点,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发挥县域青年创业组织、各级青企协组织作用,整合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吸引凝聚更多基层经营管理人才。

实施内容:(1)办强品牌赛事。办好“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注重发现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优秀人才,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要,探索创新办赛模式,促进人才交流互鉴。办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育人为根本导向,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将赛事中涌现的大学生创业人才纳入培养对象范畴。鼓励各地、各高校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在校大学生提高创业本领、投身创业活动。(2)举办交流活动。深化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改革。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工程等,设置垂直领域专项活动,实现资源由“在上集中”到“向下流动”转变,工作方式由“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为创业青年搭建细分领域的交流学习平台。举办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结合青年企业家需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地方发展方向等综合设定主题,搭建青年企业家展示成果、交流思想、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平台。办好中国青年企业家创新中心。举办青年企业家创新训练营,在一线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围绕地方政府主导产业政策,统筹多方资源,为青年企业家跨区域合作和项目落地搭建长效服务平台。办好国际合作俱乐部,帮助青年企业家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3)强化组织凝聚。发挥县域青年创业组织作用。深化县域团组织、青联组织直接联系创业青年机制,为基层创业青年、“草根儿”创业青年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扩大对基层创业青年的有效覆盖。发挥各级青联组织、青企协组织作用,广泛发现、举荐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培养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奠定广泛的基层人才基础。加强中国青年创业者联盟建设。突出政治职能,实现联盟对“创青春”、“创业奖”、“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获奖者等青年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组织凝聚,聚合各类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提供体系化创业服务。

责任单位:发展部、统战部、社联部、青创基金会。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委的相关司局,中青企协等。

预期成果:(1)“创青春”、“挑战杯”等重点赛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性、交流性有较大提升,品牌效应和牵动作用得到充分挥发,赛事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2)各类交流活动和平台的服务内容、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显著提高。(3)基层青年创业组织、各级青企协组织与青年人才的联系更加紧密,服务供给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对青年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和凝聚更加有力,切实将共青团青年人才培养的工作成果转化为组织成果、政治成果。

3.完善选树举荐机制

实施目标:健全评选表彰和人才举荐工作机制,实现评选、引领、服务的系统融合。选拔树立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立得住的先进典型。做好宣传引领,充分释放奖项势能,为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成长提供发展方向、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举荐通道,为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施展才华打造更加广阔的舞台。

实施内容:(1)举办“创业奖”评选表彰。继续做好“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等高标准典型选树活动。通过各级团属青年创业组织、行业团指委、重点联系企业等多渠道发动、全流程推进,树立一批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典型,注重深入挖掘和宣传成功创业案例中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工作经验。(2)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创青春”、“创业奖”、“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选拔,各级青联、青企协推荐,形成重点培养人才群体,建立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库。注重发挥选树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宣讲、交流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工作成果。(3)优化人才举荐机制。通过多种渠道选拔,择优推荐优秀的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加入中青企协、中国青年创业联盟等青年组织。对重点培养的人才加大举荐力度,用好团内资源,推荐参与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表彰活动,青联组织积极对其进行吸纳培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助其更好成长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责任单位:发展部、统战部、青创基金会。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委的相关司局,中青企协等。

预期成果:(1)每两年开展一次“中国青年创业奖”表彰评选活动,每次评选20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特别奖”若干。(2)常态化开展宣讲培训、交流分享等活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人才举荐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化、系统化推动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更加成熟。(4)在团组织的引领下,青年创业者、青年企业家等经营管理人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积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五)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培养目标:立足为党培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根本逻辑,按照“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的总体思路,发挥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等优势,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群体:新型青年职业农民、青年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创业青年群体;高校学子、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青年。

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人居环境、乡村创业等领域,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青年工作队伍,凝聚一批农村产业发展青年人才、乡村治理青年人才、乡村规划建设青年人才、乡村公共服务青年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

重点项目:

1.返乡下乡社会实践

实施目标:针对高校学子和毕业生,深化“三下乡”、“返家乡”活动,提升社会融入能力,增强与家乡的联系,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实践活动。针对外出务工青年,依托煤炭、餐饮、钢铁、汽车、港口、铁路、邮政等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行业团组织,开展“三农”政策宣讲和志愿服务。

责任单位:发展部、组织部、志愿者中心等。

合作单位: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稳步扩大乡村青年志愿者规模,确保70%以上的服务岗位设置在县级及以下地区,促使青年志愿者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助力乡村振兴科教文卫建设。引导外出务工青年关注家乡发展、涉农创业就业机遇以及产业融合机会,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创业领域。

2.返乡入乡创业服务

实施目标:以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建设和运营为主体,以35周岁以下青年为重点,整合创业服务和资源,针对农村青年创业群体和小微创业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扶持。同时,通过产业帮扶等措施改善乡村生产环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分担创业风险,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实施内容:(1)创业培训。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设置培训课程。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推广“数商青年”系列云课,支持县域青年创业组织以及各领域青年创业者培训学习。分片区举办中国青年创业大讲堂、中国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等示范性品牌培训活动,支持各地开展系列特色创业培训活动。(2)导师结对。力争为每名乡村创业青年骨干、每个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至少分别配备1名导师。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创业”专项服务,发挥创业导师作用,采用讲座交流、项目“巡诊”、市场对接等方式,重点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创业服务活动。(3)金融扶持。指导支持省市县团委与属地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优化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依托团属基金会,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资助毕业2年内大学生开展初创型小微项目;实施乡村振兴“头雁”计划,整合资金扶持青年创业示范项目。(4)电商培育。实施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培育扎根乡村的青年电商人才,带动农民就业创业。重点开展共青团“青耘中国”直播助农等活动,凝聚动员网络达人、电商从业青年、高校大学生等群体,围绕绿色发展、老区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文旅、农民丰收节、定点帮扶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5)展示交流。持续办好“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乡村振兴专项赛会。动员涉农院校、网络达人等各方力量,成立涉农院校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联盟、“青耘中国”直播助农联盟等组织,广泛培育凝聚各类乡村振兴青年人才。

责任单位:发展部、光华基金会、青创基金会等。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到2023年,实现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建设全覆盖,各级团组织联系服务创业青年不少于20万人次;到2025年,县域团属青年创业组织普遍加强,力争为每个村培养1名青年电商人才。

3.培养举荐乡村青年骨干

实施内容: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将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纳入培训范围,继续巩固全国、省、市、县四级培养格局。注重挖掘推荐在乡村振兴中志在“三农”、群众认可、成绩突出、示范带动力强的团员青年加入党组织。选拔吸纳优秀青年成为县级团委挂职、兼职干部,推荐为县级团代表、委员、青联委员,推动团组织书记、优秀青年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择优向各级人大、政协举荐青年典型。

责任单位:组织部、基层部等。

合作单位: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选拔培养一批乡村青年骨干,推荐一批乡村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为优化地方干部队伍结构注入活力。

4.选树优秀乡村青年典型

实施目标:建设各级“三农”青年人才库,持续做好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活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选树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典型进乡村、高校、社区、企业,用好团属媒体资源,加强宣传引导。推广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在“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中深化开展“乡村振兴特别奖”评选。

责任单位:发展部、宣传部等。

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完成各级“三农”青年人才库建设,持续做好评选表彰宣传活动,树立一批优秀乡村青年典型,做好示范引领。到2023年,力争每个村有1名乡村振兴青年典型;到2025年,每个村有1名以上乡村振兴青年典型,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大力量。

(六)青年公益人才成长行动

培养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强政治引领为根本方向,着力培养一支党领导下,以共青团主导的来源广泛、分层分类、作用突出的青年公益人才队伍,作为党吸纳青年政治骨干的重要来源、培养青年骨干力量的重要基础、发挥社会公益领域示范作用的先导和基层共青团协作的紧密伙伴,深入参与社会建设。

关键群体:现阶段重点以青年社会组织(青年社团)骨干、新兴领域青年骨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青年志愿者为主干队伍,以公益智库青年人才和全球治理青年人才为补充。

工作思路:(1)抓实政治引领。形成一套政治引领工具,包括面向不同类型人才开展联系服务的方案和保障工作开展的制度。以构建分层次、分领域政治引领课程体系为抓手,设计在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的工作项目,有针对性提升青年公益人才政治素养,培养国际视野,引领凝聚青年。(2)强化联系服务。建立一个青年公益人才库,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公益人才工作机制,分层分类建设人才库,有针对性地完善个人专长领域、所属社会组织等信息并实现动态更新。选树一批青年公益人才先进典型。(3)突出实践育人。建设一批青年公益人才实践基地,在高校、园区、社区和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建立青年公益人才实习实践、教育培训基地,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转化,畅通公益人才参与社会治理的发挥作用渠道。完善青年公益人才举荐机制。

重点项目:

1.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项目

实施目标: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主要指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在组织中履行项目规划、活动管理、资源筹措、公共关系等职责的专业人才和工作骨干。指导推动各级团组织精准掌握、持续培育一批讲政治、能力强、有热情、懂治理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做深做实思想引领、服务成长、作用发挥、人才举荐等工作。

实施内容:(1)全团通过思想凝聚、日常联系、培训交流、资源支持、项目合作等方式,直接联系、持续关注、重点引导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高质量培育和建设县域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广泛发现和联络有活力的青年社团,直接联系和发现青年专业人才和工作骨干。(2)健全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养机制,突出政治培养,完善骨干选拔、集中培训、跟踪培养、典型激励、组织吸纳等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养链条。(3)立足社会领域青年特点,分层分类举办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班,注重政治学习、国情认知和作用发挥,实现每年对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全覆盖。(4)在青年社会组织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立健全“全国、省级、地市级”三级培养体系,办好办活各级社会组织班,着力锻造社会组织领域青年政治骨干。(5)深入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支持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围绕青少年身心健康、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社会融入、权益维护、违法犯罪预防等方面,设计实施服务项目。(6)强化对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的政治吸纳,对符合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积极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团代表、委员、挂兼职团干部。

责任单位:社联部、组织部等。

合作单位:民政部等部委的相关司局。

预期成果: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建设一支来源广泛、专业丰富、规模适度的协同团组织开展青少年工作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力量。团中央直接联系掌握300名左右在全国层面或一定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青年社会组织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会同各省级团委联系掌握4000名左右具有较强引领作用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和枢纽人才,示范带动地市级、县级团委密切联系掌握本区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

2.新兴领域青年骨干项目

实施目标:新兴领域青年骨干主要指活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中,在专业技能、组织动员、社会奉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新兴青年。加大新兴领域青年骨干的挖掘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奉献热情,引导他们成为紧跟党走、协同团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重要力量。

实施内容:(1)加强新兴领域青年社会组织建设,自下而上培育孵化一批共青团主管或发挥主导作用的新兴领域青年社会组织。(2)按照政治统领、质量优先、来源广泛、分层分类、作用突出的原则,多渠道选配、培育和建设新兴领域青年骨干队伍。(3)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面向重点领域新兴青年群体,开展理论学习、国情考察、成就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等“青社学堂”系列培训,制定并推广“青社学堂”课程体系(大纲),引导新兴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担当使命责任。(4)探索政治吸纳路径,构建政治吸纳机制,形成有序人才举荐、政治吸纳新兴青年的工作办法,重点向市、县两级青联推荐县域新兴领域青年骨干。

责任单位:社联部、组织部等。

合作单位:中国作协、中国影协、中国美协、中国舞协等。

预期成果:通过思想引领、服务发展、人才举荐、组织建设等方式,精准掌握一支在公益服务方面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常态化发挥作用的新兴青年队伍,示范带动更多青年成长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先锋闯将。团中央本级直接联系300名左右新兴领域青年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各省级团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联系一定数量的新兴领域青年骨干人才、枢纽人才,总数不低于4000名。

3.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项目

实施目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主要指在青少年事务领域直接面向青少年开展服务以及在专门性社会服务中从事机构管理、项目管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素养的人员。以团组织管理、使用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为重点群体,以加强政治引领为根本要求,完善发现、培养、引领、激励等工作链条,不断提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治素养,协同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引领政治过硬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实施内容:(1)发现人才。依托社区青春行动、共青团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和各类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联动地方团组织发现在基层一线开展服务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层次建立人才库。(2)开展示范性政治培训。丰富政治引领类课程的内容设置,建立政治理论和国情教育相结合的专门课程体系。示范带动省级团委联动团校专业力量,开发针对性强的思想引领课程,鼓励依托城乡社区建设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训、实训基地,开发实践教育场景,构建符合本地需要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治引领课程体系。(3)强化实践育人导向。落实群团改革要求,围绕基层县域共青团改革、青年之家建设、社区青春行动等工作,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力度,促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参与基层团的工作,接受政治熏陶,提升政治站位,在服务中检验政治水平和专业本领。(4)加强政治举荐工作。将政治可靠、事迹过硬的优秀人才纳入团内评奖评优和基层团干部选拔考虑范畴,畅通举荐优秀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团代表、委员、挂兼职团干部的路径,推动形成努力奋斗、见贤思齐的氛围。

责任单位:社联部、组织部、基层部、权益部等。

预期成果:持续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成为协助团组织开展青少年服务的专业力量支撑。以政治引领、引导发挥作用为重点,稳步加强培养、使用、举荐工作,与省级团委协同联系服务引导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团中央本级直接联系100名左右青少年事务社工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各省级团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直接联系不少于1000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骨干人才、枢纽人才。

4.青年志愿者项目

实施目标:青年志愿者主要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自愿、无偿向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服务的青年。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根本要求,聚焦思想引领、体系建设、人员管理、品牌项目、平台搭建、激励措施等方面,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示范效应显著、服务意愿强烈的青年志愿者骨干队伍。

实施内容:(1)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志愿者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创新培训方式,科学开设思想引领和专业技能课程,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成效。鼓励基层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志愿者思想引领培训工作。(2)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所有县(市、区、旗)实现团属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推动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进一步增强枢纽功能,加强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协同合作。(3)做好人员管理。推动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和参与方式,动员各类专业人员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提升志愿服务专业能力。(4)做实品牌项目。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关爱行动、金晖助老、阳光助残、大型赛会、应急志愿服务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实施高校青年志愿者提升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推动地方出台相应支持政策,构建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团结带领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员。(5)完善平台载体。建立青年志愿服务大数据平台协同运转机制,优化志交会综合平台功能,丰富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载体、形式、内容。(6)构建激励机制。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志愿者。积极举荐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骨干担任基层共青团挂兼职干部。

责任单位:志愿者中心、社联部等。

预期成果:今后一段时期,稳步扩大注册志愿者规模,建设一支党领导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来源广泛、结构合理、作用突出、规模宏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团中央直接联系300名在全国层面或一定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青年志愿者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各省级团委直接联系累计3000名左右青年志愿者骨干人才、枢纽人才。

5.公益智库青年人才

实施目标:公益智库青年人才主要指在机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开展公益事业发展研究、培训和实践的智库工作的青年专家学者、青年公益事务工作者。加强对社会领域公益智库人才的联系服务,项目化参与团的工作,强化政治引领。

实施内容:(1)加强与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智库合作,发现智库及合作伙伴中的青年公益人才。(2)支持研究中心等直属单位加强公益事业的研究,培养公益智库青年人才。(3)聚焦青年关切、社会关注的研究主题,通过开展意见征求、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交流论坛等方式参与团的工作,引导智库人才研究青少年课题,提出工作建议。(4)推动相关合作智库青年人才到团内任职挂职兼职,与研究中心等开展合作、受聘兼职等。

责任单位:社联部、研究中心等。

合作单位:各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等。

预期成果:着眼未来事业发展,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来源多元、规模适中的支撑社会领域青年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智力资源力量。团中央本级直接联系掌握100名左右在社会领域青少年工作方面有一定造诣、热心公益事业的公益智库青年人才。各省级团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直接联系一定数量的公益智库青年人才。

6.全球治理青年人才项目

实施目标:全球治理青年人才主要指具备国际交往和国际传播能力,有志于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专职工作、实习实践、志愿服务,有志于参与和从事国际交流、国际传播工作的中国青年。提高中国青年全球胜任力,推动青年专业人才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全球治理,积极向国际组织输送青年人才,提高中国在国际议程和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

实施内容:(1)实施全球治理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面向有一定国际交往或国际研究经验的职业青年开展半年以上的非学历培养,帮助提升其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全球胜任力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向国际组织、国际重要媒体平台和智库输送优秀人才的成功率。(2)举办大学生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骨干培训班,面向高校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社团中的学生骨干,组织专家围绕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等领域进行专题培训。(3)与联合国机构合作,推动向各类国际组织派遣初级专业人员(JPO)、实习生、青年志愿者等青年专业人才。(4)依托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等平台,汇聚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组织动员高校青年学者和学生参与青年外交研究和实践,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

责任单位:国际部、社联部、志愿者中心、中青报社。

合作单位: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等。

预期成果:发现和培养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全球治理青年人才,积极为国际组织培养输送青年人才。团中央本级直接联系掌握100名左右有意向、有能力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的青年骨干。

五、组织实施

实施《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是共青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具体行动,必须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积极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书记处统一领导下,建立青年人才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保障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协调联动、工作部署、落实督导,书记处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青年人才工作。

(二)加强分类指导

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充分考虑到地区青年需求差异,统筹各类人才培养,加强调查研究和重点支持工作,优化各地区、各领域等多个层面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优先打造一批青年人才培养示范项目。

(三)完善推进机制

加强团中央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内部的项目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与其他部委、单位(协会学会)、社会组织的协同联动,明确工作责任,立足团的优势,发挥团的特色,以项目化、社会化方式推进工作。努力形成青年人才行动综合施策、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分工协作

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强行动计划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和进度安排,制订年度和阶段性实施计划,重点任务推进各级责任要落实到人。

(五)加强监测评估

建立实施进展监测机制,加强重点任务实施情况跟踪,及时提出任务调整意见建议。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委托专业团队对实施进度和成效定期进行系统评估。协同有关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做好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的政策工具储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32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