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管理文档 >

管理学案例小论文【优秀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18137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管理学案例小论文【优秀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第一篇】

(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程度不高。

(二)教学环境的欠缺。

由于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详细的认定,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水平。财务会计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且,受限于专业自身的性质,社会及学校缺乏财会专业领域的相关竞赛,校企之间也缺少专门针对财会类学生的实践基地等合作项目。教学渠道的单一和各方支持度不高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热情,基于毕业压力大多数财会专业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对平时可以训练实践分析能力的案例讨论、分析报告采取敷衍态度。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原因,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拥有高学历的背后普遍缺乏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经历或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自身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模式。这使得教师的分析解决案例的方法与企业实际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营造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氛围。

理论结合实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方式、理解力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灵活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会计理论的同时穿插案例分析,从实质上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通过案例对比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适用情况或者使用效果的不同,这样学生既知道“如何用”,也知道“为何用”。

(二)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法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其沟通是多向的'。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会计案例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必要时组织讨论小组或者辩论会讨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学生之间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组成团队,各成员的职能分配不同,建立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相互的学习便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这种互动机制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反馈,有效地评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

三、财务会计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新思路。

(一)案例设计环节。

教师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事件中选取案例,也可以通过科研从企业咨询或者调查中获得的典型事例中选取,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案例,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专业问题,并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存在知识盲点的案例。(2)综合性。财务会计中各部分的内容是连贯的,各部分内容的联系非常紧密,前后呼应,其知识体系是完整的。因此所设计的案例应避免相关经营流程的脱节,将类似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模拟一个公司在实际运营中一整套的生产、营销、投资等流程。(3)针对性。设计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适应,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别选择案例。因此所设计的案例要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三段式”导入案例分析。

依照学生的思维递进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引入案例分析。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现实案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考察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能力,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1.第一阶段,引导。在正式讲授前,引入一些典型财务分析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案例紧扣时事热点,如上市公司坏账计提吞噬巨额利润案、财务造假案、资产虚增案、会计舞弊案等在真实的资本市场中每天都可能发生。

2.第二阶段,穿插。课程讲授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与所学内容有交叉易混淆的情况下,插入案例的同时结合对比法、图解法、总结归纳法等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与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意义。比如,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教学内容,仅仅向学生讲授两者的确认与计量,既枯燥无味,又不易于消化吸收。而如果针对这部分内容选取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中对比和总结出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差异性,对于其深刻理解和把握将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划分为哪一类,是非常必要的。

3.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讨论案例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核心环节,一般在结束基本知识的教授后进行。以教师模拟案例的发生背景,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为基本套路。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总结,阐明案例中的要点和难点、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理清学生的分析思路,归纳案例的结论,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等。最后,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正确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

面对财务会计案例资源缺乏的现状,保障案例教学法达到基本的效果,各大高校应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并及时更新。在建立案例库时,可从以下方式中搜集案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设计财务会计教学案例;与其他高校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二)成立“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会”等学生社团。

为使学生真正参与财务活动的讨论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各大高校可以成立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关的学习会之类的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财务会计案例训练、课前讨论等工作,以解决教师精力有限、课堂时间短暂等压力。

(三)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校可以独立或者联合其他高校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或者案例辩论会等活动,通过实际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能力。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给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方法等带来新的变化。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建立财会专业学生的寒暑假实习基地,这不仅真正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畅想,同时也成为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坚实后盾。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摆脱案例教学与企业经营实际相脱节的现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还要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壮大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其次,各大高校应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参观、访问、调查和研究,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政管理学论文【第二篇】

行政管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所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常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或许今后我用不到这些知识,但是我仍然会努力加深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传统上以中央集权为主。因为国家土地面积广大,民族众多管理难度大。完整的中央集权体系在秦代开始建立。秦代富有开创性的制度创建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长达几千年。直到现在我们还受到秦代制度的影响。三公九卿制构成了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构,往下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吏。往上是集行政、立法、司法于一身的皇帝,同时皇帝也是国家的人格化象征和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领袖,这也是为什么宗教在中国一直依附于皇权生存。虽然如此,皇帝的权力还是受到相当的制约。

这种制约不是表现在明文法定上而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在中国传统是一个力量相当大的因素,这或许是农耕社会的保守性造成的。制约皇帝的是天,这个“天”是一个漫长时间里发展起来的概念。夏商周三代“天”还是代表一种神意,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民群众往往把无法理解的力量归咎于天,“殷人率民以侍神,歌舞以娱神”就是鲜明例证。周革商命以后“天”的神秘色彩有所减弱,民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殷周易代是上古的一大转折。敬德保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等观念开始在政治生活中产生影响。其后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将之进一步发展为系统的儒家学说。汉代董仲舒又吸收阴阳家的观点将“天”的神秘性和民意相结合提出“天人感应”。至此制约皇帝的民意获得了理论上的合法性。在政府架构中也有对于皇权的刚性制约,西汉的丞相权力相当大,以至于光武帝建立东汉要用尚书台来肢解相权。唐代则通过三省六部制的行政命令审议复核来匡正皇帝的谬误。即使是明代皇权极大加强的情况下,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也表现出极大地勇气来对抗皇帝错误的命令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

近代以来思潮涌动,传统伦理道德、西方民主学说、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种.种倏乎即逝的主张都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老百姓都表现出一种对于未来前途的迷茫。令人目眩的科技在侵蚀着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结构,畸形的繁荣使一部分人纵情享乐道德沦丧,也使一部分人产生强烈的对未来的畏惧而对科技发出诅咒希望用传统来予以解救。但是传统道德已经在种.种方面被社会发展甩在后面。僵死的官方意识形态又不足以让新一代信服。如何走出第三条路从而完成传统与未来的妥协重塑中国人的信仰目前还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管理学论文【第三篇】

农业经济学科是一个古老的应用型学科,曾经为我国农村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年下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该定位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的`争论也渐趋热烈。

对目前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设置名称进行统计,进而分析学科名称变动的原因,指出学科发展必然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而出现变化,提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依照社会需求修改课程设置,完善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事实上,美国在建国之初,为发展地方农业,由联邦政府制定法律,在每个州拨出一大片土地,设立州立大学,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研究,以便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指导农场生产、管理的学科在各大学开设,为美国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战后,随着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高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渐位居全球前列,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扩大或转移研究内容,纷纷修改系科名称,应对时代变化。

一、美加有经济学(及农业经济学)博士点的院校及系科名称统计目前,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置(cip-20xx)将学科专业分为三个级别:学科群(共38个)、学科(相当于我国的一级学科)以及专业(二级学科)。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第四篇】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vfp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vfp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对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vfp应用。

vf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之一,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向数据库开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能熟练的创建和使用数据库、数据表、视图、查询、菜单、表单和报表,能够开发一个小型的面向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枯燥无味,被动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程序结构,大多数学生学完该课程只能孤立的做个菜单或表单,至于如何将程序设计联系起来开发一个系统,却是一片茫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法,将一个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分解成多个教学实验,每次授课时尽可能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一个相关的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实验连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改善教学,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学习制作一个表单。上课一开始我复习了已学过的与表单制作有关联的工具按钮及命令的使用方法,接着我提供给学生一幅漂亮的事先制作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图,图中功能按钮形状、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窗体内容分布合理,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制作这种效果的表单?”学生首先想到利用“表单设计器”去做。思路是对的,但当请学生实际操作时,他们会发现数据库导航器组合控件的制作非常困难,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查询”功能按钮的设置。同学们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亲自动手制作,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增强了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感性理解,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逐步形成新颖、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教师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开发环境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一个最典型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情况。

1、在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将编写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程序进行演示。

2、结合实例的演示结果,让学生清楚学习vfp的目的以及vfp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教师明确指出,刚刚演示的系统,就是vfp学习结束将要完成的任务。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3、通过对实例的实际操作演示后,学生们会对使用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对vfp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阐明vfp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所有不同,它是一门连惯性的课程,需要从始至终完成一个小型管理系统的制作。

4、将演示的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便可得出结论: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的存储,一方面是对基础数据的操作。

5、让学生打开书上的目录,将下述的分解内容与书中的`章节“对号入座”,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最简单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对vfp课程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配合。

6、在vfp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案例式”教学为主,适当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即把实例中整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分解结果,应用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新课之前,首先给学生演示本节课将要制作的实例,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例如在讲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在《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中,将对象和类通过表单创建、控件的使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界面设计好以后,需要实现系统预定的功能,如鼠标点击“退出”按钮实现退出系统等,这就需要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为“退出”按钮这个对象编写鼠标点击事件代码。通过编写和分析程序代码,让学生了解程序执行过程和程序语句的功能,熟练掌握常用函数、表达式的用法。

7、最后将所有的基本内容讲解完之后,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环节,即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按照系统开发的标准步骤,来完成一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让学生清晰地学会系统开发的完整过程。

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完成把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框架。通过课程实践设计,也让学生亲自实践系统开发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更加深了学生对vfp课程知识完整性的整体认识,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面对这一实际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会受到全方位的考验,这样就能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精心搜集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vfp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因此在vfp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这种方法应当和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解永刚.关于visualfoxpro的案例教学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

管理学原理论文【第五篇】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乃至其他社会组织,从农村、城市、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活动。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或领域,都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其管理的基本含义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有共同目标的组织,就像一个乐队要演奏出动人心弦的乐章,就需要指挥使演奏不同乐器的人员分工协作。指挥就是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所谓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一切管理职能都要通过管理主体去发挥作用。要成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所谓管理客体也就是管理的对象,指的是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所作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客体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和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是对人的管理。

(5)、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职能的过程,这四个管理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就是一种盲目的行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即管理的目的是协助企业组织实现宗旨,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7)、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这个环境里能积极主动、热情高效并愉快地工作,使组织有效地完成任务。

另外,管理学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在当今社会,管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到国家、政府,小到家庭、个人,无不需要有效的管理。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和组织运行更是一刻也离不开管理,因此,可以说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中,管理学属于一般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管理学研究内容的主线是从管理者出发来研究管理过程,从总体上看,也顾及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来研究管理学,以及从历史角度来研究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所以,无论有没有时间,我们多多少少都应该学习一些管理知识。以管理学的系统理论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以社会实践与生活来解读和诠释管理学理论。从而提高我们的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使我们的'管理在社会实践与生活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并与社会潮流同行,与国际舞台共舞!

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在《管理学原理》中,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主要有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观察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试验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其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发展。

(2)、学习管理学是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须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管理学的学习是获得间接经验的最有效、最迅速地途径。

(3)、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等各种资源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管理学原理论文【第六篇】

种酱卤的熟食,十分可口而又具特色,其中尤以卤鸭最为有名。50年代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小餐馆搞了合作经营,他父亲不久去世了。韩老四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员,祖传绝技失传,人家也忘了他曾是这韩家卤鸭的一代传人。

改革开放以后,他专门办起了一家“韩老四卤鸭店”。起初,虽然小本经营,但却门庭若市。钱越赚越多,他先在邻村办分店,渐渐将分店办到了省城,俨然成了连锁网络。于是韩老四成立了一家韩家卤食公司,产品品种增加,连锁店扩大,甚至办起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袋装和罐头卤食。韩老四成了富甲一方的民营企业家,人们都称他为“韩老板”

韩老板认为,公司创出牌子、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靠韩家的独门绝技,这包括原料选取、卤汁配方、烧烤工艺等全套技术。因此,持续这种独特风味,既是公司的长期立足之本,也是公司对爱好其产品的顾客所应负的职责。所以,他提出“质量第一,服务为本”的口号,高价聘请品尝师把关,十分重视对企业中厨工、技师、采购员等与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工种的职工厂技术培训与考核。在扩充新产品及增设新的连锁店上韩老板极为谨慎,实行宁缺毋滥方针,决不为盲目扩张规模而损害产品质量与特色。

之后,经人引荐,港商李先生拜访了韩老板。李先生在香港经营多家风味食品店与餐馆,近年还将业务扩展到广东好几个市、县,财力雄厚,见多识广。李先生品尝过韩老板的传统美食后,赞不绝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诚意,愿尽快投入资金与韩老板合资。对此,韩老板也表现出不小的兴趣。在谈及合资后的打算时,李先生认为:韩家公司目前所采用的传统式直线职能制结构,太落后于形势,应当改为按不一样产品性质而划分的事业部制结构,以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他还推荐韩老板借产品畅销、名气日盛的大好形势,不失时机地向讲究口福的华南地区发展,进而向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华人众多的国家拓展。他还劝韩老板,牌子既已打响,就不必僵守质量,应将重点转到扩大规模上来,并应利用名牌优势,向牛肉、羊肉、豆制品乃至饮料、酿酒等相关行业扩展。

对于李先生的想法,韩老板听后不以为然,面显愠色道:“我们韩家产品,靠的就是传家独特风味吸引顾客,为顾客带给优质的服务。你这种快速扩展的主张,显然有伤我店根本,违反我韩家传统经营道德,万万不可行。”两人因看法分歧,引起了争辩,渐至唇枪舌剑吵闹起来。最后,李先生大声叫道:“你真是个顽固不化的土包子,目光如豆,放着眼前发大财的机会不利用,真是不可理喻!”韩老板听后,脸色铁青,拍案而起道:“人各有道,我韩某有我传家的规矩。有赚大钱的法子你自我去赚好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说罢叫声“送客”,转身走向内室。李先生悻悻然拂袖而去。

请根据以上状况,回答以下问题:

1、在决定企业经营战略过程中,经营者主要就应思考(d)。

(a)经营者的文化与学识水平。

(b)经营者的个性与价值观等特点。

(c)经营者个人成长经历与知识背景。

(d)企业内在与外在等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

2、以下关于本案例中,韩老板企业经营成功决定因素的论述中,哪一条最完整?(a)。

(a)产品的独特风味与专门的生产技术。

(b)韩本人注重质量与服务,与顾客间的人缘关系好。

(c)改革开放政策及市场中的需求与机会。

(d)“天时”、“地利”、“人和”等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有利结合。

3、李先生推荐韩老板采取的事业部制结构的特点是:(d)。

aq对有独立市场、独立利益的产品实行分权管理。

(b)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成为利润中心。

(c)公司总部保留重要人事任免、预算审批及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决策权。

(d)以上三者都是。

4、观察韩老板与李先生从开始接触到不欢而散的过程,你认为他们主要缺乏哪类管理技能?(d)。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技术技能(d)技术与概念技能。

5、韩老板与李先生产生分歧意见的根本原因在于:(b)。

(a)追求社会效益与追求经济效益思想的对立(b)两种不一样经营价值观的冲突。

(c)两位企业家个性上的差异(d)两种不一样经营做法上的矛盾。

6、从企业未来经营成功的可能性来看,你认为以下哪一回答更为适当?(c)。

(a)李先生的主张必能取胜,因为他灵活进取。

(b)长远看韩老板会成功,因为他对顾客负责。

(c)需要结合政府政策p市场竞争p需求变化等因素变化状况综合思考。

(d)以上三条全不对。

案例2:汤姆的目标与控制。

汤姆担任这家工厂的厂长已经一年多了。他刚看了工厂有关今年实现目标状况的统计资料,厂里各方面工作的进展出乎意料之外,他为此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记得就任厂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制定了工厂的一系列计划目标。具体地说,他要解决工厂的浪费问题,要解决职工超时工作的问题,要减少废料的运输费问题。他具体规定:在一年内要把购买原材料的费用降低10%~15%;把用于支付工人超时工作的费用从原先的11万美元减少到6万美元,要把废料运输费用降低3%。他把这些具体目标告诉了下属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然而,他刚看过的年终统计资料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原材料的浪费比去年更为严重,原材料的浪费率竟占总额的16%;职工超时费用亦只降到9万美元,远没有到达原定的目标;运输费用也根本没有降低。

他把这些状况告诉了负责的生产副厂长,并严肃批评了这位副厂长。但副厂长争辩说:“我曾对工人强调过要注意减少浪费的问题,我原以为工人也会按我的要求去做的。”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也附和着说:“我已经为削减超时的费用作了最大的努力。只对那些务必支付的款项才支付。”而负责运输方面的负责人则说:“我对未能把运输费用减下来并不感到意外,我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我预测,明年的运输费用可能要升3%~4%。”

在分别与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交谈之后,汤姆又把他们召集起来布置新的要求,他说:“生产部门必须要把原材料的费用降低10%,人事部门必须要把超时费用降低到7万美元;即使是运输费用要提高,但也决不能超过今年的标准。这就是我们明年的目标。我到明年底再看你们的结果!”

1、汤姆就任厂长后制定的计划属于一种:(c)。

(a)长期计划(b)短期计划。

(c)业务计划(d)人事计划。

2、下述各条列举了导致汤姆控制的失败的一些原因,除了(d)。

(a)缺乏一个详细的控制过程。

(b)控制目标不明确。

(c)矫正措施缺乏针对性。

(d)职责分解模糊。

3、汤姆的控制标准属于:(d)。

(a)时光标准(b)数量标准(c)质量标准(d)成本标准。

4、汤姆所制定的明年目标能完成吗?(b)。

(a)能(b)不能(c)视环境变化状况而定(d)难以预料。

5、从生产副厂长的回答能够看出,他属于:(c)。

(a)专制式领导(b)民主式领导(c)放任式领导(d)难以确定。

案例3:三个老同学的讨论。

三个20世纪60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约a、c两位老同学星期日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谈起了各自走立刻任后的状况。

a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透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我,也使自我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状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状况不一样,他选取的第一件事是,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逐个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状况,同时也谈了自我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c走立刻任后的第一件事是,透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光内,基本上掌握了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a与b两人对c的做法很感兴趣。c之后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一规范”的方案。所谓“两制”,就是岗位职责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就是职位分类规范。c亲自挂帅抓这项工作,他与各处室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岗位职责制、奖惩制、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透过“两制一规范”的制定,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奖惩分明。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提议创办一张(快讯)小报,他与大家一齐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透过讨论使小报修改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修改人员把从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学、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谈完了,三个老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透过接触领导,c透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d)。

(a)a局长的方式(b)b局长的方式。

(c)c局长的方式(d)没有最好,关键在于适合本单位的具体状况。

2、根据你的认识,a和b借鉴c的经验,上任后就应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a)。

(a)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状况,沟通思想。

(b)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c)办一份通信小报,加强沟通。

(d)不分先后,全面铺开,同时进行。

3、总结c的经验,你认为下列表述哪一条最准确?(b)。

(a)严字当头,快字领先,狠抓落实。

(b)摸清状况,制定措施,加强沟通。

(c)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d)从调查研究入手,以整顿和改革开路,大抓信息建设。

4、从管理知识和实际经验来看,你认为c上任后做的三件事哪一件是最根本的?(c)。

(a)抓调查研究(b)抓制度建设。

(c)抓信息建设(d)抓身体力行。

5、a、b、c三位局长之所以都被推上局级领导岗位,不是偶然的。从上述案例带给的信息分析,你认为下述原因哪一种原因更重要?(b)。

(a)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b)他们年龄适宜,有实际工作经验,工作努力。

(c)他们工作有思路,都注重沟通。

(d)他们有敬业精神,注重学习,包括学习别人的领导工作经验。

6、如果你参加三位局长的讨论,从领导的只能出发,你认为c在其所做的三件事之后还就应做的一项工作是什么?(d)。

(a)决策(b)用人(c)沟通(d)激励。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第七篇】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案例基础上。就当前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来看,其质量和数量都很难满足培养合格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总体来看,案例现状具突显“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陈旧案例多、新颖案例少;定性案例多、定量案例少;间接案例多、直接案例少;单一性质案例多、综合性质案例少。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首当其冲的。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主观能动性不高。

案例教学法是典型的互动式教学,依赖于学生的高度参与性。而当前案例教学课堂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主动参与。首先,学生习惯于单向灌输式教育,面对参与式新型课堂明显不适应。其次,由于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局限性,学校各方面资源均需协调。教室资源难免紧张,在设置教学班时,行政班级的人数过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同学参与互动,因此人数过多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权利被剥夺,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案例使用不规范。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逐步被引入到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培训中。但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案例教学研究的起步也比较晚,致使在案例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是盲目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课堂的`主轴,而举例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案例教学法是师生间的双向沟通,而举例主要是教师的单方教学行为。其次是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课堂的把控。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居多,虽有一腔热情,但终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有效纠正和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错误见解,进而影响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案例教学的实效。第三是在案例讨论中仍摆脱不了标准答案的禁锢。一味寻求标准答案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达不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况且人文学科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行政决策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就有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案例教学激励机制缺乏。

首先是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具体案例的编写及案例教学课堂设计是很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而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由于观念滞后及经费紧张等原因,对于此方面工作并不重视。其次是对于学生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表现未计入学生的考核系统,再加上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有一种畏难,甚至排斥的心理。

管理学论文【第八篇】

摘要:标准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手段。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新经济时代背景,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标准标准化管理。

一、新经济与标准化新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和传统经济相比,它的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经济主体交往趋向全球一体化;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以集约型生产方式为主;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经济增长原动力;它的资源是共享的,对人类的供给是无限的。

我们所面临的新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信息化、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的长足进步;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趋势,这集中表现在市场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竞争规则的国际化三个方面;资源更加匮乏,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广泛关注的焦点。

新经济时代的出现,既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经济欠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上,历次经济技术革命无一不在资源配置的手段、途径及效率上产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经济下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更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为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它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从宏观发展的角度看,通过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还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经济下的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我国现行的标准化工作是在实行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按国家、部门、地方和企业四级进行分工管理。按照国务院授权,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业协会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主管标准化工作的职能部门主管地方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化工作由企业自主管理,但要到相关行政部门备案。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标准化法律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其配套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企业标准管理办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等等。

我国标准化工作自“十五”以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全面加强了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在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利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建立完善了标准化服务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标准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开展了工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等各种标准化项目的推广。同时,在开展项目考评中,强调标准化工作领导的重视程度、项目有无当地政策的配套以及项目的实际应用推广效果等考核,提出了标准化对经济建设的引领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全社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随着企业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很多标准化工作走在前列的企业都专门成立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的标准化活动,使近来年我国的标准化活动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

三、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类标准在结构比例上渐趋合理,并已形成了一支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的专家队伍。但比较国外标准化程度高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标准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分别从国家、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1。国家层面。我国的标准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由质量管理部门和企业来执行,在标准的制定上仍没有脱去计划经济的烙印,行政色彩浓厚,标准修订周期长,对市场反应不够及时。某些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滞后,标准水平偏低,标准制定没有很好地与技术水平结合,与世界贸易准则结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低。同时,由政府投资能够免费共享的标准信息平台有限,使企业获取标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不能及时有效获取新标准、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而制定标准的经费,也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政府,企业由于缺乏经费,没有主动性,导致一些标准更新很慢,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形势。另外,国家尚未建立有效的标准执行监督制机,使很多标准规定执行不力,标准法规形同虚设,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

2。企业层面。受我国当前的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制约,企业在制定标准上不是主动参与,在标准的采用上是被动的执行。标准制定和使用的脱节,带来了标准执行难的问题,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例如生产型的标准体系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协调,由于企业不是制定标准的主体,造成标准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使用要求,难以调动企业使用的主动性。造成的结果就是领先企业的标准往往代表所在行业的最高水平,没有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竞争环境,使得标准的水平不够高。

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他们无法理解标准的作用,把标准看作高不可攀的高深学科,在客观上造成无法重视和应对标准技术。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纯粹的经济效益,片面降低成本,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不按标准检验。还有些企业对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政策不甚了解,加上缺乏标准化管理人才,难以胜任标准化工作,产品标准制定不够科学严谨、照搬照抄、不调查研究、不征求意见,造成很多产品标准存在较多的技术缺陷。

3。社会层面。新经济下的企业发展以及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都需要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标准化管理环境是对标准化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可以对标准化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目前我国标准化管理的外在环境主要体现在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企业行业协会只是政府机关的附庸,而非民间企业自发组成,无法成为本行业企业利益的代言人,人才短缺,经费拮据,机制僵硬,不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标准的制定以及标准化管理的推广过程中没有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组织功能、研究功能、推广功能都被弱化。

同时,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大专院校没有专门独立的标准化管理专业,企业标准化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完整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半路出家,不熟识标准的.制定格式,标准制定只重技术参数而不重视标准格式和程序,标准的研究工作基础较薄弱。

四、新经济下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根据我国企业当前发展所处的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经验,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1。制订明确的标准化战略。标准的形成和制定的背后,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平均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在新经济下标准体系建设应该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要站在全球竞争战略的高度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正处于急剧上升的阶段,但在综合实力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并具备一定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产业,制订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并与相应的标准化战略相结合。同时应充分利用我国不断提升的制造业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修改工作,积极鼓励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国内具有实力的行业和企业提出的国际标准方案,尤其是在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广阔发展前景领域的产业和技术方面,最终实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目标。

2。政府向民间机构适度授权。标准化体制建设应充分发挥专业团体的作用,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其在制订和推广标准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其在相关标准的制订中能有效地反映本行业的呼声,维护本行业的利益。政府应向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适度授权,可以由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承办具体事务,官方机构集中管理,企业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标准化活动确保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反映企业的发展要求,使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基础。这种机制在确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能遵循专家制定的原则,也可以确保发布的标准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3。企业要全面建设标准化管理文化。企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标准化运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企业普通职工,上至产品技术研发,下至职业健康、安全和卫生。最高管理者不但要重视标准化管理,还要做标准化管理的提倡者和实践者。要在企业中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建设一支熟识标准化各方面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标准化活动,及时掌握新的标准化动态,把标准化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企业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重点实出、平衡发展、整体推进。这就要依托企业对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对全体员工能进行有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要让标准化观念深入人心,在企业中形成标准化管理文化。

4。开展信息化的标准服务。我国各级政府应建立现代化的标准服务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传媒开设网站,使标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用户。标准制定、修订应公开透明,标准文本及其电子版可在线销售,这不仅符合wto的要求,也可以扩大我国标准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对标准的编制出版、发行培训、咨询和服务实行一体化、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

5。标准化经费来源多元化。标准化管理实质上应该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应效仿发达国家,由政府每年向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政府的财政支持有两种模式:一是按每年通过的标准化活动经费拨款;二是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同时,可以在标准化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即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也是解决标准化经费来源的主要办法之一。

6。完善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标准化工作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条件。要在标准化法律体系、信息体系建设和国家对标准的研究、制订和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积极探讨引导企业增加对标准投入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应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市场准入、合格评定三个环节相互衔接配套的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政府要加强监督与执法,企业生产产品应当符合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只有通过标准合格审定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准入条件并在市场上流通。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管理在促进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更多地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标准化中争取到应有的地位。另外,还应加强标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熟悉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改革标准人才培养培训、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标准合格、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新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统计数据的管理。

2。邱湘煜。探讨新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管理[j]。科学之友,20xx(3)。

3。基于新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4。杨辉。美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xx(5)。

5。谈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6 30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