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论文【汇集17篇】
工商管理研究关注企业运营、战略决策与市场环境的互动,探讨如何提升效率与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大成功?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工商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
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目前看来,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都十分模糊。我国大多高校为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更好的大学排名,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型院校定为目标,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着重培养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这种培养没有同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衔接,从而导致培养对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另外,高校缺乏对学校自身资源、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估。因此,这种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了解社会管理人才的需求,弄清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供给,两者综合考虑,才能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具有目标性和科学性。
培养模式单一、方法陈旧
当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课程设计呆板形式化,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可想而知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知道该怎么应用于实际之中。因此现阶段,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缺乏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学生不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培养缺乏特色性
近几年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如出一辙,课程主要以管理学原理为基础,以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相关理论知识为辅。学习的知识面广,而且十分宽泛,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所以许多学生对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很难将其所学的专业课程形成连续整合、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与有关自己本专业的相关性较强的知识,导致专业不专的情况发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不精通,这样的教育千篇1律,忽视了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实践性强的特色。所以,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都理论知识相差无几,专业特色不明显,能力大同小异,不具有竞争优势,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缺乏实践性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各大高校都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遵循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在培养教学中设置了相关实践环节。但是实践环节的实施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有效提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难以学以致用。实践是一种检验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实践再次验证知识。很多高校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以为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际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只会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2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性定位
我国大多高校为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更好的大学排名,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型院校定为目标,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着重培养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这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在增多,另外还有企业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甚至博士等学历更高的毕业生。因此,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培养高层管理人才,而应把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有一定管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层管理者,作为企业高层管理的后备军,这种目标定位更科学,是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和创新,更符合现代企业的需要。
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传授式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应该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案,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一个现实情境中,扮演企业角色。学生自己演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形时会怎么处理,老师进行点评,将相关的理论融入教学。学生通过亲身演绎,能更好地学习企业的管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再者,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体系,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要做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来探索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方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等最新教学资源,与学生们进行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来优化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
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各大高校要紧跟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自己的课程体系特色化,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首先应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针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宽泛的缺点,通过设置特色专业课程,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进行调整,要从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入手,规划核心课程,精练细致,能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增大相关选修课的比例,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应当突出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解。加强其他人文素质的培养,增设有关管理沟通、商务管理、艺术鉴赏等课程。通过这些方面,来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
很多高校忽视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以为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际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只会纸上谈兵,所学的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保障,应培养适应能力强和竞争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和协作的能力。实践教学在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应得到高度重视,高校要为工商管理的实践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供模拟实践和实习的场所,使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让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去实习,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论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大高校不能忽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应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应高度重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性定位,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提高竞争力。在发展中不断进步,更加符合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要求。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2:
摘要:在当今新兴的信息化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主要从工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了如何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在科学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发展迅速的今天,信息化与网络化已� 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渗透性与广泛的实践性成为了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为我国工商管理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促进工商管理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对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与管理,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市场经营者提供更有利的市场环境与优质服务是极其重要的。
1工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市场的经营者要想更好的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监督来实施市场的调控对策,就必须要实时的监控市场趋向,积极地收集相应的市场信息,并规范、全面地了解与掌握。政府作为市场监督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收集市场信息、传播市场咨询并为市场的经营者提供服务的职责。由此可知,工商管理在市场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相应的市场信息与数据的收集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公开、透明”的传播至网上,实现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市场信息的实时更新与传播,使市场的经营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就掌握到市场变动的最新消息,并根据市场信息科学、合理地调控经营与市场政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我国工商管理系统的发展,有利于对市场行情的掌控,并进行有效的监督,以此来确保市场执法的有效性与即时性。尤其是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由下而上”的上传信息并“由上而下”的下发指令,实现管理流程的科学运转,并对的消除“中梗阻”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积极创建无纸化的办公环境,实现办公的自动化
借鉴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来看,办公无纸化与自动化是实现工商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初始步骤。实现无纸化与自动化的工商管理办公模式,首先就要确保办公技术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在实现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要格外注意对办公环境与流程的合理设置与安排,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将工商管理的流程与工作步骤通过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方式实施。在办公系统程序的开发过程中,要时刻的保持动态的更新与完善,在遇到系统故障或者其他问题时应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程序的升级与完善工作。
2.2积极开展透明化的电子政务工作
电子政务是现如 对工商管理部门来说,电子政务的实施主要包含网站的备案、网上的年检与网上的投诉意见等多个部分。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也应注意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与防范。工商管理部门的网络分布为局域网、总网与互联网3个部分。局域网为单位部门的内网,安全系数较高,而局域网的运行需要总网与互联网提供相应的数据,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在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创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交互联接点,通过该点实现网络信息到内网信息的转换,并设置多种密保,定期地更改密保密码并升级网络系统,以此来更好的开展电子政务。
3结束语
在Web2.0的当今,以用户为核心的门户模式已成为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在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至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中,并对所收集并管理的工商管理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的网上传播,既可以简化工商管理部门传统繁琐的工作流程,还可以更好的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我国工商管理与市场监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贺龙.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及策略研究[J].广东蚕业,2017,(8).
[2]潘选威,陈虹.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及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3).
[3]漆圆方,张婷.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7,(12).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3: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商务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等,具有宽口径、实用性等特点。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以教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遵循传统的“三个中心”原则,即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不高,造成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规格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已�
二、研究意义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应用性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讲解传授是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目前,我国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发展远远落后于高职其它学科专业课教学的研究。教学仍然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模仿,偏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按照髙职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扎实,实践能力却相对贫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阻碍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成长。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对髙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指导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上,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因此,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摸索适合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w教职成[20xx]12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两个文件均提到了高职教学中要探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提倡素质教育、呼吁高职教学改革的时代,基于教育部关于高职教学所提倡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探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资深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中提出三要素:学生、教师、情境,其原则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性原则。建构性原则是指:学生是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是主动存在的;教师是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是反应存在的,根据学生的主动存在和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情境是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是真实存在的。姜大源先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的主张相一致。
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中,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突出能力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学生创设合适的工作场景,设置恰当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情境中行动起来,有目的、主动地进行探索,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做中学,学生在感知中形成对专业知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归纳为“情境创设”、“协作”和“意义建构”。
“情境创设”:教学中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真实、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建构均有重要的作用。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四、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调査
近年来,南华工商学院围绕一线定位的理念,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扣社会需求,强化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在高职教改的浪潮中紧跟步伐,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距离优秀的高职院校,学校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情境创设”、“协作”和“意义建构”为参照,通过对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系的专职教师;调査问卷主要针对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专业技能评价、教学态度、教学体现的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问卷102份。调査样本的男女比例分别为%和%;平均年龄为35岁,以30-40岁年龄段为主;职称分布较为分散,以中级职称为主;硕士学位的样本占据绝大部分;专业背景以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比例最高;平均教龄为年。同时,采用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对工商管理类专业部分专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一)存在问题
1.“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参与
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模式体现的主要思想,以及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情况来看,%的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超过一半的教师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说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学科型教学的模式为主,遵循传统的“三个中心”原则,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授——受”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讲究系统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满堂灌”的模式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应用技能的锻炼。
②情境与教学目标不符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不符合教学目标,涵盖的信息量过多,超越了教学目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导致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难度加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一些教师在努力尝试教学改革,但在教改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不恰当的情境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能很好地领悟教学内容,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协作”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忽视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从调査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习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是主体、是中心,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和记忆。学生接受的知识往往停留在教师或教科书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欠缺意义建构,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目前,在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以推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教学表面上“注重学生参与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性学习,但是往往演变成“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执行教师规划的步骤,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生成教师计划的结论”,教学目标最终流于形式。
②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如表1-1所示,有接近一半的教师实践课时所占的总课时数比例不超过1/2。
从调査结果来看,接近一半的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很好地落实教学改革的要求,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一直套用普通高校教学的模式,使高职教学成为普通高校教学的“扩充版”或“压缩版”。传统的教学脱离实际情境,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应用技能的培养;由教师将事实性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记忆知识以应付考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况少。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职业应用能力欠缺,职业创新能力缺乏。
③单一的评价方式,明显的应试导向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基本的教学程序,评价采用的方式决定着教学的取向,影响着教学的开展。如表1-2所示,有%的教师喜欢采用“实践”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说明部分教师正在对教学中的评价环节进行教学改革,而有%的教师仍然喜欢采用“笔试”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具有相当的比例。
从调査结果来看,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喜欢采用“笔试”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而只有%的教师采用“实践”作为教学的考核方式,说明教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以书面考试方式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手段单一化,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绩效的标准,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目的俨然成了“为考试而教”。
3.“意义建构”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未能完全转变角色
%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说明大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另外,一些教师尝试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但未能很好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没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指明方向,最后还是扮演了传授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具备了情境创设、协作等环节,但学生仍未能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师生关系仍然停留在“权威——服从”的层面上。
②教学内容欠缺逻辑性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工作任务的安排、项目的设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欠缺逻辑性,致使学生在情境中协作学习、探索的目标不明确,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阻碍了意义建构。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学生认为一些教师在设置任务和项目时,没有很好地将一些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结合其中,或者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缺乏逻辑性,致使学生理解上存在障碍。
(二)原因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时间并不长,髙职教育理论基本上停留在引用或借鉴国外一些职业教育理论的层面上,教学的创新缺乏后劲,理论研究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未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导致教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认识不一、不到位(如表2-1、表2-2所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高职理工科专业课,其教学仍然深受学科型教学模式的影响,几乎是学科型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迁移,强调学科体系和理论教学。教师习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依旧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科”表达,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和记忆。
2.部分教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理解偏颇
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理解偏颇所导致的。教师的错误看法主要是认为高职教学就是不断强化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参与。这是对高职教学普遍性的狭隘的认识,本质上没有深层理解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的教学。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得知,部分教师认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授的都是以隐性知识为主,隐性知识不适合工学结合教学理念,这些观点导致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给学生灌输知识,训练技能,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难以胜任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关键力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技能不高是制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技能不高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技能欠缺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迅速,在校学生规模剧增,师生比例过大,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许多新任教师是直接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录取,缺乏教学经验;同时,部分教师比较少关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不协调,实践经验有限,教学技能较低,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中欠缺深入的思考,授课技能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愿花大气力去研究教学,更多地做表面文章。
②专业技能欠缺
部分教师专业技能较低,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实操技能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创设情境,并在协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关于专业技能的指导。如表2-3所示,只有%的教师评价自己“专业技能髙,完全与市场要求接轨”,而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一般。
4.学生基础薄弱,意义建构自主性差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一方面,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必须基于自己对原有概念、原理、定律、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通过探究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使学生可以对原有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扎实,更容易灵活应用。学生基础薄弱,知识准备、学习能力不足,相对应意义建构的自主性也较差,知识迁移及灵活应用能力也较低。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和知识基础,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5.学校资源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协作”需要学校一定的支持,包括软件和硬件。南华工商学院近年来一直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和教职成[20xx]12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学的软、硬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学校资金比较匮乏,在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上,已有的资源仍然不能很好地跟进和支持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如表2-4所示,98%的教师认为本校实训室“仅适用于教学,和企业有一定差距”。设备“陈旧,配套一般”,%的教师认为本校实训室设备非常欠缺。综合来看,几乎所有的调查样本均对本校实训室设备评价不满意。
五、改进策略
(一)“创设情境”改进策略
1.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场所和环境,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把情境创设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创设情境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认知活动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教什么”,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的机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与指导者。
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更好地针对专业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设置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达到教学B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范畴,实现学生对知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的。在合适的情境中,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清晰突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掌握应用主定会巨。
(二)“协作”改进策略
1.注重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问题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励学生去探索,促使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在协作交流中建构知识。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的意义建构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任务为依托、活动为中介,注重利用协作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
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教学应该结合实际情境,注重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增强现实与课堂的联系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建构知识。教师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要以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实际工作的场景或案例为背景,以形成具有综合性、趣味性、内含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学习情境。
3.完善教学评价,形成多样化评价体系
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以发展性评价方式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应该以注重过程考�
(三)“意义建构”改进策略
1.转变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正确转变师生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是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能作为传授者,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良好的协作互动氛围,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 师生关系由“权威——服从”转变为“民主——含作'
2.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模块化
教师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 教学中推行模块化教学,以单元教学促进整体设计,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在协作学习中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4:
摘要针对台州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台州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及要实现该目标所要达到的十大要求。在确定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结合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台州中小企业;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分布广、数量大,其经济活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促进市场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力量。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以其组织成本低廉 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经济发达的美国而言,中小企业占其企业数的95%以上,6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实现全国销售总额的54%,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也起着不可能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台州地处浙东南沿海,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中小型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有着主体性的地位。台州目前有中小企业万家,总产值2500多亿元。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台州许多地方依托产品和专业市场,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块状聚集。如温岭的水泵和鞋业,椒江的医药化工,黄岩的塑料模具,临海的眼镜等。但是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台州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台州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继续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就目前的国内外经济景况和面临的市场竞争,对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进行分析讨论。
1 战略目标及其与发展方向的关系
台州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的
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必须一致,目标应该为方向而服务。有针对性的为台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出发展方向,继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
2战略目标
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台州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台州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
运行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台州中小企业,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低,小,散’的`弱点,与大型企业相比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弱势。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政府扶持到位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台州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社会服务到位由于台州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台州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 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 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运行结果目标
这是从台州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台州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台州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做出适应市场有针对性的充分调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增加数量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台州中小企业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
提高素质台州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据台州中小企业调查资料显示,高层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占%,中专程度占%,高中程度占%。技术及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也远远地偏低和缺乏。
结构合理台州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台州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
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台州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
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3发展方向选择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
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为国内支柱型大企业和国外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
功的企业,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促进一批院士专家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我国的工业不够发达,劳动力富余,就业困难失业人数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工业化的推进 因此,要根据我国各地的特色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富余、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应重点发展社区(村)企业,这些企业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科技水平要求不高,但生产廉价的商品,这也是就业型企业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领域。
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可以产生几个方面的作用:①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使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参与我国的工业建设;② 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③ 带动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更好的条件;④ 使我国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所以我国应充分利用加WTO的带来的机遇加快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发展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高 提高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质量的重点是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放松对它们的限制,让其有自由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其尽快减负,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平等的一员。
发展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推动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资金来源问题+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扶持性资金;二是来自社区内的共同集资。如果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 只要企业的项目有发展前景,比较容易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居民的支持,通过共同集资的形式筹集到所需资本。
工商管理论文 篇5:
试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探析我国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发展基于协同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简析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探究应用科技大学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简析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途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范例欣赏浅谈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日常管理分析
的第一步,而且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一步,事关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多年经验表明,这一步强调要由学生参与共同确定,而不是单方面由教师选择一个有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尽管教师在这一点上必须把关,然学生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这和毕业设计通常由教师确定题目,学生按照某种既定过程和熟知方法去做是完全两样的。基于这种认识,遵循选题原则,掌握选题方法,对于实现毕业论文目的,达到毕业论文要求,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选题合适,促使学生围绕选题积极工作,整个过程充满乐趣;选题不合适,不仅围绕选题进行的工作不会顺利,而且可能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说,选题本身就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一种测试,一向受到高度重视。一般而言,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问题;另一是怎样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难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的意义在于界定毕业论文所要反映的事实和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既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也不同于文科专业,从性质上规定了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务必结合实践来体现自身特点,展示学生能力。丰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实践构筑了工商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来源于某一个特定企业的实际背景, 同样,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对工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从而归纳这种现象的必然性和规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应用或规避。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胜任“经济工程师”的角色,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系统、过程等的素材。从这种认识出发,其能力必须达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专业能力、设计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就为适应、开拓、创新、竞争和组织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助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原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毕业论文具有新意和时代感,同时还可以避免毕业论文闭门造车、步入后尘、东拼西凑的弊端。
2.专业原则
专业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坚持选题的专业原则,也就是充分考虑专业兴趣,突出专业特长,注意扬长避短,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促进专业长进,获取优秀成果。具体说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落实选题的难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选择那些不花气力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难以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专业领域内提出较高要求,确定的选题要花费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选题形象地比作篮球比赛中的投篮得分:假设篮框置于人们头顶高的位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个个中的;或者将篮框放在三层楼高的地方,纵使球艺很高,人们也很难中篮。如果真是这两种情况,篮球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选题的道理同样如此,要防止犯类似错误,注意难易适中,深浅适中,宽窄适中,大小适中。例如有的学生对企业改制改组关注较多,就可以选择有关的企业改革理论课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就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学生成本理论较熟,就可以探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凡此种种,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巩固专业知识,检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综合化。
3.时间原则
毕业论文写作是在一定的时空限制下进行的一种工作过程,一般要求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选题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毕业论文还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这种要求既考虑到坚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又考虑到时间因素。计划写3000字的短篇论文与计划写1万字的长篇论文,在选题上肯定是有区别的。举例来说,选题“试论会计理论体系”与选题“净现值法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无论在理论涉猎面,还是在实际应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选题时要顾及时间因素考虑篇幅长短。如果选题过大,涉及内容繁杂,研究难以深入,论文易显空洞肤浅;同时,有限的篇幅也容纳不进冗肿的内容。如果选题太小,完成后论文篇幅太短,毕业论文的份量显得太轻,也不合要求。通常选题大小适中的判据是内涵深、外延浅,既能把问题展开说清楚,论文又充实有份量。
4.资料原则
选题明确之后,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占有资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物质基础。
资料可分为二手资料和原始资料。前者是指经别人搜集、整理并发表过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各种书报杂志、研究报告,许多论文都是利用二手资料提炼而成;后者是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写作者资料占有愈多,写作回旋余地愈大,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愈加充实;反之,即便选题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也写不出好的论文。
搜集资料之后,还应围绕选题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毕业论文所运用的`资料更有说服力,更能突出主题,让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要注意:①资料的真实性。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依赖于资料的真实性,只有依据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有出处,运用资料时要有根据。尽可能选用原始资料,若选取二手资料,一定要认真核对,以防讹错,对资料均要鉴别其真伪与可靠程度,要把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资料不能选用。②资料的具体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许多数据、数字、比例、比率等,这些资料一定要具体准确规范,保证论文的可信度。③资料的新颖性。如果资料新颖,方法对头,可能形成新的创见。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见资料,采用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简言之,无论新资料还是老资料都应努力挖掘新意。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选题相关信息科技期刊在选题策划实践中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中美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比较研究基于JSP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法学论文格式、选题、提纲及写作技巧浅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如何科学选题《高级英语》毕业选题论文(共3篇)简论从选题看纪录片如何记录河南关于会计法学科研选题的探讨在写作护理论文选题时的原则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题,实践原则是根本,专业原则是保证,时间原则是前提,资料原则是基础。
二、选题方法
选题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同其他创造一样,是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积极的思考中形成。毕业论文选题既要考虑科学价值,又要发挥学生特长,所以确定恰当的选题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讲究选题方法对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简单说来,选题方法有以下三种:
1.查阅文献法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方式,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选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能知道本学科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确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能知道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是什么。有关这两方面的资料占有得多,情况就较清楚,选题就不会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础,就可能产生出新颖、独创的选题。本学科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铺垫了良好基础,尚未解决的课题是选题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图书和期刊杂志索引、专题索引以及各种辞典和工具书等。另外还要靠平时积累,学做文献卡片,丰富资料储备。这两方面的工作构成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2.实践选题法
毕业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客观实际,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工商管理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以此作为选题的依据。例如企业改组改制以后,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场竞争主体地位明确之后,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保证企业获得长期利润?诸如此类的选题植被于工商管理实践的沃土之中,实践选题法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有价值的选题。
3.学科交叉选题法
学科交叉选题法就是在查阅文献法和实践选题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借鉴其他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来分析解决本学科存在的问题,从而创造新的问题。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是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种学科交叉和渗透地带,容易被人忽视或因学科之间性质不同而未曾涉足,许多创新的研究课题往往隐伏于此。例如,选题“从法的角度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集中从法律角度来论述其主题表现,这样的选题凸现学科碰撞的亮点。再如选题“模糊原理在人才选拔评判中的应用”,则是把模糊数学的原理和人才选拔评判这两个主题巧妙结合的范例。实践证明,这一选题方法不仅丰富了被借鉴学科领域的方法体系,而且扩大了应用范围,有助于学科领域的共同发展。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6: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模拟企业运作流程的工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学生的欢迎,各大高校相继建立大量的实验室。然而在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觉得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难以理解和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做好相关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更好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体�
一、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三大关系
(一)与管理类课程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因有其特定的“管理”特征而不同于其他课程,更好的解决管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二)与技术类课程的关系。计算机类课程是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大都有与数据处理相关的设计内容,因此造成的思维定势导致不少学生对本课程产生误解,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简单的数据库及软件编程,从而忽略管理特征,掩盖了该课程的。难点。
(三)弄清与《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2、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具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能力;3、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具有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具体管理活动的管理能力。4、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科研能力。实验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构建
首先要安排足够学时的实验课,有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做支持,才能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构建内容一:适应市场趋势,开展演示型软件使用教学。
开设演示型软件使用实验目的是解决学生感性认识问题,即让学生知道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通过教师演示一个已经开发的系统,讲解其基本结构、基本功能;然后让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每位成员模拟系统的一个角色,按照系统的运营业务流程,完成相应的业务工作,了解企业运作、企业管理是如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解决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的,还应要求学生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分析与评价演示系统,并建立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信息模型”。该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从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给出对系统的初步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间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解析所演示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覆盖的业务及其流程。
开设本实验的难点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演示系统,如选用“创业之星”或者用友的“商战”软件。也可以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或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
实验教学构建内容二:采用模块化、系统化的方法开展案例型实验教学。
由于现行的演示型实验教学只给出了最终的系统,不能反映系统的进化,学生虽然进行了演示型实验教学,但真要动手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仍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我们提出案例型实验,意在让学生通过运行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剖析系统如何从初始态进化为实用态,从而了解系统开发的进化过程。
该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从企业运作与管理视角,分析引起进化的原因,提交比较分析系统不同映像之间差异的实验报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
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对策
(一)注重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安排。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架构。包括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等。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些领域的拓展,及时引入介绍新的与专业相关的演示型软件,并能让学生会操作,要求学生理解其开发过程。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是及时增加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产生的新的理论,作为更新的教学内容。将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导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二)建立统一系统的实验平台。由于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一般是分步投入,容易分散资源,实验平台多样化、相互重复现象严重,实验室必须建成一个系统的实验平台。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设应以“ERP”实验教学软件平台为基础,为相关课程与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利用平台可以改变相对落后、分散的课堂教学体系,使教师在“ERP”平台上实现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生产制造、销售、财务、采购、库存管理信息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三)改革实验教学手段。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外,场景式教学等教学手段也要引入进来,使学生获得更为直接的直观体验。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7:
一、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类专业不仅要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等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有形式、无实质”的现象,即虽然有相应的课程、课时安排,但流于形式,甚至被等同于实验课程或者实习,存在着一些狭隘的、片面的认识误区,如认为实践教学从属于知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存在“双脱节”现象,即一些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三是相应的实践教学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仅以实验室实验、模拟实习等形式散存,缺少真实的实践任务驱动,未能有力支撑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类有益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高校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优势
1.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拓宽专业适应面的关键环节。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通常是大类招生,入学后两年内仍要再细化专业进行学习。课堂教学学时有限,只能向学生讲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核心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动态变化的`,因此,仅利用第一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设第二课堂,补充、延伸第一课堂的学习,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2.教学组织灵活。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方式是“一对多”的教师讲授,教授内容以理论为主,即便涉及到实践学生也较难主动参与。而第二课堂以学生个体、团队等多形态存在,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
3.第二课堂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科氛围。紧贴专业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学科氛围,使学生较快和积极地融入专业学习中。
4.资源整合的广泛性。与第一课堂教学不同,第二课堂不分校内校外,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领悟人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可以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不受时空的限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边学习边实践,效果要比在“第一课堂”上更为有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二课堂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通过有目的地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引导作用,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鉴于应用型人才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性和综合性特点,从素质结构来说,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包括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成熟度等。第二课堂提倡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可以是某个项目的执行者,也可以是某个项目的组织者、管理者甚至创造者,从而使自己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学生从第二课堂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参与进去,取得的成绩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同学和老师对其劳动和能力的一种认可,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在第二课堂中将学生视为社会人,让学生有机会与社会接触,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与经验,提高社会沟通能力和适应性,这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人际交往和社会认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都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第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活动内容安排、师资及学校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评价和激励制度设计等方面全面考虑。
(一)重新定位第二课堂
在人才培养上对第二课堂进行重新定位,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同时应密切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配合力度,从而形成合力。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既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个层面讲,专业指导教师(包括社会兼职导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一方面,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和专业实际,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到第二课堂建设中去;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第二课堂主体,需要重视和积极参与,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与课堂教学包容发展的机制
改变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互不搭界甚至相互争夺教学资源的局面,促进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相互促进。学校需适当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投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同时确定教学、科研、学工、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职能和关系,努力构建适应第二课堂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团委要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的规划和引导,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团委在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组织和保障职能,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个良好的环境。另外,教务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把第二课堂活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参与第二课堂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计算,调动专业老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三)搭建第二课堂平台
搭建第二课堂平台时除利用好本校资源外,特别要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如下渠道实现:
(1)本校师资及实验室等设施、设备和资源。
(2)建立实践与科研基地。利用已有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及行业优势、校友资源等,在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基地和寻找合适的校外兼职导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
(3)参加各种重要赛事和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学校、省级乃至全国性的重大赛事,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用友杯”ERP沙盘模拟对抗赛、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电子商务大赛等。这些比赛由于竞争性强,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学习和训练大量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4)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院系和教务处在制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方案时应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与现行的课堂教学的进度安排、学分等衔接,使 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特点和素质要求,可以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按照品格塑造类、人文陶冶类、创业实践类、科研实训类、社会体验类等进行分类,建立第二课堂的相关模块,如“科研与创新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采用学分制,制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效果的评价、评分标准,将学生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明确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要求,自主安排任选和必选的活动课程的内容,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又实现了专业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和科目要求的规范性。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8:
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xx年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并在当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通过5年的教学和实践,20xx年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支撑专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给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我院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建的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明确发展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转向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20xx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中,工商管理是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其下二级学科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十个专业。如果按照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的话,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范围过宽,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容易使学生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懂一点,但就是不精通。尤其是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工人不可能从事多种工种,使得许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很难准确定位,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块万金油,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不能干,错失了求职机会,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困难。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应该紧密与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任存在很多的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由于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时间较晚,20xx年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但从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与国内高校存在很多的趋同,缺乏针对性。办学比较倡促,前期没有对专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导致专业定位不清晰,比较笼统。同时在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界限也不明确。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专业定位究竟是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定位,还是就按工商管理二级学科来定位。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一是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应本着先打基础,然后拓展专业知识宽度的原则安排学习和考试的先后顺序。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公共必修课和“组织行为学”、安排比较靠后;而“项目管理”安排在第四学期,比较靠前;许多的专业基础课没有学或正在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二是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较多。比如“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金融与贸易”与“金融学”,“经济应用文写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等。三是该设的课程没有开。比如支撑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如:“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四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课堂理论教学课时较多,缺乏实践环节,这与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不知如何用、也不会用,学习没有方向和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就业难。五是课时安排过于离散。特别是课时比较少的考查课程,一共16个课时,一学期16个教学周,两周才一次课,学生早已把上次所学的内容忘记,缺乏连续性,特别是“毕业论文写作”、“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考查课,因为周课时太少,导致时间拉得太长,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六是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和能力的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其特殊性,综合能力要求高,需要学生掌握人际交往能力,还有组织、领导、观察、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目前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这方面专业能力的构建。3.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往往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启发式教学,加之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导致所教的内容无法与实际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学生学完课程后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学与用分离,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知用往何处,即使有实践环节,但往往流于走马观花、理论知识应用不深入,致使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的界定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性人才,更不同于技校培养出的人才,它侧重的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由于我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是属于建立得较晚的高校,无论从学术型还是研究型人才培养与其他知名高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比较合理和符合现实发展要求,或许能为工商管理专业找到一条出路。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重新构建,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取得预期效果。
三、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办学宗旨。结合我院的实际状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培养体系:1.确定可行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培养“真才实学、品学兼优、热爱民族文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总体目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确定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系统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操作层的所需的执行能力力和中层所需的沟通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管理人才。2.重新设置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为保障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柔性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构建“平台+模块”专业培养模式,结合当前教学改革,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分类。课程与课程群的第三层面设计。目前课程因为课程定位不明确,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还有一些课程对专业学习没有太多的帮助。因此,新的课程体系一旦确定,必须要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后续课程群进行重新梳理,也就是课程与课程群的“第三层面设计”。就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对课程和课程群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其包括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教材建设和教法探索等,更强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提高学生在毕业时的。竞争力,急需加强实践环节,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转变成实践的能力。目前学生的实践主要存在时间短、多在校内、分散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应该为学生创造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环境,切实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设计一套具有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3.构建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采取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推行导师制,改变原来大四才有导师进行指导的模式,通过实行班导师制可以使学生从入学就有导师指导,提前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好地培养自己专业能力;三是坚持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开展团队教学,一门课程可以由二个以上的教师共同担任,每位教师在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优势互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更实际的知识。4.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是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学校教育当然要把专业知识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但学生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得依靠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社交能力、逆境处理能力等。因此,学校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从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社会综合能力、精神气质、身心品质等方面进行拓展和提升。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改善教学条件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工商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因此,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到工商企业参加管理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对工商企业实际情况的认识,为指导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保证。其次,聘请经验丰富的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和资深专家为指导老师。外聘教师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自己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总之,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学校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分析,从社会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和应用实践的能力,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邀请他们参与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在重新对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前提下,从新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9: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品牌资产价值在诸如企业兼并、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品牌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如何合理量化品牌的价值,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品牌价值内涵和构成的复杂性及近似抽象性,导致评估方法多元化和评估结果差异化。
现有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方法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是导致品牌评估实践不够规范的主要原因。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品牌竞争上。
品牌能够为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价值。
如何衡量这一价值,成为理论界面对的一个问题。
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测量品牌价值的工具被提出后,众多的学者投入到品牌资产的研究中。
品牌资产也因此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最流行和最有潜在价值的营销概念之一。
品牌资产 一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得到美国广告界的广泛使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此后,品牌资产一度成为市场研究最为热门的主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
国内符国群、范秀成、卢泰宏,赵平等著名学者对该时期的成果进行了整理、运用和发展,符国群(1999)认为品牌资产是附于品牌之上,
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顾客关系;于春玲和赵平(2015)认为品牌资产是 消费者对企业营销活动在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行为方面的差别化反应 ;张传忠(2015)认为品牌资产能够给顾客和企业带来不同于产品的特别价值或利益;
黄合水、彭聃龄(2015)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定义,认为品牌资产是在品牌名字的基础上经过营销活动和消费者产品购买、使用经验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总的来看,我们对国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最新进展关注还有待深入。
进人21世纪以后,国外对品牌资产的研究并没有减弱。
Berry(2015)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
汪福俊、陈怀超(2015)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
卫海英、王贵明(2015)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
王海忠等(2015)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部分构成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这就使得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时期工商管理发展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权威性。所以,我们要在新时期实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管理的水平都是极为必要的。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对金融、营销、财务、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将工商管理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去, 为此,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意义重要的事情。
一、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需要对管理的培训,但是许多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的培训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太多只看到眼前的技术学习,以生产、销售工员技术为主,并没有工商管理学习的意识。认为此类学习纯粹多余,没必要花费费用到工商管理的学习中去,宁可让管理人员天天监督着员工做好本份工作,也没必要给他们学习工商管理的机会和时间。在企业高管层中并没重视工商管理的培训。
(二)发展得较为稳定的企业,个别企业有一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渐而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每年会安排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但是南于仍处于初识工商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质要求并不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并没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资质的培训师队伍。而且,有些企业有工商管理培训的形式,但是看似一种任务应付。为了节省费用、时间,培训师学历低,对企业的实践缺少经验,从而谈不上高质量培训效果。
(三)设立的工商管理培训机构形式、内容单一。南于培训形式比较传统,企业安排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往往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培训师与培训人员出现一种“对牛弹琴”的情况。在培训考核一块,考核形式简单,培训机构为了让培训的学员容易顺利通过,省掉许多麻烦事,往往都只是设立简单的笔试,任由互抄袭通过。考核不严,造成企业安排参与培训的人员学习效果差,达不到真才实料地把工商管理知识带回企业,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二、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应该从企业高层领导抓紧起,只有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从领导自身做起,才有可能发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领导思想上的转变很重要,领导带头号宣传、参与培训,才能动员整个企业员工,加强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之前,许我企业高层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种没必要的投资,从思想上转变后,积极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参与,把培训知识带回企业,运用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实用性的利害,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让领导看到工商管理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转变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看法。只有从领导自身改变思想,才能解决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意义。
(二)在有了重视的前提下,做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该加强对培训师的资质要求,建立一只完善、高质的培训师队伍。从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更新知识等考核。只有达到高水平的培训师水平,才是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基本条件。对于高水平的培训师应该鼓励实践、研究等途径,提高培训师的'水平。从鼓励和精神、物质上提高,又无形中提高培训师的信心和责任心、积极性。提高培训师的责任心犹其重要,培训师有了责任心无形中更能发挥培训的积极性和作用。更大程度地教出高水平的工商管理知识,给学员、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效益。
(三)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也是解决培训问题不可忽视的手段。企业内部许多领导或者员工,每天需要参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往往抱着完成企业管理学习需要的任务。然而没意识到哪项学习为重要性,每次学习只当作交差去执行,没有高度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抓好参与培训员工的心态,才能获得工商管理的精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培训过程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培训良好环境,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等。抓住培训员工的心态,从意义上改变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标。对培训员工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让学员自觉、自愿地学习。更专业更实效地学习到工商管理知识,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去,完成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真正目的。从而使参与培训的员工有针对性学习,更专业更高质、高效。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发展经济市场离不开工商管理培训。然而目前看来许多企业对此并未重视,首先是企业领导没有取到领头羊的作用。有些企业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能给企业带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并未能建立一支高资质的培训师。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等方面达不到高水平标准。同时,培训师和学员并存在缺乏责任心,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即使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也达不到企业的目的。如何解决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仍需从企业领导自身抓起,转变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心态,让领导真正认识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学好工商管理知识能给企业带来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而不是一种浪费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事情,通过这种“浪费”,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11:
一、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监管能力较差,这使得在实际的工作监管中存在很多风险。同时还存在程序风险,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时候经常会违反相关法律程序,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走捷径就忽略了正常的监管程序,出现了违法法规的工作行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指的就是工作人员在工作
二、工商管理中系统性风险的解决措施
1.增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
企业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员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身上,做到责任制,这样有利于确保工商管理系统的规范进行和运作。首先,在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时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执行。在对每一个市场范围进行监管、执法的时候都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以便于追究,追究该市场范围内负责工作的工商管理人员的责任,并且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要根据事情的严重性进行处罚。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工商管理人员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工作,使市场监管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还能够调动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玩忽职守的情况发生。其次,在工商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越权的现象,一旦发现应该立即进行严格的处理,轻则调动工作岗位,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行为比较恶劣就应该作出严肃处理。并且,要定期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一些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着重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灌输,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高效地完成依法执政的工作。在培训完成之后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其与工作岗位挂钩,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工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一些经济纠纷。
2.利用和完善工商法律法规
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现行的法律法规仍然处于一个落后、不完善的状况,因此,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进行合理掌握、灵活利用。加强工作人员对法律的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法律,针对一些钻法律漏洞的奸商要严惩,通过法律武器进行市场监管。同时,工商管理人员是工商法律法规的直接使用者,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改进,在原有工商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做出更好的修改。
3.增强职权意识
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作职权意识,懂得自己的职能,明确权限,通过责权清晰地划分风险界限。想要使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将要承担的风险,对于行政部门应有的职权进行明确。在随机抽选与商品有关的原材料相关问题的时候,工商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积极参与工作,协助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和工作。在抽检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原材料问题,涉及的问题是有关于经济违法的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进行处理,并要明确自己应该行使的职权范围。工商管理人员应增进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使监管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总而言之,在我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是重要负责部门,想要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认识到工商管理中的一些系统性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工商管理人员认真工作,发挥自身的职能。因此,要不断对工商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2:
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其主要功能是为广大本科生教授社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即打造本科应用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了保障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就要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本质,明确培养定位,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一、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本科教育必然选择
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随着高校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出缺少实践,应用知识、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而社会各行业急需一大批具有管理创新意识和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管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二、目前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二是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有待加强;三是工作中创造性不足等。将对毕业生就业时带来以下困境:
1.职业能力不足,就业竞争力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目前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理论基础不及重点大学扎实,实践能力不及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生。
2.难以胜任企业工作,职业发展无后劲。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由于以理论学 毕业后面临企业的具体工作,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3.职业定位不清晰,缺乏工作信心。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但是却普遍感觉缺乏针对性,难以进行清晰的职业定位。缺乏深入扎实的专业能力,求职时常常表现出不自信。
三、强化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创新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上来改革教学过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的。办学资源,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可构建校内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如加强实验室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模拟实验或实习的校内场所,从而方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高校应与地方企业或政府加强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从企业中聘请业务骨干为实践教学导师,对本专业的生产运作与管理、质量管理等课程,让企业导师直接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授课,将企业进一步完善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可将大一学生进行体验式管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生可自主申请实战项目,参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大二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大三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四部分学生实施创业计划并依托学校创业基地开办公司。
3.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实践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是让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实战技能。三是积极引进具有丰富企业老总到学校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4.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特点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能力为中心,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使用个性化培养方式。
5.非教学培养途径的补充。工商管理专业与社会联系异常紧密。首先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布置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有计划地举办营销策划、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3:
摘要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更为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在培养人才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要做到与人才的职业需求相结合。面对目前社会职业领域中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高要求,就需要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注重职业需求,对学校的专业教育准确定位,构建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现行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状况提出有效策略。本论文针对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
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为人才竞争塑造了环境,很多的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且使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面对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质量需求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采用协同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就业率。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采用协同机制进行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的企业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力求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落实到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大学在进行人才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技术,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采用协同机制,将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着共性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他专业知识的辅助作用,突出本学科的特性。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协同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满足行业领域的职业需求。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构成单元,企业的发展质量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企业的发展具有市场性,也具有时代性,会紧紧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避免被淘汰。信息时代,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构建协同机制不仅可以适应时代,而且还可以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多元化方向发展。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分层次展开,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就要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人才培养中按照协同机制运行,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从职业领域出发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培养方向上将职业特色体现出来,以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与企业的人才质量要求紧密联系,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更好地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社会应用价值调查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更为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性和职业性。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的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人才的教育中,通常是延续了原有的理论性教育模式,将实践技术融入其中。但是,在具体的教育中,就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导,配合使用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对于工商管理类知识的系统性予以强调,不注重实用性,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真正意义地得到培养。在高校的人才教育中,应用型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差异性,应用型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就要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展开教育,帮追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下面为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比调查与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应用价值调查结果。
三、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考核体系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要做到教学与市场协同,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将成绩评定作为衡量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中,要做到考试与考查相结合,考核的方法要多样化,并做到考场的考核结合工作现场的考核展开。对于考核的内容,要做到理论考核与技术能力的考核相结合,以此作为学生是否符合升级条件的依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还可以将“双证书”教育引入其中,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汇总,职业技术能力得到培养。(表3:工商管理类学生成绩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构成、形式;表4: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设置)(二)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要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行业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设置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做到专业课程与企业的岗位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兴趣以及自身的需要展开学习。比如,工商管理专业以管理学和统计学为主要的教学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掌握知识能力,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除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组织竞赛或者专家讲座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提高竞争意识,领略专家的风采,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人才成为各个企业的紧缺人才。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人才标准,对学科研究进一步强化,并从产业技术的角度进行教育革新,使得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符合企业人才素质要求。应用型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将协同机制构建起来,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就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高度重视。面对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问题,就要通过运行协同机制,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专业人才教育与企业、市场实现对接,形成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培养的特色,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工商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4: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目前在国内高校倡导和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课堂上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针对除英语公共课之外的专业课进行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我学院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一直以来承担着针对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国际视野及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选择性的针对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我们认识到,探索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是这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保证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精心挑选全英文教材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多世纪。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工商管理在欧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其理论基础跨越经济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社会经济现象、企业经营运作中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征和要求。可以说,来源于欧美的英文原版教材浓缩了时代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华。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无疑等同于可以与当代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工商管理理论实践进行最直接的对话和最前沿性的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最为流行的工商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主要来源于美国,因此我们选择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都是世界著名的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汤姆森学习集团、约翰威立出版公司等权威机构畅销全球的工商管理教材,被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所普遍选用,是国际工商管理界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这些教材的作者皆为美国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教授,这些教材经过了美国和世界各地数千所大学和管理学院教学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论述精辟、视野开阔、资料丰富、通俗易懂,又具有生动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经典之作。考虑到学生对原版教材的价格承受能力,我们主要使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国内代理商引进的原版教材影印版。虽然这些教材不是原汁原味的最新版本,但除了印刷效果略差以外基本保留了原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如(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所着的《管理学》(第8版)、 (美)弗雷德·R.戴维(Fred )所着的《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12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所着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美)加里·德斯勒()所着的《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着的《营销管理》(第12版)等。这些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广国际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从目前我们学院的师资队伍来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很多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而具备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中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不佳的较多。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教师中又有一些毫无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们一方面严格遴选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
1.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我们一般会挑选既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有较高的英语技能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精通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专职授课教师。从授课效果来看,大部分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从校外聘请了一批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绝大部分有过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有在外企工作的经验。此外我们还聘请了一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工商管理专业外籍教师来校不定期进行交流和讲学。
2.对于愿意从事双语教学,但目前还不具备相应教学水平的教师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培训的方式。例如每年我们会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修学习。参加由国内知名高校举办的由外籍工商管理专业的英文教师或高水平的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师授课的培训班。参加各高校不定期开展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研讨会。此外,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某些教师我们也会选派他们去外企进行挂职锻炼。在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众多措施中,定期组织教师观摩由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为代表的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已成为我们组织教研活动的必修课。这些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正在对我国大学的教学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方式和质疑精神,为我们推广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资对比、借鉴的'生动案例。
三、实行分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前提。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所以我们刚开始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工商管理专业中对双语教学抵触比较大的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够多了,继续开设专业核心双语教学课程无疑会加大同学们的学习负担。上双语课程,由于外语的原因变得艰深晦涩,同学们往往会将课本当成外文阅读材料,学习的重心不知不觉偏向了外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本身,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此外,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难以通过,让他们也来上双语教学的课程的确有些勉为其难。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很明显。
通过借鉴国内同行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经验,我们发现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纯英语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教师直接用纯英语进行授课。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学生。第二种方式是中英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虽然直接采用的也是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在授课时主要还是用英语进行授课,但当学生无法理解某些内容或者教师觉得有必要的时候穿插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三种方式是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授课教师主要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我 我们的做法是将专业核心双语课程暂时设置为选修课,对于选修了本课程的同学在开课之前进行英语测试,然后按照英语基础的不同根据测试的成绩实行分班教学。
四、重视案例教学,充分挖掘本土化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已历经百年,不仅遍及美国,也被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了“主动”思考和探索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用英语上课,也不仅仅是指老师讲英语,学生听英语,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双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此外,同学们为了更好的参与案例分析,必须在课下提前阅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
在进行双语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完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案例用于案例教学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原因往往觉得这些国外的案例离自己很“遥远”,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给学生读懂这些国外的案例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进行双语案例教学的时候有30%选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国外案例,70%是经过授课教师自编的“本土化”案例的英文版。所谓“本土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包括参观、实习和派相关人员到课堂讲解)。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根据我们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主要为适应湖北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1+8”城市圈的发展需要,按“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要求,打造适应地域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本土化”特色。
五、结论
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推行中英文双语教学不 推动实行双语教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学生——未来的企业家能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交流沟通和对抗能力。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的步伐,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的双语教学模式,使得英语不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更应该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5: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首先要了解工商管理在我国经济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才能更好地明白工商管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工商管理的职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经济市场活动重要的监管部门,但并不意味着监管所有的经济市场活动淇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角色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把门员”,即牢牢地掌控住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关;其二是“裁判员”,即积极做好市场经济秩序良性运行的相关措施做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裁判。第二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是综合性的,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负责市场竞争准入、竞争以及退出是目前工商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工商管理部门不仅只有监管市场的职能,还需要依据具体的市场情况履行社会管理、经济调节以及公共服务等其他职能。
二、工商管理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工商管理部门必需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通过加快完善服务机制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工商管理在调节市场经济秩序时所采取的方式是多方协作,这种方式很好地保证了企业的协调发展;其次工商管理具备极其重要的监督作用,有助于协调立法部门、经营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第三,现代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运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良好的氛围,而工商管理部门通过不断地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四对于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和经济变化趋势,工商管理部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并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有效地调整市场环境,使其良性发展;第五经济立法有效地保证了工商管理的权威性,工商管理部门通过严格执法,对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肃处理肩助于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
加快政企分离
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是一种基于自愿基础上的结合形势是跨地域、跨部门及跨行业,以自由联系、自由� 这样的形式容易促使企业利益从部门或地方的利益中分化并脱离开来而原本相互隔绝的部门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也会不断地展开联系、并产生结合,有助于地方利益的实现横向联合,并与经济发生强制性的关系。我国传统的条状分隔形式将在这样交叉和融合的情况下得到根本的改变促使企业从地方或部门的所有制束缚中解脱出来。我国市场进行改革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政企分离当前主要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烧开行政部门的层层限制,将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另起灶炉形成新的经营和指挥中心。国内多数企业集团本身并不属于任何一个行政部门,政府机构在对国内企业商业集团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时并不能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只能以帮助和引导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形下肖政府采取错误决策时,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错误决策带来的影响,并且,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商业集团对地方部门和政府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劲头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能力肩利于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维护市场秋序
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既要对市场调节和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又要对经济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计划实行监督。在工商管理的实践中,既要监管个体户和私营者的市场活动,又要充分重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有效监管农副产品、小商品市场,又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劳动力市场。确保经济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是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工商管理部门依据不断完善的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采取责令违法者支付赔偿金、违约金以及罚款、通知银行冻结存款等经济手段未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向更长远的目标发展维护市场经济主体的权益与信誉,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促进企业改革
企业之间的有机协作得力于工商管理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政企分开使得企业拥有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企业商业集团之间的有机协作和公平竞争。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实际和发展意愿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和运作激发了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政企分开的模式下工商管理部门完善了自身的市场服务机制,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避免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直接的干预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商管理的论文 篇16:
一、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和外在需求,符合综合、简明和可行的原则。应从多角度进行测度评估。一般而言,有三个角度:①市场能力。主要测度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及市场化程度,具体从高校报考录取率及高校接受馈赠金额这两项指标来测度。②行为能力。主要测度工商管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自身发展及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测度核心课程数目、教学方式(包括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及其他的比例)、参与必修与选修课人数比、师资能力(包括全职教师、访问学者、终身教授与招生人数比例)以及技术投入比例。③绩效水平。主要测度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场与教育本身的磨合中的发展能力(业绩),具体指标为就业水平(在就业前10名企业中就业总人数与招生人数比例)、首次就业率以及学生的个人投资回报率(就学投资/就业头年年薪)。
二、统计分析
项目组运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对国外知名大学网站、美国教育部网站、美国统计局网站、美国商业周刊网站、美国商学院联合会网站进行访问搜索。通过抽样对37家著名大学工商管理教育的以上指标进行调查,用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管理教育绩效水平。为了保证分析的完整有效,本文选取了3个评价指标,并相应收集样本资料。这3个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 将生成的绩效水平指标记为fact1-1,用来反映市场因素与教育体系内生变量的交互作用,运算得到各高校该指标的计算结果,并注入到原始数据中,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2.高校市场能力与绩效水平。市场能力通过市场信赖度和社会赠与来表示,其中市场信赖度选取20xx年度报考该校学生的实际录取率。通过这两项指标与业绩综合指标F1的偏相关分析,来判断国外高校市场与业绩的'关系。
3.工商管理高校自身行为能力与综合绩效水平。工商管理教育的自身行为能力主要反映高校的内驱力,用核心科目数、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其他教学、必修选修人数比、全职教师比例、访问学者比例、终身教授比例、技术投入比等指标来考核。
三、结果分析
在工商管理类学校的内生变量中,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技术投入因素与其绩效水平高度相关。技术投入因素主要代表高校每年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占学校收入的比例(类似企业R&D值)。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工商管理类高校主要的技术投入为在线教育,如伦敦商学院已经开设了6门在线课程。同时注重“虚拟络”的开发和完善,以及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所组建的e-business、e-commerce课程实验室。
2.必修与选修课程的人数比与绩效水平不相关,核心课程的数目与绩效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显著。由此可知,国外的工商管理类教育已经淡化了必修和选修的界限,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按需求学”与“课程指导”相辅相成。
3.反映教学方式的三个主要变量:课堂讲座、案例教学和其他方式对于绩效水平有不同的相关性。其中案例教学的相关性较为显著,为%,其次为其他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在上述37所工商管理类院校,课堂授课和案例教学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其他教学方式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如通常采用的公司企划(Companyprojects)、计算机仿真(com-putersimulations)、团队训练(groupexercises)、实习(experimental)等等。
4.反映师资力量的三个主要变量:全职教师与招生人数比、访问学者与招生人数比、终身教授与招生人数比对于绩效水平也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其中全职教师比与业绩表现为正相关,不相关的概率仅为6%以下,而其他两项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访问学者的负相关性较显著,这反映出国外工商管理教育在国际、校际交流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如学者的访问时间有限,研究欠深入,对于管理教育的投入少等等;终身教授比例的负相关,同样反映出国外教育的弊端,各校工商管理类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全职教师承担,而终身教授主要承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反映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与教学”的严重割裂,无法以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创新,以教学补充学术力量,实现二者的互动。
四、借鉴与思考
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兴起于80年代末,起点不高,与国外的工商管理教育有一定的“时差”,再加上国内的经济环境仍有待改善,工商管理的着重点有异于国外。因此我们应该从国外的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寻求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共同发展之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始终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源动力,我国正处经济转轨时期,不少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仍需要中低层次的各类管理人才,不必像美国那样盲目压缩本科招生人数。应根据我国市场需求形成“宝塔型人才结构”的培养层次,明确知识分工,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在当前,主要应明确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硕士生(MBA)和一般管理类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本专科生主要集中于基础管理(即所谓的主管级)或继续深造;一般管理硕士及MBA侧重于部门经理级及较高职位的管理者;博士则侧重于科研和教学。作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各类高校,也应进行结构性调整,即著名学校压缩本科生招生数,向较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转变,一般院校则应注重培养本科生。
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实际技能的运用。教师应正确引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深入到企业第一线编写案例。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不能一味地照搬哈佛模式,即以大量的案例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管理技能。应增加“工具类课程模块”,通过建立管理学学科的理论框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工具,对现实问题能够触类旁通,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国外工商管理研究所暴露的“研究与教育”的割裂,反映出其教育被动适应市场因素的弊端,对我国工商管理教育颇具借鉴意义。由于管理教育往往滞后于管理实践,因而减少“滞后”、减少知识陈旧、使教学具有前瞻性尤为重要。这要求教师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注重学术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来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用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带动教学创新,尤其要鼓励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教授到教学第一线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工商管理论文 篇17:
一、前言
一类企业想要切实提升自身综合化管理水准,就必须预先进行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而这一切条件的落实,都将以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作为先提。
所以说,尽快探讨完善化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持续强化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态度
第一,企业各级管理主体和员工要树立起严谨的工商管理培训参与意识,力求透过根本层面上强化这部分培训工作实效。
即预先督促领导发挥出可靠的榜样示范作用,令他们全面端正对这部分管理培训活动参与的理念,避免员工参与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期间产生任何懈怠厌烦心态。
毕竟领导在这部分文化宣传和员工激励上的作用,是不可轻易被替代的。
第二,不管是现代企业领导或是基层员工,都必须尽快挣脱形式理念束缚,尽量地将工商管理培训视为一类投资性活动,借此强化企业一切员工的培训意识,包括责任和紧迫感等。
这样才好将人力资源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综合化管理水准。
三、全面建设完善化的培训师资团队
首先,及时搭建起可靠性的工商管理师资团队校验评估体系,对于任何想要申请工商管理培训导师资格证的人员,务必要督促他们参与严格化的认证流程,同时透过管理理论、实践、思想政治等层面进行审视。
其次,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专业资格证的培训导师,则需要定期带领他们参与更高等级层次的培训活动,就是说令他们尽快掌握最新工商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同步贯穿融入到有关实践活动之中,进一步开拓出全新且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方案。
再次,进行企业培训师资来源渠道的有机拓展,进一步全方位吸纳不同区域的高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最后,激励企业培训导师主动参与到具备国际级别的工商管理交流会议,其间增加见识并做到取长补短。
归结来讲,构建起一类高质素的培训师资团队,不单单要做好上述工作,同时更要督促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目的是强化这部分培训导师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为企业多元化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拓展,提供保障。
四、深度改革既有培训模式和内容
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属于一类层次较高且内容繁琐的事务,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愈加广泛,同步状况下更要求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及时融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即开发出多元、现代且科技化的培训模式,包括案例、讨论、讲座式教学法等。
如此一来,企业一切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才能得到长时期有效地延展,使得以往企业领导的工商管理理论得到有机完善,促进已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融合结果。
由此看来,工商培训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地位非常之深刻,不单单要确保实施灵活化的培训模式,同时更要选取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经过知识经济发展过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开始极度渴求充满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其中部分管理人员倾向于锻炼理论思辨技能,一些管理主体想要培养高超的管理实力,总之,参与培训的工商管理人员的需求充满差异。
所以,在培训活动组织环节中必然要彰显针对性,保证可以依照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既有培训模式和内容革新,彰显出时代和专业化特性。
五、积极针对参与培训的工商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
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更会为一些管理主体和基层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遇,而这部分被委派出去的员工通常都是保留学习的动机指标,矛盾的是却无法明确内部的学习任务。
更为重要的是,当中许多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烈的学习意识,单纯地当作是外出旅游,所以说,强化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明显是十分紧要的。
至于这部分考核内容,不单单包含理论考核,同时还有必要加入一些实践考核项目,其间确保透过员工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案并且为每个员工匹配标准的学习目标。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考核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人员,还应该凸显出一定的启发和针对特性,确保员工能够积极地为考核做足准备工作并且端正自身态度,最终使得这部分成员学习效果变得愈加理想,进而更加有效地向企业提供改革发展建议,令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风暴中屹立不倒。
六、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我国顺利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之后,市场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中任何企业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针对自身人力资源加以科学化监督管理。
相比之下,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关键组成要素,其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于企业长远化发展,有着极为可靠的指导性效用。
所以,现代我国企业在组织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期间,有必要在设置完善化的激励机制前提下,培养出更多数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最终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化管理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