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2024年金融机构评价方案实用(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0404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金融机构评价方案实用(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一篇】

1、为了规范工区全性评价工作,确保工区所辖线路安全可靠运行,依据国家、行业、国家电网公司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导则、规程规定、反事故技术措施等,制定此办法。

2、安全性评价针对工区所辖架空输电线路、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事故及频发事故未重点,采用危险评估的方法进行查评诊断。其目的是要摸清工区安全基础情况,掌握存在的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明确反事故工作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反事故措施,实现超前、减少和消灭事故。

二、安全性评价内容。

架空输电线路、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

三、安全性评价方式。

安全性评价采用工区自评价和公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区组织自评价,运检公司组织评价。

-1豫超高压第一运行检修工区。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二篇】

如今,评价方案已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合作,最终都要通过方案的评价来判断其实施效果,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深深地认识到,评价方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更在于促进组织内部不断优化和创新。以下,我将分享我自己在实践中进行评价方案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研究方案对象。

评价方案的第一步是对对象进行仔细研究,包括明确目标、识别核心问题、评估困难与机遇等方面。作为一名市场部经理,我曾负责一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计划。在制定评价方案前,我首先梳理了该计划的目标、目标用户、竞争环境等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影响力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我对新产品的推广策略、资源投入、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大幅提升了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第三段:确定评价指标。

真实、准确的评估结果必须建立在合理的评价指标之上。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够衡量方案目标的实现情况,还要兼顾随时变化的市场与机会状况。在我负责的产品推广计划中,我选择了一系列指标来评估其市场营销结果,包括转化率、成本投入、用户满意度等。在每个指标的选择中,我都注重其对目标的具体反映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方案执行过程中,我还可以通过前期指标设定的对比,更好地实施对推广的调整和反馈。

第四段:评估信息获取。

在获取评估信息时,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获取尽可能准确的数据。目前,企业内外的中央化云服务系统,作为实施与结构化数据整合工具,有着强大的储存、处理管理能力。除此之外,前期调查和团队协作反馈也是获取详实的信息的重要途径。当然,在信息采集时也注意保护企业敏感信息安全。

第五段: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企业评价方案实施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正确的使用和分析评价结果,不仅能够指导企业实现目标,也能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根据我在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实践,良好的评价结果应用不仅包括评估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还应包括对评价过程中的疏漏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也不应忽视将评估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好的实践或是變革思维扩散到其他组织成员和部门,推动企业内部创新进程的不断深入。

结语。

评价方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着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以实际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实现方案的科学评价和有效应用,有助于企业提升综合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对方案评估的不断深入,也有助于推动内部创新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三篇】

根据政和县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政和县保密自查自评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政保〔2016〕2号)精神,我局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本系统保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保密自查自评工作方案报告如下:

一、保密工作组织、队伍和制度建设情况。

(一)组织建设情况。为落实保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保密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我局坚持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通过明确职责范围、层层传导压力,将保密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干部职工,把保密工作同人社业务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

保密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保密工作重要精神,不断加深干部职工对保密知识的认识和运用,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

(三)。

制度。

建设情况。结合人社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政和县人社局保密管理制度》、《政和县人社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使各项保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始终把保密工作纳入机关建设重要任务,同效能评比、年度考核及各项评先评优挂钩,对保密工作不到位的单位、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问责,形成了严密的"保密工作制度。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情况。

(一)分类管理。对涉密计算机和上网计算机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暂行规定,指定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人即为负责人、管理人。对工资数据库、国库系统等重要平台使用专门电脑隔网运作,数据录入、取用严格按照逐级审批制度,确保涉密数据安全。

认真执行了涉密介质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上连接的保密规定,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二)定期维护。局保密工作。

领导。

小组定期巡检涉密及上网计算机使用情况,严禁涉密计算机联网运作,对上网计算机要求定期查杀病毒、更新软件,确保符合使用管理规定。上网计算机、涉密计算机的修理、维护、淘汰等均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并按要求设置了开机口令。

三、文件制作、公开及档案管理情况。

(一)政府文件制作方面。严格按照逐级审批制度草拟、打印、传阅、公开政府文件及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谁主管、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杜绝了个人隐私、国家秘密等的泄漏。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四篇】

一、对单位年度/季度任务绩效指标评价,对特定情况工作目标的评价,均采用“目标管理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即以预先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指标评分方法,按“百分制”计分,进行计算评价,依据“绩效评价等级定义表”进行等级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定义表”详见《绩效管理实施办法》表6)。

二、对日常工作指标的评价,采用“尺度量表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对此类工作的定量及定性任务绩效指标评价时采用5分制计分,按照“绩效指标评分等级定义表”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等级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定义表”详见《绩效管理实施办法》表2及表3);具体方法要点如下。

1、得5分项。

工作结果有突破、有创新,明显超越组织标准要求:提前或按时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内容、方法、手段、措施方面有新的丰富和发展;或带来组织认可的经济效益/团队荣誉,或避免了组织认可的经营/荣誉损失,并得到了公司或单位表扬;当月度得5分。

第一、该员工好的主意,或好的做法,推动了岗位工作,经组织受权,独自或与他人配合、合作完成了组织相关工作规范标准/行为规范的修改完善,较好推动岗位(组织)业绩。

专业资料整理。

如果达到了“得2分评价”或“得1分评价”的结果,则按实际2分或1分计。

以上评价计分方法,有效期限为一周年。

如果达到了“得2分评价”或“得1分评价”的结果,则按实际2分或1分计。

以上评价计分方法,有效期限为一周年。

第三、直接上级让做什么,而不止做什么,完成的结果能够给直接上级带来意外的满意结果(小王与小李买菜的案例),该目标项得5分。

第四、或带来组织认可的经济效益/团队荣誉,或避免了组织认可的经济/荣誉损失,并得到了公司或单位表扬,该目标项得5分;非月度绩效任务目标项,修改一个得3分目标项为5分。

2、得4分项。

工作结果超出组织标准要求:提前或按时完成任务,并在数量、质量上超出规定的标准,对该项工作在或内容、或方法、或手段、或措施方面有新的亮点,较好推动本岗位(组织)工作,当月度得4分。

对亮点的理解与计分方法:

专业资料整理。

如果达到了“得2分项评价”或“得1分项评价”,则按实际2分或1分计。

此评价计分方法,有效期限为一周年。

第二、或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总结本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积极地向本单位外宣传推广,并得到了公司职能部门或公司领导的认可(职责岗位员工除外),非月度任务绩效目标,修改一个得3分目标项为4分。

第三、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学习,能够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肯于对他人工作“言传身教”,月度该绩效目标项得4分,非月度任务绩效目标,修改一个得3分目标项为4分。

第四、或带来组织认可的经济效益/团队荣誉,或避免了组织认可的经济/荣誉损失,并得到了直接上级认可,该目标项得4分;非月度绩效任务目标项,修改一个得3分目标项为4分。

第五、工作目标项的结果达到了组织要求的标准,与此同时能够对其他员工的不符合作业/行为规范要求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劝告制止,该目标项得4分。

3、得3分项。

专业资料整理。

工作结果达到组织要求的目标、标准,且在工作规定的时间、数量、质量等方面均满足组织要求,没有明显不足的,得3分,而不是4分或5分。

4、得2分项。

工作结果基本维持达到组织标准要求,但工作中存在不足或瑕疵,但在时间、数量、质量上没有明显出现不符合目标、标准的问题的,此问题的发生本月度发生不超过3次,按2分计;本月度超过3次(不含)的按1分计;本月度超过5次(含)以上的按0分计。

5、得1分项。

工作结果明显低于正常工作标准要求:工作中出现失误,在时间、数量、质量上存在显著不符合目标、标准的问题,此问题本月度仅发生1次,得1分,发生2次及以上的得0分。

三、填写每一工作目标的“自评得分”不需要做权重处理,不需要汇总分值,自评分(1、2、3、4、5)直接填写在附件“自评得分”一列中即可。

四、员工日常行为及年度综合表现绩效指标评价。

根据评价内容的标准与分值进行评价。

专业资料整理。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五篇】

焊接技术专业自创办以来,通过多年的教学教改研究与实践,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企业+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积极探讨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院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院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以酒钢产业发展对焊接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形成了实践教学基地的规模,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酒钢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酒钢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极大地拉近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距离,专业设置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学生评价

本专业毕业学生大多在各大型企业一线生产工作,他们认为培养方案中专业技能课程与工作岗位需要非常接近,同时方案中还注重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岗位技能又有职业素养,在企业很快就能成为单位的骨干。

3.企业评价

毕业生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好,能很快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要求。企业人事部门对学生工作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专业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符合焊接技术应用的生产实际,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教学效果很好。

4.社会评价

我院自2015年成立了材料工程(焊接加工方向)的普高大专班以来,在招生、就业方面踞学院历年历届首位,同时也成为了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的主体专业,经我校培养的焊接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在全省各类焊接比武中屡列前茅。各个用工单位的焊接专业毕业生大多受到单位领导的一度嘉奖和好评。

(二)推广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推广指导意义

焊接技术专业所形成的“市场导向确定专业定位,校企互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为主构建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开展课程建设,订单培养提高专业适应能力,顶岗实习落实毕业生就业”专业建设思路,摆脱了传统的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宜于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新路子,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提供了样板。

2、专业群综合实训平台建设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有推广价值

器培训站、第四十六、四十七职业技能鉴定站、甘肃省二级安全师资培训基地、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师资培训服务、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等项目,为甘肃省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酒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巩固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化专业及课程改革,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扩大课程改革覆盖面,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将更多的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全面推进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除了为地方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外,更好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甘肃省、及酒钢的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及范围,做甘肃省、及酒钢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e#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下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也是全世界职教发展的共同取向。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工作,并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获得一定的实习报酬的活动。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学做结合”的教育,它必须与工作实际贴近,与职业岗位融为一体。

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

(一)明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项目组调研了定西市烹饪协会、定西市消费者协会、定西市牛肉面协会、定西市马铃薯协会。共涉及行业专家及管理人员8人。

调研各级、各类企业44 家。涉及天庆国际大酒店、凤城大酒店、京跃华大酒店、金阳大酒店、海天大酒店等大型酒店5家;涉及菜根香酒店、西水湾酒店、金太阳酒店等小型酒店3家;独立餐饮企业9 家。先后共涉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8 人、一线工作人员26 人、其他10 人。调研毕业生60人,其中毕业2年的28人、毕业3年的20人、毕业5年以上的12人。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

及岗位对中职层次人才的数量需求与录用标准,特别是现代厨房的岗位职责和岗位人员关键技能要求,明确了烹饪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据此,我们将中餐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能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面向中、高档餐饮酒店,从事餐饮服务及餐饮前台管理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训,使学生了解各种烹饪原料的性质、产地、鉴别保管及加工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食品原料知识、食品营养知识、面点及中餐制作的中级烹饪理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刀功、勺功等各项基本功,熟练掌握各大菜系以及经典名菜的制-作-工-艺,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食品雕刻、中西式面点制作及营养配餐等相关技能;基本掌握酒店管理知识和厨房各岗位的运作流程;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精湛厨艺和酒店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从2012年开始,中餐烹饪专业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在企业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建立了烹饪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了3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即《热菜制-作-工-艺》、《中式面点制-作-工-艺》、《兰州牛肉面制-作-工-艺》),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并编写了部分专业核心课配套校本讲义。配合新课程实施,中餐烹饪专业还建立了一整套检验新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并整合校内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菜根香大酒店。依托西水湾餐饮公司,将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的课改理念,将与烹饪相应的典型职业活动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经过校企专家的共同建设,按课程对接企业岗位的原则,建设烹饪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热菜制-作-工-艺》、《中式面点制-作-工-艺》、《兰州牛肉面制-作-工-艺》3门优质核心课程。

(三)实施“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

中餐烹饪专业课程是由典型职业活动转化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索实施中餐“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中餐“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中的 “五化”指“学习任务真实化、学习情境仿真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过程行动化、学习成果标准化”。“学习任务真实化”指学生的学习任务由生产任务直接转化而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习情境仿真化”既指实训环境按照酒店厨房设计,实训设备按照酒店标准设置,人员组织按酒店实际岗位安排;“学习资源信息化”指教室内配备多媒体设备,烹饪知识、关键技能的学习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反复循环播放而得到强化;“学习过程行动化”指按照行动导向理念,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保证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习成果标准化”指学生按照职业标准制作菜品,开展评价。

中餐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通过与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对接的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四)开展多元评价模式改革

中餐烹饪专业着眼于专业培养目标,采用理论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五维立体考核评价体系。

2.教师过程评价维度:以平时成绩管理为抓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就学生学习的纪律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册最终按照50%的比重计入学期成绩。这样做一方面能提高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校终结评价维度:通过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和校级、市级、国家级专业技能比赛,以技能考核和能力考核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专家为共同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水平进行终结性的考核,以考核结果来反馈教师教学效果,来确定学生实习就业走向。

4.行业证书评价维度:依据就业岗位准入制度,组织本专业每一届的学生,参加初、中级烹调师《证书》的取证考试,用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促使学生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接轨,用证书取得来检验评判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

5.企业实习评价维度: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主要依靠企业作为评价主体,依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素质和操行表现、技能水平和岗位能力予以客观评价。通过企业评价,一方面是学生向企业的展示;另一方面也反过来促进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的调整。

(五)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践环境

真教学模式。即课堂“工位”化、教学“项目”化、学生“员工”化、评价“多元”化,将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实训环境,真实的过程经历与教学任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六)多元培养方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烹饪专业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借助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力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价。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能手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数逐年增加,成为专业教师团队的有益补充。烹饪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进行相关业务学习、培训和交流,外派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教师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把一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到专业建设和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形成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机制

1.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形成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学生学业评价、技能大赛、实习实训、社会培训等各方面工作的合作机制。

2. 开展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制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评价办法,与肖老四清真餐楼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培养面点师十人。

3.依托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管理机制

6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校、管-理-员、专业教师三级管理体系,按照实训大纲严格执行实训计划,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岗位职业要求,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规范,在完成岗位典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学习、体验、建构、获取职业能力。近两年来,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在2012年定西市举办的“天翼杯”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7人;在2015年甘肃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人,并推荐参加江苏扬州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在2015年定西市举办的“天翼杯”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

多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专业“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效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6 %,对口率为94%。目前,一些定西市酒店40%左右的厨师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厨师长。烹饪专业一直保持着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

烹饪专业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

1.企业培训。利用校内实训设施,针对毕业生、餐饮企业员工开展中式烹调师、面点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工作。

2.社会培训。走进社区,面向大众提供关于牛肉拉面等技能的培训与展示。

3.劳务培训。中餐烹饪专业每年组织定西市100余名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并组织实施好技能鉴定工作。利用实训基地,承办每年的定西市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五、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我校办学方向的定位

我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造成实践和理论相脱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过多注重理论性,实际操作少。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欠缺,形成“在校学习两年,不如短期培训半个月”的怪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使我校明确了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分配有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时间。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一上岗位即可独立工作。劳动价值观念和对职业环境的适应,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2.有利于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缓解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同时拓宽中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业聘用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建立我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由于我校的专业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聘用餐饮企业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中餐烹饪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

3.有利于我校的招生

模式,在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弟铺就求学之路、创业之路、成才之路的同时,也增强了我校的招生吸引力。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校师资力量、教材等方面与企业实际生产还存在脱节现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专业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中餐烹饪专业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培养的四名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基础较扎实,但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丰富。尽管有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但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这一问题是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2.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国际上成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政策法规强有力的保障,都是依靠立法来规范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在我国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学生的双重角色如何得到保障?“工”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和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当前我校的工学结合过程中,对“工”的把握只是依靠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的协议和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对学生参与岗位工作的劳动限度、时间限度、质量评价和结果考核尚缺乏法律依据。

3.企业缺乏与中职学校合作的动力

合作的动力。多数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中职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中职学校两个人才来源地。

对人才培养成本还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只想“伸手拿来人才”,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培育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没有看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表现为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过低。致使不少企业没有感受过与中职学校合作的过程,不能判断结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二)对策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及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只有明确中职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才能进一步为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提高工学结合质量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通过成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的第三级组织机构,让企业以多样化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企业既可以间接参与职业教育,也可以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既可以以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方式参与,也可以以物质资源的方式参与;既可以以合作、合资的方式参与,也可以以捐资、独资的方式参与,给企业创造参与职业教育的宽松环境。在这些参与方式中,让企业直接参与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是提高工学结合质量的最有效方式。企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作为办学的主体之一,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课程的选择、教材的编写、资格考试、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选拔企业优秀的在职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除在岗为学生指导外,还可以经常到学校授课、讲座,加大双方人员的流动。

3.建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巩固工学结合基础。由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培训和顶岗实习等均需资金保障。因此,资金来源应通过制度、法规,使具有法律责任的相关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资金。另外,还可通过宣传,动员募集社会资金。专项基金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贫困学生就学。有助于奖励优秀企业和优秀的实训教师等。

我校多年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模式,也是我校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学习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创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我校中餐烹饪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我市餐饮行业输送大批技能强、适应性好的高素质人才。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六篇】

二、施工质量管理。

1、我项目部对每栋楼配两木工工长及一砼工长,加强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将问题杜绝在萌芽中。

3、制定详细的质量奖罚办法,严格按照质量奖罚办法进行质量管理。

三、现场管理人员及初步劳动力配制。

现场总负责一人;技术总工一人;生产负责一人;

20#楼木工工长:二人。

钢筋工长:一人;

砼工长(小工管理):一人;

安全员及后勤管理:一人;

25#楼木工工长:二人(同上)。

29#楼(劳动力同上)。

20#楼劳动力:

木工:50人钢筋工(包括制作):22人砼工(三栋总人数):24人。

架子工(三栋总劳动力):20人。

25#楼劳动力:

四、项目部组织图。

五、管理特色。

1、我项目部的施工班组使用直属班组,管理一步到位;

图纸进行会审,对图纸中存在问题提前进行沟通;。

放线管理:楼号定专人放线。

进行周检查,每周对施工质量安全进行自检,对三栋楼进行评比,进行奖罚评比.

定期例会制:。

预告汇报制:每周五将下周所需材料计划。

机械,进度计划,施工安排报至项目户。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七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责任、作风、腐败三个主题,突出购、储、销三个环节,紧盯人、财、物三个重点,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依据,着力发现并解决我县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真查、真纠、真改,确保粮食安全,在我县粮食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金融机构评价方案【第八篇】

根据“素质提升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各县(市、区)对本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的基础上,采取询问查证、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全省评价工作.1、询问查证法:在汇总分析各县(市、区)项目评价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抽查计划表,以现场或非现场方式,向抽查对象所在的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以书面、口头形式,核查项目资料是否真实、合理,从而对项目做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2006-2008年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对象调查问卷》(附件5)、《2006-2008年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公众调查问卷》(附件6)等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乡村卫技人员名单,按受训总人数的%比例(每县市区最低不少于50份),确定抽样样本,以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分析所取得的样本数据,从而推断确定目标群体的满意度(评价组按受训总人数%比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复核).

3、专家评议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专家组,在评价组人员的配合下,通过查阅项目相关资料、走访、实地抽查,充分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对照项目评价指标和标准,做出专业或经验判断,形成评价结论.

四、评价工作组织及时间安排(一)前期准备阶段(2009。

项目负责人:王际兵、申屠光明、余桂统。

序号。

姓名。

性别。

最高学历。

职称。

职务。

执业资格。

王际兵。

本科。

会计师。

副所长。

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信用资产评估师。

申屠光明。

本科。

会计师。

项目经理。

注册会计师、信用资产评估师、律师。

孙益红。

本科。

会计师。

项目经理。

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王秀英。

专科。

会计师。

项目经理。

注册会计师。

余桂统。

专科。

会计师。

项目经理。

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胡红献。

本科。

会计师。

经理。

注册税务师、信用资产评估师。

程日辉。

本科。

助理会计师。

助理人员。

倪欢欢。

大专。

助理会计师。

助理人员。

傅建玲。

本科。

会计师。

助理人员。

第一评价小组。

组成人员:王际兵(组长)、王秀英、程日辉。

组成人员:申屠光明(组长)、孙益红、傅建玲。

组成人员:余桂统(组长)、胡红献、倪欢欢。

职责:负责审核汇总台州、温州、丽水三市及所属县(市、区)的评价报告及有关资料,配合专家组完成抽查工作.2、成立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拟聘请省人大、省政府研究室及大专院校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专家组职责:随评价小组深入有关县(市、区)实地抽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进行分析、评议和打分,得出评价结论.3、组织评价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学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本项目相关政策,包括〔2009〕5号《关于印发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6]5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卫发[2006]31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06]113号《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浙财社字[2007]38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4、拟定本次绩效评价各市县应准备的资料清单,供省财政厅下发评价通知时参考(详见附件1《“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供资料清单》).5、为做好项目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的工作效率,建议省财政厅派出联络员,主要负责评价小组实地抽查过程中与各县(市、区)财政、卫生等部门的联络工作.

(二)评价指标及方案设计阶段(2009年5。

月下旬-6月中旬)。

1、拟定《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级指标及标准的设定和分值进行合理设置.(详见附件2《2006—2008年度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在征求省财政厅和相关专家意见后,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3、拟定评价实施方案,征求省财政厅及专家组意见后定稿,提交省财政厅.

(三)市县评价阶段(2009年6月底—7月底)。

1、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省财政厅的统一安排,开展项目评价工作.

2、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组织项目评价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按各年度受训总人数%的比例,组织进行项目满意度调查,调查可采取召集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3、各县(市、区)应在7月底前向各市报送项目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各市应在8月15日前汇总自评报告和资料后交省财政厅.

(四)省级评价阶段(2009年8。

月下旬-9月上旬)。

1、在各县(市、区)项目评价的基础上实施抽查。

(1)制定抽查计划.各评价小组在收集、汇总、整理各县(市、区)上报的评价报告和相关资料,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核实报告中的数据及有关资料后,确定实地检查的重点和疑点问题、抽查名单、抽查方法及具体的时间安排等,制定抽查计划(详见附件3《抽查计划表》).a、确定抽查方法:对在书面资料检查中未发现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或必须延伸检查情况的,可以电话调查、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进行;对在书面资料检查中发现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或必须延伸检查情况的,则要求对方提供补充资料,如果提供的补充资料未能解释所发现的问题,则考虑列入实地抽查名单.b、制定抽查计划时应注意:抽查范围应涵盖所有地级市,并且抽查范围应包括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学历教育升级计划、在职岗位培训计划、乡村医生注册培训计划和其他教育培训计划等所有的培训项目.c、抽查计划充分征求省财政厅及专家组意见后确定.(2)实施抽查.a、在听取当地财政、卫生等部门项目实施情况汇报的基础上,核实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对评价报告中反映的或汇总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b、实地抽查采取座谈、走访、电话访问、核实资料等方式.(3)抽查内容要点:a、检查各县(市、区)各年度“素质提升工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是否合理,是否按期完成;培训完成人数统计是否正确无误,有无多报虚报现象.各培训项目完成率计算是否正确.b、检查各县(市、区)各年度培训项目完成的质量情况,各培训项目获证情况,培训合格率、得证率是否正确无误.培训工作台账信息准确性.各年度培训后乡村卫技人员注册、执业情况.c、检查省级培训机构设施、条件的改善情况,是否与申报计划一致.d、检查各县(市、区)项目培训所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对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抽查、复核,确认是否已取得足够的样本量(要求按受训人数的%的比例),判断满意度的可信性.e、检查各县(市、区)的省级、地方财政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核实资金到位率计算是否正确.f、检查各县(市、区)省级、地方财政资金的累计实际支出情况,资金使用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是否及时支付,项目资金使用是否按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相关要求使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等情况.g、检查各县(市、区)会计核算是否真实规范,会计核算是否及时、准确、完整,会计报表是否能真实反映收支结余等情况.h、检查各县(市、区)财政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培训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4)结合抽查情况,评价组按受训总人数的%比例,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了解,对“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满意度进行复核.2、全省综合评价.

评价组在全面分析整理各县(市、区)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抽查情况,召开专家组会议,总结汇报抽查情况,对照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综合评议与打分,得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五)评价报告阶段(2009年9月底前完成)2009年9月30日前出具评价报告,主要工作包括:。

1、对全省的绩效评价统计表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汇总;

3、形成“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报告(包括表格和文字部分,一式15份),报省财政厅审核,随附各县(市、区)绩效评价报告和评价统计表.

附件1:“素质提升工程”绩效评价提供资料清单附件2:“素质提升工程”评价指标。

附件3:“素质提升工程”评价指标中有关评价标准的说明附件4:抽查计划表。

浙江新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绩效评价项目组2009年5月25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280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