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77063

【导言】此例“高中定语从句讲解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语法 教学

“在教一个语法项目时,教师可先后说出体现该项语法的句型,使学生理解其意思,然后进行句型操练。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个项目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有的语法项目,也可先交待简单的规则,再进行句型操练。”这是大纲所提示的基本方法。前者是按归纳法教学,后者为演绎法。

1. 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顺序。在英语教学中,凡是先熟悉材料再讲述规则、道理的教学过程,都属于归纳法。

引入

推出标准句,让学生通过听或观察,从意义和用法上理解语言材料。引入的材料一般要求是一个有情景意义的句型对话,但有时也可利用已经学过的与该项语法有关的句子引入。引入的材料要典型,典型的标准是能够较突出地体现所教的规则,让学生能观察到并能初步理解规则。

操练

要求学生尝试性地套用规则,并要求一定的速度,以检查学生的感知程度,加深对所学规则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知识归纳打好基础。练习的重点在于使用规则的准确性,但不要求丝毫不错。操练形式多种多样,如一般的替换词练习,句型转换练习,控制性的会话练习等。

归纳

力求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总结、概括出规则来。以教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的变化为例,先让学生看以下句子:I wok hard. You work hard. We work hard. They work hard. He works hard. She walks slowly. It moves fast ....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子中归纳出动词在不同人称中的变化,这一点学生不难做到。学生归纳后,教师应给予肯定或补充说明,教师的补充说明一定要精练,要及时,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实践

主要指活用练习,它用于熟练性的训练,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规则进行一定的交际性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必须在情景中进行练习。课堂上创造完全真实的情景的确不容易,因此,模拟接近真实的情景也是需要的。教师可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本内容,或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内容作为训练的情景,还可以利用教室内或教室周围的情景。

2. 演绎法

与归纳法相反,它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先讲授规则,然后举例论证或说明规则,最后运用规则。其优点是条理清楚、系统性强,教师易教,课堂活动好控制。但使用不好客易造成满堂灌,学生学得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致降低语言实践练习的质量。

提出课题

先明确所要教的内容题目,也通常在复习中或利用一个问题引入课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宾语从句时。教师可先问学生有哪些形式可以作宾语,学生回答出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由此引入宾语从句的教学。

讲解规则

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样要求“精讲”,讲的时间最好不要超出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千万不可把语法课上成教师的演讲课。

例证规则

教师用例句解释、证明语法规则,并用更多的例句引导学生分析规则,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加深印象。在通常情况下,例证贯穿于规则的讲解中,也就是说规则是通过例句进行解释的。因此,例证与讲解常为一个整体。

反复操练

学习规则不是目的。学到的规则必须在反复的操练中转化为技能,所以操练在演绎中仍是主要的环节。

使用演绎法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复用和活用练习,使学生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用于百语实践中。另外,尽量不用含有生词或过于复杂的例句,还要避免讲得过细、过广。

3. 结束语

归纳与演绎也是思维的基本方式。英语教学活动无论大小,都要遵循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语法教学尤为突出。教学中使用归纳或演绎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实践证明,高中英语学习阶段使用归纳法更为合适。因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将归纳法作为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艳华。 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06).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2

1 注重基础知识

作为高中的英语教师,很多教师认为定语从句在初中阶段已经涉及过,做题时主要侧重考察引导词的使用。那么,只需要重点讲解引导词的用法就好了。没错,这种讲法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然也就足够了。但是殊不知,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对所学过的知识就有所遗忘,且由其对于我们这些职业高中的学生,你要直接讲解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可能他既搞不清什么是定语,也搞不清什么是从句,讲完引导词,学生可能也会把它和其它从句的引导词混为一谈。所以,我们在讲解定语从句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先简单的复习一下定语。通过提问“什么是定语?”学生能够加深记忆,从而知道定语从句和定语一样,都是修饰名词的,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区分定语和定语从句的区别,使学生重新复习一下什么样子能称之为句,并能独立句子的主谓宾。尽管复习这些内容可能会占用半堂课时间,但是,只有地基打牢了,才能做好后面的工作。学生只有懂得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的,才能知道“在句子中起定语作用,修饰主句中的名词或代词的从句称为定语从句。”而且通过分析句子,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分清哪部分是主句,哪部分是从句,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先行词。

2 抓住引导词之间的区别

当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用法和定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那么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词上了。因为单选题重点考察的就是引导词,有了之前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学生很容易找到句子的先行词,这就为选择什么样的引导词打下了良好地基础。学生只要找到了先行词这个关健点,做起题来就易如反掌。先行词指人用who/whom(宾格),指物用which/that,表示时间用when,表示地点用where,表示原因用why,表所有格用whose,这些都很好掌握,学生做起题来也不会感到吃力。

那么,同样指物,which和that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定语从句的重点。这项内容并不是很难,分别是以下五点:(1)which可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that不能。(2)当先行词是不定代词时,用that。(3)先行词被序数词修饰时,用that。(4)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用that。(5)先行词被the very, the only, the just等修饰时,用that。学生对这五点理解后,加以记忆和练习即可完全掌握。

3 针对难点加以练习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3

一、备课中的“三研究”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讲评课的备课要进行“三研究”。

(一)研究试卷

教师对试卷的题型、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试题的难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对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解题的思路要仔细分析思考,对答案的给分点、扣分点要明确,且要充分准备好讲评时要用的资料。

(二)研究学生的答题情况

这是一定要做的工作,虽繁琐、辛苦,但回报高,没有这一步,讲评只是照本宣科,效果很差。首先,要统计好得分率。一般来说,得分率在70%以上的题目应该一带而过,而得分率偏低的题目应作为重点进行讲评。其次,要统计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共同错误,例如,选择题错选率很高的选项、主观题出现的相同错误等。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才能针对性地分析讲评,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制定教案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首先,要明确新课标的要求,讲清近几年高考的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

二、讲评中的“五原则”

课前几分钟,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试卷的分析情况,让他们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年级和班级中的位置。讲评课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遵循以下原则,以取得较好的讲评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一)参与原则

讲评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讲评。讲评形式应多样化,较难题可由教师启发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评,较普遍典型的错题可由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参与思维的积极性。当然讲题时也要注意思路和规律,带动学生去思考该题考查什么知识,找出错的原因等,使学生能够在一次试卷讲评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二)拓展深化原则

试卷的讲评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既是不断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摆脱教师引导从而获得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二次消化”、深化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化知识的转化,要把所考查的知识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在讲评时,教师要分析该题的干扰源进行深层讲评和拓展讲评,以点带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单选题 It was twelve at midnight ________ they could arrive at the lonely village. A. before B. when C. that D. since 时,向学生讲清楚答案是A后,还可延伸拓展,让他们思考怎样改变原来题目,使答案分别是B、C、D。

It was twelve at midnight _______ they arrived at the lonely island.(变成了when 引导的定语从句)

It was at twelve at midnight ________ they arrived at the lonely island.(变成了that引导的强调句)

It was twelve hours ________ they arrived at the lonely island. (变成了since引导的状语从句)

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加强复习的系统性,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能力原则

考试能促进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能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因此讲评试卷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自己做错的题、出错原因等,使他们通过纠错、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策略,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四)鼓励原则

每一个人取得进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因此在试卷讲评中应表扬成绩进步的学生,尤其要鼓励考得差的学生,寻找学生答卷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

(五)不同题型不同解题方法讲评原则

1. 单项填空题的讲评。

(1)统计答错率,有的放矢,重点剖析。单项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句法和语法掌握的如何,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按照答错率和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哪些精讲,哪些略讲。学生不会做的题或答错率高的题并非都是重点,教师要在认真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确定讲评重点。一般答错率在30%以下的题目可以不讲,确实有学生不懂的,可以安排在课后个别辅导,从而增强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对于答错率在50%以上的题目,要重点精讲,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他们知其所以然;不但要让学生听明白,更要让学生练到位。比如这样一道题:

It is in the city _______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_______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A. x; that

B. where; that

C. x; where

D. that; which

很多学生解题思路模糊,觉得哪个选项都对,分析原因发现,学生对整个句意缺乏理解,而且语法结构存在问题。讲评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完整的语句: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the city. 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in the city. 如果对 in the city 部分加以强调的话,这个句子就变为:It is in the city that 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在这个句子中,the city 可以后接一个定语从句加以限定:It is in the city (that) you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that this kind of beer is produced. 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A。

(2)操练迁移,消化讲评内容。讲清楚了尚需练到位。许多讲评课忽视了对于学生所暴露的重点问题一练再练的环节,讲完一道题,马不停蹄地进行下一道题。学生需要反复操练,以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道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练习进行巩固:

a. Could it be in the restaurant ____ you had dinner with me yesterday ____you lost your purse? (C)

A. that; which

B. which; that

C. where; that

D. that; where

b. —I can’t find Mr. Smith. Where did you meet him this morning?

—It was in the hotel ______ he stayed.(D)

A. that

B. which

C. the one

D. where

(3)注重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有些讲评课明显暴露出就题论题、知识点支离破碎的情况。高三复习阶段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而讲评课是巩固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完善学生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从考点分析到思路梳理到答案解析再到归纳总结,对每一类题集中突破,重在剖析其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快速构建英语学科思想,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逻辑化、灵活化。

2. 完形填空题的讲评。高考完形填空题遵循“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题思路,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检验考生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了解体裁与题材,整体理解文章大意。完形填空综合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总体语言水平,检查学生在有信息空缺的前提下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学生必须通过上下文判断,选择恰当的单词或词组填入空格中,使之成为合乎逻辑、语言通顺、意义连贯的文章。因此,理解文意是关键。

(2)分析失分原因。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完形填空题的考点层次从小到大分为四类: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与语篇层次。完形填空题不是选择语法或词法正确的答案,而是选择故事发展到这个情节时能够符合上下文语境需要的最佳答案。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学会read between the lines,学会把握行文逻辑,学会推理判断。

(3)点拨解题思路和技巧。若想在完形填空题上获得高分,重点要始终放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上。若想把文章理解透彻,考生有三层境界需要“修炼”。第一层:考生即文章“作者”。若作壁上观,则难以进入作者的规定情景。第二层:考生即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皆由己出,便能体会人物心态。第三层:考生即“命题者”。揣摩难点题目,破译命题意图。如果考生做到了设身处地、身临其境,那么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技巧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读全文抓大意,上下求索找信息,左顾右盼选最佳,瞻前顾后扣主题。

3. 书面表达的讲评。英语高考试卷最后一道大题都是书面表达,这是试卷中唯一一道处理信息、输出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如何通过讲评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

(1)关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作对学习者的要求最高,学生不仅必须掌握拼写、标点等写作基本知识并具有用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需要用英语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这对输入量不足、平时积累不够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平时学生练得最少、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就是书面表达,导致写作方面一直是学生的弱项。因此,对于书面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更应从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寻找答案。

(2)剖析问题,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有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注重对学生所犯错误的修正,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老师的修正,所以错误依存,下次照犯不误。教师面批面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如果教师能够少些笼统的说教,多给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的话,学生就会从中收益。比如,在启发学生尽量使用高级词汇时,要结合学生文中的用词,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例如:用catch sight of 替代see,用have one’s leg broken 替代break one’s leg,用view the world 替代look at the world,用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替代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等等。

至于学生常写的汉语式英语句子,教师不妨给学生罗列出他们所写的句子:

a. 误:His teaching methods are many.

正:He has many teaching methods.

b. 误:Recently our school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正:Recentl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school.

学生在写英语书面表达时很容易受汉语习惯影响,所写句子虽然语法正确,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造成类似上面所列的汉语式英语句子。纠错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并自行纠正,使学生从中领会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方式,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

(3)引导学生使用复杂结构。在书面表达讲评课上,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一一突破。

a. 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不要一味地以主语开头,比如把状语置于句首等。

原句: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went to the West Hill early in the morning.

改为:Early in the morning 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and went there together.

b. 整合句子,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原句:We had a short rest. Then we began to play happily. We sang and danced. Some told stories, some played chess.

改为:After a short rest, we had great fun singing and dancing, telling stories and playing chess.

c. 灵活运用倒装句、强调句、并列句、复合句、分词短语、with复合结构等多种句式。

原句:I haven’t seen Mary for a long time. I missed her very much.

改为:Not having seen Mary for a long time, I missed her very much.

三、讲评后的“三落实”

(一)落实好消化环节

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结合讲评内容,清理、记载自己的失分知识点,真正弄懂()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并在消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疑问,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解决这些问题。

(二)落实好巩固环节

讲评时,教师要将试卷中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再变换角度设问、设疑或设题。讲评后,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或知识点,有意识地放在平时的讲练中,或有计划地安排在下一次考试中,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巩固率。

(三)落实好差生的辅导环节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4

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理解,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文意。而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某个词、某个句子,他总是将一个个的词语搭配起来组成句子,又将一个个句子连缀起来成段成篇。因此,我们在理解某个词、某个句子的意义时,也就可以——而且应该,跳出该词、该句,着眼于句子、句群,通过对词的组合,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词义,理解句义。语法掌握牢固了,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掌握牢固了,所谓的“语感”也就强了。

一、 通过分析词的组合,辨明用法,理解词义。

一个词,尽管义项繁多,但当它进入句子,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解释。所以解释文言词语时,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意义。词和词的组合,总有一定的意义关系,有一定的规则,分析词和词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如:(侯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信陵君窃符救赵》

孤立地看这句中的“微”,许多学生是很容易草率地回答“微小”的。“微”是有这个意义,但我们的目光如果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微”是修饰动词“察”的,与“察”构成偏正短语,译为“微小的观察”显然是不通的。侯生怎样“观察”?结合“微”的“小”这一意义,联系一下“察”,学生是不难想出“悄悄地、暗暗地”这一意思的。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活用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如果我们平时只是告诉学生,它本来是什么词,现在活用为什么词,意即什么什么,学生是难以理解透彻,也是难以记住的。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分析一下前后词的组合关系,再讲活用现象,学生就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记忆也一定能保持得持久些。当然,学生如果养成了分析的习惯,有些东西也就无须死记硬背了。

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003语文高考全国卷)

这是一道翻译题,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根据我们平时所讲,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做主语的话,一般就是名词作状语。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廷”和“面”的后面分别是“折”和“从”两个动词,而且这里已经有了主语“裴矩”,也就能把这两个字翻译为“当廷”、“当面”,从而准确地把句子译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二、 通过成分的分析,把握句式特点,理解语义。

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2005年语文考纲又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

《师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讲解这个句子,我们一般总是问学生:句中“之”是什么用法?然后强调:这个“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听了记了,过后也忘了。后来,我从语法分析入手,叫学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谓宾(该句无宾语),并提醒他们可以从“久”字入手。学生很快就划分好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主语的特征,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

忌不自信。

这个句子,直接就句式提问也未尝不可,但总有些“无用功”之感,会的不问也会,不会的问了也白问。但如果从成分分析入手,问学生主语是什么?(邹忌),谓语呢?(信),“信”的对象呢?并与现代汉语作一翻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

成分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句式,理解词义,有时对我们的思维还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如《促织》中的: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这个句子有同学就翻译为:村中有个少年,喜欢多事,驯养了一只蟋蟀。从句意看,这样也可以、。但严格地说,这样翻译不准确,“好事”是“少年”的定语,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好事”应该移到前面去翻译。

三、 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句意,确定词义。

同词的组合一样,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规定着你说了“因为”,就得说“所以”,前面有个“如果”,后面就应该有个“那么”。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推断词句的意义。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句,对于阅读者来说,既是阅读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又是一个难点之所在。但它却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前提,是关键。

95年高考文言文材料中有一句: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末句译为“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还是“所以才说你没有懂”呢?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都通。但我们联系一下前面两句,就会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第一句讲过去的“认识”,而二三句讲今天的看法,前后相对,构成转折。上面的翻译,第一种显然更符合这一意义关系:我本以为……现在才知道……。而“我才说”与前文是形成不了转折关系的。

再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独”应解释为“难道”,有学生认为理解为“唯独”也行,译为“为什么唯独不怜惜你的姐姐呢?”不是也通吗?我在讲解时,从句子间的关系出发,让学生回答,假如理解为“唯独”,前面应该是哪一意义的句子?并举了二例,让学生填句:

,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唯独他没有到校。

这么一练一想,学生尽管还不能完全明白原句的关系,但至少可以悟到一点:“唯独”是要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的,而原句中理解为“唯独”与上文不连贯,构成不了转折关系。如果一定要理解为“唯独”,那这一句就该这样说:

公子怜胜,亦怜他人,独不怜公子姊,何哉?

这就是“顺序“对句子的限制。

《捕蛇者说》中也有一句: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初读之下“犹信”很容易被翻译为“才相信”,但它还可以译为“还是真的”,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看一下前面一句: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下面该接什么呢?不妨再举一些相近的例子:

这件事,现在看来,

这件事,从你这个角度来看,

高中定语从句讲解5

一、 引言

尽管各个省市的高考英语分值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都削弱不了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最头疼的是语法的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申了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强调“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法教学只是注重在教英语时逐条讲解各个语法项目的规则以及它们的用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课上、课后都得背这些枯燥的语法规则。老师以为讲得已经非常透彻了,可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做题时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现代的语法教学表现出来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呈现语法项目的时候都采取的是单元呈现,呈现的方法都比较新颖,而且练习也都很充分。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它割裂了语法之间的那种联系,没有系统、连贯地讲解语法,学生学习单个语法项目时感觉也好像听懂了,练习做得也还可以,但是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了。比如牛津教材第一模块的三个单元都讲的是定语从句,学生一开始连定语是什么,从句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定语从句了。

二、 在高一语法教学过程中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

基于新形势下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一一开始就应该首先规划好语法教学,应该对语法教学进行改进。新课标中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而学生的交际能力又是以语言能力为前提的,所以,我认为,高一的英语语法教学应该更系统一些,当然系统地讲授语法时得首先找到一个切入点,根据多年的高一英语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句子成分的分析入手。句子成分的分析是基础,因为其他的项目都和句子成分的分析有关。

英语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以下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词法方面

首先是词的分类标准。英语的词按照词义、句法作用以及形式、特征分成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感叹词等十类。

另外的一个分类标准是以这些词在句子中能否独立担当成分来分成实词和虚词。这其中实词可以分成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换句话说,实词和虚词的分类标准就是以词能否在句子中充当成分来划分的,主要是看这个词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个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它的词性。

2. 句法方面

首先是句子的划分标准,按照从句在整个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可以把它们再细分成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定语和状语从句。当然另外一种分类标准是按照词性分的,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从句是名词性的从句,定语从句是形容词性的从句,状语从句是副词性的从句,这个同样还是离不开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他语法条目如间接引语与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省略,倒装等都离不开句子成分的分析。

所以从以上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来看,分子成分的分析在高中英语语法中起到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学习中需要首先明白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能系统地学习又能根据其中的联系各个击破。

三、 从句子成分的分析切入,理清语法的内在联系,轻松学好高中语法

因为句子成分的分析的重要性和对英语语法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从句子成分的分析入手找清楚语法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做到事半功倍轻松学好英语。

在一开始讲定语从句和其他语法之前,先明确一下句子成分。首先从句子的主、谓、宾、表、定、状、补开始,让学生明确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来,记住句子成分的最根本的意义,可以作某种成分的词有哪一些。然后反过来分析一下实词和虚词的区别,这些词都可以作什么成分,二者相辅相成。句子成分的分析有益于记住词性、实词和虚词,记住实词和虚词的作用也有益于句子成分的记忆。这样就能够为以后的语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词法时,可以从词能作的句子成分入手,这样就可以从熟悉到陌生,由浅入深,然后再用句子成分串起来,知识就系统多了。比如,高中语法中最难和最重要的语法项目是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非谓语动词就是不能单独做谓语的动词,这个和谓语的时态就分得很清楚了。时态的划分主要是在谓语动词上体现出来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确定时态时主要看谓语动词和状语就行了。

在讲授句法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用句子成分的分析来串起来。比如说从句,可以按照从句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划分为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定语和状语从句。其他的语法项目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其实就是用宾语从句或复合宾语来作为间接引语的。间接引语就是把直接引语的话改成宾语从句。在倒装句中主要考察的其实就是句子的语序,主语和谓语倒过来就是完全倒装,句子的谓语只有一部分倒过来就是部分倒装。还有主谓一致,其实主要是看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时态上的一致的关系。省略句主要是看省去句子中的相同成分或者是省去了不被误解的相关的成分。虚拟语气又叫虚拟条件句,这个条件句就是状语从句的一种,还是按照句子成分来看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7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