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15206

【导言】此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安全管理体系【第一篇】

自xx年3月份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以来,本公司按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贯标管理体系运行,不断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改善员工的健康安全,注重绿色环保,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减少安全、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下面就简要总结一下近半年来贯标的情况:

一、本公司认证的目的及作用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体现了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思想。二体系标准分别立足于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利用pdca过程循环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我们企业以往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通过体系认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不是体系认证的最根本目标。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准入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保护竞争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业要在市场中经营,管理体系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就是为此服务的。所以认证工作迫在眉捷,是我们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我们要在市场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认证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将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二、体系覆盖范围:

(一)管理体系涉及部门:本公司所属的安全环保部、市场部、综合办、质检部、生产技术部、动力设备部、财务部等七个部门。

(二)建立体系类型:

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整合体系;

三、体系策划方案:

为实现本公司确立的总方针、总目标,本公司建立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对体系内各部门所分解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控制,做好各方面的接口,从而使责任明确。

本公司的管理体系的关注点是各部门根据本公司的方针、总目标制定本组织的目标责任制和指标,在本公司贯标办的指导和监督下,各部门对本系统的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组织内的指标,以达到确保本公司总方针、目标的实现,相互关联的各职能层次的体系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畅通的沟通渠道,达到了资源共享。

四、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果断决策,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贯标认证顺利启动

(二)准备充分,基础扎实,为顺利取证打下坚实基础

贯标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普及培训。在这方面本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贯标工作培训和内审员培训,使全体中层干部了解了本公司所有管理体系的文件要求,从而有效地组织部门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全体内审员了解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内容和步骤,从而有效实施了贯标工作的内部审核工作。

3、文件编制。本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文件编写,广泛听取和收集各岗位人员对本公司以往各项管理制度的看法和意见,再此基础上实施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撰写工作。在文件编制中,我们根据本公司下发的程序文件编写导则和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计划。经过二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此后本公司又请咨询老师对所有文件进行逐条逐句的审核和修改,直至最后定稿。

4、体系试运行。3月10日本公司最高管理者下达体系运行发布令之后,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本公司正式试运行。为了保证试运行的效果,本公司对各部门进行了系统的宣贯培训,重点讲解了二个标准和本公司程序文件,通过宣贯培训使广大基层操作人员对标准和程序文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广大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贯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从而使管理体系试运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内部审核。在本公司管理体系试运行后,本公司组成了内审小组,于xx年7月底对各部门的贯标工作进行了严格的内部审核。从审核情况看,大部分部门体系运行情况正常,运行效果明显,但也有个别部门有关领导及岗位人员对贯标的认识还有不足,对标准的理解有差距,体系运行效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由于运行时间较短,很多同志对标准和程序文件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刻,审核共计开出了3不符合项。针对内审中反映出的问题,公司长和各副公司长分别召开会议,反复强调执行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求各部门针对内审中发生的不合格项制订出具体的纠正措施并规定了纠正时限。经过加工补课,第一次内审中暴露出的问题全部得到纠正。在第二次内审过程中,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不仅杜绝了严重不合格项的产生,同时一般不合格项也大为减少。

(三)重点关注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及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因素的评价和控制。

1、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

本公司的产品品种多,生产流程、工艺复杂,所以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较多,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的充分与否,对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能否发挥有效的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两者的识别的充分性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

(1)环境因素的识别:

a、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c、七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及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此方面是我们工作重点。

本公司的生产活动中资源和能源用量很大,还有粉尘、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产生。所以必须加以控制,提高环境保护的功效。

d、环境因素的性质分析:有害、有益

e、应引起特别注意的环境因素的因果关系的。考虑:包括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2)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关系到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确定,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因此,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a、渗透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思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采用系统科学理论,在体系建立之初要求考虑所有作业场所人员的常规、非常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并分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依据物理、化学、心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加以识别,以确保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状况

b、把事故、违规违法、安全检查等作为鉴定辨识充分性的尺寸,这次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包括了本公司和其它部门近年来发生事故的有关信息。

c、本公司将有实践经验、懂安全技术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小组采用调查表法和活动分析法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发放全体员工手中,予以补充、协调和完善。本公司的危险源在生产中大量存在的,通过全面识别,除火灾、爆炸等明显的危险源外,高温、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等危险源在这次辩识过程中也给予了充分识别。

2、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的评价与确定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是目标指标制定的依据,也是控制的重要对象。确定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时我们从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及发生的频次和持续的时间,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所需费用、相关方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加以考虑,采用的是非判断法、打分法。重大风险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评价风险程度,二是评价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评价风险程度是基础工作,其对象是在某一具体作业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发生的危害事件所涉及到的具体风险,我们采用的方法为lec法。评价风险的可承受过程是独立的任务,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法律义务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建立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及实施管理方案

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并分解到各部门,针对环境目标制定环境实施方案,并落实实施措施,责任到部门,组织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实施效果明显。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通过评审计划的充分性,编制及实施了管理方案。

目标的实施情况详见附件一,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详见附件二。

(四)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确保了贯标工作顺利开展

在贯标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职工的全员参与是做好贯标工作的基础,决定着今后体系运作的成效。在启动贯标认证工作之初,本公司领导就决定贯标认证培训全员化、文件编写部门化,程序指导业务对口化、贯标责任指导部门化、体系推进专业化,这样就把本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机关各业务部门,体系推进部门通过“五化”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使各职能部门都能在认真履行好主管程序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以大局为重,做好相关程序的配合、支持工作,避免了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

五、取得成果

1、持续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降低经营成本及各类责任风险;

2、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形成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沟通有效进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改进与员工、客户以及相关方的关系,激发对于环境保护的承诺,并明确职责,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和生产安全风险,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客户及相关方的要求;

3、通过建立保障程序达成预定成效,今后将提供适当资源,以持续达到各阶段的绩效水准;

4、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和国际贸易优势,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为本公司提高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本公司的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自愿行为,可为本公司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贯标以来,本公司各部门结合生产经营特点,普遍开展了以法律法规、责任意识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以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管理知识、风险识别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员工培训,以从业知识、岗位操作为主要内容的从业人员的持证培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加大了治理事故隐患力度,本质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

(1)源头控制能力增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逐步规范。

贯标以来,本公司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组织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共辨识本公司级重大风险23个,重要环境因素6个,已建立档案进行动态监控。

(2)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各级领导亲自组织并带队检查安全已形成制度,班子成员都曾多次到现场检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今年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拨出专项经费,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项和综合检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查时,主要是查领导责任制、查思想认识、查制度建设、查组织机构、查培训教育、查设备设施、查事故隐患、查违章违纪,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各部门都立即组织了整改。

(3)完善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增强。各部门分类编写完善了应急预案,强化了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领导和人员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尚有差距

有些部门领导和人员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对环境管理要求不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体系运行前的水平。没有认识到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助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预防,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得走向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没有认识到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没有认识到对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和过程的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

(二)对标准、体系文件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导致体系运行出现偏差

部分人员对标准要求和体系文件没有很好地组织学习,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刚刚建立起来时,大部分人员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了解,只是体系文件编写人员对标准和体系文件较为了解;并且有些部门和人员对贯标工作长期不入门,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学习不够,对标准和体系文件学习不够,理解不深,认为贯标只是个别人的事情;导致体系运行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不全面、细致,没有完全掌握辨识的方法,没有弄清楚危险源的定义,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描述不准确,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尚未理解管理方案的编制要求,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和学习亟待加强。在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中,都将法律法规的获取、适用性评价、学习和更新等专门列为17要素之一,足以显示其重要性。由于存在怕麻烦、获取途径不通畅等原因,大部分部门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评价及学习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3、能力、意识和培训方面急需改善。各部门对员工培训普遍重视不够,对各部门人员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技术、安全技能、法律法规等学习培训有的没有做、有的做了也没记录,与程序文件要求有较大差距。

4、安全环境纠正、预防措施实施不符合标准及程序文件要求。部分岗位人员对纠正和纠正措施还没有真正理解,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不是十分准确,对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没有真正弄懂,对标准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及实施后都要进行评审的要求,没有认真执行。

5、环境、安全运行控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安全、环境是初次贯标,大部分岗位人员对标准和程序文件的理解不深不透,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缺少控制策划,控制措施制定的不全面,没有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措施,造成运行无准则、出现运行偏差。

6、记录控制仍显不足。部分岗位人员对保持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履行职责、开展业务活动以及相关体系要素运行等未留下足够的客观证据,与标准、程序要求有一定差距。

7、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岗位人员对过程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随生产阶段、工艺流程、施工环境等的变化及时进行识别、更新、评价,没有理解标准精髓进行动态管理。

8、过程策划不充分。部分岗位人员未掌握pdca运行模式,任何工作(过程)都是从策划开始的,对过程输入、输出理解不透,造成输入不全面,输出可操作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

9、安全、环境过程监视测量方面存在不足。对pdca循环中c(检查)阶段做的很不够,要么未检查要么检查记录欠缺,造成a(处置)阶段输入不充分,不能对策划的结果进行验证,无法根据验证情况对策划过程进行改进,造成pdca不能真正循环起来。

七、下一步的打算:

针对两次内审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各部门必须按本公司要求限期整改。下一步为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化体系运行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级领导要积极参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

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齐抓共管是体系建立的前提,是推动体系前进的动力。在体系实施过程中碰到诸如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的调整和划分、规范化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带来原有工作程序改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责任制考核的落实等问题时,本公司领导要及时主持召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领导应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积极配合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完成各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基层各级领导要发动本部门员工严格执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危害识别和作业安全分析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规范个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行为,鼓励先进,实现全员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避免出现人为的执行偏差。

(二)大力开展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传和教育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全体员工具备正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思想意识和观念,并自觉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全本公司逐渐形成一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体系才能够很好的运行。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使全体员工都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别是基层部门员工,他们是直接操作者,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对员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四)继续抓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落实,严格检查考核

我们在体系运行的前一阶段,忽略了对体系的检查考核,员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导致文件和实际工作脱节,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重新走回了老路。因此,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机制,按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履行情况,严格做到奖惩兑现,确保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考核内容将包括部门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部门和管理人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兑现情况,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履行情况,基层部门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未能履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或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等。本公司将成立专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考核小组,不定期对各部门、部门、个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签字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部门、个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业绩表现,对照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这些经常性的考核,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把握工作方向,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进一步强化作业现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当前本公司几乎所有的生产、维修活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因素,强化作业现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将极大地推进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运行。作业现场管理各部门今后应突出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按照体系文件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要求,组织员工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所有活动包括:日常生产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工、停工、检维修作业;进行基建、变更、采取拟定的纠正措施等;识别活动中存在的危害、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评估风险度、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符合程度;根据风险度大小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现场控制、管理控制、人员控制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风险,保障作业活动的可靠运行。

2.突出抓好检修过程中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修活动因涉及人员广,危险点源多,交叉作业频繁,一直是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此今后突出抓好检维修过程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为重点,落实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制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证措施,并制定有关应急预案,特别是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项目,要切实落实好控制改进措施,以防止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害和污染等事故的发生,对直接作业环节严格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

3.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监督。各层次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通报,对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六)继续开展内部审核达到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每运行一定时间,都要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内部审核做为审核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自我诊断和评审本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还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并且可进一步督促员工自觉履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因而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强有力手段。

除内部审核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认证都是保证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本公司应根据体系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安全管理体系【第二篇】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管理,全面履行各职能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公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根据《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节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从抓源头、控过程入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安全员的积极性,强化安全标准化工作,及时检查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公司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主要措施

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16项指标要求,立足公司实际,通过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使公司逐步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加强方针目标管理。每年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要求,制订体现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根据责任制管理要求对目标进行纵横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跟踪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2、坚持加强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和工作例会,部署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3、坚持强化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责任、职责和权利,建立完善“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定期对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对先进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全面贯彻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并及时转化为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检查、执行和评价,不断完善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基础档案资料、记录和台账。

5、及时满足安全生产所需投入。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经费,设立安全生产经费专用账户;每年制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和预算,按计划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所需的安全生产费用;加强对安全生产费用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6、有效配备各项装备设施。加强车辆技术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审验和各级维护要求,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排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装备设施齐全有效,加强对临近报废车辆的监管,并完善车辆和装备设施的基础档案。

7、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加强对现有GPS监控、OA办公系统和场地监控等科技手段应用和管理,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不断开展科技攻关课题研究,逐步实现“科技强安”。

8、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每年制订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加强对老员工的再教育、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转岗人员的岗前教育和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前的专项教育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审,做好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按时按要求参加上级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9、坚持加强作业管理。严格落实安全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和相关方管理制度。各种标志标线醒目、清晰和准确;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途中的安全管理,确保驾驶员资质达标、车辆技术状况完好、途中遵章行驶、依法经营,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10、坚持加强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建立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危险源持续改进机制、危险源评审机制。对作业场所、岗位和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危险源辩识工作,完善防范和应急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建立危险源档案,对重大危险源定期监控和备案。

11、坚持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制订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方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缺陷和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按照“五到位”的原则进行治理和备案。

12、坚持加强职业健康建设。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按要求发放劳保用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器具,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完善职工健康、宣传培训和用品发放等各项记录台账。

13、坚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承诺、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总结交流活动,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举报,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丰富企业的安全文化。

14、坚持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定期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完善,报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相关协作单位,时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5、迅速严格做好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严格做好事故统计上报工作,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事故调查和责任倒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和整改,并完善事故档案和事故台账。

16、坚持做好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每年年终对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核指标》体系,对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自查自评,对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和完善,稳步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体现公司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盖章

XX年X月X日

安全管理体系【第三篇】

职业健康安全事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公司与时俱进,及时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实施风险预控。

“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每一项活动或作业、操作、服务工作中,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不受作业场所内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危害。职业安全健康就是习惯上说的安全生产,包括不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造成职业疾病、环境破坏,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的全部内涵。管理安全生产,不能只管理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还要管理到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环境安全。

读文章要抓住中心思想,做工作也要抓住主干。那么建立和运作“体系”的核心工作是什么?“体系”的PDCA循环中,策划环节(P)首先要策划的要素是“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审核规范》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程序。程序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所有场所内的设施。建立和运作体系的核心工作尽是发动企业内部各层次员工,预先做好一切生产及相关服务工作中进入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和所有设施的“风险控制工作”的策划和实施。“风险控制工作”要在“体系”建立过程制定的“方针”指引下,发动各层次员工围绕这个核心工作,策划好每一层次要实现的“目标”和每一项作业活动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程序,明确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及要程序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D)环节的各个要素,都是为实施控制风险这个核心和做好“应急预案与响应”的准备工作服务的。各级员工应在“体系”运作中紧紧地抓住安全生产工作这一主要环节。

“体系”强调“两个承诺”,各层次员工都要履行“两个承诺”和其他“安全职责”;领导层和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依法办事,遵守法规、制度规定的“行为规则”,依法管理、依法监督、遵章指挥、遵章作业,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绩效。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实现“法”的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文件化”,那么建立“体系”要制定的“三类文件”指什么?这三类文件管理文件(具体名称是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类,又称三级文件。“体系”运作要按照各要素功能的要求,结合生产活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先策划、制定好写在这“三类文件”中程序化了的各项活动的目标(指标)和具体步骤,并执行好有关管理方案和程序。“三类文件”分级别全面地描述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因此叫“文件化”,即体系运作文件化之意。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是我们公司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如何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在这里我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几点想法:

突出重点,明确职责。

把一切生产活动和服务工作中对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风险和控制风险作为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核心来抓。为此,要制定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各层次员工明确且可操作的岗位“安全职责”,各级各岗位按职责去控制风险。认真落实《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意味着各层次人员的“安全职责”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履行“安全职责”体现在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和管理方案并强化对风险控制措施、管理过程及其效果的检查和监督。“体系”的两个部分包括领导层、管理层、作业层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要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尽到和发挥安全生产“职责主体”的作用,并达到预期目标。

必须注意解决好“干什么”、“如何干得更好”的问题。“准确定位,落实责任”时解决好企业“三级控制”每一级控制什么,管理者管理什么,监督人员监督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干什么”的问题和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效果,要实施对各层次员工的培训、提高职业意识和工作能力,做好“协商与交流”、“文件与资料控制”等服务工作及按“运行标准”实施风险控制,同时做好“应急预案与响应”的准备工作,即解决好“如何干得更好”的问题。

横向兼容,纵向延伸。

第一,首先注意与现行管理相结合,不要出现脱节现象。建立“体系”过程中,现行管理不论成不成“体系”,凡因地制宜良好的有效的方面,包括执行有效的制度、办法、方法,好的活动形式、惯例,有效的竞赛、比赛等,凡仍然适合形势发展和企业特点和规模的都不要丢,要按《审核规范》、《标准》,与体系衔接好。建立“体系”不是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否定现行的一切,它是对这些的一种完善与升华。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制定的“三类文件”未结合好本企业实际,出现不理解、执行难时,要及时修订与完善,直到“三级控制”的每一级员工都能接受。“文件化”了的风险控制、管理、监督工作程序只有全员化普及、执行才算建成“体系”。

第二,要与企业其他管理形成一体化。前面也说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总的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冒昧地讲,我很希望我们公司“体系”建设与当前的“对标管理”齐抓共管,能起到双促进共协调的作用。企业管理工作方方面面,有生产经营、财务、资金优良运转的管理;有安全、质量、环保、节能,通过日常按相关“标准”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等等。总的来讲,要建成“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不能每一项工作建立一个“体系”,而是要依据与国际接轨的规范、标准,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质量、环境保护”三个规范化的基础管理模式时,把全体员工组织成“一体化”的队伍,形成团队优势,运用PDCA循环的全过程、持续改进各项工作绩效的管理模式去控制、管理、监督生产活动和服务工作中的一切“危险因素和风险”。总而言之,各层次员工组织成“体系”后心中都有做好、管好各项工作的“一体化”标准,做到心中同时有“安全健康、质量、环境保护、资金、物流等标准”去行事,在行动中同时达到各标准要求,并将其作为行为准则。

第三,“体系”要始终坚持并体现“持续改进工作绩效”的原则和特点。各层次员工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充分参与“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严格按照“三类文件”要求,在进行每一项生产活动或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中,不折不扣地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安全生产,才能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保证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实现预定目标。

加强宣传组织,安监有力有为。

再好的制度、体系也要靠人来执行和实施。在做好广大员工的宣传、组织与动员的'基础上,我认为,安监人员在“体系”建立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是监督保障工作中重要部分。在“体系”建立及有效运作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安监人员作用,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五能”:

一是在对风险控制程序进行审核抽查时能把好关。要能够防治“识别危害”的工作形式主义走过场;对风险控制工作和管理工作过程和效果实施监督和测量时,能够及时发现不符合,包括管理工作的不符合加以纠正;要重点加强对实施风险控制程序、管理方案的效果进行测量、监测、监督,对不符合或达不到“方针”和“目标”的不足及时向实施部门和车间一级负责人提出纠正要求,较严重时,能及时报告管理者代表得到妥善解决。

二是在“三同时“工作中能有作为。安监人员参加任何工程的“安全篇”审查或参加“预评价”审查“三同时”的安全措施时,能够发表修改、补充意见,使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全面、充分的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使工程竣工投产后,“三同时”安全设施的全面性、有效性更有保障。正如我们公司马永庆总经理所说的,安监部门要关注工程公司、监理公司、基建工程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新建项目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是坚持“四不放过”。在坚持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时,安监人员能用“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安全工作理念和实施程序并依据“准则”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做好相应的对上对下的信息交流工作及跟踪整改和验收整改效果。

四是能核准“重点反措”。在审查“纠正措施”时,安监人员能核定、核准重点反措项目,并监督实施,保证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预防控制工作确实有效。

五应急情况下能迅速作出反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被咨询、特别是应急情况下,安监人员能迅速做出如何“预控”或“响应”的反应;耐心而专业地答复咨询,满足咨询者的要求,帮助化解危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它强调以预防为主,强调遵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强调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改善公司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它损失的目标。切实做到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同步进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安全管理体系【第四篇】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就是根据冶金企业可能发生的实际危害进行一种假设和布局,也是安全工作中居安思危的理念和对策。它是在我国转型期体制不健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口、经济愈来愈密集,突发事件增大,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重视程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之后,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视更趋强烈。

1.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在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设备、环境、人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或危机,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回避、恐惧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事前超前预防,事后按照既定各类方案有效处置,把危害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就是应急管理。

建设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平台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是应急管理的第一要务。我们公司设立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公总调度室设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调度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报警,在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前,代行指挥机构职责。

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

冶金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修订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通过专家评审在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我公司在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中,不仅从公司层面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各二级单位、车间、班组分别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对策,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中规定的要素各级预案进行分级评审,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二级单位厂级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车间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对岗位应急对策进行评审。

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岗位人员培训

消防队、煤气防护站、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相关医院是冶金企业的专业应急队伍,各单位应分别成立兼职应急队伍,认真抓好专业应急队伍的管理,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事故处理能力。同时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让职工掌握各类事故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应急资金投入和应急救援设备保障

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资金的投入保障,在应急救援设备保障方面,配有多部消防车,厂区设有消防栓,重点防火部位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具备消防应急能力。各二级单位煤气防护站配备了煤气检测仪、测氧仪、苏生器、空气呼吸器、充填泵、担架等应急器材,具备应对中毒窒息等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能力。环保监测站配备了相应监测器材,具备对大气、水质的监测能力。宣钢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配有多部救护车、高压氧舱及相应抢救治疗器材,具备抢险救护能力。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在应急救援培训方面,冶金企业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培训和日常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教育:充分利用安全例会、班组安全活动日、安安全教育是冶金企业保证安全文化的首要手段。安全教育既要保证全面性,又要保证深入性,还要在现有方式上进行创新。安全检查等对应急预案进行督导学习;每年定期举办安全管理人员、作业长安全管理培训班,将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作业区领导的应急意识和管理水平。

冶金企业每年还应组织开展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根据各二级单位的不同情况,我公司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和年底,均会组织各种层面的防护救护应急演练、技能比赛,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职工学业务、比本领、保安全的技能培训活动,使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应急救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2.总结

针对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设备、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或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建设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来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01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