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改论文 教改类论文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74559

【导言】此例“教改论文 教改类论文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学改革论文【第一篇】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关系学》的开设,要让学生具备形象意识、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

《公共关系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使之符合公司要求的形象,同时公共关系讲究做得实在并说得精彩,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能获得应有的评价,从自己做好到被他人认可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要懂得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不仅要在工作、学习上下功夫,还要在如何让自己被他人认可和理解上用心思,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择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一些新颖脱俗的公关活动策划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些创新思维方式打破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创新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公共关系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并正确处理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遇到的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预防危机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应该正视危机,争取主动解决危机,明白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必须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把危险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

2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公共关系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沿用“原理+案例”的模式,虽然引用国内外先进案例来诠释相关原理,但是深层的分析显得不够充分,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学生积极思考较少,案例没有发挥真正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单一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一般2学时/周,16个教学周,总课时32学时,受课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较少或没有,尽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只是把授课内容转变成文字在课件中显示,以课件讲授为主,很少使用其他教学手段,例如电影和视频。

欠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提高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教学同实际的组织经营运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企业、医院等各种组织进行实践,亲身体验组织的公关形象如何塑造、组织如何进行公关策划,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根本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已建立的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到各种组织进行公关实践,不能保障公共关系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体系存在弊端

当前《公共关系学》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来考核,考核体系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闭卷考试重记忆轻能力,会让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前复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对于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反映是通过资料查找复制而成,纯粹是为了应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的对策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每次课围绕一个主题,把讲述的内容分解成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为讲故事,借助公关案例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步为讲授知识,将案例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出相应的公关知识;第三步总结想法、思想,通过前两步的内容总结出一些普通的公关思想与理念;第四步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公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在讲授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时,可按照这四步进行教学。先讲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乌鸦和喜鹊比试谁更受人类喜欢,乌鸦飞到树上,对着盖房子的人高声叫道:“高楼大厦”,盖房人看到乌鸦意为晦气,不禁大怒,捡起石头朝乌鸦砸去,乌鸦落荒而逃。喜鹊飞到枝头,高声叫道“:快要塌了”,人们看到喜鹊在枝头高叫,意为吉祥,非常高兴,就赶忙扔些吃食给它,喜鹊衔着一块食物飞走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企业形象的意义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提出问题:有人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全部焚于大火,第二天便会有银行继续向他提供贷款,何理之有?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大火只能焚毁厂房,却不会烧掉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就是企业形象意义的最好诠释。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相关的公关基础知识,创新了课堂教学方式,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资讯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资讯视频具有实时性、直观性、生动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将资讯视频教学应用在公共关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现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关系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助于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比如在介绍公共关系赞助活动部分,首先播放了事先选取的2012年9月30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决赛“华少现场40秒飙广告”的视频,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视线。广告词的第一句为:“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加多宝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赞助商,通过竞标,加多宝以2012年的6000万元、2013年的2亿元、2014年的亿元的巨额赞助连续3年获得中国好声音的独家冠名权。然后结合赞助活动的目标、如何开展、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分析加多宝的赞助活动,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加多宝巨额赞助中国好声音的公关效果。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公众,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外界的关系、教师的社会关系,联系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开业庆典、周年庆典、地方文化节或公益活动等的策划及全程活动。学校应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与企业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组成管理咨询或培训团队,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公关知识传播、解决这些组织面临的公关危机、提供相关公关知识培训等服务。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自愿地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改革考试制度,考试项目多样化

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与考核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应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将考试项目多样化,比如运用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学期论文、论文答辩、实践报告、制作企业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能力、 自控和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应结合平时表现,如上课情况、出勤率、小测验、提问等,最好采用ABCDE等级制考核方式,即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种等级,而不是以单纯的分数多少来衡量学习效果。

4结语

教改论文【第二篇】

那天听一堂比赛课,上课的是一位青年教师。课堂中最后有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我知道到这时候,课已经结束了。虽然说教师还在巡视,可那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真不好意思,我也已经把听课笔记合上了。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幼稚、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看我啊?

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的老师脸红了。

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了“作秀”,习惯了形式。可是突然之间,我们发现如今的孩子不再那么乖了,他们敢于对老师说“不”了。课改最大的变化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我们的学生。老师们在脸红之后应该感到欣慰。

有位老师上《葡萄沟》,上完了问学生:“你们想去葡萄沟玩吗?”学生说想,老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课上完她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那你住在哪里啊?”

相信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教学这篇课文的。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反正我是非常难受的。新课程强调对话,强调生成。可是学生真正和你对话了,课堂真正生成了,我们老师为什么不敢了呢?

有位老师上《春雨的色彩》,在学习了春雨是绿色的、是红色的、是黄色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地去聆听、去想像,可结果却令老师十分下不了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老师并没有着急,她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听一听吧。然后是配乐的课文朗读。还是那个学生,他说,老师,我现在看到了,春天的田野是花花绿绿的。

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问,我们的学生一般都很乖,知道老师要听什么,所以不会说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了,老师没有说再想想看,而是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这次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

从“一言堂”的分析讲解,到“语言文字训练”大行其道,再到“自主、合作、探究”如火如荼。我们的语文课什么都不缺,就缺真实。

语文课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要适应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学生真情流露。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真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向学生传授真知是一个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表现。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用真诚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真理的光辉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真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的根本

新课程很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很多老师掌握不好融合的尺寸,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四不像的课。

最近一次年轻教师的教学比赛,我们选用的课文是实验教材二年级的《画风》。教材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三个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结果6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叫学生带来了水彩笔,让学生画画。有小组画的,有添画的,有个别画的,有到黑板上画的……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用在让学生画风上了。到后来,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听美术课了。

这个案例比较特殊,因为课文的题目是画风,教师自然也就容易想到让学生画画了。可是这样的课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课到底姓什么?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融合,强调阅读的拓展,这是和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我们要走出小语文的圈子,树立大学科、大语文的观念。语文姓语名文,能否把握好语文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语文课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如果脱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融合、去拓展,那么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课外阅读的拓展是必要的。同样是画风,有一位老师处理得相当好: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她让小朋友自己到黑板上去画,然后让画的小朋友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个教学环节中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画。我们让学生画画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状况;二是画了之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把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还看到过另外一个教学案例:

一位老师上《台湾蝴蝶》,上到该让学生看蝴蝶图片时,老师突然说找不到投影片了,让学生自己仔细去读课文,把几种蝴蝶的特点画出来。

这里老师的教学目的很清楚,不是要学生知道那些蝴蝶是怎么样的,那是生物课的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读懂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之后,老师终于把投影片找到了,让学生观赏一下那些美丽的蝴蝶,把语文教学适当地拓展开去。

学科融合,强调的是渗透,是为我所用。你在语文教学中融合美术、音乐、自然、数学都可以,关键是不要忘记自己是语文老师,现在上的是语文课。

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提到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虽然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说的,但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语文课的灵魂。

可是,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堂识字课,要学生认识老虎。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表演的环节。一个胖乎乎的女孩子上来说,我是老虎,如果你不带礼物,不尊重我,说我馋,说我胖……我就吃了你!

课改以来,我们的学生变活跃了,他们说话的机会多了,表演的机会多了,得到肯定和表扬的机会也多了。可是我看到这样的表演,听到这样的话语,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创新?这就是课改带给我们学生的变化?教师呆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就叫那学生下去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只记得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当学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老师的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老师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

有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煮金鱼”。原来好像是常识课的内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引进到语文课堂里来了,而且好像很多名师都上过这课,被认为是观察作文的经典案例。最近,我又听到了一位年轻教师上这个内容。

为了制造悬念,教师卖了很多关子,说自己饿了,要把金鱼煮了吃。然后问学生可以怎么吃。有些学生就给老师提建议,说可以烤了吃,煎了吃,也可以煮了吃。还有一些学生听老师说要煮金鱼都非常吃惊,请求老师不要把金鱼煮了吃,因为那样太残忍了。可老师为了把课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上下去,还是坚持非煮不可。老师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饿了。”

最后当然是金鱼被老师抓进了试管里。看到那些善良、可爱的孩子吃惊、迷惑的样子,我真替他们难过。金鱼当然没有死,可是我很担心孩子们那种单纯、天真的火花,会在我们这样的教学下熄灭。

我听过一位老师上口语交际,题目是《我的妈妈》,孩子们都有很多话要说。可是,突然,有个小女孩在座位上哭了。老师很奇怪,走过去问她。她就是不说,一个劲地哭。老师摸摸她的头,又走过来了。过了一会儿,那学生终于止住了哭。老师就轻轻地问她:“是不是想妈妈了?”那孩子点点头。老师就说,那你来说说你的妈妈吧。哪知道,那孩子又哭了。老师就说,对不起,等下课后,你再和老师一个人说好吗?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第三篇】

在许多外国大学中,很多学者在外语教学内容方面,都提出learningaboutlanguage,而不是learninglanguage,他们认为学习语言应该是以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和国外正好相反,把英语教育视为对语言本身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来学习,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灵活有效掌握,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现阶段大学英语学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学学英语课程。另一方面是学生针对考取各级英语等级证书的学习。然而正是这两方面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困惑。首先,我国的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都是以打好英语基础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懈怠”的心理。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仅仅是不断重复,反复巩固的过程。这种学习心理必然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其次,一个人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可能有几方面的需求:一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二是为了社会交流沟通。三是为了职业需求。对我们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是把英语过级考试看作是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手段而已。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专院校都很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往往也把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设定为硬性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在这样的就业大环境下,英语四六级考试无疑决定了大学生的生存问题,势必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

在这样目标下的英语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把本应学以致用的英语完全变成了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这种偏重应试教育的英语学习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严重妨碍了对本身应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学科的科学掌握。很多的高校英语教师也被卷入应试教育的的洪流,摒弃了本该有的教学理念,逐渐偏向应试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学生自然学习热情低迷。近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意识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方案,尝试着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众多的改革方案中,有些虽然利用了很多资源,但收效甚微,还有一些未触及改革实质,仅仅是隔靴捎痒而已。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的教育改革中,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合理的教育目标定位和学校领导的不完善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是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的,各个学校之间的具体条件和环境是不同的,比如,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等。所以,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某种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更不能单靠模仿成功的案例来实施本校的教学改革。

各个学校应该在充分了解本校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当的借助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创办具有自己教育特点的文化环境,形成适合本校校情的新型教育措施。2008年,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进行持续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正式的大学英语改革就此拉开序幕。在过去的改革中,无论是在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但就现在达到的效果而言,还是不容乐观。如果想取得实质性的改革进展,就势必要采取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关键所在。第一,明确大学英语教育和中学英语教育的区别,把大学英语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把大学英语课堂的的基础英语课程进行压缩。中学阶段应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教育,属于learninglanguage阶段。而大学英语教育属于learningaboutlanguage阶段,应该把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选择开设不一样的英语专业课程。或者学校开设多种英语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进行选择。第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有其教学目标和大纲,大学四六级考试却始终起到充当隐形指挥棒的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重对基础英语知识的考查,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教育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导向。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育归根结底要改革四六级的考试性质,将其从考查基础教育转向注重考查英语专业水平和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可以申报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考试。同时,还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评分的办法,更大程度地发挥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作用。第三,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改革必须把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人文教学环境放在首位。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和态度信仰,加大力度发展教师培训机制,注重对教师的多方位测试评估,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不仅要为学生配备课堂教学老师,还要适当设立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关心学生的生活指导教师,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尽可能多的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包括以团体为单位的,具有竞赛性质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在不同专业间建立拥有共同兴趣的社团,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争取营造出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第五,教育部门承担着教育决策制定的任务,要紧跟时势,制定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来保证透明畅通的交流渠道。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也同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要以正确的教育目标为引导,结合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合本校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始终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积极的互动关系,以便使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改革的机会和空间。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大学英语教育成果的好坏决定的。从客观方面来说,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且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情况跟不上国际发展的步伐,我国大学培养出的学生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岗位对于学生英语专业水平的要求,更谈不上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人才”。

英语学习就应该具备实用性,仅仅单靠语言学习是远不能达到实用性效果的,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满足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学习专业化,将大学英语学习和学生本身学习的专业,以及以后工作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作为工具的效能性。大学英语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虽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向前继续改革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能停止实践探索的步伐,要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挑战,最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育新模式。

作者:李妍妍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教改类论文【第四篇】

于是,面对高考,高中语文教师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应试拼争,于是,在永无休止的操作性训练中,学生语文考试成绩虽然并不见得能够迅速显著提高,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母语的情感却实实在在的枯萎泯灭了!如果一个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误课,他会找各科老师补课,而惟独不补语文课!甚至学生经常不认真学习语文课文,只做几套练习题模拟卷记诵一下文学常识名言警句!在许多人眼里,语文已经变成了单个的字音字形枯燥的语法古怪的成语零碎的常识片言只语的警句!这多么可悲,又是多么可怕啊!

因为,原本蕴藏深厚文化内涵充满美感丰富生动的课文往往被束之高阁,应该塑造人格沟通心灵张扬个性的语文课却变成了训练课!语文教师已不再承担教书育人之责任,而成了培训能够熟练应对考试的选手的教练了!

当然,严格的选拔制度,标准化的考试方式,激烈的考场角逐,我们无法不受高考的客观原因的影响。然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应试教育会毁掉语文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语文教育为了什么?语文教育的根本只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语文教师只有站在育人的制高点上,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懂得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发展什么智力。

所以,我呼吁,面对高考,让我们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发展,让我们带着镣铐跳舞!

所谓带着镣铐,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高考,适应高考。客观的不利因素最终能够解决,语文高考试卷正在改革之中,目前主观试题已经达到了105分,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分析、名篇默写都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和丰富性,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摸索就需要时间,需要调整也需要稳定。高中教师,必须熟悉高考了解高考能够应对高考。

心中有高考,眼中没学生,手中无教材。这恰恰是造成高中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教得疲累又乏味,学生学得贫瘠又枯燥的主要原因。

必须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知识的受体载体。每个环节,都要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日益深厚,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放远,从而努力提高“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教改“十六字方针”:激发兴趣、加深素养、活跃思维、提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死板教条的固定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型,灵活运用教法,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严峻的高考带来了难以减轻的繁重的课业负担,但是,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是不会泯灭的。求知的欲望,猎奇的心理,所有学生都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之激发出来,使之焕发活力,闪耀光芒。我采取的语文实验课,从课型上一改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沉闷,能够极大的调动热情,激发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许多乐趣,也可以叫做“快乐语文”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必须面对高考,岂能耽于一时之乐?激发兴趣,为的是便于接受提高效率,因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始终将趣味性与竞赛性结合起来,每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共同探讨体验钻研乐趣的过程,更是他们评比较量竞相提高的过程。兴趣,激发了热情;竞赛,提高了质量。我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共同心理,每次都分组进行,制定评比方案,以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这种竞赛方式,使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每个学生所考虑的,不再是个人表现问题,而是集体荣誉,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共同协作就自然而然了。比如针对高考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一专项,我要求学生积累成语,依据随机操作的原则,首先每人每日积累两个成语,而且每节课轮流讲析;然后是讲析成语例题;最后以宿舍为单位搞“成语大比拼”,检验成语积累效果,此活动由四部分组成:一气呵成(成语接龙);出口成章(命题用成语口头作文);心领神会(表演猜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自编自导自演成语故事小品)。各部分各有评分标准,前三部分均限时完成,富有挑战性。尤其是“心领神会”部分,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投影谜面猜谜;二是一个学生看成语进行描述、表演(但不能说出相同的字),另一个学生根据提示猜成语,多多益善,三分钟时限。当时热烈紧张的气氛可想而知。其他如“文言文背诵表演赛”、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借鉴“幸运52”里的“IQ无限”文学常识竞猜和“挑战主持人”大赛中的限定主题片段作文等。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评价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常常用“素养”二字。什么是素养?我认为,素养,首先是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能力的具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丰富的语文知识绝非空中楼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秀的语文能力也非一蹴而就。“腹有诗书气自华”,“梅花香自苦寒来”,语文素养必须通过不断的汲取知识的甘霖、科学有序的培养锻炼而日益深化加强。比如诗歌教学,我特别注意熏陶渐染的作用,要求学生多记多写多积累多读多背多体味。举办了许多专题活动。比如国庆时进行爱国主义诗歌专题评析鉴赏会,诗歌教学后举办诗词朗诵表演比赛,中秋时举行以“同时一轮圆月”为主题的配乐吟诗唱诗联欢会等等,其间涉及的大量的诗词歌赋都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利用晨读吟咏背诵,涵会体味,大有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于耳之势。而对于文言文教改,我把“积累,诵读,领悟”确定为关键点。“积累”是基础,“领悟”是目的,“诵读”,则是巩固积累加强领悟的重要手段,离开了诵读,文言文积累量就无从谈起,离开了诵读,文言文领悟力也难以提高。我把诵读当作文言文教改的一把金钥匙。要求学生背诵大量优美文言篇目,结合新教材,给使用旧教材的学生补充相应的优秀背诵篇目。在这方面,我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背诵的,我先表演背诵,再指导背诵方法,教会学生背诵。

活跃思维,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我通过设计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努力,把学生的思维激活,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突破,提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面对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独抒己见,敢想,敢问,敢做,敢创。比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兴趣,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我结合议论文的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分别就“近朱者赤”和“近朱者未必赤”、“异想天开”和“异想天未必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和“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三组论题举行了辩论赛。一场场辩论赛,均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筹划自己演练自己主持自己评判。学生的热情高,下得功夫深,因为每队的四名辩手均是以宿舍为单位筛选出来的,分别代表了各自宿舍的集体智慧,而各队又分别代表了全体的男生和女生,所以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使他们团结协作鼎力相助密切配合。每场辩论赛都十分精彩,气氛热烈,思维敏捷,妙语联珠,攻势凌厉,论据充分,论辩犀利,令人叹为观止。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语文课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综合课型,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语文能力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教学的终极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不但适应高考制度的改革,而且合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遵循“十六字方针”,在教改实践中,我对于“要素教学法”“点拨式教学法”、“卡片式教学法”、“专题渗透性训练法与趣味性总结检测法的结合”、“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辅助优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摸索,对于开展实践活动做了大量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收获。

素质教育和考试制度是不是矛盾的呢?我们能不能把素质教育和高考结合起来呢?我们能不能把教改和高考结合起来呢?我们是培养适应考试的“试子”,还是培养面向社会的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把高考视为激励与衡量的手段,还是看作阻碍与对立的畏途?实施教改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

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应该大力的开展下去,“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的十六字教改方针,完全可以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习成绩、成功应对高考的指导方针。我始终相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够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也能够培养出能力优秀的学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97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