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活动谈“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出什么效果?”
个人读书学习体会
省工业通信业节能监察中心主任 呙林斌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天有幸参加厅机关党委组织开展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书香工信’读书日活动”,内心如沐春风,十分愉悦!
我从“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出什么效果?”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读书学习的粗浅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读什么书?
从我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和书籍的基本功效出发,我大体围绕“培根、铸魂、固本”三个方面用力。
一是在培根上下功夫。什么是根?我所说的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这是我们每一代人必须要着力把握和弘扬的根。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懂弄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些基本知识,对立身行道干事业,为人处世增情深,逢凶化吉避风险等都有很大帮助。我个人觉得,一个人要是读懂弄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一定会具有魏晋陆机《文赋》中所说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象格局。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经典书籍,就是具有很强民族性的根。围绕这些书籍展开研读,得到的将会是一片广阔无垠的“森林”。
回头来看,在这方面学习,我除了通读过孔孟老庄孙子诗经等典籍外,还经常翻看南怀瑾、钱穆、梁漱溟、冯友兰、曾仕强等老一辈和易中天、蒙曼、郦波等新一辈大家的著作,认识到了具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德性的重要性。
二是在铸魂上用全力。什么是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2022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人的理想信念,我自己的感悟,不是天生就有的,一定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在不断思考修炼的实践中得来的。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只有在党的理论学习实践中真正达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才能在思想深处构建出共产党人践行理想信念的基础和精神灵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基本上做到了“上下同题”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经常翻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十大报告》、《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和《求是》等党建公众号文章,以及金一南等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出版的专著。《苦难辉煌》我都读了两遍,分别买了一本平装和精装本。
我深深的体会到,不断加强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感觉越学越觉得心理越亮堂和有力量,越学越觉得党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不易,越学越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提出伟大!
当然,在抓理论学习这方面也有一些被动的原因,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在任何方面都得走在前列,理论学习也一样,就必须要先学一步,就必须要比普通党员领会更深一层,如果自己都不能入脑入心,就别谈其他了。
三是在固本上花时间。什么是本?我所说的本,是指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带有自身个性的本然的真实状态。《三字经》上说“性相近,习相远”,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特色。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我想读书学习也应该是这样,找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书读,正向吸取书中营养,把自己修炼成理想中的样子。
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救国家于危难民族于存亡,17岁“立志出乡关”,一生阅读范围虽广博和专深,但也不是漫无目的没有重点。综观他阅读的书目,排在前三位的,依然是着眼于现实实践,围绕中心工作的马列、哲学和历史。这些书刊造就了一代伟人,帮助实现了他人生伟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不到16岁从北京到陕北农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那句话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陕北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他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一坚定而崇高的信念就是他保持读书学习状态的火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大部分都是经世致用,从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一书中,就可感受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深刻理解。
读自己爱读的书,就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就可以成就这世上“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的自己。我个人的喜好偏向于读文史哲类,平时喜欢买些这类书籍来读,用以不断修正人生航向,丰富精神世界,尽力用所学书本知识把自己修炼成理想中的自己。通过对自己喜欢的书刊阅读,基本达到了定向“治愚”和兴趣特长的有效“拉伸”。
二、怎样读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优秀民族,类似唐朝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鼓励天下士子抓住年轻时段的《劝学诗》比比皆是。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归纳总结出了提质增效、事半功倍、简单实用的读书学习方法,比如孔子“好学乐学”读书法、孟子“自求自得”读书法、韩愈“提要钩玄”读书法、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等等。
我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读书学习方法上,既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的学习要求,同时也借鉴运用先辈们已经形成的一些读书学习方法成果,归纳出了“画圈圈、标重点、动笔墨”的方法。
画圈圈——就是给自己划定一个基本的读书范围。《庄子·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毕竟是有时间限度的,在读书学习上,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读书目标,就如断了线的风筝和在大海中失去了风帆的航船,既找不到着力点,又会失去方向。比如我们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周恩来同志年少时道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王阳明道出“读书做圣贤”等都是读书目标清晰的典范。
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使有限的平凡的生命焕发出“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开”的光华,我始终将读书范围圈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知名学者作品和经典书刊等方面。读文史哲,重在修身启智;读党的理论,重在坚定信仰增强使命担当;读经典作品,重在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标重点——就是在已划定的读书学习“圈圈”内突出重点。唐代韩愈《进学解》说,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书如皓海星辰,用再大的苦作舟,用再大的勤为径,抓不住重点也是事倍功半。伟大领袖毛泽东酷爱阅读历史书籍和马列主义著作,在他大量批注、圈画的书籍中,历史类书籍占很大比重。要说他一生读过遍数最多的书,那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他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100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说“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
伟大人物的读书都是重点突出,经典书目都是反反复复的读。我个人在日常读书学习中,始终把一些党的理论书刊和《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经典书籍摆放在案头和床头经常翻阅。同时,也会经常绕着一个“点”来读书。比如,绕着钱穆老先生的撰写著作读,绕着易中天老师出版的著作读和绕着写王阳明、曾国藩的书刊来读,等等。
动笔墨——就是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所得所思及时记录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好方法,是徐特立老先生在归纳前人读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非常赞同,并且终身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伟大导师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记忆力惊人,但他还是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光是笔记就写了100多本。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他不确实知道所有的有关书籍都参考过了,所有的疑义都考虑过了,所有的论点都彻底探讨过了,他是绝不肯下笔的。”
清代文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异》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好记性不如烂头笔。读书做笔记,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记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路、思想的过程。我个人读书喜欢做一些摘抄,喜欢在读到情深精彩处做批注和撰写简短感想,也爱结合工作做点小研究。到节能中心后,每年都要在相关杂志上发表论文,以前也有结合读书学习撰写的文章获得过全国性奖。
三、读出什么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而不行等于未知。读书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体现正向效果。我要求自己在读书学习方面要做到向内厚积向外薄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要读出“人面桃花”的灼灼华光。《礼记》中记载“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一句话,意思是说“凡是深爱父母的儿女,必定具有温和的气质。有温和的气质,则表现于脸上必定有愉悦的表情。既然表情愉悦,则整个人必定是温婉柔顺。”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有切身的感受,身边仪表修饰得体,言辞幽默风趣不低俗,接人待物沉着稳妥、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工作积极,好学上进,办事睿智可靠的人,一定很受大家的尊重和喜欢。现代作家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有了对读书学习的喜好,就一定能从书中读出若“桃花”般的和气、愉色和婉容,读出“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读出“自强不息”的精气神,读出已“变换骨相”的另一个自己……回望个人成长经历,有太多性格棱角造成的刻骨铭心后悔不迭的成长故事了。用网上传的杨绛老先生的一句话来说——你之所以过不好人生,是因为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二是要读出“立己达人”的仁爱和善。立己达人一词来源于《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说“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去设想他人,就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立己达人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和善的特性。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变化的只是人不同。如何保持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北宋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古人认为想立身,就得先通过读书学习。无论是朱熹提出来知和行是分立的观点,还是王阳明提出来知和行是一个概念的思想,总之,读书学习成果都得有外化的表现。从《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基本逻辑(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可以看出端倪。修身处于人生内外转化中段,无数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修得好,人生就可以实现大作为;修得不好或者修偏了,就会害人害己害社会。回望我们的历史文化,儒家崇尚人道的礼仪教化,道家尊重天道的自然无为,佛教则注重人性的净化,但无论是哪家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都是引领人和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读书学习过程中,需要抓住一些根本的关键的和管长远的书籍来反反复复研读,列出如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十二条一样的“硬杠杠”来一步一步加强修炼,最终达到明心见性上善若水温润如玉仁爱和善。我对自己也提出了“修心、勤学、行实”的修身方略,从回家拖地买菜做饭开始起,从每天早到办公室1小时读书开始起……数年坚持下来,家人夸赞当下的我已不是“村野莽汉”“吴下阿蒙”了。
三是要读出“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人的精神从哪里来?一定与后天的读书学习分不开。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有了初心使命,就有了责任担当和根本动力,就不会选择“躺平”。人生50岁,内心有股强烈的要把所学付诸于实践的冲动。因此,我主动向党组织报名到厅二级机构任职。自从到节能中心以后,我团结带领中心的同志们一起打了一个大翻身仗。现在可以看得到的成绩,就是2021年喜获全国唯一一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节能服务机构授牌,2022年喜获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湖南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新闻宣传在厅属单位排名第一,2022年经信息中心统计,我们还是第一;在开展寻找能效“头雁”、节能宣传“四进”、“摸家底、查问题、献良策”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在增节能“三新”技术路演直播,在第二季80分钟,获得万人观看的好成绩;全中心精神面貌,工作任务饱满度,工作布局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等都不可同日而语。用中心同志们的话说,现在我们为企业服务,腰杆子比以前硬多了!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有领导关怀,同志们的努力配合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没有读书学习,就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会形成自己的有效方法论。
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学习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于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和学然后知不足,如果放松和忽视后天的学习,必将变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年4月,原标题:个人读书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