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软件专业毕业论文优质4篇
【导言】此例“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软件专业毕业论文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应用型软件人才;实践能力;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1
一、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1]
黑龙江东方学院属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自2009年以来,我院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五个突破,五个构建”逐步探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软件人才培养更是强调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框架,突破“以考为本”、一卷定优劣的传统考核办法,形成一套应用型软件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2]的一种有效模式――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为保证软件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学习不断线。我们把实践环节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程实验,第二层次是课程设计,第三层次是技术实训,第四层次是校企合作,第五层次是毕业设计。
(一)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课堂上学完循环语句后,做一个实验,让学生编一段有循环结构的程序。通过验证性实验获取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加深理性认识,达到巩固理论基础的目的。这就是说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该综合应用一门或二门以上课程知识,做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贯通几门课的理论知识,培养一种专业应用能力。课程设计比课程实验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是验证性实验,而是综合性实验。但不管怎么说,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仍然停留在实验这个层次上,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层次上。为此,我们引入了技术实训这一新的实践环节。
(三)技术实训。引入技术实训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我们要求学生毕业前,掌握一个完整的开发平台,而不仅仅是学过一门门课,比如说,目前软件开发平台主要有3个平台:.NET平台,J2EE平台,和LAMP平台。这些平台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过的一门门课,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等,但这些平台不等同于这一门门课,这些平台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起来的整体。比如。LAMP平台,由LINUX操作系统、阿帕奇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有机整合起来的平台。只有掌握了平台,才能实际开发软件。所以我们要通过技术实训,让每个学生掌握一个平台。其二,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讲授的计算机技术滞后于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比如说,我们也开设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这门课,但当前流行的AJAX技术,我们没有讲到。再比如说,我们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但目前流行的Struts、Spring等框架,我们没有讲到。所以,我们应在技术实训阶段把这些当前流行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尽量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训阶段,指导学生应用IT企业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仿真的商业案例项目,掌握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等开发流程和开发规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我院先后与海康软件公司、哈尔滨黑大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易第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齐二机床集团等企业合作,并致力于实训基地建设,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直接以实际开发的项目作为实习训练项目,相当于在专业IT公司工作超过半年的员工具有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方便毕业后直接上岗,参与实际项目研发。
同时,我们还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来我院讲座或授课,在2009年我们对软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把企业引入到学校的合作培养工作中,使培养的学生能达到软件人才的要求,尽可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五)毕业设计。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应该是用获得的专业能力真刀真枪地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方法,以培养集成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第8学期是毕业设计阶段。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在校外找工作或已经工作,没有精力做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考虑将毕业设计与技术实训或将毕业设计与校企合作同时进行。每个学生在技术实训或校企合作开始时就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作为技术实训的实践项目,或以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开发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以技术实训或顶岗实习获得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毕业设计。实训或实习结束时写出毕业论文初稿,将毕业论文初稿作为技术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主要考核依据。这样做,可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我们将实践环节分为五个层次,通过课程实验,巩固理论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贯通理论基础,培养专业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实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培养集成创新能力。其中,以毕业设计培养集成创新能力,它的实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三、结束语
本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性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它提出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尽早适应软件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性职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07级、08级软件专业学生的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做到软件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我们还会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他们是怎样造就实用型人才的?――黑龙江东方学院高就业率解析(一)[J].光明日报,2011,6
[2]贾宗福,齐新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09,10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本科 毕业设计 工作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6-0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增长较快。我国现有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上海电机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提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学生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相当数量的课程设计与实训,单开的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设计,实施,编写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答辩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四年学习实践的最后一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目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也存在一些缺憾,例如学生完成实验所需的硬件条件不完善;毕业设计所涉及的软件项目非常的庞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设计课题难度过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硬件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而有些问题来自于毕业设计自身,并非通过技术升级可以解决。本文结合技术教育的特点,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以及技术的选用的总结。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方向有如下几个:硬件课题,网络课题,软件信息系统课题,理论研究课题。前三者均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理论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软件过程方法与研究,密钥加解密算法研究,网络安全性的研究等,这一类课题需要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实践性的活动也相对少,学生往往需要收集和阅读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完成课题内容。前三种课题有时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方法。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处于毕业班状态,学生的注意力不光集中在毕业设计课题上,也面临工作,考研等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学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或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些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活动,这些问题都对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完成质量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结合近几年所带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总结了以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方法。
(1)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新的软件技术以及开发工具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是一种提高。目前有几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例如。NET,JAVA,PHP,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相对稳定,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已经掌握了这些编程和SQL知识,因此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对技术的熟悉。比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毕业设计课题的机会熟悉一些开发框架。例如。NET2010的MVC开发框架对学生会是一个很好的挑战,JAVA技术下很多的开源框架均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其它新技术如虚拟实现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些技术适用性比较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碰到。
(2)对于开发课题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合适。有些学生为了参加考试和招聘面试经常需要在学校和外地来回跑,甚至为了考研而开夜车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原本相对学业压力的比较小的大四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一个合适大小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过大的课题规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最后毕业答辩无法通过。
(3)课题的内容应当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Web应用有比较多的课题选择的余地,目前web开发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许多基于Web的应用层出不穷,博客应用系统,网盘技术,P2P技术等等。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区三维立体介绍。这些课题既能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用途。课题的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文材料,因此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翻译应当与课题内容相关,或者涉及软件开发过程和框架,或者涉及软件技术。目前许多技术的文档资料均是英文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既提高了英文水平,同时学会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所带毕业设计的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喜欢课题的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在这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高。通过实践发现,在课题工作量适中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与教师交流沟通,能够及时反馈课题进度,学生的这些态度能够保证课题及时完成,对学生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范铮。在大学计算机系中开设文献学课程的体会[J].情报科学,1982,5.
[2] 颜莉。课题研究在会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9,5.
[3] 马捷,田有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加强三个过程管理[C].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 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I),2004.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第三篇】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已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炙手可热的专业。但近几年面对企业软件人才的供应不足的需求市场,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却遭遇着寒冬般的萧条就业境遇,究其原因如下:1.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进入角色2.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跟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3.学生无法和企业实现“零距离就业”;4.学生对软件开发、开发工具的应用不熟练;5.学生对行业项目开发经验匮乏,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不强;6.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开发关联的知识点少,不了解企业开发的运作流程;7.学生的团队合作、创作能力与独立思考得不到锻炼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有一定软件开发经验,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能保证整个项目开发进度和开发质量的懂技术、素质高的综合性软件技术人才,而现今开设此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均以专业学术的发展和专业研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不注重世纪应用的培养,目标更重于学研型和学术型,缺少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培养人才模式,日益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优良方式。由此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也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体现工学结合为特点。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被提上议程,传统教育注定将被革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学校只有融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效率意识和用人机制等,创新办学理念,健全精英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实力,提升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专业建设的依据和原则国家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软件技术专业历经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也开创出了一条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的校企合作之路。因此,专业建设首先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教学内容应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和人才技能要求,使所学能够符合“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再次,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使其成为在职场生活中独立、协作、创新的高素养的人才。
(二)专业建设方案的构建软件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实用性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程体系建设(1)以岗位应用要求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让企业全程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进行论证,提出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关键技术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实际软件企业各类岗位要求,构建不同软件技术专业从需求调研、设计、编码到测试、维护等岗位角色要求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设计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包括校内理论、顶岗实习、模拟软件开发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真实工作场所等组成的教学环境。(2)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第一学期进行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学期学习过程中安排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项目开发的实训过程,第三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分类学习,有侧重性的学习相关职业核心课和职业辅修课,推行灵活的课程设置,第四学期进入企业实际项目中进行定岗学习过程,按照专业方向全新体验真正的职业生涯过程,第五学期进行业内前沿技术及国际认证技术的学习,第六学期真正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作为毕业论文的提交。(3)建立建设校内软件技术研发中心作为软件技术服务的载体。(4)教学内容应关注、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结合当前软件主流技术和国际认证的情况,在保证学生软件开发知识与技术体系基本完整的情况下,以具体当前主流技术的供应商提供的认证课程来映射相应的技能和技术课程。(5)加强非技术素质的培养。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了解行业信息,和企业文化。(6)将企业项目作为课程,植入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实训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循序渐进,以此提高学习兴趣和项目开发经验。缩短IT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7)各种岗位适应性课程可映射如游戏程序开发、设别驱动程序开发等。以岗位适应性技能课程作为选修课,增加学生给你就业的针对性。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资格或等级证书,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增强就业竞争力。(8)订单式人才培养,依据企业对需求岗位的要求定制相关课程体系,综合多家企业专家对该岗位的专业技术要求,进行研讨确定教学方案。学校培养的就是未来企业的员工,切实解决学生实习和就行也的问题,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招生率。2.师资建设(1)教师和学生以定岗实习的方式到企业中,学习企业开发流程、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对企业的开发、测试技术及流程进行梳理、提炼,转化为教学设计和定制课程。(2)让开发设计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中,担任校内职业核心课讲解和实训课程的辅导。校外,企业工程师担任定岗实习的导师,指导行业规范和实践生产流程,实习期间的任务安排,更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融入到项目开发团队,快速提高技术应用水平。(3)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定岗培训实习,参与项目开发,增强教师实践技能,了解前沿技术,使其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站在实践的高度讲授实用的技术。3.教学资源建设(1)形成完备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实验实训环境等,以保证培养计划的完整实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2)以软件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建设教学、开发、培训一体化的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平台和自主学习交流平台。联合开发有专业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软件教学项目、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书、习题试题、电子教案等专业教学资源库。4.教学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1)利用先进的测评理论和评价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考核和评估。(2)建立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多维度评价和质量监督体系。定岗过程的实习监控: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负责制定与修订各项定岗实习管理制度,确定定岗实习教师的聘任,进行实习过程监控,对实习教学过程实施总体考核与评价,并对各类问题进行处理。(3)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进行评审,对学生给你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三)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入学年份的不同给与不同的分工,高年级和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给每个学生适当的学习和锻炼机会。2.在定岗实习的项目选择上,应该选择难度较低、能够按时完成的小成本的项目上,这样可以降低软件公司的合作风险。3.定期举办各类技术讲座,丰富多彩的讲座可以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对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把企业老总请来作专题报告,讲述如何成人、成才、创业;如何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从而帮助和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和无缝对接,有效促进就业。5.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共建与共享,教学交流与互动,组织管理规范统一,而且对专业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展示以及师生交流等日常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空间。6.毕业设计室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这是对学生给你学习成绩进行有效检验的途径。7.考核认证一体化,学生毕业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水平证书,以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和更广的就业机会。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深入顺利开展、工学结合理念的引入和实训实习机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社会人才,为我国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经济发展和腾飞推波助澜。
软件技术论文范文【第四篇】
软件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软件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的中期,个人计算机出现并且逐渐兴起,其应为携带方便、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与之伴随的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于是便出现了各种的计算机语言,以及处理系统等;第二的阶段则为20世纪的7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改革,计算机技术也作出了相应的革新,使两者可以更好地结合。此时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出现了数据库,同时因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集成电路Corbar软件开始出现并逐渐成型,从而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完成了多方共享的任务。随着计算机网络范围的不断扩展,最终建立其了覆盖全球的因特网。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每一位公民都认识到了计算机的存在,使计算机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从此,全球进入了网络化的新时代。
2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工程领域的运用
对文献整理的帮助
过去的文献整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常是由整理人员对需要整理的文献先进行清点,编写一个清单,然后摄影人员按照清单的内容对资料进行缩微拍摄,最终归档。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在目前的文献整理工作中融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元素,计算机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在20世纪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运用计算机整理文献的大致流程是:第一步先通过数据库软件对需要整理的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在数据库当中;第二步将需要拍摄的内容录入到Word文档当中,形成一个拍摄清单,里面表明刊头等要素;第三步将文档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这三个步骤的完成都离不开计算机,同时因为人工智能代替的人力,减少了传统方法中出现差错的机会,使得整理工作更加精确和严密。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库发挥着主导作用。到了21世纪,计算机软件技术又出现了新的突破,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工作难度的增加,使最传统的办公软件已经无法应付,需要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软件来完成一些特殊的流程,减少人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微缩工程领域中,文献整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针对这工程领域一开发了专门的软件技术。上个世纪文献整理工作主要运用的是丹诚数据库,但是面对复杂庞大的数据,如果仅仅是需要进行一个胶片盒的盒标打印工作,都需要将该数据库当中每一条用的到的数据依次打开,然后再逐个进行复制粘贴到规定的文档当中,规范一个格式,最后再进行打印。如此一个小的任务,就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制粘贴,程序很复杂,同时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一种新的计算机软件便由此出现--。该应用程序是为了辅助数据库的工作而设计的,它能够使数据库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在文献整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文献整理工作的效率。
对图像处理工作的帮助
目前无论是任何地点,都能够看到监控摄像头,视频监控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现象。视频监控强调视频的清晰度,才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随着出现的各种图像处理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在不断地提高。而针对图像处理这一任务,出现了各种处理软件,并且随着人们对图像清晰度提出的新要求,这些软件也在不断的完善。
常用的图像处理功能下面为大家分析一下在图像处理时候,对软件要求的几项功能。模糊图像清晰化功能。实际拍摄中,焦距、运动等对图像进行的影响,出现图像模糊化,运用处理软件使原本模糊的图像清晰。该项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消除噪声。很多视频拍摄完毕后,都会有很多干扰的声音,覆盖了我们需要的声音。利用自动增强的功能,能够使该图像所要反映的内容更加突出;同时还能够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将其锯齿消除。同时,由于很多监控设备像素不是很高,拍摄出来的画面在放大之后会出现一片马赛克的现象,可以运用软件将马赛克弱化。在拍摄物体的时候,如果该物体是背朝光源,就会出现拍摄出来的画面很暗,无法看清楚物体的原貌,这是就可以用明暗校正的功能来处理该图像;图像的重建功能。可以将拍摄的画面分为多个帧,将帧进行融合,然后将模糊的部分进行清晰化处理;如果图像中出现的人物面部不是很清晰,可以通过帧平均的方法,使人的五官变得更加清楚;对动态视频处理的功能。可以将拍摄中画面的亮度、明暗对比、噪声等问题进行处理;因为光线、监控机自身的原因,造成了拍摄的画面出现了失真的问题,可以通过还原图像的功能,使原本图像的颜色真实展现在人们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