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例【热选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68227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思想品德说课稿范例【热选10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一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框教学是初二上学期思想品德课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的第二框节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好身边的环境是一个初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素质。本框教材在第一框“自然环境”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文环境”,教材涉及3个知识点,希望学生明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自身开始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祖国的名胜古迹,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一步了解人文环境。其次,作为上海的学生学习了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对自己的家乡会有更详细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人文环境孕育的城市精神,感受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文环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历史知识提炼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采集、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文环境的探索,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体现)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和珍惜已有的人文环境的观念。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

本课教学一共三个知识点: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三个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分别从国家到城市再到自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体会人文环境的意义。第三个知识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课堂教学分为4个环节,第一第二环节通过课堂活动,问题组织落实教材中的一、二知识点,第三第四个环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印度和中国古代的2首特征鲜明的音乐响起,让学生走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从文明古国给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引出什么是人文环境,导入课题。

第一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以前面导入部分为基础,通过一个思考题自然过渡。思考题是这样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断代。那么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文化古迹追溯到历史,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学生发言,比如长城既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又实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倾略,顽强拼搏的精神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人文环境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贯穿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第二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二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教学以一段视频自然过渡,视频资料充分利用了学校外籍学生资源,讲述了班级的韩国学生希望有同学带他游玩上海,了解上海。从而引出这一教学环节的课堂活动“我带大勋游上海”。要求学生为班级的异国同学设计一条上海一日游的路线,让韩国同学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了解上海,并说明设计的意图。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2本已学的教材,从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书本的解释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说明所选景点代表了上海的哪些历史与文化。这个活动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回顾上海历史和建设,懂得人文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寻找景点,也可以提示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区域内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卢湾区的一大会址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水港建设的一段视频。视频集中讲述了一组洋山建设者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很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总结洋山精神的内涵,体会到洋山精神的可贵,理解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环境,引出人文环境分为有形、无形两种。问题二:“如果你是处在洋山建设者的这种人文环境当中,你会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培育熏陶作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特别要做好学生各种回答的应对准备,比如可能有学生认为“大家都奉献,我就乐得享受,何苦这么累呢!”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能刻意回避,可以从个人奉献,集体成长,最终也有助于个人发展这样这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第四教学环节:本教学环节是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延续。因为第三个知识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所以有必展开深入讨论,在理解人文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教学从洋山建设的总结自然过度到上海城市精神,过度语言如下:“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不仅是上海建设者的功劳,也与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密切相关。没有全国的帮助不会有现在的洋山。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接着提出课堂讨论题:“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演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部分讨论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行为指导的意义,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上海城市精神,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样几个方面:1、海纳百川要有博大的胸怀,取百家之长。所以生活中要心胸开阔,有宽容之心;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以诚挚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上要博采众常,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博学才能专攻。做人要自信,有勇气追求卓越,这里也可以联系初二语文教学中的少年中国说。要敢于尝试,不怕别人笑话等。通过学生主体发言,教师适时的引导归纳,让学生充分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更美的人文环境。

音乐声中,优美的语言结束全课。

三、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1、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培育和熏陶作用,特别是要学生能明白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能在行为中落实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2个教学环节,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解决这个重点难点,希望教学上能有深度。

2、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课教学基本采用了问题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落实每个知识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展开都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充分引导和点拨,体现出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教学策略上考虑到动静结合,即有美妙的音乐又有丰富的视频,即有个人的思考又有集体的讨论。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3、教学评价:教学中学生发言比较多,所以教师对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一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和体现出学生思想困惑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并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二篇】

我是来自宁安市江南中学的政治教师--崔日葵。今天我要进行课后说课的课题是:《诚信是金》。

《诚信是金》一课是人教版六三制《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节的内容。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上的失落、迷茫以至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已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加强诚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同时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放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有时不惜弄虚作假;在认识问题上的肤浅,也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所有这些现象都要求加强诚信教育。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校园决非一方净土,学生交往中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校园中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例如,考试作弊、包庇错误行为、言行不一、借物不还、轻易许诺而不兑现等。这些现象在目前的初中生身上时有发生,讲究诚信做人,已经成为关系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讲诚信渗透在做人的一生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把握诚信的基本含义。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失信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诚实与守信内在关系的能力,理解诚信与做人的关系能力,辨析不诚信危害的能力,理解诚信意义的能力,提高判别具体问题上是否作出承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明确诚信意义的基础上,愿意做诚实人,愿意做讲究信用的人,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的人生追求,鄙视那些不讲究诚信的现象。

教学重点:在与人交往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诚实守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诚信包括“不自欺”和不要轻易许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我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

一位教育专家说:“儿童不是一个要充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由于本节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进一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人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诚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内容的教学流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引用一个古老的而且家喻户晓的曾子杀猪的事例做引言,这样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又继续引用书上“废石”主人作出承诺就自觉兑现的事例。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故事内容,交流自己的看法,讨论废石主人身上体现的品质及对人的意义。这样设计探究活动是引出“诚信”概念,然后对“诚”和“信”分别强以解释。通过设计“一诺千金”的由来,让学生知道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诚信道德,让学生感受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让学生努力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的美德。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起到导入新课作用,由此引入诚信问题,对学生进行兑现承诺的教育,这是本课的教育点,通过故事这个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诚信,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学习,实施目标(以下内容由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探讨洗盘子不诚信的事例。学生分两组对书上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表明自己的看法。

这样设计意图:这样做是为了导入失信无以立身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失信行为作出功利分析,让学生体会失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对自己并没有好处,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了解其他不诚信的行为。

2、联想我们周围常常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结合阅读材料来完成:

(1)列举材料中的不负责任的现象,谈自己身边不负责任的现象。

(2)对比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学生讨论对“责任重于泰山”的理解。

(3)让学生讨论对人守信与对事负责的关系,剖析“对事负责与对人守信是两回事”的错误。

(4)让学生讨论对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还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事,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事?并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求不负责任行为原因,特别是为人不诚、言而无信方面的原因。

这样设计的意图:这样由此导入、过渡,即由讲诚信的美德逻辑地扩展到讲诚信的要求;让学生能从反例中感受不诚信、不负责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3、出示卖火柴的男孩的承诺的材料,进行思想碰撞。

(1)让学生阅读卖火柴的男孩的故事,体会他在意外发生后履行承诺的高尚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卖火柴男孩儿子怎样实现自己诺言的,是什么品质撑着这种行为。

(3)讨论如果他不履行自己的承诺,会给对方什么印象。

(4)进一步讨论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树立兑现承诺的典型,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兑现承诺要付出代价,因此不能轻易许诺;同时让学生懂得,一旦有所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上升到诚信价值的高度。

4、自主探究“小节无害论”

(1)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列举身边其他有违诚信的现象。

(2)组织学生讨论失信带给人的感受,探讨出现失信的原因。

(3)教师简单说明什么是“小节无害论”

(4)学生讨论是否赞成“小节无害论”,说说各自的理由。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类似的不讲诚信的“小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样设计的意图:能够贴近学生,由常见的现象导入,引导学生努力践行诚信道德,这表现于方方面面,既包括大事,也包括小事,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对待,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无大事,小事之分,即把诚信做事引申到做人的高度。

5、阅读相关链接和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名言来结束本课。

这样设计的意图:表达我国自古就有讲诚信的传统,暗示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同时要求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要求以诚信为重点加强道德建设。

(三)变式训练,强化认识。

(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美籍华裔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博士,曾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封写给中国学生的信》,文中写到他对一个求职者面试的经历。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表示,如果被录用,他愿把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来。

材料二: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博士研究生,成绩高得令那些招生的教授咋舌。一天下午,导师让他从两点到三点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却利用实验室的电话打了40分钟的长途,和中美国的同学聊天。导师发现后非常生气,把他叫来询问:“那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你在做什么?”“在按照您的要求做实验。”“除了做实验,还做了什么?”“没有,我一直在做专心做实验。”几天以后,校方宣布,开除这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

阅读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李开复博士,你会录用那位求职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留美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被学校开除?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归纳总结,形成意识。

(由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情感升华。

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

(六)板书设计,系统再现。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诚信是金。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使重点知识系统再现,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三篇】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四篇】

本单元的主题是“让我的身体更棒”,其中有三个主题活动,《坐立走,有精神》是其中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意在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坐立走,有精神》共有3个要点,即: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本课没有直白的、纯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寓活动于教,有条理地编排了多幅形象直观的画面,易于模仿,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直接参与活动,使之体会到有了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人就能显得精神饱满,英姿勃发,充满活力,利于健康。

我设计的目标以“有精神”为切入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走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同时也是对他人的文明行为表现。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难点:表现对坐立走姿势的正确者的欣赏。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根据上述课程理念,在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中,我运用“活动式”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迁移、竞赛等方式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首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引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一开始就能以榜样为活动目标;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深一层地通过对比,确立自己坐立走的行为标准,再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比赛,讨论等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实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领悟,促进情感内化,寓教于活动之中。

在品德与生活中,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让儿童自主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动脑、自主评议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如何掌握坐立走的正确知识。

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请班级评选出的三位坐立走之星,让学生仔细观察她们走进教室时的精神风貌,我适时提问,你觉得她们走进来时怎样?学生回答“有精神”,老师板书。我接着再问: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精神,有的学生说她们走得有精神,有的说她们站得直,有的说她们坐得端正。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立走。这样通过榜样示范,学生观察点出了本课的主旨,初步感知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活动二、走进教材,主动参与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引领儿童走进教材正确参与活动。下面我设计了3个活动:首先请坐之星示范,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模仿坐之星的动作,并交流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腿手脚是怎样放的。让学生感受坐要像这钟一样坐得稳,坐得端正,身体不摇摆。接着提出“跟我走一走”的要求,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像小松树一样”中,我随机出示松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立的要求就是抬头挺胸收腹,两手垂直,不摇摆。这样通过观看挺拔的松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模仿练习。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掌握坐立走的秘诀,坐立走之星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注意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明确: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让我们的身体更加挺拔,更加有精神,而且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一大因素。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生成动态的新的资源。面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新的资源,我决心努力做到及时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发展自己创造机会和表现,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五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变迁》。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变迁》是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这一框题是九年级的开头课,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教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教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教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将个人生活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知识与能力:

通过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生活、生活方式三方面认识我们生活的变迁;在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观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首先阅读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四个活动和分小组讨论,在活动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知识要点。

(三)学教的重、难点。

本着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学教重点和难点。

学教重点: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重点的依据: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我们切实感受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从市场的繁荣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显示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才能去追求文化生活。

学教难点: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难点的依据:文化生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学教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学教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4、15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对生活的变化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变迁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学教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学教方案的可操作性。

学教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双边互动的过程。在学教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又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因此,我从学法和教法这两个方面来谈学教方法。我先来谈学法:

(一)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学教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探究法、事例举证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教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九年级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学教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学教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根据学情分析、学法分析及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四个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分组讨论法。

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学教过程:

在这节课的学教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2—3分钟)。

活动一:小小调查。

1、爷爷们有哪些学习工具?

2、我们现在有哪些学习工具?

设计意图:

一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新知识。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三是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工具方面我们与爷爷辈的变化。

(过渡)让学生们欣赏完四大件图片后感受到四大件的变化。

2、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讲授新课:(35分钟)。

活动二:请你欣赏。

让学生欣赏两段视频----《60年记忆之穿在身上的历史》和《建国60年:饮食变化彰显生活步步高》。

设计意图:

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从而得出本课的第一个结论即第一变。

第一变(结论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过渡)让学生欣赏下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院与现代电影院图片。

活动三:快乐大家谈。

问题:为什么乡镇电影院会退出历史舞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以前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少,看电影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文化生活,有的甚至连这一唯一的文化生活都可能没有。而今天人们有了电视、电脑、vcd、dvd、家庭影院等等产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看电影的需求。从而回答上面的问题以及得出这节课的第二个结论即第二变。

第二变(结论二):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过渡)欣赏图片:瑜伽、旅游、健身。

设计意图:

该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观察这六个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本课的第三个结论即第三变。

第三变(结论三):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活动四:我的地盘我作主。

问题:请你设想未来22世纪我们的生活憧憬。

(衣服、汽车、学校、房子、、、、、)。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二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第一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第三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3分钟)。

通过我们探究、学习已经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高楼鳞次比,乡村田园风景如画,高速公路车辆如织,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繁荣,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节节升腾的时代气息。

(3—4分钟)。

师生共唱《越来越好》。

备完这节课后,我的整体感觉还行。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须改进。如活动三:快乐大家谈为什么乡镇电影院会退出历史舞台呢?这个问题还没有讲透讲深还须完善。

最后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六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们选择坚强》。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评价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让我们选择坚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强意识。这节课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有不少初中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加之社会、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生活中缺乏明确目标,忽视日常小事上的管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及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四点表现。由于不少学生意志力薄弱,存在“有没有意志力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把明确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电脑、大屏幕等媒体资源,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现三维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播放视频“直面灾难,选择坚强”,(插入视频)该短片是以玉树地震为背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上文字的简要介绍,再配以舒缓凄美的音乐,使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面对,自然引入本课的课题“让我们选择坚强”

(二)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新课教学

1、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过度到本环节,我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与坚强有关及相反的词语,让学生自我比较,看看自己是否是个坚强的人。然后出示一组图片,其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具有坚强品质的人,结合文字的介绍,让学生简要了解他们的事迹,并总结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插入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人物事迹,掌握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自学教材,进而得出坚强意志的表现,再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坚强意志会怎么样?以此说明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中探究坚强意志的作用有哪些,小组活动后再出示幻灯片明确。

为了加深对坚强意志作用的理解,我出示情境探究、漫画、教师赠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强化坚强意志的作用。

3、当堂验收

课件出示两道小问题,由于有些同学理解记忆的能力有限,对当堂学习的内容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我把这两道题目链接到前两张幻灯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找学生回答,再由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4、布置作业

收集与坚强意志有关的图片、故事、名言等,并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出一期以坚强为主题的板报。这样既巩固课堂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5、课堂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享本节课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和归纳总结。

最后,在一段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教学。歌曲选自“让我们选择坚强”,以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为主题,再现坚强的力量。

(一)教学评价

教师和各组组长采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态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加以指点和修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二)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多处选用抗震救灾的题材,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坚强的力量,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心。

不足:在情境探究这一环节中,部分同学有思想顾虑,不敢实话实说,这样就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至言行不一。

改进措施:多鼓励学生说实话,课前教师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增强学生体验。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七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宁安市江南中学的政治教师--崔日葵。今天我要进行课后说课的课题是:《诚信是金》。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借物不还、轻易许诺而不兑现等。这些现象在目前的初中生身上时有发生,讲究诚信做人,已经成为关系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讲诚信渗透在做人的一生中。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把握诚信的基本含义。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失信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诚实与守信内在关系的能力,理解诚信与做人的关系能力,辨析不诚信危害的能力,理解诚信意义的能力,提高判别具体问题上是否作出承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明确诚信意义的基础上,愿意做诚实人,愿意做讲究信用的人,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的人生追求,鄙视那些不讲究诚信的现象。

三、说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与人交往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诚实守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诚信包括“不自欺”和不要轻易许诺?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我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

一位教育专家说:“儿童不是一个要充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由于本节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进一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有人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诚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流程:

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内容的教学流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引用一个古老的而且家喻户晓的曾子杀猪的事例做引言,这样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又继续引用书上“废石”主人作出承诺就自觉兑现的事例。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故事内容,交流自己的看法,讨论废石主人身上体现的品质及对人的意义。这样设计探究活动是引出“诚信”概念,然后对“诚”和“信”分别强以解释。通过设计“一诺千金”的由来,让学生知道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诚信道德,让学生感受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让学生努力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的美德。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起到导入新课作用,由此引入诚信问题,对学生进行兑现承诺的教育,这是本课的教育点,通过故事这个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诚信,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学习,实施目标(以下内容由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探讨洗盘子不诚信的事例。学生分两组对书上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表明自己的看法。

这样设计意图:这样做是为了导入失信无以立身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失信行为作出功利分析,让学生体会失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对自己并没有好处,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了解其他不诚信的行为。

2、联想我们周围常常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结合阅读材料来完成:

(1)列举材料中的不负责任的现象,谈自己身边不负责任的现象。

(2)对比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学生讨论对“责任重于泰山”的理解。

(3)让学生讨论对人守信与对事负责的关系,剖析“对事负责与对人守信是两回事”的错误。

(4)让学生讨论对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还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事,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事?并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求不负责任行为原因,特别是为人不诚、言而无信方面的原因。

这样设计的意图:这样由此导入、过渡,即由讲诚信的美德逻辑地扩展到讲诚信的要求;让学生能从反例中感受不诚信、不负责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3、出示卖火柴的男孩的承诺的材料,进行思想碰撞。

(1)让学生阅读卖火柴的男孩的故事,体会他在意外发生后履行承诺的高尚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卖火柴男孩儿子怎样实现自己诺言的,是什么品质撑着这种行为。

(3)讨论如果他不履行自己的承诺,会给对方什么印象。

(4)进一步讨论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树立兑现承诺的典型,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兑现承诺要付出代价,因此不能轻易许诺;同时让学生懂得,一旦有所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上升到诚信价值的高度。

4、自主探究“小节无害论”

(1)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列举身边其他有违诚信的现象。

(2)组织学生讨论失信带给人的感受,探讨出现失信的原因。

(3)教师简单说明什么是“小节无害论”

(4)学生讨论是否赞成“小节无害论”,说说各自的理由。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类似的不讲诚信的“小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样设计的意图:能够贴近学生,由常见的现象导入,引导学生努力践行诚信道德,这表现于方方面面,既包括大事,也包括小事,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对待,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无大事,小事之分,即把诚信做事引申到做人的高度。

5、阅读相关链接和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名言来结束本课。

这样设计的意图:表达我国自古就有讲诚信的传统,暗示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同时要求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要求以诚信为重点加强道德建设。

(三)变式训练,强化认识。

(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美籍华裔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博士,曾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封写给中国学生的信》,文中写到他对一个求职者面试的经历。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表示,如果被录用,他愿把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来。

材料二: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博士研究生,成绩高得令那些招生的教授咋舌。一天下午,导师让他从两点到三点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却利用实验室的电话打了40分钟的长途,和中美国的同学聊天。导师发现后非常生气,把他叫来询问:“那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你在做什么?”“在按照您的要求做实验。”“除了做实验,还做了什么?”“没有,我一直在做专心做实验。”几天以后,校方宣布,开除这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

阅读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李开复博士,你会录用那位求职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留美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被学校开除?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归纳总结,形成意识。

(由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情感升华。

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

(六)板书设计,系统再现。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诚信是金。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使重点知识系统再现,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七、说教学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八篇】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自我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平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批评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真相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粗暴地批评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祈祷》,读读议议。

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九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 。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 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 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 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 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 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 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 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 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 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 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标 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 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 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 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 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5-6 分钟) 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 5-6 分钟的新课导入。 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 ,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 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 片的展示, 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 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 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 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说我家 (30-35 分钟) 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 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 庭、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 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 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 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 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我爱我家 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 (汶川地震相关作品) ,告 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 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 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 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 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 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 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 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 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 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 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 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 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 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2-3 分钟) 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 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 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 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6)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思想品德说课稿【第十篇】

各位老师: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掌握本课知识点。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6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