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专业【汇集8篇】
通过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与表现手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升审美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专业【汇集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以自身为主体,大胆想象巨人形象,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和远大目标的追求。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策略:
本课是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激趣导入——演示探究——交流探讨——欣赏提升——联想创作”几个教学环节,在教法上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二篇】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发现保存有许多精美漂亮的花样图形,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9课花样它们真实地记载了人类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情怀思绪,歌咏了对大自然的美好赞叹和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激情向往;大都具有造型大方质朴、手法生动自如、形象逗人喜爱的艺术特点。经历漫长历史形成的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祖国民族文化的宝贵结晶。花样作为民间美术中所特有的表现形式而存在,具有图案的本原意义。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和尝试运用自己喜爱的花样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人类宝贵的艺术经验和享受学习带来的无比快乐,的确是一件有益又有趣的好事情。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9课花样所引用的都是民间美术作品:
1、虎(剪纸)产地山西代县。以窗花形式出现,造型生动活泼,样式清新可爱,神态活灵活现,虎气十足却又使人有亲近温和的感觉。
2、春燕梅竹(印染)产地湖南。本图为印染花布局部,选用春燕、梅、竹作为题材内容,体现温馨适意的意愿,采用“缠枝花”的图案组织形式,花样清朗朴茂使得画面活泼自然中洋溢着一种富有韵律的动感。
3、月亮花(织锦)产地湘西南。画面为侗族绣锦背带的局部图案,花样组织结构缜密,图形变化丰富,色彩搭配和谐,图形具有引人入胜的抽象意味。
4、蝴蝶牡丹(刺绣)产地不详。此图花样造型雅致有趣,形象风神饱满,色彩璀璨夺目,工艺精巧别致,不失为刺绣精品。
5、粉地褐菊花瓶(陶瓷)宋代衡山窑产品。造型特点为细颈、溜肩,上施白色化妆粉,描褐彩花纹,构图饱满,简洁明快中显古朴遗风。
1、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简单知识和特点。体验感受花样形式的美丽。大胆描画或剪贴图案花纹。
2、本课的重点是欣赏民间美术中花样的.美,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并通过装饰盘子的活动,自主展现个人喜好和对花样的理解。
3、本课的难点是学习民间花样的构图特点与如何选择装饰材料进行装饰活动。
1、本人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本地所特有的民间美术材料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有熟悉、亲切的感觉,更便于学生形成认识。
2、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考虑将这次的学习活动一分为二,变成欣赏、表现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训练内容和学习材料的选择视需要安排。
3、教学流程根据个人特长,做出新的想法和有价值的创意追求。如:欣赏导入——说花样/欣赏——赏花样/玩花样/学花样/创作花样—欣赏、评价/展示。
1、本课拟将民间美术欣赏着重于花样图纹的赏析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自主表现加以结合,以审美激活情趣,以体验促进学生认识的自然增长,在表现活动中自主展现个人喜好和对花样图式的理解。
2、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进入民间美术内容的学习,要考虑到学习心理上可能存在的距离,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所选图例的优势,采用适宜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从识图形、看花样中轻松进入学习活动。在对花样的基本组织法则和方法有所了解后,如何启发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和投入表现活动,教师可灵活地结合演示、讨论、纠错、局部完成等多种教学方法,借用直观性强、保真效果好、富于启示的教学手段,制造一个气氛浓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受到怡情陶冶。
3、教学流程以”欣赏导入——说花样/欣赏——赏花样/玩花样/学花样/创作花样—欣赏、评价/展示”设置安排,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师生交互活动始终伴随着教学事件的发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此促进学习活动有力的推进、有效的开展。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三篇】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四篇】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五篇】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舟五号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舟五号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六篇】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四)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五)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对比。
大小。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七篇】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内容,属于造型、体现领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干内容多次出如今孩子们喜好的童话故事中。如:《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西游记》等等。通过看短片、看图片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在让学生熟悉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体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如今我们面前目今。通过绘画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体现能力。
2、本节课在团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浏览、创作、体现为一体,探索美术学科与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学习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后《前前后后》、《梦幻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团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肯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浏览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作中体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使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风俗。
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四周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肯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体现他们的想法。如今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雄厚、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间,喜好按照本身的想法自由的体现画面;好奇心重,爱体现本身,喜好向别人展示本身。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体现本身的想法,吻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a、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表现出来的。
b、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2、显性目标:
充分行使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勇敢、快乐地想象与体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3、隐性目标:
指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运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四、教学分析:
1、观看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2、绘画知道“大”或“小”对比。
3、示范制作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故事剧情导入,熟悉“大”“小”――印象深刻。
对比通俗人物图片,添加对比物体再比较。
观察思考课本中小汽车对比图片,小轿车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对比呈现不同场景结果。
2、展示大小差异显明的图片,并让学生讲对比关系,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
《衣夹》雕塑,微缩景观图片等的强烈对比分析。
3、交流生活中大与小对比的征象。
(1)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大小对比的征象。比方,跟蚂蚁比,我们每小我都是巨人,跟长颈鹿比,我们又成了小个子。
(2)谁还能找到类似的征象?
4、交流讨论大与小的想像。
5、绘画体现。
黑板做半部学生绘画场地“谁会用线条画一片叶子?”“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片伟大的叶子?”“请画到黑板上。”选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操作。“谁能在旁边画一片更大的?比刚才的大?”你们怎么看出第二片叶子更大?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让这片叶子显得更大!在树杆上贴一个很小的人。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许多这么大的树?这小我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历一下吧!让学生画和比较出叶子的“大”“小”,孩子们抢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活跃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的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从绘画游戏点题,都是学生在自动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6、动画浏览,身临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动画片《格列佛游记》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绘画愿望。
7、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
孩子们都有展示本身的欲望,假设画面的主角是你本身,你盼望来到大人国照旧小人国,到那里又发生了怎样风趣的故事呢?想让学生捋顺一下头绪,本身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讲给同窗们听听!
六、实践。
1、讲解画面要求。
2、学生创作。
七、课堂评价。
评画赏画,分享成功高兴。
师生共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比出最喜好的游记故事。教师一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勇敢的作品多支撑!表扬良好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窗努力,指出共同存在的题目,色彩的,构图的等等。
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第八篇】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二十课《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下面我就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总体设计:
(要求、地位、作用、意义)。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在这一领域学习中,学生要使用各种工具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
它是一门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艺术,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和效果深受学生的关注。三年级的学生接触较少,相同类型的课在这册教材中为数不多,本课是整个教材中的最后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富于时代气息。学生认识理解手提袋是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开始。
在教材编排上,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生活离不开电话》,学生初步了解了电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乐趣,且已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生活用品。无疑是为本课教学作了铺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提袋也成为时尚的.标志。本课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爱的手提袋,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既能物以致用,又能强化学生的绘画及动手能力,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在本课将落实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提袋的用途及相关知识。
(2)途径与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学生学会利用剪刀、胶水及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手提袋的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的手提袋富有个性,表现出独特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出各种造型、色彩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案。
难点:手提袋的制作过程,能够动手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手提袋。
手提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以其新奇的创意和图形吸引着人们。但三年级学生对手提袋的制作知之甚少,还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想制作出有特色的手提袋有一定难度。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我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观察、审析,建构起自主的平台。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学生:初步感知-学中探究-合作体验-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欣赏-引导探究-引导实践-引导评价。
在教学中运用了几种方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
“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学习中以学生为本,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玩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手提袋是实用性强的设计艺术,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手提袋是较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展示学生个性。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人。
课堂导人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恰当的导人在课的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为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提问:老师为上好这节课,精心准备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堆在讲台上不太雅观,谁能帮帮老师呢?学生会说,我的袋子可以借老师用一下。(师用袋子装好物品)知道这袋子的名字吗?出示课题。这样直接引出手提袋,并暗示了手提袋的主要用途(装置物品)。
第二环节:欣赏感受、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中,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手提袋的造型、创意、色彩、图形。通过讲解、示范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制作手提袋的技法和步骤。
1、欣赏一组手提袋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充分利用视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师生互动,设置了抢答题的情境。比赛规则是:以最快的速度抢答所出示的问题,答对者获取“聪明小鱼”。
(1)你看到了哪些样子的手提袋?
(2)手提袋有哪几部分组成?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手提袋?
(4)你知道的手提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手提袋有什么用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把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出来了。引发学生对手提袋相关知识的关注,拓展知识面。
3、下周老师要参加一个手提袋设计大赛,这是老师设计的作品,这样的设计能得奖吗?(作品设计得很简单也没创意)学生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如图案可以大一些,内容可以丰富些等等。一起分析后,老师示范改装这个手提袋,同时讲解手提袋的制作技法及各种旧材料的运用。
4、讨论:从哪些方面设计手提袋?欣赏归纳:造型、创意、色彩、图形四个方面是设计的重点。(教师板书)并欣赏书中的手提袋,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习的探究性原则,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
第三环节:实际操作、自主创作。
1、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手提袋?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手提袋?
2、教师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做手提袋,设计一款你们喜欢的手提袋!(绘画、手工均可,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争取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造型奖”)因为是竞赛制,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
3、播放背景音乐及图片,学生创作。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评价拓展。
1、这部分采用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评,体验亲手制作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想法,培养评价能力的自信心。
2、课后拓展: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造型的表现形式,注意积累,作为创作素材。发挥想象力想一想:手提袋还能用来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课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为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在板书设计中我尽量做到精而巧。展示如下:
3、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手工、绘画。
创意、图形、色彩、造型。
1、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授课中师生互动、交流,学习非常融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改精神。
2、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参与意识强;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集体协作精神。